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塔烟气入口导流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吸附塔烟气入口导流装置.pdf(8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05654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9.24 C N 1 0 4 0 5 6 5 4 8 A (21)申请号 201410254641.X (22)申请日 2014.06.10 B01D 53/90(2006.01) B01D 53/56(2006.01) (71)申请人济钢集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 250100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舜华东路 666号金智源IT工业园A1号楼201-1 室 (72)发明人马秀珍 栾元迪 梁敬斌 (74)专利代理机构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 所有限公司 37108 代理人宋永丽 (54) 发明名称 吸附塔烟气入口。
2、导流装置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附塔烟气入口导流装 置,包括稳流段壳体,稳流段壳体一端与吸附塔的 烟气入口连接,稳流段壳体与吸附塔相对的另一 端设置进烟口,稳流段壳体内由吸附塔顶部至吸 附塔底部方向依次安装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 和第三导流板,第一导流板靠近吸附塔一端的水 平高度高于靠近进烟口一端,第二导流板和第三 导流板靠近吸附塔一端的水平高度均低于靠近进 烟口一端。本发明能够在烟气进入吸附塔时对烟 气流向及流速进行控制,使烟气在吸附塔内均匀 分布,同时降低流速,避免烟气形成紊流或涡流, 使还原剂(氨气)与烟气充分混合,降低气流阻力、 延长烟气在吸附塔内停留的时间,提高脱硝效率,。
3、 减少氨逃逸情况,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056548 A CN 104056548 A 1/1页 2 1.吸附塔烟气入口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稳流段壳体(1),稳流段壳体(1)一端 与吸附塔(2)的烟气入口连接,稳流段壳体(1)与吸附塔(2)相对的另一端设置进烟口(3), 稳流段壳体(1)内由吸附塔(2)顶部至吸附塔(2)底部方向依次安装第一导流板(4)、第二 导流板(5)和第三导流板(6),第一导流板。
4、(4)靠近吸附塔(2)一端的水平高度高于靠近进 烟口(3)一端,第二导流板(5)和第三导流板(6)靠近吸附塔(2)一端的水平高度均低于靠 近进烟口(3)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塔烟气入口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稳流段壳体(1)包 括顶板(7)、底板(8)以及设置在顶板(7)和底板(8)一侧的第一侧板(9)和设置在顶板(7) 和底板(8)另一侧的第二侧板(10),第一导流板(4)、第二导流板(5)和第三导流板(6)两 侧分别与第一侧板(9)和第二侧板(1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塔烟气入口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导流板(4)与水 平面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为15 -25,第二。
5、导流板(5)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的角度 为5 -10,第三导流板(6)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为15 -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塔烟气入口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导流板(4)两端 分别与第一水平导板(11)和第二水平导板(12)连接,第三导流板(6)靠近进烟口(3)的一 端与第三水平导板(1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附塔烟气入口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导流板(4)与水 平面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为20,第二导流板(5)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为8, 第三导流板(6)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为2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附塔烟气入口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顶板(7)与第一。
6、导流 板(4)平行,底板(8)与第二导流板(5)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塔烟气入口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进烟口(3)外周设置 连接法兰(14)。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056548 A 1/3页 3 吸附塔烟气入口导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附塔,具体地说是一种吸附塔烟气入口导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在SDA脱硫工艺后设置的低温脱硝吸附塔中,采用活性焦作为吸附剂,并用 氨作为还原剂,通过活性焦的催化作用和表面生成的官能团的还原作用,将烟气中的NOx 还原成N 2 后排放。而现有脱硝吸附塔的烟气进口处无导流装置,烟气进入吸附塔时分布 不够均匀,并且。
7、流速较快,容易形成紊流或涡流,使还原剂(氨气)难以与烟气充分混合,还 会导致气流阻力增加、吸附塔内烟气分布不均匀,流速越高,烟气在吸附塔内停留时间就越 小,出现还原剂不参加反应就随烟气排出吸附塔的情况,对脱硝效率造成影响,同时容易形 成大量氨逃逸,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附塔烟气入口导流装置,它能够在烟气进入吸附塔时 对烟气流向及流速进行控制,使烟气在吸附塔内均匀分布,同时降低流速,避免烟气形成紊 流或涡流,使还原剂(氨气)与烟气充分混合,降低气流阻力、延长烟气在吸附塔内停留的时 间,使烟气与还原剂充分反应,提高脱硝效率,减少氨逃逸情况,降低企业生产成。
