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效抗菌保暖内衣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服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长效抗菌保暖内衣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保暖内衣的材质要求具备轻盈、柔软、亲肤、透气等特点。现有的保暖内衣常采用
棉纤维和人工合成纤维制成,棉纤维的保暖效果不够理想,人工合成纤维易引起皮肤过敏、
干燥、粗糙、增厚,甚至发生皲裂、皮炎等。此外冬天人们衣服穿得较多,出汗后不易及时排
除,导致里层的保暖内衣容易滋生细菌。
最新研究发现,银对液体中的微生物具有吸附作用,微生物被银吸附后,起呼吸作
用的酶就失去功效,微生物会迅速死亡。银的杀菌能力不但很强,还对人畜无任何伤害,故
现在世界上已有超过半数的航空公司使用银制的滤水器,许多国家的游泳池也用银来净
化。
在保暖内衣中添加纳米银制成抗菌内衣已有较长的历史,但他们一般都是在人工
合成纤维制作过程中加入纳米银粒子,或者是将布匹浸泡在含银溶液中,再让银吸附沉积
在布匹表面;前者的缺陷是人工合成纤维不够亲肤,保暖效果有待提高,后者的缺陷是沉积
在布匹表面的银颗粒不够稳定,多次洗涤易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缺陷,提供一种穿着十分舒适、保暖效果好、亲
肤性强、纳米银粒子附着牢固的长效抗菌保暖内衣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长效抗菌保暖内衣,主要由泡沫状银/石墨烯/棉纤维复合物和未处理过的棉
纤维混纺而成,所述泡沫状银/石墨烯/棉纤维复合物与未处理过的棉纤维的质量百分比为
10~90:100。
一种长效抗菌保暖内衣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棉纤维在丙酮溶液中二浸二轧,然后在将所述棉纤维置于强碱溶液中,于80
~90℃下反应,然后用酸中和后再用去离子水漂洗、挤压吹干;
(2)配制氧化石墨稀溶液和银氨溶液,然后将所述氧化石墨稀溶液和所述银氨溶
液缓和均匀;
(3)然后将步骤(1)处理的棉纤维浸入步骤(2)制得的水溶液中,搅拌使Ag+及氧化
石墨烯与棉纤维充分混合;
(4)将步骤(3)中的棉纤维和Ag+及氧化石墨烯混合溶液放入纱布中,挤压去除多
余的水分;
(5)将步骤(4)处理的棉纤维放入抗坏血酸溶液中,室温下搅拌使抗坏血酸与棉纤
维充分混合;
(6)将步骤(5)得到的混合液转移到高压釜中,水热反应,得到银/石墨烯/棉纤维
复合物;
(7)将步骤(6)制得的银/石墨烯/棉纤维复合物放入液氮中急速冷冻成型;
(8)将步骤(7)处理后的银/石墨烯/棉纤维复合物放入真空冷冻机中,冷冻干燥,
得到疏松多孔的泡沫状银/石墨烯/棉纤维复合物;
(9)将步骤(8)得到的疏松多孔的泡沫状银/石墨烯/棉纤维复合物按照常见的纺
线工艺与未处理过的棉纤维一起混纺,然后经过漂染、织布、剪裁、缝制而得到长效抗菌保
暖内衣。
作为本发明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1)中,所述丙酮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
30%,浸泡时间为0.5~1h,轧液率为70~80%;所述强碱溶液的pH值为12~14,于80~90℃
下反应1~2h。
作为本发明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2)最后形成的混合液中,所述氧化石墨烯
的浓度为10~50g/L,Ag+的浓度为1~5g/L。
作为本发明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4)中,挤压水分为棉纤维吸水总量的60~
80%。
