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杆保持特征结构的输送带链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具有杆保持特征结构的输送带链节.pdf(49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93647A43申请公布日20141008CN104093647A21申请号201280069179522申请日2012120613/311,88820111206US13/311,88220111206US13/311,90020111206US13/311,77320111206US13/311,79720111206USB65G17/0620060171申请人亚西渥斯兄弟公司地址美国马萨诸塞州72发明人DJ尼利JA伯文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代理人葛青54发明名称具有杆保持特征结构的输送带链节57摘要本公开针对用于模块化的输送带的节单元。在。
2、一些实施例中,节单元可包括具有第一支腿的链节,其中第一支腿中形成有开口。开口可由第一边缘、相反于第一边缘的第二边缘、第一侧边缘和相反于第一侧边缘的第二侧边缘。此外,所述节单元还包括关联于第一边缘的凸起。在第一位置,所述凸起可远离第一边缘朝向第二边缘基本上垂直地延伸,使得凸起的自由端定位为靠近第二边缘。并且,凸起可构造为偏转到第二位置,其中凸起的自由端在开口中朝向第一侧边缘和第二侧边缘之一偏转。30优先权数据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40806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PCT/US2012/06828620121206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3/086220EN201。
3、3061351INTCL权利要求书4页说明书21页附图2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4页说明书21页附图2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93647ACN104093647A1/4页21一种用于输送带的链节,包括第一纵向端部和第二纵向端部;侧向对准的第一杆接收孔和第二侧向对准的杆接收孔,侧向对准的第一杆接收孔靠近所述第一纵向端部,侧向对准的第二杆接收孔靠近所述第二纵向端部;所述第一杆接收孔形成构造为接收连接杆的杆插入路径;以及弹性凸起,靠近所述链节的至少一个侧向端部;其中所述弹性凸起构造为在第一未偏转位置中,防止连接杆通过所述第二孔的插入和移除;并且在第二偏转位。
4、置中,其中所述凸起沿垂直于基本上侧向方向的方向偏转,所述凸起允许连接杆通过所述第一孔的插入和移除。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节,其中所述弹性凸起构造为在连接杆插入所述第一孔后,所述弹性凸起回复至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所述凸起布置为在所述连接杆的自由端部外侧,从而防止所述杆从所述第一孔移除。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节,其中所述第一孔沿纵向方向形成槽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节,进一步包括第一支腿;保持框,从第一支腿延伸远离,所述保持框包括由链节的第一支腿的至少部分形成的第一侧、沿基本侧向方向远离所述链节的第一支腿延伸的前侧、从所述链节的第一支腿基本上侧向延伸的后侧、和连接所述保持框的前侧和后侧。
5、的侧向外侧,从而所述第一侧、所述前侧、所述后侧和所述侧向外侧限定了内部部分,其中所述侧向外侧包括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杆插入路径对准,并且构造为接收连接杆;并且其中所述弹性凸起沿纵向方向从所述保持框的前侧或后侧延伸到所述保持框的内部部分中。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链节,进一步包括卡销,所述卡销布置在保持框上,并且构造为当连接杆通过所述开口被插入或移除时将所述凸起保持在第二偏转位置中。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链节,其中所述弹性凸起构造为在连接杆插入后,所述弹性凸起回复至所述第一位置中,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所述凸起的自由端部与所述杆的周向表面的一部分接触,从而摩擦地防止所述杆通过所述开口被移除。7如权利要求4所。
