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维甲酸类似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治疗作用的全新小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在治疗肥胖、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症,I型及II型糖尿病等代谢综合症方面的临床应用。
背景技术
由于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环境影响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代谢综合症(综合症X,包括II型糖尿病、高血脂症、肥胖及心血管并发症)的患病人数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逐年增加。该病已被列为继心脑血管、癌症之后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代谢综合症表现出显著的糖、脂代谢异常,常常引起如肥胖、胰岛素抗性、II型糖尿病、高血脂症、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变。尽管糖、脂代谢紊乱与代谢综合症发病原因的准确关系并不能确定,但若干能改善异常糖、脂代谢的药物如控制II型糖尿病的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及降脂药物Fibrates都能有效的改善代谢综合症。
噻唑烷二酮的药物可以通过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来有效地降低血糖,如Ciglitazone、Pioglitazone、Englitazone、Troglitazone、BRL49653等。此类药物并不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即使在较高的剂量下也不会引起低血糖。其作用机制是激活核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活化受体γ(PPAR-γ)。PPARγ是核受体超家族中的一员,它主要在脂肪组织中表达。这个家族中的另一个成员PPARα主要在肝脏组织中表达,能被一类叫fibrates的配体激活并产生降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的作用。PPARα能刺激过氧化物酶地增殖,加速脂肪酸的氧化,从而减少血液中的脂肪酸含量(Keller和Wahli:Trends Endocrin Metab 1993,4:291-296)。最近有报道指出,PPARδ作为脂代谢的调节者有广泛的“燃烧”脂肪的作用。体外实验中,在脂肪和骨骼肌细胞中激活PPARδ有助于脂肪酸的氧化和利用。在PPARα表达量很低的脂肪组织中,激活PPARδ可以特异地诱导与脂肪酸氧化和能量消耗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达到改善脂类含量和减肥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这些激活了PPARδ的动物对高脂饮食和遗传因素(Lepr(db/db))诱导的肥胖都有完全的抵抗作用。在用PPARδ激活剂短暂处理Lepr(db/db)小鼠后可使堆积的脂肪消耗,而PPARδ缺陷的小鼠用高脂饮食处理则会造成肥胖(Wang YX et al.,Cell 2003 Apr 18;113(2):159-70)。
