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一种猴头菇栽培方法.pdf

  • 上传人:b***
  • 文档编号:41943
  • 上传时间:2018-01-18
  • 格式:PDF
  • 页数:6
  • 大小:420.67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01811.5

    申请日:

    2015.03.09

    公开号:

    CN104756757A

    公开日:

    2015.07.08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A01G 1/04申请公布日:20150708|||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G 1/04申请日:20150309|||公开

    IPC分类号:

    A01G1/04; C05G3/00; C05F17/00

    主分类号:

    A01G1/04

    申请人:

    邬方成

    发明人:

    邬方成

    地址:

    315505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市西坞街道工业园区镇南路11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一种猴头菇栽培方法,是将香菇柄脚应用到猴头菇栽培中的技术。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势在于:一是用香菇柄脚浸泡料与栽培原料拌和进行堆置发酵,促进有益微生物繁殖,改善料中的微生物菌群,加快了栽培料的催化分解;二是发酵后的栽培料具有高活性有益菌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对猴头菌丝的生长有促进效应,表现为菌丝长势旺、抗杂菌能力强;三是当第二潮菇、第三潮菇采收后,用香菇柄脚浸出液复壮菌丝效果好,对猴头原基的形成及子实体的生长有促进作用,第三、四潮菇的生物转化率高;四是节省了人力、煤炭等资源,减少了环境污染,符合低碳环保理念。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猴头菇栽培方法,包括配料、发酵、铺床、播种、发菌、覆土、出菇管理,其特征在于:
    (1)配料:玉米芯38-42%,甘蔗渣36-40%,豆饼16-18%,香菇柄脚3-4%,磷酸二氢钾0.2%,石膏1.3%,都为干物质的质量,配比之和为100%;所述的玉米芯、甘蔗渣粉碎成粒径3mm-5mm的颗粒;所述的香菇柄脚是香菇生产加工过程中的下脚料,经干燥后粉碎成2mm-3mm的颗粒;
    (2)发酵:将香菇柄脚颗粒按20-30倍的重量比加入清水,在常温下浸泡18h-24h,然后将浸出液连同香菇柄渣一起均匀的拌入玉米芯、甘蔗渣、豆饼混合料中,将料堆成高1.0m-1.2m,宽2m-3m,长度不限的梯形堆,每堆的培养料控制在干重300kg-500kg,做好堆后,将四周轻拍,再用直径10cm-15cm的木棒在堆上插一些竖直气孔,直通堆底,气孔密度为1个/m3,最后盖上草苫让其自然发酵;
    (3)翻堆:当料温达到60℃后,保持24h,然后进行翻堆,且以后每天翻堆一次,第一次翻堆时加入石膏,第二次翻堆时加入磷酸二氢钾,共翻堆3-4次,时间持续5d-6d,终止发酵时,栽培料的含水量为63%-65%;
    (4)铺床、播种、发菌、覆土:发酵好的栽培料经过散热后,直接铺到畦床播种发菌,待菌丝布满料达1/2时,覆盖2-3cm厚的覆土,进行出菇管理;
    (5)出菇管理:当第二潮菇、第三潮菇采收后,视菌丝生长情况,于菇床全面喷洒0.01-0.02g/ml的香菇柄脚浸出液,每平方米喷洒5-8kg;所述浸出液的制备方法是:将香菇柄脚颗粒按20倍的重量比加入清水,在常温下浸泡18h-24h,过滤去渣,然后补足至原来的水量,即得浓度为0.05g/ml的香菇柄脚浸出液,加清水稀释使用。

