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7

变角度联接机构.pdf

  • 上传人:zhu****_FC
  • 文档编号:4013523
  • 上传时间:2018-08-11
  • 格式:PDF
  • 页数:17
  • 大小:568.31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20530139.9

    申请日:

    2011.12.16

    公开号:

    CN202483033U

    公开日:

    2012.10.10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4B 2/88申请日:20111216授权公告日:20121010终止日期:20141216|||授权

    IPC分类号:

    E04B2/88

    主分类号:

    E04B2/88

    申请人:

    深圳市三鑫幕墙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桂先; 花定兴; 左晓; 韩东; 龙榕恒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路粤海工业村(深圳动漫园)1-2栋701-709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代理人:

    李新林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角度联接机构,包括与主体结构固定联接的底座,及与底座联接的第一联接件、第二联接件、第三联接件、第四联接件,底座包括底板、设于底板上方的二个支撑板,还包括与二个支撑板联接的中心轴,第一联接件、第二联接件与中心轴铰链联接;第一联接件、第二联接件的内端分别设有与中心轴铰链联接的第一铰接孔、第二铰接孔,中心轴的两端分别设有与第三联接件铰链联接的右联接孔、与第四联接件铰链联接的左联接孔。本实用新型的四个联接件均可以与底座形成一定的角度偏转,并留有活动余量,当采用球面联接结构时,底座还可以用于联接相互成一定斜度的联接件;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的焊接节点变为纯机械连接,安装定位准确、误差小。

    权利要求书

    1.变角度联接机构,包括与主体结构固定联接的底座,及与底座联接的第一联接件、
    第二联接件、第三联接件、第四联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包括底板、设于底板
    上方的二个支撑板,还包括与二个支撑板联接的中心轴,所述的第一联接件、第二联
    接件与中心轴铰链联接;所述第一联接件、第二联接件的内端分别设有与中心轴铰链
    联接的第一铰接孔、第二铰接孔,所述中心轴的两端分别设有与第三联接件铰链联接
    的右联接孔、与第四联接件铰链联接的左联接孔;所述的二个支撑板设有用于穿设中
    心轴的中心孔;所述第一联接件、第二联接件的内端位于二个支撑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角度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的中段设有位于一
    支撑板外侧的轴肩,及位于另外一支撑板外侧的螺母盘,所述的中心轴上设有用于与
    螺母盘螺纹联接的螺纹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角度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母盘设有螺纹盲孔、
    位于螺纹盲孔反向的耳板部,所述的耳板部构成中心轴的右联接孔,所述螺母盘的外
    圆与左侧支撑板的中心孔为轴孔联接,所述中心轴的螺纹部设于其左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变角度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联接件设有用
    于与中心轴铰链联接的联接圆孔,所述的第四联接件设用于与中心轴铰链联接的联接
    长形孔;所述的第一铰接孔为长形铰接孔,所述的第二铰接孔为铰接圆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角度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联接件、第二联接
    件、第三联接件、第四联接件均为长方形截面形状的钢结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角度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接件、第二联接件
    的内端为分别设有前述的第一铰接孔、第二铰接孔的单耳板结构,单耳板结构夹设于
    二个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三联接件、第四联接件的联接端为分别设有前述的联接圆孔、
    联接长形孔的双耳板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角度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轴还套设有带球面
    外圆的套环,所述的第二铰接孔为带有内球面的铰接圆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角度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套环两侧且套设于
    中心轴上的长套筒、短套筒,所述的第一铰接孔套设于长套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角度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联接件设有用于与
    中心轴铰链联接的联接圆孔,所述的第四联接件设用于与中心轴铰链联接的联接长形
    孔;所述的第一铰接孔为长形铰接孔,所述的第二铰接孔为铰接圆孔;所述的第一联
    接件、第二联接件、第三联接件、第四联接件均为长方形截面形状的钢结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角度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接件、第二联接
    件的内端为分别设有前述的第一铰接孔、第二铰接孔的单耳板结构,单耳板结构夹设
    于二个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三联接件、第四联接件的联接端为分别设有前述的联接圆
    孔、联接长形孔的双耳板结构。