PPARα、PPARγ和PPARδ均与维甲酸X受体形成异二聚体。RXR/PPAR异二聚体因此也在控制细胞糖、脂平衡和脂肪细胞分化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已有报道表明,一些新的化合物包括PPARγ的激活剂和PPARα/PPARγ的双激活剂在预防和治疗人和动物的代谢综合症方面有很好的效果(WO 00/08002,WO 01/57001 A1,US 6054453,EP 088317 B1,WO 97/25042,WO 02/26729 A2和US 6353018 B1)。因此,筛选新的具有PPARα、PPARγ和PPARδ激活剂性能的化合物对代谢异常疾病的综合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些代谢异常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压、肥胖、胰岛素抵抗、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糖、高胆固醇、动脉周样硬化、冠心病和其他心血管病等代谢综合症。
尽管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药物具有磺酰脲类和双胍类药物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但其存在着引起心脏肥大、血液稀释和肝毒等毒副作用,从而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在美国和日本,曾有因此类药物引起的肝脏损伤和死亡的报道。因此,开发安全、有效的治疗II型糖尿病以及综合改善糖、脂代谢而能有效治疗肥胖、脂质紊乱及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就显得尤为必要。
由于RXR与PPAR形成异二聚体,RXR的激活剂(如LG100268)同样可以起到胰岛素增敏剂的作用,其与RXR受体直接结合,从而激活PPAR/RXR异二聚体。但是,LG100268的激活作用是非选择性的,它同样可以激活RXR/RXR同二聚体以及含有RXR的其它异二聚体,因而难免存在毒副作用。
最近,Ligand Pharmaceuticals公司报道了一种新的选择性的RXR二聚物受体的调节剂LG100754,它可以选择性地激活PPAR-γ/RXR异二聚体,而对RXR/RXR同二聚体以及含有RXR的其它异二聚体没有激活作用。
技术内容
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公开一类基于RXR/PPAR异二聚体这一靶标设计的具有选择性激活能力的治疗代谢综合症如肥胖、高血脂、心血管及糖尿病的化合物;
本发明目的之二在于公开=类所述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目的之三在于公开=类所述的化合物作为治疗代谢综合症如肥胖、高血脂症、心血管及糖尿病药物的应用。
本发明所说的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如通式(I)所示:
其中X、Y分别为C、O、S、N、SO、SO2或共价键;
R1、R2、R3、R4分别H、烷基、芳烷基、杂环芳烷基、氨烷基、烷氧基烷基、芳氧基烷基、芳烷氧基烷基、羟烷基、硫代烷基或杂环取代基中的一种;
R5、R6分别为H、烷基、芳烷基、杂环芳烷基、氨烷基、烷氧基烷基、芳氧基烷基、芳烷氧基烷基、羟烷基、硫代烷基、杂环取代基、卤素、羟基、烷氧基、芳基、芳氧基、芳烷氧基、杂环芳基、杂环芳氧基、杂环芳烷氧基、酰基、酰氧基、氨基、烷氨基、芳氨基或芳烷氨基中的一种,或R5、R6一起组成“=O”;
R7、R8分别为H、烷基、芳烷基、杂环芳烷基、氨烷基、烷氧基烷基、芳氧基烷基、芳烷氧基烷基、羟烷基、硫代烷基、杂环取代基、卤素、羟基、烷氧基、芳基、芳氧基、芳烷氧基、杂环芳基、杂环芳氧基、杂环芳烷氧基、酰基、酰氧基、氨基、烷氨基、芳氨基或芳烷氨基中的一种,或R7、R8一起组成“=O”;
R9、R10分别为H、烷基、芳烷基、杂环芳烷基、氨烷基、烷氧基烷基、芳氧基烷基、芳烷氧基烷基、羟烷基、硫代烷基、杂环取代基、卤素、羟基、烷氧基、芳基、芳氧基、芳烷氧基、杂环芳基、杂环芳氧基、杂环芳烷氧基、酰基、酰氧基、氨基、烷氨基、芳氨基、芳烷氨基、硝基或氰基中的一种
R11为H、烷基、芳烷基、杂环芳烷基、氨烷基、烷氧基烷基、芳氧基烷基、芳烷氧基烷基、羟烷基、硫代烷基或杂环取代基中的一种;
R12、R15分别为烷基;
R13、R14、R16、R18其中之一为氟,其余分别为氢、氟、氯、溴或烷基中的一种;
