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透镜.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310430779.6(22)申请日 2013.09.22F21V 5/04(2006.01)(71)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地址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龙华镇油松第十工业区东环二路2号申请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72)发明人胡朝景 王何立颖(54) 发明名称透镜(57) 摘要一种透镜,包括透光本体及可移动地安装于透光本体上的反射体,透光本体用于接收光线并对光线进行调节,反射体位于光线的传播路径中。通过反射体的调整或更换,透镜可灵活地调节出光效果,从而降低生产及制造成本。(51)Int.Cl.(19)中华人。
2、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56414 A(43)申请公布日 2015.03.25CN 104456414 A1/1页21.一种透镜,包括透光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移动地安装于透光本体上的反射体,透光本体用于接收光线并对光线进行调节,反射体位于光线的传播路径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反射体吊设于透光本体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于反射体上的吊绳,透光本体开设供吊绳穿设的穿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吊绳为刚性材料制造。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
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于吊绳上的挡块,挡块抵接于透光本体上。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反射体及挡块分别位于吊绳的相对两端。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透光本体包括入光面及与入光面相对的出光面,穿孔从入光面延伸至出光面。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透光本体的入光面围设形成空腔,反射体收容于空腔内。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出光面包括凹面及环绕凹面的凸面,挡块抵接于凹面上。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反射体包括与吊绳连接的连接面及与连接面相对的反射面,反射面的曲率大于凹面及凸面的曲率。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56414 A1。
4、/3页3透镜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镜,特别是指一种照明用透镜。背景技术0002 发光二极管作为新兴的光源,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用途当中,特别是作为显示器的背光模组。现有的背光模组通常是由多个呈阵列式排布的发光二极管组成,各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相互混合而照亮显示面板。然而,由于每个发光二极管的照射范围较小,为了对面积较大的显示面板进行照明,背光模组通常会使用大量的发光二极管,从而造成整体成本较高。因此,为了减少发光二极管的使用数量,通常会将发光二极管搭配透镜使用。透镜可将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进行扩散,从而获得较大范围的照明效果。然而,现有的透镜一旦制造完成之后,其光线的调节能力就被固。
5、定。如若需要搭配发光二极管产生不同的调光效果,就必须重新设计并制造出新的透镜,从而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发明内容0003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改变调光效果的透镜。0004 一种透镜,包括透光本体及可移动地安装于透光本体上的反射体,透光本体用于接收光线并对光线进行调节,反射体位于光线的传播路径内。0005 由于采用可移动的反射体与透镜的透光本体配合使用,当需要获得不同的调光效果时,只需调整反射体相对于透光本体的位置,或者是将反射体从透光本体上拆除,然后更换成反光效果不同的反射体即可。因此,透镜可方便地改变其调光效果,从而降低整体的生产及制造成本。0006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
6、一步的描述。附图说明0007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透镜的立体图。0008 图2为图1的透镜的倒置图。0009 图3为图1的透镜沿III-III剖线的剖面图。0010 图4为图1的透镜的光型图。0011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说 明 书CN 104456414 A2/3页4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0012 请参阅图1-3,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透镜10,其包括一透光本体20及一可拆卸地安装于透光本体20上的反射体30。0013 透光本体20由透明的材质一体成型,如环氧树脂、硅胶、玻璃等。透光本体20整体大致呈圆形,其包括一底面22、一形成于底面22内的入光面24、。
7、一与底面22相对设置的顶面26及一连接顶面26及底面22的侧面28。0014 透光本体20的底面22呈圆形,其中部向上凹陷而形成一空腔200。空腔200用于收容诸如发光二极管之类的光源40。空腔200的内壁面为透光本体20的入光面24。本实施例中,入光面24为一椭球面,其短轴位于底面22内,长轴垂直于底面22。光源40发出的光线穿过入光面24进入透光本体20内。0015 透光本体20的顶面26为一自由曲面,其由一凹面262及一环绕凹面262的凸面264组成。凹面262正对于入光面24,且其最低点与入光面24最高点对齐。凸面264与凹面262光滑连接。凸面264的底部低于入光面24的最高点。顶面。
8、26作为透光本体20的出光面,自入光面24进入透光本体20的光线中的绝大部分都经由顶面26射出透光本体20外。并且,光线经过顶面26的时候被顶面26的凹面262及凸面264所折射而向外周扩散,从而以较大的出光角射出透光本体20外。0016 侧面28垂直于底面22并与顶面26连接。本实施例中,侧面28为一圆环面,其与顶面26的凸面264底部连接。侧面28与凸面264的连接处形成一山脊状的结构,换句话说,侧面28与凸面264为不光滑连接。自入光面24进入透光本体20的光线中的极少部分说 明 书CN 104456414 A3/3页5可经由侧面28射出透光本体20外。当然,通过控制光线的入射条件或者入。
9、光面24的形状,可使自入光面24进入透光本体20的光线基本上全部从顶面26射出,从而获得理想的出光效果。0017 透光本体20还开设有一穿孔202。穿孔202从顶面26的凹面262最低点贯穿透光本体20而延伸至入光面24的最高点。穿孔202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底面22并平行于透光本体20的中轴O。本实施例中,透光本体20的中轴O穿过穿孔202。0018 反射体30包括一连接面32及一与连接面32连接的反射面34。连接面32为一平面,其平行于透光本体20的底面22。反射面34为一下凸的弧面,其曲率大于透光本体20的凹面262及凸面264的曲率。0019 反射体30通过一吊绳36悬设于透光本体20的空。
10、腔200内。吊绳36的下端与反射体30的连接面32固定,上端穿过透光本体20的穿孔202而位于透光本体20的凹面262内。为了防止吊绳36从穿孔202内脱落,吊绳36的上端还进一步固定有一挡块38。挡块38的外径大于穿孔202的直径,以防止掉入穿孔202内。挡块38抵接透光本体20的凹面262而对吊绳36起到拉伸作用,从而使反射体30吊设于空腔200内。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吊绳36可采用刚性的材料制造,如钢丝、铁丝等,以减弱或防止反射体30在吊绳36底部产生晃动。0020 反射体30在吊设于空腔200内之后遮挡住部分入光面24,使自光源40以小角度射出的光线将不会直接经过入光面24,而是先被反。
11、射体30的反射面34朝向外周方向所反射,然后再从入光面24进入透光本体20内。因此,通过反射体30的反射,可进一步将光线向外周扩散,从而获得如图4所示的光型50。0021 由于反射体30是通过吊绳36安装于透光本体20内的,其可方便地从透光本体20内取出而更换成不同反光效果的反射体30(比如反射面34的曲率更高或更低的反射体30,或者是尺寸大小不同的反射体30)。具体而言,可先将吊绳36的上端从挡块38上拆下,然后松开吊绳36,使其从穿孔202内滑出,再将反射体30连同吊绳36从空腔200内取出。之后,将更换的反射体30置于透光本体20的空腔200内,使其吊绳36穿过穿孔202,最后在吊绳36的上端固定挡块38即可。通过更换不同的反射体30,透镜10可以获得不同的调光效果,从而无需再额外设计并制造透镜,使生产成本得到降低。0022 此外,可以理解地,为了获得不同的反光效果,也可以仅调节吊绳36的长度,使反射体30位于空腔200内不同的高度位置处,此种情况下反射体30相对于光源40的距离产生变化,从而反射的光线的范围也发生变化。由此,透镜10的调光效果也得以改变。说 明 书CN 104456414 A1/2页6图1图2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456414 A2/2页7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45641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