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4

包括触摸屏的液晶显示装置.pdf

  • 上传人:b***
  • 文档编号:4059579
  • 上传时间:2018-08-13
  • 格式:PDF
  • 页数:24
  • 大小:697.44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449981.4

    申请日:

    2011.12.29

    公开号:

    CN102650917A

    公开日:

    2012.08.2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6F 3/041申请日:20111229|||公开

    IPC分类号:

    G06F3/041; G02F1/133; G02F1/1335; G02F1/1343

    主分类号:

    G06F3/041

    申请人: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发明人:

    申载勋; 姜炳求; 宋文奉; 宋时喆

    地址:

    韩国首尔

    优先权:

    2011.02.28 KR 10-2011-0017875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代理人:

    李辉;王伶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公开了一种包括触摸屏的液晶显示装置,其减小通过液晶面板的驱动而施加到触摸屏的噪声影响,从而实现触摸感测性能的提高。该LCD装置包括:液晶面板、多个第一触摸电极、绝缘部、钢化玻璃和多个第二触摸电极。液晶面板包括下基板和上基板。第一触摸电极形成在所述上基板上,用于沿第一方向检测触摸点。绝缘部形成在所述第一触摸电极上。钢化玻璃形成在所述绝缘部上。第二触摸电极形成在所述钢化玻璃的下表面,用于沿第二方向检测触摸点。所述第一触摸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摸电极通过所述绝缘部彼此分开特定间隔。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包括触摸屏的液晶显示LCD装置,该LCD装置包括:
    液晶面板,其包括下基板和上基板;
    多个第一触摸电极,其形成在所述上基板上,用于沿第一方向检测触摸点;
    绝缘部,其形成在所述第一触摸电极上;
    钢化玻璃,其形成在所述绝缘部上;以及
    多个第二触摸电极,其形成在所述钢化玻璃的下表面上,用于沿第二方向检测触
    摸点,
    其中,所述第一触摸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摸电极通过所述绝缘部彼此分开特定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CD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触摸电极形成为具有比所
    述第二触摸电极更宽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CD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触摸电极沿所述第一方向形成,并且
    所述第二触摸电极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所述第二方向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CD装置,该LCD装置还包括:
    背光单元,其向所述液晶面板提供光;以及
    下偏振膜,其形成在所述液晶面板的下部,
    其中,所述绝缘部是设置在所述液晶面板的上部的上偏振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CD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触摸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摸
    电极由铟锡氧化物ITO、石墨烯或碳纳米管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CD装置,其中,所述绝缘部形成为具有大约100μm
    到大约150μm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CD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触摸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摸
    电极形成为具有大约70nm的整数倍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CD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触摸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摸
    电极的线宽形成为2∶1到10∶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CD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触摸电极形成为具有大约4.4mm的线宽,并且
    所述第二触摸电极形成为具有大约1.0mm的线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CD装置,其中,相邻第一触摸电极之间的间隔比
    相邻第二触摸电极之间的间隔大十倍到三十倍。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CD装置,其中:
    相邻第一触摸电极之间的间隔是大约0.2mm,并且
    相邻第二触摸电极之间的间隔是大约3.8mm。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CD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触摸电极形成为占触摸
    屏面板的整个面积的大约70%到大约90%。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CD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触摸电极形成为占触摸
    屏面板的整个面积的大约5%到大约40%。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CD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触摸电极形成为与所述
    第二触摸电极的整个面积的大约70%到大约90%交叠。
    15.一种包括触摸屏的液晶显示LCD装置,该LCD装置包括:
    液晶面板,其包括:上基板,在该上基板中形成有多个滤色器;以及下基板,在
    该下基板中,在多个像素每个中形成有薄膜晶体管;
    下偏振膜,其形成在所述液晶面板的下部;
    上偏振膜,其形成在所述液晶面板的上部;
    多个第一触摸电极,其形成在所述上偏振膜的下表面,用于沿第一方向检测触摸
    点;
    钢化玻璃,其形成在所述上偏振膜上;以及
    多个第二触摸电极,其形成在所述钢化玻璃的下表面,用于沿第二方向检测触摸
    点,
    其中,所述第一触摸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摸电极通过所述上偏振膜彼此分开大约
    100μm到大约150μm的距离,并且
    所述第一触摸电极形成为具有比所述第二触摸电极更宽的面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LCD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触摸电极形成为占触摸屏面板的整个面积的大约70%到大约90%,并

