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一种烧碱法制浆所用原料的浸渍预处理工艺.pdf

  • 上传人:r5
  • 文档编号:386037
  • 上传时间:2018-02-13
  • 格式:PDF
  • 页数:11
  • 大小:717.27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56855.2

    申请日:

    2004.08.25

    公开号:

    CN1590639A

    公开日:

    2005.03.0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D21C 1/10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山东泉林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变更后权利人:山东福荫造纸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252800 山东省高唐县官道街26号变更后权利人:252800 山东省高唐县管道街26号登记生效日:20110406|||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D21C 1/10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山东福荫造纸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高唐绿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252800 山东省高唐县管道街26号变更后权利人:252800 山东省高唐县105北段东侧登记生效日:20110406|||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D21C1/10; D21C3/02

    主分类号:

    D21C1/10; D21C3/02

    申请人:

    山东泉林纸业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杨吉慧; 路敦所; 宋明信; 陈松涛; 孙利军

    地址:

    252800山东省高唐县官道街26号

    优先权:

    2003.08.26 CN 03156414.3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母宗绪;张庆敏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禾草类纤维原料制造纸浆的工艺,更具体地说是对原料进行浸渍预处理的方法。该法以禾草类纤维为原料,经初步处理后,用加热后的浸渍液对原料进行浸渍处理,本法使黑液得到循环利用,减少了环境对黑液处理的压力。由于进行了浸渍处理,使得第一次蒸煮时,纤维易于与浓黑液分离。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烧碱法制浆所用原料的浸渍预处理工艺,其特征是:
    1)将经过干法处理过的禾草类纤维原料,置于浸渍容器中;
    2)向浸渍容器中加入加热的所需要的碱和黑液形成的浸渍液后,在常压下,浸渍时间为浸渍容器旋转所需要的时间和蒸煮容器保温所需要的时间之和;
    3)(在)在蒸煮容器旋转的条件下,加热到所需要的温度,在该温度下蒸煮容器旋转的条件下,保温所需要的时间;
    4)所说的浸渍容器为浸渍螺旋机,所说的蒸煮容器为蒸球。

    2.
      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烧碱法制浆所用原料的浸渍预处理工艺,其特征是:所说的原料为麦秸、稻草、芦苇、荻苇、高梁杆、甘蔗渣或芒杆,以麦秸或芦苇为佳。

    3.
      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烧碱法制浆所用原料的浸渍预处理工艺,其特征是,向浸渍容器中加入加热的所需要的碱和黑液浸渍后,在常压下使浸渍螺旋机旋转0.1-0.4小时,蒸球的旋转速度控制在3-6转/分。

    4.
      根据权利要求3的一种烧碱法制浆所用原料的浸渍预处理工艺,其特征是,在常压的条件下蒸球保温浸渍0.1-0.4小时后,在蒸球旋转的条件下,使装入蒸球内的原料混合均匀,在常压下于85摄氏度以上保温和混合10分钟以上。

    5.
      根据权利要求4的一种烧碱法制浆所用原料的浸渍预处理工艺,其特征是,在85-95度的条件保温和混合10-40分钟。

    6.
      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烧碱法制浆所用浸渍预处理工艺,其特征是,向蒸球中加入的碱和黑液形成的浸渍液中,所用的碱可为碱溶液,为氢氧化钠或蒽醌-氢氧化钠,浓度为13-15%绝干草重量百分数。

    7.
      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烧碱法制浆所用原料浸渍预处理工艺,其特征是,浸渍液中碱的含量为25-35克/升,绝干原料量与浸渍液总液量的重量比为1∶2.1-4.5。

    8.
      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烧碱法制浆所用原料浸渍预处理工艺,其特征是,所说的黑液PH12.6-13.9,COD15-18.5万毫/升;波美度为11~14°Be′(20℃)。

    9.
      根据权利要求1或8的一种烧碱法制浆所用原料浸渍预处理工艺,其特征是,所说的黑液含有残碱9-11克/升,固形物浓度165-185克/升,无机物硫酸盐灰(以NaOH计)为65-75克/升,有机物101-131克/升。

