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土木模浇铸水泥混凝土涵管.pdf

  • 上传人:a2
  • 文档编号:4201599
  • 上传时间:2018-09-06
  • 格式:PDF
  • 页数:7
  • 大小:271.20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543642.0

    申请日:

    2015.08.31

    公开号:

    CN106480830A

    公开日:

    2017.03.08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1F 5/00申请日:20150831|||公开

    IPC分类号:

    E01F5/00; E02D29/045; E01D21/00

    主分类号:

    E01F5/00

    申请人:

    聂后昌

    发明人:

    聂后昌

    地址:

    410324 湖南省浏阳市北盛镇乌龙社区永社路10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土木模浇铸水泥混凝土涵管,在土地上挖掘的横截面呈半圆形的沟槽状的外模之中底部敷一层厚度与所要浇铸的水泥混凝土涵管之管壁厚度相等的水泥混凝土;在外模之中已敷水泥混凝土上面装配木制的整体为圆柱形或圆筒状,分开为下模、中模、上模的内模,在外模之两端紧靠内模各装配1块直径与外模直径相等的圆饼状的挡板,在内模与外模之间隙中敷水泥混凝土;在外模两边上面搁置木枋,木枋两端搭于挡板周边,在内模与木枋之间隙中敷水泥混凝土;在内模顶部敷水泥混凝土,厚度与挡板顶端平。土木模浇铸水泥混凝土涵管,提供用户自己使用土木模浇铸水泥混凝土涵管的方法。

    权利要求书

    1.土木模浇铸水泥混凝土涵管,以土外模和木内模浇铸水泥混凝土涵管,其特征是,在
    土地上挖掘的横截面呈半圆形的沟槽状的外模之中底部敷一层厚度与所要浇铸的水泥混凝土
    涵管之管壁厚度相等的水泥混凝土;在外模之中已敷水泥混凝土上面装配木制的整体为圆柱
    形或圆筒状,分开为下模、中模、上模的内模,在外模之两端紧靠内模各装配1块直径与外模
    直径相等的圆饼状的挡板,在内模与外模之间隙中敷水泥混凝土;在外模两边上面搁置木枋,
    木枋两端搭于挡板周边,在内模与木枋之间隙中敷水泥混凝土;在内模顶部敷水泥混凝土,
    厚度与挡板顶端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模之下模和上模,其特征是,各为1块横截面呈小半圆形的木
    板或者1件横截面呈小半圆形的木料拼合体,下模和上模形状大小相同,于下面装配下模,于
    上头装配上模;所述的内模之中模,其特征是,为2根横截面呈矩形的木枋或者横截面呈矩形
    的木料拼合体,2根中模形状大小相同,在下模和上模之间,左边靠边装配1根中模,右边靠
    边装配1根中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头下模和上模之间各装配2枚顶具,其特征是,左边紧靠左边
    中模装配1枚顶具,右边紧靠右边中模装配1枚顶具;两头左边中模和右边中模之间之左边顶
    具和右边顶具之间,即中间,各装配1枚撑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具为横截面呈矩形的一截木枋或木板,高度略大于中模,以
    承受下模和上模的压力,而使中模不受压力;撑具为横截面呈矩形的一截木条或木棍,长度
    以刚好嵌入2枚顶具之间为宜,以承受左边中模和右边中模的压力,而使左边中模和右边中模
    不向中间移动。

    说明书

    土木模浇铸水泥混凝土涵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以土木模浇铸水泥混凝土涵管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使用机械制造水泥混凝土涵管很普谝。但是,在偏僻而交通运输不便之处,在有廉
    价的水泥混凝土涵管材料之一沙石或者模具材料之一木材之处,还有需要特殊尺寸水泥混凝
    土涵管之处,用户自己使用土木模浇铸水泥混凝土涵管,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以土木模浇铸水泥混凝土涵管的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在土地上挖掘的横截面呈半圆形的沟槽状的外模之中底
    部敷一层厚度与所要浇铸的水泥混凝土涵管之管壁厚度相等的水泥混凝土;在外模之中已敷
    水泥混凝土上面装配木制的整体为圆柱形或圆筒状,分开为下模、中模、上模的内模,在外
    模之两端紧靠内模各装配1块直径与外模直径相等的圆饼状的挡板,在内模与外模之间隙中敷
    水泥混凝土;在外模两边上面搁置木枋,木枋两端搭于挡板周边,在内模与木枋之间隙中敷
    水泥混凝土;在内模顶部敷水泥混凝土,厚度与挡板顶端平。内模之下模和上模各为1块横截
    面呈小半圆形的木板或者1件横截面呈小半圆形的木料拼合体,下模和上模形状大小相同,于
    下面装配下模,于上头装配上模;中模为2根横截面呈矩形的木枋或者横截面呈矩形的木料拼
    合体,2根中模形状大小相同,在下模和上模之间,左边靠边装配1根中模,右边靠边装配1
    根中模。两头下模和上模之间各装配2枚顶具,左边紧靠左边中模装配1枚顶具,右边紧靠右
    边中模装配1枚顶具;两头左边中模和右边中模之间之左边顶具和右边顶具之间,即中间,各
    装配1枚撑具。顶具为横截面呈矩形的一截木枋或木板,高度略大于中模,以承受下模和上模
    的压力,而使中模不受压力;撑具为横截面呈矩形的一截木条或木棍,长度以刚好嵌入2枚
    顶具之间为宜,以承受左边中模和右边中模的压力,而使左边中模和右边中模不向中间移动。

