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流态地下水源热泵抽灌控制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偏流态地下水源热泵抽灌控制方法.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661642 A(43)申请公布日 2012.09.12CN102661642A*CN102661642A*(21)申请号 201210169201.5(22)申请日 2012.05.29F25B 49/00(2006.01)F25B 30/06(2006.01)(71)申请人吉林大学地址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72)发明人高青 周学志 江彦(54) 发明名称偏流态地下水源热泵抽灌控制方法(57)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偏流态地下水源热泵抽灌控制方法,包括第一抽水井、第二抽水井、第三抽水井、第四抽水井、过滤器、抽水井流量计、第一阀门、第二阀。
2、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集水器、抽水干管、抽水泵、换热器、回灌水干管、回灌水泵、分水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第七阀门、第八阀门、第一回灌井、第二回灌井、第三回灌井、第四回灌井、回灌井流量计、目标含水层。本发明基于地下水的天然偏流,采用主动控制抽灌各井流量负荷的方法,人为控制回灌水的波及范围和影响程度,减缓回灌水对抽水温度的影响,最大限度的减轻和避免热贯通现象,为地下水源热泵提供高效运行的冷热源,提高热泵机组的工作效率,从而保证系统工作性能的稳定。(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
3、附图 2 页1/1页21.偏流态地下水源热泵抽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开启抽水泵(9)和回灌水泵(12),此时目标含水层(19)中的地下水经由第一抽水井(1)、第二抽水井(2)、第三抽水井(3)、第四抽水井(4)和过滤器(5)、抽水井流量计(6)流向第一阀门(1a)、第二阀门(2a)、第三阀门(3a)和第四阀门(4a),各阀门对抽水各井流量负荷调节之后进入集水器(7),在抽水泵(9)的作用下,抽取的地下水通过抽水干管(8)到达换热器(10),在回灌水泵(12)的作用下,经换热后的地下水通过回灌水干管(11)进入分水器(13),然后第五阀门(14a)、第六阀门(15a)、第七阀门(16a)和第八阀。
4、门(17a)对回灌各井水流量负荷进行调配,最后回灌水经由第一回灌井(14)、第二回灌井(15)、第三回灌井(16)、第四回灌井(17)和回灌井流量计(18)回灌入目标含水层(19)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流态地下水源热泵系统抽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水器(7)进水口处安装有第一阀门(1a)、第二阀门(2a)、第三阀门(3a)和第四阀门(4a),可分别对各抽水井流量进行可变负荷实时调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流态地下水源热泵系统抽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水器(13)出水口处安装有第五阀门(14a)、第六阀门(15a)、第七阀门(16a)和第八阀门(17a),可分别对各回灌井。
5、流量进行可变负荷实时调配。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抽灌流量可变负荷实时调配,其控制特性在于可适度控制第一阀门(1a)、第二阀门(2a)、第三阀门(3a)、第四阀门(4a)和第五阀门(14a)、第六阀门(15a)、第七阀门(16a)、第八阀门(17a)。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661642 A1/3页3偏流态地下水源热泵抽灌控制方法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地源热泵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偏流态地下水源热泵抽灌控制方法。背景技术0002 地下水源热泵是一种低温地热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由于具有能源利用密度大,能量输运快,工程成本低等优越优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0003 在地下水源。
