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5

隔热装置.pdf

  • 上传人:62****3
  • 文档编号:372011
  • 上传时间:2018-02-12
  • 格式:PDF
  • 页数:15
  • 大小:546.78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0804969.6

    申请日:

    2000.02.29

    公开号:

    CN1343147A

    公开日:

    2002.04.03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4.4.28|||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21B45/02

    主分类号:

    B21B45/02

    申请人:

    恩康麦克工程服务有限公司;

    发明人:

    W·R·劳斯; G·R·里德

    地址:

    英国萨里

    优先权:

    1999.03.15 GB 9905936.2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张兰英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用于一辊子台(2)的隔热板配置(12),包含有分别于沿辊子台的热材料通道(42)上下的上方与下方系列隔热平板(32、34、36、18)。下方系列平板(18)至少包括一使通道(42)的中央区域的辐射损失较其横向外侧区域到中央区域的每侧大的可移开平板。上方系列平板至少包括一中央平板(34),以及至少两个横向外侧平板(32、36),外侧平板(32、36)在上述中央平板(34)的相对两侧侧上,并吊在一主要支撑结构(26)上,且上述中央平板(34)吊在一辅助支撑结构(30)上,该辅助支撑结构(30)可相对主要支撑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辊子台的隔热板配置,它包括一系列在沿着辊子台的热材料通 道上方延伸的隔热平板,这些平板包括至少两个外侧平板,它们在至少一个 中央平板的横向相对两侧上,该中央平板可相对外侧平板移动到一上升位置, 从而使热材料通道的一中央区域的热辐射增加。
    2: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隔热板配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系列位于该热材 料通道下方的隔热平板,这些隔热平板至少包括一可移开的平板,以从通道 的一中央区域容许一较大的辐射损失。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隔热板配置,其特征在于,诸或每一组横向并列 平板的外侧平板安装在一主要支承结构,所述至少一个中央平板安装在一辅 助支承结构,该辅助支承结构可相对于主要支承结构移动,以相对所述外侧 平板升起所述中央平板。
    4: 一种用于辊子台的隔热板配置,包括分别在沿辊子台的热材料通道上下 的各上方与下方系列隔热平板,所述下方系列平板至少包括一可移动的平板, 使通道的中央区域的辐射损失比从横向外侧区域到中央区域的每一侧的辐射 损失要大,所述上方系列平板至少包括一中央平板和至少两个在所述中央平 板的相对两侧上的横向外侧平板,所述外侧平板从一主要支承结构悬垂,所 述中央平板从一辅助支承结构悬垂,该辅助支承结构可相对于该主要支承结 构移动,使所述中央平板相对于外侧平板上升。
    5: 如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隔热板配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 移控制构件,用于使所述上方与下方中央平板同步从热材料通道移开。
    6: 如权利要求3至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隔热板配置,其特征在于,该辅助 支承结构安装在该主要支承结构上。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热板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承结构可枢 转地安装在该主要支承结构上。
    8: 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隔热板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要支承结构可 相对该热材料通道移动,以将所述外侧和中央隔热平板升起而离开该通道。
    9: 如权利要求2至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隔热板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 助支承结构独立于该主要支承结构安装,且设置成在最初的移位到达其升起 位置后与该主要支承结构啮合,由此辅助支承结构进一步向上位移导致该主 要支承结构相应位移。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隔热板配置,其特征在于,该辅助支承结构的位移 是一枢转运动。

    说明书


    隔热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热装置,该隔热装置用于诸如传送台的辊子台,以供应金属热轧机的最终辊轧架。

        【发明背景】

        平板钢的热轧中,当用诸沿着位于最终轧钢机上游的传送台的辊子驱动一传送棒时,棒侧边的热损失将大于其中央的。已知使用电感应加热器来补偿边缘较大的热损失,但是此类加热器的安装与操作皆很昂贵。

