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
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由于其液晶面板本身不能发光,需要由背光模组来提
供光源,以实现液晶面板的图像显示。根据光源安装位置的不同,现有
背光模组分为直下式和侧入式两种。
其中,在侧入式背光模组设计过程中,通常因为导光板中的油墨网
点对光有吸收作用,或者LED光源的不同色度级别(Bin),导致在背光
模组的背光面内出现色差,并且这些色差随着液晶面板尺寸的增大,会
显示得更加明显。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能够保证背光模组发出的光颜色的一致性,从而减小色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背
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导光板,包括入光面、出光面以及底
面,其中,入光面与光源相对设置,出光面与入光面相接,底面与出光
面相对设置;反射片,设置于导光板的底面的下方;光学膜片,设置于
导光板的出光面的上方;其中,在反射片上设置一颜色渐变的颜料涂层,
颜料涂层为一黄色渐变到蓝色的涂层。
其中,蓝色颜料在颜料涂层中的质量百分比沿着远离光源的方向逐
渐增大。
其中,导光板的底面包括油墨网点和颜色补偿网点,其中,颜色补
偿网点为蓝色荧光粉网点时,蓝色荧光粉网点的大小沿着远离光源的方
向逐渐增大;颜色补偿网点为黄色荧光粉网点时,黄色荧光粉网点的大
小沿着远离光源的方向逐渐减小。
其中,油墨网点的大小不变。
其中,油墨网点和颜色补偿网点为单层结构,且油墨网点和颜色补
偿网点等间隔交替分布于底面。
其中,油墨网点和颜色补偿网点为双层结构,其中,底面的第一面
设置颜色补偿网点,底面的第二面设置油墨网点。
其中,油墨网点和颜色补偿网点为双层结构,其中,底面的第一面
设置油墨网点,底面的第二面设置颜色补偿网点。
其中,导光板的底面包括由油墨和颜色粒子混合组成的网点,其中,
网点中的颜色粒子的质量百分比浓度随着网点与光源的距离的不同而
改变。
其中,颜色粒子为蓝色粒子时,蓝色粒子的质量百分比浓度沿着远
离光源的方向逐渐增大;颜色粒子为黄色粒子时,黄色粒子的质量百分
比浓度沿着远离光源的方向逐渐减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
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任一种背光模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在反射片上
设置一由黄色渐变到蓝色的颜料涂层,以对导光板中的光谱进行修正,
能够保证背光模组出射的光颜色的一致,从而减小色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背光模组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反射片中的蓝色颜料的质量百分比随着蓝色颜料
设置的位置与光源之间的距离而变化的曲线图;
图3是本发明背光模组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油墨网点和颜色补偿网点的排列方式的第一实施
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的油墨网点和颜色补偿网点的排列方式的第二实施
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所示的油墨网点和颜色补偿网点的排列方式的第三实施
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背光模组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的由油墨和颜色粒子混合组成的网点的分布图;
图9是图7所示的网点中的黄色荧光粉的质量百分比浓度随着网点
与光源的距离而变化的曲线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背光模组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背光模组100包括光源101、导光板102、反射片103以
及光学膜片104。其中,导光板102包括入光面112、出光面122以及
底面132。导光板102的入光面112和光源101相对设置,出光面122
与入光面112相接,底面132与出光面122相对设置。其中,底面132
包含油墨网点107。
光学膜片104,设置在导光板102的出光面122的上方,其例如为
光学扩散片和光学增亮片。
反射片103设置于导光板102的底面132的下方,其中,在反射片
103上设置一颜色渐变的颜料涂层105,颜料涂层105为一黄色渐变到
蓝色的涂层。颜料涂层的作用是对入射到反射片103中的光进行选择性
的吸收,从而保证背光模组100出射光颜色的一致。
在优选实施中,颜料涂层105中的蓝色颜料在颜料涂层105中的质
