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操作平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操作平台.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810176 U(45)授权公告日 2013.03.20CN202810176U*CN202810176U*(21)申请号 201220420699.3(22)申请日 2012.08.23E04G 3/30(2006.01)(73)专利权人山西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地址 030013 山西省太原市建设北路346号(72)发明人段满元 王海胜 武建生 彭辉(74)专利代理机构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代理人朱源(54) 实用新型名称移动操作平台(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够在大空间钢结构下为风管、水管、电气设备安装、维修提供方便、安全的移动操作。
2、平台,该移动操作平台包括一个框架式操作平台,框架式操作平台包括底框以及垂直固定于底框边缘的侧框,操作平台底框的四个角上各设有两个吊点,每个吊点挂一个手拉葫芦,操作平台一侧的侧框上开有翻开式活动门。操作平台吊装到位后,将手拉葫芦通过吊装带固定在钢结构上,通过8个手拉葫芦的交替收放,实现操作平台的移动。与满堂红脚手架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操作平台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制作费用低。(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3 页1/1页21.一种移动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框架式。
3、操作平台,框架式操作平台包括底框(1)以及垂直固定于底框边缘的侧框(2),操作平台底框的四个角上各设有两个吊点(3),每个吊点挂一个手拉葫芦(4)。2.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移动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操作平台一侧的侧框(2)上开有翻开式活动门,活动门包括门框架(5),门框架(5)底部通过合页(6)与操作平台底框(1)连接,门框架(5)侧面与侧框(2)通过挂钩(7)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门框架(5)顶部与侧框(2)上分别设有挂环(8),挂环(8)之间连接有挂链(9)。权 利 要 求 书CN 202810176 U1/2页3移动操作平台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
4、建筑施工支撑装置,具体是一种移动操作平台。背景技术0002 目前大空间钢结构下风管、水管、电气设备安装、维修施工时要首先搭设满堂红脚手架,但是满堂红脚手架存在的问题是措施费用高,多次使用就要多次产生搭设费用,同时脚手架对设备吊装形成障碍物,导致设备吊装不便,吊装等待时间长,施工效率低。发明内容0003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在大空间钢结构下为风管、水管、电气设备安装、维修提供方便、安全的移动操作平台,尤其是为大空间钢结构下设有马道等遮挡物下的风管、水管、电气设备吊装,提供方便、安全的移动操作平台。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0005 一种移动操作。
5、平台,包括一个框架式操作平台,框架式操作平台包括底框以及垂直固定于底框边缘的侧框,操作平台底框的四个角上各设有两个吊点,每个吊点挂一个手拉葫芦。0006 操作平台吊装到位后,将手拉葫芦通过吊装带固定在钢结构上,通过8个手拉葫芦的交替收放,实现操作平台的移动。0007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移动操作平台,可以有效解决大空间钢结构下设有马道等遮挡物下的风管、水管、电气设备吊装不方便、不安全的问题。与满堂红脚手架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操作平台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制作费用低。附图说明0008 图1为移动操作平台的俯视图。0009 图2为移动操作平台的北立面图。0010 图3为移动操作平台的南立面图。00。
6、11 图4为移动操作平台的西立面图。0012 图5为操作平台起吊后各手拉葫芦的位置示意图。0013 图6为操作平台移动时各手拉葫芦的位置示意图。0014 图中,1-底框,2-侧框,3-吊点,4-手拉葫芦,5-门框架,6-合页,7-挂钩,8-挂环,9-挂链,10-脚手板。具体实施方式0015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做具体说明。0016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移动操作平台,如图1、2、3所示,包括一个框架式操作平台,框架式操作平台包括底框1以及垂直固定于底框边缘的侧框2,操作平台底框的四个角说 明 书CN 202810176 U2/2页4上各设有两个吊点3,每个吊点挂一个手拉葫芦。
7、4。框架式操作平台使用型钢制作,长度尺寸可根据设备安装、维修操作而定,宽度以钢结构网格宽度而定,操作范围在钢结构网格中间时, 宽度为钢结构网格宽度,当操作范围在钢结构网格梁上时, 宽度为钢结构网格宽度的两倍。吊点用圆钢吊环制成,底框用纵横交叉的槽钢焊接而成,底框上满铺脚手板10。0017 操作平台一侧的侧框2上开有翻开式活动门,如图4所示,活动门包括门框架5,门框架5底部通过合页6与操作平台底框1连接,门框架5侧面与侧框2通过挂钩7连接。设置活动门可以方便设备吊装及工人施工。0018 如图4所示,门框架5顶部与侧框2上分别设有挂环8,挂环8之间连接有挂链9,用挂环8与挂链9可防止活动门过度旋转。
8、,避免活动门过度旋转或坠落时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将挂钩7挂在挂环8上,可使结构更简单。0019 以下对使用本实用新型操作平台的吊装施工过程进行说明。0020 (1)操作平台的起吊0021 第一次操作平台起吊时使用吊风管的卷扬机,起吊后,进行操作平台的安装,在操作平台框四个角上设8个吊点3,每个角挂两个手拉葫芦4,每个角上有一个手拉葫芦4为主吊,另一个手拉葫芦4为副吊,这样形成两组吊装设置,一组四个手拉葫芦4为主吊设置,另一组四个手拉葫芦为副吊设置。主副吊均用吊装带固定在钢结构上,吊装带容易固定同时不损坏钢结构漆面,副吊设置于主吊前后500mm,如图5所示,第一至四排手拉葫芦在钢结构上的吊点位置。
9、分别为S1、S2、S3和S4,这样在钢结构上就有四排处于不同位置的手拉葫芦。0022 (2)操作平台的空中移动0023 操作平台移动时,如图6所示,取下最后一排两个手拉葫芦4,收第一排两个手拉葫芦4,放第二、三排两排四个手拉葫芦4,移动平台平衡后,把第四排两个手拉葫芦4挂到第三排的前面500mm处,放第二排两个手拉葫芦4,收第一排两个手拉葫芦4,后面的四个手拉葫芦4按前紧后放进行调整,移动平台再次平衡后,把第二排手拉葫芦4取下挂到第一排手拉葫芦4前500mm处,第二排和第四排在钢结构上的吊点位置移动至S2和S4,从而实现主、副吊的转移,周而复始实现多功能操作平台的移动。0024 (3)吊装施工。
10、0025 在吊装施工时,在设备安装位置两侧钢结构上设一个吊点,一个在卷扬机一侧,另一个在设备一侧。设备起吊时,用卷扬机钢丝绳把设备吊起至安装高度以上适当位置。设备平移时,把操作平台上的活动门打开,把设备落至安装略高位置,用设备一侧的手拉葫芦与设备钢丝绳连接,通过手拉葫芦和卷扬机组成溜放平移组合,把设备从安装位置的侧面移至设备安装部位。0026 (4)多功能操作平台的后期维修使用0027 操作平台在交工后,停在靠角位置,并用型钢设安全固定,使用时,打开安全固定,实现维修平移。说 明 书CN 202810176 U1/3页5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810176 U2/3页6图3图4图5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810176 U3/3页7图6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810176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