        还知道在热材料通道的四周部署隔热平板来减少热损失,尤其是已经使用此类隔热板来减少沿传送棒长度的头到尾的温度变化。

        为了用隔热板来减少横向的温度变化,已提出将隔热平板制成可横向移动(EP048503)以在热材料通道的中央留下一间隙,以便容许控制区域上的热辐射率增加到接近边缘的辐射率,但是通常没有足够的空间来有效使用此方法。还提出了使上平板倾斜到材料通道中心线的每一侧来形成一V拱形轮廓,但再次由于空间限制而仅能达到一非常有限地效果。

        还提出将热材料通道下方的底部平板枢转离开该通道,然此方法对横过传送棒底面宽度的温度变化可能有较大影响,如果棒的厚度不太大,此方法将只会于棒的顶表面具有所需的效果。对于25毫米或以上的厚度,如果容许热仅从一面自由地辐射,将会增大棒的相对两表面之间的温度差异。

        然而,在此工业中,具有用现有的轧机工具制造更大与更重的成品成钢带卷的趋势。此需要较重与较厚的传送棒,且现今40到45毫米厚度的棒是很普遍的,同时已知有55毫米的厚度。由于这些增加的厚度,不仅无法通过从其一面控制热损失来实现棒厚度的温度分布,而且由于边缘热损失增加使潜在的横向温度变化变大。

        发明的概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用于辊子台的隔热板配置,包括分别在沿辊子台的热材料通道上下的各上方与下方系列隔热平板,所述下方系列平板至少包括一可移动的平板,使通道的中央区域的辐射损失比从横向外侧区域到所述中央区域的每一侧的辐射损失要大,所述上方系列平板至少包括一中央平板和至少两个在所述中央平板的相对两侧上的横向外侧平板,所述外侧平板从一主要支承结构悬垂,所述中央平板从一辅助支承结构悬垂,该辅助支承结构可相对于该主要支承结构移动,使所述中央平板相对外侧平板上升。

        通过这些构件,即使对厚的传送棒,也能够获得更为均匀的横向温度分布。然而,要知道的是,当辊轧板的厚度小到足以从热板的一个主面调节热损失来充分控制温度分布时,就可以单独从顶表面来进行这种调节。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用于辊子台的隔热板配置,它包括一系列在沿着辊子台的热材料通道上方延伸的隔热平板,这些平板包括至少两个外侧平板,它们在至少一个中央平板的横向相对两侧上,该中央平板可相对外侧平板移动到一上升位置,从而使热材料通道的一中央区域的热辐射增加。

        在一根据本发明这一方面的一较佳结构中,在诸或每一组横向并列的平板中,外侧平板安装在一主要支承结构,所述至少一个中央平板安装在一辅助支承结构,该辅助支承结构可相对于主要支承结构移动,以相对所述外侧平板升起所述中央平板。

        较好的是,辅助支承结构安装在主要支撑结构上。如果需要快速地提升辊子台上的隔热平板,例如,欲避免被一变形的传送棒损害时,那么一用于主要支承结构的移位机构能够将所有的平板一起升起。然而,在另外一个结构中,需要时可通过一移位机构将外侧平板升起,该移位机构由辅助支撑结构作用。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隔热平板配置中,其中的诸可移开的中央隔热平板位于热材料通道的上方与下方,较佳的是,移位控制装置可以将上方与下方的平板同步从通道移开。

        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一例子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附图简要说明

        图1为一传送台的横剖面图,该传送台具有一根据本发明的隔热板配置;

        图2是图1隔热板配置的一个组件中的诸上方隔热平板及其支撑结构的平面图;

        图3是沿图2中的平面A-A截取的平板与支撑结构的截面图;

        图4是沿图2的平面B-B截取的部分剖面图,它示出了支撑结构的上方主要与辅助框架的互连;

        图5为一传送台的横剖面图,该传送台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形式的隔热板配置;

        图6是图5隔热板配置的一个组件中的上方隔热平板与其支撑结构的平面图;