量百分比沿着远离光源101的方向逐渐增大。
请参阅图2,图2是图1所示的反射片103中的蓝色颜料的质量百
分比随着蓝色颜料设置的位置与光源101之间的距离而变化的曲线图。
如图2所示,横坐标为与光源101的距离,即蓝色颜料设置的位置与光
源101之间的距离,其单位为毫米;纵坐标为蓝色颜料质量百分比,即
蓝色颜料在颜料涂层105中的质量百分比。
本实施例中,由于导光板102的底面132上含有油墨网点107,油
墨网点107对入射光有吸收和散射作用,并且油墨网点107对短波段的
绿光和蓝光的光吸收率较长波段的红光高,因此,在靠近光源101的位
置,因光源101发出的光经导光板102的路径较短,所以导光板102吸
收的短波段的光较少,即绿光和蓝光的损失较少,所以,此时需要的蓝
色颜料较少,因而在距离光源101较近处的蓝色颜料的质量百分比较小。
当蓝色颜料所在的位置与光源101的距离为0毫米时,蓝色颜料的
质量百分比为0。
随着光在导光板102中传播,被导光板102吸收的短波段的光就越
多,光呈现的颜色由偏蓝色渐变为偏黄色,因此,蓝色颜料的需求逐渐
增加。相应地,蓝色颜料在颜料涂层105中的质量百分比沿着远离光源
101的方向逐渐增大,以吸收入射到反射片103中的多余的黄光,使背
光模组100的出射光的颜色均匀一致。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背光模组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背光模组是在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
进一步的改进。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00
的导光板102的底面132进一步包括与油墨网点107间隔设置的颜色补
偿网点108。
其中,颜色补偿网点108由荧光粉制成,可根据荧光粉的颜色产生
相对应颜色的光。油墨网点107和颜色补偿网点108具体的排列方式请
参考图4-图6所示。
图4是图3所示的油墨网点和颜色补偿网点的排列方式的第一实施
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颜色补偿网点为蓝色荧光粉网点108a,
设置油墨网点107和蓝色荧光粉网点108a为单层结构,并且油墨网点
107和蓝色荧光粉网点108a等间隔交替分布于导光板102的底面132,
换而言之,由油墨网点107组成的油墨网点行与由蓝色荧光粉网点108a
组成的蓝色荧光粉网点行等间隔的交替排列。具体排列为:
在离光源101最近的导光板102的一侧设置油墨网点107,形成油
墨网点行,在距该油墨网点行一定距离的位置设置蓝色荧光粉网点
108a,形成蓝色荧光粉网点行,并且在离光源101最远的导光板102的
一侧设置蓝色荧光粉网点108a。其中,油墨网点107的大小不变,蓝色
荧光粉网点108a的大小沿着远离光源101的方向逐渐增大。
图4所示的油墨网点107和蓝色荧光粉网点108a进行色差补偿的主
要工作原理为:
由于光源101发出的光在导光板102内部不断传播的过程中,短波
段的光所占的比例不断减小,光的颜色会逐渐由偏蓝色过渡到偏黄色。
因此,导光板102的光的颜色的均匀性和一致性体现在出射的蓝光和黄
光的比例恒定。本实施例中,因为在靠近光源101的地方,入射的光在
导光板102中传播的路径不长,短波段的光被油墨网点107吸收的不多,
所以较小的蓝色荧光粉网点108a即可对光的颜色进行补偿。但随着光在
导光板102内传播,短波段的光被油墨网点107吸收得较多,即导光板
102内的光逐渐变成了黄色,因此需要更多的蓝光对黄光进行颜色补偿,
所以蓝色荧光粉网点108a逐渐增大。
本实施例中的油墨网点107的大小不变,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
行设置,在此不加以强制。
请参阅图5,图5是图3所示的油墨网点和颜色补偿网点的排列方
式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的油墨网点和颜色补偿网点与
图4的不同之处在于:图5所示的颜色补偿网点为黄色荧光粉网点108b,
设置最靠近光源101的黄色荧光粉网点108b的大小为最大,且黄色荧
光粉网点108b的大小沿着远离光源101的方向逐渐减小。
本实施例中,当从光源101中发出的光入射到黄色荧光粉网点108b
时会转化为黄光。靠近光源101的位置,因入射的光在导光板102中传
播的路径不长,短波段的光经油墨网点107吸收的不多,因此,此时的
光为偏蓝色,所以设置较大的黄色荧光粉网点108b,以便对光的颜色进
行补偿。随着光在导光板102内传播,短波段的光被油墨网点107吸收
得较多,即导光板102内的光逐渐变成了黄色,因此对进行颜色补偿的
黄光的需求逐渐减少,所以黄色荧光粉网点108b的大小逐渐减小。
本实施例中的油墨网点107的大小不变,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
行设置,在此不加以强制。
请参阅图6,图6是图3所示的油墨网点和颜色补偿网点的排列方
