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电磁波屏蔽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显示装置的背光组件和一种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并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用于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部分屏蔽光源产生的电磁波的电磁波屏蔽件的背光组件和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一起得到了发展。显示装置是用户和信息处理装置之间的一个接口装置,使得用户能够识别信息处理装置处理的信息。
在这些显示装置中,液晶显示(LCD)装置因其较轻的重量和较薄的结构以及可以提供全色高分辨率而被广泛使用。
LCD装置利用液晶分子的光学特性显示信息。因为液晶本身不能发光,所以利用液晶的LCD装置需要照明以显示图像。因此,LCD装置通常采用附加光源。LCD装置通常利用背光组件提供地光来显示图像。背光组件按光源如灯的位置分类为直接照明型和边缘照明型。在边缘照明型背光组件中,一个或多个灯邻近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板的至少一个侧面设置,并且从灯发出的光经光导板提供给显示板。光导板改变光路径。边缘照明型背光组件具有优良的光均匀性和长寿命等优点。采用边缘照明型背光组件的LCD装置与采用直接照明型背光组件的LCD装置相比可以有较薄的结构。为此原因,边缘照明型背光组件通常安装在具有较小屏幕的LCD装置中,如安装在用于膝上电脑或台式电脑的LCD装置中。
在直接照明型背光组件中,一个或多个灯设置在显示板之下,灯发出的光不通过光导板并直接入射到显示板中。即,在显示板下方设置多个彼此平行的灯,从这些灯发出的光辐射到显示板的整个表面上,使得直接照明型背光组件与边缘照明型背光组件相比,提供较高的亮度。为此,通常把直接照明型背光组件安装在有较大屏幕的LCD装置中。
但是,由于该背光组件,LCD装置具有下列问题。
显示板通常包括一个薄膜晶体管(TFT)衬底,一个彩色滤光片衬底和一个夹在TFT衬底与彩色滤光片衬底之间的液晶层。当把图像信号施加到液晶分子时,液晶分子的排列发生变化,液晶层的光学特性也发生变化。液晶显示装置利用穿过液晶层的光的透射率的变化来显示图像。
因为用于驱动显示板的电压只用于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因此用于驱动显示板的电压水平处于几伏至几十伏的范围。但是,因为驱动背光组件的电压用于开启灯从而发光,因此用于驱动背光组件的电压水平处于几百伏至几千伏的范围。特别是,在LCD装置包括直接照明型背光组件的情况下,多个灯被同时驱动,使得施加到背光组件的电压比施加到液晶板的电压高几百至几千倍。
因为电场强度正比于电压,所以施加到背光组件的电场强度比施加到显示板的电场强度高几百至几千倍。因此,其中施加图像信号的显示板的电特性会由于施加给灯的高电压而受到电磁波的影响。当图像信号被干扰时,在显示板上就不会显示正确的图像。电磁波可以由施加到灯的电压造成的电场以及灯放电期间的其它电磁变化所产生。由施加到灯上的高压信号所致的电磁波导致液晶显示板中的电磁扰动并改变显示板的电磁特性,使得可能会发生显示失败。因此,LCD装置的显示质量会由于电磁扰动而恶化。特别是,在包括直接照明型背光组件的LCD装置中因为在显示板下方设置多个灯,所以显著地观察到显示质量下降。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显示装置的背光组件和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这些组件和装置基本上消除了现有技术的局限和不利导致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本发明的第一特征在于提供了一种用于显示装置的背光组件,该背光组件能够为液晶显示板屏蔽电磁波。