    说明书

    一种烧碱法制浆所用原料的浸渍预处理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非木材纤维原料生产纸浆的工艺,更具体地说是,用禾草类纤维生产纸浆的工艺中,对原料的预处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用植物纤维生产纸浆的方法有:化学法、机械法、化学机械法。在化学法中又分石灰法、烧碱法、蒽醌-烧碱法、硫酸盐法。在现有技术中的烧碱法是以植物纤维为原料。其工艺过程是首先进行备料,将进行过预处理的生产纸浆的原料装入蒸球或立锅(蒸煮锅、立式蒸煮锅)等设备中,再加入氢氧化钠等化学药品进行气相蒸煮,就是直接通蒸汽加热、保温而生产合格的纸浆。
    现有技术中所述的预处理有干法预处理、湿法预处理、干湿法预处理。干法预处理就是把禾草类植物叶、芒、泥土等杂质除去。湿法预处理就是用水洗涤原料,干湿法预处理就是进行上述干、湿法预处理的二个过程。
    草类制浆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包括预处理,本发明的研究人员认为,预处理关系整个制浆过程,因为,根据禾草纤维原料的生物结构的不均一性和化学组成的特殊性并根据禾草类纤维制浆的特点,本发明的研究人员提出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重备料,除硅,除杂细胞,提高纸浆质量,改善滤水性,减少黑液的排放;2.禾草纤维脱木素的特性,由于禾草纤维中有较多的碱易溶木素,使其制浆难度降低,但同时它又要求有较高的脱木素率才能使纤维解离,因此它的制浆方法应与木材有很大的不同。3.由于原料中硅含量高,碳水化合物含量高,造成其黑液粘度高,回收难度大。4.禾草类纤维中含有大量杂细胞,对造纸形成一系列危害。
    中国专利ZL98111534.9的一种造纸黑液的处理方法,属造纸废料处理方法领域,包括以下几个工艺步骤:将蒸煮后的黑液排入黑液储存池,下次蒸煮时,再将该黑液放入蒸球后,测定黑液的含碱量,再根据蒸煮的需要添加入烧碱,进行蒸煮。
    湖北工学院学报99年14卷3期发表了题为“强化禾草备料和改革蒸煮的设想与初步实践”的文章,该文章公开了的一种蒸煮思路:低温快速蒸煮、大液比蒸煮、二级蒸煮。具体地包括,热黑液预浸(可补碱)-预蒸-排黑液-白液二蒸-冷喷放。其采用白液置换进行二蒸,然后依次用温黑液、洗涤水置换,并且采用了冷喷放。
    轻工机械99年3期发表了“间歇蒸煮工段的节能减污改造(作者王锡元)”的文章,该文献在总结了RDH(快速置换加热)工艺的基础上认为,木浆深度脱木素蒸煮和草浆低温快速蒸煮应该具备如下条件:温黑液、热黑液预浸(利用残碱,起蒸时具有较低碱浓);主脱木素初期加白液(形成高碱、硫氢根离子浓度);蒸煮后期采用洗涤黑液置换(降低溶出木素强度和离子浓度);蒸煮开始和结束具有较低温度;全过程采用大液比、低固形物均匀加热蒸煮;冷喷放。
    江苏造纸99年4期公开了一篇题为“蒸球置换蒸煮工艺流程的设想”的文章,该文献的基本原则是:大液比(1∶4.5-5);二级蒸煮(间接加热温黑液一蒸,热黑液置换二蒸),球内置换洗涤,冷喷放,用白液补充碱浓。该文献采用白液球外预浸,没有公开具体的工艺参数。
    国际造纸20卷1期公开了一篇题为“麦草置换蒸煮的小试研究”的文章,该文章认为,麦草碱法蒸煮的条件是:碱浓在整个蒸煮过程中均匀分配;保持蒸煮液中低的木素或其他溶出物的浓度;蒸煮温度不要太高。该文献提出:锅内进行白液温黑液预浸(加热至120℃),采用不同的液比的白液和热黑液置换并完成蒸煮,用洗涤水置换黑液。