    所述第二触摸电极形成为占所述触摸屏面板的整个面积的大约5%到大约40%。

    说明书

    包括触摸屏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LCD)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包括触摸屏的
    LCD装置,其减小通过液晶面板的驱动施加到触摸屏的噪声影响,从而实现触摸感
    测性能的提高。

    背景技术

    随着诸如移动通信终端和笔记本电脑的各种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发展,可应用于这
    些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平板显示(FPD)装置的需要日益增长。

    作为FPD装置,已经开发了液晶显示(LCD)装置、等离子体显示板(PDP)、场致
    发射显示(FED)装置和发光二极管(LED)显示装置。

    在这种FPD装置中,LCD装置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因为LCD装置易于制造,
    并且驱动器的可驱动性、低功耗、薄厚度、高图像质量和大屏幕。

    替代了诸如鼠标或键盘的现有输入装置并且使得用户能够通过手指和笔直接输
    入信息的触摸屏被应用为LCD装置的输入装置。

    所有用户都能够轻松操作触摸屏,因此,触摸屏的应用在不断扩大。

    这种触摸屏根据其结构被分类为以下类型。

    触摸屏嵌于液晶面板的单元内的单元内嵌(in-cell)型。触摸屏置于液晶面板的
    上部的单元上嵌(on-cell)型。触摸屏分离地耦合到LCD装置的上部的叠加(add-on)
    型。

    图1是例示了应用了单元上嵌型触摸屏的相关技术LCD装置的图。图2是例示
    了图1的触摸屏的结构的图。

    参照图1和2,应用了单元上嵌型触摸屏的相关技术的LCD装置包括:背光单
    元10、液晶面板20、下偏振器30、上偏振器40、触摸屏50和保护膜60(或者保护
    玻璃)。

    液晶面板20包括彼此耦接的下基板22和上基板24,并且液晶层(未示出)置
    于下基板22和上基板24之间。

    在下基板22上,多个像素形成矩阵形式。

    在上基板24上,红滤色器、绿滤色器和蓝滤色器形成矩阵形式。

    下偏振器30设置在液晶面板20的下部,而上偏振器40设置在液晶面板20的上
    部。

    这里,背光单元10包括发光的光源12、光导板14和多个光学片16。

    光导板14将从光源12提供的光引导向液晶面板20。光学片16提高从光导板14
    输出并入射在液晶面板20上的光的效率。

    如图2所示,触摸屏50包括沿X轴方向形成的多个第一触摸电极52和沿Y轴
    方向形成的多个第二触摸电极54。

    第一触摸电极52和第二触摸电极54形成在液晶面板20的上基板24上。多个绝
    缘层分别设置在第一触摸电极52与第二触摸电极54交叉的多个区域中,并形成桥。
    第一触摸电极52和第二触摸电极54通过该桥彼此绝缘。

    向第一触摸电极52施加用于检测触摸的信号(电压)。

    当用户通过手指或笔触摸显示屏(触摸屏面板)的特定点时,通过用户的触摸改
    变了第一触摸电极52和第二触摸电极54之间的电容。

    单独制备的触摸感测驱动器感测第一触摸电极52和第二触摸电极54之间的电容
    变化,由此感测触摸点。

    在包括单元上型触摸屏的相关技术的LCD装置中,用于感测触摸的第一触摸电
    极52和第二触摸电极54由铟锡氧化物(ITO)在上基板24上形成,并且使滤色器
    形成在其中,从而构成触摸屏。

