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角度联接机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角度联接机构.pdf(1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483033 U(45)授权公告日 2012.10.10CN202483033U*CN202483033U*(21)申请号 201120530139.9(22)申请日 2011.12.16E04B 2/88(2006.01)(73)专利权人深圳市三鑫幕墙工程有限公司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路粤海工业村(深圳动漫园)1-2栋701-709(72)发明人张桂先 花定兴 左晓 韩东龙榕恒(74)专利代理机构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代理人李新林(54) 实用新型名称变角度联接机构(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角度联接机构,包括与主体结构固。
2、定联接的底座,及与底座联接的第一联接件、第二联接件、第三联接件、第四联接件,底座包括底板、设于底板上方的二个支撑板,还包括与二个支撑板联接的中心轴,第一联接件、第二联接件与中心轴铰链联接;第一联接件、第二联接件的内端分别设有与中心轴铰链联接的第一铰接孔、第二铰接孔,中心轴的两端分别设有与第三联接件铰链联接的右联接孔、与第四联接件铰链联接的左联接孔。本实用新型的四个联接件均可以与底座形成一定的角度偏转,并留有活动余量,当采用球面联接结构时,底座还可以用于联接相互成一定斜度的联接件;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的焊接节点变为纯机械连接,安装定位准确、误差小。(51)Int.Cl.(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
3、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10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10 页1/1页21.变角度联接机构,包括与主体结构固定联接的底座,及与底座联接的第一联接件、第二联接件、第三联接件、第四联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包括底板、设于底板上方的二个支撑板,还包括与二个支撑板联接的中心轴,所述的第一联接件、第二联接件与中心轴铰链联接;所述第一联接件、第二联接件的内端分别设有与中心轴铰链联接的第一铰接孔、第二铰接孔,所述中心轴的两端分别设有与第三联接件铰链联接的右联接孔、与第四联接件铰链联接的左联接孔;所述的二个支撑板。
4、设有用于穿设中心轴的中心孔;所述第一联接件、第二联接件的内端位于二个支撑板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角度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的中段设有位于一支撑板外侧的轴肩,及位于另外一支撑板外侧的螺母盘,所述的中心轴上设有用于与螺母盘螺纹联接的螺纹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角度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母盘设有螺纹盲孔、位于螺纹盲孔反向的耳板部,所述的耳板部构成中心轴的右联接孔,所述螺母盘的外圆与左侧支撑板的中心孔为轴孔联接,所述中心轴的螺纹部设于其左端部。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变角度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联接件设有用于与中心轴铰链联接的联接圆孔,所述的第四联接件设用于与。
5、中心轴铰链联接的联接长形孔;所述的第一铰接孔为长形铰接孔,所述的第二铰接孔为铰接圆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角度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联接件、第二联接件、第三联接件、第四联接件均为长方形截面形状的钢结构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角度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接件、第二联接件的内端为分别设有前述的第一铰接孔、第二铰接孔的单耳板结构,单耳板结构夹设于二个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三联接件、第四联接件的联接端为分别设有前述的联接圆孔、联接长形孔的双耳板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角度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轴还套设有带球面外圆的套环,所述的第二铰接孔为带有内球面的铰接圆孔。8.。
