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器具中的煤气容器的温度调节装置 本发明涉及煤气器具中的煤气容器的温度调节装置,它是使用能安装或卸下地与压力调节器相连接的煤气容器,由传热板把燃烧部的热量传递给煤气容器而能将其加热。
在能携带的煤气燃烧炉中所使用的小型煤气容器,在使用过程中会因液化气蒸发的蒸发潜热而使温度降低,从而使燃烧力降低。解决这种问题的措施是用加热管或传热板等构件,利用燃烧部(燃烧器)的热量来加热煤气容器。这种措施在煤气燃烧炉地使用温度较低的环境下是有效的,但在例如大夏天进行烧肉等场合下,由于煤气容器的温度变得非常高,会使压力感知安全装置频繁地动作,因而反而有不方便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煤气器具中的煤气容器的温度调节装置,它在任何使用环境和使用方法的情况下,都可以把煤气容器的温度经常调节成合适的温度范围,从而能不使火力降低或不使压力感知安全装置频繁动作等,能方便、安全地使用煤气器具。
为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本发明的煤气器具中的煤气容器的温度调节装置,它具有把从煤气容器排出的压力调整前的煤气的1次压力取出的导压机构12,把能滑动的活塞21和将这活塞推压向一定方向并具有所要求的弹力的感压弹簧22组装到气缸23内而形成的活塞式气缸装置20,为了克服上述弹簧弹力地按压活塞,将导压机构12的另一端与气缸侧相连接,形成能将从燃烧部经传热板13而到煤气容器10的传热回路的一部分相接触或脱离的离合部14,将活塞式气缸装置20设置在当1次压力超过设定值而使活塞21滑动时、由活塞21使离合部14脱离的位置上。
用传热板13的一端的采热部采取在燃烧部产生的热量、经传热回路的传热板13并由它的另一端传到煤气容器,由此加热煤气容器10。
在由于某些原因而使煤气容器10的内压上升的场合下,由于压力调整前的煤气的1次压力经导压机构12而被导入活塞式气缸装置20,因而当超过感压弹簧22的设定值时,活塞21就开始滑动,就使处在传热回路的回路结构部分上的离合部14脱离。
其结果,由于停止对煤气容器10进行加热,煤气容器10开始冷却,当1次压力降低,低于活塞21的感压弹簧22的弹力时,使煤气容器10与传热板相接触,又再开始加热。由此,通过对煤气容器10反复地进行加热和冷却,就能把温度范围调节成合适的范围。
对附图简单说明如下: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煤气器具中的煤气容器的温度调节装置的实施例1的局部剖切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上述煤气器具的煤气容器收容部内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上述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断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装置的实施例2的局部剖切俯视图,
图5是表示上述煤气器具内的结构的局部剖切正视图,
图6是表示上述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断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装置的实施例3的局部剖切正视图,
图8是表示上述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断面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装置的实施例4的断面示意图。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图2和图3表示本发明的煤气容器的温度调节装置的实施例1。它是使用小型的煤气容器10的煤气器具A的实施例。在上面有燃烧部(燃烧器)15;在其侧方的内部、有煤气容器10的收容室16。传热板13由接近燃烧部15的一端的采热部17采取燃烧热,用另一端的加热部18加热煤气容器10。传热板13由热传导性良好的金属或其他板状材料构成。
煤气容器10的前端有排出煤气的喷嘴19,当与压力调整器(所谓控制器)11连接时,由止回阀29压入喷嘴19后排出煤气,这煤气流入压力调整器11。流入的煤气由隔膜等构成的压力调整室减压并被送往燃烧部15。
为了取出压力调整前的煤气的压力(将其称为1次压力),在与1次压力室11b相通的位置上形成压力取出口11a(参照图3)。取出的1次压力由导压机构12的管子送到下述的活塞式气缸装置20。
从1次压力室11b流入压力调整室、被减压后的压力(将其称为2次压力)煤气从煤气通路27经器具栓28流入燃烧部15,变成可燃性混合气体后从火焰口喷出。压力调整器11也可以设有压力感知安全装置,这个装置是具有这样结构的,例如在对2次压力的煤气通路进行开关控制的安全阀上、借助压力调节器11把从阀门式喷嘴19排出的煤气的经减压后的2次压力和减压前的1次压力发生对抗作用,当1次压力异常地升压时,使安全阀动作,从而将通往燃烧部15的煤气通路关闭。