    液晶面板20利用像素中产生的电场按照像素单元调节透光量,从而显示彩色图
    像。对此,通过屏幕的驱动来改变各像素中的电流,导致诸如电磁波的噪声。

    触摸屏50的第一触摸电极52(X轴触摸电极)和第二触摸电极54(Y轴触摸电
    极)形成在上基板24上,从而受到液晶面板20中产生的噪声的影响。

    特别是,电容型触摸屏易受噪声影响。在单元上嵌型触摸屏50中,由于两个触
    摸电极52和54形成在上基板24上,靠近形成有薄膜晶体管的下基板22并且,单元
    上嵌型触摸屏50受噪声影响更多。

    如上所述,由于液晶面板20的上基板24上形成的触摸屏50的叠层结构的特性,
    触摸屏50易受液晶面板20的驱动所导致的噪声影响,从而使触摸感测性能降低。

    近来,包括触摸屏的LCD装置日益应用于诸如便携式电话或智能电话的移动装
    置。设计、通信质量和触摸感测性能成了对于购买移动装置而言重要的因素。

    因此,所有制造商都在研究提高单元上嵌型触摸屏的触摸感测性能的技术,但是
    至今没有开发出提高触摸感测性能的创新技术。

    此外,为了减小由于液晶面板20的驱动所导致的噪声影响,触摸屏50的设计需
    要改变,但是相关技术在改变用于减小噪声影响的触摸屏50的设计方面有限。

    此外,需要耐噪声的触摸感测驱动器应用于触摸屏。然而,耐噪声的触摸感测驱
    动器被限制性应用于一些产品,并且应用触摸感测驱动器的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基本避免了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点造成的一个或
    者更多个问题的包括触摸屏的LCD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包括触摸屏的LCD装置,其减小了由于屏幕的驱
    动所导致的噪声影响,从而实现触摸感测性能的提高。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包括触摸屏的LCD装置,其实现了触摸感测性
    能的提高以及触摸屏设计自由度的增加。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包括触摸屏的LCD装置,其能够通过提高触摸
    感测性能而节省制造成本。

    除本发明的前述目的外,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点和优点,并且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根据以下描述将清楚理解这些特点和优点。

    为了实现这些和其它优点,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这里所具体实施和广泛描
    述的,提供了一种具有触摸屏的LCD装置,其包括:液晶面板,其包括下基板和上
    基板;多个第一触摸电极,其形成在所述上基板上,用于沿第一方向检测触摸点;绝
    缘部,其形成在所述第一触摸电极上;钢化玻璃,其形成在所述绝缘部上;以及多个
    第二触摸电极,其形成在所述钢化玻璃的下表面上,用于沿第二方向检测触摸点,其
    中,所述第一触摸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摸电极通过所述绝缘部彼此间隔开特定间隔。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触摸屏的LCD装置,其包括:液晶面
    板,其包括上基板和下基板,在上基板中形成有多个滤色器,而在下基板中在多个像
    素各个中形成有薄膜晶体管;下偏振膜,其形成在所述液晶面板的下部;上偏振膜,
    其形成在所述液晶面板的上部;多个第一触摸电极,其形成在所述上偏振膜的下表面,
    用于沿第一方向检测触摸点;钢化玻璃,其形成在所述上偏振膜上;以及多个第二触
    摸电极,其形成在所述钢化玻璃的下表面上,用于沿第二方向检测触摸点,其中,所
    述第一触摸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摸电极通过所述上偏振膜彼此分开大约100μm到大约
    150μm的间隔,并且所述第一触摸电极形成为具有比所述第二触摸电极更宽的面积。

    应该理解,对本发明的以上概述和以下详述都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旨在对所
    要求保护的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进来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结合到本申请中且构成本申请
    的一部分,这些附图例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
    理。附图中:

    图1是例示了应用了单元上型触摸屏的相关技术LCD装置的图;

    图2是例示了图1的触摸屏的结构的图;

    图3和图4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包括触摸屏的LCD装置的图;

    图5到图8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触摸屏的叠层结构的图;

    图9到图11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包括触摸屏的LCD装置的触摸感
    测方法的图;

    图12和图13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包括触摸屏的LCD装置
    的图;

    图14是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包括触摸屏的LCD装置中施加到第二
    触摸电极的噪声的实验结果的图;

