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9

用于对端身份识别的方法、终端、服务器和系统.pdf

  • 上传人:000****221
  • 文档编号:4063206
  • 上传时间:2018-08-13
  • 格式:PDF
  • 页数:19
  • 大小:1.26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788507.8

    申请日:

    2014.12.17

    公开号:

    CN104540114A

    公开日:

    2015.04.22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4W 4/16申请日:20141217|||公开

    IPC分类号:

    H04W4/16(2009.01)I; H04M1/725; H04L29/08

    主分类号:

    H04W4/16

    申请人:

    北京网秦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谢朝明; 程平; 盖兆鑫

    地址:

    100013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1号院内四号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代理人:

    赵伟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在终端上执行的用于识别呼叫的对端身份的方法以及对应终端。该方法包括:(a)判断所述呼叫的号码是否为本地已知号码;(b)如果判断所述号码不是本地已知号码,则向服务器发送包括所述号码在内的查询请求;以及(c)从所述服务器接收响应于所述查询请求的查询结果,所述查询结果包括用于指示与所述号码相关联的对端身份的信息,以及所述对端身份是至少基于由一个或多个用户向所述服务器提供的身份数据来查询到的。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了在服务器上执行的用于辅助识别呼叫的对端身份的方法以及对应服务器。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1.  一种在终端上执行的用于识别呼叫的对端身份的方法,包括: (a)判断所述呼叫的号码是否为本地已知号码; (b)如果判断所述号码不是本地已知号码,则向服务器发送包括 所述号码在内的查询请求;以及 (c)从所述服务器接收响应于所述查询请求的查询结果,所述查 询结果包括用于指示与所述号码相关联的对端身份的信息,以及所述 对端身份是至少基于由一个或多个用户向所述服务器提供的身份数据 来查询到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用于指示与所述号码相关 联的对端身份的信息至少包括符合vCard文件格式标准的信息。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查询请求还包括所述 终端的识别信息,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至少包括与所述终端绑定的 Android ID。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服务器提供与一个或多个本地已知号码相关联的身份数据。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c)中,所述对端 身份是至少还基于由所述服务器预先登记的对端信息来查询到的。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服务器预先登记的对 端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商家号码和主动注册的个人号码。 7.  一种用于识别呼叫的对端身份的终端,包括: 本地号码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呼叫的号码是否为本地已知号 码; 查询请求发送单元,用于在判断所述号码不是本地已知号码的情 况下,向服务器发送包括所述号码在内的查询请求;以及 查询结果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服务器接收响应于所述查询请求 的查询结果,所述查询结果包括用于指示与所述号码相关联的对端身 份的信息,以及所述对端身份是至少基于由一个或多个用户向所述服 务器提供的身份数据来查询到的。 8.  一种在服务器处执行的用于辅助识别呼叫的对端身份的方法, 包括: (a)从终端接收包括呼叫的号码在内的查询请求; (b)根据所述查询请求,查询与所述号码相关联的对端身份,所 述对端身份是至少基于由一个或多个用户向所述服务器提供的身份数 据来查询到的;以及 (c)向所述终端发送响应于所述查询请求的查询结果,所述查询 结果包括用于指示所述对端身份的信息。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用于指示所述对端身份的 信息至少包括符合vCard文件格式标准的信息。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查询请求还包括所述 终端的识别信息,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至少包括与所述终端绑定的 Android ID。 11.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从一个或多个终端接收与相应终端的一个或多个本地已知号码相 关联的身份数据。 12.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b)中,所述对 端身份是至少还基于由所述服务器预先登记的对端信息来查询到的。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服务器预先登记的 对端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商家号码和主动注册的个人号码。 14.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b)还包括: 如果查询到与所述号码相关联的两个或更多个身份数据且这些身 份数据中至少包括指示不同对端身份的两个身份数据,则根据一种或 多种选择依据来选择其中之一作为查询结果。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选择依据包括以下 至少一项: 各身份数据的可信度; 各身份数据中指示相同对端身份的数目;以及 由所述服务器为各身份数据分配的权重。 16.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b)还包括: 如果查询到的身份数据涉及人际关系称呼和/或违法信息,则忽略 该条身份数据。 17.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从一个或多个终端接收 到的身份数据在所述服务器处以各终端的识别信息为主键分别加密存 储。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身份数据包括以下 至少一项:名称、电话号码、邮件地址、邮编号码、以及电话类型。 19.  一种用于辅助识别呼叫的对端身份的服务器,包括: 查询请求接收单元,用于从终端接收包括呼叫的号码在内的查询 请求; 对端身份查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查询请求,查询与所述号码相 关联的对端身份,所述对端身份是至少基于由一个或多个用户向所述 服务器提供的身份数据来查询到的;以及 查询结果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响应于所述查询请求的 查询结果,所述查询结果包括用于指示所述对端身份的信息。 20.  一种识别呼叫的对端身份的系统,包括: 一个或多个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以及 至少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服务器。

