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

中心点避雷的风电机头.pdf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4037235
  • 上传时间:2018-08-12
  • 格式:PDF
  • 页数:13
  • 大小:613.68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063541.3

    申请日:

    2015.02.05

    公开号:

    CN104653404A

    公开日:

    2015.05.27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03D 9/00申请日:20150205|||公开

    IPC分类号:

    F03D9/00; F03D3/06; F03D11/00; F03D7/06

    主分类号:

    F03D9/00

    申请人:

    杭州天航国发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国祥; 陈国宝

    地址:

    311258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闻堰镇湘滨路1711号爱纬斯科创园11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中心点避雷的风电头,属于风电清洁能源技术领域;包括机头座顶端设发电机、外转子依次与第三风轮、第二风轮、第一风轮连接,导线连接定子绕组后引至控制箱调制后输出电源,特征是:第一风轮上装有网络摄像头的中心点避雷装置,能有效保护了风轮中发电机的定子绕组不受雷电冲击,可与计算机或智能手机联网,自动摄像,保存或随时监视外界以及发电机运行情况,构成安全监控的物联网体系,机头座上设出风口,底端设法兰圈可供与任何形式的风力发电机底座连接,利用地面暖气向上升腾的拔风力或屋顶由室内空调器、通风机的废气排放动能,促使风轮在室外无风状态下也能自动旋转,引导自然界风源从上、中、下和内部全方位推动风轮旋转发电,使发电能力倍增。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中心点避雷的风电机头,包括:机头座(6)顶端设置发电机(5),发电机的外转子依次与第三风轮(4)、第二风轮(3)、第一风轮(2)连接,导线(7)连接发电机(5)的定子绕组后引出或引至控制箱(8),特征是:第一风轮(2)顶端设置装有网络摄像头或接口的中心点避雷装置(1),由:金属管(104)或不锈圆钢上端制成避雷针(101),穿出金属防雨罩(102)顶端并焊接固定,防雨罩(102)下方或预留安装网络摄像头(9)或无线转发器(10)的接口,金属管(104)中端设绝缘轴承(103),下端通过第一风轮(2)、第二风轮(3)、第三风轮(4)中的立管(205)与发电机(5)的主轴固定,其中,绝缘轴承(103)外圆绝缘体与立管(205)内壁轻微接触利于中心点定位;中心点避雷装置(1)的高度大于第一风轮(2)的半径,使被保护物处在以顶点为中心的弧形圈度数下的保护范围内,利用发电机主轴与机头座(6)金属管固定以后的良好导电性能,直接连接规范的接地线或接地网;设置成功后的中心点避雷装置为不动体,屹立在风力发电机中心的制高点上,守护着旋转中的风轮,有效保护了风轮中发电机的定子绕组和网络摄像头不受雷电冲击;网络摄像头(9)自动摄像、保存或随时视频监视外界信息和风力发电机运行情况,与计算机或其它智能手机联网构成安全防卫网络体系。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点避雷的风电机头,特征是:所述机头座(6)为金属管,底端设法兰圈可供任何形式的风力发电机底座连接,当为屋顶式风力发电机时,可在屋顶开孔设置通风口,将机头座(6)底端法兰圈直接用螺栓安装在屋顶加固后的通风口法兰圈上,并与房屋接地网连通接地,利用地面暖气向上升腾的拔风力以及室内空调器、通风机的废气排放动能,使机头座管内空气向上流动,推动风轮在室外无风状态下也能自动旋转。