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是给山区稻田的收割和插秧的老一道作业的改进。 在电视机里看到平原上有大型连合收割机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但不适应于山区的稻谷收割,听说60年代曾有过插秧机来代替人工插秧,因为抓秧不准和插秧不稳被淘汰。
为解决此问题,通常和打谷是由板桶改变到脚踩打谷机,农民整天弯着腰用镰刀一把一把地割下稻谷,一抱一抱地搬到打谷机旁,然后边踩打谷机边把稻谷放进打谷机里去脱粒,很吃力。整天弯着腰在田里插大阳晒背后,雨来淋背后,插完几把秧站起来觉得腰酸腿痛,也很吃力。
本发明的目的是给山区稻田的收割提供一种新的收割机和插秧机。用它完成稻谷的收割和稻田的插秧,减轻劳动强度。
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因为山区稻田有大有小,所以第一个连合收割方法是多行收割机,在一个特别的谷桶上安装2.5-3马力的风冷汽油发动机,在谷桶的上前方安装一个绞谷穗滚筒,两个脱粒滚筒,谷桶底下安装多把刀专割禾秆用。装上发电机可供夜间收割照明,适应大块田。第二个连合收割方法是,在一个装谷桶的前方接上一个稻谷脱粒仑,仑里装有一个脱粒滚筒,仑的前方装有两片拦稻谷的铁板,装谷桶的右后下方装有一把刀具专割禾秆。适应小块田。
发明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谷桶的左则面剖视和桶底的横向剖视图,图1详细说明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多行收割机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
发动机地动力通过皮带传动滚筒3,滚筒3通过皮带把动力传给齿轮10,齿轮10传动齿轮11使滚筒2转动,滚筒2又通过皮带把动力传给滚筒1,滚筒1、转动稻谷被绞进滚筒2和滚筒3之间,谷子被脱掉。收割机前进禾杆往谷桶8下面后退,碰到旋转刀盘6与固定刀片7时被割掉。发动机通过另一条皮带传动,给伞齿轮4,伞齿轮4皮带盘转动,刀盘就转动。支架9是根据稻谷高低来调整收割机的升降。支架下装有4个轮滚在干水田使用,湿烂的田可用船型木块代替。12是发电机。
图2详细说明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单行收割机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
发动机0.5-1马力、动力通过皮带传给滚筒3,收割机前进,稻谷从拦板1和拦板2之间进入脱粒仑13,稻谷即被脱掉,脱粒仑前头小,后头朝下逐步变大以便仑里的谷子通过出口10流进装谷仑8。禾秆从谷桶右则后退,碰上固定刀片7即被转动刀盘6割掉。发动机动力通过传动轴传给伞齿4,伞齿4传动皮带轮从而刀盘旋转。拦板2与脱粒仑是用活页11连接的以便打开。
插秧机为两种;第一种是把插秧机与三轮车制成一体,坐在车上操作,适应大块田。叫坐插式。
图3祥细说明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坐插式插秧机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左脚踩下踏板9使铁钳1直立,同时凸钉6顶开压杆4,压杆4顶开付片2克服弹簧3的张力使钳口打开。此时右手把秧放到钳口里,右脚踏下踏板10使铁钳1离开凸钉6弹簧3张开压杆4回位,付片2被顶开口钳夹紧秧苗插向田里,当插到适当深度时凸钉5顶开压杆4,压杆4压开付片2克服弹簧张力,钳口打开同时踩动三轮车后退一枝秧距离即完成插秧过程。用手放秧才放得准。放得准才插得稳。同时坐插秧比弯腰插较舒服。
第二种方法是:站插式插秧机适应小块田。
图4祥细说明依根据本发明提出的站插式插秧机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左手拿秧并扶着插秧机手把10,右手把操作杆9压下,使铁钳1直立同时凸钉6顶开压杆4,压杆4压开付片2克服弹簧3张力,使钳口打开,右手把秧放到钳口里。随即又把操作杆9抽上,使铁钳脱离凸钉6,弹簧3张开,压杆4回位,付片2被回位的压杆4顶开,钳口夹紧秧,直向田里插下,当插到适当深度时凸钉5顶开压杆4,压杆4压开付片2克服弹簧张力,钳口打开同时把插秧机后退一枝秧距离即完成插秧过程。站着插也比弯腰插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