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智能诊断显微镜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自动智能诊断显微镜系统.pdf(11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09035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10.08 C N 1 0 4 0 9 0 3 5 8 A (21)申请号 201410347521.4 (22)申请日 2014.07.21 G02B 21/34(2006.01) G02B 21/36(2006.01) (71)申请人张波 地址 550006 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东林巷1 号鸿基文昌苑B-1-2-1 (72)发明人张波 (54) 发明名称 全自动智能诊断显微镜系统 (57) 摘要 一种全自动智能诊断显微镜系统,其特征在 于,该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用于叠放及输送切片 的自动送片装置、对切片进行标识的切。
2、片标识装 置及检测切片的显微镜,该系统还包括输送台、控 制主机及显示装置,检查时,切片叠放于自动送片 装置中,并由中送片装置依序将切片推出至输送 台上,由输送台将切片输送至切片标识装置及显 微镜处进行标识、检测。同时,显微镜检测的画面 通过显示装置实时显示出来,以便于医务人员实 时观察。本发明实现了切片的自动送检、标记、观 察、诊断,实现了显微镜检验的全程自动化,使操 作者从枯燥重复的操作中解放出来,使切片检测 更省时省力。本发明具有智能程度高、运行可靠、 检查效率等特点。 (51)Int.Cl.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3、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090358 A CN 104090358 A 1/2页 2 1.一种全自动智能诊断显微镜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用于叠放及 输送切片的自动送片装置(10)、对切片进行标识的切片标识装置(20)及检测切片的显微 镜,所述自动送片装置(10)设有供切片出入的开口,在所述自动送片装置(10)的外侧连接 有输送切片的输送台(30),所述输送台(30)与所述开口的下端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切 片标识装置(20)及显微镜固定与输送台(30)上,在所述输送台(30)的下方设有控制主 机,所述控制主机分别与所述自动送片装置。
4、(10)、切片标识装置(20)及显微镜连接,在控 制主机的控制下,所述自动送片装置(10)将待检测的切片通过输送平台依次输送至切片 标识装置(20)进行标识,并经显微镜检测后自动收集叠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智能诊断显微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送片装置 (10)包括一可旋转的六面体(11),在六面体(11)的外侧壁上设有六个切片盒(12),在所述 六面体(11)及切片盒(12)外罩设有柱状壳体(13),该壳体(13)将所述六面体(11)及切 片盒(12)隐藏于其内,在所述壳体(13)上设有所述开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智能诊断显微镜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六面体(11)。
5、 的底部设有驱动六面体(11)以60度角间歇转动的六面体驱动电机,在所述六面体(11)上 设有驱动各切片盒(12)依次升降的切片盒驱动电机,所述六面体驱动电机及切片盒驱动 电机分别与所述控制主机连接,在控制主机控制下,所述六面体(11)转动使待检测的切片 盒(12)转动至与输送台(30)相对,所述切片盒驱动电机使待检测的切片升降至与输送台 (30)相平齐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智能诊断显微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片盒驱动电 机为直线电机,其包括导轨(14)及设于导轨(14)上可沿导轨(14)移动的初级部分,所述 导轨(14)呈竖向固定于所述六面体(11)的侧壁上,所述切片盒(1。
6、2)通过其背侧固定于所 述初级部分上而可沿所述导轨(14)上下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智能诊断显微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片盒(12)为 矩形盒,其由左侧板(121)、右侧板(122)及后背板(123)围合而成,在所述左侧板(121)及 右侧板(122)上间隔设有多个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用于放置切片的凸沿(124),上下相邻的 凸沿(124)之间形成容置槽,在所述背板上间隔设有多个通孔(125),所述通孔(125)分别 与所述容置槽相对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动智能诊断显微镜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六面体(11) 朝向输送台(30)的一侧侧壁上设有推板孔(111),该推板孔(。