    本发明的研究人员发现,现有技术并没有对采用黑液,尤其是对本发明所述的能够循环使用的黑液进行描述,而本发明所述的用于预处理的黑液不但在预处理上,而且对整个制浆工艺产生重要的影响,有鉴于此,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造纸黑液对禾草类纤维进行浸渍预处理的方法,该方法使浸渍液与原料充分地进行接触,使原料的浸渍均匀完全,可充分利用黑液中的残热和碱,将草料中的可碱溶物质,从草料中分离出来,为后续的蒸煮提供条件。
    一种烧碱法制浆的基本工艺,其中包括预处理工艺,如下所述:
    1)将经过干法处理过的禾草类纤维原料,置于浸渍容器中;
    2)向浸渍容器中加入加热的所需要的碱和黑液形成的浸渍液后,在常压下,浸渍容器旋转所需要的时间和蒸煮容器保温所需要的时间之和;
    3)在蒸煮容器静止的条件下或在蒸煮容器旋转的条件下,加热到所需要的温度,在该温度下蒸煮容器静止地条件下或蒸煮容器旋转的条件下,保温所需要的时间;
    4)所说的浸渍容器为浸渍螺旋机,所说的蒸煮容器为蒸球。
    本发明所述的禾草类原料包括:麦秸、稻草、芦苇、荻苇、高梁杆、甘蔗渣、芒杆,又以麦秸、芦苇为佳。
    本发明中所述的预处理包括干法处理,就是把叶、芒、泥土等杂质的去除过程具体到用麦秸作原料时,就是把麦草中的叶、芒、麦粒、髓等杂质去掉,麦杆的杆高最好在1米以上,茎杆直径4毫米,杆壁厚0.3-0.4毫米髓腔,又以将麦秸切成2-3厘米为佳。由麦草的木素含量比稻草稍高,故比稻草难于蒸煮。
    本发明所采用的蒸煮容器可以是蒸球或立锅,也可以是制浆行业常用的其他蒸煮容器。
    向浸渍容器中加入加热的所需要的碱和2号黑液,在常压下使用浸渍螺旋机旋转0.1-0.4小时为好,这样使浸渍液与原料充分地进行接触,使原料的浸渍均匀完全,可充分利用黑液中的热和碱,将草料中的可碱溶物质,从草料中分离出来,为蒸煮提供条件。
    如果采用蒸球蒸煮,其条件是在常压的条件下蒸球静止浸渍0.1-0.4小时后,在蒸球旋转的条件下,使装入蒸球内的原料混合均匀,在常压下于85摄氏度以上保温和混合10分钟以上,其中在85-95度的条件保温和混合10-40分钟为好。蒸球的旋转速度一般控制在3-6转/分。
    所加入的黑液是下文中所述的2号黑液为好。向浸渍螺旋机和蒸球中加入的碱和黑液所形成的浸渍液中,所用的碱可为碱溶液,为氢氧化钠或蒽醌-氢氧化钠,浓度为13-15%绝干草重量百分数。
    在浸液中碱的含量为25-35克/升,绝干原料量(T)与浸渍液总液量的重量比为1∶2.1-4.5。
    由于在第一次蒸煮前对原料进行了浸渍预处理,利用了作为废料的黑液,使黑液得到了循环再利用,减少环境(了)对黑液处理的压力,由于对原料浸渍预处理,使得在第一次蒸煮时所脱出杂细胞、半纤维素、木素为主的浓黑液(一号黑液)分离排出。第一次蒸煮时所抽、排出的浓黑液叫一号黑液。
    对应本发明所述的预处理,可以采用的蒸煮工艺包括蒸球蒸煮或立锅蒸煮,采用蒸球蒸煮时,可以采用球内洗涤分级蒸煮工艺,即,在蒸球内经过对禾草类进行浸渍处理后,向蒸球内补加碱和黑液形成第一次蒸煮液,在蒸球旋转下向蒸球内通入蒸汽至所需要的蒸汽压后,进行小放气至蒸球内的压力接近于零,再向蒸球内加蒸气使达到所需要的压力后,在蒸球旋转的条件下保温所需要的时间进行第一次蒸煮反应,之后保温一段时间,此时已达到球内大部分纤维中的杂细胞被降解,部分半纤维素、木素也被降解,此时从蒸球的喷放口进行抽、排液,这过程相当于在球内进行一次湿法洗涤去除叶,芒,茎髓等杂质随黑液排出,这时排出的浓黑液叫1号号黑液。