6、述的链节,其中在所述保持框的侧向外侧中的开口沿纵向方向形成槽状。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链节,其中在所述保持框的侧向外侧中的开口与形成所述杆插入路径的一部分所述槽状第一孔的一端对准,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孔和所述开口构造为在所述杆被插入后,允许所述杆被移动至所述槽状第一孔的第二相对端部处的操作位置。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链节,其中所述弹性凸起构造为在插入之后,所述弹性凸起回复至所述未偏转位置,在所述未偏转位置中所述凸起布置为与所述杆插入路径对准并且所述凸起的一部分布置为关于所述杆的自由端部侧向向里,使得防止所述杆与所述杆插入路径对准,从而防止所述杆通过所述开口被移除。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链节,其中所述弹。
7、性凸起构造为在连接杆插入之后,所述弹性凸起回复至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所述凸起布置为在所述连接杆的自由端部外侧,在所述连接杆的自由端部和所述保持框的侧向外侧的开口之间,从而防止所述连接权利要求书CN104093647A2/4页3杆通过所述开口被移除。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链节,其中所述弹性凸起在所述保持框的侧向外侧中的开口中延伸。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单元,其中所述弹性凸起的外边缘基本上与所述保持框的关于所述开口的外表面平齐。13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单元,其中所述弹性凸起包括外边缘,所述外边缘关于所述开口与所述保持框的外表面向内隔开。14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单元,其中所述开口为基本上。
8、圆形的。1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单元,其中所述弹性凸起在所述保持框的侧向外侧中的开口中延伸。16一种输送带,包括两个或更多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节。17一种输送带,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节,并且进一步包括保持框,从所述链节的第一支腿延伸远离,其中所述链节为第一链节;开口,形成在所述保持框中,所述开口由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一边缘相对的第二边缘、第一侧边缘和与所述第一侧边缘相对的第二侧边缘限定;凸起,与所述第一边缘联接,其中所述凸起远离所述第一边缘朝向所述第二边缘延伸,使得所述凸起的自由端定位为靠近所述第二边缘;延伸通过所述第一链节的第一支腿的第一链节孔,其中所述第一链节孔与所述开口对准;第二链节。
9、,构造为通过所述杆与所述第一链节联接,所述第二链节包括延伸通过所述第二链节的第二链节孔,使得所述第二链节孔构造为当所述第二链节与所述第一链节联接时与所述开口和所述第一链节孔对准,以形成杆插入路径;以及细长杆,所述细长杆具有长轴线并且构造为布置在所述杆插入路径中;其中,在初始位置中,所述凸起可远离所述第一边缘基本上垂直地延伸,并且将所述杆保持在所述杆插入路径中;并且其中,所述凸起构造为使得所述凸起的自由端可在开口中沿基本上垂直于所述杆的长轴线的方向从所述初始位置朝向所述第一侧边缘和所述第二侧边缘之一移动到第二位置,其中,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所述凸起允许所述杆通过所述开口被移除或插入。18如权利要求。
10、17所述的输送带,其中,当所述凸起处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凸起防止所述细长的杆经过所述开口。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输送带,其中所述凸起使用共同形成的塑料铰链连接到所述第一边缘。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输送带,其中所述凸起由金属形成。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输送带,其中所述保持框包括侧向外侧,所述开口延伸通过所述侧向外侧。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输送带,其中所述凸起的外边缘基本上与所述保持框的外表面关于所述开口平齐。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输送带,其中所述凸起包括外边缘,所述外边缘关于所述开口与所述保持框的外表面向内隔开。权利要求书CN104093647A3/4页424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输送。