上述活塞式气缸装置20是把能滑动的活塞21组装在气缸23内,使它的轴部21a能向气缸23外部伸出或缩回的,而且感压弹簧22的作用是使活塞21向缩回方向滑动的、(各图中是示意模式地表示的)。感压弹簧22所具有的弹力为,在上述1次压力处在正常的范围时,按压活塞21,使它的轴部21a不突出,而当1次压力提高到超过这范围的压力时,被活塞21按压而收缩。图3中、12a是表示把压力从导压机构12导入气缸内的压力口,21b是表示活塞21的密封圈。
从燃烧部15经采热部17、传热板13的本体、加热部18到煤气容器10的部分传热回路上设置着离合部14。在实施例1的场合下、离合部14由传热板13的另一端的加热部18和放置在其上面并与其面接触着的煤气容器10构成。为了用活塞21中断对这离合部14的传热作用,将活塞式气缸装置20设置在可使缩回状态的轴部21a处于与煤气容器10的下面相接触的位置(大致与加热部18表面相同的高度处)的器具本体的底板24上。在实施例1中,在底板上形成安装凹部25,在这里固定着活塞式气缸装置。
这样,当煤气容器10变成高温、1次压力超过设定值、使活塞式气缸装置20动作时,由于活塞轴部21a从气缸23突出、把煤气容器10的后部下面抬起(图2的双点划线),因而离合部14就成分离状态。其结果,热量几乎不从加热部传给煤气容器10;相反,由蒸发潜热的作用而使煤气容器10开始冷却、若1次压力降低,则因煤气容器10座落在加热部18上而再开始加热。通过这样的加热和冷却的反复,就能进行煤气容器的温度调节。
图4、图5和图6表示本发明装置的实施例2,这是将传热板13在中间部位加以断开,通过将这断开的两个端部13a、13b重叠并放置成能传热的接触状态,构成能接触或分离的离合部14的例子(参见图6)。在这种场合下,活塞21的轴部21a按压一方的端部(在图6中是13b),使其与另一方的端部(图6中是13a)脱开,但被按压一方的端部(上述的13b)能由自身的弹性(也可以用别的弹簧),由弹力作用而与相对的端部(图6中的13a)相接。
在实施例2的场合下,活塞式气缸装置20可以是与实施例1的同样的结构。这装置20被安装在煤气炉本体的将燃烧部15和收容器室16分隔开的隔离挡热板26上。
因此,当煤气容器10变成高温、1次压力升高并超过感压弹簧22的弹性时,活塞轴部21a就从气缸23突出,按压断开端部13a、13b中的一方,使其与另一方分离,由此,传热板本体在中间部位被分离,传热的机能被消除,结果,煤气容器10不能被加热;在蒸发潜热的作用下向温度降低方向发展。结果,活塞轴部21缩回,当传热板13再具有传热机能时,又开始对煤气容器10进行加热,以后,通过重复上述的动作就能取得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效果。
图7、图8表示本发明装置的实施例3。这个实施例3的结构有一点是和实施例2同样的,即把传热板13在中间部位将其断开、并把断开的端部重叠成能传热的结构,但采热部15一侧的传热板端部13a趋向于与煤气容器一侧的端部13b分离的方向,在正常压力下,由活塞式气缸装置20的活塞轴部21a将传热板端部13a压向另一方的端部13b。这样,活塞式气缸装置20是这样装入感压弹簧22的,即当1次压力在正常范围内时,将轴部21a压向突出方向;导压机构12的压力口12a是与活塞轴部21a侧的室连通的。
因此,在实施例3的场合下,由于离合部14是被做成将传热板13的中间部分断开,使这断开的端部13a、13b重合的结构,因而,当超过感压弹簧22弹性的1次压力使活塞21滑动时、使一方的端部13a和另一方的端部13b分离;当1次压力再次降低时又使双方的端部重合接触,通过这种离合动作的反复进行就能对煤气容器的温度进行调节。
下面,用图9说明本发明装置的实施例4。在这例子中,在压力调整器11一侧设置感知1次压力的活塞21,用活塞的前端把传热板13压下,使其与煤气容器10脱离。通常,这传热板13处在能与煤气容器10的下面相接触的状态,当1次压力超过设定值时,由活塞21将传热板13以上述能接触的状态向下压,使其在与煤气容器10的下面之间的离合部14上形成间隙。感压弹簧22克服煤气压力地按压活塞21。图中的传热板13是与受活塞21前端的轴部21a按压的杆30的动作联动的。31是表示杆30的支轴支承点。
在这实施例4中,煤气容器10支承在图示的或图中没表示的支承部32上,根据容器内压的变化使传热板13和煤气容器10之间的间隙大小发生变化,由此来调整通过传热板13来传导的热量。若传热板13和煤气容器10双方完全接触,则热量是被直接传递,但实际上,由于间隙的存在,热量是由辐射而传导,因而借助对煤气容器10的辐射提供与间隙33相对应的热量,这在煤气容器的温度调节上起到非常良好的效果。这里,由弹簧构件将传热板13和杆30压向使传热板13与煤气容器10相接触的方向。在这实施例4中,导压机构12是极短的通路。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的结构和作用,当煤气容器10的内压升高时,活塞式气缸装置20自动地动作,使煤气容器10的加热停止;由蒸发潜热的作用而使煤气容器10的内压降低时,活塞式气缸装置20的动作被中止,容器10就被加热,因而不管使用方法怎样,都能把煤气容器10的温度经常调节在合适的范围内,这样,就能防止火力降低,或由于煤气容器10变成高温而使压力感知安全装置动作,具有能极方便、安全地使用煤气器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