    图15是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包括触摸屏的LCD装置中被吸收到第
    一触摸电极然后被施加到第二触摸电极的噪声的实验结果的图;

    图16是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包括触摸屏的LCD装置中取决于第一
    触摸电极和第二触摸电极的面积比的噪声影响的图;以及

    图17是示出了与相关技术相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包括触摸屏的LCD装置
    的噪声防止性能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例示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
    施方式的示例。尽可能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标号指代相同或类似部件。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包括触摸屏的LCD装置。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当一种结构(例如,电极、线、布线、层或触点)
    被描述为形成在另一结构的上部/下部或者其它结构上/下时,该描述应当理解为包括
    这些结构彼此接触的情况,并且还包括第三结构设置在其间的情况。

    图3和图4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包括触摸屏的LCD装置的图。图
    5到图8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触摸屏的叠层结构的图。

    参照图3和4,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包括触摸屏的LCD装置包括:下偏振膜
    100、液晶面板200、上偏振膜300、第一触摸电极层400、第二触摸电极层500和钢
    化玻璃600。

    此外,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包括触摸屏的LCD装置包括:背光单元,其向液
    晶面板200提供光;驱动电路,其用于驱动液晶面板200;以及触摸感测驱动器,其
    用于感测用户的触摸点。在图3和4中,没有示出背光单元和驱动电路。

    驱动电路包括定时控制器(T-con)、数据驱动器(D-IC)、选通驱动器(G-IC)、
    背光驱动器和向他们提供驱动电力的电源。

    定时控制器利用输入定时信号(TS)将输入的视频信号(数据)以帧为单位转
    换成数字图像数据(RGB),并将以帧为单位排列的数字图像数据提供给数据驱动器。
    这里,定时信号(TS)包括垂直同步信号Vsync、水平同步信号Hsync和时钟信号
    CLK。

    此外,定时控制器利用垂直同步信号Vsync、水平同步信号Hsync和时钟信号
    CLK生成用于控制选通驱动器的选通控制信号(GCS)和用于控制数据驱动器的数
    据控制信号(DCS)。

    定时控制器生成的选通控制信号(GCS)被提供给选通驱动器,而数据控制信号
    (DCS)被提供给数据驱动器。

    这里,数据控制信号(DCS)可以包括源起始脉冲(SSP)、源采样时钟(SSC)、
    源输出使能信号(SOE)和极性控制信号(POL)。

    选通控制信号(GCS)可以包括选通起始脉冲(GSP)、选通移位时钟(GSC)
    和选通输出使能(GOE)。

    选通驱动器基于来自定时控制器的选通控制信号GCS,生成用于驱动分别在多
    个像素中形成的多个薄膜晶体管的扫描信号(选通驱动信号)。

    所生成的扫描信号在一帧持续时间内顺次提供给液晶面板200中形成的多条选
    通线。通过顺次提供给选通线的扫描信号驱动薄膜晶体管,由此使得像素开关。

    数据驱动器包括多个源驱动IC,各源驱动IC将从定时控制器提供的数字图像数
    据转换成模拟图像数据(即,数据电压)。

    基于来自定时控制器的数据控制信号(DCS),在各子像素的薄膜晶体管导通时
    数据驱动器分别将用于一条水平行的数据电压提供给液晶面板200中形成的多条数
    据线。

    液晶面板200调节从背光单元(未示出)通过下偏振膜100提供的光的透射率,
    以显示图像。

    液晶面板200包括:下基板210,在下基板210以矩阵型限定有多个像素;上基
    板220,在上基板220处,红、绿和蓝滤色器形成为矩阵型以各像素相对应;以及液
    晶层230,其设置在下基板210和上基板220之间。这里,滤色器可以形成为具有大
    约0.3mm到大约0.5mm的厚度。

    液晶面板200的各像素中形成有公共电极。通过提供给各像素的数据电压和公共
    电压(Vcom)在各像素中形成电场,通过该电压液晶取向,由此控制各像素中透光率。