11、带,其中弹性凸起构造为在连接杆的插入之后,所述弹性凸起回复至所述初始位置,在所述初始位置所述凸起设置为在所述连接杆的自由端部外侧,在所述连接杆的自由端部和所述保持框的侧向外侧中的开口之间,从而防止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开口被移除。25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输送带,其中所述在所述保持框的侧向外侧在纵向方向上成槽状。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输送带,其中在所述保持框的侧向外侧中的开口与所述槽状第一孔的一端对准,形成了所述杆插入路径的一部分,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孔和所述开口构造为在所述杆被插入后,允许所述杆被移动至所述槽状第一孔的第二相反端部处的操作位置。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输送带,其中所述弹性凸起构造为在。
12、插入之后,所述弹性凸起回复至所述未偏转位置,在所述未偏转位置所述凸起设置为与所述杆插入路径对准并且所述凸起的一部分设置为从所述杆的自由端部侧向向内,使得防止所述杆与所述杆插入路径对准,从而防止所述杆通过所述开口被移除。28一种组装输送带的方法,包括提供具有第一链节孔和凸起的第一链节;提供包括第二链节孔的第二链节;通过以下步骤将所述第一链节与所述第二链节联接将所述第一链节孔与所述第二链节孔对准,以形成杆插入路径;将所述凸起从初始位置偏转到偏转位置,在初始位置,所述凸起防止所述杆插入进所述杆插入路径,在所述偏转位置,允许所述杆的插入是允许的;以及通过所述杆插入路径插入具有长轴线的细长杆;其中偏转所。
13、述凸起设计将所述凸起的自由端部在基本上垂直于所述杆的长轴线的方向上移动。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插入所述杆后,将所述凸起回复至所述初始位置,以防止所述杆被移除。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链节进一步设置有包括前侧、后侧和侧向外侧的保持框,其中所述侧向外侧包括形成所述杆插入路径的至少一部分并且构造为接收连接杆的开口。31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凸起回复至所述初始位置包括允许所述凸起弹性地回复至所述初始位置,其中所述凸起设置为在所述连接杆的自由端部外侧。32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孔为纵向槽状;其中在所述保持框的侧向外侧中的开口与所述槽状孔。
14、的第一端部对准,从而形成了所述杆插入路径的一部分;并且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将所述杆插入进所述杆插入路径,直到所述杆的自由端部已经移动超过在所述保持框的侧向外侧中的开口;以及将所述杆纵向地移动到所述槽状第一孔的第二端部处的操作位置。33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凸起回复至所述初始位置包括允许所述权利要求书CN104093647A4/4页5凸起弹性地回复至所述初始位置,在所述初始位置所述凸起设置为与所述杆插入路径对准并且进一步地设置为从所述杆的自由端部侧向向内,使得防止所述杆与所述杆插入路径对准,从而防止所述杆从所述带被移除。34用于模块化输送带的链节,包括支腿,所述支腿包括沿侧向方向。
15、延伸通过所述支腿并且构造为接收连接杆的开口;狭缝,从所述支腿的自由端部在纵向方向上至少延伸到所述开口,其中所述开口包括肩部,所述肩部构造为连接杆一旦基本上通过所述开口插入,则防止所述连接杆的缩回。权利要求书CN104093647A1/21页6具有杆保持特征结构的输送带链节技术领域0001本公开针对输送带系统,并且特别地针对模块化且网格构型的输送带。更特别的,本公开针对用于模块化的输送带的连接杆保持特征。背景技术0002如今,在多种的工业使用中,输送带广泛地使用。例如,输送带用于材料输送和处理应用,以及多种食物处理系统。0003由于输送带使用是很广泛的,制造输送带的环保和高效方式对于满足不断增长。
16、的需要是必要的。模块化的输送带由多个单独的模块制成,这里多个单独的模块通过连接杆相对彼此保持在位。为了将这些模块彼此连接,连接杆通过横向孔通过模块被插入。在输送带的组装过程中,以及在输送带的运行过程中,将连接杆保持在位是十分重要的,使得模块相对于彼此类似地保持。连接杆的侧向移动可能导致杆滑出孔,而导致输送带中模块链节的解体。当输送带正在被组装时,连接杆的不期望的侧向移动可能导致更长的组装时间,因为当连接杆被重新插入进相邻的模块链节时组装必须停止。输送带处于运行过程中时,连接杆的不期望的侧向移动可能导致两个邻接的模块链节分开。输送带的使用必须被停止直到连接杆被正确地重新插入,从而导致时间的损失。。
17、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涉及用于将连接杆固定在模块化输送带中的方法和系统。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侧向输送带链节中的柔性凸起在输送带被组装或运行时防止连接杆被移除。柔性凸起可通过阻挡输送带链节中的孔,或是通过防止连接杆沿移除方向移动而防止杆被移除。柔性凸起期望沿垂直于杆的长轴线的方向容易地但是特意地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凸起可从输送带链节中的开口的边缘基本上垂直地延伸。当没有外力施加时,柔性凸起可几何没有或没有弯曲。0005在一个方面,本公开涉及用于模块化的输送带的节单元。所述节单元可包括具有第一支腿的链节,第一支腿包括在第一支腿中形成的开口。开口可由第一边缘、与第一边缘相对的第二边缘、第一侧边。