式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油墨网点107和颜色补偿
网点108设置在导光板102的底面132,且为双层结构,其中,底面132
的第一面设置颜色补偿网点108,底面132的第二面设置油墨网点107。
由此可以实现油墨网点107和颜色补偿网点108两者互不干涉,有利于
制作导光板102,提高成品率。
在优选实施例中,油墨网点107和颜色补偿网点108的位置可以互
换,即:导光板102的底面132的第一面设置油墨网点107,底面132
的第二面设置颜色补偿网点108。
应理解,本实施方式中,颜色补偿网点108可为前述的蓝色荧光粉
网点108a或黄色荧光粉网点108b,其在导光板102的底面132上的设
置大小可参考前文图4和图5所述,在此不在赘述。
请参阅图7,图7是本发明背光模组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是在如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本发明的背光模组100的基础
上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00的导光板102
的底面132进一步包括由油墨和颜色粒子混合组成的网点109。
请参考图8,图8是图7所示的由油墨和颜色粒子混合组成的网点
109的分布图。如图8所示,网点109的大小不变,并且均匀设置在导
光板102的底面132上。其中,网点109的大小没有明确的要求,可根
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在本实施例中,网点109的直径可以为0.2-0.4毫
米,具体而言,最小的网点109可以做到0.2毫米,优选为0.4毫米。
由于一个网版中的网点109数量非常多,图8中对网点109的结构进行
了简化绘示。
本实施例中,网点109中的颜色粒子为蓝色粒子。其中,蓝色粒子
的材料为蓝色的颜料,且蓝色颜料在网点109中所占的质量百分比浓度
沿着远离光源101的方向逐渐增大。即:蓝色颜料在网点109中所占的
质量百分比浓度随着网点109与光源101的距离的不同而改变,其变化
趋势与前文图2中的曲线图所示的变化趋势类似,其色差补偿原理与图
2所示的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网点109中的颜色粒子还可以是黄色粒子,黄色粒子
的材料为黄色荧光粉,且黄色荧光粉在网点109中所占的质量百分比浓
度随着网点109与光源101的距离的不同而改变,具体改变请参考图9。
请参考图9,图9是图7所示的网点109中的黄色荧光粉的质量百
分比浓度随着网点109与光源101的距离而变化的曲线图。如图9所示,
横坐标为网点109与光源101的距离,单位为毫米;纵坐标为黄色荧光
粉的质量百分比浓度,其中,黄色荧光粉的质量百分比浓度沿着远离光
源101的方向逐渐减少。
由前文的分析可知,在靠近光源101的位置,由于导光板102对光
源101发出的光的吸收较少,光的损失较少,因此,此时的光为偏蓝色,
所以需要更多的黄光进行颜色的补偿,即黄色荧光粉的质量百分比浓度
较大。
在本实施例中,黄色荧光粉的最大质量百分比浓度的数值为3%。
随着光在导光板102中继续传播,导光板102吸收的短波段的光就越多,
因此,在导光板102中传播的光逐渐变成黄色,所以能够对光进行补偿
的黄色荧光粉的需求减少,即黄色荧光粉的质量百分比浓度逐渐减少。
在本实施例中,在网点109与光源101的距离为600毫米甚至更远
时不再需要黄色荧光粉对导光板102中的光进行颜色补偿。
请参考图10,图10是本发明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0所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200包括液晶面板210以及背光
模组220。其中,液晶面板210设置在背光模组220的上方,背光模组
220用于为液晶面板210提供所需光源。
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220可采用前文所述的任一实施例的背光模
组100,以使背光模组220的出射光的颜色一致,减少色差。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反射片上设计一由黄色渐变到蓝色的颜料涂
层,更进一步在导光板的底面设置油墨网点和颜色补偿网点,或者在导
光板的底面设置由油墨和颜色粒子组成的网点,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
能够保证背光模组出射光的颜色一致,从而减小色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
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
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
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