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7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pdf

  • 上传人:1**
  • 文档编号:4029713
  • 上传时间:2018-08-12
  • 格式:PDF
  • 页数:27
  • 大小:2.54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80045522.7

    申请日:

    2013.08.22

    公开号:

    CN104603682A

    公开日:

    2015.05.0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2F 1/1337申请日:20130822|||公开

    IPC分类号:

    G02F1/1337

    主分类号:

    G02F1/1337

    申请人:

    夏普株式会社

    发明人:

    野间健史; 仲西洋平; 水崎真伸; 兼弘昌行

    地址:

    日本大阪府

    优先权:

    2012-190645 2012.08.30 JP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22

    代理人:

    龙淳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显示品质充分优异、一对基板间的粘接强度充分强、并且可靠性优异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在一对基板(11、21)中的至少一个基板的液晶层(30)侧设置有电极、第一取向控制层(13、23)和第二取向控制层(15、25),上述第一取向控制层(13、23)以在俯视基板主面时其外缘与密封件(S)的内周边相比成为内侧的方式设置,在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内包括没有第一取向控制层(13、23)的区域,上述第二取向控制层(15、25)以其一部分覆盖第一取向控制层(13、23)、并且在俯视基板主面时其外缘与第一取向控制层(13、23)的外缘相比成为外侧的方式设置。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具备液晶单元,该液晶单元包括一对基 板、被夹持在该一对基板间的液晶层和将该一对基板贴合的密封件,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该密封件以在俯视基板主面时包围液晶层的方式设置,在该一对 基板中的至少一个基板的液晶层侧设置有电极、第一取向控制层和第 二取向控制层,
    该第一取向控制层以在俯视基板主面时其外缘与该密封件的内周 边相比成为内侧的方式设置,
    在该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内包括没有第一取向控制层的区 域,
    该第二取向控制层以其一部分覆盖第一取向控制层、并且在俯视 基板主面时其外缘与第一取向控制层的外缘相比成为外侧的方式设 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件在俯视基板主面时其宽度为1.0mm以下。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取向控制层由单体单元构成,该单体单元来自含有碳原 子数为8以上20以下的烷基的、具有通过光的照射产生自由基的官能 团的单官能单体和/或多官能单体。

    4.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密封件的内周边至所述第一取向控制层的距离为0.05mm 以上。

    5.  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密封件的内周边至所述显示区域的距离为1.0mm以下。

    6.  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件的外周边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一对基板的外缘的至少 一部分在俯视基板主面时一致。

    7.  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分子在对液晶分子施加的电压小于阈值电压的情况下, 在与基板主面垂直的方向上取向。

    8.  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分子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

    9.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该液晶显示装置具备液晶单元, 该液晶单元包括一对基板、被夹持在该一对基板间的液晶层和将该一 对基板贴合的密封件,
    该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
    形成控制液晶分子的取向的第一取向控制层,使得其外缘与该密 封件的内周边相比成为内侧的工序;
    形成该密封件的工序;
    将液晶组合物封入的工序;
    对液晶单元进行退火的工序;和
    通过单体的聚合或液晶组合物中的剂形成第二取向控制层,使得 其外缘与该第一取向控制层的外缘相比成为外侧的工序。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第二取向控制层的工序,进行光照射使单体聚合。

    11.  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第二取向控制层的工序,使用聚合引发剂使单体聚合。

    12.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第二取向控制层的工序,利用具有羟基的添加剂形成第 二取向控制层。

    13.  如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体相对于液晶组合物为0.5质量%以上2.5%质量%以下。

    14.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照射将所述液晶组合物加热至与向列相-各向同性相转变 温度相比低30℃的温度以上的温度进行。

