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4

连接装置.pdf

  • 上传人:b***
  • 文档编号:367936
  • 上传时间:2018-02-12
  • 格式:PDF
  • 页数:34
  • 大小:1.51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80015381.3

    申请日:

    2008.04.22

    公开号:

    CN101677689A

    公开日:

    2010.03.2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47C 1/025申请日:20080422|||公开

    IPC分类号:

    A47C1/025; F16C11/10; B60N2/22

    主分类号:

    A47C1/025

    申请人: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发明人:

    三桥笃敬

    地址:

    日本爱知县

    优先权:

    2007.5.8 JP 123289/2007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刘新宇;张会华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作为连接装置的倾角调整装置(4)包括内齿轮构件(10)、外齿轮构件(20)和保持构件(70)。保持构件(70)被构造成使得当保持片(73··)被沿轴向插入到形成于外齿轮构件(20)的外周部的凹部(20x··)中、然后使保持片(73··)的插入前端沿径向向内弯曲以形成接触面部(73b··)时,能够使接触面部在轴向上抵靠外齿轮构件(20)的外周部。外齿轮构件(20)具有能够被装配到座垫框架(3f)的销(23··),并且销以沿轴向突出的方式在周向上形成于位于凹部(20x··)之间的位置(形成凸部(20y··)的位置)。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连接装置,其能够可相对转动地连接两个对象部件,所述连接装置包括:
    两个连接元件,所述两个连接元件分别被一体地连接至所述两个对象部件中的一个对象部件或另一个对象部件,并且所述两个连接元件以可彼此相对转动的方式彼此联接;以及
    保持构件,所述保持构件能够防止所述两个连接构件在轴向上彼此分离,
    其中,所述两个连接元件能够根据布置在所述两个连接元件之间的转动防止机构的操作状态而在可相对转动的状态和不可相对转动的状态之间切换,
    所述保持构件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多个保持片,所述保持片能够在轴向上跨过并且包围所述两个连接元件的外周部,所述两个连接元件中的一个连接元件具有沿径向向内凹陷的凹部,所述凹部分别形成于所述两个连接元件中的所述一个连接元件的外周部的周向上的多个位置,所述保持构件被构造成当所述保持片被沿轴向插入到形成于所述两个连接元件中的所述一个连接元件的外周部的所述凹部中、然后使所述保持片的插入前端沿径向向内弯曲而形成接触面部时,能够使所述接触面部在轴向上抵靠所述两个连接元件中的所述一个连接元件的外周部,所述两个连接元件中的所述一个连接元件具有能够被装配到所述两个对象部件中的一个对象部件的装配部,并且所述装配部以沿轴向突出的方式在周向上形成在位于所述凹部之间的位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连接元件中的所述一个连接元件被形成为具有比所述两个连接元件中的另一个连接元件的直径大的直径,并且所述两个连接元件中的所述一个连接元件具有能够与形成于所述两个连接元件中的所述另一个连接元件的内齿面啮合的外齿面,突出地形成于所述两个连接元件中的所述一个连接元件的所述装配部形成于所述外齿面的径向外侧位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突出地形成于所述两个连接元件中的所述一个连接元件的所述装配部被成型为沿周向延伸。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连接元件中的所述一个连接元件具有沿轴向突出的外齿轮,所述外齿轮具有形成于所述外齿轮的外周面的外齿,所述两个连接元件中的所述另一个连接元件具有内齿轮,所述内齿轮具有形成于所述内齿轮的内周面并且能够与所述外齿轮的所述外齿啮合的内齿,推动构件被布置在所述两个连接元件之间,所述推动构件用于将所述外齿轮压向所述内齿轮以使所述外齿轮和所述内齿轮彼此啮合,在所述推动构件沿周向转动时,所述外齿轮被推压而转动,以使所述外齿轮在所述外齿轮和所述内齿轮之间的啮合位置改变的同时相对于所述内齿轮转动。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被构造成能够将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可转动地连接至如座垫等固定体使得能够调整所述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的倾角调整装置。

