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空调温湿度智能调节方法及空调.pdf

  • 上传人:xia****o6
  • 文档编号:4038598
  • 上传时间:2018-08-12
  • 格式:PDF
  • 页数:11
  • 大小:639.40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719594.7

    申请日:

    2013.12.23

    公开号:

    CN104729000A

    公开日:

    2015.06.2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4F 11/00申请日:20131223|||公开

    IPC分类号:

    F24F11/00

    主分类号:

    F24F11/00

    申请人:

    海尔集团公司;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发明人:

    时斌; 赵永俊; 徐艳丽; 李莎; 徐铭

    地址:

    266101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海尔路1号海尔工业园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332

    代理人:

    胡彬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温湿度智能调节方法及空调,属于空调及其控温方法领域,为解决现有空调智能控温方法参数单一等问题而设计。本发明空调温湿度智能调节方法为空调的控制装置实时检测环境的温度和/或湿度,并将检测到的实时的温度和/或湿度值与预先存储在空调的控制装置内的温度和湿度标准范围表相比较,当环境的温度和/或湿度位于温度和湿度标准范围表以外时,空调开始工作对温度和/或湿度进行修正直至环境的温度和/或湿度进入温度和湿度标准范围表内。本发明空调上至少设置有控制装置、温度探测器和湿度探测器。本发明空调温湿度智能调节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空调用户体验更好,使用更方便,更好地实现了一键智能,适用范围广泛。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空调温湿度智能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空调的控制 装置实时检测环境的温度和/或湿度,并将所述检测到的实时的温度和/或湿度 值与预先存储在空调的控制装置内的温度和湿度标准范围表相比较,当环境的 温度和/或湿度位于所述温度和湿度标准范围表以外时,空调开始工作对所述 温度和/或湿度进行修正直至所述环境的温度和/或湿度进入所述温度和湿度标 准范围表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温湿度智能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1、在空调控制装置内预设温度和湿度标准范围表;
    步骤2、空调开始工作后,控制装置判断工作模式是处于手动状态还是智 能状态,若处于智能状态则转至步骤3;
    步骤3、控制装置实时检测当前环境温度和湿度值;
    步骤4、判断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和湿度值是否在标准范围表内,是则转至 步骤3,否则转至步骤5;
    步骤5、开启制热模式、制冷模式、除湿模式和/或加湿模式并实时测量当 前环境温度和湿度值,直至所测的当前环境温度和湿度值被修正至标准范围表 内,转至步骤3。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温湿度智能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 准范围表所覆盖的区域是由四条直线围成的四边形内,其中,横坐标为温度值, 单位是摄氏度,纵坐标为相对湿度。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温湿度智能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四 边形的第一顶点为(22.8°,62.3%)、第二顶点为(23.5°,24.4%)、第三顶 点为(24.5°,23.0%)和第四顶点为(23.5°,58.3%);所述第一顶点和所述 第四顶点之间的连线为第一边,所述第一顶点和所述第二顶点之间的连线为第 二边,所述第二顶点和所述第三顶点之间的连线为第三边,所述第三顶点和所 述第四顶点之间的连线为第四边。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温湿度智能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空调控制装置内预设至少两个温度和湿度标准范围表,且根据季节不同在同一 时间里仅选用其中一个标准范围表。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温湿度智能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 调控制装置内预设有冬季标准范围表和夏季标准范围表;其中,
    所述冬季标准范围表所包含范围为由四条直线围成的四边形内,所述四边 形的第一顶点为(19.5°,86.5%)、第二顶点为(20.5°,29.3%)、第三顶点 为(24.5°,23.0%)和第四顶点为(23.5°,58.3%);所述第一顶点和所述第 四顶点之间的连线为第一边,所述第一顶点和所述第二顶点之间的连线为第二 边,所述第二顶点和所述第三顶点之间的连线为第三边,所述第三顶点和所述 第四顶点之间的连线为第四边;
    所述夏季标准范围表所包含范围为由四条直线围成的四边形内,所述四边 形的第一顶点为(22.5°,79.5%)、第二顶点为(23.5°,24.4%)、第三顶点 为(27.0°,19.8%)和第四顶点为(26.0°,57.3%);所述第一顶点和所述第 四顶点之间的连线为第一边,所述第一顶点和所述第二顶点之间的连线为第二 边,所述第二顶点和所述第三顶点之间的连线为第三边,所述第三顶点和所述 第四顶点之间的连线为第四边。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空调温湿度智能调节方法,其特征在 于,记录用户习惯设定的温湿度值、并将其加入当前的温度和湿度标准范围表, 形成新的温度和湿度标准范围表;所述用户习惯设定的温湿度值为手动状态时 的温湿度设定值。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温湿度智能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工作 模式处于智能状态时能随时调整设定状态,每次调整设定状态的温湿度值都作 为用户习惯设定的温湿度值被进行记录,控制装置根据被记录的温湿度值分析、 换算,判定是否对当前的温度和湿度标准范围表进行修正以及如何修正。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空调温湿度智能调节方法,其特征在 于,定时探测室内人员数量、身体强健程度、体温、活动量和/或表面湿度作为 参数,根据所述参数修订温度和湿度标准范围表。