6、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角度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套环两侧且套设于中心轴上的长套筒、短套筒,所述的第一铰接孔套设于长套筒。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角度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联接件设有用于与中心轴铰链联接的联接圆孔,所述的第四联接件设用于与中心轴铰链联接的联接长形孔;所述的第一铰接孔为长形铰接孔,所述的第二铰接孔为铰接圆孔;所述的第一联接件、第二联接件、第三联接件、第四联接件均为长方形截面形状的钢结构件。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角度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接件、第二联接件的内端为分别设有前述的第一铰接孔、第二铰接孔的单耳板结构,单耳板结构夹设于二个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三联。
7、接件、第四联接件的联接端为分别设有前述的联接圆孔、联接长形孔的双耳板结构。权 利 要 求 书CN 202483033 U1/5页3变角度联接机构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幕墙的固定联接机构,特别是对单元式幕墙钢结构(或铝结构)件相互连接的一种可变角度联接机构。背景技术0002 某机场航站楼原施工设计的屋面,侧面是蜂窝式钢结构件组成的幕墙支撑结构体系,现场采取蜂窝式钢结构件的每根支杆带有调节套筒,将四个蜂窝式钢结构件中的一根支杆(共四根)焊接接在一个球节点,组成屋面及两侧面的幕墙支承结构体系(如图1、图2所示)。0003 该项目尺寸相同,且数量较多的蜂窝式钢结构件有120多种,总量。
8、有11000多个,称之为标准型;尺寸各异的蜂窝式钢结构有5000多种,称之为非标准型,无论标准型,还是非标准型,其支撑杆上的球节都连接着四个蜂窝式钢结构件(又可称之为联接件)。从设计和施工都要求其相互位置、尺寸控制必须准确。原施工设计很难做到。0004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人创新地设计出一种变角度联接机构,用于联接若干个单元式幕墙钢结构(或铝结构)件。实用新型内容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变角度联接机构,用于联接若干个单元式幕墙钢结构(或铝结构)件。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0007 变角度联接机构,包括与主体结构固定联接的底座,。
9、及与底座联接的第一联接件、第二联接件、第三联接件、第四联接件,所述的底座包括底板、设于底板上方的二个支撑板,还包括与二个支撑板联接的中心轴,所述的第一联接件、第二联接件与中心轴铰链联接;所述第一联接件、第二联接件的内端分别设有与中心轴铰链联接的第一铰接孔、第二铰接孔,所述中心轴的两端分别设有与第三联接件铰链联接的右联接孔、与第四联接件铰链联接的左联接孔;所述的二个支撑板设有用于穿设中心轴的中心孔;所述第一联接件、第二联接件的内端位于二个支撑板之间。0008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中心轴的中段设有位于一支撑板外侧的轴肩,及位于另外一支撑板外侧的螺母盘,所述的中心轴上设有用于与螺母盘螺纹联接的螺。
10、纹部。0009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螺母盘设有螺纹盲孔、位于螺纹盲孔反向的耳板部,所述的耳板部构成中心轴的右联接孔,所述螺母盘的外圆与左侧支撑板的中心孔为轴孔联接,所述中心轴的螺纹部设于其左端部。0010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第三联接件设有用于与中心轴铰链联接的联接圆孔,所述的第四联接件设用于与中心轴铰链联接的联接长形孔;所述的第一铰接孔为长形铰接孔,所述的第二铰接孔为铰接圆孔。0011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第一联接件、第二联接件、第三联接件、第四联接件说 明 书CN 202483033 U2/5页4均为长方形截面形状的钢结构件。0012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联接件、。
11、第二联接件的内端为分别设有前述的第一铰接孔、第二铰接孔的单耳板结构,单耳板结构夹设于二个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三联接件、第四联接件的联接端为分别设有前述的联接圆孔、联接长形孔的双耳板结构。0013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中心轴还套设有带球面外圆的套环,所述的第二铰接孔为带有内球面的铰接圆孔。0014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还包括位于套环两侧且套设于中心轴上的长套筒、短套筒,所述的第一铰接孔套设于长套筒。0015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第三联接件设有用于与中心轴铰链联接的联接圆孔,所述的第四联接件设用于与中心轴铰链联接的联接长形孔;所述的第一铰接孔为长形铰接孔,所述的第二铰接孔为铰接圆孔;所述。