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点避雷的风电机头,特征是:所述第一风轮 (2)由2N个能顺风向自动开合的半月形立式风斗或半月形立式风斗按X层次组合而成,其中N或X为自然数,当X设为两层配置时:第一层的第1风斗(201)和对称的第2风斗(202),第二层的第3风斗(203)和对称第4风斗(204),各自固定在立管(205)上,其中第一定位盘(206)通过立管(205)设置在第一层风斗的弧形静片的上端,第二定位盘(207)通过立管设置在第一层风斗的弧形静片的和第二层风斗的弧形静片的中间,第三定位盘(208)通过立管与第二层风斗的弧形静片的下端连接以后,设置在立管(205)的底端,将上下两层4个风斗按各占90度的定位角度通过定位盘定位调整后与立管(205)固定,其中,底端的第三定位盘(208)中设若干螺孔供连接第二风轮(3)时使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点避雷的风电机头,特征是:所述定位盘为圆形金属薄片,盘面上刻有360度分度线供设置风斗时定位,中心设圆孔或圆环凸子供与立管(205)焊接或螺丝、拉铆钉固定。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点避雷的风电机头,特征是:所述的第二风轮(3)为涡轮式球形风轮,由金属薄板材料压制成涡旋角度的弧形叶片(302),每个弧形叶片的叶面内外边缘设有供机内或机外气流推动旋转的弧形凹凸肋槽,G个弧形叶片的下端按圆周均布围成圆形固定在球围(303)上,上端按角度均布固定在第一防雨盖(301)的四周,组成足够机械强度的顺时针旋转的涡轮式球形风轮,其中G为自然数,第一防雨盖(301)中设若干螺孔供第三风轮(4)连接时使用。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点避雷的风电机头,特征是:所述的第三风轮(4)设置在第二风轮(3)的内部,同样为涡轮式球形风轮,由金属薄板材料压制成涡旋角度的弧形叶片(402),每个弧形叶片的叶面内外边缘设有供机内或机外气流推动旋转的弧形凹凸肋槽,G个弧形叶片的下端按圆周均布围成圆 形固定在球围(403)上,上端按角度均布固定在第二防雨盖(401)的四周,组成足够机械强度的顺时针旋转的涡轮式球形风轮,其中G为自然数,第二防雨盖(401)中设若干螺孔供发电机外转子或传动机构连接时使用。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或4所述的中心点避雷的风电机头,特征是:所述设置在第二风轮(3)与内部的第三风轮(4)两风轮连接时,需要选择好斜度的最佳点,将第三风轮(4)涡旋角度出风口向着第二风轮(3)涡旋角度的弧形叶片内侧,以延长出风轨道和涡旋角度,防止自然界恶劣天气时风风雨雨对涡轮式球形风轮内部的侵蚀,而且能助长风轮旋转,解决了长期以来由于使用一个涡轮式球形风轮,导致出风口气流角度与自然界风能气流逆向抵触,降低风轮旋转速度的缺陷,同时将发电机(5)安装在第二风轮(3)和第三风轮(4)两风轮内部顶端,不仅避免风雨侵蚀而且通风散热传动灵敏。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5或6或7所述的中心点避雷的风电机头,特征是:所述的第四风轮(304),设置在第二风轮(3)下侧加高后的球围(303)上,将球围的高度均分为F层,每层设置2个风斗或者K个弧形风叶,风斗按顺时针旋转方向180度对称角度设置,层与层之间的风斗角度要结合第一风轮(1)的风斗层数统筹设计,上下相互岔开排列的计算公式为360度/X+F,其中X为第一风轮(1)的层数,E为第四风轮(4)的层数,相加的和为总层数,除得的商为每对风斗在风轮圆周中所占的角度度数,其中K为自然数。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点避雷的风电机头,特征是:所述发电机(5)可以是任何外转子发电机,作为优选,选用垂直轴外转子行星齿轮增速永磁无铁芯线圈发电机,由:发电机主轴(505)分别通过轴承连接第一端盖(501)、第二端盖(502)和第三端盖(503),设在第二端盖(502)和第三端盖(503)中间的定子绕组(5041)与第一永磁块(5022)、第二永磁块(5032)之间留 有气隙,第二端盖(502)外圆设防尘套(5023)、内圆设太阳齿轮,太阳齿轮与固定在主轴(505)上的行星架(5011)下端设置的2h个行星齿轮(5012)齿合,行星齿轮(501)2另一侧与设在第一端盖(501)下端的齿圈齿合构成,导线(7)连接发电机(5)的定子绕组(5041)后通过主轴(505)中的管路引出或引至控制箱(8)。