作为本发明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5)中,所述抗坏血酸的浓度为20~100g/
L,所述步骤(4)处理的棉纤维与抗坏血酸溶液的体积比为1:0.8~1.5。
作为本发明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6)中,所述水热反应温度为120~160℃,
水热反应时间为6~18h。
作为本发明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7)中,先将步骤(6)得到的银/石墨烯/棉
纤维复合物制成厚度为1~5cm的片状,再放入液氮中急速冷冻。
作为本发明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8)中,所述冷冻干燥温度为-30~-20℃,
真空度为1~10Pa。
作为本发明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9)中,疏松多孔的泡沫状银/石墨烯/棉纤
维复合物为未处理的棉纤维的10~90%wt。
有益效果
与现有的保暖内衣相比,本发明具有长效抗菌作用,与现有的抗菌内衣相比,本发
明将纳米银均匀地植入棉纤维内部并与棉纤维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因此摩擦、揉搓,纳米银
微粒都不脱落,属于永久型产品,产品易于洗涤,耐揉搓,整理方便。此外,本发明的主要材
质是棉纤维,因而具备舒适透气、吸汗效果好、亲肤性强等优点;本发明制得的泡沫状银/石
墨烯/棉纤维复合物是一种气凝胶,具有保暖效果好、结构稳定的优点,同时石墨烯还赋予
了本发明长效抗菌保暖内衣良好的抗静电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清楚明了的理解本发明,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
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长效抗菌保暖内衣主要由疏松多孔的泡沫状银/石墨烯/棉纤维复合物
和未处理过的棉纤维按照常见的纺线工艺一起混纺,然后经过漂染、织布、剪裁、缝制而得
到长效抗菌保暖内衣。所述泡沫状银/石墨烯/棉纤维复合物与未处理过的棉纤维的质量百
分比为10~90:100。
本发明中的泡沫状银/石墨烯/棉纤维复合物的制备步骤包括:(1)将棉纤维在丙
酮溶液中二浸二轧,然后在将所述棉纤维置于强碱溶液中,于80~90℃下反应,然后用酸中
和后再用去离子水漂洗、挤压吹干;配制氧化石墨稀溶液和银氨溶液,然后将所述氧化石墨
稀溶液和所述银氨溶液缓和均匀;(3)然后将步骤(1)处理的棉纤维浸入步骤(2)制得的水
溶液中,搅拌使Ag+及氧化石墨烯与棉纤维充分混合;(4)将步骤(3)中的棉纤维和Ag+及氧化
石墨烯混合溶液放入纱布中,挤压去除多余的水分;(5)将步骤(4)处理的棉纤维放入抗坏
血酸溶液中,室温下搅拌使抗坏血酸溶液与棉纤维充分混合;(6)将步骤(5)得到的混合液
转移到高压釜中,水热反应,得到银/石墨烯/棉纤维复合物;(7)将步骤(6)制得的银/石墨
烯/棉纤维复合物放入液氮中急速冷冻成型;(8)将步骤(7)处理后的银/石墨烯/棉纤维复
合物放入真空冷冻机中,冷冻干燥,得到疏松多孔的泡沫状银/石墨烯/棉纤维复合物。
所述泡沫状银/石墨烯/棉纤维复合物制备步骤中的各工艺参数及测试结果参见
实施例1-5。
实施例1:
步骤(1)中,所述丙酮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浸泡时间为1h,轧液率为80%;所述
强碱溶液的pH值为14,于80℃下反应2h;其中,所述强碱溶液主要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中的其中一种,所述酸为稀盐酸、稀硝酸、稀硫酸中的其中一种;