    说明书

    说明书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更详细而言,涉及窄边 框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作为能够实现轻量、薄型和低消耗电力的显示装置 非常普及,在智能手机、平板终端等便携用途和各种监视器、大型电 视机等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变得不可或缺。在这样的液晶显示装置中, 正在进行使得能够实现视野角扩大和对比度提高以使显示品质进一步 提高、并且具有更多功能的开发。
    但是,目前的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对液晶施加电场来控制液晶分 子的排列,改变透过液晶层的光的偏振状态,调节通过偏光板的光的 量,由此进行显示。
    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受到施加电场时的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 以及施加电场的大小和方向的影响。作为这样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 模式,根据未施加电场时的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和施加电场的方向的 不同,存在各种模式。
    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模式,可以列举使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 向异性的液晶分子相对于基板面垂直取向的垂直取向(VA:Vertical  Alignment)模式、使具有正或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液晶分子相对 于基板面平行取向从而对液晶层施加横向电场的面内开关(IPS: In-Plane-Switching)模式、条纹状电场开关(FFS:Fringe Field  Switching)模式等。
    其中,对于使用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液晶分子、作为取 向限制用结构物设置有堤岸(肋)和电极的缺口部(狭缝)的MVA (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多畴垂直取向)模式,即使不对取 向膜实施摩擦处理也能够将施加电场时的液晶取向方位控制为多个方 位,视角特性优异。但是,在以往的MVA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突 起的上方或狭缝的上方成为液晶分子的取向分割的边界,白显示时的 透射率变低,存在在显示中看见暗线的情况,因此,存在改善的余地。
    因此,作为得到高亮度并且能够高速响应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 提出了采用使用聚合物的取向稳定化技术(以下,也称为PS(Polymer  Sustained:聚合物稳定)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
    可是,近年来,能够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实现更大的显示区域的窄 边框的液晶面板的开发也在积极地进行。
    例如,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第一基 板;与上述第一基板相对地配置的第二基板;将上述第一基板和上述 第二基板贴合的密封件;和被夹持在上述第一基板与上述第二基板之 间的液晶,上述第一基板具有:在显示区域内形成的像素电极;在与 上述液晶接触的位置形成的取向膜;在由上述密封件包围的内侧、并 且上述显示区域的外侧的区域,由与上述取向膜相比位于下层的第一 绝缘膜形成的多个凸部;在与上述多个凸部重叠的位置、并且在与上 述第一绝缘膜相比位于下层的位置,由被将上述第一绝缘膜加工为上 述多个凸部的蚀刻气体蚀刻的材料构成的第二绝缘膜;和第一阻挡层, 该第一阻挡层在与上述多个凸部重叠的位置、并且在上述第一绝缘膜 与上述第二绝缘膜之间,由对上述蚀刻气体具有蚀刻选择性的材料构 成,保护上述第二绝缘膜免受上述蚀刻气体的影响,当将上述密封件 的宽度设为W1、将上述取向膜与上述密封件重叠的宽度设为W2时, W2≤W1/2(例如,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3309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454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当为了实现窄边框的液晶面板而使密封件的宽度缩小时,会产生 液晶面板的一对基板间的粘接强度的降低和湿度试验的可靠性的降 低。
    在以往的宽度W1大的密封件中,能够以不到密封件S1下的方式 涂敷取向膜(聚酰亚胺)513、523(例如,图22)。但是,当密封件 S2变细,其宽度W2变小时,取向膜313、323的涂敷精度不充分,因 此,取向膜313、323完全地涂敷至密封件S2下(例如,图23)。
    当如图23所示在密封件S2下存在取向膜313、323时,密封件S2 与取向膜313、323的粘接强度弱,因此,液晶面板的一对基板间的粘 接强度降低。另外,水分w会通过取向膜313、323浸入,液晶面板的 可靠性降低。
    在专利文献2中,作为与窄边框的液晶面板相关的发明,公开了: 在由密封件包围的内侧、并且显示区域的外侧的区域,设置对涂敷取 向膜材料时的取向膜材料的扩展进行抑制的凹凸,以使得密封材料与 取向膜不重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的图1、图2)。但是,通过在 显示区域的外侧的区域设置对取向膜的扩展进行抑制的凹凸,该区域 也成为作为非显示区域的边框区域。存在用于形成一对基板间的粘接 强度强、可靠性优异的液晶显示装置并且使边框区域更窄的努力的余 地。
    本发明鉴于上述现状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显示品质充分优异、 一对基板间的粘接强度充分强、并且可靠性优异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 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对一对基板间的粘接强度充分强、并且可靠性优异的液 晶显示装置进行了各种研究,着眼于与配置密封件的预定的部位充分 地隔开间隔地涂敷取向膜材料使得取向膜(第一取向控制层)不到密 封件下(即使在有源区域[显示区域]内形成没有取向膜的区域,也使 得取向膜不到密封件下)。发现了,没有取向膜的区域利用由单体形成 的聚合物层或添加在液晶中的添加剂使液晶分子取向。进一步发现了, 因为存在利用取向膜本来已取向的区域,所以,在用于形成聚合物层 的单体相同的情况下,与完全没有取向膜的面板比较,容易取向,能 够使显示品质充分。这样,发现了:在密封件下没有取向膜,密封件 能够与基板直接粘接,因此,粘接强度强,并且在液晶面板的侧面取 向膜不会露出,因此,取向膜不与外部空气接触,能够抑制水分通过 取向膜向液晶面板内的浸入,能够使液晶显示装置的可靠性优异。进 一步,发现了即使密封件的材料的未固化成分渗出至液晶中,取向膜 也会吸附该成分,因此,不会对可靠性造成影响,想到了能够很好地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达到了本发明。
    在本发明中,在液晶中混入单体,将液晶注入面板(单元)后, 进行紫外光(UV光)照射等,形成聚合物层等第二取向控制区域,使 没有作为取向膜的第一取向控制区域的区域也取向,在这一点上与专 利文献2记载的技术大大地不同。通过使用本发明,能够使液晶显示 装置进一步窄边框化,能够扩大显示区域。
    即,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可以是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 显示装置具备液晶单元,该液晶单元包括一对基板、被夹持在该一对 基板间的液晶层和将该一对基板贴合的密封件,上述密封件以在俯视 基板主面时包围液晶层的方式设置,在上述一对基板中的至少一个基 板的液晶层侧设置有电极、第一取向控制层和第二取向控制层,上述 第一取向控制层以在俯视基板主面时其外缘与该密封件的内周边相比 成为内侧的方式设置,在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内包括没有第 一取向控制层的区域,上述第二取向控制层以其一部分覆盖第一取向 控制层、并且在俯视基板主面时其外缘与第一取向控制层的外缘相比 成为外侧的方式设置。
    优选:上述密封件在俯视基板主面时其宽度为1.0mm以下。
    优选:上述第二取向控制层由单体单元构成,该单体单元来自含 有碳原子数为8以上20以下的烷基的、具有通过光的照射产生自由基 的官能团的单官能单体和/或多官能单体。
    优选:从上述密封件的内周边至上述第一取向控制层的距离为 0.05mm以上。
    优选:从上述密封件的内周边至上述显示区域的距离为1.0mm以 下。
    优选:上述密封件的外周边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一对基板的外缘 的至少一部分在俯视基板主面时一致。
    优选:上述液晶分子在对液晶分子施加的电压小于阈值电压的情 况下,在与基板主面垂直的方向上取向。
    优选:上述液晶分子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可以是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该液晶显示装置具备液晶单元,该液晶单元包括一对基板、被夹持在 该一对基板间的液晶层和将该一对基板贴合的密封件,上述制造方法 具有:形成控制液晶分子的取向的第一取向控制层,使得其外缘与该 密封件的内周边相比成为内侧的工序;形成上述密封件的工序;将液 晶组合物封入的工序;对液晶单元进行退火的工序;和通过单体的聚 合或液晶组合物中的剂形成第二取向控制层,使得其外缘与该第一取 向控制层的外缘相比成为外侧的工序。