        图7是沿图6中的平面C-C截取的平板与支撑结构的剖面图;以及

        图8是沿图6中的平面D-D截取的支撑结构与其平板的辅助框架的剖面图。

        较佳实施例的描述

        首先参阅图1-4,图1中用虚线示出了传送台2,该传送台2本身具有一系列的安装在轴承6a、6b中的平行辊子4,以及与其关联的设备,诸如用于这些辊子的驱动电动机8,该传送台一般是传统形状的。图中用实线表示的是一用于传送台的隔热板配置12,它包括一固定的下方框架结构14以及一安装在固定的下方结构上的可移动上方框架结构16。

        隔热板配置12可以制造成一单元,来对一现有的传送台2做翻新改进,或者与传送台结构成为整体。要知道的是,传送台在垂直于图1平面方向一般将会具有数十米等级的长度。图1至图4仅说明许多相应组件中的一个,将具有一下方与上方框架结构14、16、其完整的隔热板配置在传送台的长度上延伸的每个组件组合起来。

        下方框架结构14承载下方隔热平板18以及位于辊子4下面的缓冲杆20。在传送台的驱动侧上,诸侧向隔热平板22亦安装于固定的下方框架结构14上。下方隔热平板18排列成五组,横过传送台的宽度,两个横向外侧平板被固定,但是三个中央平板可枢转地支承在连接于作动装置或动力缸(ram)(图面未显示)的枢承座架(pivot mounting)24上,以便可使诸平板朝下转离辊子,如EP 857523(98300511.7)所描述,其内容在此援引以作参考,因此可以从传送台上的热传送棒向下改变热辐射率。

        隔热板配置的上方框架结构,也就是说,所示的组件包括:一主框架26,其经由枢轴承28在下方框架结构14上枢转支承到传送台2的一侧;以及一枢转支承在主框架上的辅助框架30,这些将在下面更详细描述。一组上方隔热平板32、34、36与缓冲杆(bumper bar)38安装于上方框架结构,其它的侧向隔热板40安装在远离驱动侧的传送台侧面上。侧向与上方平板22、32、34、36、40与传送台辊子4界定出一热材料通道42,使诸传送棒沿着传送台移动。

        所有的隔热平板较佳为再辐射形式,其描述于GB1603428号与EP059093号中,它们具有指向材料通道的薄壁热表面,来限制因来自材料的辐射而引起的热损失。

        连接在下方与上方框架结构14、16间的作动装置或动力缸(ram)46能够使上方结构绕枢轴承28转动,以将其与上方隔热平板32、34、36举起离开传送台2,以赋予传送台入口或是容许热从传送台上的传送棒的上表面自由辐射。万一传送棒撞击上方缓冲杆38时,作动装置46亦可以自动引动,使诸平板移动离开传送台上扭曲的材料。上方框架结构16亦可稍微屈服于缓冲杆上的力,因为它经由一空动联动装置(lost-motion linkage)48连接于作动装置46。在固定框架上一接近枢轴承28的邻近开关50检测框架结构16的移动,并开启作动装置46来完全升起框架16并保护其不受损害。此举起上方框架结构16的控制方法如EP010976中所描述,参考其可以获得更多详细资料。

        侧平板40可枢转地悬挂于其座架52,以便如果其保护衬垫40a被一扭曲棒撞击时,使其向外转向。然后触发另一邻近开关(图面未显示),举起框架结构以保护其不受损害。

        如图2所示,上方主要框架26具有两对悬臂62,其从框架枢轴承28延伸并有数对横梁64横跨它们。一对窄长方形次框架66悬挂于臂62,横向外侧的系列平板32、36悬挂于该框架。辅助框架30一般为T形,具有从在主框架26的装有曲柄的内横梁76上的枢承座架74延伸和承载一横卧于主框架的诸次框架66之间的窄长方形次框架78的悬臂72。横向支撑82悬垂于次框架78的主梁80,以承载中央隔热平板34,但横过主框架的悬臂62的诸梁80于悬臂上成拱形,如图3所示。较短的隔热平板34a悬垂于主框架的悬臂62,沿着热材料通道42的中央部分,在这些横渡区域与次框架78上的平板34形成一连续行平板。