    说明书

    说明书用于对端身份识别的方法、终端、服务器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用于识别对端身份的方法和 终端、辅助识别对端身份的方法和服务器以及包括终端和服务器在内 的系统。
    背景技术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到推销电话、诈骗电话等,而终 端(例如,智能手机、PDA、平板电脑、笔记本等)用户上当受骗屡 见不鲜。因此,让终端(例如,智能手机)的用户拥有一个值得信赖 的沟通环境的需求也随之而来。
    为了预防这种推销电话或者诈骗电话,一般会采用主叫方身份 (Caller ID)识别技术。具体地,一种主叫方身份识别技术是商家黄 页电话号码识别。其主要解决了用户在收到来电时对来电商家信息的 识别。该商家信息包括与来电号码相对应的公司名称和服务名称,还 可能包括在黄页平台上注册的其他信息,例如公司LOGO、地址和邮 编等。
    该方案的主要流程如图1所示。在图1中,当用户的终端(在本 申请的上下文中,其也可以被称为“客户端”)接到呼入呼叫(“手机 来电”)时,该呼入呼叫一般会带有表明来电号码的信息(“客户端采 集来电号码”)。用户的终端(例如,手机)根据该来电号码,先在本 地地址簿(或联系人目录)中查找是否有对应记录(“是否陌生号”)。 如果找到,说明该来电号码不是陌生号码(“否”),则显示与该号码相 对应的联系人信息,并提示用户接听(“结束”)。如果在本地地址簿中 找不到对应记录(“是”),则终端向黄页平台发送查询请求,该查询请 求包括该来电号码(“客户端把号码上传到平台”)。平台在收到该查询 请求后,在其数据库中简单地查找是否存在与该来电号码相对应的信 息记录(“平台是否有相关信息”)。如果有(“是”),则向终端(客户 端)返回该信息记录,以帮助用户识别主叫方身份(“客户端显示识别 信息”)。如果未找到(“否”),则返回查找失败指示,以通知终端用户 该陌生号码无法识别(“结束”)。
    然而,这种方案存在很多问题。首先,该方案只适用于在黄页平 台上注册的商家,而不能帮助识别个人用户(或者非平台注册用户)。 其次,当商家在平台上预先注册的号码用途变更时,例如转让给另一 商家、或用于其他用途时,黄页平台上的注册信息无法实时同步。再 次,在该方案中,判断平台中是否有与来电号码相关的联系人信息仅 简单地基于该号码,而无法考虑到其他各种影响因素,例如:可信度、 权重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识别对端身份的方 法、终端、服务器和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在终端上执行的用于识别呼 叫的对端身份的方法。该方法包括:(a)判断所述呼叫的号码是否为 本地已知号码;(b)如果判断所述号码不是本地已知号码,则向服务 器发送包括所述号码在内的查询请求;以及(c)从所述服务器接收响 应于所述查询请求的查询结果,所述查询结果包括用于指示与所述号 码相关联的对端身份的信息,以及所述对端身份是至少基于由一个或 多个用户向所述服务器提供的身份数据来查询到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指示与所述号码相关联的对端身份的信息 至少包括符合vCard文件格式标准的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端身份是至少基于由两个或更多个用户 向所述服务器提供的身份数据来查询到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查询请求还包括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至少包括与所述终端绑定 的Android ID。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服务器提供与一个或 多个本地已知号码相关联的身份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c)中,所述对端身份是至少还基于由 所述服务器预先登记的对端信息来查询到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器预先登记的对端信息包括以下至少 一项:商家号码和主动注册的个人号码。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识别呼叫的对端身份的 终端。该终端包括:本地号码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呼叫的号码是 否为本地已知号码;查询请求发送单元,用于在判断所述号码不是本 地已知号码的情况下,向服务器发送包括所述号码在内的查询请求; 以及查询结果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服务器接收响应于所述查询请求 的查询结果,所述查询结果包括用于指示与所述号码相关联的对端身 份的信息,以及所述对端身份是至少基于由一个或多个用户向所述服 务器提供的身份数据来查询到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指示与所述号码相关联的对端身份的信息 至少包括符合vCard文件格式标准的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端身份是至少基于由两个或更多个用户 向所述服务器提供的身份数据来查询到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查询请求还包括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至少包括与所述终端绑定 的Android ID。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还包括:身份数据提供单元,用于向 所述服务器提供与一个或多个本地已知号码相关联的身份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所述查询结果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对端身 份是至少还基于由所述服务器预先登记的对端信息来查询到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器预先登记的对端信息包括以下至少 一项:商家号码和主动注册的个人号码。