6、热泵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布置抽水、回灌井群,而受建筑场地面积限制,抽灌井之间的间距有限,在地下水集中抽水、回灌地区,水位场、温度场将相互叠加干扰,导致抽水井出水温度随回灌水温度变化而变化,即出现“热贯通”现象。“热贯通”的产生,必然影响地源热泵机组的制热或制冷效率,长此以往,将影响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及系统的稳定性,严重时系统不能正常工作。0004 通常,合理布置抽/灌井群位置有利于减轻井间热贯通,但避免热贯通的发生比较困难。首先,在热扩散和地下水渗流的联合作用下,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回灌水热流场的影响半径会越来越大,单纯增加井距并不能从根本上克服井间热贯通。其次,考虑工程初投资和建筑物场地条件。
7、等制约因素,实际工程中井群间距不会任意远,所以抽灌井区比较集中,其附近的热湿运移和水动力循环也相当活跃。0005 更重要的是,人们认为只要合理布置井群便可避免热贯通,而实际中产生的问题和后果远不止于此,合理的布置方案亦具有局限性和相对适应性。因此,在井(群)间距和抽灌量一定的条件下,如何通过改变抽灌系统运行模式,寻求最优的抽灌控制方法,实现含水层渗流场和温度场的主动控制,将有助于地下水源热泵系统能源效率的提高和该技术的健康、可持续应用与发展。发明内容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偏流态地下水源热泵系统抽灌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基于地下水的天然偏流,采用主动调配抽灌各井的流量负荷,以削弱大然偏流。
8、对回灌水波及范围和程度的影响,最大限度的减轻或避免热贯通现象,实现抽灌井群布置的相对“紧凑”。0007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该偏流态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包括第一抽水井、第二抽水井、第三抽水井、第四抽水井、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第七阀门、第八阀门、集水器、抽水干管、过滤器、抽水泵、换热器、回灌水干管、回灌水泵、分水器、第一回灌井、第二回灌井、第三回灌井、第四回灌井、抽水井流量计、回灌井流量计、目标含水层。所述第一抽水井、第二抽水井、第三抽水井和第四抽水井为竖直成列设置,一端插入目标含水层中,另一端通过过滤器和抽水井流量计分别对应的与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
9、阀门和第四阀门相通,所述集水器进水口处与第一抽水井、第二抽水井、第三抽水井和第四抽水井相连,出水口处与抽水干管相连,所述抽水泵置于抽水干管上,一侧与集水器相通,另一侧与换热器相通,所述回灌水干管一端与换热器相通,另一端与分水器相说 明 书CN 102661642 A2/3页4通,所述回灌水泵置于回灌水干管上,所述分水器进水口处与回灌水干管相连,出水口处分别通过第五阀门、第六阀门、第七阀门和第八阀门与第一回灌井、第二回灌井、第三回灌井和第四回灌井相连,所述第一回灌井、第二回灌井、第三回灌井和第四回灌井为竖直成列设置,一端插入目标含水层中,另一端通过回灌井流量计分别对应的与第五阀门、第六阀门、第七。
10、阀门和第八阀门相通。000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抽灌各井流量负荷的主动调配,人为改变抽灌井群区域回灌水温度的波及范围和程度,减缓了回灌水对抽水温度的影响,避免了热贯通现象的发生,为地下水源热泵提供高效运行的冷热源。附图说明0009 图1为本发明系统原理结构示意图0010 图2为抽灌井群上侧区域地下水偏流示意图0011 图3为抽灌井群下侧区域地下水偏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2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0013 如图1所示,偏流态地下水源热泵抽灌控制方法系统包括第一抽水井1、第二抽水井2、第三抽水井3、第四抽水井4、第一阀门1a、第二阀门2a、第三阀门3a、第四阀门4a、过。
11、滤器5、抽水井流量计6、集水器7、抽水干管8、抽水泵9、换热器10、回灌水干管11、回灌水泵12、分水器13、第一回灌井14、第二回灌井15、第三回灌井16、第四回灌井17、第五阀门14a、第六阀门15a、第七阀门16a、第八阀门17a、回灌井流量计18、目标含水层19。其特征在于第一阀门1a、第二阀门2a、第三阀门3a和第四阀门4a分别安装在第一抽水井1、第二抽水井2、第三抽水井3和第四抽水井4上,对抽水各井流量进行实时主动调配,所述过滤器5安装在各抽水井上,对含水层中多孔介质砂粒进行过滤,防止出现堵塞,所述抽水井流量计6置于各抽水井上,对各井水流量进行实时监测,所述换热器10的功能是从抽取。