18、缘和与第一侧边缘相对的第二侧边缘限定。此外,所述节单元可包括与第一边缘联接的凸起。在第一位置,所述凸起可远离第一边缘朝向第二边缘基本上垂直地延伸,使得凸起的自由端部定位为靠近第二边缘。并且,凸起可构造为偏转到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中,凸起的自由端部在开口中朝向第一侧边缘和第二侧边缘之一偏转。0006在另一个方面,本公开涉及用于输送带的节单元。所述节单元可包括具有第一支腿和远离第一支腿延伸的保持框的链节。所述保持框可包括由链节的第一支腿的至少部分形成的第一侧、沿远离链节的第一支腿的基本侧向方向延伸的前侧、从链节的第一支腿基本上侧向延伸的后侧、和连接保持框的前侧和后侧的侧向外侧,使得第一侧、前侧、后。
19、侧和侧向外侧限定内部部分。侧向外侧可包括构造为接收连接杆的开口。此外,节单元可包括沿纵向方向从保持框的前侧或后侧延伸到保持框的内部部分中的弹性凸起。所述弹性凸起说明书CN104093647A2/21页7可被构造为在第一未偏转位置,防止连接杆通过开口插入和移除;在凸起沿垂直于基本上侧向方向的方向偏转的第二偏转位置,所述凸起允许连接杆通过开口插入和移除。0007在另一个方面,本公开涉及一种输送带。该输送带可包括具有长轴线的细长杆和具有远离第一支腿延伸的保持框的第一链节。所述输送带还可包括形成在保持框中的开口。开口可由第一边缘、与第一边缘相对的第二边缘、第一侧边缘和与第一侧边缘相对的第二侧边缘限定。。
20、此外,所述输送带可包括与第一边缘联接的凸起,其中凸起可远离第一边缘朝向第二边缘延伸,使得凸起的自由端部定位为靠近第二边缘。所述输送带还可包括通过第一支腿形成的第一链节孔,其中所述第一链节孔与所述开口对准。进一步地,所述输送带可包括构造为使用所述杆与第一链节联接的第二链节,其中第二链节孔形成在第二链节中,使得第二链节孔构造为与开口和第一链节孔对准以形成杆插入路径。在一些实施例中,杆可布置在杆插入路径中。进一步地,在初始位置,凸起可远离第一边缘基本上垂直地延伸,并且将杆保持在杆插入路径中。此外,凸起可被构造为使得凸起的自由端部可沿基本上垂直于杆的长轴线朝向第一侧边缘和第二侧边缘之一的方向移动到开口。
21、中的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中,所述凸起允许杆通过开口被移除或插入。0008在另一个方面,本公开涉及用于组装输送带的方法。该方法可包括提供端部链节,端部链节在其第一侧上具有第一开口且在其第二侧上具有第二开口,其中柔性凸起在第一位置处从靠近第二开口的端部链节的内表面延伸,使得在第一位置中,柔性凸起构造为防止物体进入第二开口。柔性凸起可为基本上平行于端部链节的第二侧。该方法还可包括提供连接杆,其中所述连接杆是具有第一杆端部和第二杆端部的细长构件。此外,所述方法可包括施加力到柔性凸起,以将柔性凸起的自由端部移动到靠近第二开口的一侧的第二位置,其中柔性凸起沿第一方向移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基本上垂直于端部链。
22、节的第二侧。进一步地,该方法可包括将第一杆端部插入第二开口,其中所述连接杆沿第二方向被插入,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基本上垂直于第一方向。该方法还可包括将第一杆端部移动到端部链节中的第一开口,使得第二杆端部定位为靠近端部链节中的第二开口,并且释放施加到柔性凸起的力使得所述柔性凸起返回到第一位置以将连接杆保持在端部链节中。0009在另一个方面,本公开涉及用于模块化的输送带的节单元。所述节单元可包括具有第一支腿的链节。第一支腿可包括沿侧向方向延伸通过第一支腿并且构造为接收连接杆的开口。此外,第一支腿还可包括从第一支腿的自由端部沿纵向方向至少延伸到开口的狭缝。开口可包括构造为在连接杆被基本上通过开口插入时防。
23、止连接杆缩回的肩部。0010在另一个方面,本公开涉及一种模块化输送带。所述输送带可包括连接杆、第一节单元和构造为通过连接杆连接到第一节单元的第二节单元。第一节单元可包括具有第一支腿的链节,所述第一支腿包括沿侧向方向延伸通过第一支腿且构造为接收连接杆的开口。第一支腿可还包括从第一支腿的自由端部沿纵向方向至少延伸到开口的狭缝,其中开口包括构造为在连接杆被基本上通过开口插入时防止连接杆缩回的肩部。0011当前实施例的其他系统、方法、特征和优势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研究下面的附图和详细描述时将是或是变得显而易见的。这里意图包括在该描述和发明内容中的所有这样的其他系统、方法、特征和优势都是在本发明的。
