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卡和流体输送管道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体输送管道, 具体地, 涉及一种管卡和包括该管卡的流体输送管道 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混凝土输送管道是混凝土输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混凝土输送管道通常由多 个管道通过管卡对接组成。现有的管卡包括能够相互固定连接的两个管卡部 1, 每个管卡 部 1 通常是金属等刚性材料制成的一体件并具有半环形状。安装时, 两个管卡部 1 固定在 管道的对接处并相互连接, 以卡箍对接处。 使用时, 管卡需要承受混凝土输送过程中产生的 冲击。由于管卡部 1 整体为刚性一体件, 因而容易在冲击作用下与管道碰撞而磨损, 并且容 易因冲击作用产生变形甚至开裂, 导致管道泄漏并引发安全事故。
另外, 管卡部 1 为刚性一体件, 只能适用于特定规格的管道连接, 通用性不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确保强度和抗冲击性的管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管卡, 其中, 该管卡包括能够相互固定连接的 两个管卡部, 每个管卡部具有相互匹配安装的外层和内层, 所述外层由刚性材料制成, 所述 内层由耐磨材料制成。
优选地, 所述内层具有弹性。
优选地, 所述外层的内表面或所述内层的外表面具有卡接凸起, 所述内层的外表 面或所述外层的内表面具有相应的卡接凹口。
优选地, 所述外层和所述内层各自包括周向壁和连接于该周向壁两侧的侧壁, 所 述卡接凸起和所述卡接凹口设置在所述外层和所述内层的相应的侧壁上。
优选地, 所述卡接凸起和所述卡接凹口沿所述管卡部的周向延伸。
优选地, 每个所述管卡部包括两对卡接凸起和卡接凹口, 该两对卡接凸起和卡接 凹口沿所述管卡部的轴向对称设置。
优选地, 所述外层由高强度材质制成, 所述内层由轻质耐磨材料制成。
优选地, 所述高强度材料为钢、 合金钢、 铝合金、 钛合金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轻质耐 磨材料为高分子量聚乙烯或复合聚氨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流体输送管道的连接结构, 该连接结构包括彼此对接的两个管 道、 密封该两个管道的对接处的密封圈和保持所述两个管道对接的管卡, 其中, 所述管卡为 本发明的管卡, 所述内层与所述密封圈接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 通过由刚性材料制成的外层可以提供足够的强度以确保管卡 不变形, 通过由耐磨材料制成的内层在管道产生冲击时对管卡起到保护作用。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 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 与下面的具 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 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
图 1 是说明现有的管卡的管卡部的截面图 ;
图 2 是说明本发明的管卡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
图 3 是图 2 的主视图 ;
图 4 是图 3 的截面视图 ;
图 5 是说明图 3 的管卡部的外层和内层的装配的立体图 ;
图 6 是说明图 3 的管卡部的外层和内层的装配的截面图 ;
图 7 是说明图 3 的管卡部的外层和内层的装配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
图 8 和图 9 是说明本发明的管卡的各种截面形状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管卡部 2: 外层 3: 内层
4: 卡接凸起 5: 卡接凹口
6: 第一连接耳板 6a : 第一安装孔 6b : 第一紧固件
6c : 手柄安装孔 7: 第二连接耳板 8: 手柄7a : 第二安装孔 7b : 第二紧固件 8a : 装配孔 9: 销轴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 此处所描 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 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在本发明中, 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 使用的方位词如 “上、 下、 左、 右” 通常是指 参考附图所示的上、 下、 左、 右; “内、 外” 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 外。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 提供一种管卡, 其中, 该管卡包括能够相互固定连接的两 个管卡部 1, 每个管卡部 1 具有相互匹配安装的外层 2 和内层 3, 所述外层 2 由刚性材料制 成, 所述内层 3 由耐磨材料制成。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具有双层结构的管卡部 1, 可以利用外层 2 提供足够的强度以 确保管卡不变形, 并且可以利用内层 3 在输送管道产生的振动时对管卡起到保护作用。
其中, 为减轻管卡自重, 可以使用高强度材质 ( 例如钢、 合金钢、 铝合金、 钛合金 等 ) 制作外层 2, 以在提供足够的强度的同时减小外层 2 的重量。进一步地, 可以使用轻质 耐磨材质 ( 例如高分子量聚乙烯、 复合聚氨酯等 ) 制作内层 3, 以在提供足够的耐磨性的同 时减小内层 3 的重量。
另外, 优选地, 所述内层 3 具有弹性, 从而在装配管卡时, 内层 3 能够与管道的密封 圈紧密配合, 以加强管道对接处的密封性。
如图 4 至图 6 所示, 可以通过将内层 3 设置在外层 2 内侧来形成管卡部 1。其中, 外层 2 的内表面与内层 3 的外表面匹配, 以使外层 2 和内层 3 的相对位置稳固不变。