步骤(2)中,首先配制氧化石墨烯浓度为20g/L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和Ag+浓度为
2g/L的银氨溶液,然后按照体积比为1:1的比例将所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和所述银氨溶液
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步骤(4)中,挤压水分为棉纤维吸水总量的80%;
步骤(5)中,所述抗坏血酸溶液浓度为20g/L,所述步骤(4)处理的棉纤维与抗坏血
酸溶液的体积比为1:0.8;
步骤(6)中,所述水热反应温度为120℃,水热反应时间为18h;
步骤(7)中,先将步骤(6)得到的银/石墨烯/棉纤维复合物制成厚度为1cm的片状,
再放入液氮中急速冷冻;
步骤(8)中,所述冷冻干燥温度为-20℃,真空度为10Pa。
测得泡沫状银/石墨烯/棉纤维复合物的导热系数为0.064。在培养皿底部铺上一
层所述泡沫状银/石墨烯/棉纤维复合物织成的布匹,然后放入革兰氏阳性菌及培养液,测
得1h后,革兰氏阳性菌的死亡率为39%,2h后革兰氏阳性菌的死亡率为83%。
实施例2:
步骤(1)中,所述丙酮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5%,浸泡时间为50min,轧液率为78%;
所述强碱溶液的pH值为13.5,于82℃下反应1h45min;其中,所述强碱溶液主要包括氢氧化
钠、氢氧化钾中的其中一种,所述酸为稀盐酸、稀硝酸、稀硫酸中的其中一种;
步骤(2)中,首先配制氧化石墨烯浓度为40g/L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和Ag+浓度为
4g/L的银氨溶液,然后按照体积比为1:1的比例将所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和所述银氨溶液
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步骤(4)中,挤压水分为棉纤维吸水总量的75%;
步骤(5)中,所述抗坏血酸溶液浓度为40g/L,所述步骤(4)处理的棉纤维与抗坏血
酸溶液的体积比为1:1;
步骤(6)中,所述水热反应温度为130℃,水热反应时间为15h;
步骤(7)中,先将步骤(6)得到的银/石墨烯/棉纤维复合物制成厚度为2cm的片状,
再放入液氮中急速冷冻;
步骤(8)中,所述冷冻干燥温度为-17℃,真空度为7Pa。
测得泡沫状银/石墨烯/棉纤维复合物的导热系数为0.054。在培养皿底部铺上一
层所述泡沫状银/石墨烯/棉纤维复合物织成的布匹,然后放入革兰氏阳性菌及培养液,测
得1h后,革兰氏阳性菌的死亡率为43%,2h后革兰氏阳性菌的死亡率为85%。
实施例3:
步骤(1)中,所述丙酮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浸泡时间为40min,轧液率为75%;
所述强碱溶液的pH值为13,于85℃下反应1h30min;其中,所述强碱溶液主要包括氢氧化钠、
氢氧化钾中的其中一种,所述酸为稀盐酸、稀硝酸、稀硫酸中的其中一种;
步骤(2)中,首先配制氧化石墨烯浓度为60g/L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和Ag+浓度为
6g/L的银氨溶液,然后按照体积比为1:1的比例将所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和所述银氨溶液
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步骤(4)中,挤压水分为棉纤维吸水总量的70%;
步骤(5)中,所述抗坏血酸溶液浓度为60g/L,所述步骤(4)处理的棉纤维与抗坏血
酸溶液的体积比为1:1.2;
步骤(6)中,所述水热反应温度为140℃,水热反应时间为12h;
