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后掠翼战斗机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卫技术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可变后掠翼战斗机。
背景技术
战斗机又称歼击机,即用于在空中消灭敌机和其他飞航式空袭兵器的军用飞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曾广泛称为驱逐机。歼击机的主要任务是与敌方歼击机进行空战,夺
取空中优势(制空权)。其次是拦截敌方轰炸机、强击机和巡航导弹,还可携带一定数量的对
地攻击武器,执行对地攻击任务。
现役的战斗机机翼绝大多数都是固定后掠翼或者前掠翼,无法充分利用后掠翼高
速巡航优点和前掠翼低速机动性能好的优点。后掠翼的问题是气流会向外侧堆积,导致迎
角增加时,外侧容易失速,而且容易一侧先失速,很容易进入螺旋。而前掠翼是向内侧堆积,
然后与鸭翼配合,可以用鸭翼的翼尖涡吹走附面层,从而克服这个问题,增加可用迎角和低
速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后掠翼战斗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
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变后掠翼战斗机,包括机身,所述机身的前端设有雷达罩,雷达罩的前端设有空
速管,雷达罩后端的机身内部设有座舱,座舱后侧的机身顶部设有背鳍,背鳍两侧的机身侧
边位置处设有鸭翼,鸭翼后侧设有可变后掠翼,可变后掠翼后侧的机身尾部两侧设有尾翼,
两尾翼之间的机身尾部设有尾喷,尾喷与尾翼之间的机身上还设有垂尾;所述可变后掠翼
上设有翼根、前缘襟翼和后缘襟翼,前缘襟翼与前缘缝翼连接且在同一直线上,后缘襟翼内
侧的可变后掠翼上设有扰流板,在前缘襟翼靠近翼根处设有转轴孔,可变后掠翼通过翼根
转轴与机身连接;所述翼根与机身之间设有机翼液压动作筒,机翼液压动作筒包括固定在
机身上的液压动作箱,液压动作箱上设有缸筒,缸筒上设有液压杆,液压杆的末端与可变后
掠翼的翼根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身的底部安装有回转支撑,回转支撑的底部与
挂弹架支撑板的顶部连接,在挂弹架支撑板的底部安装有若干伸缩导弹挂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回转支撑包括外圈和内圈,内圈设于外圈的内部
且内圈与外圈之间能够相对旋转,在外圈的上表面上和内圈的下表面上均设有安装孔。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伸缩导弹挂架包括与挂弹架支撑板连接的位于顶
部的横梁,横梁的两侧铰接有上悬臂,上悬臂与下悬臂的一端铰接,下悬臂的另一端与设于
导弹上的弹耳连接;所述横梁底部的中间位置还设有导弹液压动作筒,导弹液压动作筒的
底部输出端与导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适用于非三角翼的后掠翼战斗机,主要应用液压传动技
术,使现役后掠翼战斗机在战斗中进入前掠翼,提升战斗机的近空格斗能力,并且机身内置
弹仓,使用可旋转伸缩导弹挂架,使得导弹可以多角度发射,使战斗机的作战能力大幅度加
强,由于空中飞行阻力很大,需要采用特殊材料制作机翼,加装前后襟翼组件,机翼扰流板,
减少阻力,提高飞机稳定性,平稳的实现后掠翼到前掠翼的切换。
附图说明
图1为可变后掠翼战斗机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可变后掠翼战斗机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可变后掠翼战斗机装弹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可变后掠翼战斗机中可变后掠翼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可变后掠翼战斗机中机翼液压动作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可变后掠翼战斗机中回转支撑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可变后掠翼战斗机中回转支撑的内圈结构示意图。