7、111)位置与所述壳体(13)上 的开口相对应,在所述六面体(11)的内壁上枢接有第一推板及驱动第一推板转动的推板 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主机连接,在所述控制主机的控制下,所述推板驱动电 机驱使所述推板在水平面内转动,并由推板孔(111)的一侧转动至另一侧而推动与之位于 同一水平高度的切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自动智能诊断显微镜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推板孔 (111)相对的六面体(11)内设有切片感应器,该切片感应器为反射式光电开关,其与所述 推板驱动电机及切片盒驱动电机联动连接,所述切片盒(12)在切片盒驱动电机驱动下进 行上下升降,当切片感应器感应到其正前方有切片经过时。
8、,其联动所述切片盒驱动电机停 止升降切片盒(12),并联动所述推板驱动电机转动而带动推板,使推板将当前切片从开口 处推出至输送台(30)上。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090358 A 2/2页 3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自动智能诊断显微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片标识装置 (20)固定于输送台(30)的一侧,所述显微镜通过支撑架固定于所述输送台(30)的上方,其 检测用物镜正对输送台(30)。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自动智能诊断显微镜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架的侧 面设有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与所述控制主机连接,其用于显示显微镜所检测的显示画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全自动智能。
9、诊断显微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微镜包括依 次间隔设置的全景显微镜(41)和高倍显微镜(42),所述全景显微镜(41)通过第一支撑架 (51)固定于所述输送台(30)的上方,所述高倍显微镜(42)通过第二支撑架(52)固定于 所述输送台(30)的上方,在所述第二支撑架(52)上设有与输送台(30)相垂直的水平导 轨(521),在水平导轨(521)上设有可沿水平导轨(521)滑动的滑块,所述高倍显微镜(42) 固定与所述滑块上而可沿水平导轨(521)往复移动,所述显示装置固定与所述第一支撑架 (51)或第二支撑架(52)上。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090358 A 1/4页 4 全自动。
10、智能诊断显微镜系统 【 技术领域 】 0001 本发明涉及显微镜,特别是涉及一种全自动智能诊断显微镜系统。 【 背景技术 】 0002 传统显微镜大多数都是一机一功能,生物显微镜只能看细胞或细菌等微生物,病 理显微镜只能看病理切片等,体视显微镜只能看昆虫或者固体实物,很多时候同一实验实 需购买多种显微镜才能实现以上需要。此外,传统显微镜无法满足多人同时观察,只能一 个一个人地观察,这种情况在教学、研讨中,及大批量观察是及为不利的,会花费大量时间。 另外,就算某人通过调节能观察清晰,而因每个人视力不同,在同样观察条件下可能是模糊 的,另一观察者又需要调节目镜,以便观察清晰,如果是在高倍镜下观察,。
11、因反复调节显微 镜,可能导致较小的目标物不在视野范围内,需在次调节寻找目标物。如需记数,就算在同 一视野下,因观察者的视力原因,可导致记数不一致。另一方面,采用传统的光学显微镜进 行显微观察,在进行切片诊断时,需要将切片放在载物台上,手工逐步调节载玻片进行观 察,这样操作起来十分麻烦、费时费力,容易给给医务人员增加了工作难度,并降低工作效 率。 【 发明内容 】 0003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自动送检切片、观察切片、诊断切片的全 自动智能诊断显微镜系统。 0004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自动智能诊断显微镜系统,其特征在于,该 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用于叠放及输送切片的自。
12、动送片装置、对切片进行标识的切片标识装 置及检测切片的显微镜,所述自动送片装置设有供切片出入的开口,在所述自动送片装置 的外侧连接有输送切片的输送台,所述输送台与所述开口的下端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 切片标识装置及显微镜固定与输送台上,在所述输送台的下方设有控制主机,所述控制主 机分别与所述自动送片装置、切片标识装置及显微镜连接,在控制主机的控制下,所述自动 送片装置将待检测的切片通过输送平台依次输送至切片标识装置进行标识,并经显微镜检 测后自动收集叠放。 0005 所述自动送片装置包括一可旋转的六面体,在六面体的外侧壁上设有六个切片 盒,在所述六面体及切片盒外罩设有柱状壳体,该壳体将所述六面。
13、体及切片盒隐藏于其内, 在所述壳体上设有所述开口。 0006 在所述六面体的底部设有驱动六面体以60度角间歇转动的六面体驱动电机,在 所述六面体上设有驱动各切片盒依次升降的切片盒驱动电机,所述六面体驱动电机及切片 盒驱动电机分别与所述控制主机连接,在控制主机控制下,所述六面体转动使待检测的切 片盒转动至与输送台相对,所述切片盒驱动电机使待检测的切片升降至与输送台相平齐的 位置。 0007 所述切片盒驱动电机为直线电机,其包括导轨及设于导轨上可沿导轨移动的初级 说 明 书CN 104090358 A 2/4页 5 部分,所述导轨呈竖向固定于所述六面体的侧壁上,所述切片盒通过其背侧固定于所述初 级。
