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用于液晶面板的软板上芯片构造.pdf

  • 上传人:g****
  • 文档编号:4211750
  • 上传时间:2018-09-07
  • 格式:PDF
  • 页数:8
  • 大小:357.45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363152.4

    申请日:

    2011.11.16

    公开号:

    CN102508369A

    公开日:

    2012.06.2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2F 1/13申请日:20111116|||公开

    IPC分类号:

    G02F1/13; H01L23/498

    主分类号:

    G02F1/13

    申请人: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世烽; 施明宏; 李蒙

    地址:

    518132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塘明大道9—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翼盛智成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0

    代理人:

    欧阳启明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液晶面板的软板上芯片构造,其包含一软板、一输出侧边、一第一打线部、二第二打线部、一扇出线路部及二阵列线路部。其中,所述第一打线部的引脚片的长方向垂直于所述输出侧边,所述扇出线路部连接所述第一打线部的一端至所述输出侧边;所述第二打线部的引脚片的长方向平行于所述输出侧边,所述阵列线路部连接所述第二打线部的引脚片的一端至所述输出侧边。本发明通过平行于所述输出侧边的所述第二打线部及所述阵列线路部的转弯线路设计,可降低所述扇出线路部的高度,有利于液晶面板边框细窄化的设计势头。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液晶面板的软板上芯片构造,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软板上芯片构造包含 : 一软板, 设有一输出侧边, 连接至一液晶面板 ; 一第一打线部, 具有多个长条状的引脚片, 设于所述软板上, 位于所述软板的中央, 所 述第一打线部的多个引脚片的长方向垂直于所述输出侧边 ; 二第二打线部, 具有多个长条状的引脚片, 设于所述软板上, 位于所述第一打线部的两 侧, 所述第二打线部的引脚片的长方向平行于所述输出侧边 ; 一扇出线路部, 具有多条线路呈扇形状, 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打线部的引脚片的一端至 所述输出侧边 ; 及 二阵列线路部, 具有多条线路呈转角状, 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打线部的引脚片的一端至 所述输出侧边。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于液晶面板的软板上芯片构造,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一打线 部及所述第二打线部之间还设有打线对位标记。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于液晶面板的软板上芯片构造,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二打线 部的宽度约等于所述第一打线部的长度。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于液晶面板的软板上芯片构造,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一打线 部及所述第二打线部电性连接至一驱动芯片。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于液晶面板的软板上芯片构造,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阵列线路 部的线路呈切角转角。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于液晶面板的软板上芯片构造,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阵列线路 部的线路呈圆弧转角。
    7: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于液晶面板的软板上芯片构造,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软板另包 含一输入侧边, 所述输入侧边设于对应于所述输出侧边的另一侧, 用以连接至一电路板。
    8: 一种软板上芯片构造,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软板上芯片构造包含 : 一软板, 设有一输出侧边 ; 一第一打线部, 具有多个长条状的引脚片, 设于所述软板上, 位于所述软板的中央, 所 述第一打线部的多个引脚片的长方向垂直于所述输出侧边 ; 二第二打线部, 具有多个长条状的引脚片, 设于所述软板上, 位于所述第一打线部的两 侧, 所述第二打线部的引脚片的长方向平行于所述输出侧边 ; 一驱动芯片, 设于所述软板的中央, 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打线部及所述第二打线部 上; 一扇出线路部, 具有多条线路呈扇形状, 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打线部的引脚片的一端至 所述输出侧边 ; 及 二阵列线路部, 具有多条线路呈转角状, 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打线部的引脚片的一端至 所述输出侧边。
    9: 如权利要求 8 所述的用于液晶面板的软板上芯片构造,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一打线 部及所述第二打线部之间还设有打线对位标记。
    10: 如权利要求 8 所述的用于液晶面板的软板上芯片构造,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阵列线路 部的线路呈切角转角或圆弧转角。