        辅助框架的悬臂连接于或锁固于安装在装有曲柄的横梁76上的轴承90中的扭矩轴88,该横梁76延伸于主要框架的悬臂62之间。一对曲柄连杆92其上端也连接于或锁固于扭矩轴88,其下端可枢转连接于一作动装置94的活塞。而作动装置94的本体可枢转连接在从横梁76伸出的突起(lug)96上。通过延伸此作动装置,辅助框架可以因此从其实线位置转到图1中用虚线示出的相对于主框架的升起位置,其中在实线位置,辅助框架的隔热平板34与主要框架的平板32、36共面,而升起位置容许热量由热材料通道42的中央区域向上自由辐射。

        在不进一步说明的情况下就可理解,需要时,使上方与下方中央平板移位的驱动构件可通过一控制系统(图中未显示)以协同动作的方式操作,在传送棒的两表面同步改变平板的隔热效果。

        如前所述,辊子传送台一般设有一系列类似已描述形式的隔热组件,以沿辊子台长度方向提供一受保护的热材料通道。为了在传送棒的头至尾以及横方向获得不同的温度分布样式,在该棒进入最终辊轧程序之前,平板的枢转可以依照需要同步或是分期操作,以改变隔热效果。

        图5至8示出了另一形式的用于辊子传送台装置中的上方隔热平板的支承结构,在所有其它方面与前面描述的实施例相似,相似部分包括提供了底部与侧面平板18、22、40,以及用来移开所选底部平板的装置。

        用于可动上方框架结构102的主要提升缸46现在连接于一承载中央隔热平板34的辅助框架104,但不连接于一承载横向外侧系列平板32、36的较大的主要框架106。辅助框架104与主要框架106皆可在枢转支承28上枢转。辅助框架通过两对悬臂110连接于该支承,该悬臂于接近其外端由一横梁112连接。每一对臂承载一细长的次框架114,一对中央隔热平板34从其垂下。

        主要框架106通过终结于短的次框架114的诸悬臂116连接于枢转支承28。经由诸短托梁(short joist)118将诸臂116连接于诸在内部拱形横梁122与外部横梁124之间延伸的端梁120,梁120、122、124计划形成一长方形框架。此框架也具有另一横梁126,该横梁平行且在与横梁124相同的一平面内,且亦延伸于端梁120之间,一中央梁128固定到横梁124、126的下表面,且经由一连接件(tie)130固定于拱形横梁122。如图7所示,在静止位置,辅助框架隔开地在拱形横梁122下方,且辅助框架的横梁112在中央梁128之上延伸。辅助框架因此能够独立于主要框架而些许向上枢转移动。

        在主要框架上,至次框架114的内侧,一窄长方形次框架132从主要框架构件116、120、128垂下,并承载一行平板36。至次框架114的外侧,一第二窄长方形次框架134从主要框架构件120、128垂下,并承载一行平板32。图中还显示此框架具有用于诸侧平板40的支承结构52,但为清楚起见,图6中省略了这些平板及其枢承座架。

        与第一例子相类似,在梁120、128横过热材料通道的中央区域处,这些梁阻碍由辅助框架承载的诸平板34的运行。诸短补充平板34a因此安装在此区域内的梁上,以维持隔热的连续性。图7示出了在梁128与中央平板之间的连接支架(connecting bracket)138,但为简单起见,外侧补充平板与诸梁120之间的对应的连接支架未示出。

        可以使该另外的隔热板配置的操作效果与所述第一例子相同。然而,现在延伸作动装置46将会举起辅助框架104及其中央平板34,而将横向外侧平板32、36留在传送台上的位置,所以使来自位于材料通道42的中央区域热传送棒的顶表面的热辐射增加。在最初的提升移动足以达到本目的之后,至如图5所示的范围,辅助框架的诸悬臂110邻接在主要框架的拱形横梁126上,且随后当作动装置46更伸长时,辅助与主要框架一起提升。

        一般可用第一例子的方式完成平板移动的控制,因此不再另加描述。万一扭曲材料撞击缓冲杆并因此干扰主要框架106,邻近开关50将会如前面的例子那样被操作,但是由于作动装置48与主要框架之间没有直接连接,故不需要提供一空动机构。

    关 键  词:
    隔热 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隔热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372011.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