    液晶面板200不能自发光,因此利用从背光单元提供的光显示图像。

    背光单元将光照射在液晶面板200上,并且包括多个发射光的背光和光学部件
    (例如,导光板或散射板和多个光学片)。

    这里,可以应用冷阴极荧光灯(CCFL)、外部电极荧光灯(EEFL)和发光二极
    管(LED)中的一种光源作为背光,或者可以应用CCFL、EEFL和LED中的两种类
    型组合的光源作为背光。

    背光驱动器是控制背光的驱动(开启/关断)的元件,并且可以基于背光控制信
    号控制背光的开启/关断时间、占空比(duty)和亮度。

    触摸感测驱动器感测构成第一触摸电极层400的多个第一触摸电极和构成第二
    触摸电极层500的多个第二触摸电极之间形成的电容的变化,以感测用户的触摸点。

    对此,触摸感测驱动器连接到第一触摸电极层400,以感测X轴触摸点,而触摸
    感测驱动器连接到第二触摸电极层500,以感测Y轴触摸点。

    这里,第一触摸电极层400可以用作接收用于检测触摸点的感测信号的传输单元
    (Tx)。第二触摸电极层500可以用作感测电容变化的接收单元(Rx)。

    第一触摸电极层400的第一触摸电极用作接收用于检测触摸的感测信号的驱动
    电极。第二触摸电极层500的第二触摸电极用作感测电极。

    参照图9,通过感测在驱动电极的输入信号通过触摸传感器图案被感测电极接收
    到时信号的变化,来执行触摸感测。与没有触摸时的接收信号相比,在执行触摸时接
    收信号的强度在减小。

    参照图10,在驱动和接收顺序方面,当在第一驱动电极中驱动脉冲时,LCD装
    置以从第一感测电极到最末感测电极的顺序依次检测信号,以确定用户触摸是否存
    在。

    通过同样的方案,即使在驱动第二驱动电极时,LCD装置以从第一感测电极到
    最末感测电极的顺序依次检测信号。

    与上述信号检测方案相同,LCD装置依次检测信号,直到最末驱动电极和最末
    感测电极。

    对于一帧的持续时间,当以从第一驱动电极到最末驱动电极的顺序从感测电极依
    次检测信号时,对所有驱动电极和感测电极的驱动和接收进行一次组合。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感测到触摸时驱动电极和感测电极的位置,来获得触摸
    了触摸屏面板的手指的坐标。

    参照图11,当驱动第m驱动电极时,如果从第n感测电极信号感测到触摸,则
    用户触摸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是点(m,n),在该点(m,n)第m驱动电极与第n
    感测电极交叉。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包括触摸屏的LCD装置中,第一触摸电极层400和
    第二触摸电极层500形成为彼此分开特定距离。

    这里,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触摸电极层400配置有多个第一触摸电极410
    和420。

    第一触摸电极410和420由诸如ITO、石墨烯(ュ)或碳纳米管(CNT)
    的透明导电材料(具有高透光率)形成。

    在具有滤色器的上基板220上对第一触摸电极410和420进行构图并形成为具有
    特定厚度和线宽。

    如图4和图6所示,第二触摸电极层500配置有多个第二触摸电极510和520。

    第二触摸电极510和520由诸如ITO、石墨烯或碳纳米管(CNT)的透明导电材
    料(具有高透光率)形成。

    在具有厚度大约0.7mm的钢化玻璃600的下表面(后表面)上,对第二触摸电
    极510和520进行构图并形成为具有特定厚度和线宽。

    这里,由非导电材料形成的绝缘部设置在第一触摸电极和第二触摸电极之间。绝
    缘部使得能够在第一触摸电极不与第二触摸电极接触的情况下执行X轴和Y轴的触
    摸感测。

    作为本发明的示例,可以应用设置在液晶面板200上部的上偏振膜300作为绝缘
    部。

    形成有第一触摸电极的上基板220和上偏振膜300的下表面(后表面)利用粘合
    剂(未示出)彼此粘合。形成有第二触摸电极的钢化玻璃600和上偏振膜300的上表
    面利用粘合剂(未示出)彼此粘合。

