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直升机桨叶固定组件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直升机综合保障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人直升机桨叶
固定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静态固定桨叶通常利用布套和绑绳固定,防止桨叶转动。此种方式方
法只能在直升机停放状态下使用,在运输时,此种方法无法解决桨叶震动产生向下的运动,
当桨叶向下运动时可能造成布套脱落,或者是长期这样拉桨叶可能会造成桨叶的变形等,
且在系留桨叶时无法预计系留的力度,从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需要一款专门对应无
人直升机运输时既不拆卸又可以固定和保护桨叶的装置。
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直升机桨叶固定组件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
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人直升机桨叶固定组件,所述无人直升机
包括前桨叶以及后桨叶,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直升机桨叶固定组件包括:前桨叶刚性固定
组件,所述前桨叶刚性固定组件一端与前桨叶夹持固定,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无人直升机机
身或起落架上;后桨叶刚性固定组件,所述后桨叶刚性固定组件一端与后桨叶夹持固定,另
一端固定在所述无人直升机机身或起落架上。
优选地,所述无人直升机桨叶固定组件进一步包括前缓冲器以及后缓冲器,所述
前缓冲器一端与所述前桨叶刚性固定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前桨叶连接;所述后缓冲器
一端与所述后桨叶刚性固定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后桨叶连接。
优选地,所述无人直升机桨叶固定组件进一步包括前缓冲器以及后缓冲器,所述
前缓冲器一端与所述前桨叶刚性固定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无人直升机机身或起落架连
接;所述后缓冲器一端与所述后桨叶刚性固定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无人直升机机身或
起落架连接。
优选地,所述无人直升机桨叶固定组件进一步包括前缓冲器以及后缓冲器,所述
前缓冲器集成在所述前桨叶刚性固定组件内;所述后缓冲器集成在所述后桨叶刚性固定组
件内。
优选地,所述前桨叶刚性固定组件包括:前桨叶固定夹,所述前桨叶固定夹用于夹
持桨叶;前刚性杆组件,所述前刚性杆组件一端与所述前桨叶固定夹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无
人直升机机身或起落架连接。
优选地,所述前刚性杆组件包括前第一刚性杆以及前第二刚性杆,所述前第一刚
性杆的一端、前第二刚性杆的一端以及前桨叶固定夹通过三通连接,所述前第一刚性杆的
另一端、前第二刚性杆的另一端分别于所述无人直升机机身或起落架连接。
优选地,所述后桨叶刚性固定组件包括:后桨叶固定夹,所述后桨叶固定夹用于夹
持桨叶;后刚性杆组件,所述后刚性杆组件一端与所述后桨叶固定夹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无
人直升机机身或起落架连接。
优选地,所述后刚性杆组件的与所述后桨叶固定架连接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与所
述无人机直升机机身的尾梁管通过弹性夹持装置弹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无人直升机桨叶固定组件进一步包括前位移传感器以及后位移传感
器,所述前位移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前桨叶刚性固定组件或前桨叶上;所述后位移传感器设
置在所述后桨叶刚性固定组件或后桨叶上。
本申请的无人直升机桨叶固定组件通过前桨叶刚性固定组件以及后桨叶刚性固
定组件连接机身以及桨叶,使桨叶和无人直升机结合为一体。在运输转场时,前桨叶刚性固
定组件以及后桨叶刚性固定组件可以很好的消除桨叶上下震动产生的载荷,使桨叶始终处
于原状态,从而有效地保护桨叶。本申请的无人直升机桨叶固定组件安装和拆卸十分便利,
且安装、拆卸时间只需要2分钟左右,相比较安装和拆卸桨叶来看,大大节省了无人直升机
在日常训练和执行任务时飞行前的准备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无人直升机桨叶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无人直升机桨叶固定组件中的前桨叶刚性固定组件额的结构示
意图。
附图标记
1
前桨叶刚性固定组件
3
前第一刚性杆
2
后桨叶刚性固定组件
4
前第二刚性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
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
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