R17为H、羟基、烷氧基、芳基、芳氧基、芳烷氧基、杂环芳基、杂环芳氧基、杂环芳烷氧基、酰基、酰氧基、氨基、烷氨基、二烷氨基、芳氨基、芳烷氨中的一种。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与代谢综合症如肥胖、高血脂症、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相关的化合物的优选方法之一如通式(1)所示,其中X、Y分别为碳或氮中的一种;
R1、R2、R3、R4分别为氢或烷基中的一种;
R5、R6分别为氢或烷基中的一种;
R7、R8分别为氢或烷基中的一种;
R9、R10分别为氢、烷基、羟基或烷氧基中的一种;
R11为烷基;
R12、R15分别为烷基;
R13、R14、R16、R18其中之一为氟,其余分别为氢或氟;
R17为羟基、烷氧基或氨基等中的一种。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与代谢综合症如肥胖、高血脂症、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相关的化合物的优选方法之二如通式(1)所示,其中X、Y分别为碳或氮中的一种;
R1、R2、R3、R4分别为氢或烷基中的一种;
R5、R6分别为氢或烷基中的一种;
R7、R8分别为氢或烷基中的一种;
R9、R10分别为氢、烷基、羟基或烷氧基中的一种;
R11为烷基;
R12、R15分别为烷基;
R13为氟;
R14、R16、R18为氢;
R17为羟基。
本发明包括如通式(II)、(III)、(IV)、(V)所示的中间体:
其中,R1,R2,R3,R5,R6,R7,R8,R9,R10,R11,R12,R13,R14,R15,R16,R17,R18,X和Y同前所述。
本发明所述的“烷基”,包括直链、支链或环状烷基,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特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正己基、异己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等;
本发明所述的“芳烷基”,是指含有芳环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烷基,如苄基、苯乙基、3-苯基丙基、1-萘甲基等;
本发明所述的“杂环芳烷基”,是指含有杂原子芳环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烷基,如2-呋喃甲基、3-呋喃甲基、2-吡啶甲基等;
本发明所述的“氨基烷基”,是指与氨基相连的烷基,如氨基乙基、1-氨基丙基、1-氨基丙基等;
本发明所述的“烷氧基烷基”,是指与烷氧基相连的烷基,如甲氧基甲基、乙氧基甲基、甲氧基乙基、乙氧基乙基等;
本发明所述的“芳氧基烷基”,是指与芳氧基相连的烷基,如苯氧基甲基、苯氧基十二烷基、1-萘氧基乙基等;
本发明所述的“芳烷氧基烷基”,是指与芳烷氧基相连的烷基,如苄氧基甲基、3-苯丙氧基乙基等;
本发明所述的“羟基烷基”,是指与羟基相连的烷基,如羟乙基、1-羟基丙基、2-羟基丙基等;
本发明所述的“硫代烷基”,是指与基团SR相连的烷基,如硫甲基、甲硫甲基、苯硫甲基等;
本发明所述的“杂环”,是指含一个或多个杂原子(氮、氧或硫)的饱和或不饱和杂环,如四氢吡咯、二氢吡咯、二氢吡唑、哌啶、吗啉、咪唑、吡啶等;
本发明所述的“卤素”,为氟、氯、溴、碘;
本发明所述的“烷氧基”,是指烷基与氧原子相连所形成的基团,其中,氧原子具有自由成键能力,如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异丁氧基等;
本发明所述的“芳基”,包括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芳环,取代基可以是卤素、氨基、羟基、烷基或烷氧基,如苯基、萘基等;
本发明所述的“芳氧基”,是指芳基与氧原子相连所形成的基团,其中,氧原子具有自由成键能力,如苯氧基、1-萘氧基、2-萘氧基等;
本发明所述的“芳基烷氧基”,是指含有芳基的烷氧基,其中,氧原子具有自由成键能力,如苄氧基、苯乙氧基、1-萘基甲氧基等;
本发明所述的“杂环芳基”,是指含有一个或多个杂原子(O、S或N原子)的五员、六员单环或九员、十员双环芳香取代基,如呋喃、硫酚、吡咯、咪唑、三唑、吡啶、吡嗪、嘧啶、喹啉、吲哚、苯并咪唑等;
本发明所述的“杂环芳氧基”,是指杂环芳基与氧原子相连所形成的基团,其中,氧原子具有自由成键能力,其杂环芳基可以是吡咯、咪唑、三唑、吡啶、吡嗪、嘧啶、喹啉、吲哚、苯并咪唑等;