    说明书

    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装置。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可相对转动地连接两个对象部件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传统已知的车辆用座椅中,座椅靠背经由倾角调整装置被可转动地连接至座垫,使得能够调整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tilting angle)。在日本特开2006-14942号公报中示教了这种倾角调整装置。这里说明的倾角调整装置包括被固定至座椅靠背的框架部的圆盘状棘轮(ratchet)、和被固定至座垫的框架部的圆盘状引导件。棘轮和引导件在相互支撑的状态下以能彼此相对转动的方式在轴向上被组装在一起。
    此外,由圆筒状保持构件沿着棘轮和引导件的外周部在周向上连接棘轮和引导件,从而使棘轮和引导件在轴向上彼此不分离。保持构件具有凸缘状保持部。在圆筒状保持构件的一端缘形成保持部,并且保持部被成型为能够在轴向上抵靠(holdagainst)棘轮的外盘面。因此,能够由保持部将棘轮和引导件沿轴向定位于圆筒状保持构件内,从而将棘轮和引导件组合到圆筒状保持构件中。
    棘轮和引导件被布置在保持构件中。然后,使保持构件的另一端缘弯曲且弯边。结果,保持构件的弯曲端缘在轴向上抵靠引导件的内盘面,使得能够轴向地夹持棘轮和引导件。在该公开内容中,引导件具有间隔地形成于引导件的外周部的沿径向凹陷的凹部。相反地,保持构件具有形成在其内的保持片。保持片被沿轴向插入到凹部中,使得能够由保持片引导引导件的外周部。
    也就是,保持构件的筒部由间隔地沿周向形成在筒部内的多个保持片构成。此外,保持片被插入到引导件的凹部中,从而引导引导件。因此,能够防止保持构件从引导件的外周部沿径向过量地突出。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传统技术,能够使倾角调整装置在径向上小型化。然而,使保持构件的弯曲端缘在被定位于与引导件彼此紧密邻近的位置时沿着引导件沿径向向内延伸。因此,用于将引导件安装至座椅靠背的框架部的突出销(dowel)基本上不能形成在比较靠近引导件的外周缘的位置。
    为了解决该问题而完成本发明。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即使在使连接装置小型化时也能确保连接装置和对象部件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发明的连接装置是能够可相对转动地连接两个对象部件的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包括保持构件和两个连接元件。两个连接元件分别被一体地连接至两个对象部件中的一个对象部件和另一个对象部件,并且两个连接元件以可彼此相对转动的方式彼此联接。保持构件能够防止两个连接构件在轴向上彼此分离。两个连接元件能够根据布置在两个连接元件之间的转动防止机构的操作状态而在可相对转动的状态和不可相对转动的状态之间切换。保持构件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多个保持片,保持片能够在轴向上跨过并且限制两个连接元件的外周部。两个连接元件中的一个连接元件具有沿径向向内凹陷的凹部,凹部分别形成于所述一个连接元件的外周部的周向上的多个位置。保持构件被构造成当保持片被沿轴向插入到形成于两个连接元件中的所述一个连接元件的外周部的凹部中、然后使保持片的插入前端(distal end)沿径向向内弯曲以形成接触面部时,能够使接触面部在轴向上抵靠两个连接元件中的所述一个连接元件的外周部。两个连接元件中的所述一个连接元件具有能够被装配到两个对象部件中的一个对象部件的装配部,并且装配部以沿轴向突出的方式在周向上形成在位于凹部之间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保持构件的沿轴向延伸的保持片被沿轴向插入到形成于连接元件中的一个连接元件的外周部的凹部、然后被弯曲,使得能够使通过弯曲保持片形成的接触面部在轴向上抵靠连接元件中的所述一个连接元件。结果,保持构件能够防止连接元件中的所述一个连接元件分离。由此,由于保持构件能够在不从连接元件中的所述一个连接元件的外周部沿径向突出的情况下被安装至连接元件中的所述一个连接元件,因此能够使连接装置小型化。此外,由于沿轴向突出地形成于连接元件中的所述一个连接元件的装配部形成于在周向上位于凹部之间的位置,因此,装配部不会与保持构件的上述弯曲端(接触面部)干涉。结果,装配部可以被定位在连接元件中的所述一个连接元件的比较靠近外周缘的位置。因此,即使在连接装置小型化时也能确保连接元件中的所述一个连接元件与对象部件中的一个对象部件之间的连接强度。
