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5

机动车的转向柱.pdf

  • 上传人:00062****4422
  • 文档编号:4221933
  • 上传时间:2018-09-08
  • 格式:PDF
  • 页数:15
  • 大小:3.57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80067352.8

    申请日:

    2012.12.17

    公开号:

    CN104053587A

    公开日:

    2014.09.1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2D 1/184申请日:20121217|||公开

    IPC分类号:

    B62D1/184

    主分类号:

    B62D1/184

    申请人:

    蒂森克虏伯普利斯坦有限公司

    发明人:

    希罗尼穆斯·施尼策尔; 菲利普·曼格尔

    地址:

    列支敦士登埃申

    优先权:

    2012.01.20 DE 102012100486.2; 2012.06.13 DE 202012102159.5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3

    代理人:

    李少丹;许伟群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机动车的转向柱(1),其中该转向柱(1)具有转向轴支承单元(2)用于可转动地支承转向柱(1)的转向轴(3),以及具有承载单元(4)用于将转向柱(1)固定在机动车上,并且转向轴支承单元(2)借助固定装置(5)支承于承载单元(4)的至少一个承载部件(6)上,其中在固定装置(5)的闭合状态中转向轴支承单元(2)相对于支承单元(4)的位置是固定的,而在固定装置(5)的打开状态中是可调节的,并且固定装置(5)具有能够围绕操作杆枢转轴线(7)枢转的操作杆(8),借助所述操作杆,固定装置(5)能够在闭合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调节,其中转向柱(1)具有至少一个缓冲装置(9)用于缓冲操作杆(8)围绕操作杆枢转轴线(7)的枢转运动,其中缓冲装置(9)布置在承载部件(6)的与操作杆(8)对置的侧上。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机动车的转向柱(1),其中所述转向柱(1)具有转向轴支承单元(2)用于可转动地支承转向柱(1)的转向轴(3),以及具有承载单元(4)用于将转向柱(1)固定在机动车上,并且转向轴支承单元(2)借助固定装置(5)支承于承载单元(4)的至少一个承载部件(6)上,其中在固定装置(5)的闭合状态中转向轴支承单元(2)相对于承载单元(4)的位置是固定的,而在固定装置(5)的打开状态中是可调节的,并且固定装置(5)具有能够围绕操作杆枢转轴线(7)枢转的操作杆(8),借助所述操作杆,固定装置(5)能够在闭合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调节,其中所述转向柱(1)具有至少一个缓冲装置(9)用于缓冲操作杆(8)围绕操作杆枢转轴线(7)的枢转运动,其特征在于,缓冲装置(9)布置在承载部件(6)的与操作杆(8)对置的侧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单元(4)具有两个承载部件(6),并且转向轴支承单元(2)布置在承载部件(6)之间,其中所述缓冲装置(9)布置在承载部件(6)之间或者两个承载部件(6)布置在缓冲装置(9)和操作杆(8)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向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5)具有穿过所述承载部件(6)的夹紧螺栓(10),所述操作杆(8)布置在所述夹紧螺栓上。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9)布置在夹紧螺栓(10)上或者夹紧螺栓(10)旁。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转向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9)具有至少两个能够相对于彼此围绕缓冲器转动轴线(11)转动的缓冲器部件(12,13)。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转动轴线(11)与操作杆枢转轴线(7)同轴布置,其中所述操作杆(8)能够围绕该操作杆枢转轴线枢转。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转向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5)具有穿过承载部件(6)的夹紧螺栓(10),所述操作杆(8)布置在所述夹紧螺栓(10)上, 并且所述夹紧螺栓(10)与操作杆(8)能够围绕其枢转的操作杆枢转轴线(7)同轴布置。

    8.  根据权利要求5至7之一所述的转向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5)具有穿过承载部件(6)的夹紧螺栓(10),操作杆(8)布置在所述夹紧螺栓上,并且缓冲器部件之一(12)抗扭地与所述夹紧螺栓(10)连接,并且所述缓冲器部件中的另外一个(13)抗扭地与承载部件(6)或者承载部件(6)之一直接或者间接地连接。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向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部件中的另外一个(13)借助优选能够无损地松开的连接(14)、优选借助旋拧连接或者卡锁连接来抗扭地与承载部件(6)或者承载部件(6)之一连接。

