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筋及翻边复合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压筋及翻边复合模.pdf(14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01467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9.03 C N 1 0 4 0 1 4 6 7 0 A (21)申请号 201410290705.1 (22)申请日 2014.06.24 B21D 37/10(2006.01) (71)申请人蚌埠国威滤清器有限公司 地址 233010 安徽省蚌埠市高新技术开发区 兴中路888号 (72)发明人杨平 (74)专利代理机构蚌埠鼎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有 限公司 34102 代理人王琪 (54) 发明名称 一种压筋及翻边复合模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筋及翻边复合模,包括上 模座、下模座、压筋部件、翻边部件,上模。
2、座、压筋 部件与下模座配合完成筋压平工序,上模座、翻边 部件与下模座配合完成翻边工序。采用本发明的 技术方案,简化了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 生产成本,同时也提高了零件的强度及外观质量。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8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8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014670 A CN 104014670 A 1/1页 2 1.一种压筋及翻边复合模,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压筋部件、翻边部件,上 模座、压筋部件与下模座配合完成筋压平工序,上模座、翻边部件与下模座配合完。
3、成翻边工 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筋及翻边复合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包括上底 板、导正销、左锁紧块、前锁紧块、右斜锲;上底板的左、前、右三个方向固定设置有左锁紧 块、前锁紧块、右斜锲;导正销与上底板紧配向下穿出压平圈或限制块、左下成型块、右下成 型块后,对下模座导向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筋及翻边复合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包括螺母、 垫圈、下成型体、轴承、盖板、销轴、下转动成型体、支撑柱、下模盖板、下固定板、下底板、活 动承压块、固定承压块、手柄、转动支撑柱、转动支杆座、锁紧螺母、转动支杆;下底板上设有 下固定板,下固定板上设有下模盖板,下固定板与下模盖板之间。
4、形成有环槽;下固定板上设 有支撑柱连接下成型体,下成型体为“”字形,开口向前; 下成型体的开口部位设有下转动成型体,下转动成型体的左端与下成型体之间设有销 轴,销轴穿过盖板后连接下转动成型体与下成型体,销轴上位于下转动成型体的上下面处 设有轴承,销轴下部设有连接垫圈及螺母;下转动成型体的中部向下设有转动支撑柱,转动 支撑柱底面与下底板上表面接触,转动支撑柱下端固定设有转动支杆座,转动支杆座下面 设有可调节的转动支杆,转动支杆与转动支杆座之间设有锁紧螺母,转动支杆底面与工作 台平面接触;下转动成型体的前面右部设有手柄;下转动成型体的右端固定设有活动承压 块,与其对应的下成型体的右端设有固定承压块。
5、,合模时与上底板的右斜锲配合锁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筋及翻边复合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筋部件包括导 料块、压平圈;导料块、压平圈设在上模座上底板底面中部,导料块位于压平圈内,导料块 与上底板之间通过圆柱销定位、螺钉连接;压平圈与上底板用特种螺钉相连接,压平圈与上 底板之间设有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筋及翻边复合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部件包括限 制块、翻边上模块、左下成型块、右下成型块、翻边导正销;限制块、翻边上模块设在上模座 上底板底面中部,限制块通过螺钉分别安装于翻边上模块的两侧,翻边上模块与上底板之 间通过圆柱销定位、螺钉连接,其圆弧面向下伸出;左下成型块、右。
6、下成型块分别设于下模 座下成型体的左右表面上,通过翻边导正销及螺钉将左下/右下成型块与下成型体定位连 接,并与翻边上模块相对。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014670 A 1/4页 3 一种压筋及翻边复合模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冷冲压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筋及翻边复合模。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滤清器行业中空气滤清器方形壳体通常为筒体四周边带有宽支撑筋的结 构,筒体与圆壳体的结合部位还需要翻圆弧边。原有生产工艺为采用镶圈焊接,需要落料/ 冲孔、翻内孔两道工序和两模具,以及一套焊接胎具,然后将其焊接在筒体零件上,由于筒 体结构的原因,两者只能点焊不能缝焊,而焊后连接处起伏。
