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

车辆的热量管理装置.pdf

  • 上传人:a1
  • 文档编号:4242429
  • 上传时间:2018-09-10
  • 格式:PDF
  • 页数:13
  • 大小:493.09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80158857.3

    申请日:

    2009.05.07

    公开号:

    CN102414414A

    公开日:

    2012.04.1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01P 3/20申请日:20090507|||公开

    IPC分类号:

    F01P3/20; B60H1/08; F16H57/04

    主分类号:

    F01P3/20

    申请人: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发明人:

    石川雅英; 卯月要; 森田笃士; 田中敬子; 宫本悠树; 志贺慧; 森田真树; 松田美由纪; 渡桥学芙; 佐伯欣洋; 宇野庆一; 西村博树; 熊本贵之

    地址:

    日本爱知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代理人:

    黄威;孙丽梅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热量管理装置。在极低温度环境下,电子控制单元(22)在发动机(11)启动后对冷却水的循环路径进行控制,从而首先将该发动机(11)的冷却水向节流阀(12)与EGR阀(13)供给,然后将冷却水向变速器的机油加温器(18)供给。由此,能够提前消除由结冰引起的节流阀(12)、EGR阀(13)的动作不良,从而迅速地确保车辆的行驶性能,并能够良好地实施极低温度环境下的车辆的热量管理。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车辆的热量管理装置, 所述车辆搭载有发动机及变速器, 所述车辆的热量管理装置具备 : 热源, 其被搭载在所述车辆上 ; 阀暖机部, 其利用由所述热源供给的热量而对所述发动机的进气量调节阀进行暖机 ; 变速器暖机部, 其利用由所述热源供给的热量而对所述变速器进行暖机 ; 热量管理部, 其在所述发动机启动后, 对来自所述热源的热量供给进行管理, 以使向所 述阀暖机部的热量供给优先于向所述变速器暖机部的热量供给而实施。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车辆的热量管理装置, 其中, 所述车辆具备车厢内暖气用的暖气风箱 ; 所述管理部对来自所述热源的热量供给进行管理, 以使向所述暖气风箱的热量供给优 先于向所述变速器暖机部的热量供给而实施。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车辆的热量管理装置, 其中, 所述管理部在所述发动机启动后, 对来自所述热源的热量供给进行管理, 以使热量供 给按照如下顺序而实施, 即, 向所述阀暖机部及所述暖气风箱的热量供给 ; 向所述暖气风箱的热量供给 ; 向所述阀暖机部及变速器暖机部的热量供给。
    4: 如权利要求 1 至 3 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的热量管理装置, 其中, 所述管理部以优先于所述变速器暖机部而被实施了热量供给的部位的暖机结束为条 件, 而开始向所述变速器暖机部的热量供给。
    5: 如权利要求 1 至 4 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的热量管理装置, 其中, 所述管理部在极低温度环境下, 对来自所述热源的热量供给进行管理, 以使向所述阀 暖机部的热量供给优先于向所述变速器暖机部的热量供给而实施, 所述管理部在极低温度环境以外的环境下, 对来自所述热源的热量供给进行管理, 以 使向所述变速器暖机部的热量供给优先于向所述阀暖机部的热量供给而实施。
    6: 如权利要求 1 至 5 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的热量管理装置, 其中, 所述热源为所述发动机。
    7: 如权利要求 1 至 5 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的热量管理装置, 其中, 所述热源为, 对所述发动机的排放热量进行回收并在该发动机停止后保持蓄热的蓄热 器。