    10.  根据权利要求5至9之一所述的转向柱(1),其特征在于,摩擦配合或者缓冲流体或者这二者的组合在所述缓冲器部件(12,13)之间起作用。

    说明书

    说明书机动车的转向柱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的转向柱,其中该转向柱具有转向轴支承单元用于可转动地支承转向柱的转向轴,以及具有承载单元用于将转向柱固定在机动车上,并且转向轴支承单元借助固定装置支承于承载单元的至少一个承载部件上,其中在固定装置的闭合状态中转向轴支承单元相对于承载单元的位置是固定的,而在固定装置的打开状态中是可调节的,并且固定装置具有可围绕操作杆枢转轴线枢转的操作杆,借助该操作杆,固定装置可以在闭合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调节,其中该转向柱具有至少一个缓冲装置用于缓冲操作杆围绕操作杆枢转轴线的枢转运动。
    这种转向柱的特征在于,固定在转向轴上的转向轮的位置可以与驾驶员适配。在转向轴的高度以及长度方向上以及在两个所述方向上可调节的转向柱在现有技术中已知。固定装置用于在闭合状态中将转向轴支承单元并且由此将转向轴保持在所设置的位置中,而在固定装置的打开状态中,所希望的调节并且由此与驾驶员的位置和大小的适配是可能的。固定装置可以通过对操作杆进行操作来从闭合状态置于打开状态中以及相反方向操作,并且操作杆为此围绕操作杆枢转轴线枢转。操作杆枢转轴线也可以称为操作杆枢转轴线。通过操作杆围绕操作杆枢转轴线的枢转,通常导致在操作杆枢转轴线的纵向方向上的行程,由此固定装置被从其打开状态置于闭合状态中以及相反。为了稳定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的运动和/或在相反方向上的运动,已知的是,设置有缓冲装置用于缓冲操作杆围绕操作杆枢转轴线的枢转运动。这种可调节转向柱的这种实施例例如在DE 197 18 031 C1中给出。在那里,旋转缓冲器形式的缓冲装置集成到操作杆中,然而这具有的缺点是操作杆的比较复杂和昂贵的结构。
    本发明的任务是,在带有至少一个缓冲装置的这种转向柱情况下克服该缺点。
    根据本发明,这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柱来实现。
    由此根据本发明设计了,缓冲装置布置在承载部件的与操作杆对置的侧上。
    换而言之,根据本发明的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由此在于,承载单元的至少一个承载部件布置在操作杆和缓冲装置之间。由此,本发明的一个基本思想是,缓冲装置不再安装在操作杆的区域中而是安装在其他部位,由此尤其是在操作杆的区域中的构造被简化。
    通过缓冲装置,降低了操作杆在围绕操作杆枢转轴线枢转时的枢转速度或者旋转速度。在该运动中固定装置的叮当声或者吱嘎声通过这种方式被至少极大地减小或者完全消除。总之,在固定装置中得到对于使用者而言舒适的、稳定的运动。
    有利地设计的是,缓冲装置具有与速度相关的缓冲功能。换而言之,由此优选地设 计的是,缓冲装置在围绕操作杆枢转轴线的不同枢转速度情况下不同强度地进行缓冲。于是,例如可以设计的是,在快速的枢转情况下制动效果特别强,而在缓慢的枢转情况下制动作用较小。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形式中,缓冲装置构建为使得缓冲装置的缓冲作用至少在一个枢转方向中,对于操作杆围绕操作杆枢转轴线的枢转的最大可能枢转角度范围的至少20%、优选至少50%是有效的。在此特别优选的是,缓冲作用至少在一个枢转方向中,对于可能的枢转范围的至少三分之二、或者更多、优选至少四分之三是有效的。然而,在整个枢转范围上的缓冲作用通常不是必须的,因为在高的夹紧力的区域中通过由此得到的高的摩擦力已经自身给出了固定装置中的缓冲。于是可以优选地设计的是,对于如下枢转范围将缓冲装置的缓冲作用减小或者完全抑制:其中固定装置的夹紧力取大于或者等于固定装置的最大设计夹紧力的四分之三的值。