    可以如下构造本发明。也就是,两个连接元件中的所述一个连接元件被形成为具有比两个连接元件中的另一个连接元件的直径大的直径,并且两个连接元件中的所述一个连接元件具有能够与形成于两个连接元件中的所述另一个连接元件的内齿面啮合的外齿面,突出地形成于两个连接元件中的所述一个连接元件的装配部形成于外齿面的径向外侧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由于装配部被定位在形成于连接元件中的所述一个连接元件的外齿面的外侧,因此,装配部被定位在比较靠近外周缘的位置。因此,能够经由装配部增大连接元件中的所述一个连接元件与对象部件中的一个对象部件之间的连接强度。
    可以如下构造本发明。也就是,突出地形成于两个连接元件中的所述一个连接元件的装配部被成型为沿周向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由于突出地形成于连接元件中的所述一个连接元件的装配部被成型为沿周向延伸,因此,装配部在周向上具有增大的剪切强度。此外,对象部件中的一个对象部件和装配部能够大面积地彼此装配。结果,能够增大连接元件中的所述一个连接元件与对象部件中的一个对象部件之间的连接强度。
    可以如下构造本发明。也就是,两个连接元件中的所述一个连接元件具有沿轴向突出的外齿轮,外齿轮具有形成于外齿轮的外周面的外齿,两个连接元件中的所述另一个连接元件具有内齿轮,内齿轮具有形成于内齿轮的内周面并且能够与外齿轮的外齿啮合的内齿,推动构件被布置在两个连接元件之间,推动构件用于使外齿轮压向内齿轮以使外齿轮和内齿轮彼此啮合,在推动构件沿周向转动时,外齿轮被转动地推压,以使外齿轮在外齿轮和内齿轮之间的啮合位置改变的同时相对于内齿轮转动。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连接装置被实现为如下装置:形成于连接元件中的所述一个连接元件的外齿轮与形成于连接元件中的另一个连接元件的内齿轮啮合,并且两个齿轮能够在两个齿轮之间的啮合位置改变的同时彼此相对转动。
    可以如下构造本发明。也就是,连接装置被构造成能够将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可转动地连接至如座垫等固定体使得能够调整所述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的倾角调整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连接装置被构造成能够将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连接至如座垫等固定体使得能够调整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的倾角调整装置。因此,能够以增大的连接强度紧凑地配置倾角调整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实施方式1的倾角调整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从与图1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观察的倾角调整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车辆用座椅的外观图。
    图4是示出倾角调整装置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沿图4中的线V-V截取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倾角调整装置处于可操作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沿图5中的线VII-VII截取的剖视图。
    图8是沿图5中的线VIII-V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9是根据实施方式2的倾角调整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沿图9中的线X-X截取的剖视图,其示出了倾角调整装置被锁定的状态。
    图11是示出倾角调整装置被解除锁定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首先,将参考图1至图8对实施方式1的连接装置进行说明。图3示意性示出了具有倾角调整装置4和4的车辆用座椅1的结构,该倾角调整装置4和4对应于本发明的连接装置。在车辆用座椅1中,经由被布置在座椅靠背2的两侧下部的一对倾角调整装置4和4将座椅靠背2连接至座垫3。
    各倾角调整装置4和4通常均被保持在座椅靠背2的倾斜角度固定的状态。然而,各倾角调整装置4和4均被构造成在使插入到倾角调整装置4和4中的操作轴4c和4c转动时调整座椅靠背2的倾斜角度。操作轴4c和4c经由连接杆4r彼此一体地连接,从而在连接至操作轴4c和4c中的一个操作轴的电动机(未示出)被驱动时使操作轴4c和4c同步地转动。