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在服务器处执行的用于辅助 识别呼叫的对端身份的方法。该方法包括:(a)从终端接收包括呼叫 的号码在内的查询请求;(b)根据所述查询请求,查询与所述号码相 关联的对端身份,所述对端身份是至少基于由一个或多个用户向所述 服务器提供的身份数据来查询到的;以及(c)向所述终端发送响应于 所述查询请求的查询结果,所述查询结果包括用于指示所述对端身份 的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指示所述对端身份的信息至少包括符合 vCard文件格式标准的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端身份是至少基于由两个或更多个用户 向所述服务器提供的身份数据来查询到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查询请求还包括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至少包括与所述终端绑定 的Android ID。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从一个或多个终端接收与相 应终端的一个或多个本地已知号码相关联的身份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b)中,所述对端身份是至少还基于由 所述服务器预先登记的对端信息来查询到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器预先登记的对端信息包括以下至少 一项:商家号码和主动注册的个人号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b)还包括:如果查询到与所述号码相关 联的两个或更多个身份数据且这些身份数据中至少包括指示不同对端 身份的两个身份数据,则根据一种或多种选择依据来选择其中之一作 为查询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选择依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各身份数据 的可信度;各身份数据中指示相同对端身份的数目;以及由所述服务 器为各身份数据分配的权重。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b)还包括:如果查询到的身份数据涉及 人际关系称呼,则忽略该条身份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b)还包括:如果查询到的身份数据涉及 违法信息,则忽略该条身份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从一个或多个终端接收到的身份数据在所述服 务器处以各终端的识别信息为主键分别存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存储是以加密方式存储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身份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名称、电话 号码、邮件地址、邮编号码、以及电话类型。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辅助识别呼叫的对端身 份的服务器。该服务器包括:查询请求接收单元,用于从终端接收包 括呼叫的号码在内的查询请求;对端身份查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查 询请求,查询与所述号码相关联的对端身份,所述对端身份是至少基 于由一个或多个用户向所述服务器提供的身份数据来查询到的;以及 查询结果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响应于所述查询请求的查询 结果,所述查询结果包括用于指示所述对端身份的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指示所述对端身份的信息至少包括符合 vCard文件格式标准的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端身份是至少基于由两个或更多个用户 向所述服务器提供的身份数据来查询到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查询请求还包括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至少包括与所述终端绑定 的Android ID。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器还包括:身份数据接收单元,用于 从一个或多个终端接收与相应终端的一个或多个本地已知号码相关联 的身份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端身份查询单元所查询的所述对端身份 是至少还基于由所述服务器预先登记的对端信息来查询到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器预先登记的对端信息包括以下至少 一项:商家号码和主动注册的个人号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端身份查询单元还用于:如果查询到与 所述号码相关联的两个或更多个身份数据且这些身份数据中至少包括 指示不同对端身份的两个身份数据,则根据一种或多种选择依据来选 择其中之一作为查询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选择依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各身份数据 的可信度;各身份数据中指示相同对端身份的数目;以及由所述服务 