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数控折弯机的隐藏式支撑限位装置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锻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数控折弯机的隐藏式支撑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数控折弯机是通过数控系统控制油缸的上下运动,从而带动安装在滑块上的模具
上下运动,与安装在工作台上的下模产生挤压,实现对工件的折弯,在对工件进行折弯的过
程中,主要通过人工对工件进行限位,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人工操作的不稳定性很容易影响
工件的操作位置和折弯精度,而且目前用于折弯机的后侧限位装置调节麻烦,成本高,操作
方式也不方便,无法隐藏收纳,导致需要占用折弯机外部很大的空间,空间利用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改
进的用于数控折弯机的隐藏式支撑限位装置,解决目前的操作方式主要是通过人工对工件
进行限位,不仅费时费力,还不稳定,很容易影响工件的操作位置和折弯精度,而且目前用
于折弯机的后侧限位装置调节麻烦,成本高,操作方式也不方便,无法隐藏收纳,导致需要
占用折弯机外部很大的空间,空间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数控折弯机的隐藏式支撑
限位装置,包括折弯机本体,所述的折弯机本体包括主机座、主机架、固定在主机架上端的
液压油缸和固定在液压油缸活塞下端的工作滑块,所述的主机架内侧壁前端位于主机座两
侧均开设有前置收纳槽,所述的主机架内侧壁末端位于主机座两侧均开设有后置收纳槽,
所述的前置收纳槽内部设置有前置支撑板,所述的后置收纳槽内部设置有后置限位板,所
述的前置支撑板通过底部转轴与前置收纳槽活动连接,所述的后置限位板通过底部铰链机
构与后置收纳槽活动连接,所述的前置支撑板上开设有复数个前置限位孔,所述的主机座
正面开设有与前置限位孔相配合的前置定位孔,所述的后置限位板上开设有复数个后置限
位孔,所述的主机座上表面开设有与后置限位孔相配合的后置定位孔,所述的前置限位孔
和后置限位孔内部均设置有固定螺孔。
进一步地,所述的主机架正面开设有与前置收纳槽相配合的支撑槽。
进一步地,所述的前置限位孔和前置定位孔大小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的后置限位孔和后置定位孔大小相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数控折弯机的隐藏式支撑限位装置通过
在主机架前后分别开设内置前置支撑板的前置收纳槽和内置后置限位板的后置收纳槽,通
过前置支撑板和后置限位板上限位孔内部的固定螺孔来固定,在主机座前端和上端分别开
设有相配套的前置定位孔和后置定位孔,装卸十分方便,收纳之后不会占用多余的空间,空
间利用率大大提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后视图。
图中:1.主机座,2.主机架,3.液压油缸,4.工作滑块,5.前置收纳槽,6.后置收纳
槽,7.前置支撑板,8.后置限位板,9.转轴,10.铰链机构,11.前置限位孔,12.前置定位孔,
13.后置限位孔,14.后置定位孔,15.固定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
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用于数控折弯机的隐藏式支撑限位装置,包括折弯机本体,
折弯机本体包括主机座1、主机架2、固定在主机架2上端的液压油缸3和固定在液压油缸3活
塞下端的工作滑块4,主机架2内侧壁前端位于主机座1两侧均开设有前置收纳槽5,主机架2
内侧壁末端位于主机座1两侧均开设有后置收纳槽6,前置收纳槽5内部设置有前置支撑板
7,后置收纳槽6内部设置有后置限位板8,前置支撑板7通过底部转轴9与前置收纳槽5活动
连接,后置限位板8通过底部铰链机构10与后置收纳槽6活动连接,前置支撑板7上开设有复
数个前置限位孔11,主机座1正面开设有与前置限位孔11相配合的前置定位孔12,后置限位
板8上开设有复数个后置限位孔13,主机座1上表面开设有与后置限位孔13相配合的后置定
位孔14,前置限位孔11和后置限位孔13内部均设置有固定螺孔15。
进一步地,主机架2正面开设有与前置收纳槽5相配合的支撑槽16,进一步地,前置
限位孔11和前置定位孔12大小相同,进一步地,后置限位孔13和后置定位孔14大小相同,本
发明的一种用于数控折弯机的隐藏式支撑限位装置通过在主机架2前后分别开设内置前置
支撑板7的前置收纳槽5和内置后置限位板8的后置收纳槽6,通过前置支撑板7和后置限位
板8上限位孔内部的固定螺孔15来固定,在主机座1前端和上端分别开设有相配套的前置定
位孔12和后置定位孔14,装卸十分方便,收纳之后不会占用多余的空间,空间利用率大大提
升。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
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
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