    优选:形成上述第二取向控制层的工序,进行光照射使单体聚合。
    优选:形成上述第二取向控制层的工序,使用聚合引发剂使单体 聚合。
    优选:形成上述第二取向控制层的工序,利用具有羟基的添加剂 形成第二取向控制层。
    优选:上述单体相对于液晶组合物为0.5质量%以上2.5%质量%以 下。
    优选:上述光照射将上述液晶组合物加热至与向列相-各向同性相 转变温度(Tni)相比低30℃的温度以上的温度进行。
    通过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得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优 选方式,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优选方式相同。
    作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只要将这样的工 序作为必须的工序来形成,就不受其它工序特别限定。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显示品质充分优异、一对基板间的粘接强 度充分强、并且可靠性优异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光照射工序前的实施方式1的液晶单元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光照射工序后的实施方式1的液晶单元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实施方式1的液晶单元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表示实验例1-1的液晶单元的紫外线照射前的样子的照片。
    图5是表示实验例1-1的液晶单元的紫外线照射后的样子的照片。
    图6是表示实验例1-2的液晶单元的紫外线照射前的样子的照片。
    图7是表示实验例1-2的液晶单元的紫外线照射后的样子的照片。
    图8是表示实验例1-3的液晶单元的紫外线照射前的样子的照片。
    图9是表示实验例1-3的液晶单元的紫外线照射后的样子的照片。
    图10是实施方式2的液晶单元的截面示意图。
    图11是表示实验例2的液晶单元的注入添加有添加剂的液晶组合 物后的样子的照片。
    图12是光照射工序前的实施方式3的液晶单元的截面示意图。
    图13是光照射工序后的实施方式3的液晶单元的截面示意图。
    图14是表示实施例1的液晶单元的紫外线照射前的样子的照片。
    图15是表示实施例1的液晶单元的紫外线照射后的样子的照片。
    图16是表示比较例1的液晶单元的紫外线照射前的样子的照片。
    图17是表示比较例1的液晶单元的紫外线照射后的样子的照片。
    图18是表示一对基板粘接的样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19是表示图18所示的一对基板由于压力而剥离的样子的立体 示意图。
    图20是比较实验例1的液晶单元的截面示意图。
    图21是实验例3的液晶单元的截面示意图。
    图22是以往的密封件的宽度大的液晶单元的截面示意图。
    图23是以往的密封件的宽度小的液晶单元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列举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但 是本发明并不仅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以下,将具备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的基板也称为阵列基板,将具备彩色滤光片 的基板也称为彩色滤光片基板(CF基板)。取向膜也称为作为其材料 的聚酰亚胺(PI),但是并不限定于聚酰亚胺。密封件的宽度和部件间 的距离只要为平均后的数值即可。显示区域是构成观察者看到的图像 的区域,例如不包括端子部等周边区域。向列相-各向同性相转变温度 (Tni)是指从向列相向各向同性液体相的相变温度。在液晶显示装置 的显示区域内包括没有第一取向控制层的区域,例如是指在液晶显示 装置的显示区域内存在与第一取向控制层的外缘相比成为外侧的部分 等、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内存在没有第一取向控制层的区域的 情况。液晶组合物例如是指液晶与单体的合计量。
    实施方式1
    图1是光照射工序前的实施方式1的液晶单元的截面示意图。
    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液晶单元,该液晶单元包括一对 基板(TFT基板10和CF基板20)、被夹持在该一对基板间的液晶分 子LC、光聚合性的单体m、和将该一对基板贴合的密封件S。在图1 中,存在液晶分子一部分还没有垂直取向的区域。在TFT基板10的液 晶层侧,设置有电极(未图示)、和作为第一取向控制层的取向膜13。 另外,在CF基板20的液晶层侧,设置有作为第一取向控制层的取向 膜23。
    在实施方式1中,与配置密封件S的预定的部位充分地隔开间隔 地(例如仅在与显示区域相比位于内侧的区域)涂敷取向膜材料,以 使得作为第一取向控制层的取向膜13、23不会到密封件S下,由此, 以取向膜的外缘与密封件S的内周边相比成为内侧的方式(优选以与 显示区域的外缘相比成为内侧的方式)形成取向膜13、23。
    然后,依次进行:形成密封件S的工序、将液晶组合物封入的工 序、对液晶单元进行退火的工序。
    优选上述单体相对于液晶组合物为0.5质量%以上2.5质量%以下。
    图2是光照射工序后的实施方式1的液晶单元的截面示意图。没 有取向膜13、23的区域,对液晶组合物中的单体(图1中所示的单体 m)进行光照射使该单体聚合,形成聚合物层15、25,使得其外缘分 别与取向膜13、23的外缘相比成为外侧,通过该聚合物层15、25使 没有取向膜13、23的区域的液晶分子也取向。由此,能够在显示区域 的整个面使液晶分子垂直取向。形成上述聚合物层的工序可以使用聚 合引发剂。另外,优选光照射将液晶组合物加热至与向列相-各向同性 相转变温度相比低30℃的温度以上的温度进行。向列相-各向同性相转 变温度(Tni)是指从向列相向各向同性相的相变温度。
    在实施方式1中,本来存在通过作为第一取向控制层的取向膜13、 23已取向的区域,因此,与完全没有取向膜的液晶面板比较,能够容 易使液晶分子取向,使显示品质充分。而且,在密封件S下实质上没 有取向膜13、23,密封件S能够与玻璃基板11、21直接粘接,因此, 粘接强度强,而且取向膜13、23在液晶面板的侧面没有露出,因此, 取向膜13、23不与外部空气接触,能够充分地抑制水分w通过取向膜 13、23浸入液晶面板内,能够使液晶显示装置的可靠性优异。进一步, 即使密封件S的材料的未固化成分渗出至液晶中,取向膜13、23也会 吸附该成分,因此能够充分地降低对液晶面板的可靠性的影响。
    作为上述第二取向控制层的聚合物层15、25,由1种或多种单体 形成即可,例如,优选由单体单元构成,该单体单元来自含有碳原子 数为8以上20以下的烷基的、具有通过光的照射产生自由基的官能团 的单官能单体和/或多官能单体。
    通过这样设置第一取向控制层和第二取向控制层,在第一取向控 制层和第二取向控制层为垂直取向膜的情况下,液晶分子LC在对液晶 分子LC施加的电压小于阈值电压的情况下在与基板主面垂直的方向 上取向。
    图3是实施方式1的液晶单元的平面示意图。密封件S以在俯视 基板主面时包围液晶层(未图示)的方式设置。
    第一取向控制层13、23以在俯视基板主面时其外缘与该密封件S 的内周边(内缘)相比成为内侧的方式设置,上述第二取向控制层15、 25以在俯视基板主面时其外缘沿着密封件S的内周边、与第一取向控 制层13、23的外缘相比成为外侧的方式设置。第二取向控制层15、25 的外缘沿着密封件S的内周边是指,第二取向控制层15、25的外缘和 密封件S的内周边实质上一致。另外,密封件S的外周边和一对基板 的外缘在俯视基板主面时实质上一致,由此边框区域变小。
    优选从密封件S的内周边至第一取向控制层13、23(的外缘)的 距离L1为0.05mm以上。优选L1的上限值为0.5mm。通过为0.5mm以 下,能够充分地发挥本发明的使液晶分子垂直取向的效果。
    另外,优选从上述密封件S的内周边至显示区域D的距离L2为 1.0mm以下。此外,显示区域D内也包括没有该第一取向控制层13、 23的区域(由显示区域D的外缘和第一取向控制层13、23的外缘包 围的区域)。
    优选上述密封件S在俯视基板主面时其宽度为1.0mm以下。
    本发明,在窄边框面板中,从粘接强度和可靠性的观点出发,采 用在密封件下不存在取向膜的结构,利用无PI技术使未取向的区域取 向(图1和图2)。无PI技术通过在将添加有光聚合性的单体材料的液 晶组合物注入单元之后照射紫外光而实现液晶分子的垂直取向。
    即,在实施方式1中,由添加在液晶中的单体得到的聚合物(第 二取向控制层15、25)使液晶分子垂直取向。
    以下,对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优选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经过上述紫外线照射工序等的光照射工序形成的取向控制层为对 液晶分子的取向进行控制的层,优选在小于阈值电压时使液晶分子垂 直取向。本发明适合于VA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等使液晶分子垂直取向 的液晶显示装置。此外,所谓垂直取向,并不一定需要液晶分子在与 基板面成90°的方向上取向,只要液晶层的预倾角为85°以上95°以 下即可,优选为88°以上92°以下。
    上述第二取向控制层能够通过在将含有液晶分子以及单官能单体 和/或多官能单体的液晶组合物夹持在一对基板间的状态下,使上述单 官能单体和/或上述多官能单体聚合而形成。在该情况下,第二取向控 制层以聚合物为主体构成。第一取向控制层和第二取向控制层通常在 一对基板中的各个基板上、换言之在一对基板中的各个基板与液晶层 之间形成。第一取向控制层和第二取向控制层能够控制分布在液晶层 中的液晶分子特别是接近该取向控制层的液晶分子的取向。
    优选上述单官能单体为具有1个通过光的照射产生自由基的官能 团的单官能单体。优选单官能单体为由下述通式(1)表示的单官能单 体。