12、的第一联接件、第二联接件、第三联接件、第四联接件均为长方形截面形状的钢结构件。0016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联接件、第二联接件的内端为分别设有前述的第一铰接孔、第二铰接孔的单耳板结构,单耳板结构夹设于二个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三联接件、第四联接件的联接端为分别设有前述的联接圆孔、联接长形孔的双耳板结构。0017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二个支撑板固定一根中心轴,中心轴的两端活动联接有二个联接件,另外二个联接件分别与中心轴的中段铰链联接,使得相互垂直的四个联接件均可以与底座形成一定的角度偏转,并留有活动余量,当采用球面联接结构时,底座还可以用于联接相互成一定斜度的。
13、联接件;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的焊接节点变为纯机械连接,安装定位准确、误差小。本实用新型变角度联接机构在现场安装只有支撑杆(其顶部与底座联接)与主体结构焊接的一道焊缝(原设计也有此道焊缝)。本专利的蜂窝钢结构件均在工厂的工装上制作焊接,尺寸准确,避免了现场就位焊接产生偏移,焊接质量好,美观。不需现场焊接,大大提高了现场安装速度,消除了现场焊接产生的相互牵制和焊接应力。具有简捷、可靠、节省钢材等优点,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在具体实施例中,与传统结构相比,工厂制作焊接量与原设计相同,但在每个节点处减少了12道焊缝;不需要114钢球,和四个调节套筒,节约了15公斤钢材。0018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
14、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0019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钢结构件和联接机构平面示意图;0020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联接机构的立体结构图;0021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变角度联接机构具体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包括钢结构件单元在内);0022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变角度联接机构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0023 图5为图4所示实施例的主视图(主视方向为图4中的箭头方向);0024 图6为图5的俯视图;0025 图7为图5的左视图(局部剖视);0026 图8为图4所示实施例的底座主视图;0027 图9为图8的俯视图;说 明 书CN 202483033 U3/5页50028 图10为图8的左视图;0029 图11。
15、为图4所示实施例的中心轴的主视图;0030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变角度联接机构又一具体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局部剖视,联接件用点划线表示)。0031 附图标记说明0032 1 底座 11 底板0033 121、122 中心孔 12A、12B 支撑板0034 12A 左侧支撑板 21 第一联接件0035 210 第一铰接孔 22 第二联接件0036 220 第二铰接孔 23 第三联接件0037 230 联接圆孔 24 第四联接件0038 240 联接长形孔 3 中心轴0039 31 右联接孔 32 左联接孔0040 33 轴肩 34 螺纹部0041 4 螺母盘 40 旋转工艺孔0042 4A 螺母盘。
16、 41 螺纹盲孔0043 42 耳板部 5 套环0044 51 长套筒 52 短套筒0045 6 螺栓组件 A 支撑杆0046 7 钢结构件(圆形钢材) 8 固定式联接机构0047 9 钢结构件(方形钢材) 13 加强筋板0048 220A 第二铰接孔具体实施方式0049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0050 如图3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变角度联接机构,包括与主体结构(即支撑杆A)固定联接的底座1,及与底座1联接的第一联接件21、第二联接件22、第三联接件23、第四联接件24,底座1包括底板11、设于底板11。
