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弦乐器.pdf

  • 上传人:xia****o6
  • 文档编号:4200150
  • 上传时间:2018-09-05
  • 格式:PDF
  • 页数:5
  • 大小:273.57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1058022.9

    申请日:

    2016.11.26

    公开号:

    CN106782435A

    公开日:

    2017.05.31

    当前法律状态:

    公开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G10D3/00; G10D3/02

    主分类号:

    G10D3/00

    申请人:

    宁波镇海腾梦乐器销售有限公司

    发明人:

    董品伟

    地址:

    315221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蛟川街道中官路118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弦乐器,包括共振箱、琴颈、琴头;所述琴头上设有弦柱,并列的琴弦由所述弦柱引出,并延伸至设于共振箱上的琴桥,并被琴桥上的固定销固定;琴弦的上部枕在琴颈上端的上弦枕,琴弦的下部枕在琴桥上的下弦枕,使琴弦浮于琴颈正面的指板上;所述共振箱上开设有与各琴弦一一对应的条形拾音孔,所述条形拾音孔在各琴弦下方沿琴弦延伸;所述共振箱上还开设有出音孔。该弦乐器可以明显增强整体音量,提高其舞台表现力。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弦乐器,该弦乐器包括共振箱(1)、琴颈(2)、琴头(3);其特征在于:所述琴头(3)
    上设有弦柱(31),并列的琴弦(4)由所述弦柱(31)引出,并延伸至设于共振箱(1)上的琴桥
    (11),并被琴桥(11)上的固定销(110)固定;琴弦(4)的上部枕在琴颈上端的上弦枕(211),
    琴弦(4)的下部枕在琴桥(11)上的下弦枕(111),使琴弦(4)浮于琴颈正面的指板上;所述共
    振箱(1)上开设有与各琴弦(4)一一对应的条形拾音孔(40),所述条形拾音孔(40)在各琴弦
    (4)下方沿琴弦延伸;所述共振箱(1)上还开设有出音孔(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弦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琴颈(2)内部亦形成空腔,且所述琴
    颈(2)的指板上亦开设沿各琴弦延伸的条形拾音孔(40),从而使条形拾音孔(40)几乎可以
    拾取整条琴弦(4)所产生的声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弦乐器,其特征在于:同一音高的琴弦(4)具有两根,其中一根
    浮于指板上方,并处于共振箱(1)外侧;另一根则处于所述琴颈(2)内部,并处于所述共振箱
    (1)内侧,两琴弦相互平行,且在端部固定于共同的弦柱(31)和固定销(110);所述琴颈(2)
    内部及所述共振箱(1)内部亦制有供内部琴弦所枕的内部上弦枕和内部下弦枕;调节该两
    根内外琴弦所对应的弦柱(31)时,该两根内外琴弦保持同一音高。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条所述的弦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音孔(110)设于所
    述弦乐器在演奏时,共振箱(1)表面不为人体遮盖处。

    说明书

    弦乐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弦乐器,特别地,是一种带共振箱的弦乐器。

    背景技术

    弦乐器主要通过琴弦的振动发声,由于单纯的琴弦发声较为微弱,因此较多种类
    的弦乐器需要配置共振箱,如吉他、尤克里里等;对于该种共振箱,大致为一个带有拾音孔
    的大体积箱体,圆形拾音孔设置于琴弦正下方,并大致处于右手拨弦处;这样,当右手波动
    琴弦后,琴弦持续振动所产生的一部分声波向下通过拾音孔进入共振箱内,在共振箱内反
    射并增强,再从拾音孔内传出,从而获得较大的音量。

    然而,琴弦的长度较长,而圆形拾音孔仅覆盖了琴弦的一小段长度,因此,目前的
    拾音孔仅能拾取琴弦所产生的一小部分声能,导致共振箱的音量增强效应十分有限;最终
    导致弦乐器,如木吉他的舞台表现力不如其它乐器,其声音较低,必须配以电气化放大装置
    辅佐,如电子拾音器、功放等。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共振箱的弦乐器,该弦乐器可以
    明显增强整体音量,提高其舞台表现力。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弦乐器包括共振箱、琴颈、琴头;
    所述琴头上设有弦柱,并列的琴弦由所述弦柱引出,并延伸至设于共振箱上的琴桥,并被琴
    桥上的固定销固定;琴弦的上部枕在琴颈上端的上弦枕,琴弦的下部枕在琴桥上的下弦枕,
    使琴弦浮于琴颈正面的指板上;所述共振箱上开设有与各琴弦一一对应的条形拾音孔,所
    述条形拾音孔在各琴弦下方沿琴弦延伸;所述共振箱上还开设有出音孔。