器为各身份数据分配的权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端身份查询单元还用于:如果查询到的 身份数据涉及人际关系称呼,则忽略该条身份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端身份查询单元还用于:如果查询到的 身份数据涉及违法信息,则忽略该条身份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从一个或多个终端接收到的身份数据在所述服 务器处以各终端的识别信息为主键分别存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存储是以加密方式存储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身份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名称、电话 号码、邮件地址、邮编号码、以及电话类型。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识别呼叫的对端身份的系统。 该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终端;以及至少 一个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所述的服务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 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代码,当该计算机可执行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 使得所述计算机能够执行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和/或第三方面所述的 方法的步骤。
    通过使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终端、对应的辅助服务器和/或包 括终端和服务器在内的系统,可以在解决商家电话识别的同时增加手 机用户个人号码识别,并为手机用户接电话前显示个人号码用户名称、 头像、邮编、地址和邮箱等。其次,当电话号码用途发生变更时,实 时的帮助手机用户识别并提示最新信息。再次,陌生号码在平台的命 中规则通过权值计算分析同号码不同信息和避免恶意分享号码信息。 因此,通过使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终端、对应的辅助服务器、和/ 或系统,可以为全球智能型手机用户创造值得信赖的电话沟通环境, 有效利用该平台的资源,提高陌生号码的识别度。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将使本发明的上述 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更加清楚,其中:
    图1是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用于识别主叫方ID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识别对端身份的系统的示 例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识别对端身份的示例流程 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终端处执行的用于识别对端 身份的示例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执行图4所示方法的示例 终端的框图。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服务器处执行的用于辅助识 别对端身份的示例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执行图6所示的方法的示 例服务器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描述过程 中省略了对于本发明来说是不必要的细节和功能,以防止对本发明的 理解造成混淆。以下,以本发明应用于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场景为例, 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本发明也可以应 用于固定通信系统、有线通信系统,或者应用于无线移动通信系统、 固定通信系统、有线通信系统等的任意混合结构。就移动通信系统而 言,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涉及的各个移动通信终端的具体通信协议, 可以包括(但不限于)2G、3G、4G、5G网络,WCDMA、CDMA2000、 TD-SCDMA系统等,不同的移动终端可以采用相同的通信协议,也可 以采用不同的通信协议。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移动终端的具体操 作系统,可以包括(但不限于)iOS、Windows Phone、Symbian(塞 班)、Android(安卓)等,不同的移动终端可以采用相同的操作系统, 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操作系统。
    在本文中,将主要以电话呼叫为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发明构思。 然而,应当注意到:本申请的发明构思不仅适用于电话呼叫,同样也 适用于其它通信方式,例如电子邮件、传真、数据通信。实际上,只 要需要识别通信中所涉及的对端的身份,就可以使用本申请中的同样 的发明构思。例如,电子邮件中的发件方地址可以等同于电话呼叫中 的主叫方身份(Caller ID),对其进行同样处理。因此,在本文中使用 的术语“呼叫”不限于语音呼叫,而是可以指代任何通信,不管是同 步通信、异步通信、延时通信等。例如,电子邮件通信也可以被认为 是一种“延时数据呼叫”。