    此外,电动机(未示出)被构造成通过操作安装至例如车辆用座椅1的侧部的开关而被打开和关闭、以及在正转模式和反转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当倾角调整装置4和4处于操作轴4c和4c不转动的状态时,倾角调整装置4和4被保持在座椅靠背2的倾斜角度被固定至期望角度的状态。相反地,当通过电动机的驱动使操作轴4c和4c转动地运动时,与该运动连动地切换倾角调整装置4和4,从而改变座椅靠背2的倾斜角度。
    接着,现在将对倾角调整装置4和4的结构进行说明。应该理解的是,倾角调整装置4和4除了对称地形成这一个方面之外具有彼此大致相同的结构。因此,下文将对布置在图3中的右侧的倾角调整装置4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倾角调整装置4包括被组装成一个单元的盘状的内齿轮构件10、盘状的外齿轮构件20、一对片状的推动构件30A和30B、开口环状的弹簧构件40、筒状的操作构件50、棒状的操作轴4c和薄筒状的保持构件70。此外,在内齿轮构件10首先被引入到保持构件70之后在轴向上顺次设置这些部件,从而组装成一个单元(图4)。
    此外,外齿轮构件20对应于本发明的连接元件中的一个连接元件。相反地,内齿轮构件10对应于本发明的连接元件中的另一个连接元件。下文中,将参考图1和图2对上述部件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将对内齿轮构件10的结构进行说明。通过沿厚度方向(轴向)半冲切内齿轮构件10来成型圆盘状的内齿轮构件10,从而使内齿轮构件10的外周缘部能够筒状地突出。筒状的突出部包括形成于其内周面的内齿(面向内的齿)11a。也就是,筒状的突出部形成为内齿轮11。此外,内齿轮构件10具有形成在其中心部的圆筒状的筒部12。该筒部12沿与内齿轮11的突出方向相同的方向突出。
    筒部12具有与内齿轮构件10(内齿轮11)的轴线11r一致的轴线。筒部12具有贯通筒部12形成的圆形的轴插入孔12a。内齿轮构件10的外盘面被接合至座椅靠背2的靠背框架2f的板面,从而使内齿轮构件10一体地固定至靠背框架2f。
    此外,内齿轮构件10具有以从内齿轮构件10的外盘面突出的方式分别形成于内齿轮构件10的盘状部的三个卵形的(oval-shaped)销13··(符号“··”表示多个构件)。销13··以在周向上等间隔定位的方式形成于盘状部的靠近外周缘的位置。相反地,靠背框架2f具有贯通靠背框架2f形成的销插入孔2a。销插入孔2a被成型为使得销13··能够被装配在销插入孔2a中。因此,通过将销13··装配到形成于靠背框架2f的销插入孔2a中然后焊接装配部而将内齿轮构件10牢固且一体地安装至靠背框架2f。
    具体地,每个销13··均被成型为沿周向延伸。因此,每个销13··在周向上具有增大的剪切强度。另外,销13··能够被大面积地装配至靠背框架2f。结果,能够经由销13··将内齿轮构件10刚硬且一体地安装至靠背框架2f。此外,靠背框架2f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靠背框架2f形成的圆形的轴插入孔2c。轴插入孔2c的直径被成型为与形成于内齿轮构件10的轴插入孔12a的直径相同。轴插入孔12a和2c被成型为使得下文将说明的棒状的操作轴4c能够被插入到轴插入孔12a和2c中。
    接着,将对外齿轮构件20的结构进行说明。外齿轮构件20被形成为直径大于内齿轮构件10的直径的圆盘状构件。通过沿厚度方向(轴向)半冲切外齿轮构件20来成型外齿轮构件20,使得外齿轮构件20的圆盘状的中心部可以筒状地突出。筒状的突出部包括形成于其外周面的外齿(面向外的齿)21a。筒状的突出部形成为外齿轮21。此外,外齿轮21的直径小于形成于内齿轮构件10的内齿轮11的直径。
    因此,当以外齿轮21与内齿轮11啮合的状态将如此构造的外齿轮构件20轴向地联接至内齿轮构件10时,能够使外齿轮构件20和内齿轮构件10以在彼此啮合的状态下相对于彼此转动的方式组装在一起。此外,外齿轮构件20具有大孔22,该大孔22的直径比形成于上述内齿轮构件10的中心部的轴插入孔12a的直径大。大孔22形成于外齿轮构件20的中心部。大孔22的轴线与外齿轮构件20(外齿轮21)的轴线21r一致。
    因此,如图5所示,以形成于内齿轮构件10的筒部12位于大孔22内的状态,外齿轮构件20被联接至内齿轮构件10。此外,以外齿轮构件20的轴线21r和内齿轮构件10的轴线11r彼此错开的状态,外齿轮构件20被联接至内齿轮构件10。此外,外齿轮21被构造成使得其齿数小于内齿轮11的齿数。具体地,外齿轮21的齿21a的齿数为33,而内齿轮11的齿11a的齿数为34。
    因此,当以改变内齿轮11的内周齿面和外齿轮21之间的啮合位置的状态在内齿轮11的内周齿面和外齿轮21之间进行相对公转运动时,由于外齿轮21和内齿轮11的齿数差使得能够逐渐改变外齿轮构件20相对于内齿轮构件10的转动姿势。具体地,例如如图6所示,当外齿轮21沿着内齿轮11的内周齿面沿顺时针方向相对公转时,外齿轮构件20能够相对于内齿轮构件10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自转),从而能够改变外齿轮构件20的转动姿势。