    上述通式(1)中,X表示丙烯酸酯基、甲基丙烯酸酯基、乙基丙 烯酸酯(ethacrylate)基、乙烯基或烯丙基。m表示0至12中的任一 整数。a和b分别独立地表示0或1。R表示碳原子数为1至20的烷基。 此外,环结构具有的氢原子可以分别独立地被卤素原子、甲基、乙基 或丙基取代。
    为了形成作为上述第二取向控制层的聚合物层,可以和单官能单 体一起使用多官能单体,或者使用多官能单体来代替上述单官能单体。
    上述多官能单体是在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的聚合基、即能够聚合 的官能团的单体,通过退火处理和340nm以上的光的照射产生自由基。
    此外,虽然认为上述多官能单体通过主要照射340nm以上的光产 生自由基,但是认为不进行光的照射而仅通过进行退火处理(热处理) 也能够产生自由基。此外,在本说明书中,“退火处理和340nm以上的 光的照射”包括:同时进行退火处理和光的照射;和在进行退火处理 之后,在液晶组合物(液晶单元)处于超过常温的温度(优选为比Tni 低30℃的温度以上的温度)状态时进行光的照射。
    上述单官能单体由上述通式(1)表示,在分子中具有一个聚合基。 另外,上述单官能单体具有联苯骨架,但是联苯骨架与液晶分子之间 的相互作用强。另外,相互结合的两个苯环在各自的1位和1’位结合, 具有直线结构。另外,从位于末端的官能团(聚合基)至联苯不具有 弯曲部,成为稳定的直线结构。因此,能够以稳定的取向限制力使接 近的液晶分子取向。即,对取向控制层赋予高的取向限制力。其结果, 能够得到良好的取向特性(优选为垂直取向的取向特性),能够得到亮 点和亮线少的、具有良好的显示品质的液晶显示装置。另外,上述单 官能单体缺乏挥发性,因此,在将液晶组合物夹持在基板间时,即使 在真空状态也能够抑制挥发。因此,能够抑制生产设备的污染。
    优选上述单官能单体在聚合后在取向控制层中作为显示出取向控 制性的部位发挥作用。即,优选在取向控制层中,来自单官能单体的 结构对液晶分子的取向进行控制。
    上述单官能单体具有丙烯酸酯基、甲基丙烯酸酯基、乙基丙烯酸 酯基、乙烯基或烯丙基,这些官能团均能够作为聚合基发挥作用,能 够通过光的照射生成自由基。更详细而言,通过光的照射,上述官能 团开裂,能够产生自由基。此外,上述多官能单体通过退火处理和 340nm以上的光的照射产生自由基。即,上述单官能单体和多官能单 体均也能够具有作为聚合引发剂的功能。因此,通过在将液晶组合物 夹持在一对基板间的状态下对液晶组合物供给热、光等能量,自由基 聚合反应开始,适当地形成取向控制层。
    但是,除了使用上述单官能单体和/或多官能单体以外,还可以使 用其他的聚合引发剂。
    此外,作为单体,单官能单体和多官能单体中的任一个只要有至 少1个种类即可,各自的种类的数量能够适当地设定。另外,上述单 官能单体和上述多官能单体能够与通常的无取向膜技术中使用的单体 同样地制作。此外,在构成第二取向控制层的聚合物包含共聚物的情 况下,共聚物的重复单元的排列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无规、嵌段或 交替等。
    构成上述第二取向控制层的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没有特别限定, 可以与利用通常的无取向膜技术形成的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或重均分 子量为相同程度。典型地,例如重复单元数优选为8以上。
    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在上述一对基板与第二取向控制 层之间具有硅烷偶联层。硅烷偶联层的优选方式与将在实施方式3中 后述的优选方式相同。
    从容易地合成上述单官能单体的观点出发,优选上述通式(1)中 a和b表示1。另外,优选上述通式(1)中R表示碳原子数为6~18 的烷基。当碳原子数为6以上时,能够使液晶分子良好地垂直取向。 另外,当碳原子数为18以下时,单体良好地溶解在液晶组合物中。
    优选上述通式(1)中m表示0至12中的任一整数。另外,m更 优选表示0至10中的任一整数,特别优选表示0至8中的任一整数。
    上述多官能单体的具体结构只要具有能够通过退火处理和340nm 以上的光的照射产生自由基的结构和2个以上的聚合基,就没有特别 限定,例如能够为具有3个以上的苯环缩合而成的结构(以下,也称 为缩环结构)的结构。苯环为3个以上的缩合芳香族化合物能够高效 率地吸收长波长(340nm以上)的光。
    上述液晶组合物可以进一步含有通过光照射通过自开裂反应 (self-cleavage reaction)生成自由基的化合物(聚合引发剂)。此外, 通过使用这样的化合物,能够以更少的照射量进行聚合。
    上述化合物通常具有1个以上的自由基聚合基。通过使用这样的 化合物(带聚合基的聚合引发剂),化合物自身也能够聚合,能够抑制 来自聚合引发剂的杂质的产生。另外,进行更短时间的光照射即可, 因此,能够防止由长时间的光照射引起的构成部件的劣化。
    作为上述自由基聚合基,可以列举(甲基)丙烯酰氧基、(甲基) 丙烯酰氨基、乙烯基、乙烯氧基等。在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酰氧 基表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氨基表示丙烯酰 氨基或甲基丙烯酰氨基。
    一对基板中通常至少一个基板具有电极,能够控制对液晶层施加 电压和不施加电压。例如,将一对基板中的一个基板作为阵列基板使 用,将另一个基板作为彩色滤光片基板使用。阵列基板具备呈矩阵状 排列的多个像素电极,由此以像素为单位控制液晶的取向。作为电极 材料,可以列举氧化铟锡(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锌(IZO: Indium Zinc Oxide)等透光性的材料。彩色滤光片基板在与阵列基板的 像素电极分别重叠的位置配置有多个颜色的彩色滤光片,以像素为单 位控制显示色。
    上述液晶层含有液晶分子,被夹持在上述一对基板间。上述液晶 层和上述液晶分子的特性没有特别限定,能够适当地设定,液晶层优 选垂直取向型的液晶单元,另外,液晶分子优选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 向异性。由此,例如,能够得到对比度高的垂直取向(VA)模式的液 晶显示装置。此外,在垂直取向型的液晶层中,液晶分子在被施加小 于阈值的电压时,例如在未施加电压时,在与基板面大致垂直的方向 取向。另外,在使用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垂直取向型的液晶 层、在一对基板上分别设置电极、并且利用这些电极来控制对液晶层 施加电压和不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在被施加阈值以上的电压时,在与 基板面大致垂直的方向产生电力线,其结果,液晶分子在与电力线的 朝向正交的方向、即与基板面大致平行的方向取向。
    上述液晶分子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能够适当地选择,尤其优选 向列型液晶分子。另外,液晶分子可以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