    10.  一种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温湿度智能调节方法的空调, 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上至少设置有控制装置、温度探测器和湿度探测器;控 制装置能通过所述温度探测器实时检测环境的温度,控制装置能通过所述湿度 探测器实时检测环境的湿度。

    说明书

    说明书空调温湿度智能调节方法及空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温湿度智能调节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空调。
    背景技术
    空调是一种常用的家电,可以在天气过冷或者过热时调节室内温湿度,令 室内更适宜人类居住。其中,空调的温度设定有手动式和一键智能式两种。
    现有空调的智能控制仅是将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进行比较,判定存在温差 时根据温差自动选择制热模式、制冷模式还是送风模式。智能控制方式具有方 便、快捷的优点,但目前用于比较的参数只有温度,而且是由用户来进行温度 的设定,不够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令室内更为舒适、使用方便的空调温湿度智 能调节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参考因素更多的空调温湿度智能调节方 法。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温湿度能够智能调节的空调。
    为达此目的,一方面,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调温湿度智能调节方法,所述方法为空调的控制装置实时检测环境 的温度和/或湿度,并将所述检测到的实时的温度和/或湿度值与预先存储在空 调的控制装置内的温度和湿度标准范围表相比较,当环境的温度和/或湿度位 于所述温度和湿度标准范围表以外时,空调开始工作对所述温度和/或湿度进 行修正直至所述环境的温度和/或湿度进入所述温度和湿度标准范围表内。
    特别是,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1、在空调控制装置内预设温度和湿度标准范围表;
    步骤2、空调开始工作后,控制装置判断工作模式是处于手动状态还是智能 状态,若处于智能状态则转至步骤3;
    步骤3、控制装置实时检测当前环境温度和湿度值;
    步骤4、判断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和湿度值是否在标准范围表内,是则转至步 骤3,否则转至步骤5;
    步骤5、开启制热模式、制冷模式、除湿模式和/或加湿模式并实时测量当 前环境温度和湿度值,直至所测的当前环境温度和湿度值被修正至标准范围表 内,转至步骤3。
    进一步,所述标准范围表所覆盖的区域是由四条直线围成的四边形内,其 中,横坐标为温度值,单位是摄氏度,纵坐标为相对湿度。
    更进一步,所述四边形的第一顶点为(22.8°,62.3%)、第二顶点为 (23.5°,24.4%)、第三顶点为(24.5°,23.0%)和第四顶点为(23.5°,58.3%); 所述第一顶点和所述第四顶点之间的连线为第一边,所述第一顶点和所述第二 顶点之间的连线为第二边,所述第二顶点和所述第三顶点之间的连线为第三边, 所述第三顶点和所述第四顶点之间的连线为第四边。
    进一步,在所述空调控制装置内预设至少两个温度和湿度标准范围表,且 根据季节不同在同一时间里仅选用其中一个标准范围表。
    更进一步,所述空调控制装置内预设有冬季标准范围表和夏季标准范围 表;其中,
    所述冬季标准范围表所包含范围为由四条直线围成的四边形内,所述四边 形的第一顶点为(19.5°,86.5%)、第二顶点为(20.5°,29.3%)、第三顶点 为(24.5°,23.0%)和第四顶点为(23.5°,58.3%);所述第一顶点和所述第 四顶点之间的连线为第一边,所述第一顶点和所述第二顶点之间的连线为第二 边,所述第二顶点和所述第三顶点之间的连线为第三边,所述第三顶点和所述 第四顶点之间的连线为第四边;
    所述夏季标准范围表所包含范围为由四条直线围成的四边形内,所述四边 形的第一顶点为(22.5°,79.5%)、第二顶点为(23.5°,24.4%)、第三顶点 为(27.0°,19.8%)和第四顶点为(26.0°,57.3%);所述第一顶点和所述第 四顶点之间的连线为第一边,所述第一顶点和所述第二顶点之间的连线为第二 边,所述第二顶点和所述第三顶点之间的连线为第三边,所述第三顶点和所述 第四顶点之间的连线为第四边。