    土木模浇铸水泥混凝土涵管,以土外模和木内模浇铸水泥混凝土涵管,为偏僻而交通运
    输不便之处,有廉价的水泥混凝土涵管材料之一沙石或者模具材料之一木材之处,还有需要
    特殊尺寸水泥混凝土涵管之处,提供用户自己使用土木模浇铸水泥混凝土涵管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于外模中装配内模前视图。

    图2为本发明于外模中装配挡板且搁置木枋前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下模俯视图。

    图中:1.外模,2.下模,3.上模,4.中模,5.挡板,6.顶具,7.撑具,8.小半
    圆板,9.木枋,10.水泥混凝土,11.土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见图1、图2。以浇铸长100cm,内径20cm,外径28cm的水泥混凝土涵管为例。
    挖掘外模1---选择隆起呈台形的土地挖掘外模1,外模1处于台形土地有利浇铸操作。长100
    cm,可以适当超过;宽28cm;深14cm。可用挡板加木枋或木条检测宽度和深度以及是否平
    与圆。制作内模2---将一截长100cm,直径20cm的圆木垂直锯成3块板。两边2块板各厚8cm。
    将其稍稍刨光,即为下模2和上模3。中间1块板厚4cm。从其两边垂直各锯下1根宽4cm的木
    枋,稍稍刨光,即为2根中模4。再从锯下中模4剩下的中间一块板垂直锯下1根宽4cm的木枋,
    然后从此木枋横向锯下4截长约8cm的木枋,稍刨,以使其光且呈锥状,即为4枚顶具6。中模
    4不能刨得过多。顶具6更加不能刨得太多,微光略呈锥状即可,保持其高度超过中模4高度2mm
    以上。撑具7少讲究,木条或者木棍,大小合适,长度适应左右顶具6之间的距离即可。浇铸
    ---在外模底部垫塑料薄膜或纸,然后敷上一层厚4cm的水泥混凝土10。可在挡板内面划内径
    线,并配合木枋或木条,以检测外模1底部所敷水泥混凝土10的厚度。于外模1底部已敷水泥
    混凝土10上面垫塑料薄膜或纸,再于其上面装配下模2。于下模2上面装配中模4,左边右边各
    靠边1根。于下模2上面,中模4内侧装配顶具6,左边右边各1枚,均是大头朝外。于下模2上
    面,左边中模4和右边中模4之间之左边顶具6和右边顶具6之间装配撑具7。于中模4上面装配
    上模3。于外模1中,内模2、3、4两头,各装配1块挡板5,以砖块或石头撑住挡板5。若外模1
    底部所垫塑料薄膜或纸没有延伸上来,两边内模2、3、4与外模1之间隙靠外模1靠内模2、3、、
    4均须续垫塑料薄膜或纸。在内模2、3、4与外模1之间隙敷水泥混凝土10。在外模1两边上面
    各搁置第1根木枋9,木枋9两头搭于挡板5,以砖块或石头撑住木枋9,在内模2、3、4与木枋9
    之间隙敷水泥混凝土10。在外模1两边已各搁置第1根木枋9上面各搁置第2根木枋9……。在内
    模2、3、4顶部蒙塑料薄膜或纸,敷水泥混凝土,厚度与挡板顶端平。将木枋或木条搭于两头
    挡板5顶部,以检测内模2、3、4顶部所敷水泥混凝土厚度。24小时后浇水。1个星期内天天浇
    水。外模1两边木枋9可以早点卸掉。半个月后卸模---用1根木条或木棍,从此端撑具7上面孔
    里伸入,捅出彼端顶具6撑具7,可借力于锤子;再从彼端捅掉此端顶具6撑具7。然后取出内
    模2、3、4。

    实施例2:见图3。以浇铸长100cm,内径40cm,外径48cm的水泥混凝土涵管为例。挖
    掘外模1与实施例1同。不同的是制作内模2、3、4难得直径40cm的圆木,须用条状木板配以
    小半圆板8---于若干小半圆板8弧面搁置并以钉钉牢若干条状木板。小半圆板8的高度为:所
    要浇铸的水泥混凝土涵管内壁半径减去二分之一中模4高度与条状木板厚度之和。本实施例下
    模2上模3各高16cm,中模4高8cm,条状木板厚2cm,那么,小半圆板8的高度为14cm。
    下模2和上模3各用3块固定小半圆板8。下模2除用3块固定小半圆板8外,另用2块活动小半圆
    板8---两头固定小半圆板8与条状木板端点之中间,即附图中划虚线处,各用1块活动小半圆
    板8;上模3两头固定小半圆板8对应下模2两头固定小半圆板8与活动小半圆板8之中间位置。
    这就有了基础装配顶具6---顶具6底部搁于下模2固定小半圆板8与活动小半圆板8上面,顶部
    顶住上模3两头固定小半圆板8。至于撑具7,置于活动小半圆板8上面即可,以钉将其固定于
    活动小半圆板8上面也可。浇铸与实施例1一般同。不同的是,这么大尺寸的水泥混凝土涵管,
    须置钢筋于其中。可以扎成钢筋笼子,钢筋笼子直径在内模2、3、4直径与外模1直径之间,
    即44cm。在外模1底部敷水泥混凝土10的同时,即安放钢筋笼子,钢筋笼子底部处于外模1
    底部所敷4cm厚水泥混凝土10中间,即2cm厚处。然后将内模2、3、4置于钢筋笼子之内,当
    然先垫塑料薄膜或纸,继续浇铸。

    本发明的设计,除了浇铸水泥混凝土涵管,损益中模4,配合上模3,还可用于修建圳、
    渠、溪、河之拱桥。

    本发明的设计之内模2、3、4,可多次使用。

    关 键  词:
    土木 浇铸 水泥 混凝土 涵管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土木模浇铸水泥混凝土涵管.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20159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