    说明书


    用于液晶面板的软板上芯片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液晶面板的软板上芯片构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减少扇出线路 高度的软板上芯片构造。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 (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 是利用液晶材料的特性来显示图 像的一种平板显示装置 (flat panel display, FPD), 其相较于其它显示装置而言更具轻 薄、 低驱动电压及低功耗等优点, 已经成为整个消费市场上的主流产品。现今液晶显示面 板的制作过程中, 大致可分为前段矩阵 (Array) 工艺、 中段成盒 (Cell) 工艺及后段模块化 (Module) 工艺。前段的矩阵工艺为生产薄膜式晶体管 (TFT) 基板 ( 又称阵列基板 ) 及彩色 滤光片 (CF) 基板 ; 中段成盒工艺则负责将 TFT 基板与 CF 基板组合, 并两者之间注入液晶与 切割合乎产品尺寸之面板 ; 后段模块化工艺则负责将组合后的面板与背光模块、 面板驱动 电路、 外框等做组装的工艺。
         其中, 后段模块组装工艺中的驱动芯片的组装, 是将驱动芯片与 LCD 液晶面板组 合在一起的组装工艺。LCD 用驱动芯片的封装形式有许多种类, 例如四边扁平封装 (quad flat package, QFP)、 玻璃上芯片 (chip on glass, COG)、 带载自动键合 (tape automated bonding, TAB) 及软板上芯片 (chip on film, COF) 等。其中, COF 软板上芯片构造因具有 可挠性及能提供更小的间距, 因此已成为 LCD 驱动芯片封装工艺的主流。
         请参照图 1 所示, 图 1 揭示现有一种软板上芯片构造的上视图。特别说明的是, 为 了说明上的方便, 图 1 是以简化示意的方式来呈现, 其中的线路数量已经过简化, 并且也省 略了与说明无关的细节。如图 1 所示, 一液晶面板的软板上芯片构造包含一软板 90、 一输 出侧边 91、 一打线部 92 及一扇出线路部 93。其中, 所述输出侧边 91 设于所述软板 90 的一 侧边, 用以连接至一液晶面板 ( 未绘示 )。所述打线部 92 具有多个长条状的引脚片 ( 未标 示 ), 设于所述软板 90 上, 并位于所述软板 90 的中央, 所述打线部 92 的多个引脚片的长方 向垂直于所述输出侧边 91。所述扇出 (fanout) 线路部 93 具有多条线路呈扇形状, 分别连 接所述打线部 92 的引脚片的一端至所述输出侧边 91。另外, 所述打线部 92 电性连接至一 驱动芯片 ( 未绘示 )。
         如图 1 所示, 所述打线部 92 的两侧还设有打线对位标记 94。 由于所述扇出线路部 93 靠两侧位置需预留较大高度 D 用于布线。 因此, 一方面这会占用所述扇出线路部 93 可用 的空间, 另一方面更使得所述扇出线路部 93 高度增加, 不利于液晶面板边框细窄化的设计 势头。
         因此, 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液晶面板的软板上芯片构造, 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 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液晶面板的软板上芯片构造, 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扇出线路高度增加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液晶面板的软板上芯片构造, 所述软板上芯 片构造包含 :
         一软板, 设有一输出侧边, 连接至一液晶面板 ;
         一第一打线部, 具有多个长条状的引脚片, 设于所述软板上, 位于所述软板的中 央, 所述第一打线部的多个引脚片的长方向垂直于所述输出侧边 ;
         二第二打线部, 具有多个长条状的引脚片, 设于所述软板上, 位于所述第一打线部 的两侧, 所述第二打线部的引脚片的长方向平行于所述输出侧边 ;
         一扇出线路部, 具有多条线路呈扇形状, 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打线部的引脚片的一 端至所述输出侧边 ; 及
         二阵列线路部, 具有多条线路呈转角状, 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打线部的引脚片的一 端至所述输出侧边。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打线部及所述第二打线部之间还设有打线对位 标记。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所述第二打线部的宽度约等于所述第一打线部的长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打线部及所述第二打线部电性连接至一驱动芯 片。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所述阵列线路部的线路呈切角转角。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所述阵列线路部的线路呈圆弧转角。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所述软板另包含一输入侧边, 所述输入侧边设于对应于 所述输出侧边的另一侧, 用以连接至一电路板。 为达上述目的,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用于液晶面板的软板上芯片构造, 所述软板上 芯片构造包含 :
         一软板, 设有一输出侧边 ;
         一第一打线部, 具有多个长条状的引脚片, 设于所述软板上, 位于所述软板的中 央, 所述第一打线部的多个引脚片的长方向垂直于所述输出侧边 ;
         二第二打线部, 具有多个长条状的引脚片, 设于所述软板上, 位于所述第一打线部 的两侧, 所述第二打线部的引脚片的长方向平行于所述输出侧边 ;
         一驱动芯片, 设于所述软板的中央, 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打线部及所述第二打线 部上 ;