    说明书


    车辆的热量管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从车载的热源向车辆各部分的热量供给进行管理的车辆的热 量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 为了进一步提高耗油率性能与排气性能, 期望获得车辆整体的缜密的热 量管理。目前, 作为上述的车辆的热量管理装置, 已知一种专利文献 1 所记载的装置。该热 量管理装置通过使各种辅助热源根据情况工作, 从而对传动系统或电池的冷却及动力进行 管理, 并且确保车厢内的空调性能。
         虽然上述这种现有的热量管理装置是实施考虑到乘员的舒适性与车辆的耗油率 性能的热量管理的装置, 但是, 没有特别考虑在极低温度环境下这种特殊状况下的热量管 理, 因此还有改善的余地。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 2001-280135 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能够良好地实施极低温度环境下的车辆的热量管理 的车辆的热量管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应用了本发明的车辆的热量管理装置为一种搭载有发动机及 变速器的车辆的热量管理装置, 该车辆的热量管理装置具备 : 热源, 其被搭载在所述车辆 上; 阀暖机部, 其利用由所述热源供给的热量而对所述发动机的进气量调节阀进行暖机 ; 变速器暖机部, 其利用由所述热源供给的热量而对所述变速器进行暖机 ; 热量管理部, 其在 所述发动机启动后, 对来自所述热源的热量供给进行管理, 以使向所述阀暖机部的热量供 给优先于向所述变速器暖机部的热量供给而实施。
         如节流阀或 EGR(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废气再循环 ) 阀这种发动机的进 气量调节阀, 在极低温度环境下, 有时会在发动机刚刚启动后结冰从而变得动作不良。 当发 生这种由结冰所引起的进气量调节阀的动作不良时, 有时会因为不能实施发动机的输出调 节, 从而给车辆的行驶带来障碍。另一方面, 当变速器的暖机不充分时, 虽然会由于变速器 的工作油粘度变高而使车辆的耗油率性能降低, 但是能够使车辆没有什么问题地行驶。
         因此, 在本发明中设定为, 在发动机启动后, 首先将来自搭载于车辆上的热源的热 量向对进气量调节阀进行暖机的阀暖机部供给, 然后, 向对变速器进行暖机的变速器暖机 部供给。由此, 即使在极低温度环境下, 也能够提前对进气量调节阀进行解冻, 从而更加迅 速地确保了车辆的行驶性能。 因此, 根据本发明, 能够良好地实施在极低温度环境下的车辆 的热量管理。
         另外, 在车辆具备车厢内暖气用的暖气风箱时以作为接受来自热源的热量供给的 部位的情况下, 优选为以如下方式而构成上述管理部, 即, 对来自热源的热量供给进行管 理, 从而使向暖气风箱的热量供给优先于向变速器暖机部的热量供给而实施。在极低温度
         环境下, 有时会由于车窗结冰而使驾驶员的视野受损, 从而给车辆的驾驶性能带来障碍。 虽 然上述这种车窗的结冰能够通过使从加热器穿过的暖风吹到窗玻璃上而解除, 但是, 为此 需要确保加热器性能。关于这一点, 如果使向暖气风箱的热量供给优先于向变速器暖机部 的热量供给而实施, 则能够更加提前地确保加热器性能, 从而能够更加迅速地确保车辆的 驾驶性能。
         此外, 在具备车厢内暖气用的暖气风箱以作为接受来自热源的热量供给的部位 的情况下, 优选为以如下方式而构成上述管理部, 即, 在所述发动机启动后, 对来自所述热 源的热量供给进行管理, 以使热量供给按照如下顺序实施, 即, 向所述阀暖机部及所述暖气 风箱的热量供给 ; 向所述暖气风箱的热量供给 ; 向所述阀暖机部及变速器暖机部的热量供 给。 即, 在这种情况下, 在发动机启动后, 首先实施向阀暖机部及暖气风箱的热量供给, 从而 消除进气量调节阀或车窗的结冰。在以这种方式确保了车辆的驾驶性能与行驶性能之后, 通过实施向暖气风箱的热量供给, 从而能够实现车厢内的供暖, 进而确保乘员的舒适性。 并 且, 最后实施向阀暖机部及变速器暖机部的热量供给, 从而确保车辆的耗油率性能。通过 以上述方式实施向车辆各部分的热量供给, 从而能够实现极低温度环境下的良好的热量管 理。 关于上述的热量管理装置中向变速器暖机部的热量供给的开始, 优选为, 以优先 于变速器暖机部而被实施热量供给的部位、 即进气量调节阀或车厢内供暖装置 ( 车厢 ) 的 暖机结束为条件而实施。 如果采用了上述条件, 则在进气量调节阀或车窗被解冻之前, 向阀 暖机部或暖气风箱的热量供给将一直被优先实施, 从而更加迅速且可靠地确保了车辆的行 驶性能与驾驶性能。