14、部分上而可沿所述导轨上下移动。 0008 所述切片盒为矩形盒,其由左侧板、右侧板及后背板围合而成,在所述左侧板及右 侧板上间隔设有多个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用于放置切片的凸沿,上下相邻的凸沿之间形成容 置槽,在所述背板上间隔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分别与所述容置槽相对应。 0009 在所述六面体朝向输送台的一侧侧壁上设有推板孔,该推板孔位置与所述壳体上 的开口相对应,在所述六面体的内壁上枢接有第一推板及驱动第一推板转动的推板驱动电 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主机连接,在所述控制主机的控制下,所述推板驱动电机驱使 所述推板在水平面内转动,并由推板孔的一侧转动至另一侧而推动与之位于同一水平高度 的切片。 。
15、0010 在与所述推板孔相对的六面体内设有切片感应器,该切片感应器为反射式光电开 关,其与所述推板驱动电机及切片盒驱动电机联动连接,当切片盒在切片盒驱动电机驱动 下进行上下升降时,若切片感应器感应到其正前方有切片经过时,其联动所述切片盒驱动 电机停止升降切片盒,并联动所述推板驱动电机转动而带动推板,使推板将当前切片从开 口处推出至输送台上。 0011 所述切片标识装置固定于输送台的一侧,所述显微镜通过支撑架固定于所述输送 台的上方,其检测用物镜正对输送台。 0012 在所述支撑架的侧面设有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与所述控制主机连接,其用于显 示显微镜所检测的显示画面。 0013 所述显微镜包括依次。
16、间隔设置的全景显微镜和高倍显微镜,所述全景显微镜通过 第一支撑架固定于所述输送台的上方,所述高倍显微镜通过第二支撑架固定于所述输送台 的上方,在所述第二支撑架上设有与输送台相垂直的水平导轨,在水平导轨上设有可沿水 平导轨滑动的滑块,所述高倍显微镜固定与所述滑块上而可沿水平导轨往复移动,所述显 示装置固定与所述第一支撑架或第二支撑架上。 0014 本发明的有益贡献在于,其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本发明通过设置自动送片装 置、输送台、切片标识装置及显微镜,实现了切片的自动送检、标记、观察、诊断,从而达到了 显微镜小时无人值守的工作要求,实现显微镜检验的全程自动化,使操作者从枯燥重复的 操作中解放出来,。
17、使病原微生物检查、病理检查、化验检查人员在给进行显微观察时操作简 便、省时省力。本发明具有智能程度高、运行可靠、检查效率等特点。 【 附图说明 】 0015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是本发明的六面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是本发明的切片盒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是本发明的切片盒与六面体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19 其中,自动送片装置10、六面体11、推板孔111、切片盒12、左侧板121、右侧板 122、后背板123、凸沿124、通孔125、壳体13、切片标识装置20、输送台30、全景显微镜41、 高倍显微镜42、第一支撑架51、第二支撑架52、水平导轨521。 。
18、说 明 书CN 104090358 A 3/4页 6 【 具体实施方式 】 0020 下列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发明不构成任何限制。 0021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的全自动智能诊断显微镜系统包括自动送片装置10、切 片标识装置20、显微镜、输送台30、控制主机及显示装置。所述自动送片装置10用于叠放 切片,并自动将切片依次推送至输送台30上。所述输送台30用于输送切片,将切片依次输 送至切片标识装置20、显微镜下进行标识、检测。所述显示装置用于实时显示显微镜的检测 画面。 0022 具体地说,如图2、图3、图4所示,所述自动送片装置10包括一可旋转的六面体 11、切片盒12。
19、、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推板(图中未示出)及壳体13。如图2所示,所 述六面体11为中空六面体11,其底部设有六面体驱动电机,用于驱动六面体11以60度角 间歇转动。所述切片盒12设有6个,其分别通过切片盒驱动电机而设于六面体11的侧壁 上。如图3所示,所述切片盒驱动电机为直线电机,其包括导轨14及沿导轨14移动的初级 部分。所述导轨14分别呈竖向固定于所述六面体11的侧壁上,所述切片盒12与所述初级 部分固接而可沿导轨14上下升降。本实施例中,所述切片盒12由左侧板121、右侧板122 及后背板123围合而成。在所述左侧板121及右侧板122上间隔设有多个沿水平方向延伸 的用于放置切片的凸。
20、沿124,上下相邻的凸沿124之间形成容置槽。在所述背板上间隔设有 多个横向的通孔125,所述通孔125分别与所述容置槽相对应,其用于从切片盒12的后侧推 送切片。在所述六面体11及切片盒12外罩设有一个柱状壳体13,该壳体13将所述六面 体11及切片盒12隐藏于其内。在所述壳体13上设有开口,其用于供切片出入自动送片装 置10。此外,在所述壳体13上还设有可打开的盖板,其尺寸大于所述切片盒12,其用于将 切片盒12装入六面体11上。为将切片推出切片盒12而送入输送台30,在所述六面体11 内设有推板及驱动推板转动的推板驱动电机。在所述六面体11的一侧侧壁上设有推板孔 111,该推板孔111位。