24、范围内,并且是由后面的权利要求所保护。说明书CN104093647A3/21页8附图说明0012参考下面的附图和描述可更好地理解当前的实施例。图中的部件不需要按比例,而是重点放在示出当前实施例的原理。此外,在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在全部不同的视图中指示相应的部件。0013图1是示例性模块化输送带的图解;0014图2是示于图1的输送带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0015图3是示例性转弯曲线输送带的图解;0016图4是示例性现有技术的扁线输送带;0017图5是示例性的指状构型的输送带的剖面图;0018图6是在每个端部链节中具有杆保持特征结构的模块化输送带组件的实施例的部分透视图;0019图7是图6的输送带的。
25、平面侧视图;0020图8是图6中的输送带的端部链节的放大平面侧视图;0021图9是组装过程中所示的图6的输送带的放大、部分透视图;0022图10是包括杆保持特征结构的输送带端部链节的实施例的平面视图;0023图11是图10中所示的输送带端部链节的透视图;0024图12是包括杆保持特征结构的另一个输送带端部链节的实施例的透视图;0025图13是包括杆保持特征结构的另一个输送带的实施例的透视图;0026图14是具有杆保持特征结构的另一个输送带端部链节的实施例的平面视图;0027图15是图14中所示的输送带端部链节的透视图;0028图16是示出用于组装具有杆保持特征结构的输送带的方法的流程图;002。
26、9图17是包括杆保持特征结构的另一个输送带实施例的透视图,显示了处于偏转位置中的杆保持特征结构;0030图18是图17中的输送带实施例的透视图,显示了处于未偏转位置中的杆保持特征结构;0031图19是包括杆保持特征结构的另一个输送带实施例的透视图;0032图20是图19的输送带实施例的外侧的放大透视图;0033图21是图19的输送带实施例的内侧的放大透视图;0034图22是图19的输送带实施例的外侧的另一个放大透视图;0035图23是图19的输送带实施例的内侧的另一个放大透视图;0036图24是包括杆保持特征结构的另一个输送带实施例的透视图;0037图25是图24的输送带实施例的外侧的放大剖视。
27、透视图;0038图26是图24的输送带实施例的内侧的放大剖视透视图;0039图27是图24的输送带实施例的外侧的放大剖视透视图,显示了组装输送带部件的过程的一部分;0040图28是图24的输送带实施例的外侧的放大剖视透视图,显示了组装输送带部件的过程的另一部分;0041图29是图24的输送带实施例的外侧的放大剖视透视图,显示了组装输送带部件的过程的另一部分;并且说明书CN104093647A4/21页90042图30是图24的输送带的杆保持特征结构的剖视图,示出为与另一个连接杆实施例组装。具体实施方式0043实施例提供了防止连接杆从输送带组件被移除的系统和方法。当前公开的输送带概念,诸如杆保持。
28、特征结构,对于很大范围的模块化输送带构造通常都是可适用的。0044基本的输送带构成和制造方法的例子可见于ETHERINGTON等人的授权于1999年9月21日的美国专利NO5,954,188,其全部公开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合并于此。附图1对应于188号专利的图1,并且示出了典型的现有技术模块化输送带10。输送带10包括杆12,杆12由链节14连接并由网16覆盖,以为在输送带10上运送的货物提供额外的支撑。0045在一些例子中,圆头18可形成在杆12的端部以用作用于链节14的挡止件。焊接部也通常形成在圆头18和链节14之间,用于杆12和链节14之间更结实且更牢固的连接。在其他例子中,可使用无圆头的构。
29、造,其中杆被焊接到链节而没有形成超出链节的支腿的明显的突出部。0046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的输送带10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示出了形成有圆头18的杆12。此外,图2还显示了将圆头18以及因此杆12紧固到链节14的焊接部20。0047术语“输送带”,如在本公开中使用的,通常是指任何类型的环形履带或皮带,典型地构造为由齿轮机构或滚筒驱动。术语“输送带”不应该认为限定为任意特定类型的输送带,除非在这里特别说明。0048本公开中使用的方向术语“侧向的”或“侧向地”是指相对于整个输送带的中心线向外的方向。0049本公开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纵向”是指输送带行进所沿着的方向。此外,术语纵向是指输送带行进的向。
30、前和向后两个方向。0050本公开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竖直”是指相对于地面的上下方向。0051这里所描述的所述输送带系统以及建立这些系统的方法可包括不同类型的输送带。在一些实施例中,输送带可为模块化的输送带。模块化的带可由布置在侧向延伸的排中的相互啮合的模块形成,其纵向地可旋转地连结。在一些例子中,一排模块化的带可包括侧向布置并且例如通过连接杆连结的多个模块。模块化的带模块可在每排的向前或向后部分处包括侧向对准的杆孔或槽。0052本公开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链节”在是指输送带排的基本部件。例如,一个单独的链节可侧向重复以形成整排的链节。在一些实施例中,每排仅设置有两个链节在杆的每个端部处。。