         一扇出线路部, 具有多条线路呈扇形状, 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打线部的引脚片的一 端至所述输出侧边 ; 及
         二阵列线路部, 具有多条线路呈转角状, 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打线部的引脚片的一 端至所述输出侧边。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打线部及所述第二打线部之间还设有打线对位 标记。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所述阵列线路部的线路呈切角转角或圆弧转角。
         因此,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液晶面板的软板上芯片构造, 其通过平行于所述输出 侧边的所述第二打线部及所述阵列线路部的转弯线路设计, 可降低所述扇出线路部的高
         度, 有利于液晶面板边框细窄化的设计势头。 【附图说明】
         图1: 现有一种软板上芯片构造的上视图。
         图2: 本发明一种软板上芯片构造的较佳实施例的上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上述目的、 特征及优点更明显易懂, 下文特举本发明较佳实施例, 并配 合附图, 作详细说明如下。再者, 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 例如 「上」 、 「下」 、 「前」 、 「后」 、 「左」 、 「右」 、 「内」 、 「外」 、 「侧面」 等, 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 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 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 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请参照图 2 所示, 图 2 揭示本发明一种软板上芯片构造的较佳实施例的上视图。 特 别说明的是, 为了说明上的方便, 图 2 是以简化示意的方式来呈现, 其中的线路数量已经过 简化, 并且也省略了与说明无关的细节。如图 2 所示, 一液晶面板的软板上芯片构造包含一 软板 10、 一输出侧边 11、 一第一打线部 12a、 二第二打线部 12b、 一扇出线路部 13a 及二阵列 线路部 13b。其中, 所述输出侧边 11 设于所述软板 10 的一侧边上, 用于连接至一液晶面板 ( 未绘示 )。 如图 2 所示, 所述第一打线部 12a 具有多个长条状的引脚片 ( 未标示 ), 设于所述 软板 10 上, 并位于所述软板 10 的中央, 所述第一打线部 12a 的多个引脚片的长方向垂直于 所述输出侧边 11。另外, 所述第二打线部 12b 具有多个长条状的引脚片 ( 未标示 ), 设于所 述软板 10 上, 并位于所述第一打线部 13a 的两侧, 所述第二打线部 12b 的引脚片的长方向 平行于所述输出侧边 11。
         再者, 所述扇出线路部 13a 具有多条线路呈扇形状, 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打线部 12a 的引脚片的一端至所述输出侧边 11 ; 所述阵列线路部 13b 具有多条线路呈转角状, 分别连 接所述第二打线部 12b 的引脚片的一端至所述输出侧边 11。
         本发明由于所述软板 10 两侧位置的所述第二打线部 12b 可通过所述阵列线路部 13b 的转弯线路而连接至所述输出侧边 11, 因此所述软板上芯片构造可降低所述扇出线路 部 13a 的高度, 有利于液晶面板边框细窄化的设计势头。
         优选的, 所述第一打线部 12a 及所述第二打线部 12b 用于电性连接一驱动芯片 ( 未绘示 )。所述驱动芯片设于所述软板的中央, 通过打线或倒装芯片的方式与所述第一打 线部 12a 及所述第二打线部 12b 电性连接。
         优选的, 所述第一打线部 12a 及所述第二打线部 12b 之间还设有打线对位标记 14, 以便于所述驱动芯片的对位。
         优选的, 所述第二打线部 12b 的宽度约等于所述第一打线部 12a 的长度。
         优选的, 所述阵列线路部 13b 的线路呈切角转角 ( 如图 2 所示 ) ; 或者所述阵列线 路部 13b 的线路可呈圆弧转角的方式。
         再者, 在另一实施例中, 所述软板 10 可包含一输入侧边 ( 未绘示 ), 所述输入侧边 设于对应于所述输出侧边的另一侧, 用以连接至一电路板 ( 未绘示 )。
         综上所述, 相较于现有软板上芯片构造中, 由于扇出线路部靠两侧位置需预留较
         大高度用于布线。因此占用所述扇出线路部可用的空间, 并使得所述扇出线路部的高度增 加, 不利于液晶面板边框细窄化的设计势头。在本发明的所述软板上芯片构造 10 中, 所述 第一打线部 12a 设于所述软板 10 中央, 所述第一打线部 12a 的引脚片的长方向垂直于所述 输出侧边 11, 所述扇出线路部 13a 连接所述第一打线部 12a 的一端至所述输出侧边 11 ; 所 述第二打线部 12b 设于所述第一打线部 12a 的两侧, 所述第二打线部 12b 的引脚片的长方 向平行于所述输出侧边 11, 所述阵列线路部 13b 连接所述第二打线部 12b 的引脚片的一端 至所述输出侧边 11。本发明通过平行于所述输出侧边 11 的所述第二打线部 12b 及所述阵 列线路部 13b 的转弯线路设计, 可降低所述扇出线路部的高度, 有利于液晶面板边框细窄 化的设计势头。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 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 必需指出的是, 已公开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相反地, 包含于权利要求书的精神 及范围的修改及均等设置均包括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关 键  词:
    用于 液晶面板 软板上 芯片 构造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用于液晶面板的软板上芯片构造.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21175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