    上述液晶组合物能够呈现向列相和各向同性液体相,优选在上述 光照射工序中被加热至与上述液晶组合物的从向列相向各向同性液体 相的相变温度(Tni)相比低30℃的温度以上的温度。例如,在光照射 工序时的温度为室温(30℃)的情况下,存在即使照射5000mJ/cm2以上也不垂直取向,取向的情形看不到变化的情况。这可以认为是因 为,即使在比较低的温度照射光,由于单官能单体与液晶分子的相互 作用强,所以也不能将取向改变为垂直。因此,通过提高温度,利用 热能容易引起分子的运动,单官能单体容易垂直地取向,其结果,能 够使液晶分子更有效地垂直取向。从这样的观点出发,更优选在光照 射工序中被加热至比Tni低20℃的温度以上的温度,特别优选被加热 至Tni以上。此外,本发明人实际确认了,在光照射工序时的温度为 比Tni低20℃的温度的情况下,在照射3000mJ/cm2后垂直取向。
    以下,对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上述取向膜优选进行了取向处理的取向膜,但是并不限定于进行 了取向处理的取向膜。所谓进行了取向处理的取向膜,例如,可以列 举进行了摩擦处理或光取向处理的取向膜。
    在基板清洗后涂敷取向膜材料,在200℃左右的高温进行烧制,形 成作为第一取向控制层的取向膜。然后,进行密封件印刷。作为密封 件材料,能够使用具有基于紫外线照射的固化性和/或基于热的固化性 的材料。此外,也有在取向膜烧制后,对取向膜进行摩擦、清洗的情 况。在密封件印刷后,首先,利用密封件将两基板贴合后,在真空中 注入液晶组合物,例如利用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等将注入口进行封印, 由此形成液晶单元(封入工序)。此外,也可以在真空中在两基板中的 任一个基板上滴下液晶组合物后,贴合另一个基板而形成液晶单元。 另外,作为保持液晶层的厚度的方法,可以列举使用间隔物的方法, 可以列举将柱状的感光间隔物图案化的方法、和散布球状的间隔物的 方法。
    接着,利用烤箱等对液晶单元进行加热,以规定的温度进行规定 时间的热退火(退火工序)。此时,优选被加热至比液晶组合物的从向 列相向各向同性液体相的相变温度(Tni)高的温度。更具体而言,优 选100℃以上140℃以下,优选1分钟以上60分钟以下。此外,在本 发明中,该热退火不是必须的工序,但是,从使取向稳定的观点出发, 优选在光照射工序前进行该热退火。
    然后,进行紫外线照射等,进行用于形成作为第二取向控制层的 聚合物层的聚合工序,形成聚合物层之后,进行将偏光板的粘贴工序。 例如,优选对超过常温的温度的液晶单元、特别是液晶组合物照射例 如340nm以上的光。
    然后,可以利用烤箱等对液晶单元进行加热,以规定的温度再次 进行规定时间的热退火。
    在经过以上的工序形成有取向控制层的液晶单元安装各种驱动电 路和背光源等,成为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
    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和利用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 制造方法制作的液晶显示装置,通过用于例如电视机、个人计算机、 便携式电话、信息显示器等的显示设备,能够发挥优异的显示特性。
    在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阵列基板、液晶层和彩色滤光 片基板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面侧起向观察面侧依次叠层。在阵列基板 的背面侧安装有偏光板。另外,在彩色滤光片基板的观察面侧也安装 有偏光板。可以对这些偏光板进一步配置相位差板,上述偏光板可以 为圆偏光板。
    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为透射型、反射型和反射透射两 用型中的任一种。当为透射型或反射透射两用型时,实施方式1的液 晶显示装置进一步具备背光源。背光源配置在阵列基板的更背面侧, 以使得光依次透过阵列基板、液晶层和彩色滤光片基板的方式配置。 当为反射型或反射透射两用型时,阵列基板具备用于反射外部光的反 射板。另外,在至少将反射光用于显示的区域,彩色滤光片基板20的 偏光板需要为具备所谓的λ/4相位差板的圆偏光板。
    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也可以为在阵列基板具备彩色滤光片 的阵列上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 On Array)的方式。另外,实施方式 1、2的液晶显示装置也可以为黑白显示器,在该情况下,不需要配置 彩色滤光片。
    阵列基板具备:以玻璃等为材料的绝缘性的透明基板;和在透明 基板上形成的各种配线、像素电极、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 晶体管)等。彩色滤光片基板具备:以玻璃等为材料的绝缘性的透明 基板;和在透明基板上形成的彩色滤光片、黑矩阵、共用电极等。
    通过将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分解,使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法(GC-MS:Gas Chromatograph Mass Spectrometry)、飞行时间质谱 分析法(TOF-SIMS:Time-of-Flight 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  ry)等进行化学分析,能够进行取向膜的成分的解析,确认聚合物层中 存在的单体的成分等。另外,通过STEM(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  ctron Microscopy:扫描型透射电子显微镜)、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扫描型电子显微镜)等的显微镜观察,能够确认包括取 向膜和聚合物层的液晶单元的形状等。此外,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 的结构并不受上述以外的构成要素特别限定。以下,给出与实施方式1 相关的实验例。
    实验例1-1
    在该实验例中,关于没有取向膜的区域(无PI[聚酰亚胺]区域), 为了确认由添加在液晶中的材料使其垂直取向,利用完全没有取向膜 的测试单元进行了实验。
    (液晶单元制作工序)
    对基板进行清洗之后,在一侧基板上涂敷密封件的材料,在另一 个基板(贴合后的对置基板)上散布珠子作为间隔物。然后,进行贴 合,在得到的单元中注入液晶。密封件的材料能够使用通过热固化的 材料、通过紫外光的照射固化的材料或它们两者,但是,在此,使用 了通过热和紫外光的照射固化的材料。在液晶中,相对于液晶组合物 100质量%添加了1.0质量%的如下述通式(2)所示的单官能单体(4- 丙烯酰氧基-4’-辛氧基联苯)。