    说明书

    一种猴头菇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猴头菇栽培方法,是将香菇柄脚应用到猴头菇栽培中的技术,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素有“山珍”之称的猴头,营养丰富,是有名的滋补强身食品,同时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对一些消化系统的肿瘤和炎症有很高的治愈率。
    猴头菇传统的栽培方法是熟料袋栽,栽培料经过高压或常压灭菌后进行接种培养,此时物料中的纤维素等高分子有机物质已降解,料内的杂菌也被杀死,因此,栽培料发菌时,菌丝生长快,杂菌污染少。但随着劳动力价格和燃料价格的大幅度上涨,熟料栽培成本剧增,同时高温灭菌还造成栽培料营养物质的损失,导致生物转化率降低。
    香菇是世界名贵食用兼药用菌之一,目前我国香菇产量约占世界香菇总产量的70%,在我国有70%以上的省份均栽培香菇。由于香菇柄脚硬化、纤维素含量较高,适口性差,因此,香菇在鲜食或加工过程中,生产者会将香菇的柄脚作为下脚料除去,导致占香菇重量30%左右的香菇柄脚成为废弃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用香菇柄脚浸泡料与栽培原料拌和进行堆置发酵,堆料时不添加杀虫剂、杀菌剂,发酵后的栽培料直接铺到畦床栽培,所生产的猴头菇质量好、产量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猴头菇栽培方法,包括配料、发酵、铺床、播种、发菌、覆土、出菇管理,具体操作步骤:
    (1)配料:玉米芯38-42%,甘蔗渣36-40%,豆饼16-18%,香菇柄脚3-4%,磷酸二氢钾0.2%,石膏1.3%,都为干物质的质量,配比之和为100%;所述的玉米芯、甘蔗渣粉碎成粒径3mm-5mm的颗粒;所述的香菇柄脚是香菇生产加工过程中的下脚料,经干燥后粉碎成2mm-3mm的颗粒;
    (2)发酵:将香菇柄脚颗粒按20-30倍的重量比加入清水,在常温下浸泡18h-24h,然后将浸出液连同香菇柄渣一起均匀的拌入玉米芯、甘蔗渣、豆饼混合料中,将料堆成高1.0m-1.2m,宽2m-3m,长度不限的梯形堆,每堆的培养料控制在干重300kg-500kg,做好堆后,将四周轻拍,再用直径10cm-15cm的木棒在堆上插一些竖直气孔,直通堆底,气孔密度为1个/m3,最后盖上草苫让其自然发酵;
    (3)翻堆:当料温达到60℃后,保持24h,然后进行翻堆,且以后每天翻堆一次,第一次翻堆时加入石膏,第二次翻堆时加入磷酸二氢钾,共翻堆3-4次,时间持续5d-6d,终止发酵时,栽培料的含水量为63%-65%;
    (4)铺床、播种、发菌、覆土:发酵好的栽培料经过散热后,直接铺到畦床播种发菌,待菌丝布满料达1/2时,覆盖2-3cm厚的覆土,进行出菇管理;
    (5)出菇管理:当第二潮菇、第三潮菇采收后,视菌丝生长情况,于菇床全面喷洒0.01-0.02g/ml的香菇柄脚浸出液,每平方米喷洒5-8kg,以复壮菌丝;所述浸出液的制备方法是:将香菇柄脚颗粒按20倍的重量比加入清水,在常温下浸泡18h-24h,过滤去渣,然后补足至原来的水量,即得浓度为0.05g/ml的香菇柄脚浸出液,加清水稀释使用。
    本发明将香菇柄脚应用于猴头菇栽培的方法,除有说明外,其它操作步骤均按本领域常规技术进行。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势在于:
    1.香菇柄脚浸出液是纯天然营养液,含有糖类物质、氨基酸、肽类、核酸及微量元素,还含有种类丰富的生物激素,香菇柄渣中也有大量未浸出的生物活性物质,用香菇柄脚浸泡料与栽培原料拌和进行堆置发酵,促进有益微生物繁殖,改善料中的微生物菌群,加快了栽培料的催化分解;
    2.发酵后的栽培料具有高活性有益菌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对猴头菌丝的生长有促进效应,表现为菌丝长势旺、抗杂菌能力强;
    3.当第二潮菇、第三潮菇采收后,用香菇柄脚浸出液复壮菌丝效果好,对猴头原基的形成及子实体的生长有促进作用,第三、四潮菇的生物转化率高;
    4.节省了人力、煤炭等资源,减少了环境污染,符合低碳环保理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中未详加说明的均是本领域现有技术。
    实施例1:一种猴头菇栽培方法,包括配料、发酵、铺床、播种、发菌、覆土、出菇管理,具体操作步骤:
    ①配料:玉米芯40%,甘蔗渣38%,豆饼17%,香菇柄脚3.5%,磷酸二氢钾0.2%,石膏1.3%,都为干物质的质量,配比之和为100%;
    ②发酵:将香菇柄脚颗粒按20-30倍的重量比加入清水,在常温下浸泡18h-24h,然后将浸出液连同香菇柄渣一起均匀的拌入经过预湿的玉米芯、甘蔗渣、豆饼混合料中,将料堆成高1.2m-1.5m,宽2m-3m,长度不限的梯形堆,每堆的培养料控制在干重300kg-500kg,做好堆后,将四周轻拍,再用直径10cm-15cm的木棒在堆上插一些竖直气孔,直通堆底,气孔密度为1个/m3,最后盖上草苫让其自然发酵;
    ③翻堆:当料温达到60℃后,保持24h,然后进行翻堆,且以后每天翻堆一次,第一次翻堆时加入石膏,第二次翻堆时加入磷酸二氢钾,共翻堆3次,时间持续5d,终止发酵时,栽培料的含水量为63%-65%;
    ④铺床、播种、发菌、覆土:发酵好的栽培料经过散热后,直接铺到畦床播种发菌,待菌丝布满料达1/2时,覆盖2-3cm厚的覆土,进行出菇管理;
    ⑤出菇管理:当采完第二潮菇后,于菇床喷洒0.01g/ml的香菇柄脚浸出液,每平方米喷洒5kg;当采完第三潮菇后,喷洒0.02g/ml的香菇柄脚浸出液,每平方米喷洒7kg,通过香菇柄脚浸出液复壮菌丝,出菇效果好,第三、四潮菇的生物学效率达62.4%,总生物学效率达到了130.7%。
    实施例2:一种猴头菇栽培方法,包括配料、发酵、铺床、播种、发菌、覆土、出菇管理,具体操作步骤:
    ①配料:玉米芯40%,甘蔗渣38%,豆饼17%,香菇柄脚3.5%,磷酸二氢钾0.2%,石膏1.3%,都为干物质的质量,配比之和为100%;
    ②发酵:将香菇柄脚颗粒按20-30倍的重量比加入清水,在常温下浸泡18h-24h,然后将浸出液连同香菇柄渣一起均匀的拌入经过预湿的玉米芯、甘蔗渣、豆饼混合料中,将料堆成高1.2m-1.5m,宽2m-3m,长度不限的梯形堆,每堆的培养料控制在干重300kg-500kg,做好堆后,将四周轻拍,再用直径10cm-15cm的木棒在堆上插一些竖直气孔,直通堆底,气孔密度为1个/m3,最后盖上草苫让其自然发酵;
    ③翻堆:当料温达到60℃后,保持24h,然后进行翻堆,且以后每天翻堆一次,第一次翻堆时加入石膏,第二次翻堆时加入磷酸二氢钾,共翻堆3次,时间持续5d,终止发酵时,栽培料的含水量为63%-65%;
    ④铺床、播种、发菌、覆土:发酵好的栽培料经过散热后,直接铺到畦床播种发菌,待菌丝布满料达1/2时,覆盖2-3cm厚的覆土,进行出菇管理;