步骤(7)中,先将步骤(6)得到的银/石墨烯/棉纤维复合物制成厚度为3cm的片状,
再放入液氮中急速冷冻;
步骤(8)中,所述冷冻干燥温度为-15℃,真空度为5Pa。
测得泡沫状银/石墨烯/棉纤维复合物的导热系数为0.045。在培养皿底部铺上一
层所述泡沫状银/石墨烯/棉纤维复合物织成的布匹,然后放入革兰氏阳性菌及培养液,测
得1h后,革兰氏阳性菌的死亡率为56%,2h后革兰氏阳性菌的死亡率为90%。
实施例4:
步骤(1)中,所述丙酮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5%,浸泡时间为30min,轧液率为72%;
所述强碱溶液的pH值为12.5,于87℃下反应1h15min;其中,所述强碱溶液主要包括氢氧化
钠、氢氧化钾中的其中一种,所述酸为稀盐酸、稀硝酸、稀硫酸中的其中一种。
步骤(2)中,首先配制氧化石墨烯浓度为80g/L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和Ag+浓度为
8g/L的银氨溶液,然后按照体积比为1:1的比例将所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和所述银氨溶液
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步骤(4)中,挤压水分为棉纤维吸水总量的65%;
步骤(5)中,所述抗坏血酸溶液浓度为60g/L,所述步骤(4)处理的棉纤维与抗坏血
酸溶液的体积比为1:1.3;
步骤(6)中,所述水热反应温度为150℃,水热反应时间为9h;
步骤(7)中,先将步骤(6)得到的银/石墨烯/棉纤维复合物制成厚度为4cm的片状,
再放入液氮中急速冷冻;
步骤(8)中,所述冷冻干燥温度为-12℃,真空度为3Pa。
测得泡沫状银/石墨烯/棉纤维复合物的导热系数为0.046。在培养皿底部铺上一
层所述泡沫状银/石墨烯/棉纤维复合物织成的布匹,然后放入革兰氏阳性菌及培养液,测
得1h后,革兰氏阳性菌的死亡率为63%,2h后革兰氏阳性菌的死亡率为92%。
实施例5:
步骤(1)中,所述丙酮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浸泡时间为30min,轧液率为70%;
所述强碱溶液的pH值为12,于90℃下反应1h;其中,所述强碱溶液主要包括氢氧化钠、氢氧
化钾中的其中一种,所述酸为稀盐酸、稀硝酸、稀硫酸中的其中一种;
步骤(2)中,首先配制氧化石墨烯浓度为100g/L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和Ag+浓度为
10g/L的银氨溶液,然后按照体积比为1:1的比例将所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和所述银氨溶液
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步骤(4)中,挤压水分为棉纤维吸水总量的60%;
步骤(5)中,所述抗坏血酸溶液浓度为100g/L,所述步骤(4)处理的棉纤维与抗坏
血酸溶液的体积比为1:1.5;
步骤(6)中,所述水热反应温度为160℃,水热反应时间为6h;
步骤(7)中,先将步骤(6)得到的银/石墨烯/棉纤维复合物制成厚度为5cm的片状,
再放入液氮中急速冷冻;
步骤(8)中,所述冷冻干燥温度为-10℃,真空度为1Pa。
测得泡沫状银/石墨烯/棉纤维复合物的导热系数为0.056。在培养皿底部铺上一
层所述泡沫状银/石墨烯/棉纤维复合物织成的布匹,然后放入革兰氏阳性菌及培养液,测
得1h后,革兰氏阳性菌的死亡率为59%,2h后革兰氏阳性菌的死亡率为90%。
实施例6:
将实施例4制得的泡沫状银/石墨烯/棉纤维复合物与未处理过的棉纤维一起混
纺,所述泡沫状银/石墨烯/棉纤维复合物与未处理过的棉纤维的质量百分比为10:100,得
到的保暖内衣用线的导热系数为0.067。在培养皿底部铺上一层所述泡沫状银/石墨烯/棉
纤维复合物与未处理过的棉纤维混纺后织成的布匹,然后放入革兰氏阳性菌及培养液,测