         但是, 进气量调节阀的结冰是一种仅限于在极低温度环境下才会出现的现象。因 此, 优选为以下述方式构成管理部, 即, 在极低温度环境下, 对来自热源的热量供给进行管 理, 以使向阀暖机部的热量供给优先于变速器暖机部的热量供给而实施, 而在极低温度环 境以外的环境下, 对来自热源的热量供给进行管理, 以使向变速器暖机部的热量供给优先 于向阀暖机部的热量供给而实施。 即, 向阀暖机部的热量供给的优先实施, 应仅限于在进气 量调节阀存在结冰可能的极低温度环境下进行, 在除此之外的时候, 优选为优先实施向变 速器暖机部的热量供给。在上述的情况下, 在能够良好地消除由极低温度环境下的结冰所 引起的车辆的行驶性能、 驾驶性能的障碍的同时, 还能够在通常情况下实施适合于确保车 辆的耗油率性能的热量管理。
         附带说明, 在上述的本发明的热量管理装置中, 作为配置在车辆上的热源, 能够使 用发动机、 或者对发动机的排放热量进行回收并在该发动机停止后保持蓄热的蓄热器。
         附图说明
         图 1 为模式化地表示本发明的第 1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热量管理装置的整体 结构的框图。
         图 2(a) 至 (c) 为表示在图 1 的热量管理装置中的发动机启动后的冷却水循环方 式的变化的图。
         图 3 为表示图 1 的热量管理装置所采用的热量供给路径切换程序的处理顺序的流 程图。图 4 为模式化地表示本发明的第 2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热量管理装置的整体 结构的框图。
         图 5 为表示图 4 的热量管理装置所采用的热量供给对象切换程序的处理顺序的流 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 第 1 实施方式 )
         下面, 参照图 1 ~图 3, 对将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的热量管理装置具体化了的第 1 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的热量管理装置对从以发动机冷却水为热量 输送介质的发动机向车辆各部分的热量供给进行管理。在这种形式的本实施方式中, 发动 机相当于搭载在车辆上的热源。
         首先, 参照图 1, 对本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的热量管理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应用 了本实施方式的车辆中设置有冷却水回路 10, 其中循环有在作为热源的发动机 11 中被加 热了的冷却水。该冷却水回路 10 在发动机 11 的下流侧, 被分支为阀水路 14、 加热器水路 15 以及加温器水路 17 这三条水路。
         阀水路 14 被形成为, 从作为进气量调节阀的节流阀 12 及 EGR( 废气再循环 ) 阀 13 的周围通过, 从而利用被发动机 11 加热的冷却水的热量而对这些阀 12、 13 进行暖机。在本 实施方式中, 该阀水路 14 相当于阀暖机部。
         在加热器水路 15 上, 设置有车厢暖气用的暖气风箱 16。 被构成为热交换器的暖气 风箱 16 利用被发动机 11 加热的冷却水的热量, 对被送至车厢内的空气进行加热。
         在加温器水路 17 上, 设置有用于利用被发动机 11 加热的冷却水的热量而对变速 器的工作油 ( 变速箱油 ) 进行加温的机油加温器 18。在本实施方式中, 该机油加温器 18 相 当于变速器暖机部。
         在各个水路 14、 15、 17 中, 分别设置有阀 19、 20、 21。 并且, 通过各个阀 19、 20、 21 的 开闭, 从而对是否使冷却水流过各个水路 14、 15、 17 进行切换。而且, 通过了各个水路 14、 15、 17 的冷却水将再度回到发动机 11 中。