    上述通式(2)中,m表示0,c表示0。另外,还以相对于单体 100mol%成为2mol%的方式添加有聚合引发剂。然后,从法线方向照 射无偏振紫外光(2.57mW/cm2),进行了单体的聚合。在使单体聚合 时,在加温至100℃的同时进行照射。作为光源使用东芝照明技术株式 会社(Toshiba Lighting and Technology Corporation)制造的背光源 FHF-32BLB。电极使用ITO的平板状电极(没有开口部的面状电极)。 此外,在聚合时,不对液晶单元施加电压。照射后,在正交尼科耳下, 通过目视和显微镜进行观察,进行取向性的调查。
    实验例1-2
    实验例1-2除了作为单官能单体使用上述通式(2)所示的、m表 示4、c表示1的单官能单体(4-丙烯酰氧基丁氧基-4’-辛氧基联苯) 以外,与上述的实验例1-1相同。
    实验例1-3
    实验例1-3除了作为单官能单体使用上述通式(2)所示的、m表 示8、c表示1的单官能单体(4-丙烯酰氧基辛氧基-4’-辛氧基联苯) 以外,与上述的实验例1-1相同。
    表示正交尼科耳条件下的紫外光的照射前后的变化的样子的图4 和图5,分别是表示实验例1-1的液晶单元的紫外线照射前、紫外线照 射后的样子的照片。图6和图7分别是表示实验例1-2的液晶单元的 紫外线照射前、紫外线照射后的样子的照片。图8和图9分别是表示 实验例1-3的液晶单元的紫外线照射前、紫外线照射后的样子的照片。 液晶单元安装有正交尼科耳配置的偏光板。如表示各实验例的紫外线 照射后的样子的图5、图7、图9所示,在使用实验例1-1~1-3各自 的单体的情况下,在照射紫外光后,液晶分子充分地垂直取向。
    实施方式2
    图10是实施方式2的液晶单元的截面示意图。
    在实施方式2中,代替单体,使用添加在液晶中的剂形成第二取 向控制层。通过由液晶组合物中的剂(对液晶添加的添加剂)形成的 第二取向控制层使液晶分子取向。添加在液晶中的剂优选为具有羟基 的化合物。另外,优选其碳原子数为4个以上20个以下。
    实施方式2的其它优选方式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优选方式相同。
    本发明,在窄边框面板中,从粘接强度和可靠性的观点出发,采 用在密封件下不存在取向膜的结构,利用无PI技术使未取向的区域取 向(图10)。无PI技术使用添加有某种特殊的材料的液晶材料实现垂 直取向。即,在实施方式2中,改变在液晶中添加的材料来实现垂直 取向。以下,给出与实施方式2相关的实验例。
    实验例2
    在实验例2中,关于没有取向膜的区域(无PI),为了确认由在液 晶中添加的剂使其垂直取向,利用完全没有取向膜的测试单元进行了 实验。关于在液晶中添加的剂,使用下述化学式(3)所示的月桂醇。