    然而,内齿轮构件10被连接至靠背框架2f。相反地,外齿轮构件20被连接至下文将说明的座垫框架3f。因此,实际上,以改变内齿轮构件10和外齿轮构件20之间的啮合位置的状态,内齿轮构件10能够相对于外齿轮构件20转动。结果,当如上所述地进行外齿轮21和内齿轮11之间的转动运动时,如图3所示,能够调整座椅靠背2的倾斜角度。
    再次参考图1,外齿轮构件20具有以从外齿轮构件20的外盘面突出的方式分别形成于外齿轮构件20的盘状部的四个卵形的销23··。销23··对应于本发明的装配部。销23··形成于外齿轮21的径向外侧位置并且被定位在盘状部的比较靠近外周缘的位置。具体地,销23··形成于形成凸部20y··的位置。此外,凸部20y··在周向上形成于位于径向向内凹陷的凹部20x··之间的位置,该凹部20x··在周向上形成于外齿轮构件20的外周部的四个位置。
    此外,形成于外齿轮构件20的外周部的凹部20x··和凸部20y··分别以在周向上彼此交替的方式等间隔地位于外齿轮构件20的外周部的周向上的四个位置。此外,上述销23··形成于形成凸部20y的位置。结果,销23··能够等间隔地位于周向上的四个位置。
    此外,座垫框架3f具有贯通座垫框架3f形成的销插入孔3a··。销插入孔3a··被成型为使得销23··能够被装配到销插入孔3a··冲。因此,通过将销23··装配至形成于座垫框架3f的销插入孔3a··中然后焊接装配部而将外齿轮构件20牢固且一体地安装至座垫框架3f。
    具体地,每个销23··均成型为沿周向延伸。因此,每个销23··均具有在周向上增大的剪切强度。另外,销23··能够被大面积地装配至座垫框架3f。结果,能够经由销23··将外齿轮构件20刚硬地安装至座垫框架3f。此外,座垫框架3f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座垫框架3f形成的圆形的大孔3c。大孔3c的直径被成型为与上述形成于外齿轮构件20的大孔22的直径相同。大孔22和3c被成型为使得下文将说明的棒状的操作轴4c能够被插入到大孔22和3c中。
    接着,将对推动构件30A和30B的结构进行说明。推动构件30A和30B形成为对称地弯曲的圆弧状的片状构件。以推动构件30A和30B被收容在形成于上述外齿轮构件20的大孔22中的状态组装推动构件30A和30B。从而,如图5所示,推动构件30A和30B被布置在形成于大孔22的内周面和上述内齿轮构件10的筒部12的外周面之间的偏心空间内。
    具体地,推动构件30A和30B分别在圆弧方向上逐渐变细,从而被相对地(oppositely)引入到形成于外齿轮构件20的大孔22和内齿轮构件10的筒部12之间的窄空间部(位于图5的下侧的窄空间部)。此外,开口环状的弹簧构件40的接合端部41A和41B以跨骑推动构件30A和30B的状态被安装至推动构件30A和30B。因此,由弹簧构件40施加的力对推动构件30A和30B恒定地施力,从而将推动构件30A和30B保持在使推动构件30A和30B的变细的下端部被相对地引入到上述窄空间部的状态。
    因此,由于弹簧构件40的弹簧力,通常能够将外齿轮构件20保持在由推动构件30A和30B相对于筒部12对外齿轮构件20向上地施力的状态,使得在外齿轮21和内齿轮11彼此不产生间隙(齿隙)地啮合的状态下将外齿轮21压向内齿轮11。从而,由于由此产生的保持力,能够将外齿轮构件20保持在防止外齿轮构件20相对于内齿轮构件10进行前述公转运动的状态(不可转动状态)。
    然而,能够通过使操作轴4c转动来解除由于推动构件30A和30B施加的力导致的不可转动状态。具体地,如图1所示,筒状的操作构件50以与操作轴4c一体地转动的方式在轴向上被安装且被固定至操作轴4c。具体地,锯齿状部(未示出)沿轴向形成于操作轴4c的外周面。当将操作轴4c插入到形成于操作构件50的筒部51的贯通插入孔50a时,操作轴4c与形成于插入孔50a的内周面的锯齿状部(未示出)接合。结果,操作轴4c以与操作构件50一体地转动的方式被固定至操作构件50。
    被连接至操作轴4c的操作构件50具有臂部52,该臂部52在与筒部51的轴向相同的轴向上从形成于操作构件50的端缘的凸缘部的下端部突出。如图5所示,臂部52被构造成被装配至位于推动构件30A和30B的下端部之间的空间。如图6所示,当操作构件50例如沿图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左侧推动构件30A的底面部能够被向上推压,使得左侧推动构件30A能够沿着大孔22的内周面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在推动构件30A转动移动时,大孔22的内周面被推压,使得外齿轮21能够在改变内齿轮11的内周齿面和外齿轮21的啮合位置的同时沿着内齿轮11的内周齿面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根据该运动,在右侧推动构件30B被引入到由于上述移动而加宽的空间部的同时,由于弹簧构件40施加的力使得右侧推动构件30B能够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地移动。