得1h后,革兰氏阳性菌的死亡率为15%,2h后革兰氏阳性菌的死亡率为27%。
实施例7:
将实施例4制得的泡沫状银/石墨烯/棉纤维复合物与未处理过的棉纤维一起混
纺,所述泡沫状银/石墨烯/棉纤维复合物与未处理过的棉纤维的质量百分比为25:100,得
到的保暖内衣用线的导热系数为0.063。在培养皿底部铺上一层所述泡沫状银/石墨烯/棉
纤维复合物与未处理过的棉纤维混纺后织成的布匹,然后放入革兰氏阳性菌及培养液,测
得1h后,革兰氏阳性菌的死亡率为20%,2h后革兰氏阳性菌的死亡率为45%。
实施例8:
将实施例4制得的泡沫状银/石墨烯/棉纤维复合物与未处理过的棉纤维一起混
纺,所述泡沫状银/石墨烯/棉纤维复合物与未处理过的棉纤维的质量百分比为40:100,得
到的保暖内衣用线的导热系数为0.061。在培养皿底部铺上一层所述泡沫状银/石墨烯/棉
纤维复合物与未处理过的棉纤维混纺后织成的布匹,然后放入革兰氏阳性菌及培养液,测
得1h后,革兰氏阳性菌的死亡率为27%,2h后革兰氏阳性菌的死亡率为57%。
实施例9:
将实施例4制得的泡沫状银/石墨烯/棉纤维复合物与未处理过的棉纤维一起混
纺,所述泡沫状银/石墨烯/棉纤维复合物与未处理过的棉纤维的质量百分比为50:100,得
到的保暖内衣用线的导热系数为0.054。在培养皿底部铺上一层所述泡沫状银/石墨烯/棉
纤维复合物与未处理过的棉纤维混纺后织成的布匹,然后放入革兰氏阳性菌及培养液,测
得1h后,革兰氏阳性菌的死亡率为39%,2h后革兰氏阳性菌的死亡率为75%。
实施例10:
将实施例4制得的泡沫状银/石墨烯/棉纤维复合物与未处理过的棉纤维一起混
纺,所述泡沫状银/石墨烯/棉纤维复合物与未处理过的棉纤维的质量百分比为60:100,得
到的保暖内衣用线的导热系数为0.05。在培养皿底部铺上一层所述泡沫状银/石墨烯/棉纤
维复合物与未处理过的棉纤维混纺后织成的布匹,然后放入革兰氏阳性菌及培养液,测得
1h后,革兰氏阳性菌的死亡率为45%,2h后革兰氏阳性菌的死亡率为80%。
实施例10:
将实施例4制得的泡沫状银/石墨烯/棉纤维复合物与未处理过的棉纤维一起混
纺,所述泡沫状银/石墨烯/棉纤维复合物与未处理过的棉纤维的质量百分比为70:100,得
到的保暖内衣用线的导热系数为0.049。在培养皿底部铺上一层所述泡沫状银/石墨烯/棉
纤维复合物与未处理过的棉纤维混纺后织成的布匹,然后放入革兰氏阳性菌及培养液,测
得1h后,革兰氏阳性菌的死亡率为51%,2h后革兰氏阳性菌的死亡率为91%。
实施例11:
将实施例4制得的泡沫状银/石墨烯/棉纤维复合物与未处理过的棉纤维一起混
纺,所述泡沫状银/石墨烯/棉纤维复合物与未处理过的棉纤维的质量百分比为80:100,得
到的保暖内衣用线的导热系数为0.049。在培养皿底部铺上一层所述泡沫状银/石墨烯/棉
纤维复合物与未处理过的棉纤维混纺后织成的布匹,然后放入革兰氏阳性菌及培养液,测
得1h后,革兰氏阳性菌的死亡率为55%,2h后革兰氏阳性菌的死亡率为91%。
实施例12:
将实施例4制得的泡沫状银/石墨烯/棉纤维复合物与未处理过的棉纤维一起混
纺,所述泡沫状银/石墨烯/棉纤维复合物与未处理过的棉纤维的质量百分比为90:100,得
到的保暖内衣用线的导热系数为0.048。在培养皿底部铺上一层所述泡沫状银/石墨烯/棉
纤维复合物与未处理过的棉纤维混纺后织成的布匹,然后放入革兰氏阳性菌及培养液,测
得1h后,革兰氏阳性菌的死亡率为49%,2h后革兰氏阳性菌的死亡率为85%。
由实施例6-12可见,泡沫状银/石墨烯/棉纤维复合物在保暖内衣用线中的含量越
高,其抗菌效果和保暖效果越好。但是综合考虑制备成本和抗菌保暖效果,所述泡沫状银/
石墨烯/棉纤维复合物与未处理过的棉纤维最优质量百分比为70:10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
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
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