    作为优选,所述琴颈内部亦形成空腔,且所述琴颈的指板上亦开设沿各琴弦延伸
    的条形拾音孔,从而使条形拾音孔几乎可以拾取整条琴弦所产生的声能;更进一步地,同一
    音高的琴弦具有两根,其中一根浮于指板上方,并处于共振箱外侧;另一根则处于所述琴颈
    内部,并处于所述共振箱内侧,两琴弦相互平行,且在端部固定于共同的弦柱和固定销;所
    述琴颈内部及所述共振箱内部亦制有供内部琴弦所枕的内部上弦枕和内部下弦枕;调节该
    两根内外琴弦所对应的弦柱时,该两根内外琴弦保持同一音高。

    作为优选,所述出音孔设于所述弦乐器在演奏时,共振箱表面不为人体遮盖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弦乐器由于抛弃偏见,舍去传统的圆形拾音孔,而采用
    了沿琴弦延伸的条形拾音孔,从而大幅提高琴弦振动声能所被拾取的比例,故而可以大幅
    提高弦乐器的整体音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弦乐器的实施例一示意图。

    图2是本弦乐器的实施例二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一中,该弦乐器包括共振箱1、琴颈2、琴头3;所述琴
    头3上设有弦柱31,并列的琴弦4由所述弦柱31引出,并延伸至设于共振箱1上的琴桥11,并
    被琴桥11上的固定销110固定;琴弦4的上部枕在琴颈2上端的上弦枕211,琴弦4的下部枕在
    琴桥11上的下弦枕111,使琴弦4浮于琴颈2正面的指板上。

    所述共振箱1上开设有与各琴弦4一一对应的条形拾音孔40,所述条形拾音孔40在
    各琴弦4下方沿琴弦延伸;所述共振箱1上还开设有出音孔10,该出音孔10开设的位置与传
    统出音孔(也即是传统拾音孔,传统共振箱上拾音孔即为出音孔)的位置不同,设于所述弦
    乐器在演奏时,共振箱1表面不为人体遮盖处;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共振箱1内的声音从出音
    孔传出时,被人体衣物或软组织所吸收,导致声能的损失;本发明中,由于所述条形拾音孔
    40的设计,为所述出音孔10提供了设置位置的自由,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弦乐器的整体音量。

    该弦乐器由于抛弃偏见,舍去传统的圆形拾音孔,而采用了沿琴弦4延伸的条形拾
    音孔40,从而大幅提高琴弦振动声能所被拾取的比例,故而可以大幅提高弦乐器的整体音
    量。

    实施例二:图2所示为本弦乐器的实施例二,其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
    琴颈2内部亦形成空腔,且与共振箱1内的空腔连通,且所述琴颈2的指板上亦开设沿各琴弦
    4延伸的条形拾音孔40,从而使条形拾音孔40几乎可以拾取整条琴弦所产生的声能;而所述
    出音孔10仍然开设于共振箱1上传统出音孔(亦即传统拾音孔)的位置。

    对于实施例二,还可以进一步优化改进:同一音高的琴弦具有两根,其中一根浮于
    指板上方,并处于共振箱1外侧;另一根则处于所述琴颈2内部,并处于所述共振箱1内侧,内
    外部的两琴弦相互平行,且在端部固定于共同的弦柱31和固定销110;所述琴颈2内部及所
    述共振箱1内部亦制有供内部琴弦所枕的内部上弦枕和内部下弦枕;调节该两根内外琴弦
    所对应的弦柱31时,该两根内外琴弦保持同一音高。按照该优化改进方案,当波动外部琴弦
    时,由于内部琴弦与外部琴弦的固有频率一致,使外部琴弦的振动能量被内部琴弦大量吸
    收,导致外部琴弦向条形拾音孔40内部传递的声能远大于外部琴弦向其它方向传递的声
    能,从而将外部琴弦的绝大部分振动能量转移到了内部琴弦,由于内部琴弦处于一个空腔
    内,因此,其振动所产生的绝大部分声能均能在共振箱内进行反射和增强,故而可以进一步
    提高该弦乐器的整体音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
    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关 键  词:
    弦乐器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弦乐器.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20015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