    根据上述移动,如前面参考图3所说明的那样,能够使座椅靠背2在向前或向后倾斜的方向上转动。此外,如图5所示,当停止操作轴4c的转动操作时,推动构件30A和30B被再次置于由弹簧构件40施加的力使推动构件30A和30B被引入到窄空间部的状态,从而能够使倾角调整装置4返回至防止倾角调整装置4转动的状态。
    接着,再次参考图1,将对保持构件70进行说明。通过冲压薄钢板以使其具有环状的方式来形成保持构件70。此外,通过沿轴向半冲切保持构件70来成型圆筒状的保持构件70,保持构件70具有凸缘状的支撑壁71。支撑壁71形成于保持构件70的右后侧端并且具有轴向面。此外,保持构件70的沿轴向延伸的筒部由沿轴向延伸的四个圆弧形的保持片73··构成,在周向上间隔地形成多个保持片73··,从而使所述筒部整体上具有不连续的圆筒形状。
    保持片73··在周向上被等间隔地布置并且被构造成被沿轴向插入到形成于外齿轮构件20的外周部的凹部20x··中。因此,首先将内齿轮构件10插入到如上所述地构造的保持构件70的筒部中,从而将内齿轮构件10引入到内齿轮构件10的外周部在轴向上抵靠上述支撑壁71的状态。
    在组装有内齿轮构件10的状态下,以保持构件70的保持片73··被沿轴向插入到形成于外齿轮构件20的外周部的凹部20x··的状态,将外齿轮构件20沿轴向插入到保持构件70的筒部中。结果,凸部20y··被沿轴向插入到形成于保持构件70的保持片73··之间的移除部73a··中。如图7所示,当凸部20y··抵靠均具有轴向面的接合面部72··时,外齿轮构件20被组合到保持构件70的筒部。
    如图8所示,在组装状态下,被插入到凹部20x··的保持片73··的前端被径向向内弯曲。然后,通过弯曲保持片73··形成的接触面部73b··被弯边成抵靠外齿轮构件20的外盘面。由此,经由保持构件70将外齿轮构件20和内齿轮构件10联接在一起,从而防止了外齿轮构件20和内齿轮构件10在轴向上彼此分离。
    在本实施方式的倾角调整装置4(连接装置)中,保持构件70的沿轴向延伸的保持片73··被沿轴向插入到形成于外齿轮构件20的外周部的凹部20x··,然后弯曲保持片73··,使得能够使由保持片73··弯曲形成的接触面部73b··在轴向上抵靠外齿轮构件20。结果,保持构件70能够防止外齿轮构件20分离。由此,由于保持构件70能够在不从外齿轮构件20的外周部沿径向突出的情况下被安装至外齿轮构件20,因此能够使倾角调整装置4小型化。
    此外,由于形成于外齿轮构件20的沿轴向突出的销23··在周向上形成于凹部20x··之间的位置(形成凸部20y··的位置),因此,销23··不与通过弯曲而形成于保持构件70的上述接触面部73b··干涉。结果,销23··能够被定位在外齿轮构件20的比较靠近外周缘的位置。因此,即使当倾角调整装置4小型化时,也能够确保外齿轮构件20和座垫框架3f(对象部件)之间的连接强度。
    实施方式2
    接着,将参考图9至图11对实施方式2的连接装置(倾角调整装置104)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倾角调整装置104包括被组装成一个单元的圆盘状棘轮110、圆盘状引导件120、上下地布置在棘轮110的盘面和引导件120的盘面之间的一对滑动爪130和130、布置在棘轮110的盘面和引导件120的盘面之间的滑动凸轮140、能够使滑动凸轮140滑动的铰接凸轮(hingecam)150、能够可转动地对铰接凸轮150施力的施力弹簧160、以及能够固定棘轮110和引导件120从而防止棘轮110和引导件120在轴向上彼此分开的保持构件170。
    此外,引导件120对应于本发明的连接元件中的一个连接元件。相反地,棘轮110对应于本发明的连接元件中的另一个连接元件。如图9所示,上述棘轮110被构造成使得棘轮110的外盘面能够被一体地连接至座椅靠背2的靠背框架2f(图1)。相反地,引导件120被构造成使得引导件120的外盘面能够被一体地连接至座垫3的座垫框架3f(图1)。
    具体地,棘轮110具有盘状部111和筒部112。筒部112从盘状部111的周缘沿厚度方向突出。筒部112包括形成于筒部112的内周面的内齿部(面向内的齿部)112a和突出面部112b。突出面部112b形成为比内齿部112a径向向内突出的平坦面。此外,突出面部112b以轴对称的方式形成于筒部112的内周面的两个位置。
    如图10和图11所示,对应于内齿部112a的圆周方向的角度范围可以被定义为可锁定转动区域,在该可锁定转动区域内,由于内齿部112a和下文将说明的滑动爪130和130的接合能够使倾角调整装置104锁定。相反地,对应于突出面部112b的圆周方向的角度范围可以被定义为自由转动区域,在该自由转动区域内,不能使倾角调整装置104锁定。再次参考图9,棘轮110具有以从棘轮110的外盘面突出的方式分别形成于棘轮110的盘状部111的D状销113b和多个筒状销113a··。
    销113a··和D状销113b形成为能够将棘轮110牢固且一体地接合至上述靠背框架2f(图1)的装配部。棘轮110具有形成于棘轮110的盘状部111的中心部的通孔114。通孔114被成型为使得用于锁定和解除锁定倾角调整装置104的操作轴(未示出)能够贯通插入到通孔114中。