    通过在大的枢转范围上起作用的缓冲,尤其是在打开情况下可以防止操作杆的强烈的加速,使得尤其是在打开时将增大的振动和/或接触冲击减小。
    然而,操作杆优选并非必须可由手操作。马达驱动装置也是可能的。
    根据本发明的转向柱的优选实施形式设计了,缓冲装置将围绕操作杆枢转轴线的枢转方向之一中的枢转比与其相反的枢转方向中的枢转更强地缓冲。例如在该意义中可以想到并且可能的是,缓冲装置在围绕操作杆枢转轴线的枢转方向之一中具有自由轮(Freilauf)。本发明的特别优选的构型设计了,缓冲装置仅仅在在固定装置打开时而不在闭合时起作用。换而言之,由此可以设计的是,缓冲装置仅仅在操作杆从固定装置的闭合状态到固定装置的打开状态的枢转情况下进行缓冲。
    然而在闭合方向上不必一定存在自由轮。与此不同地也可以设计的是,缓冲装置在操作杆从固定装置的所述闭合状态到固定装置的所述打开状态的枢转情况下比在相反方向的枢转更强烈地进行缓冲。
    所使用的缓冲装置优选是一种耗能的缓冲装置。这意味着,在缓冲过程中能量优选被完全地消耗或者耗尽,而并未被储存。通过缓冲装置消耗的能量通常转化为热并且不再可以作为动能被回送到固定装置中。这将耗能的缓冲装置也区别于可伸缩的弹性元件等等。虽然通过这种弹性元件,在相应的构型中也可以实现制动效果。在该制动情况下提取出的能量通过另外种类的弹性元件作为弹性形变来存储并且之后至少部分地又回送到系统中。然而能量到系统中的回送提高了振荡倾向,并且由此增大了在打开和或闭合固定装置时操作杆发出吱嘎声的风险。在根据本发明使用的耗能的缓冲装置情况下,这种能量回送是不可能的。
    令人吃惊地表明的是,从家具工业的五金件结构中已知的消耗能量的缓冲装置至少 从其基本结构来说可以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固定装置。例如,可以涉及本身已知的流体缓冲器(Fluiddaempfer)。在该意义中,根据本发明的固定装置的优选变形方案设计了,缓冲装置具有至少两个能够相对于彼此运动的缓冲器部件以及至少一种缓冲流体,其中缓冲流体为了缓冲相对于彼此运动的缓冲器部件而布置在它们之间或者在它们之间起作用。这种缓冲装置在已经提及的家具五金件的制造中作为线性缓冲器(Lineardaempfer)和作为旋转缓冲器而已知。特别优选地设计了,缓冲装置是旋转缓冲器或者具有这种旋转缓冲器。这种旋转缓冲器形式的缓冲装置有利地具有至少两个能够相对于彼此围绕缓冲器转动轴线转动的缓冲器部件。
    缓冲装置也可以是一种纯粹的摩擦缓冲器,其中在缓冲器部件之间至少有一个摩擦连接起作用。由两种缓冲器类型构成的组合也是可能的。
    在旋转缓冲器的情况下,缓冲器部件之一例如可以是旋转缓冲器的壳体。相对于彼此可运动的缓冲器部件的另一个于是可以是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壳体中的转子。优选消耗能量的缓冲作用例如可以在缓冲流体中进行,该缓冲流体作用在转子和壳体之间或者布置在转子和壳体之间,或者在摩擦面之间产生。缓冲流体可以是液体如油、硅酮或者优选高粘度的其他材料。也可以使用空气或者其他气体作为缓冲流体。在这种构型中,消耗能量的缓冲作用通过排挤缓冲流体来进行,或者其方式是将缓冲流体挤压通过适当地成型的节流位置(Drosselstellen)等等来实现。在现有技术中,已知了多个这种类型的合适的缓冲器。对于液压的或者气动的缓冲器的一种替选方案是纯粹的滑动缓冲器,其基于摩擦配合。在这种构型中有利地设计的是,缓冲器部件至少在摩擦配合的区域中具有塑料表面或者完全由塑料来实施。
    本发明的优选构型设计了,固定装置具有穿过承载部件的夹紧螺栓,操作杆布置在其上。在紧凑结构方式的意义中,在此可以设计的是,缓冲装置布置在夹紧螺栓上或者夹紧螺栓旁。通过将缓冲器转动轴线与操作杆枢转轴线(操作杆可围绕该操作杆枢转轴线枢转)同轴布置,也实现了结构的特别高的紧凑性和简单性。同样有利的是,固定装置具有穿过承载部件的夹紧螺栓,操作杆布置在所述夹紧螺栓上,并且夹紧螺栓与操作杆可围绕其枢转的操作杆枢转轴线同轴布置。