本发明所述的“杂环芳基烷氧基”,是指杂环芳基烷基与氧原子相连所形成的基团,其中,氧原子具有自由成键能力,其杂环芳基烷基如2-呋喃甲基、3-呋喃甲基、2-吡啶甲基等;
本发明所述的“酰基”,是指烷基与羰基相连所形成的基团,如乙酰基、丙酰基、丁酰基、戊酰基等。
本发明所述的“酰基氧基”,是指酰基与氧原子相连所形成的基团,其中,氧原子具有自由成键能力,如乙酰氧基、丙酰氧基、丁酰氧基、戊酰氧基等。
本发明所述的“烷基胺基”,是指烷基与氨基的氮原子相连所形成的基团,其中,氮原子具有自由成键能力,如甲胺基、乙胺基、丙胺基、丁胺基、环丙胺基、环戊胺基、环己胺基等;
本发明所述的“芳基胺基”,是指芳基与氨基的氮原子相连所形成的基团,其中,氮原子具有自由成键能力,如苯胺基、萘胺基等;
本发明所述的“芳烷基胺基”,是指芳烷基与氨基的氮原子相连所形成的基团,其中,氮原子具有自由成键能力,如苄胺基、苯乙氨基、3-苯丙氨基、1-萘甲基胺基等;
本发明所说的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在AlCl3催化下,将萘酚(1)与酰氯反应,得到酰基酚(2)(收率75~80%),然后按常规方法将酰基酚(2)在DMSO溶剂中与烷基溴和KOH进行O-烷基化反应得到醚(3)(收率90~95%);将醚(3)与2-氟-2-二乙氧基瞵乙酸乙酯在碱催化下进行烯烃化反应得到(E)-α,β-不饱和酯(4)(收率53~58)%,然后依次用二异丁基氢化铝进行还原和用活性二氧化锰进行氧化得到(E)-α,β-不饱和醛(6);将(6)转变为(E)-α,β-不饱和酮(7),再将(E)-α,β-不饱和酮(7)与取代的4-瞵乙酸乙酯在DMF中进行Horner-Emmons反应得到2,4,6-三烯酸酯(8)(收率40~45%),其中主要产物为2E,4E,6E-异构体;最后,将酯(8)用KOH/甲醇进行皂化反应得到相应的酸(9)(收率46~52%)。
本发明还包括所述化合物的药用制剂,其中含有一种或多种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酯及其盐,以及药用载体、辅料或稀释剂。该制剂用于治疗II型糖尿病及其综合症如高血压、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血脂、高血糖、高血胆固醇、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疾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
本发明所说的药用制剂为药物常用的剂型,如片剂、胶囊、粉剂、糖浆、液剂、乳剂、霜剂、凝胶剂、悬浮剂、针剂。可以内含香料、甜昧剂、透皮吸收促进剂、液体或固体填料或稀释剂。该制剂中最多可含有65%的有效成分,通常含有0.5~40%的有效成分,较佳含量为1~20%,最佳含量为1~10%,其余组分为载体、填料、稀释剂或溶剂。
本发明所说的药用载体、辅料或稀释剂,包括《药用赋形剂手册》(美国药学协会,1986年10月)所列的载体填料,但并不局限于这些载体填料。
通式(1)所说的化合物在临床上可以通过口服、注射及经皮肤外用方式对哺乳动物(包括人)进行用药,其中尤以口服和经皮肤外用方式最佳。用药剂量为每日0.01~200mg/kg体重,较佳用药剂量为每日0.01~100mg/kg体重,最佳口服用药剂量为每日0.1~50mg/kg体重,或最佳外用剂量为0.01%-10%或0.01%-50%的凝胶剂、乳剂、霜剂;同时,最佳剂量视个体而定,通常开始时剂量较小,然后逐渐增加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转染实验用U20S细胞在96孔板中进行,在转报告基因的同时共转RXR基因,裂解细胞并进行荧光素酶活性的检测示意图;
图2为转染实验用SMMC-7721细胞在96孔板中进行,在转报告基因的同时共转RXR和PPAR-α基因,裂解细胞并进行荧光素酶活性的检测示意图;
图3为转染实验用SMMC-7721细胞在96孔板中进行,在转报告基因的同时共转RXR和PPAR-γ基因,裂解细胞并进行荧光素酶活性的检测示意图;
图4为转染实验用SMMC-7721细胞在96孔板中进行,在转报告基因的同时共转RXR和PPAR-δ基因,裂解细胞并进行荧光素酶活性的检测示意图;