    接着,再次参考图9,将对引导件120的结构进行说明。引导件120被形成为直径大于棘轮110的直径的圆盘状构件。引导件120具有盘状部121和筒部122。筒部122在厚度方向上从盘状部121的周缘朝向棘轮110突出。筒部122被成型为包围上述棘轮110的筒部112的外周缘。
    在棘轮110的筒部112被组合到筒部122的状态下,在筒部112和122被相互装配的状态下,引导件120和棘轮110能够相对于彼此可滑动地转动。此外,引导件120具有以从引导件120的外盘面突出的方式分别形成于引导件120的盘状部121的D状销124b和多个筒状的销124a··。销124a··和D状销124b形成为能够将引导件120牢固且一体地接合至上述座垫框架3f(图1)的装配部(对应于本发明的装配部)。
    引导件120具有形成于引导件120的盘状部121的中心部的通孔125。通孔125被成型为使得操作轴(未示出)能够贯通插入到通孔125中。引导件120具有能够供保持构件170的保持片173··沿轴向插入的凹部120x··、和能够沿轴向插入移除部173a··并且使凸部120y··抵靠接合面部172··。凹部120x··和凸部120y··分别形成于引导件120的外周部并且分别以在周向上彼此交替的方式等间隔地位于外周部的周向上的四个位置。
    此外,引导件120具有通过在厚度方向上使引导件120的内盘面凹陷而形成于引导件120的盘状部121的十字状的引导槽123。在引导槽123中,引导槽123的上槽部和下槽部分别形成为能够收容滑动爪130和130的滑动爪槽123a和123a。
    如图10和图11所示,由能够用作右壁和左壁的引导壁121a和121b以及引导壁121c和121d来限定滑动爪槽123a和123a,并且滑动爪槽123a和123a能够以使滑动爪130和130只沿着滑动爪槽123a和123a沿引导件120的径向向内和向外(图中的上下方向)滑动的方式来引导滑动爪130和130。此外,在引导槽123中,引导槽123的左槽部和右槽部以及位于左槽部和右槽部之间的中心槽部形成为能够收容滑动凸轮140的横向连续的滑动凸轮槽123b。
    由能够用作上壁和下壁的引导壁121a和121c以及引导壁121b和121d来限定滑动凸轮槽123b,并且滑动凸轮槽123b能够以使滑动凸轮140只沿着滑动凸轮槽123b沿引导件120的径向向内和向外(图中的左右方向)滑动的方式来引导滑动凸轮140。此外,引导件120具有以从引导件120的外盘面突出的方式分别形成在引导件120的盘状部121的销状的弹簧接合部126和126。弹簧接合部126和126分别形成为用于安装下文将说明的施力弹簧160(卷簧)的外端162的功能元件。此外,弹簧接合部126和126位于周向上的两个位置,使得能够改变施力弹簧160的外端162的安装位置。
    接着,将对滑动爪130和130的结构进行说明。滑动爪130和130形成为被收容在形成于引导件120的滑动爪槽123a和123a内的片状构件。滑动爪130和130彼此上下对称地形成。具体地,每个滑动爪130和130的外周缘以对应于棘轮110的筒部112的内周面的方式被成型为圆弧形状。此外,滑动爪130和130具有外齿部(面向外的齿部)130a和130a,该外齿部130a和130a形成于滑动爪的圆弧状弯曲的外周面并且能够与形成于棘轮110的筒部112的内周面的内齿部112a啮合。
    因此,当滑动爪130和130被下文所述的滑动凸轮140推压并且沿径向向外滑动时,外齿部130a和130a能够与形成于棘轮110的内周面的内齿部112a啮合。结果,滑动爪130和130与棘轮110能够在周向上彼此成为一体。然而,滑动爪130和130只能相对于引导件120沿径向向内和向外滑动。
    因此,经由与棘轮110啮合的滑动爪130和130能够防止棘轮110相对于引导件120相对转动。从而,能够使倾角调整装置104处于锁定状态。当滑动爪130和130沿径向向内退回并且与棘轮110解除接合时,能够解除倾角调整装置104的锁定状态。
    当使布置在滑动爪130和130之间的滑动凸轮140移动时,能够使滑动爪130和130沿径向向内和向外滑动。滑动凸轮140形成为能够被收容在形成于上述引导件120的滑动凸轮槽123b内的片状构件。滑动凸轮140被上下对称地成型。具体地,滑动凸轮140具有能够沿径向向外推动滑动爪130和130的肩部142和142、以及能够沿径向向内拉滑动爪130和130的钩144和144。此外,肩部142和142以及钩144和144分别形成于滑动凸轮140的上缘和下缘。
    前述滑动爪130和130分别形成为径向内侧被部分移除的门状构件。滑动爪130和130分别具有门柱状的腿部132和132。当腿部132和132与滑动凸轮140的上缘面部和下缘面部接触时,能够由滑动凸轮140沿径向向外推压滑动爪130和130。具体地,当使滑动凸轮140向图中的左侧滑动时,能够使腿部132和132被定位到滑动凸轮140的肩部142和142上,使得滑动爪130和130能够被保持在沿径向被向外推的状态。