本发明的第二特征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为液晶显示板屏蔽电磁波的背光组件的LCD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为实现本发明第一特征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显示装置的背光组件,该显示装置包括一个在其上显示图像的图像显示部分。背光组件包括一个用于产生第一光束的光源,一个用于改变光源发出的第一光束的光分布的光分布改变件,和一个用于为图像显示部分屏蔽由施加给光源的电功率产生的电磁波的电磁波屏蔽件。光分布改变件包括一个散射件和多个光学片,该散射件散射光源发出的第一光束,而光学片设置在散射件之上并增强散射件发出的第二光束的亮度。电磁波屏蔽件包括多个第一屏蔽线和多个第二屏蔽线,第一屏蔽线沿第一方向形成,而第二屏蔽线沿与第一屏蔽线交叉的第二方向形成。第一(或第二)屏蔽线形成为彼此平行,第一(或第二)屏蔽线中每一个具有第一(或第二)宽度,相邻的两个第一(或第二)屏蔽线彼此隔开第一(或第二)距离,第一(或第二)宽度与第一(或第二)距离的第一(或第二)比例约为1∶7~1∶20。第一屏蔽线中的每一条垂直于第二屏蔽线的每一条。导电材料可以是铜(Cu)、镉(Cr)、钨化钼(MoW)、氧化镉(CrOx)、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铟锌(IZO)。电磁波屏蔽件包括一种导电材料,并且电磁波屏蔽件插入到形成在散射件表面上的凹槽中。
根据本发明的为实现本发明第二特征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一个显示板、一个背光组件和一个电磁波屏蔽件的液晶显示装置。显示板接收图像信号以显示与图像信号对应的图像。显示板包括一个第一衬底,一个与第一衬底结合的第二衬底和一个夹在第一和第二衬底之间的液晶层。背光组件包括一个用于产生第一光束的光源和一个用于改变光源发出的第一光束光分布的光分布改变件。背光组件为显示板提供第一光束。电磁波屏蔽件屏蔽由施加给光源的电功率产生的电磁波,以防电磁波电磁影响图像显示部分。光分布改变件包括一个散射件和多个光学片,该散射件散射光源发出的第一光束,光学片设置在散射件之上并增强散射件发出的第二光束的亮度。电磁波屏蔽件包括多个第一屏蔽线和多个第二屏蔽线,第一屏蔽线沿第一方向形成,第二屏蔽线沿与第一屏蔽线交叉的第二方向形成。第一和第二屏蔽线具有网格形状。第一(或第二)屏蔽线形成为彼此平行,第一(或第二)屏蔽线中每一个具有第一(或第二)宽度,相邻的两个第一(或第二)屏蔽线彼此隔开第一(或第二)距离,第一(或第二)宽度与第一(或第二)距离的第一(或第二)比例约为1∶7~1∶20。第一屏蔽线的每一条垂直于第二屏蔽线的每一条。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一个用于容纳显示板和背光组件的接收容器。接收容器具有多个导电侧壁,而电磁波屏蔽件与至少一个导电侧壁电接触而连接地电势。
根据上述实施例,由导电材料构成的电磁波屏蔽件形成在光源和显示板之间。因此,可以减少由施加到光源的高压信号造成的电磁波所带来的电磁干扰。
另外,在背光组件上形成包括导电材料的电磁波屏蔽件。因此,可以减少由施加到光源的高压信号造成的电磁波所带来的电磁干扰。于是,可以提高LCD装置的显示质量。
另外,电磁波屏蔽件可以通过LCD装置的机壳连接到地电势,由此,电稳定电磁波屏蔽件。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晰,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包括电磁波屏蔽件的背光组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示出其上形成有电磁波屏蔽件的散射件的示例的透视图;