    此外,在本文中,将主要以终端接收到呼入呼叫为例来详细说明 本身的发明构思。然而,应当注意到:本申请的发明构思不仅适用于 呼入呼叫,实际上也同样适用于呼出呼叫。例如,当用户在看到电视 广告、网络广告或通过某种其它方式获得一个想要拨打的电话号码时, 他实际上并不清楚该号码究竟是什么样的号码(例如,可能实际上是 收费号码、诈骗号码)。在其通过终端拨打该号码时,终端可以先采用 本申请下文中描述的方式,识别该号码的身份,并在实际拨打该电话 之前向用户提示,以防止上当受骗或者被不当收费。因此,本申请的 发明构思实际上也同样适用于呼出呼叫。
    接下来,将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示例应用场景。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对端身份识别系统1000的应用场景的 示意图。如图2所示,系统1000可以包括终端100和服务器200。为 了清楚起见,图中仅示出了一个终端100、一个服务器200,但本发明 并不局限于此,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数目的终端和/或服务器等等。终 端100可以属于用户或者可以由用户操作。终端100和服务器200可 以通过通信网络300进行通信。通信网络300的示例可以包括(但不 限于):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固定线路(如xDSL、光纤等)等。
    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为了在终端100上识别呼叫的对端身份, 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对端身份识别客户端150(以下简称为客户 端150)安装在终端100上。客户端150可以由用户以软件的形式自 行安装在终端100中,或者可以由生产厂商以硬件或固件的形式安装 在终端10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客户端150可以是例如在用户购买 了终端100之后从网络中下载的专门用于本发明的应用软件。在另一 些实施例中,客户端150可以是例如由生产厂商以固件或硬件形式预 先安装在终端100中的应用程序。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客户端150可 以是由生产厂商生产的硬件模块或终端100本身。
    类似地,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为了在服务器200上辅助识别呼 叫的对端身份,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对端身份辅助识别服务器端 250(以下简称为服务器端250)安装在服务器200上。服务器端250 可以由服务提供商以软件的形式自行安装在服务器200中,或者可以 由生产厂商以硬件或固件的形式安装在服务器200中。在一些实施例 中,服务器端250可以是例如在服务提供商购买了服务器200之后从 网络中下载的专门用于本发明的应用软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服务 器端250可以是例如由生产厂商以固件或硬件形式预先安装在服务器 200中的应用程序。在又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端250可以是由生产 厂商生产的硬件模块或服务器200本身。
    接下来,将参考图2和图3来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 识别呼叫的对端身份的示例流程。
    下文中,假定存在一个或多个终端100(或客户端150),且每个 终端100(客户端150)可以具有终端(客户端)识别信息。在一个实 施例中,该终端识别信息可以是Android平台的Android ID。当然, 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终端识别信息也可以是终端的 MAC地址、IP地址、CPU序列号等,也可以是其它与终端(客户端) 绑定,并能够用于识别终端的信息。各个终端100可以通过共享的方 式向服务器200共享(上传)各个终端的本地联系人信息(地址簿等)。 而各个终端100可以享受由服务器200的陌生号码来电识别、名片信 息识别系统提供的服务。
    例如,一个终端100A通过应用市场安装了一个根据本发明实施 例的应用(APP),例如CallBlocker。在首次使用该应用(例如,客户 端150)时,或在后期更新(例如,添加、删除、修改等)了终端100A 的通讯录(或地址簿、联系人信息等),用户可以在终端100A上选择 “共享”或“不共享”本地联系人。当选择“共享”时,该客户端150 读取本地的一个或多个联系人信息(例如,具有vCard文件格式)后 加密上传到服务器200。服务器200在收到该一个或多个vCard后, 加密存储到数据库(例如,对象数据库)中。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 该存储也可以是不加密的,完全取决于实现者的具体实现需求。在一 个实施例中,在数据库中存储时使用的主键可以是根据终端100的 Android ID生成的,或更直接的,就是AndroidID。在数据库中主要 存储这一个或多个vCard的用户名称、电话号码、邮件地址、邮编号 码和电话类型等。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还可以存储与本地联系人 相关联的其它信息。
    在终端100向服务器200上传数据时,如果根据Android ID或其 他识别信息发现所上传的数据属于同一个终端100,则数据库存储平 台可以按照增量的形式进行增减或者修改(更新)。如果发现上传的数 据来自与数据库中现有数据所属终端不同的终端,则可以直接加密后 存储。
    这样,终端100A就可以在陌生人来电时享受本发明实施例提供 的对端身份识别服务。即,在接通陌生来电前就可以知道对方的名字 和基本信息(例如,头像、年龄、地址、职业等)。此外,终端100A 的用户可以手动把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识别的号码添加到其本地 通讯录中。同理,其他终端100在使用时如果也同意共享,那么也可 以享受对端身份识别服务。