         各个阀 19、 20、 21 的开闭动作被作为热量管理部的电子控制单元 22 所控制。在该 电子控制单元 22 中, 输入有检测车辆外环境温度的环境温度传感器 23 与检测车厢内温度 ( 车厢温度 ) 的车厢温度传感器 24 的检测信号。并且, 电子控制单元 22 通过根据这些传感 器 23、 24 的检测结果而对各个阀 19、 20、 21 进行开闭, 从而实施车辆的热量管理。
         接下来, 对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热量管理装置中的车辆的热量管理进行详细说 明。在本实施方式中, 在环境温度低于 “-20℃” 的极低温度环境下, 按照以下顺序来实施从 以冷却水为介质的发动机向车辆各部分的热量供给。
         首先, 在发动机 11 刚刚启动后, 如图 2(a) 所示, 电子控制单元 22 通过关闭阀 21 而打开阀 19 及阀 20, 从而使冷却水流过阀水路 14 及加热器水路 15。即, 此时, 作为热源的 发动机 11 的排放热量将被供给到进气量调节阀 ( 节流阀 12、 EGR 阀 13) 以及暖气风箱 16 中。并且由此, 能够实现使进气量调节阀 ( 节流阀 12、 EGR 阀 13) 的解冻以及加热器性能的 确保。 另外, 此时对加热器性能的确保, 是为了使用于对车窗进行解冻的除霜器适当工作而 进行的。这种向进气量调节阀及暖气风箱 16 的热量供给, 将一直持续到推断为进气量调节阀的解冻已经结束为止。
         接下来, 如图 2(b) 所示, 电子控制单元 22 通过关闭阀 19 及阀 21 而打开阀 20, 从 而使冷却水仅流过加热器水路 15。 即, 此时, 作为热源的发动机 11 的排放热量, 将被供给到 暖气风箱 16 中。另外, 此时向暖气风箱 16 的热量供给, 以使暖气生效并将车厢内烘暖为目 的。
         在车厢内被充分加热后, 如图 2(c) 所示, 电子控制单元 22 通过关闭阀 20 而打开 阀 19 及阀 21, 从而使冷却水流过阀水路 14 以及加温器水路 17。即, 此时, 作为热源的发 动机 11 的排放热量, 将被供给到进气量调节阀 ( 节流阀 12、 EGR 阀 13) 以及机油加温器 18 处。由此, 促进了变速器的暖机 ( 变速箱油的升温 ), 从而确保了耗油率性能。并且, 当使冷 却水流过此时的 EGR 阀 13 的附近时, 可以利用从 EGR 阀 13 通过并被回流为进气的、 排气的 热量而对冷却水进行加热, 由此也促进了发动机 11 的暖机。
         图 3 为, 表示上述这种本实施方式所采用的热量供给路径切换程序的流程图。本 程序的处理在发动机 11 的运转过程中通过电子控制单元 22 而被周期性地反复执行。
         并且, 当开始本程序的处理时, 电子控制单元 22 首先在步骤 S10 中, 对环境温度是 否在 “-20℃” 以下、 即车辆是否处于极低温度环境下进行判断。在此, 如果环境温度不在 “-20℃” 以下 (S10 : 否 ), 则电子控制单元 22 将进入步骤 S20, 并在该步骤 S20 中, 打开阀 19、 20、 21 并使冷却水流过所有的阀水路 14、 加热器水路 15 以及加温器水路 17, 且结束此次 的本程序的处理。 另一方面, 如果环境温度在 “-20℃” 以下 (S10 : 是 ), 则电子控制单元 22 进入步骤 S30, 并在该步骤 S30 中, 对发动机启动后的经过时间是否在既定值 α 以上进行判断。关于 既定值 α, 在阀水路 14 中流过有冷却水的状态下对已结冰的节流阀 12 及 EGR 阀 13 进行解 冻所需要的充分时间即被设定于该值。因此, 在步骤 S30 中, 是对节流阀 12 及 EGR 阀 13 的 解冻是否已经结束进行判断。在此, 如果发动机启动后的经过时间在既定值 α 以上 (S30 : 是 ), 则电子控制单元 22 将进入步骤 S40, 并在该步骤 S40 中, 通过控制各个阀 19、 20、 21, 而 使冷却水供给到进气量调节阀 ( 节流阀 12、 EGR 阀 13) 以及暖气风箱 16 处, 并结束此次的 本程序的处理。此外, 如果发动机启动后的经过时间不在既定值 α 以上 (S30 : 否 ), 则电子 控制单元 22 将进入步骤 S50。