    优选的变形方案设计了,固定装置具有穿过承载部件的夹紧螺栓,操作杆布置在其上,并且缓冲器部件之一抗扭地与夹紧螺栓连接,并且缓冲器部件中的另外一个抗扭地与承载部件或者承载部件之一连接。抗扭地与夹紧螺栓连接的缓冲器部件可以与夹紧螺栓例如形状配合地关于转动或者旋转方向连接。另一有利的变形方案设计了,缓冲器部件之一优选形状配合地与固定在夹紧螺栓上的螺母连接,或者以这种方式和方法设置在螺母上。出于完整性原因要指出的是,术语“抗扭地”解释为,在缓冲器部件和夹紧螺栓或者承载部件之间设置有一种固定,其在转动方向的至少之一中转动时表现为固定连 接。在此,也可以允许小的转动游隙。然而,这并非一定意味着在其他方向中的运动同样需要在这两个部件之间的固定,虽然当然也可以如此实施。
    本发明的特别优选的构型设计了,缓冲装置实施为针对已经存在的固定装置或者转向柱可加装的部件。为此有利的是,尤其是并未与夹紧螺栓抗扭地连接的缓冲器部件之一借助优选可无损地松开的连接来抗扭地与承载部件或者承载部件之一连接。可无损地松开的连接在该情况中理解为如下连接:其设计和设置用于可以借助简单的装置或者手柄来松开。这种可无损地松开的连接的例子例如是螺旋连接或者卡扣连接,其中在之前的拆卸之后的重新安装是可能的。通过这种布置,缓冲装置可以作为针对不同转向柱的模块。
    根据本发明的转向柱的固定装置有利地配置为使得其在操作杆围绕操作杆枢转轴线枢转时进行与枢转轴线平行方向上的行程。另外有利的是,固定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凸轮夹紧系统。这种凸轮夹紧系统有利地由至少两个凸轮承载体构成,在其上分别布置有至少一个凸轮。凸轮夹紧系统或者尤其是其凸轮承载体可以安置在固定装置的夹紧螺栓上。有利地设计的是,凸轮承载体之一连同其凸轮在围绕操作杆枢转轴线的转动方面抗扭地与操作杆连接。另外的凸轮承载体连同其凸轮于是例如在围绕操作杆枢转轴线的转动方面可以抗扭地与承载单元的承载部件或者承载部件之一连接。这种类型的凸轮夹紧系统以多种构型已知。凸轮可以能转动地固定在相应的凸轮承载体上、或者紧固地或者一体式地、即不可转动地固定在凸轮承载体上。在后一种情况中,第一凸轮承载体的凸轮在凸轮承载体相对于彼此围绕操作杆枢转轴线转动时与另外的凸轮承载体的凸轮仅仅彼此靠置地沿着滑动地共同作用。根据本发明的缓冲装置特别优选地使用在带有这种仅仅彼此靠置地沿着滑动地共同作用的凸轮的凸轮夹紧系统中。
    凸轮在凸轮承载体上形成一种突出于凸轮承载体的基底的山状物。已知的是,例如通过凸轮的边沿的坡度的相应成型来提供所希望的操作和夹持力。有利的是,凸轮在平行于操作杆枢转轴线的方向上从相应的凸轮承载体的对应基底突出。每个凸轮承载体具有至少一个凸轮,然而通常也具有多个凸轮。凸轮承载体或者其基底可以片状地构建。基底于是也形成在形成山状物的凸轮之间的凹陷或者谷地。在工作状态中,一个凸轮承载体的凸轮和另外的凸轮承载体的凸轮有利地朝向彼此。
    特别优选地设计的是,缓冲装置通过至少一个承载部件与操作杆分离而且也与凸轮夹紧系统分离。例如可以设计的是,操作杆和凸轮夹紧系统布置在承载部件的一侧,而缓冲装置布置在该承载部件的相反的侧上。在根据本发明的转向柱情况下,用于将转向柱固定在机动车的车身上而设计的承载单元具有恰好一个承载部件,其布置在缓冲装置和操作杆之间。而本发明的特别优选的构型设计了,承载单元具有两个承载部件,并且转向轴支承单元布置在承载部件之间,其中缓冲装置布置在承载部件之间或者两个承载 部件布置在缓冲装置和操作杆之间。这种转向柱优选具有恰好两个承载部件,其通常也称为侧部(Seitenwangen)。然而也可以涉及至少两个、即多于两个的承载部件。
    在附图中示例性地示出了带有相应的固定装置和缓冲装置的不同的根据本发明的转向柱。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地构建的转向柱的透视的外部视图;
    图2示出了在夹紧螺栓的区域中通过该转向柱的垂直截面,其中带有分开的缓冲装置;
    图3放大地示出了图2中的区域A;