    说明书

    变角度联接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幕墙的固定联接机构,特别是对单元式幕墙钢结构(或
    铝结构)件相互连接的一种可变角度联接机构。

    背景技术

    某机场航站楼原施工设计的屋面,侧面是蜂窝式钢结构件组成的幕墙支撑结构体
    系,现场采取蜂窝式钢结构件的每根支杆带有调节套筒,将四个蜂窝式钢结构件中的
    一根支杆(共四根)焊接接在一个球节点,组成屋面及两侧面的幕墙支承结构体系(如
    图1、图2所示)。

    该项目尺寸相同,且数量较多的蜂窝式钢结构件有120多种,总量有11000多个,
    称之为标准型;尺寸各异的蜂窝式钢结构有5000多种,称之为非标准型,无论标准型,
    还是非标准型,其支撑杆上的球节都连接着四个蜂窝式钢结构件(又可称之为联接件)。
    从设计和施工都要求其相互位置、尺寸控制必须准确。原施工设计很难做到。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人创新地设计出一种变角度联接机构,用于联接若干
    个单元式幕墙钢结构(或铝结构)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变角度联接机构,用于联
    接若干个单元式幕墙钢结构(或铝结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变角度联接机构,包括与主体结构固定联接的底座,及与底座联接的第一联接件、
    第二联接件、第三联接件、第四联接件,所述的底座包括底板、设于底板上方的二个
    支撑板,还包括与二个支撑板联接的中心轴,所述的第一联接件、第二联接件与中心
    轴铰链联接;所述第一联接件、第二联接件的内端分别设有与中心轴铰链联接的第一
    铰接孔、第二铰接孔,所述中心轴的两端分别设有与第三联接件铰链联接的右联接孔、
    与第四联接件铰链联接的左联接孔;所述的二个支撑板设有用于穿设中心轴的中心孔;
    所述第一联接件、第二联接件的内端位于二个支撑板之间。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中心轴的中段设有位于一支撑板外侧的轴肩,及位于
    另外一支撑板外侧的螺母盘,所述的中心轴上设有用于与螺母盘螺纹联接的螺纹部。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螺母盘设有螺纹盲孔、位于螺纹盲孔反向的耳板部,
    所述的耳板部构成中心轴的右联接孔,所述螺母盘的外圆与左侧支撑板的中心孔为轴
    孔联接,所述中心轴的螺纹部设于其左端部。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第三联接件设有用于与中心轴铰链联接的联接圆孔,
    所述的第四联接件设用于与中心轴铰链联接的联接长形孔;所述的第一铰接孔为长形
    铰接孔,所述的第二铰接孔为铰接圆孔。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第一联接件、第二联接件、第三联接件、第四联接
    件均为长方形截面形状的钢结构件。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联接件、第二联接件的内端为分别设有前述的第
    一铰接孔、第二铰接孔的单耳板结构,单耳板结构夹设于二个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三
    联接件、第四联接件的联接端为分别设有前述的联接圆孔、联接长形孔的双耳板结构。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中心轴还套设有带球面外圆的套环,所述的第二铰
    接孔为带有内球面的铰接圆孔。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还包括位于套环两侧且套设于中心轴上的长套筒、短套筒,
    所述的第一铰接孔套设于长套筒。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第三联接件设有用于与中心轴铰链联接的联接圆孔,
    所述的第四联接件设用于与中心轴铰链联接的联接长形孔;所述的第一铰接孔为长形
    铰接孔,所述的第二铰接孔为铰接圆孔;所述的第一联接件、第二联接件、第三联接
    件、第四联接件均为长方形截面形状的钢结构件。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联接件、第二联接件的内端为分别设有前述的第
    一铰接孔、第二铰接孔的单耳板结构,单耳板结构夹设于二个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三
    联接件、第四联接件的联接端为分别设有前述的联接圆孔、联接长形孔的双耳板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二个支撑板固定一根
    中心轴,中心轴的两端活动联接有二个联接件,另外二个联接件分别与中心轴的中段
    铰链联接,使得相互垂直的四个联接件均可以与底座形成一定的角度偏转,并留有活
    动余量,当采用球面联接结构时,底座还可以用于联接相互成一定斜度的联接件;本
    实用新型将传统的焊接节点变为纯机械连接,安装定位准确、误差小。本实用新型变
    角度联接机构在现场安装只有支撑杆(其顶部与底座联接)与主体结构焊接的一道焊
    缝(原设计也有此道焊缝)。本专利的蜂窝钢结构件均在工厂的工装上制作焊接,尺
    寸准确,避免了现场就位焊接产生偏移,焊接质量好,美观。不需现场焊接,大大提
    高了现场安装速度,消除了现场焊接产生的相互牵制和焊接应力。具有简捷、可靠、
    节省钢材等优点,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在具体实施例中,与传统结构相比,工厂制作
    焊接量与原设计相同,但在每个节点处减少了12道焊缝;不需要∮114钢球,和四个
    调节套筒,节约了15公斤钢材。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钢结构件和联接机构平面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联接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变角度联接机构具体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包括钢结构件单元
    在内);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变角度联接机构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图5为图4所示实施例的主视图(主视方向为图4中的箭头方向);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图7为图5的左视图(局部剖视);