         在步骤 S50 中, 电子控制单元 22 将对车厢温度是否在 “20 ℃”以上、 即对供暖 是否已生效从而车厢内的舒适性已充分得到确保进行判断。此时, 如果车厢温度小于 “20℃” (S50 : 否 ), 则电子控制单元 22 将进入步骤 S60, 并在该步骤 S60 中, 通过控制各个 阀 19、 20、 21 而使冷却水仅供给到暖气风箱 16, 并结束此次的本程序的处理。并且, 如果车 厢温度在 “20℃” 以上 (S50 : 是 ), 则电子控制单元 22 将进入步骤 S70, 并在该步骤 S70 中, 通过控制各个阀 19、 20、 21 而使冷却水供给到进气量调节阀 ( 节流阀 12、 EGR 阀 13) 以及机 油加温器 18, 并结束此次的本程序的处理。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本实施方式, 能够实现以下效果。
         (1) 在本实施方式中, 作为热量管理部的电子控制单元 22 在发动机启动后, 使向 作为进气量调节阀的节流阀 12 以及 EGR 阀 13 实施的来自发动机 11 的热量供给, 优先于向 作为变速器暖机部的机油加温器 18 的热量供给而实施。即, 在本实施方式中, 在发动机启 动后, 使来自以冷却水为热量输送介质的发动机 11 的热量供给首先在作为阀暖机部的阀
         水路 14 中实施, 然后, 再在作为变速器暖机部的机油加温器 18 中实施。因此, 即使是在极 低温度环境下, 也能够提前对进气量调节阀 ( 节流阀 12、 EGR 阀 13) 进行解冻, 从而更加迅 速地确保车辆的行驶性能。 因此, 根据本实施方式, 能够良好地实施极低温度环境下的车辆 的热量管理。
         (2) 在本实施方式中, 在发动机启动后, 电子控制单元 22 使向车厢内暖气用的暖 气风箱 16 的热量供给优先于向作为变速器暖机部的机油加温器 18 的热量供给而实施。因 此, 能够进一步提前确保加热器性能, 并且能够通过除霜器的工作而实施车窗的解冻, 由此 能够更加迅速地确保车辆的驾驶性能。
         (3) 在本实施方式中, 当发动机启动后, 电子控制单元 22 将按照如下顺序而实施 热量供给, 即, 向作为阀暖机部的阀水路 14 及暖气风箱 16 的热量供给 ; 向暖气风箱 16 的热 量供给 ; 向阀水路 14 及作为变速器暖机部的机油加温器 18 的热量供给。因此, 在发动机 11 启动后, 首先实施向阀水路 14 及暖气风箱 16 的热量供给, 从而通过解除进气量调节阀 ( 节流阀 12、 EGR 阀 13) 与车窗的结冰, 而确保车辆的驾驶性能与行驶性能。在确保了车辆 的驾驶性能与行驶性能之后, 通过实施向暖气风箱 16 的热量供给, 从而使车厢内的供暖生 效, 进而确保了乘员的舒适性。并且, 最后实施向阀水路 14 及机油加温器 18 的热量供给, 以确保车辆的耗油率性能。由此, 能够实现极低温度环境下的良好的热量管理。 (4) 在本实施方式中, 电子控制单元 22 以作为进气量调节阀的节流阀 12 及 EGR 阀 13 的暖机 ( 解冻 ) 或车厢内的供暖结束为条件, 开始实施向作为变速器暖机部的机油加温 器 18 的热量供给。因此, 在进气量调节阀与车窗被解冻之前, 将优先实施向阀水路 14 及暖 气风箱 16 的热量供给, 从而能够更加迅速且可靠地确保车辆的行驶性能与驾驶性能。
         另外, 所述实施方式能够以如下方式进行变更并实施。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 是根据发动机启动后的经过时间而对进气量调节阀 ( 节 流阀 12、 EGR 阀 13) 的解冻结束进行推断的, 但是也可以根据冷却水温度等的其它参数来进 行推断。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 在发动机 11 启动后, 将按照如下顺序实施热量供给, 即, 向作 为阀暖机部的阀水路 14 及暖气风箱 16 的热量供给 ; 向暖气风箱 16 的热量供给 ; 向阀水路 14 及作为变速器暖机部的机油加温器 18 的热量供给。但是, 实施向暖气风箱 16 的热量供 给的顺序并不限定于此, 也可以适当进行变更。在这种情况下, 只要也使向暖气风箱 16 的 热量供给优先于向机油加温器 18 的热量供给而实施, 则也能够起到上述 (1) 及 (2) 中记载 的效果。此外, 只要使向阀水路 14 的热量供给优先于向机油加温器 18 的热量供给而实施, 则也能够起到上述 (1) 中记载的效果。