    当然,本发明不限于在同意共享自己的联系人信息的情况下才可 以享受对端身份识别服务。也可以在满足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就能够 享受该服务。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终端100B的用户支付一定 费用成为平台会员时,其在不共享自己的联系人信息的情况下,就能 够同样享受该服务。在该情况下,可以避免自己的私密信息与他人共 享。
    具体地,参见图3,当例如终端100A接收到呼入呼叫(“手机来 电”)时,其可以从呼入呼叫所携带的元信息中提取来电号码(“客户 端采集来电号码”)。首先,终端100A尝试在本地识别该来电号码(“是 否陌生号”)。如果其发现该号码为与本地已知的联系人相关联的号码 时(“否”),其可以直接向用户提供对该联系人的指示,例如联系人的 姓名、头像等。如果未在本地地址簿中找到对应联系人(“是”),则终 端100A判断该号码为陌生号码,其应当向服务器200进行查询。在 一个实施例中,终端100A可以用查询请求的方式将该号码和其自身 的Android ID告知服务器200(“客户端把号码上传到平台”)。换言之, 该查询请求可以包括呼叫的号码以及终端100A的识别信息。当然, 本发明不限于此,查询请求也可以仅包括呼叫的号码,或包括其他信 息。
    当服务器200接收到该查询请求后,服务器200根据一个或多个 识别依据,在其数据库中检索相应对端身份记录(“是否在平台”/“是 否命中提示规则”,下文具体描述),并向终端100A反馈查询结果(“平 台返回VCard给客户端”)。最后,终端100A可以显示服务器200的 识别结果(“客户端提示主要信息”)。如果服务器200未检索到对应身 份记录(“是否在平台”→“否”),则向终端100A返回查询失败的指 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200向终端100A发送的查询结果可以 是符合vCard文件格式标准的数据。此外,服务器200在检索到一条 或多条身份记录时(“是否在平台”→“是”),其可以根据以下至少一 项识别依据,来选择作为查询结果的身份记录(“是否命中提示规则”):
    (1)共享人数。理论上,当同一身份记录的共享(认 可)人数超过某一阈值时,才认为该条身份记录可信度较 高,并向终端100A加以推荐。因此,共享人数是一项重 要的识别依据。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共享人数可以是2, 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根据需要其也可以是其他数目, 例如,自然数或甚至某个实数(例如,1.5)。这里出现实 数的情况主要是可能由于根据统计数据来归纳出达到某一 可信度所需要的平均共享人数。
    (2)禁止规则。可以使用预先设置的过滤器,当检测 到名称、地址、邮箱地址等文字描述中出现违反法律、法 规、社会公德等,或者检测到服务器200的服务运营商认 为其它应当禁止使用的内容时,可以设置忽略对应的身份 记录,以防止有恶意用户注册/上传恶意信息,并造成一系 列问题。
    (3)非人际关系称呼。人际关系称呼可以包括亲属/ 朋友称呼等,例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 等,这种称呼通常仅对于上传对应身份信息的用户有意义, 而对于其他第三方来说是无意义的。因此,在过滤器(可 以与上述过滤器是同一个过滤器,也可以是不同的过滤器) 判断出现这种称呼时,同样忽略对应的身份记录。
    (4)加权。当涉及同一号码的共享用户大于2时,如 果出现名称不同的情况,可以采取加权方式判断返回。例 如,针对同一电话号码“4008-517-517”,终端100A上的 身份信息包括名称项“麦当劳”,而终端100B上的身份信 息包括名称项“快餐”,则可以根据针对终端100A和100B 的不同权重来选择针对终端100C的查询请求的查询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终端100A和100B上传的其他条目 的可信度(或者其他用户对这两个用户上传条目的认可度), 对这两个终端加以不同权重。例如,终端100A上传的其 他99条联系人信息非常准确,其每一条联系人信息都与其 他用户的联系人信息吻合,从而服务器200可以认为终端 100A的可信度较高,赋予高权重。相对地,终端100B上 传的其他99条联系人信息准确度一般,仅有一半的联系人 信息与其他用户的联系人信息吻合,从而服务器200可以 认为终端100B的可信度一般,赋予中等权重。因此,在 终端100A和100B关于同一号码的身份信息发生分歧时, 由于终端100A的权重较高,因此在向终端100C返回查询 结果时,采信了终端100A的身份数据。
    当然,本申请不限于上述四种选择依据,也可以根据其它选择依 据来判断向终端100返回哪(些)条身份记录。在其他实施例中,可 以向终端100A返回全部身份记录,以由终端100A自行选择恰当的身 份记录。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已注册的商家号码和主动注册个人号 码被其他用户分享到平台而平台号码信息未做更改;用户来电或者去 电时,平台通过命中规则智能判断并通过VCard的形式返回号码的最 新信息。此外,来电号码类型包括:商家号码、被分享的号码和主动 注册的个人号码。
