速溶太子参白茶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速溶太子参白茶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尚未有利用太子参和白茶制备速溶太子参白茶的产品及制备工艺问世。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速溶太子参白茶及其制备工艺,它制备的速溶太子参白茶可冲泡饮用,口感好,不仅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疲劳的功效,而且具有广谱抗菌性。
本发明技术方案包括以下两部分:
(一)方案一:一种速溶太子参白茶,其特征在于:它是由白茶浓缩液与太子参浓缩液按照8‑11:1的重量配比混合而成的。
所述白茶浓缩液与太子参浓缩液按照8‑11:1的重量配比混合后最好还需进行冷冻干燥。
所述白茶浓缩液的浓度最好为15‑30%,所述太子参浓缩液的浓度最好为15‑30%。
所述白茶浓缩液与太子参浓缩液的重量配比优选为9:1。
(二)方案二:一种用于制作方案一所述的速溶太子参白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Ⅰ、制作白茶浓缩液;
Ⅱ、制作太子参浓缩液;
Ⅲ、将白茶浓缩液与太子参浓缩液按照8‑11:1的重量配比混合。
所述白茶浓缩液的浓度最好为15‑30%,所述太子参浓缩液的浓度最好为15‑30%;所述白茶浓缩液与太子参浓缩液按照8‑11:1的重量配比混合后还需进行冷冻干燥。
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制备的速溶太子参白茶可冲泡饮用,口感好,加工、制作、使用方便,它不仅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疲劳的功效,而且具有广谱抗菌性,其对9种受试菌:5种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藤黄八叠球菌、大肠杆菌、假单胞杆菌)、2种真菌(青霉菌、黑曲霉)、酵母菌和放线菌均显示了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
使用时,将本发明所述的速溶太子参白茶,按茶水比1:150左右,直接冲泡饮用即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一)具体实施方式一:
一种速溶太子参白茶,其特征在于:它是由白茶浓缩液与太子参浓缩液按照8‑11:1的重量配比混合而成的。
所述白茶浓缩液的浓度最好为15‑30%,所述太子参浓缩液的浓度最好为15‑30%。
所述白茶浓缩液与太子参浓缩液的重量配比优选为9:1,也可按照8:1或者10:1或者11:1的比例混合。
所述白茶浓缩液与太子参浓缩液按照8‑11:1的重量配比混合后还需进行冷冻干燥。
(二)具体实施方式二:
一种用于制作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速溶太子参白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Ⅰ、制作的白茶浓缩液:
所述白茶浓缩液的浓度最好为15‑30%。所述白茶浓缩液是按照以下步骤依序制备而成的:
(1)开青:采摘适合制白茶的茶树鲜叶,均匀薄摊在茶叶萎凋装置(如水筛、竹帘或萎凋槽)上;不宜重叠,以免重叠部分叶色变红变黑;摊叶动作要迅速、轻快,要求一展即开,切忌反复以免机械损伤,影响品质;