图5为转染实验用SMMC-7721细胞在96孔板中进行,在转报告基因的同时共转RXR和FXR基因,裂解细胞并进行荧光素酶活性的检测示意图;
图6为小鼠给药9天血糖浓度示意图;
图7为小鼠给药15天甘油三脂浓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法
下面结合实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仅局限于这些实例。本发明所述的百分比除特别注明外,均为重量百分比。
实施例1
2,5-二氯-2,5-二甲基己烷的制备
在反应瓶中加入25毫升(341.8mmol)氯化亚砜、20.0克(136.8mmol)2,5-二甲基-2,5-己二醇及250毫升二氯甲烷,于室温下搅拌反应4小时。然后加入250毫升蒸馏水。分离下层有机相,用10%NaHCO3洗涤(2×250毫升),无水MgSO4干燥,蒸除溶剂得13.4克(73%)产品。1H NMR(CDCl3):δ1.57(s,12H,CH3);1.92(s,4H,CH2)。
实施例2
5,5,8,8-四甲基-5,6,7,8-四氢-2-萘酚的制备
在反应瓶中加入3.0克(22.5mmol)三氯化铝、15.0克(81.9mmol)2,5-二氯-2,5-二甲基己烷及50毫升二氯甲烷,于室温下搅拌10分钟,向其中滴加含有7.7克(81.9mmol)苯酚的50毫升二氯甲烷溶液,滴加完毕,于35℃反应4小时。待反应混合物冷却后,到入200克冰水中,用乙醚萃取(3×80毫升)。分离有机相,用10%NaHCO3洗涤(2×150毫升),无水MgSO4干燥,蒸除溶剂得粗产品,以无水乙醇重结晶得15.2克(84%)产品(1a)。
实施例3
2-羟基-5,5,8,8-四甲基-5,6,7,8-四氢-3-萘乙酮的制备
在反应瓶中加入2.8克(21.6mmol)三氯化铝以及10毫升二氯甲烷,于室温下搅拌10分钟,向其中滴加含有4.0克(20mmol)5,5,8,8-四甲基-5,6,7,8-四氢-2-萘酚(1a)和1.6毫升(21.6mmol)乙酰氯的20毫升二氯甲烷溶液,温度控制0℃左右,滴加完毕,于40℃反应4小时,然后到入50克冰水中。分离有机相,水相用二氯甲烷萃取(3×50毫升)。合并有机相,用饱和盐水洗涤,无水MgSO4干燥,蒸除溶剂得粗产品,层析分离(展开剂:正己烷∶二氯甲烷=1∶1)得4.5克(84%)产品(2a)。
实施例4
2-正丙氧基-5,5,8,8-四甲基-5,6,7,8-四氢-3-萘乙酮的制备
在反应瓶中加入4.0克(16.3mmol)2-羟基-5,5,8,8-四甲基-5,6,7,8-四氢-3-萘乙酮(2a)、0.91克(16.3mmol)KOH及20毫升DMSO,于室温下搅拌10分钟,于20℃向其中滴加2.0克(16.3mmol)2.0克(16.3mmol)1-溴丙烷,滴加完毕,于60℃反应4小时。减压蒸除溶剂得粗产品,层析分离(展开剂:正己烷∶二氯甲烷=2∶1)得4.4克(95%)纯产品(3a)。
实施例5
(E)-3-(2-正丙氧基-5,5,8,8-四甲基-5,6,7,8-四氢-3-萘基)-
2-氟-2-丁烯酸乙酯的制备
在反应瓶中加入0.68克(17.1mmol)60%NaH和20毫升DMF,于0℃向其中滴加含有5.0克(20.5mmol)2-氟-2-二乙氧基瞵乙酸乙酯的20毫升DMF溶液,滴加完毕,于0℃反应1小时。然后向其中滴加含有4.0克(13.9mmol)2-正丙氧基-5,5,8,8-四甲基-5,6,7,8-四氢-3-萘乙酮的20毫升DMF溶液,于0℃反应1小时,然后到入200克冰水中,用乙酸乙酯萃取(2×50毫升)。分离有机相,无水MgSO4干燥,蒸除溶剂得粗产品,层析分离(展开剂:正己烷∶乙酸乙酯=9∶1)得2.65克(60%)纯产品(4a)。
实施例6
(E)-3-(2-正丙氧基-5,5,8,8-四甲基-5,6,7,8-四氢-3-萘基)-
2-氟-2-丁烯醇的制备
在反应瓶中加入2.0克(6.3mmol)(E)-3-(2-正丙氧基-5,5,8,8-四甲基-5,6,7,8-四氢-3-萘基)-2-氟-2-丁烯酸乙酯和40毫升THF,于-70℃向其中滴加含有12.6毫升(18.9mmol)1.5M二异丁基氢化铝的正己烷溶液,在相同温度下反应3小时,然后加入20毫升饱和氯化铵溶液,搅拌2小时,用乙酸乙酯萃取(2×50毫升)。合并乙酸乙酯萃取液,用饱和盐水洗涤,无水MgSO4干燥,蒸除溶剂得1.2克(70%)产品(5a),无须进一步纯化,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实施例7