图3A是沿着图2的散射件的A-A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3B是示出其上形成有屏蔽线保护膜的图3A所示散射件的截面图;
图4是示出其上形成有电磁波屏蔽件的散射件的另一示例的透视图;
图5A是沿图4的散射件的B-B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5B是示出其上形成有屏蔽线保护膜的图5A的散射件的截面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包括电磁波屏蔽件的LCD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7是沿图6的LCD装置的C-C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8是示出安装在图6的LCD装置中的电磁波屏蔽件和接地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9是示出包括图8的接地件的LCD装置一部分的截面图;
图10A是示出包括接地件和导电固定夹的LCD装置一部分的截面图;
图10B是示出图10A的固定夹的一个示例的截面图;以及
图11是示出包括接地件、导电固定夹和导电螺钉的LCD装置一部分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也可以以很多其它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理解为局限于在此给出的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包括电磁波屏蔽件的背光组件的透视图;
参见图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背光组件10包括一个用于产生光束的光源12,一个用于改变光源12发出的第一光束光分布的光分布改变件14,和一个用于屏蔽由施加给光源的高压信号所致的电磁波的电磁波屏蔽件16。
光源12包括多个发光的灯、设置在灯两端部的灯支架和一对从灯的两端部引出的输电线。当具有预定电压的电功率信号通过输电线施加给灯时,灯发光。由于施加给灯的电压信号,在所有方向上辐射电磁波。
光控制器包括用于散射光源12发出的光线的散射板(或散射件)14a和散射片14b,用于会聚散射光的一个第一棱镜片14c和一个第二棱镜片14d,以及一个用于保护第一和第二棱镜片14c和14d的保护片14e。
散射板14a形成为刚性板以支撑多个设置在光源12之上的光学片,并且首先散射光源12发出的光,以为散射片提供散射光。散射片12b设置在散射板12a之上并且二次散射被散射板12a首次散射的光。
第一棱镜片14c和第二棱镜片14d会聚从散射片12b发出的光,并当用户在液晶显示板(以下称为LCP)前面观看LCP时提高入射到LCP中的光的亮度。从散射片12b发出的光具有较大的视角,或者从散射片12b发出的光相对于散射片12b的表面以较大的出射角从散射片12b出射。于是,棱镜片12c和12d会聚从散射片12b发出的光,使得从棱镜片12c和12d发出的光有较小的视角。LCP的亮度由此提高并且功耗因此降低。保护片12e设置在第二棱镜片12d之上以防异物粘到第二棱镜片12d上。
电磁波屏蔽件16可以形成在散射板14a的前表面上,由此防止电磁波影响LCP。电磁波屏蔽件16具有第一屏蔽线和与第一屏蔽线交叉的第二屏蔽线。因此,电磁波屏蔽件具有网格状结构。第一和第二屏蔽线包含导电材料。例如,导电材料可以包括铜(Cu)、镉(Cr)、钨化钼(MoW)、氧化镉(CrOx)、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铟锌(IZO)。该导电材料允许特定波长的电磁波从其通过。因此,由施加到灯的高压信号所致的电磁波被导电材料所屏蔽。