         ( 第 2 实施方式 )
         接下来, 同时参照图 4 及图 5, 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 对将本发明的 车辆的热量管理装置具体化了的第 2 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 参照图 4, 对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热量管理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应用了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上, 设置有用于冷却水进行循环的冷却水回路 30。 该冷却水回路 30 以经 由发动机 31、 作为进气量调节阀的节流阀 32 及 EGR 阀 33、 车厢内暖气用的暖气风箱 34 的 方式而形成。因此, 如果向冷却水回路 30 供给热量, 热量将被供给至作为进气量调节阀的 节流阀 32 与 EGR 阀 33 处。在本实施方式中, 这种冷却水回路 30 相当于阀暖机部。
         此外, 在该车辆上, 搭载有作为热源的蓄热器 35。该蓄热器 35 为, 回收发动机 31 的排放热量并在该发动机 31 停止运转后保持蓄热的构件。被积蓄在蓄热器 35 中的热量的 供给对象, 通过转换阀 36 而在上述冷却水回路 30 与作为变速器暖机部的机油加温器 37 之 间被转换。
         所述转换阀 36 由作为热量管理部的电子控制单元 38 所控制。在该电子控制单元 38 中, 被输入有用于检测环境温度的环境温度传感器 39 以及用于检测发动机 31 的冷却水 温度的水温传感器 40 的检测信号。
         接下来, 对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热量管理装置中的车辆的热量管理的详细内容进 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 电子控制单元 38 使积蓄在蓄热器 35 中的热量的供给顺序在极 低温度环境下与除此之外的其它环境下有所不同。具体而言, 电子控制单元 38 在极低温度 环境下, 按照冷却水回路 30、 机油加温器 37 的顺序而实施来自蓄热器 35 的热量供给, 而在 极低温度环境以外的环境下, 按照机油加温器 37、 冷却水回路 30 的顺序而实施来自蓄热器 35 的热量供给。下面, 对其理由进行说明。
         当向机油加温器 37 供给热量从而实施变速器的暖机时, 因为变速箱油的粘度将 降低而使变速器各部分的滑动阻力降低, 所以车辆的耗油率性能将提高。因此, 通常情况 下, 最先对机油加温器 37 实施来自蓄热器 35 的热量供给, 从而确保车辆的耗油率性能。 另一方面, 在极低温度环境下, 有时在发动机 31 刚刚启动后, 节流阀 32 与 EGR 阀 33 以及车窗会结冰。当发生这些结冰时, 在发动机 31 的输出调节上将产生障碍, 或者损害 驾驶员的目视观察性。因此, 在极低温度环境下, 最先对冷却水回路 30 实施来自蓄热器 35 的热量供给, 从而对冷却水进行加热。并且由此, 向节流阀 32 与 EGR 阀 33、 以及暖气风箱 34 供给热量, 从而实现两个阀 32、 33 的解冻、 以及通过使供暖生效并使除霜器工作从而实 现的车窗解冻。另一方面, 涉及确保耗油率性能的、 向机油加温器 37 的热量供给, 将在上述 这些解冻结束之后实施。
         图 5 为, 表示为了实现所涉及的实施方式中的来自蓄热器 35 的热量供给对象的切 换而采用的、 热量供给对象切换程序的流程图。本程序的处理在发动机 31 的运转过程中通 过电子控制单元 38 而被周期性地反复执行。
         并且, 当本程序的处理开始时, 电子控制单元 38 首先在步骤 S100 中, 对环境温 度是否在 “-20℃” 以下、 即是否处于极低温度环境下进行判断。在此, 如果环境温度高于 “-20℃” (S10 : 否 ), 则电子控制单元 38 将进入步骤 S110, 并在该步骤 S110 中, 按照机油加 温器 37、 冷却水回路 30 的顺序而实施了蓄热器 35 所积蓄的热量的供给后, 结束此次的本程 序的处理。