图8为可变后掠翼战斗机中伸缩导弹挂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可变后掠翼战斗机中导弹挂架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空速管、2-雷达罩、3-座舱、4-背鳍、5-鸭翼、6-翼根转轴、7-可变后掠翼、
8-机翼液压动作筒、9-垂尾、10-尾翼、11-尾喷、12-后缘襟翼、13-扰流板、14-转轴孔、15-前
缘襟翼、16-前缘缝翼、17-液压动作箱、18-缸筒、19-液压杆、20-外圈、21-内圈、22-安装孔、
23-横梁、24-上悬臂、25-下悬臂、26-导弹液压动作筒、27-导弹、28-弹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9,一种可变后掠翼战斗机,包括机身,所述机身的前端设有雷达罩2,
雷达罩2的前端设有空速管1,雷达罩2后端的机身内部设有座舱3,座舱3后侧的机身顶部设
有背鳍4,背鳍4两侧的机身侧边位置处设有鸭翼5,鸭翼5后侧设有可变后掠翼7,可变后掠
翼7后侧的机身尾部两侧设有尾翼10,两尾翼10之间的机身尾部设有尾喷11,尾喷11与尾翼
10之间的机身上还设有垂尾9;所述可变后掠翼7上设有翼根、前缘襟翼15和后缘襟翼12,前
缘襟翼15与前缘缝翼16连接且在同一直线上,后缘襟翼12内侧的可变后掠翼7上设有扰流
板13,设有扰流板13,能够帮助飞机随速度调整气动外形流场,进而获得接近理想气动操作
效应;在前缘襟翼15靠近翼根处设有转轴孔14,可变后掠翼7通过翼根转轴6与机身连接;所
述翼根与机身之间设有机翼液压动作筒8,可变后掠翼7的结构功能通过翼根转轴6和机翼
液压动作筒8实现,可变后掠翼7围绕翼根转轴6在液机翼液压动作筒8的推力下实现旋转,
可实现后掠翼-前掠翼的转换,可变后掠翼7结构可以在液机翼液压动作筒8的推力下绕转
轴转动为前掠翼,加装的前后缘襟翼组件,可以进行气动力控制,机翼上的扰流板也有助于
机翼转换;机翼液压动作筒8包括固定在机身上的液压动作箱17,液压动作箱17上设有缸筒
18,缸筒18上设有液压杆19,液压杆19的末端与可变后掠翼7的翼根连接;机翼液压动作筒8
以液压油为工作介质,靠油压驱动液压杆19工作。机翼变形部分前后加装襟翼组件,在后掠
翼状态下,位于前端的襟翼形成尖端,后端襟翼打开进行气动力控制,同时后端下方的襟翼
固定性张开一定角度,保证飞行稳定。
所述机身的底部安装有回转支撑,回转支撑的底部与挂弹架支撑板的顶部连接,
在挂弹架支撑板的底部安装有若干伸缩导弹挂架。
所述回转支撑包括外圈20和内圈21,内圈21设于外圈20的内部且内圈21与外圈20
之间能够相对旋转,在外圈20的上表面上和内圈21的下表面上均设有安装孔22。外圈固定
在机身上,内圈固定在挂弹架支撑板上,从而实现导弹挂架的旋转。
所述伸缩导弹挂架包括与挂弹架支撑板连接的位于顶部的横梁23,横梁23的两侧
铰接有上悬臂24,上悬臂24与下悬臂25的一端铰接,下悬臂25的另一端与设于导弹27上的
弹耳28连接;所述横梁23底部的中间位置还设有导弹液压动作筒26,导弹液压动作筒26的
底部输出端与导弹27连接。可旋转导弹挂架置于机身内部,采用大型回转支撑机构,可以实
现一定角度的旋转,实现导弹多角度发射,相较于前向发射战斗机,优越性明显;伸缩导弹
挂架由两组折叠伸展臂(上悬臂24与下悬臂25)和一个导弹液压动作筒26组成,伸展臂与导
弹弹耳连接,通过发射指令,由液压动作筒驱动导弹发射。
可变后掠翼战斗机的机翼采用新型复合材料,使机翼转换结构尽可能的轻并且拥
有更大的抗疲劳强度。可变后掠翼让战斗机兼顾低速性能和高速性能;可变后掠翼战斗机
不改变原战斗机的雷达反射面积,保持战斗机隐形能力。
本发明适用于非三角翼的后掠翼战斗机,主要应用液压传动技术,使现役后掠翼
战斗机在战斗中进入前掠翼,提升战斗机的近空格斗能力,并且机身内置弹仓,使用可旋转
伸缩导弹挂架,使得导弹可以多角度发射,使战斗机的作战能力大幅度加强,由于空中飞行
阻力很大,需要采用特殊材料制作机翼,加装前后襟翼组件,机翼扰流板,减少阻力,提高飞
机稳定性,平稳的实现后掠翼到前掠翼的切换。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
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
做出各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