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液晶面板的软板上芯片构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液晶面板的软板上芯片构造.pdf(8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50836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6.20 C N 1 0 2 5 0 8 3 6 9 A *CN102508369A* (21)申请号 201110363152.4 (22)申请日 2011.11.16 G02F 1/13(2006.01) H01L 23/498(2006.01) (71)申请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 518132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塘明大 道92号 (72)发明人陈世烽 施明宏 李蒙 (74)专利代理机构深圳翼盛智成知识产权事务 所(普通合伙) 44300 代理人欧阳启明 (54) 发明名称 用于液晶面板的软板上。
2、芯片构造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液晶面板的软板上芯片 构造,其包含一软板、一输出侧边、一第一打线部、 二第二打线部、一扇出线路部及二阵列线路部。 其中,所述第一打线部的引脚片的长方向垂直于 所述输出侧边,所述扇出线路部连接所述第一打 线部的一端至所述输出侧边;所述第二打线部的 引脚片的长方向平行于所述输出侧边,所述阵列 线路部连接所述第二打线部的引脚片的一端至所 述输出侧边。本发明通过平行于所述输出侧边的 所述第二打线部及所述阵列线路部的转弯线路设 计,可降低所述扇出线路部的高度,有利于液晶面 板边框细窄化的设计势头。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
3、(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2 页 1/1页 2 1.一种用于液晶面板的软板上芯片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板上芯片构造包含: 一软板,设有一输出侧边,连接至一液晶面板; 一第一打线部,具有多个长条状的引脚片,设于所述软板上,位于所述软板的中央,所 述第一打线部的多个引脚片的长方向垂直于所述输出侧边; 二第二打线部,具有多个长条状的引脚片,设于所述软板上,位于所述第一打线部的两 侧,所述第二打线部的引脚片的长方向平行于所述输出侧边; 一扇出线路部,具有多条线路呈扇形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打线部的引脚片的一端至 所述输出侧边;。
4、及 二阵列线路部,具有多条线路呈转角状,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打线部的引脚片的一端至 所述输出侧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液晶面板的软板上芯片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打线 部及所述第二打线部之间还设有打线对位标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液晶面板的软板上芯片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打线 部的宽度约等于所述第一打线部的长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液晶面板的软板上芯片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打线 部及所述第二打线部电性连接至一驱动芯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液晶面板的软板上芯片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线路 部的线路呈切角转角。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液晶面板的软板上芯片。
5、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线路 部的线路呈圆弧转角。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液晶面板的软板上芯片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板另包 含一输入侧边,所述输入侧边设于对应于所述输出侧边的另一侧,用以连接至一电路板。 8.一种软板上芯片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板上芯片构造包含: 一软板,设有一输出侧边; 一第一打线部,具有多个长条状的引脚片,设于所述软板上,位于所述软板的中央,所 述第一打线部的多个引脚片的长方向垂直于所述输出侧边; 二第二打线部,具有多个长条状的引脚片,设于所述软板上,位于所述第一打线部的两 侧,所述第二打线部的引脚片的长方向平行于所述输出侧边; 一驱动芯片,设于所述软板的中央,电。
6、性连接至所述第一打线部及所述第二打线部 上; 一扇出线路部,具有多条线路呈扇形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打线部的引脚片的一端至 所述输出侧边;及 二阵列线路部,具有多条线路呈转角状,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打线部的引脚片的一端至 所述输出侧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液晶面板的软板上芯片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打线 部及所述第二打线部之间还设有打线对位标记。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液晶面板的软板上芯片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线路 部的线路呈切角转角或圆弧转角。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508369 A 1/4页 3 用于液晶面板的软板上芯片构造 【 技术领域 】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
