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厚度高强高韧性NM400钢板及生产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厚度高强高韧性NM400钢板及生产方
法。
背景技术
NM400钢板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广泛应用于矿山、煤矿、冶金等工程机械主要
耐磨工件加工和生产中。此类钢板不仅要具有较高强度及硬度,而且还要有一定韧性和良
好的焊接性能,目前我国生产的NM400钢板同国外企业日本JFE、瑞典SSAB等同类产品在产
品性能均匀性和低温韧性等方面还存在交大差距。为提高钢板的性能,通常在成分设计上
提高合金含量,这样不仅增加了成本,同时又损害了材料的焊接性能。
伴随着工程机械向大型化的发展,同时为最大限度保证钢板的寿命,对耐磨钢的
厚度、尤其是对-40℃低温冲击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国生产的NM400耐磨钢主要集
中在厚度8mm-80mm之间,而我国2009年制定的国家标准GB/T24186-2009,对此钢种只要求-
20℃纵向冲击,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在2011年成功开发出了60mm厚度WNM400E,其-40℃
纵向冲击功可达到50-120J,目前,该上述钢种的性能已经不能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因此,
本行业亟待开发一种大厚度高强度高韧性的耐磨钢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厚度高强高韧性NM400钢板及生产方法,
该NM400钢板最大厚度达110mm、强韧性优良、低温冲击韧性良好、同板硬度均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厚度高强高韧性NM400钢
板,所述钢板由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化学组分组成:C:0.17-0.20%,Si:0.25-0.45%,Mn:
1.20-1.40%,P≤0.012%,S≤0.005%,Cr:0.40-0.60%,Mo:0.40-0.50%,Ni:0.80-1.00%,Al:
0.020-0.050%,B:0.001-0.002%,Ti:0.010-0.03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本发明所述钢板最大厚度为110mm。
本发明所述钢板屈服强度≥950MPa,抗拉强度≥1200MPa,延伸率A50%≥10%;-40℃
纵向冲击功20焦耳。
本发明所述钢板表面布氏硬度为360-440HB。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的大厚度高强高韧性NM400钢板的生产方法,所述生产方
法包括冶炼连铸工序、加热、轧制工序和热处理工序;所述冶炼连铸工序所得连铸坯由以下
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组成:C:0.17-0.20%,Si:0.25-0.45%,Mn:1.20-1.40%,P≤0.012%,S≤
0.005%,Cr:0.40-0.60%,Mo:0.40-0.50%,Ni:0.80-1.00%,Al:0.020-0.050%,B:0.001-
0.002%,Ti:0.010-0.03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本发明所述加热工序,加热温度≤1240℃,确保钢坯烧透,均热温度1220-1240℃,
均热段保温≥50min,总加热时间≥10min/cm。此处cm指是铸坯的厚度。
本发明所述轧制工序采用控轧轧制,第一阶段开轧温度1050-1150℃,晾钢厚度为
钢板厚度+50mm;第二阶段开轧温度≤950℃,轧后入水控冷,返红温度650-750℃。
本发明所述热处理工序采用淬火+低温回火工艺,淬火介质为水。
本发明所述热处理工序中,淬火温度为910±10℃;回火温度为200±10℃,保温时
间为(4.0~4.5)×t分钟,t为钢板毫米厚度;保温后空冷制得大厚度高强高韧性NM400钢
板。
本发明所述轧制工序,轧后堆垛缓冷,堆垛时间48小时以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采用低C和低合金成分的设计
思路,通过加入适量微合元素金铌、钛,并结合控轧控冷工艺,细化晶粒,以获取均匀细小的
组织结构,从而进一步提高钢板的低温冲击性能。2、本发明得到的钢板最大厚度为110mm,
屈服强度≥950MPa,抗拉强度≥1200MPa,延伸率A50%≥10%;-40℃纵向冲击功≥20J,钢板表
面布氏硬度360-440H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本钢板的厚度为110mm,由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化学成分组成:C:0.17%,Si:0.35%,Mn:
1.25%,P:0.012%,S:0.002%,Cr:0.45%,Mo:0.43%,Ni:0.84%,Al:0.030%,B:0.0012%,Ti:
0.013%,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本钢板的生产方法包含冶炼连铸工序、加热工序、轧制工序、热处理工序,各工序
步骤如下:
(1)冶炼连铸工序:采用电弧炉或转炉方式冶炼,然后送入LF精炼炉内进行精炼并经过