    排出一号浓黑液后向蒸球内补充碱和黑液(2号黑液)的混合物,形成第二次蒸煮液,向蒸球内通入蒸汽,使蒸球内达到所需要的蒸气压,小放气使蒸球内的蒸气压降至所需要的压力后,再向蒸球内加蒸气再次达到所需的压力,在再次所到达的压力下保温,保持所需要的时间后,进行热喷放排放,用传统的洗浆机对浆进行逆流洗涤,所形成的洗涤液称作2号黑液。
    向蒸球内补加碱和黑液(2号黑液)的混合物形成的第一次蒸煮液中,含碱量26克/升以上,又以28-32克/升为佳。绝干原料量(T)与第一次蒸煮液总液量的重量比为1∶3.5-5.0。向蒸球内通入水蒸汽,使蒸汽的压力为0.3-0.4Mpa后,放气至球内的压力为零或接近零,又以放至球内压力为0-0.02Mpa为好。在蒸球的旋转下,再次使蒸球内的压力达到0.3-0.4Mpa,在0.3-0.4Mpa的压力条件下(相当于温度140度左右)进行第一次蒸煮,蒸煮时间为40-80分钟,在0.3-0.4Mpa的压力下保温10-40分钟,从蒸球喷放口进行抽、排液,在排液后加入碱和2号黑液所形成的第二次蒸煮液中含有碱16克/升以上,又以16-25克/升为佳,绝干原料量(T)与第二次蒸煮液的总液量比为1∶3.5-5.0。在加入碱和2号黑液所形成的第二次蒸煮液后,蒸球内加蒸气压力升至0.5-0.6MPa。
    由于第一次蒸煮产生的一号浓黑液排出,就相当于用第一次蒸煮液对蒸球内的纤维进行了一次湿法除杂质的洗涤,进行第一次蒸煮后,又再进行第二次蒸煮,继续进行脱木素反应,所以这种工艺叫作球内洗涤分级蒸煮工艺。再次小放气至蒸球内的压力降至0.3-0.4MPa后,再使蒸球的压力上升至0.6-0.7Mpa(相当于温度在155度左右),使球内的温度上升,在06~0.7Mpa的压力下,蒸球旋转下进行第二次蒸煮,蒸煮时间40-80分钟,保温20~60分钟,从蒸球喷放口进行热喷放排出,用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所知的传统洗浆机进行逆流洗涤,形成2号黑液。在蒸球旋转时,其旋转速度为3-6转/分,用碱在配制第一次蒸煮液、第二次蒸煮液时所用的黑液均为2号黑液。
    为了降低碱耗和提高纸浆率,在第一次蒸煮或第一次、第二次蒸煮时,均加入蒽醌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蒽醌及其衍生物的加入量为绝干原料量的0.6-0.8%。蒸煮助剂蒽醌及其衍生物具有提高脱木素和保护碳水化合物的作用。蒽醌的使用效果因原料和制浆方法不同而有所差别。
    由于进行第一次蒸煮后,第一次蒸煮过程中所生成的聚戊糖类、部分木素排出。第一次蒸煮时水蒸汽的压力比较低,球内的温度低(在130度左右)。使得第一次蒸煮时所生成的木素不缩合粘附在纤维表面上,使浆滤水性能好与木浆接近,黑液提取后浆中残碱0.09-0.2克/升。
    在第一次蒸煮后所生产的1号黑液,一吨纸浆仅排出3立方米左右的1号黑液,一吨浆生产的1号黑液和2号黑液的体积在7立方米左右。这工艺生产出的纸浆质量好,可以部分代替阔叶木浆。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预处理并结合所述的蒸煮工艺,所形成的浆料颜色浅,白度高、硬度低、强度耐折高、易打浆、易漂白,与现有技术传统烧碱AQ工艺相比其纸浆的物理性质性能分别为:烧碱AQ工艺,粗浆硬度K 15.0-18.0,粗浆得率47.5-50%,细浆硬度K 10-13,细浆白度(1SO)36-39%,打浆度28-32°SR,湿重2-2.6克,裂断长2-2.8Km,耐折度,8-15次,而本发明所述的粗浆硬度K 9-14,粗浆得率49.5-52.5%,细浆硬度K 7-12,细浆白度(1SO)39-48.7%,打浆度SR 18~28,湿重4.2-10.2克,裂断长2.7-4.0Km,耐折度50-150次(以上是14个蒸球的统计数据)。