(E)-3-(2-正丙氧基-5,5,8,8-四甲基-5,6,7,8-四氢-3-萘基)-
2-氟-2-丁烯醛的制备
在反应瓶中加入1.0克(3.6mmol)(E)-3-(2-正丙氧基-5,5,8,8-四甲基-5,6,7,8-四氢-3-萘基)-2-氟-2-丁烯醇(5a)、4.8克(46.0mmol)活性二氧化锰(<5μm)及20毫升丙酮,于室温下搅拌反应12小时,过滤,收集滤液。蒸除溶剂得粗产品,层析分离(展开剂:正己烷∶乙酸乙酯=9∶1)得0.60克(60%)纯产品(6a)。
实施例8
(E,E,E)-7-(2-正丙氧基-5,5,8,8-四甲基-5,6,7,8-四氢-3-萘基)-
6-氟-3-甲基-2,4,6-辛三烯酸乙酯的制备
在反应瓶中加入0.11克(2.73mmol)60%NaH和20毫升DMF,于0℃向其中滴加含有0.63克(2.37mmol)3-甲基-4-二乙氧基瞵乙酸乙酯的20毫升DMF溶液,滴加完毕,于0℃反应1小时。然后向其中滴加含有0.50克(1.82mmol)(E)-3-(2-正丙氧基-5,5,8,8-四甲基-5,6,7,8-四氢-3-萘基)-2-氟-2-丁烯醛的20毫升DMF溶液,于0℃反应1小时,然后到入100克冰水中,用乙酸乙酯萃取(3×50毫升)。分离有机相,无水MgSO4干燥,蒸除溶剂得粗产品,层析分离(展开剂:正己烷∶乙酸乙酯=8∶1)得0.42克(60%)纯产品(8a)。
实施例9
(E,E,E)-7-(2-正丙氧基-5,5,8,8-四甲基-5,6,7,8-四氢-3-萘基)-
6-氟-3-甲基-2,4,6-辛三烯酸的制备
在反应瓶中加入0.40克(1.04mmol)(E,E,E)-7-(2-2-正丙氧基-5,5,8,8-四甲基-5,6,7,8-四氢-3-萘基)-6-氟-3-甲基-2,4,6-辛三烯酸乙酯、1.0毫升(5.0mmol)5M的氢氧化钠溶液及10毫升乙醇,于60℃氮气保护下反应1小时,然后加入3克冰。用6M盐酸调节pH值至5.0。过滤,水洗,收集固体粗产品。用乙醇重结晶得0.18克(48%)纯产品(9a)。
实施例10
(E,E,E)-7-(2-正丙氧基-5,5,8,8-四甲基-5,6,7,8-四氢-3-萘基)-
4,6-二氟-3-甲基-2,4,6-辛三烯酸乙酯的制备
在反应瓶中加入0.11克(2.73mmol)60%NaH和20毫升DMF,于0℃向其中滴加含有0.67克(2.37mmol)3-甲基-4氟-4-二乙氧基瞵乙酸乙酯的20毫升DMF溶液,滴加完毕,于0℃反应30分钟。然后向其中滴加含有0.50克(1.82mmol)(E)-3-(2-正丙氧基-5,5,8,8-四甲基-5,6,7,8-四氢-3-萘基)-2-氟-2-丁烯醛的20毫升DMF溶液,于0℃反应1小时,然后到入100克冰水中,用乙酸乙酯萃取(3×50毫升)。分离有机相,无水MgSO4干燥,蒸除溶剂得粗产品,层析分离(展开剂:正己烷∶乙酸乙酯=8∶1)得0.40克(48%)纯产品。
实施例11
(E,E,E)-7-(2-正丙氧基-5,5,8,8-四甲基-5,6,7,8-四氢-3-萘基)-
4,6-二氟-3-甲基-2,4,6-辛三烯酸的制备
在反应瓶中加入0.46克(1.0mmol)(E,E,E)-7-(2-2-正丙氧基-5,5,8,8-四甲基-5,6,7,8-四氢-3-萘基)-6-氟-3-甲基-2,4,6-辛三烯酸乙酯、1.0毫升(5.0mmol)5M的氢氧化钠溶液及10毫升乙醇,于60℃氮气保护下反应1小时,然后加入3克冰。用6M盐酸调节pH值至5.0。过滤,水洗,收集固体粗产品。用乙醇重结晶得0.23克(53%)纯产品。M.p.73-74℃。HRMS(C26H35FO3)计算值(%):414.2570;实测值(%):414:2569。元素分析(C26H35FO3)计算值(%):C,75.38;H,8.52;实测值:C,75.52;H,8.50。
实施例12
(E,E,E)-7-(2-正丙氧基-5,5,8,8-四甲基-5,6,7,8-四氢-3-萘基)-
2,4,6-三氟-3-甲基-2,4,6-辛三烯酸乙酯的制备
在反应瓶中加入0.11克(2.73mmol)60%NaH和20毫升DMF,于0℃向其中滴加含有0.71克(2.37mmol)3-甲基-2,4-二氟-4-二乙氧基瞵乙酸乙酯的20毫升DMF溶液,滴加完毕,于0℃反应30分钟。然后向其中滴加含有0.50克(1.82mmol)(E)-3-(2-正丙氧基-5,5,8,8-四甲基-5,6,7,8-四氢-3-萘基)-2-氟-2-丁烯醛的20毫升DMF溶液,于0℃反应1小时,然后到入100克冰水中,用乙酸乙酯萃取(3×50毫升)。分离有机相,无水MgSO4干燥,蒸除溶剂得粗产品,层析分离(展开剂:正己烷∶乙酸乙酯=8∶1)得0.27克(31%)纯产品。