例如,背光组件10还包括一个用于容纳电源12、光分布改变件14和电磁波屏蔽件16的接收容器19。接收容器19包括一个底面和多个从底面的边缘延伸的侧壁。接收容器19的上表面开放,以致于接收容器19具有六面体形状。在接收容器19中形成一个接收空间。反射板18沿接收容器19的底面和侧壁设置在接收空间中。彼此平行的多个灯设置在反射板18之上。光分布改变件14设置在光源12之上与光源12分隔开预定距离。
当一个或多个灯设置在LCP的一侧或两侧时,本发明的背光组件还可以包括一个用于把光源发出的光线导向光分布改变件的光导板。显而易见,本电磁波屏蔽件可以用在边缘照明型背光组件中。
图2是示出其上形成有电磁波屏蔽件的散射件的透视图,图3A是沿图2的散射件的A-A线截取的截面图,而图3B示出其上形成有屏蔽线保护膜的图3A所示散射件的截面图。
参见图2和图3A,电磁波屏蔽件16包括多条涂覆在散射板14a表面上以便沿第一方向彼此平行设置的第一屏蔽线16a,和多条涂覆在散射板14a的该表面上以便沿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彼此平行设置的第二屏蔽线16b。第二屏蔽线16b与第一屏蔽线16a交叉,以致于电磁波屏蔽件16具有网格结构。
第一屏蔽线16a具有第一宽度Wa和第一垂直距离Da。相邻的两条第一屏蔽线彼此相隔第一垂直距离Da。第二屏蔽线16b具有第二宽度Wb和第二垂直距离Db。相邻的两条第二屏蔽线彼此相隔第二垂直距离Db。各第一屏蔽线16a之间的间隔根据第一宽度Wa与第一垂直距离Da之比决定,而各第二屏蔽线16b之间的间隔根据第二宽度Wb与第二垂直距离Db之比决定。电磁波(或噪声信号)被第一和第二屏蔽线16a和16b屏蔽。电磁波(或噪声信号)只通过由第一和第二屏蔽线16a和16b围绕的透射区TA穿过散射板14a。透射区TA的大小取决于第一和第二屏蔽线16a和16b的宽度。第一和第二屏蔽线16a和16b的宽度在考虑到穿过第一和第二屏蔽线16a和16b的电磁波的透射率的情况下确定。第一宽度Wa与垂直距离Da之比可以处于1∶7-1∶20的范围内。第一屏蔽线16a的间隔比第一屏蔽线16a的宽度大约大7~20倍。第二宽度Wb与垂直距离Db之比可以处于1∶7~1∶20的范围内。因为第一屏蔽线16a的宽度独立于第二屏蔽线16b确定,所以电磁波屏蔽件16的透射区TA可以有各种大小。例如,第一和第二屏蔽线可以有相同的宽度,第一屏蔽线16a可以与第二屏蔽线16b垂直交叉,以致于透射区TA可以具有矩形形状。第一和第二垂直距离Da和Db可以大于几百微米。电磁波屏蔽件16的表面电阻可以等于或小于10kΩ/m2。
上述导电材料可以以预定的深度涂覆在散射板14a的前表面上。可以利用光掩模(未示出)选择性蚀刻掉所涂覆的导电材料,由此形成具有网格结构的电磁波屏蔽件。另外,还可以设置屏蔽线保护膜16c。屏蔽线保护膜16c可以涂覆在散射板14a的前表面上,其中该前表面上如图3B所示以预定深度形成有电磁波屏蔽件16。屏蔽线保护膜16c防止异物造成电磁波屏蔽件16损坏。屏蔽线保护膜16c可以包括透明材料如透明有机膜。
电磁波屏蔽件16的密度可以根据散射板14a表面上的位置而变化。另外,电磁波屏蔽件16的密度可以根据电磁波的强度而变化。
一般地,光源的灯包括一个被施加高压的热电极和一个被施加较低电压的冷电极。因此,电磁波的强度在热电极处产生得比冷电极处强。为此,电磁波屏蔽件16的密度可以在散射板14a对应于灯的热电极的部位较大,而在散射板14a的对应于灯的冷电极的部分较小。例如,电磁波屏蔽件16可以只形成在散射板14a对应于灯的热电极的部分。电磁波屏蔽件16形成得距热电极越近,第一和第二屏蔽线16a和16b的厚度就越厚。因此,电磁波屏蔽件16距热电极越近,电磁波屏蔽件16的密度越大。
图4是示出其上形成有电磁波屏蔽件的散射件另一示例的透视图,图5A是沿图4的散射件的B-B线截取的截面图,而图5B是示出其上形成有屏蔽线保护膜的图5A的散射件的截面图。