    其纸浆漂白性能分别为常规浆漂白,漂前硬度k 13.2,漂前浓度5.2%,漂白时间4小时,漂液浓度28g/l,漂率7.5%,终点白度(1SO)74.5%,终点残氯0.35%,打浆度28°SR,湿重1.8g,裂断长2.875km,耐折度10次,而后本工艺漂前硬度k10.8,漂前浓度4.3%,漂白时间4小时,漂液浓度24.7g/l,漂率6.7%,终点白度(1SO)76.8%,终点残氯0.369/l,打浆度30°SR,湿重2.1克,裂断长3.675km,耐折度79次。
    打浆后纸浆物理性能本工艺打浆度35°SR,湿重1.69g,裂断长3.65km,耐折度68次,撕裂度480Nm,白度(1SO)76.8%;而常规蒸煮打浆度31°SR,湿重1.7g,裂断长3.254Km,耐折度26次,撕裂度440Nm,白度(1SO)74.5%。
    除非特别指出,本发明所述的黑液或浓黑液按照如下定义:
    浓黑液(1号黑液)中含有残碱6.5-8.5克/升,固形物浓度220-260克/升,无机物为硫酸盐灰(以NaOH计)为85-95克/升,有机物145-165克/升,有机物/无机物1.55~1.85,二氧化硅6-8.5克/升,总碱(以氧化钠计)50-70克/升,惰性氧化物0.1~0.3%,所说的百分含量均为对黑液总固形物计。所说的浓黑液(1号黑液)的PH 11.6-13.0,COD 24-26万毫克/升,波美度为15~18°Be′(20℃)。
    黑液(2号黑液)含有残碱9-11克/升,固形物浓度165-185克/升,无机物硫酸盐灰(以NaOH计)为65-75克/升,有机物101-131克/升,有机物/无机物1.35-1.65,二氧化硅3.5-6.5克/升,总碱(以氧化钠计)40-58克/升,惰性氧化物0.1-0.3%,所说的百分含量均对黑液总固形物计。所说的黑液(2号黑液)PH 12.6-13.9;COD 15-18.5万毫/升;波美度为11~14°Be′(20℃)。
    本发明采用球内洗涤分级蒸煮工艺,使浸渍液与原料充分地进行接触,使原料的浸渍均匀完全,可充分利用黑液中的热和碱,将草料中的可碱溶物质,从草料中分离出来,然后再经两次蒸煮,在第一次蒸煮时,即驱除髓、麦芒、泥土及硅,并去除大部多戊糖和部分木素;在第二次蒸煮时,进一步脱木素,氧化溶出的多戊糖和木素,这样所得的浆滤水性好、易打浆、易漂白,而且黑液粘度低,浓度高,提取容易,可回收利用。
    本发明有效地将间歇蒸煮的排放热量和化学剂进行回用,大大降低能源的消耗,还具有降低纸浆硬度,提高纸浆质量,降低碱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等一系列的优点。而且采用本发明研究人员研制的工艺路线,制备的草浆可以部分代替阔叶木浆,浆料颜色浅、白度高;硬度低、强度、耐折高;滤水性好、易打浆、易漂白。
    附图说明
    图1为蒸球剖面示意图。(为“制浆工艺及设备”,P114-115)
    图2为球内洗涤分级蒸煮工艺示意图。