(2)萎凋:采用自然萎凋或加温萎凋或日光萎凋的方式对均匀薄摊在茶叶萎凋装置上的茶树鲜叶进行萎凋处理,获得七‑九成干的茶萎凋叶;
自然萎凋:萎凋总时间约35―45小时,萎凋至七‑九成干即可。
加温萎凋:控制温度30±3℃,萎凋时间30‑40小时,以34‑38小时为宜,萎凋至七‑九成干即可。
日光萎凋:置于阳光下曝晒一天,达七‑九成干即可。
(3)烘焙干燥:将茶萎凋叶中的梗、片、蜡叶、红张及暗张剔除后,烘焙至九成半以上干度,获得白茶;所述的烘焙干燥包括以下依序进行的步骤:
①初烘:温度100±5℃,用时10‑15分钟;
②摊凉;
③复烘:温度80±5℃,用时10‑15分钟。
(4)粉碎过滤:将经过烘焙干燥获得的白茶粉碎过滤(过60目筛),获得白茶粉末;
(5)提取浓缩液:将白茶粉末利用浸提浓缩工艺制取浓度为15‑30%的白茶浓缩液。所述的浸提浓缩工艺包括以下依序进行的步骤:
①水处理:使处理后的水≤1德国度,且无色无味无肉眼可见杂质,PH值在6.5‑7.5之间;
②逆流浸提:将白茶粉末与经过水处理的水按照1:8‑12的重量比例进行逆流浸提,温度55‑60℃,提取时间20±2分钟,获得茶液提取液;
③输送带过滤:将茶液提取液过160目滤网;
④板式换热:通过板式换热使茶液提取液的温度降至30‑45℃之间;
⑤碟式分离:在3500转/分钟的转速下,对茶液提取液进行固液分离,取分离后的白茶液料;
⑥制冷:将经过蝶式分离获得的白茶液料制冷到温度为20±3℃;
⑦精滤:膜精度5μm,对经过制冷的白茶液料进行精滤;压力大于3KG时需要进行更换清洗。
⑧陶瓷膜过滤:陶瓷膜精度0.2μm,对经过精滤的白茶液料进行陶瓷膜过滤;陶瓷膜5‑6小时清洗一次。
⑨反渗透浓缩:对浓缩设备先碱洗后酸洗再水洗至PH值为6‑7,接着用清洗过的浓缩设备对经过陶瓷膜过滤的白茶液料进行反渗透浓缩,获得浓度为15%‑30%的浓缩液;反渗透浓缩过程中,控制温度在30‑45℃之间;
⑩静置:将经过反渗透浓缩获得的浓缩液制冷到温度介于20℃‑30℃之间,之后静置20‑30分钟,取上清为最终获得的白茶浓缩液。
Ⅱ、制作浓度为15‑30%的太子参浓缩液:
所述太子参浓缩液的浓度最好为15‑30%。所述太子参浓缩液的制备是先将太子参粉碎过滤获得太子参粉末后,再按照以下步骤依序将太子参粉末制成浓度为15‑30%的太子参浓缩液:
①水处理:使处理后的水≤1德国度,且无色无味无肉眼可见杂质,PH值在6.5‑7.5之间;
②逆流浸提:将太子参粉末与经过水处理的水按照1:8‑12的重量比例进行逆流浸提,温度55‑60℃,提取时间20±2分钟,获得太子参提取液;
③输送带过滤:将太子参提取液过160目滤网;
④板式换热:通过板式换热使太子参提取液的温度降至30‑45℃之间;
⑤碟式分离:在3500转/分钟的转速下,对太子参提取液进行固液分离,取分离后的太子参液料;
⑥制冷:将经过碟式分离获得的太子参液料制冷到温度为20±3℃;
⑦精滤:膜精度5μm,对经过制冷的太子参液料进行精滤;压力大于3KG时需要进行更换清洗。
⑧陶瓷膜过滤:陶瓷膜精度0.2μm,对经过精滤的太子参液料进行陶瓷膜过滤;陶瓷膜5‑6小时清洗一次。
⑨反渗透浓缩:对浓缩设备先碱洗后酸洗再水洗至PH值为6‑7,接着用清洗过的浓缩设备对经过陶瓷膜过滤的太子参液料进行反渗透浓缩,获得浓度为15%‑30%的浓缩液;反渗透浓缩过程中,控制温度在30‑45℃之间;
⑩静置:将经过反渗透浓缩获得的浓缩液制冷到温度介于20℃‑30℃之间后,静置20‑30分钟,取上清为最终获得的太子参浓缩液。
Ⅲ、将白茶浓缩液与太子参浓缩液按照8‑11:1的重量配比混合并冷冻干燥而成。
(三)实施例
实施例1
按照如下步骤制备速溶太子参白茶:
Ⅰ、制作浓度约为20%的白茶浓缩液:所述白茶浓缩液是按照以下步骤依序制备而成的:
(1)开青:采摘适合制白茶的茶树鲜叶(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等品种,一芽一、二叶或单芽),均匀薄摊在水筛上;
(2)萎凋:采用自然萎凋的方式对均匀薄摊在水筛上的鲜叶进行萎凋处理,获得七‑九成干的茶萎凋叶,萎凋总时间约40小时;
(3)烘焙干燥:将茶萎凋叶中的梗、片、蜡叶、红张及暗张剔除后,烘焙至九成半以上干度,获得白茶;所述的烘焙干燥包括以下依序进行的步骤:
①初烘:温度100℃左右,用时约12分钟;
②摊凉,使叶温下降,叶脉水分平衡;
③复烘:温度80℃左右,用时约12分钟。
(4)粉碎过滤:将经过烘焙干燥获得的白茶粉碎过滤(过60目筛),获得白茶粉末;
(5)提取浓缩液:将白茶粉末利用浸提浓缩工艺制取浓度约为20%的白茶浓缩液。所述的浸提浓缩工艺包括以下依序进行的步骤:
①水处理:使处理后的水≤1德国度,且无色无味无肉眼可见杂质,PH值为7左右;
②逆流浸提:将白茶粉末与经过水处理的水按照大约1:10的重量比例进行逆流浸提,温度58℃左右,提取时间约20分钟,获得茶液提取液;
③输送带过滤:将茶液提取液过160目滤网;
④板式换热:通过板式换热使茶液提取液的温度降至40℃左右;
⑤碟式分离:在3500转/分钟的转速下,对茶液提取液进行固液分离,取分离后的白茶液料;
⑥制冷:将经过蝶式分离获得的白茶液料制冷到温度为20℃左右;
⑦精滤:膜精度5μm,对经过制冷的白茶液料进行精滤;
⑧陶瓷膜过滤:陶瓷膜精度0.2μm,对经过精滤的白茶液料进行陶瓷膜过滤;
⑨反渗透浓缩:对浓缩设备先碱洗后酸洗再水洗至PH值为6.5左右,接着用清洗过的浓缩设备对经过陶瓷膜过滤的白茶液料进行反渗透浓缩,获得浓度约为20%的浓缩液;反渗透浓缩过程中,控制温度在40℃左右;
⑩静置:将经过反渗透浓缩获得的浓缩液制冷到温度为25℃左右,之后静置约25分钟,取上清为最终获得的白茶浓缩液。
Ⅱ、制作浓度约为20%的太子参浓缩液:所述太子参浓缩液的制备是先将太子参粉碎过滤获得太子参粉末后,再按照以下步骤依序将太子参粉末制成浓度约为20%的太子参浓缩液:
①水处理:使处理后的水≤1德国度,且无色无味无肉眼可见杂质,PH值为7左右;
②逆流浸提:将太子参粉末与经过水处理的水按照大约1:10的重量比例进行逆流浸提,温度58℃左右,提取时间约20分钟,获得太子参提取液;
③输送带过滤:将太子参提取液过160目滤网。
④板式换热:通过板式换热使太子参提取液的温度降至40℃左右;
⑤碟式分离:在3500转/分钟的转速下,对太子参提取液进行固液分离,取分离后的太子参液料;
⑥制冷:将经过碟式分离获得的太子参液料制冷到温度为20℃左右;
⑦精滤:膜精度5μm,对经过制冷的太子参液料进行精滤;
⑧陶瓷膜过滤:陶瓷膜精度0.2μm,对经过精滤的太子参液料进行陶瓷膜过滤;
⑨反渗透浓缩:对浓缩设备先碱洗后酸洗再水洗至PH值为6.5左右,接着用清洗过的浓缩设备对经过陶瓷膜过滤的太子参液料进行反渗透浓缩,获得浓度为15%‑30%的浓缩液;反渗透浓缩过程中,控制温度在40℃左右;
⑩静置:将经过反渗透浓缩获得的浓缩液制冷到温度为25℃左右后,之后静置约25分钟,取上清为最终获得的太子参浓缩液。
Ⅲ、将浓度约为20%的白茶浓缩液与浓度约为20%的太子参浓缩液按照9:1的重量配比混合,冷冻干燥而成。
实施例2
按照如下步骤制备速溶太子参白茶:
Ⅰ、制作浓度约为15%的白茶浓缩液:所述白茶浓缩液是按照以下步骤依序制备而成的:
(1)开青:采摘适合制白茶的茶树鲜叶(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等品种,一芽一、二叶或单芽),均匀薄摊在竹帘上;