12、的地下水中提取热量或冷量,然后将提取的热量或冷量输入到热泵机组,从而为建筑物等供暖或制冷,所述抽水泵9安装在抽水干管8上,所述回灌水泵12安装在回灌管11上,所述第五阀门14a、第六阀门15a、第七阀门16a和第八阀门17a分别安装在第一回灌井14、第二回灌井15、第三回灌井16和第四回灌井17上,对回灌各井流量进行实时主动调配,所述回灌井流量计18置于各回灌井上,对各井水流量进行实时监测。0014 本发明工作原理:结合图1说明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开启抽水泵9和回灌水泵12,此时目标含水层19中的地下水经由第一抽水井1、第二抽水井2、第三抽水井3、第四抽水井4和过滤器5、抽水井流量计6流向第一阀。
13、门1a、第二阀门2a、第三阀门3a和第四阀门4a,各阀门对抽水各井流量负荷调节之后进入集水器7,在抽水泵9的作用下,抽取的地下水继续向前流动,通过抽水干管8和抽水泵9后到达换热器10,在回灌水泵12的作用下,经换热后的地下水通过回灌水干管11和回灌水泵12进入分水器13,然后第五阀门14a、第六阀门15a、第七阀门16a和第八阀门17a对回灌各井水流量负荷进行调配,最后回灌水经由第一回灌井14、第二回灌井15、第三回灌井16、第四回灌井17和回灌井流量计18回灌入目标含水层19中。说 明 书CN 102661642 A3/3页50015 结合图1和图2,当形成抽灌井群右上侧区域地下水偏流20时。
14、,减小第一阀门1a、第二阀门2a、第五阀门14a和第六阀门15a开度,同时增大第三阀门3a、第四阀门4a、第七阀门16a和第八阀门17a开度,此时第一抽水井1、第二抽水井2抽水量和第一回灌井14、第二回灌井15回灌水量将减小。虽然右上侧区域地下水偏流20将加速回灌水向抽水井区域移动,然而由于抽灌井群上半区域22抽灌量比正常大抽灌量时相应减小,导致该区域地下水渗流速度相应减小,回灌水温度影响程度变弱,有效减轻和延迟了回灌水对第一抽水井1和第二抽水井2的影响;对于抽灌井群下半区域23,虽然抽灌量相对增大,但由于右上侧区域地下水偏流20的存在,使得部分地下水渗流偏出抽灌井群作用区域(偏向抽灌井群区域。
15、下侧),减缓了回灌水温度对第三抽水井3和第四抽水井4的影响。0016 当形成抽灌井群左上侧区域地下水偏流21时,减小第一阀门1a、第二阀门2a、第五阀门14a和第六阀门15a开度,增大第三阀门3a、第四阀门4a、第七阀门16a和第八阀门17a开度,此时抽灌井群上半区域22的抽灌量较小,同时左上侧区域地下水偏流21的存在更加有效的阻碍了回灌水向抽水井区域移动。对于抽灌井群下半区域23,左上侧区域地下水偏流21同样可以阻碍回灌水向抽水井区域移动,减缓对第三抽水井3和第四抽水井4的影响。0017 结合图1和图3,当形成抽灌井群右下侧区域地下水偏流24时,减小第三阀门3a、第四阀门4a、第七阀门16a。
16、和第八阀门17a开度,同时增大第一阀门1a、第二阀门2a、第五阀门14a和第六阀门15a开度,此时第三抽水井3、第四抽水井4抽水量和第三回灌井16、第四回灌井17回灌水量将减小。虽然右下侧区域地下水偏流24将加速回灌水向抽水井区域移动,然而由于抽灌井群下半区域27抽灌量比正常大抽灌量时相应减小,导致该区域地下水渗流速度相应减小,回灌水温度影响程度变弱,有效减轻和延迟了回灌水对第三抽水井3和第四抽水井4的影响;对于抽灌井群上半区域26,虽然抽灌量相对增大,但由于右下侧区域地下水偏流24的存在,使得部分地下水渗流偏出抽灌井群作用区域(偏向抽灌井群区域上侧),减缓了回灌水温度对第一抽水井1和第二抽水。
17、井2的影响。0018 当形成抽灌井群左下侧区域地下水偏流25时,减小第三阀门3a、第四阀门4a、第七阀门16a和第八阀门17a开度,增大第一阀门1a、第二阀门2a、第五阀门14a和第六阀门15a开度,此时抽灌井群下半区域27的抽灌量较小,同时左下侧区域地下水偏流25的存在更加有效的阻碍了回灌水向抽水井区域移动。对于抽灌井群上半区域26,左下侧区域地下水偏流25同样可以阻碍回灌水向抽水井区域移动,减缓对第一抽水井1和第二抽水井2的影响。0019 采取本发明的偏流态地下水源热泵抽灌控制方法,可根据地下水的天然偏流,主动调配抽灌各井流量负荷,从而改变由抽灌引起的地下含水层渗流场和温度场变化幅度和范围,减轻和避免热贯通现象,为地下水源热泵提供高效运行的冷热源,提高热泵系统的工作效率。说 明 书CN 102661642 A1/2页6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661642 A2/2页7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66164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