31、在一些实施例中,链节能够独立于彼此旋转。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或更多的链节可刚性地附接到彼此。0053术语“杆”或“连接杆”这里是指用于将链节联接到一起的细长构件。当联接时,链节和杆形成了基本模块化输送带。0054术语“节单元”这里是指从输送带的一个侧向边缘延伸到相对侧向边缘的一排链节。在一些实施例中,节单元可形成为一件,使得同一排上的所有链节刚性地附接到彼此。在其他实施例中,节单元可具有并排布置的多个单独链节,允许每个单独的链节相对于彼此旋转。在其他实施例中,节单元可包括最小数量的链节,诸如仅包括由连接杆连接的端部说明书CN104093647A5/21页10链节。在一些实施例中,节单元可不仅包。
32、括端部链节,还包括沿着连接杆定位在端部链节之间的一个或多个隔开的中间链节。0055术语“端部链节”这里是指在节单元中最外侧设置的链节,或在一排中用于节单元的末端链节。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节单元可具有两个端部链节,输送带的每一侧一个端部链节。0056术语“保持框”这里是指与端部链节联接的结构,使得保持框位于端部链节的从输送带的中心线向外的侧上。换句话说,保持框形成了输送带的边缘。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持框固定连接杆,使得杆在运行、组装、或任何其他时间不会从输送带意外地移除。0057图3显示了示例性模块化输送带22的俯视图。如图3所示,输送带22可包括由多个细长杆26连接的多个链节24。中心线28指示。
33、输送带22的大致中线。输送带22可包括外端部30。为了本公开的目的,在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外”应指朝向输送带22的外端部30并且远离中心线28的方向。相反地,术语“内”应指朝向中心线28并且远离输送带22的外端部30的方向。此外,为了本公开的目的,术语“纵向方向”应指中心线28取向的方向。0058如图3所示,所有的杆26可在形状和尺寸方面基本上相似,其中每根杆26是由细长杆材部分形成的细长圆柱形本体。在一些实施例中,杆26可由金属材料制成,诸如钢、不锈钢、铝、钛和/或其他金属。在其他实施例中,杆26可由非金属材料制成,诸如塑料、木材、碳纤维和/或其他非金属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杆。
34、26可为基本上中空的管或导管。在其他实施例中,杆26可为实心的。0059杆26的内部部分靠近中心线28在图3中为了图解的目的被截去。杆26可为用于支撑并运送多种物体的任意合适的长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杆26可沿着圆柱形本体的长度具有相同的或基本相同的直径。可基于诸如在输送带22上移动的货物的类型、输送带22的宽度和/或其他考虑因素等因素而选择直径。在一些实施例中,杆26可包括锥形或阶梯状构造。0060如图3所示,杆26可通过链节24被操作地连接到彼此。在一些实施例中,链节24可为基本上U形形状,其中每个链节24构建有两个支腿,包括由连接构件36连结的内支腿32和外支腿34。在一些实施例中,内支腿。
35、32和外支腿34可为镜像对称的形式。因此,由于内支腿32和外支腿34除了相反取向之外是相似的,因此为了清楚,仅特别地讨论外支腿34的结构。外支腿34可包括相对直的上部部分38,其由向外倾斜的过度区域40连接到相对直的下部部分42。这个构造形成了较宽的下部开口44,以允许链节24的互连,因此一个链节的连接构件36可容易地滑动以与邻接的链节的下部部分42成嵌套关系。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链节在另一个链节中的配合可为相对宽松的配合,在部件之间允许几毫米的侧向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该配合可大幅收紧,仅在部件之间保留最小的间距,并且由此当嵌套时将链节保持一致地对准。0061应当意识到将细长杆连结在一起的链。
36、节的形式不限于所示的和本公开中讨论的构造。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的链节的构造可比链节24简单。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链节的每个支腿可包括单个直的部分。替代地,连接的链节的构造可能更涉及某些应用。例如,可想象其中连接的链节相比链节24具有更多的弯曲部和/或更复杂的形状的实施例。此外,虽然在附图中内支腿32和外支腿34显示为具有彼此的镜像图像,以使得链节24具有说明书CN104093647A106/21页11对称性,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链节24可为非对称的。0062每个杆26可固定地附接到两个链节24例如通过焊接,在杆的每个端部处一个,以形成节单元46。节单元46可被可旋转地连接到彼此。例如,每个杆。