    特别是,记录用户习惯设定的温湿度值、并将其加入当前的温度和湿度标 准范围表,形成新的温度和湿度标准范围表;所述用户习惯设定的温湿度值为 手动状态时的温湿度设定值。
    进一步,当工作模式处于智能状态时能随时调整设定状态,每次调整设定 状态的温湿度值都作为用户习惯设定的温湿度值被进行记录,控制装置根据被 记录的温湿度值分析、换算,判定是否对当前的温度和湿度标准范围表进行修 正以及如何修正。
    特别是,定时探测室内人员数量、身体强健程度、体温、活动量和/或表面 湿度作为参数,根据所述参数修订温度和湿度标准范围表。
    另一方面,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温湿度智能调节方法的空调,所述空调上至少设置有控 制装置、温度探测器和湿度探测器;控制装置能通过所述温度探测器实时检测 环境的温度,控制装置能通过所述湿度探测器实时检测环境的湿度。
    本发明空调温湿度智能调节方法在空调中预先设定适宜温度和湿度区域, 当环境温度和/或湿度不处于设定区域内时自动选择制热模式、制冷模式、送 风模式、加湿模式或除湿模式;将温度和湿度都列为参考因素,令用户感觉更 加舒适;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或者用户的具体情况(老幼壮年、体温、活 动量、表面湿度等)对已有适宜温湿度区域进行修正。
    本发明空调能够实现上述温湿度智能调节方法,用户体验更好,使用更方 便,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更好地实现了一键智能,即使遥控器丢失或暂时找不 到也不影响空调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中预设的标准范围表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二中预设的标准范围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优选实施例一:
    本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温湿度智能调节方法,该方法为空调的控制装 置实时检测环境的温度和/或湿度,并将所述检测到的实时的温度和/或湿度值 与预先存储在空调的控制装置内的温度和湿度标准范围表相比较,当环境的温 度和/或湿度位于温度和湿度标准范围表以外时,空调开始工作对温度和/或湿 度进行修正,直至环境的温度和/或湿度进入温度和湿度标准范围表内。
    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1、在空调控制装置内预设温度和湿度标准范围表;此步骤在空调出厂 时已经固化在控制装置中,后续使用中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和使用状态进 行调整。
    步骤2、空调开始工作后,控制装置判断工作模式是处于手动状态还是智能 状态。当空调处于手动状态时,空调控制装置只接受来自遥控器的指令,实现 普通空调的功能。可以服从后入优先原则,每次新开机时都处于上一次关机前 的状态;也可以是计时的自动切换,例如设定手动状态后的一个小时自动切换 至智能状态等。当空调处于智能状态时转至步骤3。
    步骤3、控制装置实时检测当前环境温度和湿度值;还可以用红外探测设备 定时探测室内人员数量、身体强健程度、体温、活动量和/或表面湿度等作为参 数,根据这些参数修订预设的标准范围表。
    步骤4、判断当前环境温度和湿度值是否在标准范围表内,是则转至步骤3, 否则转至步骤5。
    步骤5、开启制热模式、制冷模式、除湿模式和/或加湿模式并实时测量当 前环境温度和湿度值,直至所测的当前环境温度和湿度值被修正至标准范围表 内,转至步骤3。
    如图2所示,根据季节不同,在空调控制装置内预设两个温度和湿度标准 范围表——冬季标准范围表(图中实线所围成的区域)和夏季标准范围表(图 中虚线所围成的区域),每一时刻仅选用其中某一个标准范围表。对季节的判断 可以是通过日期、测量室外温度、通过互联网连接至气象网站等方法来完成。 每个标准范围表都由四条直线围成,四个顶点按逆时针顺序依次命名为第一顶 点至第四顶点。每个点的横坐标为温度值,单位是摄氏度,纵坐标为相对湿度。