实施例13
(E,E,E)-7-(2-正丙氧基-5,5,8,8-四甲基-5,6,7,8-四氢-3-萘基)-
2,4,6-二氟-3-甲基-2,4,6-辛三烯酸的制备
在反应瓶中加入0.48克(1.0mmol)(E,E,E)-7-(2-2-正丙氧基-5,5,8,8-四甲基-5,6,7,8-四氢-3-萘基)-6-氟-3-甲基-2,4,6-辛三烯酸乙酯、1.0毫升(5.0mmol)5M的氢氧化钠溶液及10毫升乙醇,于60℃氮气保护下反应1小时,然后加入3克冰。用6M盐酸调节pH值至5.0。过滤,水洗,收集固体粗产品。用乙醇重结晶得0.28克(62%)纯产品。M.p.78-79℃。HRMS(C26H33F3O3)计算值(%):450.2379;实测值(%):450.2382。元素分析(C26H33F3O3)计算值(%):C,69.36;H,7.39;实测值:C,69.18;H,7.36。
实施例14
(E,E,E)-7-(2-正丙氧基-5,5,8,8-四甲基-5,6,7,8-四氢-3-萘基)-6-氟-3-甲基-2,4,6-辛三烯酸(实验室编号CS0018)在体外实验中显示出RXR/RXR同二聚体拮抗剂的活性。
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对化合物RXR/RXR同二聚体活性的分析。用PCR的方法从肝组织中克隆到全长的RXR-αcDNA,所用的引物为5′-ggggtaccaccatggacaccaaacatttcctgcc-3′和5′-gctcta-gattaggcctaagtcatttggtgcggc-3′,将扩增到的PCR产物插入表达载体后测序鉴定。报告基因用Promega公司的荧光素酶检测载体pGL3-Promoter构建,在它上游插入了三个拷贝的RXR反应元件(序列为5’-gatctaggtcagaggtcagagagctaggtcagaggtcagagagctaggtcagaggtc-agagag-3’)。转染实验用U2OS细胞在96孔板中进行,在转报告基因的同时共转RXR基因,转染24小时后加入不同剂量的CS0018和阳性药物9反视黄酸,并使溶剂DMSO的终浓度保持在0.1%。化合物作用24小时后裂解细胞并进行荧光素酶活性的检测;见图1。
实施例15
(E,E,E)-7-(2-正丙氧基-5,5,8,8-四甲基-5,6,7,8-四氢-3-萘基)-6-氟-3-甲基-2,4,6-辛三烯酸(实验室编号CS0018)在体外实验中显示出RXR/PPAR-α异二聚体激活剂的活性。
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对化合物RXR/PPAR-α异二聚体活性的分析。用PCR的方法从HepG2细胞中克隆到全长的PPAR-αcDNA,所用的引物为5′-acgtgcttcctgcttcataga-3′和5′-cctgagattagccacctccc-3′,将扩增到的PCR产物插入表达载体后测序鉴定。报告基因用Promega公司的荧光素酶检测载体pGL3-Promoter构建,在它上游插入了三个拷贝的PPAR反应元件pHD(序列为5′-gatcctctcctttgacctattgaactattacctacatttga-3′)。转染实验用SMMC-7721细胞在96孔板中进行,在转报告基因的同时共转RXR和PPAR-α基因,转染24小时后加入待检测的化合物和阳性药物WY(WY14,643),并使溶剂DMSO的终浓度保持在0.1%。化合物作用24小时后裂解细胞并进行荧光素酶活性的检测;见图2。
实施例16
(E,E,E)-7-(2-正丙氧基-5,5,8,8-四甲基-5,6,7,8-四氢-3-萘基)-6-氟-3-甲基-2,4,6-辛三烯酸(实验室编号CS0018)在体外实验中显示出RXR/PPAR-γ异二聚体部分激活剂的活性。