37、26可穿过外支腿34的上部部分38中的开口48,并且穿过内支腿32中对应的开口。虽然杆26可在下部部分42中的开口50处或附近被固定地附接到外支腿34,但是杆26可自由地在上部部分38中的开口48和内支腿32中的对应的开口中旋转。0063在一些情况下,输送带可构造为用于直的运输路径。这样的带通常被称为“直跑”输送带。在其他情况下,输送带可构造为侧向地向左边和/或右边转弯。这样的带通常被称为“转弯曲线”输送带。为了沿着曲线,模块化输送带可纵向地伸缩的。在一些情况下,输送带的整个宽度可纵向地伸缩。在其他情况下,例如当带仅需要沿一个方向转弯时,则仅带的一端可伸缩。输送带可制成通过利用纵向取向的槽而不。
38、是圆形孔来接收杆而可伸缩。下面更详细地讨论能使得输送带可伸缩的结构。0064如图3所示的输送带22可为可伸缩类型的输送带。也就是,输送带节单元可相对于彼此可纵向移动。为了便于该纵向可伸缩性,外支腿34的上部部分38中的开口48和内支腿32中的对应开口可为纵向槽,如图3所示,从而允许指定的节单元46的杆在相邻节单元的链节中纵向平移。0065输送带22可在两个外端部30处或仅在外端部30中的一个处可伸缩。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外端部30可独立地可伸缩,也就是,每个端部30可独立于输送带22的相对外端部30伸缩。该独立的可伸缩性可使得输送带22能够围绕转弯被推进。也就是,当被围绕转弯推进时,在转。
39、弯内侧上的输送带22的外端部30可纵向伸缩,而在转弯的外侧上的外端部30可保持纵向伸展。这样的输送带可被称为“转弯曲线”输送带。0066输送带22可被诸如滚筒52驱动、拉、推进和/或引导。滚筒52可具有驱动表面54,其可接触输送带20的外端部30。在一些实施例中,滚筒52可构造为简单地沿指定路径引导输送带22。也就是,单独的驱动结构可推进输送带,并且滚筒52可沿着指定路径引导输送带22。在其他实施例中,滚筒52除了引导输送带22之外,还可被构造为推进输送带22。因此,输送带22可被构造为接触驱动表面54。0067滚筒或其他这样的推进或引导装置的驱动表面可构造为接合输送带。该驱动表面可由用于这种。
40、接触的任意适合材料制成。例如,滚筒的驱动表面可由橡胶、塑料、金属和其他合适材料制成。这些材料可为坚硬的、耐磨性的,和/或具有在驱动表面与输送带的外部上的接触焊接部接触期间用作耐磨物的碎片。0068在一些情况下,输送带可为平顶带。平顶带是在链节的一个面上制造有支撑表面,使得该表面抵接邻接链节,因此在排之间或节单元之间没有保留大的开口区域。0069在一些实施例中,输送带可为桩式带。桩式带具有组装为方波数学函数的形状的横向链节。桩式带中的链节具有允许连接杆被插入的侧向对准的杆孔或槽。0070在一些情况下,桩式带的桩或“节单元”可具有摆动的扁构件的形式。这样的桩式带被称为“扁钢丝”式带。基本的扁钢丝式。
41、输送带的结构和制造方法的示例可见于美国专利号4846339和5954188中,这两者以引用的方式合并于此。这些结构和制造方法通常可应用于这里描述的输送带实施例。0071图4是现有技术的扁钢丝式输送带60的两个节单元的示意图。如可从图4中看说明书CN104093647A117/21页12出的,扁钢丝带60可包括第一节单元62,其可具有多个杆接收孔64。带60还可包括第二节单元66。第二节单元也可包括多个杆接收孔68。当杆接收孔64与杆接收孔68对准时,构造为接收连接杆70的、基本上直的杆接收路径形成为横向地延伸经过第二节单元66。0072为了使用第一节单元62和第二节单元66组装输送带,第一节单。
42、元62可被邻近第二节单元66定位。第一节单元62然后与第二节单元66接合或互连,使得第一节单元杆接收孔64与第二节单元杆接收孔66对准以形成接收路径。该杆接收路径使得连接杆70能够被推动通过第一节单元杆接收孔64和第二节单元杆接收孔68以联接第一节单元62和第二节单元66。0073另一种类型的模块化输送带是指式带。指式带可包括特征在于直的或锯齿状的中心横向肋的链节,指状突出部从所述肋沿前向和/或后向方向延伸。这些指件通常具有允许连接杆被插入的侧向对准的杆孔或槽。0074图5示出了示例性指式带80。如图5所示,带80可包括经由连接杆86铰接地连接到第二节单元84的第一节单元82。带80的每个节单。
43、元可包括锯齿状的横向肋88。此外,每个节单元可包括交替的指状突出部90,其可包括构造为接收连接杆86的杆接收孔92。0075在一些实施例中,输送带节单元的链节可包括构造为防止连接杆从组装的输送带不期望移除的杆保持特征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输送带的左和右侧向边缘可包括杆保持特征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仅所选的端部链节可设置有杆保持特征结构。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仅右端部链节或仅左端部链节可设置有杆保持特征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带的所有节单元可在相同边缘上具有杆保持特征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带中的节单元交替地在带的哪个边缘左或右包括所述保持特征结构。例如,第一节单元可在带的右边缘上具有包括杆保持特征。