    图8为图4所示实施例的底座主视图;

    图9为图8的俯视图;

    图10为图8的左视图;

    图11为图4所示实施例的中心轴的主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变角度联接机构又一具体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局部剖视,联
    接件用点划线表示)。

    附图标记说明

    1        底座                  11        底板

    121、122 中心孔                12A、12B  支撑板

    12A      左侧支撑板            21        第一联接件

    210      第一铰接孔            22        第二联接件

    220      第二铰接孔            23        第三联接件

    230      联接圆孔              24        第四联接件

    240      联接长形孔            3         中心轴

    31       右联接孔              32        左联接孔

    33       轴肩                  34        螺纹部

    4        螺母盘                40        旋转工艺孔

    4A       螺母盘                41        螺纹盲孔

    42       耳板部                5         套环

    51       长套筒                52        短套筒

    6        螺栓组件              A         支撑杆

    7        钢结构件(圆形钢材)    8         固定式联接机构

    9        钢结构件(方形钢材)    13        加强筋板

    220A     第二铰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
    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

    如图3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变角度联接机构,包括与主体结构(即支撑
    杆A)固定联接的底座1,及与底座1联接的第一联接件21、第二联接件22、第三联
    接件23、第四联接件24,底座1包括底板11、设于底板11上方的二个支撑板12A、
    12B,还包括与二个支撑板12A、12B联接的中心轴3,第一联接件21、第二联接件
    22与中心轴3铰链联接;第一联接件21、第二联接件22的内端分别设有与中心轴3
    铰链联接的第一铰接孔210、第二铰接孔220,中心轴3的两端分别设有与第三联接件
    23铰链联接的右联接孔31、与第四联接件24铰链联接的左联接孔32;二个支撑板12A、
    12B设有用于穿设中心轴3的中心孔121、122;第一联接件21、第二联接件22的内
    端位于二个支撑板12A、12B之间。中心轴3的中段设有位于一支撑板12A外侧的轴
    肩33,及位于另外一支撑板12B外侧的螺母盘4(侧面设有旋转工艺孔40,用于对螺
    母盘进行旋转操作),中心轴3上设有用于与螺母盘4螺纹联接的螺纹部34。第三联
    接件23设有用于与中心轴3铰链联接的联接圆孔230,第四联接件24设用于与中心
    轴3铰链联接的联接长形孔240;第一铰接孔210为长形铰接孔,第二铰接孔220为
    铰接圆孔。第一联接件21、第二联接件22、第三联接件23、第四联接件24均为长方
    形截面形状的钢结构件,其受力方向(与支撑杆A平行的方向)为长度方向。其中,
    第一联接件21、第二联接件22的内端为分别设有前述的第一铰接孔210、第二铰接孔
    220的单耳板结构,且相互错开一点位置,二个单耳板结构夹设于二个支撑板之间;
    第三联接件23、第四联接件24的联接端为分别设有前述的联接圆孔230、联接长形孔
    240的双耳板结构。在本实实施例中,任何一个钢结构件包括位于中间的蜂窝结构和
    位于蜂窝结构四周的四个联接部分,即第一联接件21、第二联接件22、第三联接件
    23、第四联接件24,其第一联接件21、第二联接件22为同一直线位置的相反二个方
    向,第三联接件23、第四联接件24为同一直线位置的相反二个方向,而其中的第一
    联接件、第四联接件的联接部位均为长形孔,其中上下位置(由于长形孔进行定位)
    在幕墙平面的方向可以有活动余量(本实施例中,活动余量为±5mm),有利于钢结构
    件自身的热胀冷缩,而钢结构件在幕墙平面的位置由第二联接件、第三联接件进行定
    位(因为第二联接件、第三联接件的联接部位为圆孔)。