参见图4和图5A,电磁波屏蔽件16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彼此平行地形成在散射板14a一个表面上的第一屏蔽线16a,以及多条沿第二方向彼此平行地形成的第二屏蔽线16b。第二方向不同于第一方向,且第二屏蔽线16b与第一屏蔽线16a交叉,由此具有网格结构。多条第一屏蔽线16a包括填充到形成在散射板14a表面上的第一凹槽141a中的导电材料。第一屏蔽线16a具有第三宽度Wc和第三垂直距离Dc。按照同样的方式,多条第二屏蔽线16b包括填充到形成在散射板14a表面上的第二凹槽142a中的导电材料。第二屏蔽线16b具有第四宽度Wd和第四垂直距离Dd。每个凹槽141a和142a的宽度与垂直距离之比可以根据穿过散射板14a的电磁波的透射率来决定。例如,每个凹槽141a和142a的宽度与垂直距离之比可以处于约1∶7~约1∶20的范围内。
虽然图4和图5A所示的上述实施例表明填充到凹槽141a和142a中的导电材料的厚度小于凹槽141a和142a的深度,但填充到凹槽141a和142a中的导电材料的厚度可以等于或大于凹槽141a和142a的深度,正如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知道的那样。
另外,如图5B所示,屏蔽线保护膜16c可以进一步涂覆到散射板14a的表面上,其中该表面上形成有预定深度的电磁波屏蔽件16。屏蔽线保护膜16c防止异物损坏电磁波屏蔽件16。屏蔽线保护膜16c可以包含透明材料,如透明有机膜。
虽然上述实施例讨论了形成在散射板前表面上的电磁波屏蔽件,但电磁波屏蔽件也可以形成在散射板的后表面上以执行同样的功能,正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知道的那样。散射板的后表面面对灯。另外,电磁波屏蔽件可以包括多种导电材料,并且导电材料可以散布到散射板的前表面或后表面上,从而具有网格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背光组件可以用在如反射和透射型LCD装置的反射和透射型显示板中,以及如透射型LCD装置的透射型显示板中。在透射型LCD装置中,一个完整的象素起着透射区的作用,设置在透射区之下的背光组发出光供给到其中。在反射透射型LCD装置中,一个象素被分成一个反射区和一个透射区,其中利用自然光如太阳光经过该反射区显示图像,而利用设置在透射区下方的背光提供的光通过该透射区显示图像。
当把电源信号施加给光源12、从而驱动背光组件10时,由于电源信号的电压而在灯周围成比例地产生电磁波。然后,电磁波在电磁波屏蔽件16的导电材料处被吸收,由此通过电磁波屏蔽件屏蔽LCP。因此,可以防止对LCP的电磁影响,可以降低功耗,并且可以提高LCP的显示质量。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包括电磁波屏蔽件的LCD装置的分解透视图,而图7是沿图6的LCD装置的C-C线截取的截面图。
参见图6和图7,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LCD装置200包括一个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板组件210,一个为显示板组件210提供光线的背光组件220,和一个用于容纳显示板组件210和背光组件220的接收件。
显示板组件210包括一个液晶显示板211,用于根据施加的图像信号显示图像;一个数据印刷电路板(PCB)215;一个栅极PCB 214;一个数据带载封装(TCP)213和一个栅极带载封装(TCP)212。液晶显示板211包括一个其上排布有多个薄膜晶体管(TFT)的TFT衬底211a,一个与TFT衬底211a相对的彩色滤光片衬底211b,一个夹在TFT衬底211a和彩色滤光片衬底211b之间的液晶层(未示出)。第一偏振片211c安装在TFT衬底211a之下并增强入射到液晶显示板211内的光亮度。第二偏振片211d安装在彩色滤光片衬底211b之上并增强从液晶显示板211发出的光的亮度。