    至此,已结合图2和3详细描述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识别呼 叫的对端身份的示例流程。通过使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流程,可以 在解决商家电话识别的同时增加手机用户个人号码识别,并为手机用 户接电话前显示个人号码用户名称、头像、邮编、地址和邮箱等。其 次,当电话号码用途发生变更时,实时的帮助手机用户识别并提示最 新信息。再次,陌生号码在平台的命中规则通过权值计算分析同号码 不同信息和避免恶意分享号码信息。因此,通过使用本发明实施例的 示例流程,可以为全球智能型手机用户创造值得信赖的电话沟通环境, 有效利用该平台的资源,提高陌生号码的识别度。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终端100中执行的用于识别 对端身份的方法400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方法400可以包括步骤 S410、S420和S430。根据本发明,方法400的一些步骤可以单独执 行或组合执行,以及可以并行执行或顺序执行,并不局限于图4所示 的具体操作顺序。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400可以由图2所示的终端 100和/或其上安装的客户端150执行。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服务器200中执行的用于辅 助识别对端身份的方法450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方法450可以包 括步骤S460、S470和S480。根据本发明,方法450的一些步骤可以 单独执行或组合执行,以及可以并行执行或顺序执行,并不局限于图 6所示的具体操作顺序。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450可以由图2所示 的服务器200和/或其上安装的服务器端250执行。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识别呼叫的对端身份的示 例终端100的框图。如图5所示,终端100可以包括:本地号码判断 单元110、查询请求发送单元120和查询结果接收单元130。
    本地号码判断单元110可以用于判断呼叫的号码是否为本地已知 号码。本地号码判断单元110可以是终端100的中央处理单元(CPU)、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微处理器、微控制器等等,其可以与终端 100的存储部分(例如,RAM、SD卡等)相配合,用于判断呼叫的 号码是否为本地存储的已知号码。
    查询请求发送单元120可以用于在判断号码不是本地已知号码的 情况下,向服务器200发送包括该号码在内的查询请求。查询请求发 送单元120可以是终端100的中央处理单元(CPU)、数字信号处理器 (DSP)、微处理器、微控制器等等,其可以与终端100的通信部分(例 如,无线收发信机、以太网卡、xDSL调制解调器等)相配合,用于 在本地号码判断单元110判断号码不是本地已知号码的情况下,向服 务器200发送包括该号码在内的查询请求。
    查询结果接收单元130可以用于从服务器200接收响应于查询请 求的查询结果,该查询结果包括用于指示与号码相关联的对端身份的 信息,以及对端身份是至少基于由一个或多个用户向服务器200提供 的身份数据来查询到的。查询结果接收单元130可以是终端100的中 央处理单元(C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微处理器、微控制器 等等,其可以与终端100的通信部分(例如,无线收发信机、以太网 卡、xDSL调制解调器等)相配合,用于从服务器200接收响应于查 询请求的查询结果,该查询结果包括用于指示与号码相关联的对端身 份的信息,例如具有vCard文件格式的数据,且该对端身份是至少基 于由一个或多个用户向服务器200上传共享的身份数据来查询到的。
    此外,终端100还可以包括图4中未示出的其他单元,例如身份 数据提供单元等。在一些实施例中,身份数据提供单元可以用于向服 务器200提供与一个或多个本地已知号码相关联的身份数据。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示例服务器200的框图。如图 7所示,服务器200可以包括:查询请求接收单元210、对端身份查询 单元220和查询结果发送单元230。
    查询请求接收单元210可以用于从终端100接收包括呼叫的号码 在内的查询请求。查询请求接收单元210可以是服务器200的中央处 理单元(C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微处理器、微控制器等等, 其可以与服务器200的通信部分(例如,无线收发信机、以太网卡、 xDSL调制解调器等)相配合,从终端100接收包括呼叫的号码在内 的查询请求。
    对端身份查询单元220可以用于根据查询请求,查询与号码相关 联的对端身份,该对端身份是至少基于由一个或多个用户向服务器 200提供的身份数据来查询到的。对端身份查询单元220可以是服务 器200的中央处理单元(C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微处理器、 微控制器等等,其可以与服务器200的存储部分(例如,SD卡、闪 存、外部数据库等)相配合,根据查询请求,查询与号码相关联的对 端身份,该对端身份是至少基于由一个或多个用户向服务器200提供 的身份数据来查询到的。
    查询结果发送单元230可以用于向终端100发送响应于查询请求 的查询结果,该查询结果包括用于指示对端身份的信息。查询结果发 送单元230可以是服务器200的中央处理单元(CPU)、数字信号处理 器(DSP)、微处理器、微控制器等等,其可以与服务器200的通信部 分(例如,无线收发信机、以太网卡、xDSL调制解调器等)相配合, 向终端100发送响应于查询请求的查询结果,该查询结果包括用于指 示对端身份的信息。
    此外,服务器200还可以包括图7中未示出的其他单元,例如身 份数据接收单元。在一些实施例中,身份数据接收单元可以用于从一 个或多个终端接收与相应终端的一个或多个本地已知号码相关联的身 份数据。
    以下将结合图4和图5,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终端100上执 行的用于识别呼叫的对端身份的方法400和终端100进行详细的描述。
    方法400开始于步骤S410,在步骤S410中,可以由终端100的 本地号码判断单元110判断呼叫的号码是否为本地已知号码。
    在步骤S420中,如果判断号码不是本地已知号码,则可以由终 端100的查询请求发送单元120向服务器200发送包括该号码在内的 查询请求。