真空处理;之后经过连铸操作铸出坯料,得到厚度为330mm的连铸坯;
(2)加热工序: 加热温度1235℃,均热温度1225℃,均热段保温55min,总加热时间385
分钟;
(3)轧制工序:采用二阶段控轧工艺,第一阶段为奥氏体再结晶阶段,开轧温度1055℃,
第二阶段为奥氏体非再结晶阶段,晾钢厚度为160mm,开轧温度为910℃,轧后入水冷却,返
红温度710℃。轧后堆垛缓冷,堆垛时间52小时;
(4)热处理工序:钢板经过淬火和低温回火处理,制得所述的调质高强钢板;其中,淬火
温度为910℃,淬火介质为水;回火温度为205℃,保温时间为450min,出炉空冷。
钢板的力学性能为:Rp0.2:1020MPa、Rm:1320MPa、A50:13.0%、-40℃时纵向Akv 65J、
表面硬度394HB。
实施例2
本钢板的厚度为110mm,由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化学成分组成:C:0.18%,Si:0.35%,Mn:
1.32%,P:0.010%,S:0.002%,Cr:0.52%,Mo:0.45%,Ni:0.90%, Al:0.039%,B:0.0016%,Ti:
0.019%,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本调质高强钢板的生产方法包含冶炼连铸工序、加热轧制工序、热处理工序,各工
序步骤如下:
(1)冶炼连铸工序:采用电弧炉或转炉方式冶炼,然后送入LF精炼炉内进行精炼并经过
真空处理;之后经过连铸操作铸出坯料,得到厚度为330mm的连铸坯;
(2)加热工序: 加热温度1240℃,均热温度1230℃均热段保温65min,总加热时间370分
钟;
(3)轧制工序:采用二阶段控轧工艺,第一阶段为奥氏体再结晶阶段,开轧温度1100℃,
第二阶段为奥氏体非再结晶阶段,晾钢厚度为160mm,开轧温度为890℃,轧后入水冷却,返
红温度690℃。轧后堆垛缓冷,堆垛时间50小时;
(4)热处理工序:钢板经过淬火和低温回火处理,制得所述的调质高强钢板;其中,淬火
温度为910℃,淬火介质为水;回火温度为210℃,保温时间为480min,出炉空冷;
钢板的力学性能为Rp0.2:1100MPa、Rm:1380MPa、A50:11.5%、-40℃时横向Akv 47J、表面
硬度420HB。
实施例3
本钢板的厚度为110mm,由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化学成分组成:C:0.20%,Si:0.25%,Mn:
1.20%,P:0.002%,S:0.005%,Cr:0.60%,Mo:0.40%,Ni:1.00%,Al:0.050%,B:0.0010%,Ti:
0.01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本钢板的生产方法包含冶炼连铸工序、加热工序、轧制工序、热处理工序,各工序
步骤如下:
(1)冶炼连铸工序:采用电弧炉或转炉方式冶炼,然后送入LF精炼炉内进行精炼并经过
真空处理;之后经过连铸操作铸出坯料,得到厚度为330mm的连铸坯;
(2)加热工序: 加热温度1225℃,均热温度1220℃,均热段保温50min,总加热时间330
分钟;
(3)轧制工序:采用二阶段控轧工艺,第一阶段为奥氏体再结晶阶段,开轧温度1050℃,
第二阶段为奥氏体非再结晶阶段,晾钢厚度为160mm,开轧温度为900℃,轧后入水冷却,返
红温度650℃。轧后堆垛缓冷,堆垛时间48小时;
(4)热处理工序:钢板经过淬火和低温回火处理,制得所述的调质高强钢板;其中,淬火
温度为920℃,淬火介质为水;回火温度为200℃,保温时间为440min,出炉空冷。
钢板的力学性能为:Rp0.2:1000MPa、Rm:1250MPa、A50:12.0%、-40℃时纵向Akv 54J、
表面硬度404HB。
实施例4
本钢板的厚度为100mm,由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化学成分组成:C:0.18%,Si:0.45%,Mn:
1.40%,P:0.005%,S:0.003%,Cr:0.40%,Mo:0.50%,Ni:0.80%,Al:0.020%,B:0.002%,Ti:
0.03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本钢板的生产方法包含冶炼连铸工序、加热工序、轧制工序、热处理工序,各工序
步骤如下:
(1)冶炼连铸工序:采用电弧炉或转炉方式冶炼,然后送入LF精炼炉内进行精炼并经过
真空处理;之后经过连铸操作铸出坯料,得到厚度为300mm的连铸坯;
(2)加热工序: 加热温度1230℃,均热温度1240℃,均热段保温60min,总加热时间330
分钟;
(3)轧制工序:采用二阶段控轧工艺,第一阶段为奥氏体再结晶阶段,开轧温度1150℃,
第二阶段为奥氏体非再结晶阶段,晾钢厚度为150mm,开轧温度为950℃,轧后入水冷却,返
红温度750℃。轧后堆垛缓冷,堆垛时间52小时;
(4)热处理工序:钢板经过淬火和低温回火处理,制得所述的调质高强钢板;其中,淬火
温度为900℃,淬火介质为水;回火温度为190℃,保温时间为450min,出炉空冷。
钢板的力学性能为:Rp0.2:1080MPa、Rm:1390MPa、A50:11.0%、-40℃时纵向Akv 69J、
表面硬度435HB。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
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
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
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