(2)萎凋:采用加温萎凋的方式对均匀薄摊在竹帘上的鲜叶进行萎凋处理,控制温度30±3℃,萎凋总时间约36小时,获得七‑九成干的茶萎凋叶;
(3)烘焙干燥:将茶萎凋叶中的梗、片、蜡叶、红张及暗张剔除后,烘焙至九成半以上干度,获得白茶;所述的烘焙干燥包括以下依序进行的步骤:
①初烘:温度约95℃,用时约15分钟;
②摊凉,使叶温下降,叶脉水分平衡;
③复烘:温度约85℃,用时约10分钟。
(4)粉碎过滤:将经过烘焙干燥获得的白茶粉碎过滤(过60目筛),获得白茶粉末;
(5)提取浓缩液:将白茶粉末利用浸提浓缩工艺制取浓度约为15%的白茶浓缩液。所述的浸提浓缩工艺包括以下依序进行的步骤:
①水处理:使处理后的水≤1德国度,且无色无味无肉眼可见杂质,PH值为6.5;
②逆流浸提:将白茶粉末与经过水处理的水按照大约1:12的重量比例进行逆流浸提,温度约55℃,提取时间约18分钟,获得茶液提取液;
③输送带过滤:将茶液提取液过160目滤网;
④板式换热:通过板式换热使茶液提取液的温度降至30℃;
⑤碟式分离:在3500转/分钟的转速下,对茶液提取液进行固液分离,取分离后的白茶液料;
⑥制冷:将经过蝶式分离获得的白茶液料制冷到温度为17℃;
⑦精滤:膜精度5μm,对经过制冷的白茶液料进行精滤;
⑧陶瓷膜过滤:陶瓷膜精度0.2μm,对经过精滤的白茶液料进行陶瓷膜过滤;
⑨反渗透浓缩:对浓缩设备先碱洗后酸洗再水洗至PH值为6,接着用清洗过的浓缩设备对经过陶瓷膜过滤的白茶液料进行反渗透浓缩,获得浓度约为15%的浓缩液;反渗透浓缩过程中,控制温度在30℃;
⑩静置:将经过反渗透浓缩获得的浓缩液制冷到温度为20℃,之后静置约20分钟,取上清为最终获得的白茶浓缩液。
Ⅱ、制作浓度约为15%的太子参浓缩液:所述太子参浓缩液的制备是先将太子参粉碎过滤获得太子参粉末后,再按照以下步骤依序将太子参粉末制成浓度约为15%的太子参浓缩液:
①水处理:使处理后的水≤1德国度,且无色无味无肉眼可见杂质,PH值为6.5;
②逆流浸提:将太子参粉末与经过水处理的水按照大约1:8的重量比例进行逆流浸提,温度55℃,提取时间约18分钟,获得太子参提取液;
③输送带过滤:将太子参提取液过160目滤网。
④板式换热:通过板式换热使太子参提取液的温度降至30℃;
⑤碟式分离:在3500转/分钟的转速下,对太子参提取液进行固液分离,取分离后的太子参液料;
⑥制冷:将经过碟式分离获得的太子参液料制冷到温度为17℃;
⑦精滤:膜精度5μm,对经过制冷的太子参液料进行精滤;
⑧陶瓷膜过滤:陶瓷膜精度0.2μm,对经过精滤的太子参液料进行陶瓷膜过滤;
⑨反渗透浓缩:对浓缩设备先碱洗后酸洗再水洗至PH值为6,接着用清洗过的浓缩设备对经过陶瓷膜过滤的太子参液料进行反渗透浓缩,获得浓度约为15%的浓缩液;反渗透浓缩过程中,控制温度在30℃左右;
⑩静置:将经过反渗透浓缩获得的浓缩液制冷到温度为20℃,之后静置约20分钟,取上清为最终获得的太子参浓缩液。
Ⅲ、将浓度约为15%的白茶浓缩液与浓度约为15%的太子参浓缩液按照8:1的重量配比混合,冷冻干燥而成。
实施例3
按照如下步骤制备速溶太子参白茶:
Ⅰ、制作浓度约为30%的白茶浓缩液:所述白茶浓缩液是按照以下步骤依序制备而成的:
(1)开青:采摘适合制白茶的茶树鲜叶(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等品种,一芽一、二叶或单芽),均匀薄摊在水筛上;
(2)萎凋:采用日光萎凋的方式,将摊有鲜叶的萎凋槽置于阳光下曝晒一天,获得七‑九成干的茶萎凋叶;
(3)烘焙干燥:将茶萎凋叶中的梗、片、蜡叶、红张及暗张剔除后,烘焙至九成半以上干度,获得白茶;所述的烘焙干燥包括以下依序进行的步骤:
①初烘:温度约105℃,用时约10分钟;