    10.  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中心点避雷的风电机头,特征是:所述控制箱(8)为设有CPU程序软件控制系统,包含:功率检测电路、转速检测电路、电压调制电路、输出程序控制电路、过流保护电路,或自动或手动紧急停止开关,以及蓄电池和快速充电电路的电器元件,以满足发电机可以根据外界风力大小变化自动控制发电机按程序发电,确保运行安全。

    说明书

    说明书中心点避雷的风电机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心点避雷的风电头,属于风电清洁能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垂直轴风力发机,没有统一的标准化设计,难免良莠不一,也不能适应在大至山林、海滩、草原、江湖,小至屋顶、屋后地面统一配置安装;现有技术中垂直轴风力发机的缺陷在于没有中心点避雷装置,运行中风力发电机的定子绕组容易被雷电冲击,存在运行不够安全的缺陷,特别在南方雷雨季节,露天风雨中潮湿的发电机绝缘电阻降低,一但雷电所至,轻则定子绕组绝缘击穿短路或轴承电弧卡死,重则引暴自燃,为此目前多采用设立独立避雷针来解决,不足之处是独立避雷针不仅设置麻烦成本提高,而且独立避雷针与发电机之间有一定的间隔距离,难以彻底解决防雷保护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
    一种中心点避雷的风电机头,包括:机头座6顶端设置发电机5,发电机的外转子依次与第三风轮4、第二风轮3、第一风轮2连接,导线7连接发电机5的定子绕组后引出或引至控制箱8,特征是:第一风轮2顶端设置装有网络摄像头9或接口的中心点避雷装置1,由:金属管104或不锈圆钢上端制成避雷针101,穿出金属防雨罩102中心顶端并焊接固定,金属管104中端设绝缘轴承103,下端通过第一风轮2、第二风轮3、第三风轮4中的立管205与发电机5的主轴固定,其中,绝缘轴承103外圆绝缘体与立管205内壁轻微接触利于中心点定位;中心点避雷装置1的高度须大于第一风轮2的半径,使被保护物处在以顶点为中心的弧形圈度数下的保护范围内,利用发电机主轴与机头座6 金属管直接固定以后的良好导电性能,直接连接规范的接地线或接地网;设置成功后的中心点避雷装置为不动体,屹立在风力发电机中心的制高点上,守护着旋转中的风轮,有效保护了风轮中发电机的定子绕组和网络摄像头9不受雷电冲击,网络摄像头9自动摄像、保存或随时视频监视外界信息和风力发电机运行情况,与计算机或其它智能手机联网构成安全防卫网络体系。
    所述机头座6为金属管,底端设法兰圈可供任何形式的风力发电机底座连接,当为屋顶式风力发电机时,可在屋顶开孔设置通风口,将机头座6底端法兰圈直接用螺栓安装在屋顶加固后的通风口法兰圈上,并与房屋接地网连通接地,利用地面暖气向上升腾的拔风力以及室内空调器、通风机的废气排放动能,使机头座管内空气向上流动,推动风轮在室外无风状态下也能自动旋转。
    所述第一风轮2由2N个能顺风向自动开合的半月形立式风斗或半月形立式风斗按X层次组合而成,其中N或X为自然数,当X设为两层配置时:第一层的第1风斗201和对称的第2风斗202,第二层的第3风斗203和对称第4风斗204,各自固定在立管205上,其中第一定位盘206通过立管205设置在第一层风斗的弧形静片的上端,第二定位盘207通过立管设置在第一层风斗的弧形静片的和第二层风斗的弧形静片的中间,第三定位盘208通过立管与第二层风斗的弧形静片的下端连接以后,设置在立管205的底端,将上下两层4个风斗按各占90度的定位角度通过定位盘定位调整后与立管205固定,其中,底端的第三定位盘208中设若干螺孔供连接第二风轮3时使用。
    所述定位盘为圆形金属薄片,盘面上刻有360度分度线供设置风斗时定位,中心设圆孔或圆环凸子供与立管205焊接或螺丝、拉铆钉固定。
    所述的第二风轮3为涡轮式球形风轮,由金属薄板材料压制成涡旋角度的弧形叶片302,每个弧形叶片的叶面内外边缘设有供机内或机外气流推动旋转 的弧形凹凸肋槽,G个弧形叶片的下端按圆周均布围成圆形固定在球围303上,上端按角度均布固定在第一防雨盖301的四周,组成足够机械强度的顺时针旋转的涡轮式球形风轮,其中G为自然数,第一防雨盖301中设若干螺孔供第三风轮4连接时使用。