8、本。 0004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稳流段壳体,稳流段壳体一 端与吸附塔的烟气入口连接,稳流段壳体与吸附塔相对的另一端设置进烟口,稳流段壳体 内由吸附塔顶部至吸附塔底部方向依次安装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和第三导流板,第一 导流板靠近吸附塔一端的水平高度高于靠近进烟口一端,第二导流板和第三导流板靠近吸 附塔一端的水平高度均低于靠近进烟口一端。稳流段壳体包括顶板、底板以及设置在顶板 和底板一侧的第一侧板和设置在顶板和底板另一侧的第二侧板,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 和第三导流板两侧分别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连接。第一导流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的角度为15-25,第二导流板与水。
9、平面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为5-10,第三导流板 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为15 -25。第一导流板两端分别与第一水平导板和第 二水平导板连接,第三导流板靠近进烟口的一端与第三水平导板连接。第一导流板与水平 面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为20,第二导流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为8,第三导 流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为20。顶板与第一导流板平行,底板与第二导流板平 行。进烟口外周设置连接法兰。 0005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能够在烟气进入吸附塔时对烟气流向及流速进行控制,使烟 气在吸附塔内均匀分布,同时降低流速,避免烟气形成紊流或涡流,使还原剂(氨气)与烟气 充分混合,降低气流阻力、延长烟气在吸附塔内停留的时。
10、间,使烟气与还原剂充分反应,提 高脱硝效率,减少氨逃逸情况,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说 明 书CN 104056548 A 2/3页 4 0006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吸附塔入口处未设置导流装置时的气流分布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和第三导流板采用最佳角度时的气流分布 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7 本发明所述的吸附塔烟气入口导流装置包括稳流段壳体1,稳流段壳体1一端与 吸附塔2的烟气入口连接,稳流段壳体1与吸附塔2相对的另一端设置进烟口3,稳流段壳 体1内由吸附塔2顶部至吸附塔2底部方向依次安装第一导流板4、第二导流板。
11、5和第三导 流板6,第一导流板4靠近吸附塔2一端的水平高度高于靠近进烟口3一端,第二导流板5和 第三导流板6靠近吸附塔2一端的水平高度均低于靠近进烟口3一端。烟气进入稳流段壳 体1后,第一导流板4、第二导流板5和第三导流板6向不同方向导流,同时被压力减小,流 速降低,便于延长烟气在吸附塔内停留的时间,使烟气与还原剂充分反应,提高脱硝效率, 减少氨逃逸情况,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其中第二导流板5和第三导流板6均将烟气向吸附 塔2的下方导流,有利于烟气与吸附塔2内的上升气流充分接触,避免吸附塔2内的上升气 流在稳流段壳体1下部产生压力相对较小的真空区域,造成烟气分布不均,第一导流板4将 烟气向吸附塔2。
12、的上方导流,可减少稳流段壳体1上部烟气流动方向与吸附塔内上升气体 流动方向之间的夹角,有利于消除气流中的紊流或涡流,确保还原剂与烟气充分混合,同时 还能够确保烟气在稳流段壳体1内分布均匀。 0008 本发明所述稳流段壳体1包括顶板7、底板8以及设置在顶板7和底板8一侧的第 一侧板9和设置在顶板7和底板8另一侧的第二侧板10,第一导流板4、第二导流板5和第 三导流板6两侧分别与第一侧板9和第二侧板10连接。该结构具有生产加工方便,便于与 现有吸附塔的进烟口直接连接的优点。 0009 本发明所述第一导流板4、第二导流板5和第三导流板6的倾斜角度如下:第一导 流板4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为15-2。
13、5,第二导流板5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的角度为5 -10,第三导流板6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为15 -25。根据气 流模拟实验数据得知,本发明所述第一导流板4、第二导流板5和第三导流板6采用上述倾 斜角度时,吸附塔2的烟气入口处的气流分布及气流流速情况均在较佳的范围内,能够满 足现有低温脱硝生产的实际需求。 0010 本发明为了进一步消除气流中的紊流或涡流,可在第一导流板4两端分别与第一 水平导板11和第二水平导板12连接,第三导流板6靠近进烟口3的一端与第三水平导板 13连接。气流模拟实验数据表明,安装第一水平导板11、第二水平导板12和第三水平导板 13后能够消除导流板端部形成的微小或涡流。
14、,进一步确保还原剂与烟气充分混合。 0011 本发明所述第一导流板4、第二导流板5和第三导流板6的最佳角度如下:第一导 流板4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为20,第二导流板5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的角 度为8,第三导流板6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为20。本发明所述第一导流板4、 第二导流板5和第三导流板6采用上述倾斜角度时,吸附塔2的烟气入口处的气流分布及 气流流速情况均最佳。 说 明 书CN 104056548 A 3/3页 5 0012 本发明为便于控制气流速度,可使所述顶板7与第一导流板4平行,底板8与第二 导流板5平行。 0013 本发明为了便于与烟气通道连接,可在进烟口3外周设置连接法兰14。 说 明 书CN 104056548 A 1/3页 6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056548 A 2/3页 7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056548 A 3/3页 8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056548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