    表征出冬季标准范围表所包含范围的四边形的第一顶点Pw1为(19.5°, 86.5%)、第二顶点Pw2为(20.5°,29.3%)、第三顶点Pw3为(24.5°,23.0%) 和第四顶点Pw4为(23.5°,58.3%)。第一顶点Pw1和第四顶点Pw4之间的连 线为第一边Yw1,第一顶点Pw1和第二顶点Pw2之间的连线为第二边Yw2,第二 顶点Pw2和第三顶点Pw3之间的连线为第三边Yw3,第三顶点Pw3和第四顶点 Pw4之间的连线为第四边Yw4。处于四条边上的点亦算是处于本标准范围表内。
    所以,冬季时适宜的湿度RHcmft范围:
    当温度为[19.5,20.5)时,Yw2<RHcmft<Yw1;
    当温度为[20.5,23.5)时,Yw3<RHcmft<Yw1;
    当温度为[23.5,24.5]时,Yw3<RHcmft<Yw4。其中,
    Yw1的直线方程为:y=Kw1(x-Pw1.x)+Pw1.y,其中,
    Yw2的直线方程为:y=Kw2(x-Pw1.x)+Pw1.y,其中,
    Yw3的直线方程为:y=Kw3(x-Pw2.x)+Pw2.y,其中,
    Yw4的直线方程为:y=Kw4(x-Pw4.x)+Pw4.y,其中,
    上述公式中,Pw1.x表示第一顶点Pw1的横坐标值,Pw1.y表示第一顶点Pw1 的纵坐标值,其余类推。
    控制湿度应该取图形中点,所以冬季的目标湿度Rhtag范围:
    当温度为[19.5,20.5)时,Rhtag=0.5(Yw1-Yw2)+Yw2;
    当温度为[20.5,23.5)时,Rhtag=0.5(Yw1-Yw3)+Yw3;
    当温度为[23.5,24.5]时,Rhtag=0.5(Yw4-Yw3)+Yw3。
    表征出夏季标准范围表所包含范围的四边形的第一顶点Ps1为(22.5°, 79.5%)、第二顶点Ps2为(23.5°,24.4%)、第三顶点Ps3为(27.0°,19.8%) 和第四顶点Ps4为(26.0°,57.3%)。第一顶点Ps1和第四顶点Ps4之间的连 线为第一边Ys1,第一顶点Ps1和第二顶点Ps2之间的连线为第二边Ys2,第二 顶点Ps2和第三顶点Ps3之间的连线为第三边Ys3,第三顶点Ps3和第四顶点 Ps4之间的连线为第四边Ys4。处于四条边上的点亦算是处于本标准范围表内。
    夏季适宜的湿度RHcmft范围:
    当温度为[22.5,23.5)时,Ys2<RHcmft<Ys1;
    当温度为[23.5,26.0)时,Ys3<RHcmft<Ys1;
    当温度为[26.0,27.0]时,Ys3<RHcmft<Ys4。其中,
    Ys1的直线方程为:y=Ks1(x-Ps1.x)+Ps1.y,其中,
    Ys2的直线方程为:y=Ks2(x-Ps1.x)+Ps1.y,其中,
    Ys3的直线方程为:y=Ks3(x-Ps2.x)+Ps2.y,其中,
    Ys4的直线方程为:y=Ks4(x-Ps4.x)+Ps4.y,其中,
    上述公式中,Ps1.x表示第一顶点Ps1的横坐标值,Ps1.y表示第一顶点Ps1 的纵坐标值,其余类推。
    夏季目标湿度RHtag范围:
    当温度为[22.5,23.5)时,Rhtag=0.5(Ys1-Ys2)+Ys2;
    当温度为[23.5,26.0)时,Rhtag=0.5(Ys1-Ys3)+Ys3;
    当温度为[26.0,27.0]时,Rhtag=0.5(Ys4-Ys3)+Ys3。
    无论选择的是冬季标准范围表还是夏季标准范围表,判断和修正的基本思 路是相同的。分别以当前环境温度值和湿度值为横纵坐标,形成一个点。当温 度值低于最低温度值点时,断定温度过低;当温度值高于最高温度值点时,断 定温度过高,当温度值处于最低温度值和最高温度值之间时,再判断湿度值 Rhtag是否处于圈定的范围内。
    以冬季标准范围表为例,当温度为20.0°、湿度为45.0%时,该点不处于 标准范围表内,可以通过加温至20.3°修正至标准范围表内,可以加湿至57.9% 修正至标准范围表内,也可以同时加热至20.1°和加湿至52.2%修正至标准范 围表内。其它位于标准范围表外的温湿度值形成的点均可以通过该方法进行修 正,可以是单一地调整温度或者湿度,也可以两者一起调整。调整方式可以根 据用户使用习惯来定,也可以根据调整温度和湿度的难易程度、所耗成本来确 定。
    优选实施例二:
    本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温湿度智能调节方法,该方法和主要步骤与优 选实施例一基本相同。该方法为空调的控制装置实时检测环境的温度和/或湿 度,并将检测到的实时的温度和/或湿度值与预先存储在空调的控制装置内的温 度和湿度标准范围表相比较,当环境的温度和/或湿度位于温度和湿度标准范 围表以外时,空调开始工作对温度和/或湿度进行修正,直至环境的温度和/或 湿度进入温度和湿度标准范围表内。