7、不平,焊点处易锈蚀,无法保证 外观质量,镶圈件的支撑强度也不够。现改为筒体自身带筋的结构,在筒体展开的平板全长 段上用模具压V形筋、用折弯模具经四次压弯工序后围成筒形件、将筒形件缝焊成一矩形 筒体后,需要一种完成压平筋工序/翻筒体另一端两侧弧边工序的复合模。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方形筒体四周边带有宽支撑筋的结构、筒体与圆壳体的结 合部位还需要翻圆弧边的零件生产,提供一种压筋及翻边复合模,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 产成本,提高零件的强度及外观质量。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 一种压筋及翻边复合模,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压筋部件、翻边部件;上模座、压筋部件 与。
8、下模座配合完成筋压平工序,上模座、翻边部件与下模座配合完成翻边工序。 0005 所述上模座包括上底板、导正销、左锁紧块、前锁紧块、右斜锲;上底板的左、前、右 三个方向固定设置有左锁紧块、前锁紧块、右斜锲,用于在合模后对下转动成型体的锁紧; 导正销与上底板紧配向下穿出压平圈或限制块、左下成型块、右下成型块后,用于对下模座 上下成型体的导向定位。 0006 所述下模座包括螺母、垫圈、下成型体、轴承、盖板、销轴、下转动成型体、支撑柱、 下模盖板、下固定板、下底板、活动承压块、固定承压块、手柄、转动支撑柱、转动支杆座、锁 紧螺母、转动支杆;下底板上设有下固定板,下固定板上设有下模盖板,下固定板与下模盖。
9、 板之间形成有环槽,零件的筋条可置于槽内,在翻边工序中起强制退件作用;下固定板上设 有支撑柱连接下成型体,下成型体为“”字形,开口向前; 下成型体的开口部位设有下转动成型体,下转动成型体的左端与下成型体之间设有销 轴,销轴穿过盖板后连接下转动成型体与下成型体,销轴上位于下转动成型体的上下面处 设有轴承,销轴下部设有连接垫圈及螺母;下转动成型体的中部向下设有转动支撑柱,转动 支撑柱底面与下底板上表面接触,合模后用于支撑下转动成型体,转动支撑柱下端固定设 有转动支杆座,转动支杆座下面设有可调节的转动支杆,转动支杆与转动支杆座之间设有 锁紧螺母,转动支杆底面与机床工作台平面接触,用于对下转动成型体打。
10、开时的支撑;下转 动成型体的前面右部设有手柄,用于旋转打开及关闭下转动成型体;下转动成型体的右端 固定设有活动承压块,与其对应的下成型体的右端设有固定承压块,合模时与上底板的右 说 明 书CN 104014670 A 2/4页 4 斜锲配合锁紧。 0007 所述压筋部件包括导料块、压平圈;导料块、压平圈设在上模座上底板底面中部, 导料块位于压平圈内,导料块与上底板之间通过圆柱销定位、螺钉连接;压平圈与上底板 用特种螺钉相联接,压平圈与上底板之间设有弹簧,起对零件筋压平和上退件的作用。 0008 所述翻边部件包括限制块、翻边上模块、左下成型块、右下成型块、翻边导正销;限 制块、翻边上模块设在上模。
11、座上底板底面中部,限制块通过螺钉安装于翻边上模块的两侧, 起行程限制作用,翻边上模块与上底板之间通过圆柱销定位、螺钉连接,其圆弧面向下伸 出;左下成型块、右下成型块分别设于下模座下成型体的左右表面上,使用翻边导正销及螺 钉将左下/右下成型块与下成型体定位连接,再与翻边上模块一起对零件构成翻边作用。 000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对深矩形空筒体四周边自身带有宽支撑筋的特殊零件,采 用一种复合模的技术方案,通过更换压筋部件、翻边部件,完成压平筋工序/翻筒体另一端 两侧弧边工序,减少了一个镶圈零件,简化了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 也提高了零件的强度及外观质量。 附图说明 0010 。
12、图1为本发明所加工的成品零件主视图。 0011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12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0013 图4为筋压平工序示意图。 0014 图5为翻边工序示意图。 0015 图6为本发明的筋压平上下模座装配示意图。 0016 图7为图6的筋压平上模座。 0017 图8为图7的A向视图。 0018 图9为本发明的翻边上下模座装配示意图。 0019 图10为图9的翻边上模座。 0020 图11为图6、图9的下模座示意图。 0021 图12为图11的俯视图。 0022 图13为图11的B向视图。 0023 图14为图12的C-C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发明。
13、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图2、图3,为本发明所加工的成品零件三视图。 0025 参见图6、图9,一种压筋及翻边复合模,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压筋部件、翻边部 件;上模座、压筋部件与下模座配合完成筋压平工序(见图4),上模座、翻边部件与下模座 配合完成翻边工序(见图5)。 0026 如图7、图8、图10所示,所述上模座包括上底板7、导正销9、左锁紧块8、前锁紧块 23、右斜锲16;上底板7的左、前、右三个方向固定设置有左锁紧块8、前锁紧块23、右斜锲 16,用于在合模后对下转动成型体17的锁紧;导正销9与上底板7紧配向下穿出压平圈15 说 明 书CN 104014670 A 3/4页 5 。