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对化合物RXR/PPAR-γ异二聚体活性的分析。用PCR的方法从人的脂肪组织中克隆到全长的PPAR-γcDNA,所用的引物为5′-ggggtacctgcttcagcagcgtgttcga-3′和5′-gctctagatgttggcagtggctcaggac-3′,将扩增到的PCR产物插入表达载体后测序鉴定。报告基因用Promega公司的荧光素酶检测载体pGL3-Promoter构建,在它上游插入了一个拷贝的PPAR反应元件(序列为5′-cgcgttcctttccgaacgtgacctttgtcctggtccccttttgct-3′)。转染实验用SMMC-7721细胞在96孔板中进行,在转报告基因的同时共转RXR和PPAR-γ基因,转染24小时后加入待检测的化合物和阳性药物Ros(Rosiglitazone),并使溶剂DMSO的终浓度保持在0.1%。化合物作用24小时后裂解细胞并进行荧光素酶活性的检测,见图3。
实施例17
(E,E,E)-7-(2-正丙氧基-5,5,8,8-四甲基-5,6,7,8-四氢-3-萘基)-6-氟-3-甲基-2,4,6-辛三烯酸(实验室编号CS0018)在体外实验中显示出RXR/PPAR-δ异二聚体激活剂的活性。
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对化合物RXR/PPAR-δ异二聚体活性的分析。用PCR的方法从人的脂肪组织中克隆到全长的PPAR-δcDNA,所用的引物为5′-ggggtaccggaaagcagggtcagatacc-3′和5′-gctctagagctggtcaatggaaaagtca-3′,将扩增到的PCR产物插入表达载体后测序鉴定。报告基因用Promega公司的荧光素酶检测载体pGL3-Promoter构建,在它上游插入了三个拷贝的PPAR反应元件(序列为5′-gatctaggtcaaaggtcaaatct-3′)。转染实验用SMMC-7721细胞在96孔板中进行,在转报告基因的同时共转RXR和PPAR-δ基因,转染24小时后加入待检测的化合物和阳性药物2-Bro(2-Bromohexadecanoic acid),并使溶剂DMSO的终浓度保持在0.1%。化合物作用24小时后裂解细胞并进行荧光素酶活性的检测,见图4。
实施例18
(E,E,E)-7-(2-正丙氧基-5,5,8,8-四甲基-5,6,7,8-四氢-3-萘基)-6-氟-3-甲基-2,4,6-辛三烯酸(实验室编号CS0018)在体外实验中显示出RXR/FXR异二聚体抑制剂的活性。
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对化合物RXR/FXR异二聚体活性的分析。用PCR的方法从人的肝组织中克隆到全长的FXR cDNA,所用的引物为5′-cgggatccttgaagaccaccataaagaaagtgc-3′和5′-cggctcgagccctcccctgtaatccccat-3′,将扩增到的PCR产物插入表达载体后测序鉴定。报告基因用Promega公司的荧光素酶检测载体pGL3-Promoter构建,在它上游插入了三个拷贝的FXR反应元件(序列为5′-tcgagaactgagggtcagtgacccaagtgctcgagaactgagggtcagtgacccaagtgctcgagaactgagggtcagtgacccaagtgc-3′)。转染实验用SMMC-7721细胞在96孔板中进行,在转报告基因的同时共转RXR和FXR基因,转染24小时后加入待检测的化合物和阳性药物CDCA,并使溶剂DMSO的终浓度保持在0.1%。化合物作用24小时后裂解细胞并进行荧光素酶活性的检测。许多活性计算以CDCA(50μM)时的活性为100%,见图5。
实施例19
(E,E,E)-7-(2-正丙氧基-5,5,8,8-四甲基-5,6,7,8-四氢-3-萘基)-6-氟-3-甲基-2,4,6-辛三烯酸(实验室编号CS0018)可有效降低db/db小鼠中的血糖浓度。10周龄的db/db小鼠在口服给药9天后检测,药物剂量为罗格列酮2毫克/公斤体重,CS0018为80毫克/公斤体重。每组实验中的小鼠数目为10只,见图6。
实施例20
(E,E,E)-7-(2-正丙氧基-5,5,8,8-四甲基-5,6,7,8-四氢-3-萘基)-6-氟-3-甲基-2,4,6-辛三烯酸(实验室编号CS0018)可降低db/db小鼠中的甘油三脂浓度。10周龄的db/db小鼠在口服给药15天后检测,药物剂量为罗格列酮2毫克/公斤体重,CS0018为80毫克/公斤体重。每组实验中的小鼠数目为10只,见图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