其中, 可以使内层 3 以任意适当的方式设置在外层 2 的内侧, 只要能够保持其相对 位置稳固即可。例如, 可以使内层 3 粘结在外层 2 的内侧。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 可以使内层 3 和外层 2 形成为可拆卸的连接, 以便在用于不同规格的管道对接时, 可以仅更换 相应规格的内层 3。
优选地, 所述外层 2 的内表面或所述内层 3 的外表面可以具有卡接凸起 4, 所述内 层 3 的外表面或所述外层 2 的内表面可以具有相应的卡接凹口 5, 从而通过卡接实现可拆卸 的连接。例如, 在图 7 所示的实施方式中, 卡接凸起 4 形成在外层 2 的内表面上, 卡接凹口 5 形成在内层 3 的外表面上。
更优选地, 如图 7 所示, 所述外层 2 和所述内层 3 各自包括周向壁和连接于该周向 壁两侧的侧壁, 所述卡接凸起 4 和所述卡接凹口 5 设置在所述外层 2 和所述内层 3 的相应 的侧壁上。由于管道连接处在输送过程中产生的碰撞是外层 2 和内层 3 的接合所承受的主 要作用力, 其主要影响外层 2 和内层 3 的沿轴向方向的定位。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布置, 可以 通过设置在外层 2 和内层 3 的侧壁上的卡接凸起 4 和卡接凹口 5 确保轴向方向的定位。
另外, 优选地, 所述卡接凸起 4 和所述卡接凹口 5 可以沿所述管卡部 1 的周向延 伸。换言之, 管卡部 1 形成为半环状, 卡接凸起 4 和相应的卡接凹口 5 也形成为半环状, 从 而能够沿管卡部 1 的周向连续布置以加强卡接强度。
更优选地, 如图 7 所示, 每个所述管卡部 1 包括两对卡接凸起 4 和卡接凹口 5, 该两 对卡接凸起 4 和卡接凹口 5 沿所述管卡部 1 的轴向对称设置, 从而能够进一步加强卡接强 度并分散作用力。具体地, 通过对称两对设置卡接凸起 4 和卡接凹口 5, 可以确保沿轴向双 向的卡接强度, 无论管道中的输送方向如何, 都可以确保卡接稳固。
其中, 当用于制成内层 3 的耐磨材料也为刚性材料时, 即内层 3 也是刚性部件, 则 需要确保外层 2 和内层 3 的尺寸精度, 以使内层 3 能够滑入外层 2 并通过卡接凸起 4 和卡 接凹口 5 卡接。当内层 3 具有弹性时, 则可以利用内层 3 的弹性变形方便地实现卡接。
两个管卡部 1 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连接以形成管卡并安装到管道对接处。例如, 如图 2 和图 3 所示, 每个所述管卡部 1 的两端设置有第一连接耳板 6 和第二连接耳板 7, 所 述第一连接耳板 6 和所述第二连接耳板 7 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孔 6a 和第二安装孔 7a, 所 述两个管卡部 1 通过穿过相互对准的所述第一安装孔 6a 的第一紧固件 6b 和穿过相互对准 的所述第二安装孔 7a 的第二紧固件 7b 连接。使用时, 只需将管卡部 1 套设在管道对接处 的外侧, 然后通过第一紧固件 6b 和第二紧固件 7b 连接两个管卡部 1 即可完成初步安装。
为使两个管卡部 1 紧固连接, 以卡箍管道对接处, 所述管卡还包括手柄 8, 第一连 接耳板 6 上设置有手柄安装孔 6c, 所述手柄 8 的一端具有装配孔 8a, 所述手柄 8 通过穿过 相互对准的所述手柄安装孔 6c 和所述装配孔 8a 的销轴 9 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耳 板 6。通过枢转手柄 8, 可以使手柄 8 移动到能够与管卡部 1 接合的位置, 并沿管卡部 1 的 周向施加紧固力, 从而对管道对接处施加卡箍力。
其中, 所述手柄 8 具有与所述外层 2 相适应的形状, 所述手柄 8 可以具有朝向所述 外层 2 突出的突起部 ( 未示出 ), 所述外层 2 可以具有与所述突起部卡接配合的卡槽 ( 未示 出 )。通过这种布置, 突起部和卡槽的配合使得手柄 8 能够与管卡部 1 接合, 从而对两个管 卡部 1 的连接以及管道对接处起到卡箍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 提供一种流体输送管道的连接结构, 该连接结构包括彼 此对接的两个管道、 密封该两个管道的对接处的密封圈和保持所述两个管道对接的管卡, 其中, 所述管卡为本发明的管卡, 所述内层 3 与所述密封圈接触。使用本发明的流体输送管道的连接结构, 外层 2 能够确保管卡具有足够的强度, 内层 3 能够在流体输送过程中产生的撞击作用下保护管卡, 避免管卡变形、 开裂, 从而能够 延长管卡的使用寿命。
其中, 流体输送管道可以用于输送各种类型的流体, 例如混凝土。根据不同的应 用, 可以选用不同材质制作外层 2 和内层 3, 在此不做详细说明。
另外, 根据不同规格的输送管道, 内层 3( 的内侧 ) 可以形成为各种形状以匹配安 装到管道对接处, 例如, 内层 3 可以形成为图 7 至图 9 所示的形状。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但是,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 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 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 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 单变型, 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 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 在不矛 盾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本发明对各种可 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 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 只要其不违背本 发明的思想, 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