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比较物体传声能力的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比较物体传声能力的装置.pdf(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91500A43申请公布日20141008CN104091500A21申请号201410255158322申请日20140610G09B23/1420060171申请人李建荣地址313100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第二实验小学72发明人李建荣74专利代理机构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17代理人胡根良54发明名称一种比较物体传声能力的装置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教具,尤其涉及一种比较物体传声能力的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人耳分辨物体传声能力较差的问题。一种比较物体传声能力的装置,包括发音单元和收音单元;所述发音单元包括电子发声器、与电子发声器通过导线相连的发音振膜。
2、;所述收音单元包括耳机、与耳机相连的拾音振膜。采用电子发声器发出的声音在物体内传播,被测的不同材料的物体在同样长度的情况下,从耳机听到的声音大小也不同,从而很容易分辨出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递能力的大小,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成本低,操作方便。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91500ACN104091500A1/1页21一种比较物体传声能力的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发音单元和收音单元;所述发音单元包括电子发声器3、与电子发声器3通过导线相连的发音振膜1;所述收音单元包括耳机5、与耳机5。
3、相连的拾音振膜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比较物体传声能力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收音单元还包括扩音器4,所述拾音振膜2通过导线与扩音器4相连,所述耳机5安装在扩音器4上。权利要求书CN104091500A1/2页3一种比较物体传声能力的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教具,尤其涉及一种比较物体传声能力的装置。背景技术0002众所周知,不同的物体对声音的传播能力是不同的,即在不同的物体中声音的损耗程度不同。但在教学中,尤其在课堂上通过实验的方法比较不同物体的传声能力是很难的。在现行的小学科学教材中也编排了不同物体声音传播能力的相关内容,且设计了一个分组实验,用音叉发声,人耳听辨的方法比较1米长。
4、的木尺、铝箔、棉线、尼龙线的传声能力,效果很差而且可比性不强。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比较物体传声能力的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人耳分辨物体传声能力较差的问题。0004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比较物体传声能力的装置,包括发音单元和收音单元;所述发音单元包括电子发声器、与电子发声器通过导线相连的发音振膜;所述收音单元包括耳机、与耳机相连的拾音振膜。0005进一步,所述收音单元还包括扩音器,所述拾音振膜通过导线与扩音器相连,所述耳机安装在扩音器上;安装扩音器,可以使电子发声器发出较小的声音,可以防止发声器产生的外音干扰,有利于对声音进行比较。0006与现有技术相。
5、比本发明的优点是采用电子发声器发出的声音在物体内传播,被测的不同材料的物体在同样长度的情况下,从耳机听到的声音大小也不同,从而很容易分辨出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递能力的大小,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成本低,操作方便。附图说明000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0008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09参阅图1,一种比较物体传声能力的装置,包括发音单元和收音单元;所述发音单元包括电子发声器3、与电子发声器3通过导线相连的发音振膜1;所述收音单元包括耳机5、与耳机5相连的拾音振膜2;所述收音单元还包括扩音器4,所述拾音振膜2通过导线与扩音器4相连,所述耳机5安装在扩音器4上。0010使用时。
6、,对需要比较的材料进行测量,将发音振膜1和拾音振膜2分别放置在同一物体上,使发音振膜1和拾音振膜2保持一定的距离,然后戴上耳机5,打开电子发声器3;然后对其它材料进行相同的步骤,发音振膜1和拾音振膜2在测量不同下料时间距始终相同,然后对声音大小进行比较,可以判别出不同材料对声音传播能力的大小;被测的物体可说明书CN104091500A2/2页4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和气体。0011采用电子发声器发出的声音在物体内传播,被测的不同材料的物体在同样长度的情况下,从耳机听到的声音大小也不同,从而很容易分辨出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递能力的大小,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成本低,操作方便。001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之中。说明书CN104091500A1/1页5图1说明书附图CN10409150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