    图4示出了在工作状态中在夹紧螺栓的区域中通过该转向柱的垂直截面,其中带有分开的缓冲装置;
    图5在分解视图中示出了带有固定装置的转向柱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构型的各部分;
    图6示出了带有从其他部件松开的第二实施例的缓冲装置的夹紧螺栓;
    图7示出了针对图4的根据本发明的变形方案;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其中缓冲装置布置在承载部件之间。
    首先借助图1来示例性地阐述转向柱1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般结构。承载单元4设计用于借助固定接片18固定在机动车的车身上。其承载转向轴支承单元2,其中转向轴3可以围绕这里未示出的纵轴线转动地支承。在转向轴3的转向轮连接部15上可以固定这里未示出的转向轮。为了匹配转向轮的位置,在该可调节的转向柱1中的转向轴支承单元2可以在纵向方向16中以及在高度方向17中调节。为此,固定装置5必须处于其打开状态中。在设置转向轮的所希望的位置之后,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操作杆8用手向上枢转,并且固定装置5由此置于其闭合状态中,在闭合状态中其将转向轴支承单元2在承载单元4中的位置固定。在现有技术中,转向轴支承单元2在承载单元4中的摩擦配合以及形状配合的固定是已知的。二者也可以结合本发明来实现。在第一实施例中仅仅涉及摩擦配合地成型的变形方案。出于完整性原因要指出的是,根据本发明的转向柱1也可以仅仅可在高度方向17中或者仅仅可在纵向方向16中调节。
    若涉及在这两个方向中都可调节的转向柱1,则有利的是,如这里在第一实施例中也实现的那样,设置有所谓的中间件19,其优选可围绕水平轴线枢转地固定在承载单元14上。中间件19可以如这里也在第一实施例中实现的那样布置在承载单元4的侧部或者承载部件6与转向轴支承单元2之间。在该实施例中进行在方向16中的纵向调节,其方式是转向轴支承单元2相对于中间件19在方向16的至少之一中推移。为了在方向17 中的高度调节,转向轴支承单元2与中间件19一同相对于承载单元4在垂直方向上围绕枢转轴线36枢转。当然,在此完全不同的构型也是可能的。特别地,本发明也可以在如下转向柱的情况下实现:其中转向轴支承单元2保持在承载单元4的单个承载部件6上。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转向轴支承单元2以及中间件19分别具有凹槽20或21,它们借助其安置到彼此中。这种彼此抓握的凹槽20、21允许已经提及的在纵向方向16中的纵向调节,然而在其他情况下负责转向轴支承单元2在中间件19中并且由此在承载单元4中的非常稳定的防止倾斜的支承。在这种构型中,固定装置5的夹紧螺栓10可以如这里也实现的那样有利地在所述凹槽20和21的区域中尤其是在其凹槽底部中穿过转向轴支承单元2和中间件19。为此,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凹槽20和21中实现有长形孔23和24,它们也能够实现在纵向方向16中的调节。为了实现在高度方向17中的高度可调节性,在侧部或者承载部件6中分别布置有长形孔26,其中夹紧螺栓10连同固定装置5可以在其打开状态中移动,以便实现垂直调节。
    在第一实施例中,固定装置5在其闭合状态中将承载单元4的承载部件6摩擦配合地相对于转向轴支承单元2夹紧,由此后者固定在其位置中。为了产生这种夹紧作用,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这里并未进一步具体示出的然而本身已知的凸轮夹紧系统22借助两个凸轮承载体31和分别布置在其上的凸轮32来实现。凸轮承载体31之一在围绕操作杆枢转轴线7的转动方面抗扭地与操作杆8连接。凸轮承载体31的另一个在围绕操作杆枢转轴线7的转动方面抗扭地与承载部件6之一连接。通过在操作杆8围绕操作杆枢转轴线7转动或者枢转时两个凸轮承载体31的凸轮32在彼此上沿着滑动,分别产生在操作杆枢转轴线7的方向上的行程用于夹紧和松开固定装置5。这本身是已知的并且这里不必进一步阐述。