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
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
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下
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
“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
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
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
范围的限制。
无人直升机通常包括前桨叶以及后桨叶。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无人直升机桨叶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
所示的无人直升机桨叶固定组件中的前桨叶刚性固定组件额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的无人直升机桨叶固定组件包括前桨叶刚性固定组件1以及后桨叶刚
性固定组件2,前桨叶刚性固定组件1一端与前桨叶夹持固定,另一端固定在无人直升机机
身或起落架上;后桨叶刚性固定组件2一端与后桨叶夹持固定,另一端固定在无人直升机机
身或起落架上。
本申请的无人直升机桨叶固定组件通过前桨叶刚性固定组件以及后桨叶刚性固
定组件连接机身以及桨叶,使桨叶和无人直升机结合为一体。在运输转场时,前桨叶刚性固
定组件以及后桨叶刚性固定组件可以很好的消除桨叶上下震动产生的载荷,使桨叶始终处
于原状态,从而有效地保护桨叶。本申请的无人直升机桨叶固定组件安装和拆卸十分便利,
且安装、拆卸时间只需要2分钟左右,相比较安装和拆卸桨叶来看,大大节省了无人直升机
在日常训练和执行任务时飞行前的准备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无人直升机桨叶固定组件进一步包括前缓冲器以及后缓冲器,前
缓冲器集成在前桨叶刚性固定组件内;后缓冲器集成在后桨叶刚性固定组件内。通过前缓
冲器以及后缓冲器可以缓冲在运输过程中的震动。
可以理解的是,前缓冲器以及后缓冲器还可以安装在其他位置。例如,无人直升机
桨叶固定组件进一步包括前缓冲器以及后缓冲器,前缓冲器一端与前桨叶刚性固定组件连
接,另一端与前桨叶连接。后缓冲器一端与后桨叶刚性固定组件连接,另一端与后桨叶连
接。
又例如,无人直升机桨叶固定组件进一步包括前缓冲器以及后缓冲器,前缓冲器
一端与前桨叶刚性固定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无人直升机机身或起落架连接;后缓冲器一端
与后桨叶刚性固定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无人直升机机身或起落架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前桨叶刚性固定组件包括前桨叶固定夹以及前刚性杆组件,前桨
叶固定夹用于夹持桨叶;前刚性杆组件一端与前桨叶固定夹连接,另一端与无人直升机机
身或起落架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桨叶刚性固定组件包括后桨叶固定夹以及后刚性杆组件,
后桨叶固定夹用于夹持桨叶;后刚性杆组件一端与后桨叶固定夹连接,另一端与无人直升
机机身或起落架连接。
采用夹持的方式的好处在于,不会由于震动而损坏无人直升机机身或起落架,例
如,如果采用其他可拆卸方式连接(如螺栓或者其他连接方式)会由于震动而损坏或者可能
损坏连接位置周边。而采用夹持的方式则将该震动产生的力传递至其他承力位置,而不会
损坏连接位置,而通常其他承力位置均为无人直升机本身设计的承力位置,能够承受较大
的力,从而防止了夹持位置的损坏。有利的是,夹持位置设置有缓冲材料包裹夹持位置。
参见图2,在本实施例中,前刚性杆组件包括前第一刚性杆3以及前第二刚性杆4,
前第一刚性杆3的一端、前第二刚性杆4的一端以及前桨叶固定夹通过三通连接,前第一刚
性杆3的另一端、前第二刚性杆4的另一端分别于无人直升机机身或起落架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后刚性杆组件的与后桨叶固定架连接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与无人
机直升机机身的尾梁管通过弹性夹持装置弹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无人直升机桨叶固定组件进一步包括前位移传感器以及后位移传
感器,前位移传感器设置在前桨叶刚性固定组件或前桨叶上;后位移传感器设置在后桨叶
刚性固定组件或后桨叶上。增加前位移传感器以及后位移传感器可以检测在运输过程中的
无人直升机桨叶的运动状况,从而能够改进无人直升机桨叶固定组件以及连接无人直升机
桨叶是否可能在运输过程中受损。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
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
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
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
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