17、上方的二个支撑板12A、12B,还包括与二个支撑板12A、12B联接的中心轴3,第一联接件21、第二联接件22与中心轴3铰链联接;第一联接件21、第二联接件22的内端分别设有与中心轴3铰链联接的第一铰接孔210、第二铰接孔220,中心轴3的两端分别设有与第三联接件23铰链联接的右联接孔31、与第四联接件24铰链联接的左联接孔32;二个支撑板12A、12B设有用于穿设中心轴3的中心孔121、122;第一联接件21、第二联接件22的内端位于二个支撑板12A、12B之间。中心轴3的中段设有位于一支撑板12A外侧的轴肩33,及位于另外一支撑板12B外侧的螺母盘4(侧面设有旋转工艺孔40,用于对螺母盘进。
18、行旋转操作),中心轴3上设有用于与螺母盘4螺纹联接的螺纹部34。第三联接件23设有用于与中心轴3铰链联接的联接圆孔230,第四联接件24设用于与中心轴3铰链联接的联接长形孔240;第一铰接孔210为长形铰接孔,第二铰接孔220为铰接圆孔。第一联接件21、第二联接件22、第三联接件23、第四联接件24均为长方说 明 书CN 202483033 U4/5页6形截面形状的钢结构件,其受力方向(与支撑杆A平行的方向)为长度方向。其中,第一联接件21、第二联接件22的内端为分别设有前述的第一铰接孔210、第二铰接孔220的单耳板结构,且相互错开一点位置,二个单耳板结构夹设于二个支撑板之间;第三联接件23。
19、、第四联接件24的联接端为分别设有前述的联接圆孔230、联接长形孔240的双耳板结构。在本实实施例中,任何一个钢结构件包括位于中间的蜂窝结构和位于蜂窝结构四周的四个联接部分,即第一联接件21、第二联接件22、第三联接件23、第四联接件24,其第一联接件21、第二联接件22为同一直线位置的相反二个方向,第三联接件23、第四联接件24为同一直线位置的相反二个方向,而其中的第一联接件、第四联接件的联接部位均为长形孔,其中上下位置(由于长形孔进行定位)在幕墙平面的方向可以有活动余量(本实施例中,活动余量为5mm),有利于钢结构件自身的热胀冷缩,而钢结构件在幕墙平面的位置由第二联接件、第三联接件进行定位。
20、(因为第二联接件、第三联接件的联接部位为圆孔)。0051 在安装过程中,只需要将支撑杆A焊接在主体结构上即可,再将第一联接件21、第二联接件22的端部置于二个支撑板中间,用中心轴穿过二个支撑板的中心孔和第一铰接孔210、第二铰接孔220之后,用螺母盘锁紧,再用螺栓组件6联接将第三联接件23、第四联接件24联接于中心轴3的两端。整个安装过程,除了一个焊接工位之后,其它的都是机械联接,十分地简单、方便。0052 作为中心轴的结构,还可以采用图12所示的实施例结构,螺母盘4A设有螺纹盲孔41、位于螺纹盲孔反向的耳板部42,耳板部42构成中心轴3的右联接孔,螺母盘4的外圆与左侧支撑板12A的中心孔12。
21、1为轴孔联接,中心轴3的螺纹部34设于其左端部,即螺母盘4A的构成中心轴3的一部分,有利于中心轴的装配,尤其是采用后面所述的套环结构实施例时,需要采用这种结构,有利于装配。如图12所示,当第一联接件21、第二联接件22与第三联接件23、第四联接件24不垂直时,可以在中心轴3上还套设有带球面外圆的套环5,第二铰接孔220A为带有内球面的铰接圆孔,这个铰接圆孔与套环5的外圆相配合。还包括位于套环5两侧且套设于中心轴3上的长套筒51、短套筒52,第一铰接孔210为铰接长形孔,套设于长套筒51,并保留一定的间隙。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联接件21、第二联接件22形成的直线与第三联接件23、第四联接件。
22、24形成的直线最大的偏转角度为20,使本实用新型可以应用于非垂直正交的钢结构件的联接。0053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采用二个支撑板固定一根中心轴,中心轴的两端活动联接有二个联接件,另外二个联接件分别与中心轴的中段铰链联接,使得相互垂直的四个联接件均可以与底座形成一定的角度偏转,并留有活动余量,当采用球面联接结构时,底座还可以用于联接相互成一定斜度的联接件;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的焊接节点变为纯机械连接,安装定位准确、误差小。本实用新型变角度联接机构在现场安装只有底座(其底部与支撑杆联接)与主体结构焊接的一道焊缝(原设计也有此道焊缝)。本专利的蜂窝钢结构件均在工厂的工装上制作焊接,尺寸准确,避免了现场。
23、就位焊接产生偏移,焊接质量好,美观。不需现场焊接,大大提高了现场安装速度,消除了现场焊接产生的相互牵制和焊接应力。具有简捷、可靠、节省钢材等优点,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在上述的具体实施例中,与传统结构相比,工厂制作焊接量与原设计相同,但在每个节点处减少了12道焊缝;不需要114钢球,和四个调节套筒,节约了15公斤钢材。0054 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说 明 书CN 202483033 U5/5页7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说 明 书CN 202483033 U1/10页8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483033 U2/10页9图2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483033 U3/10页10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483033 U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