    所述的第三风轮4设置在第二风轮3的内部,同样为涡轮式球形风轮,由金属薄板材料压制成涡旋角度的弧形叶片402,每个弧形叶片的叶面内外边缘设有供机内或机外气流推动旋转的弧形凹凸肋槽,G个弧形叶片的下端按圆周均布围成圆形固定在球围403上,上端按角度均布固定在第二防雨盖401的四周,组成足够机械强度的顺时针旋转的涡轮式球形风轮,其中G为自然数,第二防雨盖401中设若干螺孔供发电机外转子或传动机构连接时使用。
    所述设置在第二风轮3与内部的第三风轮4两风轮连接时,需要选择好斜度的最佳点,将第三风轮4涡旋角度出风口向着第二风轮3涡旋角度的弧形叶片内侧,以延长出风轨道和涡旋角度,防止自然界恶劣天气时风风雨雨对涡轮式球形风轮内部的侵蚀,而且能助长风轮旋转,解决了长期以来由于使用一个涡轮式球形风轮,导致出风口气流角度与自然界风能气流逆向抵触,降低风轮旋转速度的缺陷,同时将发电机5安装在第二风轮3和第三风轮4两风轮内部顶端,不仅避免风雨侵蚀而且通风散热传动灵敏。
    所述的第四风轮304,设置在第二风轮3下侧加高后的球围303上,将球围的高度均分为F层,每层设置2个风斗或者K个弧形风叶,风斗按顺时针旋转方向180度对称角度设置,层与层之间的风斗角度要结合第一风轮1的风斗层数统筹设计,上下相互岔开排列的计算公式为360度/X+F,其中X为第一风轮1的层数,E为第四风轮4的层数,相加的和为总层数,除得的商为每对风斗在风轮圆周中所占的角度度数,其中K为自然数。
    所述发电机5可以是任何外转子发电机,作为优选,最好使用垂直轴外转子行星齿轮增速永磁无铁芯线圈发电机,由:发电机主轴505分别通过轴承连接第一端盖501、第二端盖502和第三端盖503,设在第二端盖502和第三端盖503中间的定子绕组5041与第一永磁块5022、第二永磁块5032之间留有气隙,第二端盖502外圆设防尘套5023、内圆设太阳齿轮,太阳齿轮与固定在主轴505上的行星架5011下端设置的2h个行星齿轮5012齿合,行星齿轮5012另一侧与设在第一端盖501下端的齿圈齿合构成,导线7连接发电机5的定子绕组5041后通过主轴505中的管路引至控制箱9,由控制箱9上的输出接口连接灯具8或电子摄像头,上述垂直轴外转子行星齿轮增速永磁无铁芯线圈发电机的优点是:第二端盖502与防尘套5023连接以后构成储液器,使行星齿轮系统直接浸置在润滑油5013中运行,降低齿轮摩擦噪声,提高冷却系数和使用寿命,同时将外转子发电机与行星齿轮增速器融于一体,不仅减少发电机的重量和体积,提高发电机转速,增强发电效果,而且在发电机5的主轴505上端可供设置中心点避雷装置1,其中,h为自然数。
    所述控制箱8为设有CPU程序软件控制系统,包含:功率检测电路、转速检测电路、电压调制电路、输出程序控制电路、过流保护电路,或自动或手动紧急停止开关,以及蓄电池和快速充电电路的电器元件,以满足发电机可以根据外界风力大小变化自动控制发电机按程序发电,确保运行安全;或者在控制箱中设置网络摄像头接口或无线转发器接口,可根据用户需要在机头座上或中心点避雷装置1的防雨罩102下方的不动体金属管104上设置网络摄像头9或无线转发器10,使与计算机或智能手机联网组成物联网系统,自动摄像、保存或随时视频监视屋顶界面情况,防盗防火构成物联网安全防卫网络系统。
    本设计的中心点避雷的风电机头,利用地面暖气向上升腾的拔风力以及室 内空调器、通风机的废气排放动能,使机头座管内空气向上流动,推动风轮在室外无风状态下也能自动旋转,引导自然界风源从上、中、下外部和机头座内部全方位推动风轮旋转发电,使发电能力倍增;设有中心点避雷装置以后有效保护了风轮中发电机的定子绕组不受雷电冲击,确保风力发电机的运行安全,可在机头座上设置电子摄像头,与计算机或智能手机联网构成物联网系统。
    有益效果:
    本设计的中心点避雷的风电机头只要在被连接的机座上设置一个法兰圈就可以与任何形式的风力发电机底座配套,对于推广发电节能来说,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一种中心点避雷的风电机头的结构原理剖视示意图。
    附图2、一种第一风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一种第一风轮的结构俯视图。