14、或限制块27、左下成型块26、右下成型块29后,用于对下模座上下成型体3的导向定位。 0027 如图11、图12、图13、图14所示,所述下模座包括螺母1、垫圈2、下成型体3、轴承 4、盖板5、销轴6、下转动成型体17、支撑柱18、下模盖板20、下固定板21、下底板22、活动 承压块24、固定承压块25、手柄31、转动支撑柱32、转动支杆座33、锁紧螺母34、转动支杆 35; 如图11所示,下底板22上设有下固定板21,下固定板21上设有下模盖板20,下固定 板21与下模盖板20之间形成有环槽36,零件19的筋条可置于槽内,在翻边工序中起强制 退件作用; 如图11、图12所示,下固定板21上设。
15、有支撑柱18连接下成型体3,下成型体3为“” 字形,开口向前;下成型体3的开口部位设有下转动成型体17,下转动成型体17的左端与 下成型体3之间设有销轴6,销轴6穿过盖板5后连接下转动成型体17与下成型体3,销轴 6上位于下转动成型体17的上下面处设有轴承4,销轴6下部设有垫圈2、螺母1; 如图14所示,下转动成型体17的中部向下设有转动支撑柱32,转动支撑柱32底面与 下底板22上表面接触,合模后用于支撑下转动成型体17,转动支撑柱32下端固定设有转动 支杆座33,转动支杆座33下面设有可调节的转动支杆35,转动支杆35与转动支杆座33之 间设有锁紧螺母34,转动支杆35底面与工作台平面接触。
16、,用于对下转动成型体17打开时的 支撑; 如图8、图13所示,下转动成型体17的前面右部设有手柄31,下转动成型体17的右端 固定设有活动承压块24,与其对应的下成型体3的右端设有固定承压块25,合模时与上底 板7的右斜锲16配合锁紧。 0028 如图6、图7所示,所述压筋部件包括导料块13、压平圈15;导料块13、压平圈15 设在上模座上底板7底面中部,导料块13位于压平圈15内,导料块13与上底板7之间通 过圆柱销11定位、螺钉12连接;压平圈15与上底板7用特种螺钉10相连接,压平圈15与 上底板7之间设有弹簧14,起对零件19筋压平和上退件的作用。 0029 如图9、图10所示,所述翻。
17、边部件包括限制块27、翻边上模块28、左下成型块26、 右下成型块29、翻边导正销30;限制块27、翻边上模块28设在上模座上底板7底面中部, 限制块27通过螺钉12分别安装于翻边上模块28的两侧,起行程限制作用,翻边上模块28 与上底板7之间通过圆柱销11定位、螺钉12连接,其圆弧面向下伸出;左下成型块26、右 下成型块29分别设于下模座下成型体3的左右表面上,使用翻边导正销30及螺钉12将左 下/右下成型块与下成型体3定位连接,再与翻边上模块28一起对零件构成翻边作用。 0030 模具的工作过程如下: 一、筋压平工序 上模座、压筋部件与下模座配合安装在油压机上,模具开启后把用手柄31将下转。
18、动成 型体17从右边打开,转动支杆35调整至与油压机下台面轻触后将其锁紧,以支撑下转动成 型体17在转动过程中向下的悬臂力,保证销轴6的平稳转动,将带有V形筋的筒体零件19 置于下模座的适当位置,完成初步定位后,再将下转动成型体17向右转关闭,随着油压机 的下行该模具动作顺序为: (1)上模座的左锁紧块8、前锁紧块23、右斜锲16对下模座的下转动成型体17同时进 行3个方向上的锁紧,以承受在压平筋工作时对下转动成型体17所产生的涨开力;将转动 说 明 书CN 104014670 A 4/4页 6 支撑柱32调整至与下底板22表面轻触后将其紧固,以保证下转动成型体17能承受压平筋 压力; (2)。
19、上模座下行的同时导正销9对上模座/下模座进行导向; (3)上模座的导料块13先行导入在下模座的筒体零件19内以校正筒体件形状,压平圈 15进入压平筋工序; (4)在压平筋工序结束后,上模座上行,压平圈15在弹簧14的作用下将筒体零件19退 出上模座,打开下转动成型体17后,从下模座内取出筒体零件19。至此压力机转下一个工 作循环。 0031 二、翻边工序 在进行对该零件翻两个弧边工序时,只需将在油压机上对上、下模座更换翻边部件(上 模座换上限制块27、翻边上模块28,在下模座加装左下成型块26、右下成型块29)。工序开 始时将把下转动成型体17从右边打开,把该零件19以筋朝下方的形式放置在下模。
20、座内;随 着上模下行,压出两个弧边;模具打开后,上模座上行,零件19被下模盖板20与下固定板 21之间的环槽36钩住上道工序中已压平的筋,起阻碍筒体随上模座上行的卸料作用,然后 打开下转动成型体17取出零件19。至此压力机转下一个工作循环。 0032 通过更换备件能适应加工小于本零件外形尺寸的、不同长、宽矩形筒体及压筋尺 寸不同的零件。 0033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发 明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CN 104014670 A 1/8页 7 图1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014670 A 2/8页 8 图4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014670 A 3/8页 9 图6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014670 A 4/8页 10 图8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014670 A 10 5/8页 11 图9 图10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014670 A 11 6/8页 12 图1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014670 A 12 7/8页 13 图1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014670 A 13 8/8页 14 图13 图14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014670 A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