背光组件220包括一个用于发光的光源221,一个设置在光源221之上并控制光的亮度的光分布改变件222,一个反射板223,一个模制框架224,和一个底部机壳225。反射板223把从光源221向下朝反射板223传播的光反射向显示板组件210。
光源221包括多个用于发光的灯221a,设置在灯221a的第一端部和灯221a中的与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的灯支架221b,从灯221a的第一端部引出的第一输电线221c,和从灯221a的第二端部引出的第二输电线221d。具有预定电压水平的电源信号经第一和第二输电线221c和221d施加给灯221a,并且由灯221a产生光线。由施加给灯221a的电源信号而在所有方向上辐射电磁波。
一条输电线(221c或221d)可以从灯221a的一个端部延伸到灯221a中的从其引出另一条输电线(221d或221c)的另一个端部,从而将第一和第二输电线221c和221d与同一电源(未示出)连接。例如,如图6所示,第二输电线221d可以从灯221a的第一端部延伸到灯221a的第二端部,当与第一输电线221c相比给第二输电线221d施加较低的电压时,从灯221a的第二端部引出输电线221c。延伸的第二电线221d可以设置在反射板223之下。在反射板223和底部机壳225之间可以形成一个用于容纳第二电线221d的接收空间。
光分布改变件222包括用于散射从光源221发出的光线的散射板222a和散射片222b,用于会聚散射光的第一棱镜片222c和第二棱镜片222d,用于保护第一和第二棱镜片221c和221d的保护片222e,和用于为显示板组件210屏蔽电磁波的电磁波屏蔽件222f。
散射板222a具有刚性板形状,从而支撑设置在光源221之上的多个光学片。散射板222a首先散射从光源221发出的光。散射片222b设置在散射板222a之上并且二次散射从散射板22a发出的光。
电磁波屏蔽件22f包括一种导电材料。电磁波屏蔽件222f可以涂覆在散射板222a的后表面上并具有网格形状。电磁波屏蔽件222f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彼此平行地涂覆在散射板222a后表面上的第一屏蔽线,和多条沿第二方向彼此平行地涂覆的第二屏蔽线。第二方向不同于第一方向,并且第二屏蔽线与第一屏蔽线交叉。每条屏蔽线的宽度与垂直距离之比可以处于大约1∶7-1∶20的范围内。第一屏蔽线和第二屏蔽线分别可以沿散射板222a的横向和纵向彼此垂直,反之依然。电磁波屏蔽件222f的导电材料包括铜(Cu)、镉(Cr)、钨化钼(MoW)、氧化镉(CrOx)、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铟锌(IZO)或它们的组合。屏蔽线保护膜222g可以涂覆在散射板222a的整个后表面上,从而防止异物造成对电磁波屏蔽件222f的损坏。屏蔽线保护膜222g可以包括一种透明材料,如透明有机膜。
虽然图6和图7所示的上述实施例表明电磁波屏蔽件涂覆在散射板的后表面上,但电磁波屏蔽件也可以涂覆在散射板的前表面上,正如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知道的那样。
另外,可以通过将导电颗粒散布到散射板的表面上以具有网格结构而将电磁波屏蔽件与散射板形成一体。另外,电磁波屏蔽件可以形成在散射片的后表面或前表面上,并且可以通过将导电材料散布到散射片的表面上而与散射片形成一体。
第一棱镜片222c和第二棱镜片222d会聚从散射片222b发出的光并增强入射到液晶显示板211中的光的亮度。从散射片222b发出的光具有较大的视角,穿过棱镜片222c和222d的光具有较窄的视角。因此,当用户从LCD板的前方观察LCD板时,亮度得到提高并且功耗被降低。保护片222e设置在第二棱镜片222d之上,从而防止异物粘到第二棱镜片222d上。
接收件包括用于容纳背光组件220的底部机壳225和模制框架224,以及用于容纳显示板组件210的中间机壳230。