7、用于液晶面板的软板上芯片构造,特别是涉及一种减少扇出线路 高度的软板上芯片构造。 【 背景技术 】 0002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是利用液晶材料的特性来显示图 像的一种平板显示装置(flat panel display,FPD),其相较于其它显示装置而言更具轻 薄、低驱动电压及低功耗等优点,已经成为整个消费市场上的主流产品。现今液晶显示面 板的制作过程中,大致可分为前段矩阵(Array)工艺、中段成盒(Cell)工艺及后段模块化 (Module)工艺。前段的矩阵工艺为生产薄膜式晶体管(TFT)基板(又称阵列基板)及彩色 滤光片(CF)基板;中段成盒。
8、工艺则负责将TFT基板与CF基板组合,并两者之间注入液晶与 切割合乎产品尺寸之面板;后段模块化工艺则负责将组合后的面板与背光模块、面板驱动 电路、外框等做组装的工艺。 0003 其中,后段模块组装工艺中的驱动芯片的组装,是将驱动芯片与LCD液晶面板组 合在一起的组装工艺。LCD用驱动芯片的封装形式有许多种类,例如四边扁平封装(quad flat package,QFP)、玻璃上芯片(chip on glass,COG)、带载自动键合(tape automated bonding,TAB)及软板上芯片(chip on film,COF)等。其中,COF软板上芯片构造因具有 可挠性及能提供更小的间。
9、距,因此已成为LCD驱动芯片封装工艺的主流。 0004 请参照图1所示,图1揭示现有一种软板上芯片构造的上视图。特别说明的是,为 了说明上的方便,图1是以简化示意的方式来呈现,其中的线路数量已经过简化,并且也省 略了与说明无关的细节。如图1所示,一液晶面板的软板上芯片构造包含一软板90、一输 出侧边91、一打线部92及一扇出线路部93。其中,所述输出侧边91设于所述软板90的一 侧边,用以连接至一液晶面板(未绘示)。所述打线部92具有多个长条状的引脚片(未标 示),设于所述软板90上,并位于所述软板90的中央,所述打线部92的多个引脚片的长方 向垂直于所述输出侧边91。所述扇出(fanout)。
10、线路部93具有多条线路呈扇形状,分别连 接所述打线部92的引脚片的一端至所述输出侧边91。另外,所述打线部92电性连接至一 驱动芯片(未绘示)。 0005 如图1所示,所述打线部92的两侧还设有打线对位标记94。由于所述扇出线路部 93靠两侧位置需预留较大高度D用于布线。因此,一方面这会占用所述扇出线路部93可用 的空间,另一方面更使得所述扇出线路部93高度增加,不利于液晶面板边框细窄化的设计 势头。 0006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液晶面板的软板上芯片构造,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 的问题。 【 发明内容 】 0007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液晶面板的软板上芯片构造,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扇出 说。
11、 明 书CN 102508369 A 2/4页 4 线路高度增加的问题。 0008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液晶面板的软板上芯片构造,所述软板上芯 片构造包含: 0009 一软板,设有一输出侧边,连接至一液晶面板; 0010 一第一打线部,具有多个长条状的引脚片,设于所述软板上,位于所述软板的中 央,所述第一打线部的多个引脚片的长方向垂直于所述输出侧边; 0011 二第二打线部,具有多个长条状的引脚片,设于所述软板上,位于所述第一打线部 的两侧,所述第二打线部的引脚片的长方向平行于所述输出侧边; 0012 一扇出线路部,具有多条线路呈扇形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打线部的引脚片的一 端至所述。
12、输出侧边;及 0013 二阵列线路部,具有多条线路呈转角状,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打线部的引脚片的一 端至所述输出侧边。 0014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打线部及所述第二打线部之间还设有打线对位 标记。 0015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打线部的宽度约等于所述第一打线部的长度。 0016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打线部及所述第二打线部电性连接至一驱动芯 片。 0017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阵列线路部的线路呈切角转角。 0018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阵列线路部的线路呈圆弧转角。 0019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软板另包含一输入侧边,所述输入侧边设于对应于 所述输出侧。
13、边的另一侧,用以连接至一电路板。 0020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另提供一种用于液晶面板的软板上芯片构造,所述软板上 芯片构造包含: 0021 一软板,设有一输出侧边; 0022 一第一打线部,具有多个长条状的引脚片,设于所述软板上,位于所述软板的中 央,所述第一打线部的多个引脚片的长方向垂直于所述输出侧边; 0023 二第二打线部,具有多个长条状的引脚片,设于所述软板上,位于所述第一打线部 的两侧,所述第二打线部的引脚片的长方向平行于所述输出侧边; 0024 一驱动芯片,设于所述软板的中央,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打线部及所述第二打线 部上; 0025 一扇出线路部,具有多条线路呈扇形状,分别连接所。