21、置与所述壳体13上的开口相对应,其大小大于切片的大小。所述推板 驱动电机呈竖向固定于六面体11内,所述推板固定于推板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其在推板 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可在水平面内转动。所述推板的运动轨迹与所述推板孔111相对应,所 述推板可由推板孔111的一侧转动至另一侧,从而可通过推板孔111及切片盒12背侧的通 孔125推动切片,将切片推入输送台30上。 0023 在与所述推板孔111相对的六面体11内设有切片感应器(图中未示出),其用于 感应切片的位置,控制切片盒12的升降位置。该切片感应器为反射式光电开关,其与所述 推板驱动电机及切片盒驱动电机联动连接。当切片盒12在切片盒驱动电机驱动下进。
22、行上 下升降时,若切片感应器感应到其正前方有切片经过时,其便联动所述切片盒驱动电机停 止升降切片盒12。切片盒12停止时,切片正好与所述通孔125、推板孔111及推板相对应, 此时,联动所述推板驱动电机转动便可带动推板转动,使推板将当前切片从开口处推出至 输送台30上。 0024 如图1所示,所述输送台30设置在六面体11设有开口的一侧,其高度与所述开口 的底部相平齐,用于将从开口处推送出来的切片输送至切片标识装置20及显微镜处进行 标识、检测。为满足显微镜检测需求,所述输送台30可由透明材料支撑,在其底部可设置 LED光源,从而方便使用者根据使用场所的实际情况而手动调节LED亮度。 0025。
23、 如图1所示,所述切片标识装置20为公知的标识装置,其用于对切片排序标号。该 说 明 书CN 104090358 A 4/4页 7 切片标识装置20固定于输送台30的一侧。 0026 如图1所示,所述显微镜用于检测切片,其包括全景显微镜41和高倍显微镜42,其 检测用物镜正对所述输送台30。所述全景显微镜41固定于第一支撑架51上,所述第一支 撑架51固定于输送台30的两侧而使得全景显微镜41位于输送台30的正上方。所述高倍 显微镜42通过第二支撑架52固定于所述输送台30的上方。在所述第二支撑架52上设有 与输送台30相垂直的水平导轨521,在水平导轨521上设有可沿水平导轨521滑动的滑块。
24、, 所述高倍显微镜42固定与所述滑块上而可沿水平导轨521往复移动。所述全景显微镜41 可选用公知的切片全景显微镜41,其可拍切片全景,并取得切片相关标识信息,切片的全景 图像、切片组织的低倍全景,从而便于通过图像分析找出切片组织边界及切片组织有用信 息。为便于实时显示显微镜的检测画面,在所述第一支撑架51的侧面设有显示装置。该显 示装置与所述控制主机连接。为便于不同观察人员观察,所述显示装置可通过调节支座股 ing于所述第一支撑架51上,以便于调整显示装置的观看角度。 0027 所述控制主机选用公知的控制主机,其既可为公知的单片机、微处理器,也可为电 脑主机。其可将检测过的切片的相关数据保存。
25、起来,从而方便查阅、诊断和协助会诊。从而 可节约每次查阅实物切片的时间,利于节约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在本发明的基础 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通过电脑辅助诊断系统结合保存下来的切片数据进行比较进行初 步诊断,从而减轻医务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阅片速度。 0028 藉此,便形成了本发明的全自动智能诊断显微镜。使用时,如图1所示,将需待检 测的切片放入各切片盒12中,然后将切片盒12从盖板处放入六面体11的侧壁上。默认状 态下,所述切片盒12的最高位置的容置槽低于所述开口位置。当启动系统时,所述六面体 驱动电机驱动六面体11转动,使六面体11的某一面正对所述输送台30。其后,所述切片盒 驱动。
26、电机驱动切片盒12升降。当最高位置的切片升降至与切片感应器位于同一高度时,其 遮挡所述切片感应器而联动所述切片盒驱动电机停止驱动,使切片正对所述推板。其后,所 述推板在推板驱动电机的驱动下进行转动,从而通过所述推板孔111及切片盒12背部的通 孔125将切片从当前位置推送出去,由开口送入输送台30上,然后依次输送至切片标识处、 显微镜处进行标识、检测,以完成该切片的自动检测。当前一个切片从自动送片装置10进 入输送台30后,所述切片盒驱动电机继续升降切片盒12,使下一个切片盒12升至与推板同 高的位置,然后由推板将其推入输送台30,依次类推,直至当前切片盒12内的切片全部输 送至输送台30上进。
27、行检测。待当前切片盒12内的切片检测完毕,所述六面体驱动电机驱 动所述六面体11转动60度,使六面体11另一侧壁上的切片盒12正对输送台30,以继续进 行切片的自动输送、标识、检测等。本发明的全自动智能诊断显微镜,可全自动进行送片、标 识、检片等动作,方便分析处理及诊断,有效减小人为因素的误差,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0029 尽管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揭示,但是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 不偏离本发明构思的条件下,以上各构件可用所属技术领域人员了解的相似或等同元件来 替换。 说 明 书CN 104090358 A 1/4页 8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090358 A 2/4页 9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090358 A 3/4页 10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090358 A 10 4/4页 11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090358 A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