底部机壳225可以包含一种导电材料如金属。底部机壳225包括一个底面和多个从底面的边缘延伸的侧壁。底部机壳225的上面开放,以致于底部机壳225具有六面体形状。在底部机壳225中形成一个接收空间。模制框架224收容在底部机壳225的接收空间中。模制框架224包括多个侧壁,模制框架224的顶面和底面打开,由此具有敞开的六面体形状。在模制框架224中形成一个内部空间。在模制框架224的侧壁上形成第一台阶部分224a。光源221和反射板223容纳在第一台阶部分224a之下的接收空间中。光分布改变件222由台阶部分224a的上表面支撑并容纳在内部空间中。中间机壳230由模制框架224支撑。
例如,中间机壳230可以具有与模制框架224的形状相对应的敞开的六面体形状。中间机壳230包括形成在中间机壳230侧壁上的第二台阶部分230a。中间机壳230防止光分布改变件222与底部机壳225分开。液晶显示板211由第二台阶部分230a支撑。液晶显示板211设置在光分布改变件222之上。
顶部机壳240可以包含一种导电材料如金属,并且与底部机壳224的外围部分结合,由此将显示板组件210固定到中间机壳230上。
当把具有高电压水平的电源信号提供给光源211a、从而驱动背光组件220时,光由灯产生并经光分布改变件222入射到显示板组件210上。入射到LCD板中的光通过液晶分子,该液晶分子的排列根据施加到液晶分子上的电场得到调制,使得在显示板组件上显示各种图像。由施加到灯的电源信号产生的电磁波被电磁波屏蔽件屏蔽,由此防止电磁波对显示板组件造成电磁影响。因此,LCD的显示质量可以得到提高,并且可以降低功耗。
虽然上述实施例描述了电磁波屏蔽件安装在直接照明型LCD装置中,其中光源设置在显示板组件下方,但也可以把电磁波屏蔽件安装在边缘照明型LCD装置中,在这种装置中光源设置在显示板组件的一侧或两侧。
电磁波屏蔽件通过接地件得到电稳定。电磁波屏蔽件吸收由施加到灯的电源信号产生的电磁波,电子因此而集聚在电磁波屏蔽件上。电磁波屏蔽件连接到地电势,从而集聚到电磁波屏蔽件上的电子被放电,由此电稳定电磁波屏蔽件。电磁波屏蔽件可以与连接到地电势的接收件电接触。电磁波屏蔽件可以与接收件直接接触并且经接地件与接收件间接接触。
图8是示意性示出安装在图6所示LCD装置中的电磁波屏蔽件和接地件的分解透视图。
参见图8,具有台阶部分224a的模制框架224包括一个用于支撑光分布改变件222的第一上表面2241和一个用于支撑中间机壳230的第二上表面2242。沿第一上表面2241和第二上表面2242设置一个具有预定厚度tm和宽度Wm的导电带235,从而使聚集在电磁波屏蔽件上的电子放电。导电带235可以在第二上表面2242的外边缘处向下弯曲并沿模制框架224的外侧壁延伸,如图8所示。
屏蔽线保护膜222g可以包括长度lP对应于导电带235宽度Wm的开口2221g。因此,当光分布改变件222设置在模制框架224的第一上表面2241上时,电磁波屏蔽件222f通过开口2221g与导电带235直接接触,由此形成一个放电路径,集聚在电磁波屏蔽件上的电子经该路径放电。于是,集聚在电磁波屏蔽件222f上的电子经过导电带235放电。
图9是示出包括图8的接地件的LCD装置一部分的截面图。
参见图9,设置在模制框架224第一上表面2241上的导电带235的第一部分与电磁波屏蔽件222f接触,设置在模制框架224第二上表面上的导电带235的第二部分与中间机壳230的下表面接触。然后,导电带235向下弯曲并沿模制框架224的外侧表面延伸,使得设置在模制框架224外侧表面上的导电带235的第三部分与底部机壳225的内侧壁接触。因此,集聚在电磁波屏蔽件222f上的电子可以经导电带235放电到底部机壳225。
根据上述实施例,导电带235与中间机壳230的下表面接触以支撑接收件。但是,当LCD装置没有中间机壳230时,LCD装置可以具有一个附加的固定件将导电带235固定到接收件上。例如,固定件可以是一个固定夹或螺钉。
图10A是包括接地件和导电固定夹的LCD装置一部分的截面图,图10B是图10A所示固定夹的截面图,图11是包括接地件、导电固定夹和导电螺钉的LCD装置一部分的截面图。
根据图10和图11所示的LCD装置,模制框架325的台阶部分支撑液晶显示板和光分布改变件。