14、述第一打线部的引脚片的一 端至所述输出侧边;及 0026 二阵列线路部,具有多条线路呈转角状,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打线部的引脚片的一 端至所述输出侧边。 0027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打线部及所述第二打线部之间还设有打线对位 标记。 0028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阵列线路部的线路呈切角转角或圆弧转角。 0029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液晶面板的软板上芯片构造,其通过平行于所述输出 侧边的所述第二打线部及所述阵列线路部的转弯线路设计,可降低所述扇出线路部的高 说 明 书CN 102508369 A 3/4页 5 度,有利于液晶面板边框细窄化的设计势头。 【 附图说明 】 0030 。
15、图1:现有一种软板上芯片构造的上视图。 0031 图2:本发明一种软板上芯片构造的较佳实施例的上视图。 【 具体实施方式 】 0032 为让本发明上述目的、特征及优点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并配 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再者,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 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 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0033 请参照图2所示,图2揭示本发明一种软板上芯片构造的较佳实施例的上视图。特 别说明的是,为了说明上的方便,图2是以简化示意的方式来呈现,其中的线路数量已经过 简化,并且也省略了与说明无关的细。
16、节。如图2所示,一液晶面板的软板上芯片构造包含一 软板10、一输出侧边11、一第一打线部12a、二第二打线部12b、一扇出线路部13a及二阵列 线路部13b。其中,所述输出侧边11设于所述软板10的一侧边上,用于连接至一液晶面板 (未绘示)。 0034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打线部12a具有多个长条状的引脚片(未标示),设于所述 软板10上,并位于所述软板10的中央,所述第一打线部12a的多个引脚片的长方向垂直于 所述输出侧边11。另外,所述第二打线部12b具有多个长条状的引脚片(未标示),设于所 述软板10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打线部13a的两侧,所述第二打线部12b的引脚片的长方向 平行于所述输。
17、出侧边11。 0035 再者,所述扇出线路部13a具有多条线路呈扇形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打线部12a 的引脚片的一端至所述输出侧边11;所述阵列线路部13b具有多条线路呈转角状,分别连 接所述第二打线部12b的引脚片的一端至所述输出侧边11。 0036 本发明由于所述软板10两侧位置的所述第二打线部12b可通过所述阵列线路部 13b的转弯线路而连接至所述输出侧边11,因此所述软板上芯片构造可降低所述扇出线路 部13a的高度,有利于液晶面板边框细窄化的设计势头。 0037 优选的,所述第一打线部12a及所述第二打线部12b用于电性连接一驱动芯片 (未绘示)。所述驱动芯片设于所述软板的中央,通过打。
18、线或倒装芯片的方式与所述第一打 线部12a及所述第二打线部12b电性连接。 0038 优选的,所述第一打线部12a及所述第二打线部12b之间还设有打线对位标记14, 以便于所述驱动芯片的对位。 0039 优选的,所述第二打线部12b的宽度约等于所述第一打线部12a的长度。 0040 优选的,所述阵列线路部13b的线路呈切角转角(如图2所示);或者所述阵列线 路部13b的线路可呈圆弧转角的方式。 0041 再者,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软板10可包含一输入侧边(未绘示),所述输入侧边 设于对应于所述输出侧边的另一侧,用以连接至一电路板(未绘示)。 0042 综上所述,相较于现有软板上芯片构造中,由于。
19、扇出线路部靠两侧位置需预留较 说 明 书CN 102508369 A 4/4页 6 大高度用于布线。因此占用所述扇出线路部可用的空间,并使得所述扇出线路部的高度增 加,不利于液晶面板边框细窄化的设计势头。在本发明的所述软板上芯片构造10中,所述 第一打线部12a设于所述软板10中央,所述第一打线部12a的引脚片的长方向垂直于所述 输出侧边11,所述扇出线路部13a连接所述第一打线部12a的一端至所述输出侧边11;所 述第二打线部12b设于所述第一打线部12a的两侧,所述第二打线部12b的引脚片的长方 向平行于所述输出侧边11,所述阵列线路部13b连接所述第二打线部12b的引脚片的一端 至所述输出侧边11。本发明通过平行于所述输出侧边11的所述第二打线部12b及所述阵 列线路部13b的转弯线路设计,可降低所述扇出线路部的高度,有利于液晶面板边框细窄 化的设计势头。 0043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 必需指出的是,已公开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包含于权利要求书的精神 及范围的修改及均等设置均包括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说 明 书CN 102508369 A 1/2页 7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508369 A 2/2页 8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508369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