    参照图7和图8,第一触摸电极层400和第二触摸电极层500形成为具有大约
    20μm的间隔,并且上偏振膜300置于第一触摸电极层400和第二触摸电极层500之
    间。

    如上所述,上偏振膜300可以用作第一触摸电极层400和第二触摸电极层500
    之间的绝缘层。

    上偏振膜300可以形成为具有大约100μm到大约150μm的厚度。因此,第一触
    摸电极和第二触摸电极形成为通过上偏振膜300彼此分开大约100μm到大约150μm
    的距离。

    图8例示了图7的放大部分A。

    参照图8,第一触摸电极410和420及第二触摸电极510和520可以形成为彼此
    交叉。在图8中,仅例示了两个第一触摸电极410和420及两个第二触摸电极510
    和520。

    作为示例,第一触摸电极可以沿Y轴方向形成,而第二触摸电极可以沿X轴方
    向形成。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触摸电极可以沿X轴方向形成,而第二触摸
    电极可以沿Y轴方向形成。

    这里,第一触摸电极和第二触摸电极可以通过利用薄膜的干涉效应形成为具有大
    约70μm的整数倍的厚度,用于增加可见光的透射率。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触摸电极的厚度和第二触摸电极的厚度可以是大约
    140nm。

    第一触摸电极和第二触摸电极的线宽可以形成为2∶1到10∶1。即,第一触摸电极
    可以形成为具有比第二触摸电极的线宽宽两倍到十倍的线宽。

    作为示例,第一触摸电极层400的第一触摸电极可以形成为具有大约4.4mm的
    线宽,而第二触摸电极层500的第二触摸电极可以形成为具有大约1.0mm的线宽。

    第一触摸电极之间的间隔和第二触摸电极之间的间隔可以形成为1∶10到1∶30。
    即,第二触摸电极之间的间隔可以形成为比第一触摸电极之间的间隔大十倍到三十
    倍。

    例如,相邻的第一触摸电极之间的间隔可以是大约0.2mm,而相邻的第二触摸
    电极之间的间隔可以是大约3.8mm。

    第一触摸电极可以形成为占液晶面板200(或者触摸屏面板)整个面积的大约70%
    到大约90%。第二触摸电极可以形成为占液晶面板200(或者触摸屏面板)整个面积
    的大约5%到大约40%。

    此外,在上基板220上形成的第一触摸电极可以形成为与第二触摸电极整个面积
    的大约70%到大约90%交叠。

    在参照图3到图8作出的描述中,第一触摸电极层400的第一触摸电极在上面被
    描述为形成在形成有滤色器的上基板220上,但该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触摸电极可以形成在除上基板220之外的其
    他层上。

    图12和图13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包括触摸屏的LCD装置
    的图。

    参照图12和图13,用作驱动电极的第一触摸电极层400可以形成在上偏振膜300
    的下表面(后表面)上。

    当第一触摸电极形成在上偏振膜300的下表面(后表面)时,第一触摸电极的线
    宽和厚度、相邻第一触摸电极之间的间隔、以及第一触摸电极和第二触摸电极的面积
    比可以与图8的实施方式相同。

    作为示例,在上偏振膜300的下表面上形成的第一触摸电极可以具有大约70nm
    的整数倍的厚度,例如,大约140nm的厚度。此外,第一触摸电极可以形成为具有
    比第二触摸电极的线宽宽三倍到六倍的线宽。

    第一触摸电极可以占据液晶面板200(或者触摸屏面板)整个面积的大约70%到
    90%。

    此外,第一触摸电极可以形成为与第二触摸电极整个面积的大约70%到大约90%
    交叠。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包括触摸屏的LCD装置中,作为触摸屏的驱动电极
    的第一触摸电极形成在液晶面板200的上基板220上,而作为感测电极的第二触摸电
    极形成在钢化玻璃600的下表面(后表面)上。

    由此,通过扩宽作为感测电极的第二触摸电极与形成有薄膜晶体管的下基板210
    之间的间隔,可以减小由用于显示图像而驱动薄膜晶体管所导致的噪声对作为感测电
    极的第二触摸电极的影响。即,可以减小由于液晶面板200的驱动所造成的噪声对触
    摸屏的影响。