参见图10A,模制框架325包括多个侧壁,并且接收空间由侧壁限定。接收空间依次接收用于发光的光源321、用于反射光源321发出的光的光反射体323、用于改变从光源321发出的光的光学分布的光分布改变件322和用于显示图像的液晶显示板311。
液晶显示板311包括其上以矩阵形式分布多个TFT的TFT衬底311a,与TFT衬底311a相对的彩色滤光片衬底311b,和夹在TFT衬底311a与彩色滤光片衬底311b之间的液晶层(未示出)。第一偏振片311c安装在TFT衬底311a之下以增强入射到液晶显示板311上的光的亮度。第二偏振片311d安装在彩色滤光片衬底311b之下以增强从液晶显示板311发出的光的亮度。
光分布改变件322包括用于散射光源321发出的光线的散射板322a和散射片322b,多个依次设置在散射片322b上并会聚散射光的棱镜片322c和322d,用于保护多个片322c和322d的保护片322e。
用于为液晶显示板311屏蔽电磁波的电磁波屏蔽件322f可以涂覆在散射板322a的后表面上以具有网格形状。另外,用于保护电磁波屏蔽件322f的屏蔽线保护膜322g可以涂布在散射板322a中的形成有电磁波屏蔽件322f的后表面上。电磁波屏蔽件322f与由导电材料组成的接地件如导电带335直接接触。屏蔽线保护膜322g具有开口,电磁波屏蔽件322f通过开口与导电带335直接接触,由此形成一个放电路径,集聚在电磁波屏蔽件上的电子经该路径放电。因此,集聚在电磁波屏蔽件222f上的电子经导电带335放电到底部机壳。
固定夹360连接到模制框架325上,从而将导电带335固定到模制框架325。因为固定夹360包含具有高弹性和导电性的材料,所以电子可以迅速地通过固定夹360,并且固定夹360对于外力具有良好的恢复力。如图10B所示,固定夹360包括用于将固定力施加给导电带335的第一和第二翼片362和363,以及用于把辅助固定力施加给导电带335的凹槽361。
第一和第二翼片362和363被外力加宽,然后,第一和第二翼片362和363分别与模制框架325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接触,使得固定夹360连接到模制框架325上。因此,第一和第二翼片362和363分别向模制框架325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施加恢复力。导电带335由此稳定地固定到模制框架325,并且同时与导电固定夹360接触。
在模制框架325的侧表面上可以形成一个与固定夹360的凹槽361对应的凹槽,并且导电带335可以插入到模制框架的凹槽与固定夹360的凹槽361之间,使得导电带335可以通过模制框架的凹槽和固定夹360的凹槽361之间的摩擦力而更坚固地固定到模制框架325上。
当包含导电材料如金属的顶部机壳340与模制框架325结合时,顶部机壳340侧壁的内表面与固定夹360接触,使得导电带335也通过导电固定夹360与顶部机壳340电连接。因此,集聚在电磁波屏蔽件322f上的电子不仅可以放电到模制框架325,而且也可以经导电带335放电到顶部机壳340。
参见图11,用于连接电磁波屏蔽件422f到地电势上的导电带435可以通过利用导电固定夹460和螺钉461更坚固地固定到模制框架425上。螺钉461包含一种导电材料如金属,使得电子可以移动通过螺钉461。
螺钉461穿过形成在顶部机壳440中的第一孔442和形成在固定夹460中的第二孔,并且与形成在模制框架425中的穿孔425a接合。因此,导电带435可以通过导电固定夹460和导电螺钉461电连接到顶部机壳440和底部机壳424。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些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实质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作各种改型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