    在步骤S430中,可以由终端100的查询结果接收单元130从服 务器200接收响应于查询请求的查询结果,查询结果包括用于指示与 号码相关联的对端身份的信息,以及对端身份是至少基于由一个或多 个用户向服务器200提供的身份数据来查询到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指示与号码相关联的对端身份的信息至少 可以包括符合vCard文件格式标准的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端身份可以是至少基于由两个或更多个用户 向服务器200提供的身份数据来查询到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查询请求还可以包括终端100的识别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100的识别信息可以至少包括与终端100 绑定的Android ID。
    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400还可以包括:向服务器200提供与一 个或多个本地已知号码相关联的身份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430中,对端身份可以是至少还基于 由服务器200预先登记的对端信息来查询到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200预先登记的对端信息包括以下至少 一项:商家号码和主动注册的个人号码。
    以下将结合图6和图7,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在服务器200 处执行的用于辅助识别呼叫的对端身份的方法450和服务器200进行 详细的描述。
    方法450开始于步骤S460,在步骤S460中,可以由服务器200 的查询请求接收单元210从终端100接收包括呼叫的号码在内的查询 请求。
    在步骤S470中,可以由服务器200的对端身份查询单元220根 据查询请求,查询与号码相关联的对端身份,对端身份是至少基于由 一个或多个用户向服务器200提供的身份数据来查询到的。
    在步骤S480中,可以由服务器200的查询结果发送单元230向 终端100发送响应于查询请求的查询结果,查询结果包括用于指示对 端身份的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指示对端身份的信息可以至少包括符合 vCard文件格式标准的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端身份可以是至少基于由两个或更多个用户 向服务器200提供的身份数据来查询到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查询请求还可以包括终端100的识别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100的识别信息可以至少包括与终端100 绑定的Android ID。
    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450还可以包括:从一个或多个终端接收 与相应终端的一个或多个本地已知号码相关联的身份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470中,对端身份可以是至少还基于 由服务器200预先登记的对端信息来查询到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200预先登记的对端信息可以包括以下 至少一项:商家号码和主动注册的个人号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470还可以包括:如果查询到与号码相 关联的两个或更多个身份数据且这些身份数据中至少包括指示不同对 端身份的两个身份数据,则根据一种或多种选择依据来选择其中之一 作为查询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选择依据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各身份数据 的可信度;各身份数据中指示相同对端身份的数目;以及由服务器200 为各身份数据分配的权重。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470还可以包括:如果查询到的身份数 据涉及人际关系称呼,则忽略该条身份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480还可以包括:如果查询到的身份数 据涉及违法信息,则忽略该条身份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从一个或多个终端接收到的身份数据可以在服 务器200处以各终端的识别信息为主键分别存储。
    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可以是以加密方式存储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身份数据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名称、电话 号码、邮件地址、邮编号码、以及电话类型。
    至此已经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应该理解,本领 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其 它的改变、替换和添加。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 例,而应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

    关 键  词:
    用于 身份 识别 方法 终端 服务器 系统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用于对端身份识别的方法、终端、服务器和系统.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06320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