    在安装过程中,只需要将支撑杆A焊接在主体结构上即可,再将第一联接件21、
    第二联接件22的端部置于二个支撑板中间,用中心轴穿过二个支撑板的中心孔和第一
    铰接孔210、第二铰接孔220之后,用螺母盘锁紧,再用螺栓组件6联接将第三联接
    件23、第四联接件24联接于中心轴3的两端。整个安装过程,除了一个焊接工位之
    后,其它的都是机械联接,十分地简单、方便。

    作为中心轴的结构,还可以采用图12所示的实施例结构,螺母盘4A设有螺纹盲
    孔41、位于螺纹盲孔反向的耳板部42,耳板部42构成中心轴3的右联接孔,螺母盘
    4的外圆与左侧支撑板12A的中心孔121为轴孔联接,中心轴3的螺纹部34设于其左
    端部,即螺母盘4A的构成中心轴3的一部分,有利于中心轴的装配,尤其是采用后
    面所述的套环结构实施例时,需要采用这种结构,有利于装配。如图12所示,当第一
    联接件21、第二联接件22与第三联接件23、第四联接件24不垂直时,可以在中心轴
    3上还套设有带球面外圆的套环5,第二铰接孔220A为带有内球面的铰接圆孔,这个
    铰接圆孔与套环5的外圆相配合。还包括位于套环5两侧且套设于中心轴3上的长套
    筒51、短套筒52,第一铰接孔210为铰接长形孔,套设于长套筒51,并保留一定的
    间隙。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联接件21、第二联接件22形成的直线与第三联接
    件23、第四联接件24形成的直线最大的偏转角度为20°,使本实用新型可以应用于
    非垂直正交的钢结构件的联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采用二个支撑板固定一根中心轴,中心轴的两端活动联接
    有二个联接件,另外二个联接件分别与中心轴的中段铰链联接,使得相互垂直的四个
    联接件均可以与底座形成一定的角度偏转,并留有活动余量,当采用球面联接结构时,
    底座还可以用于联接相互成一定斜度的联接件;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的焊接节点变为纯
    机械连接,安装定位准确、误差小。本实用新型变角度联接机构在现场安装只有底座
    (其底部与支撑杆联接)与主体结构焊接的一道焊缝(原设计也有此道焊缝)。本专
    利的蜂窝钢结构件均在工厂的工装上制作焊接,尺寸准确,避免了现场就位焊接产生
    偏移,焊接质量好,美观。不需现场焊接,大大提高了现场安装速度,消除了现场焊
    接产生的相互牵制和焊接应力。具有简捷、可靠、节省钢材等优点,有广泛的实用价
    值。在上述的具体实施例中,与传统结构相比,工厂制作焊接量与原设计相同,但在
    每个节点处减少了12道焊缝;不需要∮114钢球,和四个调节套筒,节约了15公斤钢材。

    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
    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
    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关 键  词:
    角度 联接 机构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变角度联接机构.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01352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