    ⑤出菇管理:当采完第二潮菇后,每平方米喷洒5kg的清水;当采完第三潮菇后,每平方米喷洒7kg的清水,第三、四潮菇的生物学效率是44.3%,总生物学效率为112.6%。
    实施例3:一种猴头菇栽培方法,包括配料、发酵、铺床、播种、发菌、覆土、出菇管理,具体操作步骤:
    ①配料:玉米芯40%,甘蔗渣38%,豆饼17%,香菇柄脚3.5%,磷酸二氢钾0.2%,石膏1.3%,都为干物质的质量,配比之和为100%;
    ②发酵:将香菇柄脚颗粒按20-30倍的重量比加入清水,在常温下浸泡18h-24h,然后将去渣后的浸出液均匀的拌入经过预湿的玉米芯、甘蔗渣、豆饼混合料中,将料堆成高1.2m-1.5m,宽2m-3m,长度不限的梯形堆,每堆的培养料控制在干重300kg-500kg,做好堆后,将四周轻拍,再用直径10cm-15cm的木棒在堆上插一些竖直气孔,直通堆底,气孔密度为1个/m3,最后盖上草苫让其自然发酵;
    ③翻堆:当料温达到60℃后,保持24h,然后进行翻堆,且以后每天翻堆一次,第一次翻堆时加入石膏,第二次翻堆时加入磷酸二氢钾,共翻堆3次,时间持续5d,终止发酵时,栽培料的含水量为63%-65%;
    ④铺床、播种、发菌、覆土:发酵好的栽培料经过散热后,直接铺到畦床播种发菌,待菌丝布满料达1/2时,覆盖2-3cm厚的覆土,进行出菇管理;
    ⑤出菇管理:当采完第二潮菇后,于菇床喷洒0.01g/ml的香菇柄脚浸出液,每平方米喷洒5kg;当采完第三潮菇后,喷洒0.02g/ml的香菇柄脚浸出液,每平方米喷洒7kg,通过香菇柄脚浸出液复壮菌丝,出菇效果好,第三、四潮菇的生物学效率达56.1%,总生物学效率达到了120.2%。
    实施例4:一种猴头菇栽培方法,包括配料、发酵、铺床、播种、发菌、覆土、出菇管理,具体操作步骤:
    ①配料:玉米芯40%,甘蔗渣38%,豆饼17%,香菇柄脚3.5%,磷酸二氢钾0.2%,石膏1.3%,都为干物质的质量,配比之和为100%;
    ②发酵:将香菇柄脚颗粒按20-30倍的重量比加入清水,在常温下浸泡18h-24h,然后将去渣后的浸出液均匀的拌入经过预湿的玉米芯、甘蔗渣、豆饼混合料中,将料堆成高1.2m-1.5m,宽2m-3m,长度不限的梯形堆,每堆的培养料控制在干重300kg-500kg,做好堆后,将四周轻拍,再用直径10cm-15cm的木棒在堆上插一些竖直气孔,直通堆底,气孔密度为1个/m3,最后盖上草苫让其自然发酵;
    ③翻堆:当料温达到60℃后,保持24h,然后进行翻堆,且以后每天翻堆一次,第一次翻堆时加入石膏,第二次翻堆时加入磷酸二氢钾,共翻堆3次,时间持续5d,终止发酵时,栽培料的含水量为63%-65%;
    ④铺床、播种、发菌、覆土:发酵好的栽培料经过散热后,直接铺到畦床播种发菌,待菌丝布满料达1/2时,覆盖2-3cm厚的覆土,进行出菇管理;
    ⑤出菇管理:当采完第二潮菇后,每平方米喷洒5kg的清水;当采完第三潮菇后,每平方米喷洒7kg的清水,第三、四潮菇的生物学效率是41.3%,总生物学效率为105.4%。
    表一  猴头菇生物学效率比较

    从表一中可以看出:利用香菇柄脚浸出液连同香菇柄渣一起添加的发酵效果比单一浸出液添加的发酵效果好,产量高;浸出液对猴头菌丝的复壮效果好,第三、四潮菇生物学效率高,增产效果显著。

    关 键  词:
    一种 猴头菇 栽培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猴头菇栽培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194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