②摊凉,使叶温下降,叶脉水分平衡;
③复烘:温度约75℃,用时约15分钟。
(4)粉碎过滤:将经过烘焙干燥获得的白茶粉碎过滤(过60目筛),获得白茶粉末;
(5)提取浓缩液:将白茶粉末利用浸提浓缩工艺制取浓度约为30%的白茶浓缩液。所述的浸提浓缩工艺包括以下依序进行的步骤:
①水处理:使处理后的水≤1德国度,且无色无味无肉眼可见杂质,PH值为7.5;
②逆流浸提:将白茶粉末与经过水处理的水按照大约1:8的重量比例进行逆流浸提,温度60℃左右,提取时间约22分钟,获得茶液提取液;
③输送带过滤:将茶液提取液过160目滤网;
④板式换热:通过板式换热使茶液提取液的温度降至45℃;
⑤碟式分离:在3500转/分钟的转速下,对茶液提取液进行固液分离,取分离后的白茶液料;
⑥制冷:将经过蝶式分离获得的白茶液料制冷到温度为23℃;
⑦精滤:膜精度5μm,对经过制冷的白茶液料进行精滤;
⑧陶瓷膜过滤:陶瓷膜精度0.2μm,对经过精滤的白茶液料进行陶瓷膜过滤;
⑨反渗透浓缩:对浓缩设备先碱洗后酸洗再水洗至PH值为7,接着用清洗过的浓缩设备对经过陶瓷膜过滤的白茶液料进行反渗透浓缩,获得浓度约为20%的浓缩液;反渗透浓缩过程中,控制温度在45℃;
⑩静置:将经过反渗透浓缩获得的浓缩液制冷到温度为30℃,之后静置约30分钟,取上清为最终获得的白茶浓缩液。
Ⅱ、制作浓度约为30%的太子参浓缩液:所述太子参浓缩液的制备是先将太子参粉碎过滤获得太子参粉末后,再按照以下步骤依序将太子参粉末制成浓度约为20%的太子参浓缩液:
①水处理:使处理后的水≤1德国度,且无色无味无肉眼可见杂质,PH值为7.5;
②逆流浸提:将太子参粉末与经过水处理的水按照大约1:8的重量比例进行逆流浸提,温度60℃,提取时间约22分钟,获得太子参提取液;
③输送带过滤:将太子参提取液过160目滤网。
④板式换热:通过板式换热使太子参提取液的温度降至45℃;
⑤碟式分离:在3500转/分钟的转速下,对太子参提取液进行固液分离,取分离后的太子参液料;
⑥制冷:将经过碟式分离获得的太子参液料制冷到温度为23℃;
⑦精滤:膜精度5μm,对经过制冷的太子参液料进行精滤;
⑧陶瓷膜过滤:陶瓷膜精度0.2μm,对经过精滤的太子参液料进行陶瓷膜过滤;
⑨反渗透浓缩:对浓缩设备先碱洗后酸洗再水洗至PH值为7,接着用清洗过的浓缩设备对经过陶瓷膜过滤的太子参液料进行反渗透浓缩,获得浓度约为30%的浓缩液;反渗透浓缩过程中,控制温度在45℃左右;
⑩静置:将经过反渗透浓缩获得的浓缩液制冷到温度为30℃左右,之后静置约30分钟,取上清为最终获得的太子参浓缩液。
Ⅲ、将浓度约为30%的白茶浓缩液与浓度约为30%的太子参浓缩液按照11:1的重量配比混合,冷冻干燥而成。
(四)速溶太子参白茶抗菌活性研究
通过滤纸片抗菌法检测了实施例1‑实施例3制备的速溶太子参白茶的水溶液的抗菌活性,茶水比=1:25,自然溶解10min,研究结果表明:速溶太子参白茶的水溶液具有广谱抗菌性,其对9种受试菌:5种细菌、2种真菌、1种酵母菌和1种放线菌均显示了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其具体数据如下表:
表1速溶太子参白茶水溶液的抗细菌活性
注:“—”表示未检测,下表同。
表2速溶太子参白茶水溶液的抗真菌以及酵母菌和放线菌活性