    附图4、一种第二风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一种第三风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一种风斗的结构的俯视图。
    附图7、一种风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8、一种垂直轴外转子行星齿轮增速永磁无铁芯线圈发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9、一种带控制箱的中心点避雷的风电机头的结构原理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优选,实施例一:附图1,一种中心点避雷的风电机头的结构原理剖视示意图。
    图中:1.中心点避雷装置,2.第一风轮,3.第二风轮,4.第三风轮,5.发电机,6.机头座,7.导线。
    实施例二:附图2,一种第一风轮的结构示意图。
    作为优选,图中:中心点避雷装置1由:101.避雷针,用不锈圆钢制成,焊接在不锈钢防雨罩102的顶端,避雷针下端与设有绝缘轴承103的不锈钢金属管104焊接固定,金属管104通过第一风轮2中的不锈钢立管205与发电机5的主轴505固定,其中绝缘轴承103外圆与立管205内壁轻微接触;在立管205上外壁第一层设置第1风斗201和对称的第2风斗202,第二层设置第3风斗203和对称的第4风斗204,其中第一定位盘206通过不锈钢立管205设置在第一层风斗的弧形静片的上端,第二定位盘207设置在第一层风斗的弧形静片的下端和第二层风斗的弧形静片的上端,第三定位盘208与第二层风斗的弧形静片的下端连接以后,设置在立管205的底端,将上下两层4个风斗按各占90度的定位角度通过定位盘定位调整后与金属管205固定,底端的第三定位盘208中设连接若干孔供第二风轮3连接。
    附图3,一种第一风轮的结构俯视图;是上述附图2,的俯视图;其中,所述的风斗由铝合金薄板制成弧形静片和弧形动片以及软幕通过活动装置构成的顺风向自动开合的半月形立式风斗。
    实施例三:附图4、一种第二风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301.第一防雨盖,302.涡旋角度的弧形叶片,303.球围,304.第四风轮。
    实施例四:附图5、一种第三风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401.第二防雨盖,402.涡旋角度的弧形叶片,403.球围。
    实施例五:作为优选,附图6、一种风斗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中:2011.弧形静片,2012.活动装置,2013.弧形动片,2014.软幕。
    附图7、一种风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2011.弧形静片,2012.活动装置,2013.弧形动片,1105.弹璜。
    实施例六:作为优选,附图8、一种垂直轴外转子行星齿轮增速永磁无铁芯线圈发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501.第一端盖,5011.行星架,5012.行星齿轮,5013.润滑油,502.第二端盖,5021.第一导磁盘,5022.第一永磁块,5023.防尘套,503.第三端盖,5031.第二导磁盘,5032.第二永磁块,504.定子,5041.定子绕组,505.主轴,7.导线。
    实施例七:作为优选,附图9、一种带控制箱的中心点避雷的风电机头的结构原理剖视示意图。
    图中:1.中心点避雷装置,2.第一风轮,3.第二风轮,4.第三风轮,5.发电机,6.机头座,7.导线,8.控制箱,9.网络摄像头,10.无线转发器。

    关 键  词:
    中心点 避雷 机头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心点避雷的风电机头.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03723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