    根据本发明,现在在目前描述的特征中本身已知的转向柱1上设置有缓冲装置9用于使得操作杆8围绕操作杆枢转轴线7的旋转运动或者枢转运动稳定或者对其进行缓冲。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缓冲装置9直接位于夹紧螺栓10上。两个缓冲器部件12和13可以相对于彼此围绕其转动的缓冲器转动轴线11与操作杆枢转轴线7同轴。根据本发明,缓冲装置9通过至少一个承载部件6在空间上与操作杆8分离。操作杆8和凸轮夹紧系统22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布置在承载部件6之一的一侧,缓冲装置9位于另外的承载部件6的与其对置的侧上。在这里所示的实施例中,由此设计了,两个承载部件6布置在缓冲装置9和操作杆8或者凸轮夹紧系统22之间。
    在该第一实施例中实现的缓冲装置9是与在根据图5的分解视图中示出的第二实施例中相同的摩擦旋转缓冲器。缓冲器部件12在这里实现的实施形式中是一种气缸,其气缸壳外表面形成第一摩擦面。与其共同作用的第二摩擦面是这里气缸壳管状实施的缓冲器部件13的同样优选气缸壳状实施的内壳面。摩擦面有利地至少用塑料来涂覆。特别简 单的是,缓冲器部件12和13完全由塑料构成。在两个第一实施例中,缓冲器部件12抗扭地与夹紧螺栓10连接。这在所述实施形式中实现,其中缓冲器部件12具有中央的凹处,其形状配合地位于在夹紧螺栓10上相应地抗扭地固定的螺母30上。
    第二缓冲器部件13抗扭地与相应的承载部件6并且由此与承载单元4以及由此与机动车的车身连接。该连接14在目前阐述的实施例中实施为卡锁连接。为此,缓冲器部件13具有卡钩29,缓冲器部件13借助其卡锁到固定装置5的承载部件27的栓28上,由此实现了缓冲器部件13在承载部件6上的抗扭的固定,因为承载部件27附加地具有引导栓25,该承载部件借助其至少在固定装置5的闭合状态中配合到承载部件6的相应的长形孔26中。在这两个第一实施例中,为了将相应的缓冲装置9加装在之前未设置有缓冲装置的转向柱1上,足够的是,首先将缓冲器部件12形状配合地固定在螺母30或者夹紧螺栓10上。接着,可以将第二缓冲器部件13通过所描述的连接14固定在支承部件27上并且由此抗扭地固定在承载部件6上。在这里所示的实施例中为此将卡钩29卡锁到支承部件27或者其栓28上是足够的。通过这种方式,转向柱1简单并且快速地加装缓冲装置9是可能的。当然,替代卡锁式地构建的连接14,也可以实现其他的、尤其是可容易地松开的连接。在此,例如可以提及拧合。替代其当然持久的连接例如通过焊接或者类似一体式制造也是可能的。在第一实施例的图2和图3中,缓冲器部件13还没有完全卡锁到栓28上。该完全卡锁的状态在图4中示出,其于是对应于转向柱1的工作状态。
    根据图5和图6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其他部分中对应于迄今所描述的内容。在固定装置5的分解图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形成凸轮夹紧系统22的凸轮承载体31和凸轮32。而与两个第一实施例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当固定装置5处于其闭合状态中时,在第二实施例中借助齿条34和固定在承载部件27上的弹性的齿元件35来实现图5中未示出的转向轴支承单元2在承载单元4上的形状配合的固定。齿条34和齿元件35由现有技术已知,并且不必进一步阐述。对此参考WO2007/009576或者DE 10 2007 003 091 B3。在图5中在分解图中可以清楚看到的垫片33用于螺母30在承载部件27上的支撑。