    图中1、7为进气管;2、3为截止阀;4为安全阀;5为蜗轮蜗杆传动系统;6为止逆阀;8为喷放弯管;9为喷放口;10为预浸渍处理;11为第一次蒸煮;12为第二次蒸煮;13为逆流洗涤;a为排出的1号黑液;b为排出的2号黑液。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用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将有助于对本发明及具其优点更好的理解,下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没有限定作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决定。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对碱法制浆所用浸渍处理工艺,以25立方米的蒸球作为蒸煮容器,将经过初步处理的麦秸长2-3厘米,4.8吨绝干麦秸置于浸渍螺旋机中加入加热的浸渍液,浸渍液由液碱和2号黑液组成。加碱的浓度为14%绝干草重量的百分数的NaOH(氢氧化钠)溶液,浸渍液中氢氧化钠的含量为28克/升,绝干麦秸量(T)与浸渍液总液量的重量比为1∶3.5,向浸渍螺旋机中加入浸渍液麦秸后,在常压下旋转浸渍0.25小时,使浸渍液与原料充分地接触,使原料浸渍均匀。在蒸球内浸渍1小时后,在90摄氏度下旋转保温和混合均匀15分钟。配制浸渍液所用的2号黑液,残碱10.2克/升,波美度12.22°Be′(20℃),固形物浓度177.9克/升,COD152567mg/升,有机物106.17克/升,有机物/无机物1.48,二氧化硅4.86克/升,总碱(以氧化钠计)48.26克/升,惰性氧化物0.2%。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所用设备和工艺条件基本与实施例1同,唯不同的是加碱的浓度为13%绝干草重量百分数,浸渍液中NaOH含量35克/升,绝干麦秸量(T)与浸渍液总液量的重量比为1∶3.9,常压下旋转浸渍0.4小时,浸渍液加热至95度和麦秸混合,旋转保温30分钟。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所用的设备和工艺条件基本与实施例1同,唯不同的是加碱的浓度为15%绝干草重量百分数,浸渍液中氢氧化钠的含量为32克/升,绝干麦秸量(T)与浸渍液总液量的重量比为1∶4.2,在常压下旋转浸渍0.3小时,浸渍液加热至85度和麦秸混合,旋转保温40分钟。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所用设备和工艺条件基本与实施例1同,唯不同的是绝干麦秸量(Kg)与浸渍液总液量的重量比为1∶4.5。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球内洗涤分级蒸煮工艺,用上述实施例1中经过对麦秸进行浸渍预处理后,向蒸球内补加碱和2号黑液形成第一次蒸煮液,在第一次蒸煮液中含有氢氧化钠30克/升,绝干麦秸原料量(T)与第一次蒸煮液的总液量的重量比为1∶4.8,在蒸球以4.5转/分的旋转下,向蒸球中,通入蒸汽使其压力为0.35MPa,小放气至蒸球内的压力接近于0,在蒸球旋转下又使蒸球内的蒸汽压力升至0.35MPa,在0.35MPa的压力下进行第一次蒸煮,蒸煮时间为60分钟后,在0.35MPa的压力下保温25分钟后,从蒸球喷放口进行抽、排液,排出的为1号黑液,在排出1号黑液后加入碱和2号黑液所形成的第二次蒸煮液,第二次蒸煮液中含有氢氧化钠26克/升,绝干麦秸量(T)与第二次蒸煮的总量的重量比为1∶4.6。在排液过程中,排出1号黑液后通过加蒸气补入碱和黑液所形成的第二次蒸煮液的同时,向蒸球内通入蒸汽使球内的压力升至0.55Mpa,蒸球内的温度连续升高。