    关于液晶单元制作工序,除了注入的液晶组合物以外与实验例1 相同。
    图11是表示实验例2的液晶单元的注入添加有添加剂的液晶组合 物后的样子的照片。
    液晶单元安装有正交尼科耳配置的偏光板。即,图11表示注入液 晶组合物后的、正交尼科耳下的样子。即使是没有取向膜的单元,当 在单元中注入添加有月桂醇作为用于形成取向控制层的剂的液晶组合 物时,注入后液晶分子也垂直取向。
    此外,作为在液晶中添加的剂,能够适当地使用碳原子数为6~18 的醇。
    实施方式3
    图12是光照射工序前的实施方式3的液晶单元的截面示意图。
    图13是光照射工序后的实施方式3的液晶单元的截面示意图。
    在实施方式3中,作为第一取向控制层,代替聚酰亚胺取向膜, 形成硅烷偶联层。实施方式3的其它优选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1、2的 优选方式相同。
    硅烷偶联层是由含有硅烷偶联化合物的成分构成的层。另外,硅 烷偶联化合物是指具有硅(Si)和有机官能团(Y)的化合物。作为上 述有机官能团(Y),可以列举环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丙烯酰氧基、 氨基、脲基、氯丙基、巯基、异氰酸酯基等。
    实施方式3,在窄边框面板中,从粘接强度和可靠性的观点出发, 采用在密封件下不存在取向膜的结构,利用无PI技术使未取向的区域 取向(图12和图13)。无PI技术通过在将添加有光聚合性的单体材料 的液晶组合物注入单元中后照射紫外光,来实现垂直取向。此外,可 以代替将添加有光聚合性的单体材料的液晶组合物注入单元中,而在 将液晶注入单元中后添加光聚合性的单体材料。
    在实施方式3中表明,与完全没有取向膜的结构比较,当部分地 垂直取向时,即使不加温,通过照射紫外光也会垂直取向。
    以下,给出实际制作实施方式3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的液晶单元 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在实施例1中,使用利用硅烷偶联(SC)剂实现垂直取向的技术。 涂敷SC剂之后,当进行冲洗(纯水清洗)时,会垂直取向,但是,也 会产生部分地未垂直取向的区域。利用这一点,为了利用测试单元确 认在使用无PI单体时当液晶层的一部分的液晶分子已垂直取向时容易 实现垂直取向(即使是以往不在高温下照射不垂直取向的单体,通过 室温照射也垂直取向),进行了试验。此外,通过进行冲洗,也能够使 可靠性充分优异。
    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单官能单体的化学式如下述化学式(4)所示。

