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装置的手带 本发明涉及便携装置的手带和其固定结构。特别是,涉及固定在便携电话上的手带和其固定结构,以便使电话的使用者方便地把持或携带电话而避免使用者偶然坠落电话。
过去已提出各种形式的用于便携电话或类似便携装置的手带。现有手带之一是用一种较宽的带实现的,其两对端连接在一起形成环。如日本专利公开No.8-10031披露了一种可按需求调节长度的手带。在任何情况下,装置的使用者通过将一只手放入环中而把持或携带该装置。这种手带还用于防止装置偶然下落。
但是,现有手带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如下所述。由于使用者不便将他或她的手放入手带的环中,许多情况下,使用者直接握住装置并因此容易坠落装置。用较宽的带做成的手带具有固定长度,有时与使用者手的大小不相配,从而不便使用。可变长度的手带缺点在于,当其长度减小时,过长部分悬垂向下,不仅妨碍使用者使用,而且影响装置的外观。另外,这两种现有手带都需装置上有附加环和连接部件,这些也妨碍使用者使用。
下列文献中也公开了与本发明有关的技术,如:日本专利公开No.58-139402,日本实用新型公开Nos.60-970和61-1876,日本专利公开Nos.5-218884,8-10030,以及8-274852。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便携装置的手带及其固定结构,这种手带易于使用和把持,能避免装置偶然坠落,并降低成本。
本发明地便携装置的手带,包括一端附着于连接部的带体,连接部形成在便携装置中所含的外壳的预定位置。利用带体的另一端穿过止动器,止动器能锁定在带体的任何希望位置。止动器防止使用者把持带体的手指滑动。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的详细描述,将更清楚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
图1是显示现有手带的透视图;
图2是显示另一见有手带的截面图;
图3是显示实现本发明并固定在便携装置上的手带的透视图;
图4是显示示意实施例中所含的止动器具体构造的透视图;
图5是显示示意实施例中所含的带体如何插入图4的止动器中的侧视图;
图6显示用手把持装置的具体情况;
图7显示携带装置的具体情况;
图8是显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简要参考图1所示的现有便携装置的手带。如图所示,手带由第一环带201,第二环带202,以及使两环带201与202相互连接的连接件203构成。第一环带201由较宽的带作成,连接两对端形成环。第二环带202由较窄的带作成,连接两对端而形成较小的环。环带202固定在便携装置上。便携装置的使用者可将一只手放入环带202以便把持或携带该装置。这种环带还用于防止使用者偶然坠落该装置。
图2显示前述日本专利公开No.8-10031所披露的另一种现有手带。如图所示,手带由第一带部312,第二带部311,以及使两带部312与311相互连接的扣件302构成。扣件302包括含有闭锁装置305的第一插入部303,第二插入部304,以及含有杆307的扭弯部306。含有第一带部312的带301插入第一插入部303后,弯折而形成第一环308。第一环308的末端插入第二插入部304并随后扭弯而形成环绕杆307的第二环309。第二环309的末端从第二插入部304引出。手带的长度,即第二带部312的长度可通过改变从第二插入部304伸出的带301的长度而变化。手带的调节长度由环绕杆307的第二环309保持。
上述每种现有手带都存在一些前面所述的问题。
参见图3,通过例子说明实现本发明并用于便携电话的手带。如图所示,一般标注为1的手带1包括带形或条形带体11,其一端栓至便携电话2外壳中形成的连接部21上。带体11的另一端穿过止动器12。止动器12闭锁在带体11的任何期望位置并防止把持带体11的使用者手指滑过。带体11在连接部21弯折并以两带或条的形式使用。
图4详细显示止动器12的结构。如图所示,止动器12包括第一和第二止动体121,每个在其末端形成锯齿匹配部124。止动体121的匹配部124保持相互啮合。止动体121被一对枢纽123连接在一起。在每个止动体121的另一端形成防滑部125。便携电话1的使用者用手指挟住防滑部125,匹配部124绕枢纽123相互打开。弹簧122分别包含在枢纽123中以便使止动体121的匹配部124相互偏离。止动体121在枢纽122附近形成孔127,使匹配部124打开时带体11可插入孔中。司变形垫片126粘附于止动体121的顶部。
垫片126由橡胶或硅树脂构成并在匹配部124打开或关闭时可变形。另外,垫片126防止使用者的手指碰触枢纽123或弹簧122。如果需要,垫片126可在对应于枢纽123的位置分成两部分,两部分可分别与防滑部125整体形成。
下面说明如何使用手带1。一般,带体11为5mm至10mm宽而长约200mm,但由于带体11在便携电话2的连接部21折弯,因此其总长约400mm。止动器12的直径范围是从约15mm至约30mm,不笨重但足够大以防止使用者的手指滑动。
如图5所示,使用者绕枢纽123打开止动器12,然后将带体11的一端插入止动器12。具体说,使用者挟住并压止动器12的防滑部125时,止动体121的匹配部124克服弹簧122的弹力而相互打开。然后,使用者如图所示将带体11插入孔127。随后,使用者挟住防滑部121而将带体11滑至期望位置。使用者在期望位置释放防滑部121时,由于弹簧122的弹力,匹配部124相互关闭,将止动器12锁定在带体11上。
图6显示使用者用手带1把持便携电话2的具体情况。如图所示,止动器12在靠近电话2,但距离连接部21约2cm的位置锁定在带体11上。在这种特定情况下,使用者将食指和中指放在带体11两侧而把持便携电话2。结果,使用者的手在电话2和止动器12之间保持自然状态,从而使用者可把持电话2而不紧抓它。即使使用者的手松开电话2,电话2也可通过带体11和止动器12而仍由使用者把持并避免滑落。
图7显示使用者携带电话2的具体情况。如图所示,使用者将止动器12锁定在带体11的末端位置并将带体11放在两指之间。这种情况下,使用者抓住带体11并利用止动器12紧靠手指而携带电话2。而且,由于用带体11、止动器12和使用者的手指把持电话2,可避免坠落。因此,使用者能轻松并可靠地抓住带而不将使用者的手放在环中。
图8显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如图所示,手带3包括一根带形带体31。带体31一端插入并系至便携电话2的连接部21。如果需要,可用金属配件将带体31固定到连接部21。止动器32结构与图3的止动器12相同。该实施例可用单根带,因此成本低于前一实施例。
止动器12或32可作成能向便携电话2的连接部21滑动,但不能向相反方向滑动,使用者的手指不碰触防滑部125。若两本体的锯齿匹配部以斜齿形成即可完成该功能。
止动器12或32的止动体121外形可是任何希望的形式,如mascot外形。或者,将独立于手带而生产的mascot附加到止动体121以使其更合时尚。而且,两个或以上的止动器12或32可固定到带体11上以便实现各种用途。
总之,可看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各种新优点的便携装置的手带,列举如下。
(1)手带由带体与能够锁定在带体任何位置的止动器构成,带体由一或两带或附着于装置连接部的带构成。因此可把持手带而不需使用者将手放入环中。这样使用者只需抓住带就可安全地携带该装置。
(2)只需以两手指挟住止动器的防滑部,使用者就可移动止动器,改变带的长度。特别是,减小带的长度时,带的过长部分不悬垂或妨碍使用者的使用。
(3)装置的连接部定位成与把持装置的使用者手相符合。因此止动器可在连接部附近锁定于带体,使用者能可靠地把持装置。
(4)仅由一或两根带构成手带,成本低。
理解本发明公开的内容后,在不超出其范围的条件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作出各种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