    在第一实施例中,缓冲装置9如所述的那样是一种基于摩擦配合的旋转缓冲器。在图7中极为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替选方案,其中使用了一种本身已知的流体旋转缓冲器。其在此仅仅极为示意性地示出。部件13在此形成了壳体,缓冲器部件12的转子可转动地安置在该壳体中。缓冲流体在缓冲器部件13的壳体和缓冲器部件12的转子之间起作用,这产生所希望的缓冲。这种流体旋转缓冲器本身是已知的并且不必进一步阐述。根据图7的该实施例的缓冲器部件13同样借助卡锁连接14、即借助卡钩29支承在与其对应的栓28上并且由此抗扭地支承在承载部件6上。缓冲器部件12例如通过相应的齿部 抗扭地与夹紧螺栓10连接,使得在将夹紧螺栓10与操作杆8一同围绕操作杆枢转轴线7转动时,缓冲器部件12围绕缓冲器转动轴线11相对于缓冲器部件13转动,由此通过这里未示出的缓冲流体产生相应的缓冲效应。在此,夹紧螺栓10连同操作杆8一同围绕其转动的操作杆枢转轴线7也与缓冲器转动轴线11同轴地布置。
    在图8中示例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变形方案,其中缓冲装置9布置在承载部件6之间。在该变形方案中,由此仅仅在操作杆8和凸轮夹紧系统22之间的承载部件6位于一侧,而缓冲装置9位于另一侧。在这里示出的变形方案中,缓冲装置9又是摩擦旋转缓冲器。缓冲器部件12例如通过相应的形状配合抗扭地安置在夹紧螺栓10上。缓冲器部件13(其又壳体状地实施)固定在转向轴支承单元2上并且由此关于操作杆枢转轴线7而言抗扭地固定在承载部件6或者承载单元4上。如果夹紧螺栓10在操作杆8枢转时围绕操作杆枢转轴线7转动,则通过所述形状配合,缓冲器部件12相对于缓冲器部件13转动,由此通过这两个部件之间的摩擦配合产生所希望的缓冲作用。在该实施例中,缓冲器转动轴线11和操作杆枢转轴线7也相互同轴。
    原理上也可以想到并且可能的是,缓冲装置或者缓冲器部件12通过纵向挤压接合件(Laengspressverband)或者压合座与夹紧螺栓10连接。因为出现的缓冲转矩比较小,所以这种简单的压合连接可以足够用于传递所需的转矩。可替选地也可以想到并且也可能的是,在夹紧螺栓10上设置纵向滚花、横向滚花或者十字滚花,例如通过滚压处理来设置,其通过相应的材料改变而导致在夹紧螺栓10的直径方面的过量,并且之后借助压合座固定到缓冲器部件12上。
    原理上也可以想到并且可能的是,缓冲装置为了缓冲操作杆围绕操作杆枢转轴线的枢转运动而布置在承载部件的朝向操作杆的侧上。这种解决方案尤其对于如下固定装置是有利的:其中夹紧轴在将操作杆围绕操作杆枢转轴线枢转时并未转动。在此也可能并且可以想到的是,在凸轮和夹紧螺栓之间布置缓冲系统。
    附图标记表
    1 转向柱         19 中间部件
    2 转向轴支承单元 20 凹槽
    3 转向轴         21 凹槽
    4 承载单元       22 凸轮夹紧系统
    5 固定装置       23 长形孔
    6  承载部件       24 长形孔
    7  操作杆枢转轴线 25 引导栓
    8  操作杆         26 长形孔
    9  缓冲装置       27 承载部件
    10 夹紧螺栓       28 栓
    11 缓冲器转动轴线 29 卡钩
    12 缓冲器部件     30 螺母
    13 缓冲器部件     31 凸轮承载体
    14 连接           32 凸轮
    15 转向轮连接部   33 垫片
    16 纵向方向       34 齿条
    17 高度方向       35 齿元件
    18 固定接片       36 枢转轴线

    关 键  词:
    机动车 转向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机动车的转向柱.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22193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