    (液晶单元制作工序)
    对基板进行清洗后,实施了硅烷偶联剂处理。在硅烷偶联剂处理 后,进行了冲洗(纯水清洗)。在一侧基板上涂敷密封件的材料,在对 置基板上散布珠子作为间隔物。然后,进行贴合,在得到的单元中注 入液晶。密封件的材料能够使用通过热固化的材料、通过紫外光的照 射固化的材料或它们两者,但是,在此,使用了通过热和紫外光的照 射固化的材料。在液晶中,以相对于液晶组合物100质量%成为1.0质 量%的方式添加有上述化学式(4)所示的、作为单官能单体的4-丙烯 酰氧基-4’-辛氧基联苯。然后,从法线方向照射无偏振紫外光 (2.57mW/cm2),进行聚合。在聚合时,不进行加温,进行照射。作 为光源使用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制造的背光源FHF-32BLB。电极使 用ITO的整面电极的基板。此外,在聚合时,不对液晶单元施加电压。 照射后,在正交尼科耳下,通过目视和显微镜进行观察,进行取向性 的调查。
    比较例1
    除了涂敷SC剂的工序和其后进行冲洗(纯水清洗)的工序均未进 行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
    表示正交尼科耳条件下的紫外光的照射前后的变化的样子的图14 和图15,分别是表示实施例1的液晶单元的紫外线照射前、紫外线照 射后的样子的照片。图16和图17分别是表示比较例1的液晶单元的 紫外线照射前、紫外线照射后的样子的照片。液晶单元安装有正交尼 科耳配置的偏光板。在表示实施例1的紫外线照射前的样子的图14中, 在图中上侧可看到部分地尚未垂直取向的区域,但是,如表示实施例1 的紫外线照射后的样子的图15所示,在照射紫外光后,液晶分子充分 地垂直取向。
    对该实施例和比较例的结果进行考察,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即, 如图14和图15所示,对由于SC剂的效果而部分地垂直取向的测试单 元(图14。图中,在上侧可看到部分地尚未垂直取向的区域),在室温 照射紫外光时,整个面垂直取向(图15)。另一方面,如图16和图17 所示,对在照射前未垂直取向的测试单元(图16),即使在室温照射紫 外光也不垂直取向(图17)。由此,可以说:在以相同的材料和照射条 件进行比较的情况下,部分地存在液晶分子已垂直取向的区域的情况, 与液晶分子在液晶单元内完全没有垂直取向的情况相比,由于作为第 二取向控制层的聚合物层而处于容易垂直取向的趋势。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关键在于,在窄边框面板中,从粘接强度和 可靠性的观点出发,采用在密封件下不存在取向膜的结构,利用无PI 技术使未取向的区域取向。无PI技术通过在将添加有光聚合性的单体 材料的液晶组合物注入单元中后照射紫外线来实现垂直取向。以下对 实验例3和比较实验例1进行说明,该实验例3和比较实验例1能够 评价为表明了与具有取向膜的结构比较,在没有取向膜的结构中粘接 强度增加。
    实验例3和比较实验例1
    图18是表示一对基板粘接的样子的立体示意图。图19是表示利 用压力将图18所示的一对基板剥离的样子的立体示意图。此外,在图 18和图19中,省略了液晶层等的记载。图20是比较实验例1的液晶 单元的截面示意图。图21是实验例3的液晶单元的截面示意图。在图 20中,在密封件S下具有由聚酰亚胺形成的取向膜313、323,密封件 S未与玻璃基板311、321直接粘接,但是,在图21中,密封件S与玻 璃基板411、421直接粘接。
    (实验例3和比较实验例1共同的液晶单元制作工序)
    对基板进行清洗后,在一侧基板上涂敷密封件的材料,在对置基 板上散布珠子作为间隔物,然后进行贴合。在此,密封件的材料能够 使用通过热固化的材料、通过紫外光的照射固化的材料或它们两者。 此外,在实验例3和比较实验例1中,使用通过热和紫外光的照射固 化的材料。在使密封材料固化后,施加压力使基板剥离,测定在剥离 时施加的压力。另外,进行高温高湿老化,也进行老化后的剥离强度 的测定。
    将该实验例3和比较实验例1中的粘接强度(有无取向膜时的粘 接强度)示于下述表1。
    [表1]
      初始值 高温高湿老化后 有取向膜 2.6kgf 0.3kgf 无取向膜 2.9kgf 1.8kgf
    如以下那样对面板的粘接强度是否根据取向膜的有无而变化进行 评价。
    如上述表1所示可知,有无取向膜时,初始值没有大的不同,但 是,通过进行高温高湿老化,有取向膜的单元的剥离强度大幅降低。 认为水分从取向膜中或界面浸入,粘接强度降低。
    以下对上述的实验例、实施例进行补充。上述的实验例1-1~1-3 和实验例2是利用一般的没有取向膜的面板进行评价的例子,实验例 1-1~1-3与实验例2的不同是如上所述的材料的不同和实现垂直取向 的机制的不同。即,实验例1-1~1-3中使用的材料是当照射紫外光时 聚合的材料(单体),在刚刚将该单体和液晶注入单元中后,液晶分子 没有垂直取向。照射紫外光,使单体聚合,在基板表面形成聚合物层, 由此实现了液晶分子的垂直取向。另一方面,实验例2中记载的材料 本来就不是单体,可以不照射紫外光,在刚刚将液晶组合物注入单元 中后,液晶分子已经垂直取向。实验例3表示粘接强度的测定结果。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总是存在作为第一取向控制层的取向膜。 一个特征在于,即使采用窄的密封件的宽度,也至少在密封件下没有 作为第一取向控制层的取向膜。在显示区域内没有取向膜的区域,使 用添加在液晶中的特殊的材料形成第二取向控制层使其垂直取向,但 是,当部分地存在作为第一取向控制层的取向膜(换言之,部分地存 在液晶分子已垂直取向的区域)时,存在对基于该添加在液晶中的材 料的实现垂直取向的力有所帮助的效果,这是另一个特征。即,认为: 即使是在完全没有聚酰亚胺等的取向膜的液晶面板中不能实现垂直取 向的材料(第二取向控制层),只要部分地存在作为第一取向控制层的 取向膜,就能够实现垂直取向,或者能够通过简单的处理(例如可以 不进行加温等)而进行垂直取向等。本次进行的实施例利用了硅烷偶 联剂(实施例1)。硅烷偶联剂不是聚酰亚胺等一般的取向膜,通常作 为表面改性剂使用,但是它也能够作为第一取向控制层发挥作用,当 与由实施例1中使用的单体材料(单官能单体)得到的聚合物层组合 时,能够适当地使液晶分子垂直取向。实施例1中使用的单体材料, 在照射紫外光时,以往不加温就不垂直取向,但是,在液晶分子已部 分地取向的状态的情况下,即使不加温也垂直取向。这已由实施例1 的实验结果表明。
    综合地考察上述实施方式、实施例、实验例的结果可知,第一取 向控制层以在俯视基板主面时其外缘与该密封件的内周边相比成为内 侧的方式设置,在该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内包括没有第一取向控 制层的区域,第二取向控制层以其一部分覆盖第一取向控制层、并且 在俯视基板主面时其外缘与该第一取向控制层的外缘相比成为外侧的 方式设置,通过形成为这样的结构,能够容易使液晶分子取向,使显 示品质充分,并且因为在密封件与基板之间没有夹持第一取向控制层, 所以能够得到一对基板间的粘接强度充分强、可靠性优异的液晶显示 装置。
    此外,实施方式1~3的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将液晶显示装置(例 如,便携式电话、监视器、液晶TV(电视机)、信息显示器)分解, 使用核磁共振分析法(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傅里叶 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质谱分析法(MS:Mass Spectrometry)等进行化学分析,能够进行取 向控制层中存在的单体成分的解析,对取向控制层中存在的单体成分 的存在比、液晶层中含有的取向控制层形成用单体的混入量等进行确 认。
    实施方式1~3的液晶显示装置,能够应用于设置能够在未施加电 压时和/或施加电压时使液晶分子相对于基板面向一定方向倾斜的取 向控制结构物的各种模式。具体而言,能够应用于:作为取向控制突 起物设置在电极上向液晶层突出地设置的壁状(俯视时为线状)的电 介质突起物(肋)、和在电极上设置的狭缝来控制液晶分子的取向的 MVA(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多畴垂直取向)模式,作为取 向控制突起物在两个基板的电极上设置狭缝来控制液晶分子的取向的 PVA(Patterned Vertical Alignment:垂直取向构型)模式,作为电介质 突起物在电极上设置柱状(俯视时为点状)的结构物(铆钉)或孔来 控制液晶分子的取向的CPA(Continuous Pinwheel Alignment:连续焰 火状排列)模式,利用梳齿电极产生横向电场来进行控制的TBA (Transverse Bend Alignment:横向弯曲排列)模式等。通过设置这些 结构物,能够使液晶分子的取向性稳定,因此,能够降低显示不良的 可能性。
    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技术特征能够相互组合,通过组合能够形成 新的技术特征。例如,可以使用硅烷偶联层作为第一取向控制层,并 且由月桂醇构成第二取向控制层。
    符号说明
    11、21、111、121、211、221、311、321、411、421、511、521: 玻璃基板
    10、110、210、310、510:TFT基板
    20、120、220、320、520:彩色滤光片基板
    30、130、230、330、430、530:液晶层
    13、23、113、123、313、323、513、523:取向控制层(取向膜)
    15、25、215、225:取向控制层(聚合物层)
    115、125:取向控制层(月桂醇的层)
    213、223:取向控制层(硅烷偶联层)
    LC:液晶分子
    m:单体
    S:密封件
    w:水分
    W1、W2:宽度

    关 键  词:
    液晶 显示装置 及其 制造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02971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