    不同之处在于:当设置多个标准范围表时控制装置需要首先判断使用哪个 表然后才能进行判断工作,增加了步骤,延迟了反应速度。图2中的斜剖面线 所示区域为冬季标准范围表和夏季标准范围表的重合区,处于该区域中的温湿 度值是不论哪个季节都会令用户感觉很适宜,所以本优选实施例中仅设定此区 域为标准范围表。
    如图3所示,标准范围表所覆盖的区域是由四条直线围成的四边形内,其 中,横坐标为温度值,单位是摄氏度,纵坐标为相对湿度。四边形的第一顶点 为(22.8°,62.3%)、第二顶点为(23.5°,24.4%)、第三顶点为(24.5°, 23.0%)和第四顶点为(23.5°,58.3%)。第一顶点和第四顶点之间的连线为第 一边Yw1,第一顶点和第二顶点之间的连线为第二边Ys2,第二顶点和第三顶点 之间的连线为第三边Yw3,第三顶点和第四顶点之间的连线为第四边Yw4。处于 四条边上的点亦算是处于本标准范围表内。
    适宜的湿度RHcmft范围:
    当温度为[22.8,23.5)时,Ys2<RHcmft<Yw1;
    当温度为[23.5,24.5]时,Yw3<RHcmft<Yw4。
    对环境温度的判断方法和修正方法与优选实施例一相同。
    优选实施例三:
    本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温湿度智能调节方法,该方法和主要步骤与优 选实施例二基本相同。该方法为空调的控制装置实时检测环境的温度和/或湿 度,并将所述检测到的实时的温度和/或湿度值与预先存储在空调的控制装置内 的温度和湿度标准范围表相比较,当环境的温度和/或湿度位于温度和湿度标 准范围表以外时,空调开始工作对温度和/或湿度进行修正直至环境的温度和/ 或湿度进入温度和湿度标准范围表内。对环境温度的判断方法和修正方法与优 选实施例一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标准范围表所覆盖的区域不限于四边形,可以是多边形等 其它规则、不规则形状,而且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对预设范围进行拓展、 或将个别离散的点补入其中,形成新的温度和湿度标准范围表。所谓用户的使 用习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手动状态时的温湿度设定值,可以是一次设定 值即被认为是用户的使用习惯,也可以是某温湿度值被多次设定后才被认定为 是用户的使用习惯;二是当工作模式处于智能状态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 随时手动地调整设定状态,每次调整设定状态的温湿度值都作为用户的使用习 惯而被记录下来,然后由控制装置根据被记录的温湿度值分析、换算,判定是 否对当前的温度和湿度标准范围表进行修正以及如何修正。
    当控制装置分析、换算认为该被记录的温湿度值不合理(与温度和湿度标 准范围表偏差过大)且设定次数小于N次(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具体值由 控制装置设置),则判定为误操作,不做处理;当控制装置分析、换算认为该被 记录的温湿度值合理(与温度和湿度标准范围表偏差较小)或者该被记录的温 湿度值设定次数大于等于N次(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具体值由控制装置设 置)则判定该次调整设定状态为有效设定,控制装置将该被记录的温湿度值发 送至当前的温度和湿度标准范围表,修正形成新的温度和湿度标准范围表。
    修正的具体方式不限,可以是在原温度和湿度标准范围表中增加一个或若 干个有效设定温湿度值点,也可以是增加一个包含有效设定温湿度值的区域。 如果增加的是一个区域,有效设定温湿度值可以是该区域的顶点、边线上的点、 或区域内的点。
    其中,手动的调整设定状态是在智能状态工作模式下进行的,调整设定状 态这一动作不会改变智能状态,即,不会令空调的工作模式转向手动状态。
    优选实施例四:
    本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至少设置有控制装置、温度探测器和湿度探 测器。控制装置能通过温度探测器实时检测环境的温度,通过湿度探测器实时 检测环境的湿度。该空调能够实现优选实施例一至三任一所述的空调温湿度智 能调节方法,一键智能调节室内温湿度。

    关 键  词:
    空调 温湿度 智能 调节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空调温湿度智能调节方法及空调.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03859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