44、结构的端部链节,并且第二邻接节单元可在左边缘上具有包括杆保持特征结构的端部链节,以及邻接第二节单元的第三节单元可在右边缘上包括具有杆保持特征结构的端部链节,以此类推。0076在一些实施例中,端部链节可包括保持框,保持框从端部链节的外支腿侧向延伸并且包括保持特征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杆保持特征结构可被结合到端部链节的外支腿中。0077图6是在示出的每个端部链节的保持框中具有杆保持特征结构的输送带组件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可从图6中看出的,第一节单元的第一端部链节100可通过连接杆124被连接到第二节单元的第二端部链节120。第二端部链节120可通过连接杆144被连接到第三节单元的第三端部链节140。
45、。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端部链节100、第二端部链节120和第三端部链节140可为在各节单元的末端处具有端部链节的重复链节结构的一部分。0078如可从图6看出,第一保持框101可与第一端部链节100联接。第一端部链节100可包括在第一保持框101的侧向侧上的第一槽状开口106,如图6所示。第一柔性凸起102可从第一槽状开口106的第一表面靠近第一槽状开口106的中心朝向第一槽状开口106的第二表面延伸。在未偏转的位置,第一柔性凸起102可防止连接杆104侧向移动,从而防止连接杆104从第一槽状开口106中滑出。第一柔性凸起102侧向偏转可允许连接杆104通过第一槽状开口106被插入第一端部链节。
46、100中的杆接收孔108。第一柔性凸起102可为构造为在偏转力释放后回复至未偏转位置的弹性构件。0079第一柔性凸起的偏转可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执行。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柔说明书CN104093647A128/21页13性凸起102可被构造为由手,诸如使用手指偏转。此外,或替代地,第一柔性凸起102可被构造为使用工具偏转,诸如使用螺丝刀,或使用开发用于这种应用的专用工具,或使用连接杆。因此,第一柔性凸起102可提供有适用于第一柔性凸起102可以预期方式被偏转的柔性和弹性。例如,如果柔性凸起是由手偏转的,那么其可提供有更大的柔性。008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柔性凸起102的侧向侧的至少一部分可。
47、布置在第一槽状开口106中,如图6所示。例如,第一柔性凸起102的侧向侧的至少一部分布置为基本上与保持框101的外表面平齐,如图6所示。这样的平齐构造可有助于第一柔性凸起102通过第一槽状开口106的偏转,例如通过螺丝刀的插入或致动。在其他实施例中,杆保持柔性凸起的侧向外侧可从保持框的外表面凹进。如果第一柔性凸起102意图从上方或下方触及与通过保持框的侧部的开口侧向地触及不同,则可使用凹进的构造。示例性的凹进构造将结合其他公开的实施例在下文中更详细地讨论。0081如图6所示,第二保持框121可与第二端部链节120联接。第二保持框121可在第二保持框121的侧向侧上具有第二槽状开口126。第二端。
48、部链节120也可包括第二柔性凸起122。将第二柔性凸起122侧向偏转可允许连接杆124通过第二槽状开口126被插入进第二端部链节120中的杆接收孔128。第二柔性凸起122可为构造为在偏转力释放后回复至未偏转位置的弹性构件。在未偏转的位置中,第二柔性凸起122可防止连接杆124侧向移动,从而防止连接杆124从第二槽状开口126滑出。因此保持框121、第二柔性凸起122和第二端部链节的其他特征结构可基本上类似于与第一端部链节100相关联的那些。0082第三保持框141可与第三端部链节140联接。第三保持框141在第三端部链节140的侧向侧上具有第三槽状开口146。第三柔性凸起142可类似于第一柔。
49、性凸起102和第二柔性凸起122,而其额外的细节在下面提供。将第三柔性凸起142侧向偏转可允许连接杆144通过第三槽状开口146被插入第三端部链节140中的杆接收孔148。第三柔性凸起142可为构造为在偏转力释放后回复至未偏转位置的弹性构件。因此保持框141、第三柔性凸起142和第三端部链节的其他特征结构可基本上类似于与第一端部链节100和/或第二端部链节120相关联的那些。0083图7是图6的输送带的端部链节的平面侧视图。如图7所示,第一柔性凸起102可基本上沿着第二槽状开口126的中心线200延伸。此外,第一柔性凸起102可基本上沿着链节中心线202并基本上垂直于连接杆104的长轴线和横向链节轴线212延伸。0084并且如图7所示,类似于第一柔性凸起102,第二柔性凸起122可基本上沿着第二槽状开口126的中心线200延伸。第二柔性凸起122也可基本上沿着链节中心线202并基本上垂直于连接杆124的长轴线和横向链节轴线202延伸。0085第一柔性凸起102可在构造上为直的或基本上直的,也就是,当没有外力施加到柔性凸起102时,柔性凸起102的长轴线几乎没有或没有弯曲。柔性凸起102可被偏置使得当没有力施加到柔性凸起102上时,第一柔性凸起102趋于与中心轴线200对准。0086保持框101的第一槽状开口106可由第一边缘131、与第一边缘相对的第二边缘133、第一侧边缘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