    由此,滑动爪130和130被保持在外齿部130a和130a与棘轮110的内齿部112a啮合的状态。此外,当使滑动凸轮140向右滑动时,滑动凸轮140的钩144和144被钩在形成于滑动爪130和130的门状的内侧面的接合部131和131,使得能够沿径向向内拉滑动爪130和130。结果,滑动爪130和130的被定位到肩部142和142的腿部132和132被引入到位于肩部142和142的左侧的凹部143和143中,使得滑动爪130和130能够与棘轮110解除接合。
    当使铰接凸轮150移动时,能够使上述滑动凸轮140向图中的左侧和右侧滑动。铰接凸轮150被布置在贯通滑动凸轮140的中心部形成的凸轮孔141中。铰接凸轮150被可转动地定位在贯通滑动凸轮140的中心部形成的凸轮孔141内。此外,由安装在铰接凸轮150和引导件120之间的施力弹簧160(卷簧)施加的力对铰接凸轮150沿图中的逆时针方向恒定地转动地施力。施力弹簧160的内端161被连接至弹簧接合部151。相反地,施力弹簧160的外端162被连接至引导件120的弹簧接合部126。
    因此,铰接凸轮150能够由形成于铰接凸轮150的外周部的突起152从凸轮孔141的内面侧对滑动凸轮140推压,从而使滑动凸轮140向图中的左侧滑动。结果,腿部132和132能够被定位在滑动凸轮140的肩部142和142,从而能够使滑动爪130和130保持在滑动爪130和130与棘轮110接合的锁定状态。
    铰接凸轮150被一体地连接至前述操作轴(未示出)。因此,当经由操作杆(未示出)使操作轴转动时,能够使铰接凸轮150抵抗上述施力弹簧160施加的力而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结果,能够使滑动凸轮140向图中的右侧滑动,从而能够使滑动爪130和130与棘轮110解除接合。
    接着,再次参考图9,将对保持构件170进行说明。与实施方式1中的保持构件70类似,保持构件170被成型为圆筒形状并且具有凸缘状的支撑壁171、四个保持片173··和接合面部172··。支撑壁171形成于保持构件170的右后侧端并且具有轴向面。保持片173··沿轴向延伸并且能够被沿轴向插入到上述引导件120的凹部120x··。此外,接合面部172··能够在轴向上收容引导件120的凸部120y··。
    在将棘轮110和引导件120插入到保持构件170的筒部之后,弯曲被插入到凹部120x··的保持片173··的前端。然后,通过弯曲保持片173··形成的接触面部173b··被弯边成抵靠引导件120的外盘面。由此,经由保持构件170使引导件120和棘轮110彼此联接,从而防止引导件120和棘轮110在轴向上彼此分离。
    此外,上述支撑壁171具有以沿厚度方向(轴向)突出的方式形成于支撑壁171的多个突起171a··。突起171a在周向上被等间隔地定位。因此,支撑壁171能够经由突起171a··的点接触与棘轮110的外盘面接触。结果,能够使棘轮110平稳地转动。
    由此,已经利用两个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然而,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变和变型。例如,在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连接装置被应用于将座椅靠背2连接至座垫3(固定体)使得能够调整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的倾角调整装置4。然而,连接装置可以被应用于能够将座椅靠背2连接至车辆地板(固定体)使得能够调整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的装置。
    此外,连接装置可以被应用于能够将车辆用座椅可转动地连接至车辆地板的装置。此外,连接装置可以被应用于能够将支撑就座者的腿部区域的软凳(ottoman)可倾斜地连接至座垫3或车辆地板的装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倾角调整装置4和104中,一个连接元件(外齿轮构件20或引导件120)和另一个连接元件(内齿轮构件10或棘轮110)以相对于彼此转动的方式被相互支撑地联接。然而,可以利用支撑构件以相对于彼此转动的方式来联接连接元件。
    在实施方式中,一个连接元件(外齿轮构件20或引导件120)具有均匀地形成在其外周部的周向上的四个位置的凹部。然而,凹部可以不均匀地形成。此外,凹部的数量没有限制。另外,实施方式1中的内齿轮构件10和实施方式2中的棘轮110可以被构造为具有能够在轴向上收容保持构件的保持片的凹部的一个连接元件。

    关 键  词:
    连接 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连接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36793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