    配制预处理浸渍液时,所用的2号黑液PH 13.33,残碱10.2克/升,波美度12.22°Be′(20℃),固形物浓度177.9克/升,COD 152567mg/升,无机物(硫酸盐灰分,以氢氧化钠计)71.73g/升,有机物106.17g/升,有机物/无机物1.48,二氧化硅4.86g/升,总碱(以氧化钠计)48.26g/升,惰性氧化物0.2%。
    在本实施例中所排出的1号黑液PH12.6,残碱7.8克/升,波美度16.12°Be′(20℃),固形物浓度250.9克/升,COD 247128毫克,无机物(硫酸盐灰分,以氢氧化钠计)92.96克/升,有机物157.89克/升,有机物/无机物1.7,二氧化硅7.21克/升,总碱(以氧化钠计)60.28克/升,惰性氧化物6.2%。
    进行第一次蒸煮后,排出1号黑液后通过加蒸汽口补充碱和2号黑液,向蒸球内通入蒸汽,使蒸球内压力达到0.55MPa,小放气至蒸球内的压力降至0.35MPa,再使蒸球内压力升到0.65MPa,在0.65MPa的压力蒸球以4.5转/分的旋转下进行第二次蒸煮,蒸煮时间40分钟,保温60分钟,从蒸球的喷放口进行热喷放,用平水带式洗浆机进行逆流洗涤生成2号黑液。所生成的2号黑液PH 13.6,残碱10.6克/升,波美度12.5°Be′(20℃),固形物浓度179.92克/升,COD 153790毫克/升,有机物112克/升,有机物/无机物1.51,二氧化硅4.90克/升,总碱(以氧化钠Na2O)50.15克/升,惰性氧化物0.21%。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球内洗涤分级蒸煮工艺及其设备基本同实施例6,唯不同的是第一次蒸煮液中含有氢氧化钠28克/升,绝干麦秸原料量(T)与第一次蒸煮液总液量的重量比为1∶4.4,在蒸球施转下向蒸球中通水蒸汽使其压力为0.3MPa,放气至球内压力为0.02,又使蒸球压力为0.3MPa,在0.3MPa的压力下进行第一次蒸煮,蒸煮时间80分钟后,在0.3MPa的压力下保温10分钟。第二次蒸煮液中含有氢氧化钠16克/升,绝干麦秸量(T)与第二次蒸煮液总液量的重量比为1∶4.4,球内压力升至0.5MPa。小放气至球内压力降至0.3MPa,再使蒸球内压力升到0.6MPa,在0.6MPa的压力下蒸煮60分钟,静止保温30分钟。
    在第一、二次蒸煮时分别加入蒽醌,其加入量为绝干麦秸量(T)的0.8‰。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的球内洗涤分级蒸煮工艺及其设备基本同实施例6,唯不同的是,第一次蒸煮液中含有氢氧化钠32克/升,绝对麦秸原料量(T)与第二次蒸煮总液量的重量比为1∶4.9,在蒸球旋转下,向蒸球中通入水蒸汽,使其压力为0.4MPa,在0.4MPa的压力下,进行第一次蒸煮80分钟后,在0.4MPa的压力下保温40分钟,第二次蒸煮液中含有氢氧化钠25克/升,绝干麦秸量与第二次蒸煮液总液量比为1∶4.8,球内压力升至0.6MPa。进行第一次蒸煮后,向蒸球内通入蒸汽,使蒸球内的压力为0.6MPa,放气至0.4MPa,再使蒸球压力为0.6MPa,在0.7MPa的压力下蒸煮70分钟,保温20分钟。
    在第二次蒸煮时加入蒽醌,其加入的量为绝干麦秸原料量的0.6‰。

    关 键  词:
    一种 烧碱 法制 所用 原料 浸渍 预处理 工艺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烧碱法制浆所用原料的浸渍预处理工艺.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38603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