         另一方面, 如果环境温度处于 “-20℃” 以下的极低温度环境下 (S100 : 是 ), 则电子 控制单元 38 将进入步骤 S120, 并在该步骤 S120 中, 对冷却水的温度 ( 水温 ) 是否在 “70℃” 以下、 即对发动机 31 的暖机是否已结束进行判断。并且, 如果暖机尚未结束 (S120 : 是 ), 则电子控制单元 38 将进入步骤 S130, 并在该步骤 S130 中, 向冷却水回路 30、 进而向节流阀 32、 EGR 阀 33 以及暖气风箱 34, 供给蓄热器 35 所积蓄的热量, 并结束此次的本程序的处理。 并且, 如果暖机已结束 (S120 : 否 ), 则电子控制单元 38 将进入步骤 S140, 并在该步骤 S140 中, 向机油加温器 37 供给蓄热器 35 所积蓄的热量, 从而结束此次的本程序的处理。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热量管理装置, 能够实现以下效果。
         (5) 在本实施方式中, 在极低温度环境下发动机启动后, 作为热源的蓄热器 35 所 积蓄的热量将首先向作为阀暖机部的冷却水回路 30 供给, 然后向作为变速器暖机部的机 油加温器 37 供给。因此, 即使在极低温度环境下, 也能够提前对进气量调节阀进行解冻, 从 而更加迅速地确保车辆的行驶性能, 进而能够良好地实施极低温度环境下的车辆的热量管 理。
         (6) 在本实施方式中, 在极低温度环境下发动机启动后, 与作为变速器暖机部的机 油加温器 37 相比, 优先向暖气风箱 34 供给作为热源的蓄热器 35 所积蓄的热量。因此, 能 够更加提前确保加热器性能, 从而迅速地对车窗进行解冻。
         (7) 在本实施方式中, 在极低温度环境下发动机启动后, 以通过向冷却水回路 30 供给蓄热器 35 所积蓄的热量而进行的发动机 31 的暖机结束为条件, 而实施来自蓄热器 35 的热量向作为变速器暖机部的机油加温器 37 的供给。因此, 在进气量调节阀 ( 节流阀 32、 EGR 阀 33) 与车窗被解冻之前, 向进气量调节阀与暖气风箱 34 的热量供给将被优先实施, 从 而能够更加迅速且可靠地确保车辆的行驶性能与驾驶性能。
         (8) 在本实施方式中, 电子控制单元 38 对来自作为热源的蓄热器 35 的热量供给实 施管理, 从而在极低温度环境下, 使向作为阀暖机部的冷却水回路 30 的热量供给优先于向 作为变速器暖机部的机油加温器 37 的热量供给而实施, 且在极低温度环境以外的环境下, 使向机油加温器 37 的热量供给优先于向冷却水回路 30 的热量供给而实施。即, 向作为阀 暖机部的冷却水回路 30 的热量供给的优先实施被设定为, 仅限于在进气量调节阀存在结 冰可能性的极低温度环境下进行, 除此之外的时候则优先实施向作为变速器暖机部的机油 加温器 37 的热量供给。因此, 在能够良好地消除由极低温度环境下的结冰所导致的车辆的 行驶性能、 驾驶性能的障碍的同时, 还能够在通常情况下实施适合于确保耗油率性能的热 量管理。
         另外, 上述各个实施方式可以以如下方式而进行变更。
         在第 2 实施方式中, 在热量供给对象切换程序的步骤 S120 中, 是根据冷却水的温 度, 来实施关于是否将来自蓄热器 35 的热量的供给对象从冷却水回路 30 切换为机油加温 器 37 的判断的。此判断也可以根据发动机启动后的经过时间或车厢温度等的其它参数而 实施。
         在第 2 实施方式中, 在极低温度环境以外的环境下, 使向机油加温器 37 的热量供 给优先于向冷却水回路 30 的热量供给而实施。但是, 在极低温度环境以外的环境下对来自 蓄热器 35 的热量供给的管理方式进行适当变更, 也能够取得上述 (5) ~ (7) 的效果。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 对来自发动机或蓄热器的热量供给的管理进行了说明, 但是如果存在能够在发动机刚刚启动后进行利用的其它的热源, 则也可以将本发明的车辆 的热量管理装置应用为, 对从该热源向车辆各部分的热量供给进行管理的装置。

    关 键  词:
    车辆 热量 管理 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车辆的热量管理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24242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