    基于图14到图17中的触摸感测性能的实验结果,将在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
    施方式的包括触摸屏的LCD装置的效果。

    在基于附图描述之前,下面将描述由液晶面板的驱动而施加到触摸屏的噪声。

    LCD装置改变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设置的液晶的取向状态,以控制透光率,从
    而显示彩色图像。

    为了改变液晶的取向状态,LCD装置周期性地改变分别施加到各像素的像素电
    极和公共电极的电压。电压的变化造成电磁波,即,噪声,从而在液晶面板的上部设
    置的触摸屏的触摸感测中发生故障。

    尤其是,当由于液晶面板的驱动造成的噪声影响到感测电极(例如,钢化玻璃的
    下表面上形成的第二触摸电极)时,该噪声影响到用户触摸点的感测。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存在噪声影响触摸屏的几种路径。作为代表性示例,可能存
    在噪声直接影响感测电极的第一路径,以及该噪声被吸收到驱动电极(例如,在上基
    板的上部形成的第一触摸电极)中然后传送到感测电极中的第二路径。

    因此,噪声对触摸屏的影响可以定义为第一噪声(通过第一路径传送的)和通过
    第二路径传送的第二噪声之和。

    用作驱动电极和感测电极的材料的ITO是导电材料,并且具有大约5×104mhos/m
    的电导率。当电磁波碰到导电材料时,ITO表现出反射、吸收和传输的三种特性。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一触摸电极和第二触摸电极由ITO形成时,电导
    率(σ)为大约5×104mhos/m。

    第一触摸电极的厚度和第二触摸电极的厚度设计为大约140nm,并且ITO的磁
    导率(μ)设计为大约1.25×10-6H/m。在这种情况下,图14到图17示出了防止由于液
    晶面板的驱动造成的噪声的实验结果。

    这里,由于液晶面板的驱动造成的噪声的频率可以是大约几kHz到数百MHz。
    然而,在噪声的频率设置为大约50MHz的状态下执行了实验。

    根据在多种条件下获得的实验结果,铟锡氧化物(ITO)的电磁波吸收率、反射
    率和传输率分别为大约0.0248%、大约99.9751%和大约7.86×10-5%。

    如图14所示,可以看出,施加到第一触摸电极(驱动电极)的大部分噪声被反
    射,从而噪声几乎不会传送到第二触摸电极(感测电极)。

    此外,如图15所示,可以看出,噪声被吸收到第一触摸电极(驱动电极)中,
    然后显著减少了施加到第二触摸电极(感测电极)的噪声量。

    这里,噪声的反射率与上基板上形成的第一触摸电极的面积成比例地增加。因此,
    噪声对钢化玻璃的下表面上形成的第二触摸电极的影响减小。

    第一触摸电极(驱动电极)可以形成为与触摸屏面板(TSP)整个面积的大约90%
    交叠。此外,第二触摸电极(感测电极)的面积可以比触摸屏面板面积小1/20(5%)。

    这样,当设计第一触摸电极(驱动电极)和第二触摸电极(感测电极)时,可以
    看出,仅总噪声的0.0248%被施加到第二触摸电极(感测电极)。

    吸收到第一触摸电极(驱动电极)的噪声通过第一触摸电极的寄生电容被滤波,
    并被传送到第二触摸电极(感测电极)。在这种情况下,噪声传递增益可以表述为式
    (1)。

    1 1 + ( 2 πfRC ) 2 . . . ( 1 ) ]]>

    参照式(1),噪声的频率(f)、触摸传感器的电阻(R)和触摸传感器的电容(C)
    是可变的,并且电阻与由透明导线材料形成的第一触摸电极(驱动电极)和第二触摸
    电极(感测电极)中各电极的线宽成反比。

    电容与第一触摸电极(驱动电极)和第二触摸电极(感测电极)之间的垂直距离
    (d)(即,间隔)成反比。而且,电容与第一触摸电极(驱动电极)和第二触摸电极
    (感测电极)的交叠面积成正比。