以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以氯霉素作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氯霉素对细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真菌中的青霉菌、黑曲霉无抑菌效果,速溶太子参白茶水溶液对细菌、真菌、酵母菌和放线菌均显示了较好的抑制效果。速溶太子参白茶的水溶液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圈大小与氯霉素基本相同,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大小与氯霉素基本相同。由此可见速溶太子参白茶的水溶液对此两种菌的抑制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五)速溶太子参白茶抗疲劳试验与提高免疫试验
分别取实施例1‑实施例3制备的速溶太子参白茶3g,在100ml沸水溶解10min,自然冷却,小鼠用太子参白茶水喂养4周,其中第一周灌喂0.5ml,第2、3、4周灌喂1ml,速溶太子参白茶喂养小鼠的分析检测结果:
1、负重游泳试验
速溶太子参白茶对负重游泳时间的作用结果见表1
表1太子参白茶对小鼠负重游泳时间的作用(x±s)
注:t检验结果*与空白组相比较,P<0.05;**与空白组相比较P<0.01。
由表1可见,喂养速溶太子参白茶的小鼠游泳时间高于对照组的值,小鼠的游泳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延长率分别为114.3%。、123.2%、118.2%,说明速溶太子参白茶能够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起到抗疲劳的效果。
2、对小鼠肝糖原、血清尿素含量的影响
速溶太子参白茶对小鼠肝糖原、血清尿素的影响见表2
表2太子参白茶对小鼠肝糖原和血清尿素作用(x±s,n=12)
注:t检验结果*与空白组相比较,P<0.05;**与空白组相比较P<0.01。
喂养速溶太子参白茶的小鼠肝糖原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的肝糖含量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肝糖原增加率分别为75.5%、74.6%、73.2%。喂养速溶太子参白茶的小鼠血清尿素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的血清尿素含量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尿素降低率分别为13.2%、15.4%、14.8%。说明速溶太子参白茶各剂量组具有提升小鼠肝糖原含量和降低运动后小鼠的血清尿素含量的作用,起到抗疲劳的效果。
3、对小鼠运动后血乳酸含量的影响
速溶太子参白茶对小鼠全血乳酸的影响结果见表3。
表3太子参白茶对小鼠血清乳酸的影响(x±s,n=12)
注:t检验结果*表示各组游泳后与游泳前相比较,P<0.05;**表示各组游泳后与游泳前相比较,P<0.01。
通过测试小鼠运动前、运动后0和20min的血乳酸含量,发现喂养速溶太子参白茶的小鼠可以明显减缓剧烈运动后小鼠血乳酸的增加,而且趋向于游泳前的含量,游泳后20min再进行测量时发现速溶太子参白茶的小鼠组都有加速运动后血乳酸降低的作用,起到抗疲劳的效果。
4、提高免疫力试验
附:免疫器官指数如下表所示
免疫器官指数(x±s)mg/g
小鼠的免疫器官指数在试验30天后,喂养速溶太子参白茶的小鼠脾脏、胸腺指数分别高于对照组。小鼠脾脏指数增加率分别为33.7%、27.5%、36.6%,小鼠胸腺指数增加率分别为53.7%、46.8%、56.5%,说明速溶太子参白茶具有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