    吸收到第一触摸电极(驱动电极)的噪声被传送到第二触摸电极(感测电极)的
    比率与第一触摸电极(驱动电极)中形成的电容成反比地下降。

    这里,传送到第二触摸电极(感测电极)的总噪声是直接吸收到第二触摸电极(感
    测电极)中的噪声和吸收到第一触摸电极(驱动电极)中然后传送到第二触摸电极(感
    测电极)的噪声之和。

    第一触摸电极(驱动电极)可以阻挡液晶面板中产生的噪声。而且,可以设置用
    于使直接施加到第二触摸电极(感测电极)中的噪声和吸收到第一触摸电极(驱动电
    极)中然后传送到第二触摸电极(感测电极)的噪声之和最小的条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液晶面板中产生的噪声被第一触摸电极(驱动电极)阻挡,从
    而,噪声降低。因此,可以根据第一触摸电极(驱动电极)和第二触摸电极(感测电
    极)的交叠面积设置用于使总噪声最小的最优条件。即,如图14到图16所示,通过
    调节第一触摸电极和第二触摸电极的面积比,可以减小触摸屏面板的噪声。

    按照第二触摸电极(感测电极)和第一触摸电极(驱动电极)的面积比直接施加
    到第二触摸电极(感测电极)的噪声的相对量随着第一触摸电极(驱动电极)的面积
    变宽而减小,但随着第二触摸电极(感测电极)的面积变宽而增大。

    当第一触摸电极占触摸屏面板整个面积的大约70%以上并且第二触摸电极(感测
    电极)占触摸屏面板整个面积的大约15%到大约40%时,可以使噪声的影响最小。

    通过本实施方式中的实验结果,第一触摸电极形成为具有比第二触摸电极宽三倍
    到六倍的线宽,并且形成为占液晶面板或触摸屏面板的整个面积的大约70%到大约
    90%。

    此外,在上基板上形成的第一触摸电极形成为与在钢化玻璃的下表面上形成的第
    二触摸电极整个面积的大约70%到大约90%交叠。此外,第二触摸电极形成为占触
    摸屏面板的整个面积的大约5%到大约40%。

    参照图17,可以看出,与相关技术的包括触摸屏的LCD装置相比,根据本发明
    实施方式的包括触摸屏的LCD装置使噪声量(通过液晶面板的驱动而施加到触摸屏)
    减小了1/6。

    如上所述,根据这些实施方式的包括触摸屏的LCD装置可以减小通过液晶面板
    的驱动而施加到触摸屏的噪声的影响,从而实现触摸感测性能的提高。

    此外,根据这些实施方式的LCD装置可以减小施加到触摸屏的噪声的影响,甚
    至不用添加独立的膜或板,从而实现触摸屏的自由设计。

    此外,与分开制造液晶面板和触摸屏然后使该液晶面板和触摸屏结合的相关技术
    相比,在这些实施方式中,能够减小触摸屏的厚度,从而,节省了制造成本。

    此外,在这些实施方式中,当第一触摸电极形成在上偏振膜上时,在液晶面板上
    形成单元上型触摸屏的电极图案的过程不能执行或者可以在制造LCD装置时简化,
    从而可以提高制造效率。

    在根据这些实施方式的包括触摸屏的LCD装置中,通过减小由于屏的驱动而造
    成的噪声的影响,可以提高触摸感测性能。

    在根据这些实施方式的包括触摸屏的LCD装置中,可以提高触摸屏的触摸感测
    性能和设计自由度。

    在根据这些实施方式的包括触摸屏的LCD装置中,通过提高触摸感测性能,可
    以节省制造成本。

    除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效果外,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新的方式分析本发
    明的其它特征和效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很明显,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
    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因此,本发明旨在涵盖本发明的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
    及其等同物范围内的这些修改和变型。

    本申请要求2011年2月28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0-0017875的优先权,
    通过引用结合于此,如同全面在此阐述一样。

    关 键  词:
    包括 触摸屏 液晶 显示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包括触摸屏的液晶显示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05957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