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漂浮苗高效繁殖烟蚜茧蜂方法.pdf

  • 上传人:000****221
  • 文档编号:359069
  • 上传时间:2018-02-11
  • 格式:PDF
  • 页数:8
  • 大小:419.55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209370.2

    申请日:

    2011.07.26

    公开号:

    CN102334468A

    公开日:

    2012.02.0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01K 67/033申请公布日:2012020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K 67/033申请日:20110726|||公开

    IPC分类号:

    A01K67/033; A01G31/00

    主分类号:

    A01K67/033

    申请人:

    云南省烟草公司红河州公司; 西南林业大学

    发明人:

    李宏光; 刘春明; 吴伟; 吕娅维

    地址:

    652300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县温泉路州烟草公司内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红河州专利事务所 53102

    代理人:

    朱跃平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漂浮苗高效繁殖烟蚜茧蜂方法,其步骤是:培育寄主植物烟苗;接蚜繁蚜,上步烟苗长有3~4片真叶时将种蚜接引到烟苗上让烟蚜自行扩散繁殖,并用防虫网罩住烟苗;接蜂繁蜂,将所需烟蚜茧蜂成蜂接引进入防虫网内,使成蜂不能逃逸,促使成蜂在烟蚜体内产卵寄生,让烟蚜形成僵蚜,进而羽化成蜂,育苗在烤烟移栽后空出的育苗大棚或田间小棚的育苗池内进行,用162孔或200孔漂盘进行隔行播种漂浮育苗,按蜂:蚜比1:100的接蜂量,将所需成蜂接入罩网内,保持罩内温度20~30℃,经10~15天,僵蚜大量形成、成蜂羽化。本发明利用现有育苗设施繁蜂大幅节约成本,低密度漂浮苗,高效繁育寄主烟蚜,防虫肉罩的强制接蜂法使茧蜂高效寄生烟蚜,繁蜂周期缩短到2个月以内,每平方米的僵蚜和寄生蚜达10万头以上,成效显著。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漂浮苗高效繁殖烟蚜茧蜂方法, 其特征在于它有如下步骤 : (1) 培育寄主植物烟苗 ; (2) 接蚜繁蚜, 上步烟苗长有 3 ~ 4 片真叶时将种蚜接引到烟苗上让烟蚜自行扩散繁 殖, 并用防虫网罩住烟苗 ; (3) 接蜂繁蜂, 将所需烟蚜茧蜂成蜂接引进入防虫网内, 使成蜂不能逃逸, 促使成蜂在 烟蚜体内产卵寄生, 让烟蚜形成僵蚜, 进而羽化成蜂。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漂浮苗高效繁殖烟蚜茧蜂方法, 其特征在于第 (1) 步在烤烟 移栽后空出的育苗大棚或田间小棚的育苗池内进行, 不更换池中营养液, 只用消毒处理, 用 162 孔或 200 孔漂盘进行隔行播种漂浮育苗。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漂浮苗高效繁殖烟蚜茧蜂方法, 其特征在于第 (2) 步用换位法 将种蚜叶平铺在烟苗上, 任烟蚜自行扩散, 当烟苗上有 5 ~ 8 头 / 株时, 及时换位, 接蚜后及 时用 60 目的防虫网罩住, 保持罩内温度 20℃~ 30℃。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漂浮苗高效繁殖烟蚜茧蜂方法, 其特征在于第 (3) 步按蜂 : 蚜比 1: 100 的接蜂量, 将所需成蜂接入罩网内。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4 所述漂浮苗高效繁殖烟蚜茧蜂方法, 其特征在于当蚜量达 300 ~ 350 头 / 株时接蜂繁蜂。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3 所述漂浮苗高效繁殖烟蚜茧蜂方法, 其特征在于防虫网为小拱 棚状, 其高度 50 ~ 100cm。

    说明书


    漂浮苗高效繁殖烟蚜茧蜂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烟草植保的技术, 特别是低密度条件下, 漂浮苗高效繁殖烟蚜茧蜂方法。 背景技术 在烤烟栽培过程中, 常常会遇到许多虫害, 其中最常见、 最多发的害虫要数蚜虫 了。烟蚜刺吸烟草叶片、 茎秆及花轴汁液, 喜欢密集在叶背面或心叶上, 叶片受害出现褪色 斑点, 严重的发黄卷缩、 变形或枯死。嫩茎、 花梗受害呈畸形, 蒴果发育不正常或枯死。此外 还能传播黄瓜花叶病毒病, 对烟草造成更大的产量损失。
         烟蚜的寄主植物除烟草外, 尚有十字花科蔬菜、 辣椒、 马铃薯、 茄子、 瓜类、 大豆、 桃、 李、 杏、 梅等 300 多种植物。该虫在中国各植烟区均有发生和为害, 且严重。烟蚜以刺吸 式口器取食烟株汁液, 使受害烟株生长缓慢, 品质下降, 有翅蚜还能传播黄瓜花叶病等多种 病毒病, 对烟草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失。
         对烟蚜的防治目前以农药为主, 如在蚜虫点片发生阶段开始喷洒国产 50% 抗蚜威 可湿性粉剂 2000 倍液或英国产 50% 辟蚜雾可湿性粉剂 2000 ~ 3000 倍液, 该药选择性强, 仅 对蚜虫有效, 对天敌昆虫及桑蚕、 蜜蜂等益虫无害, 有助于田间的生态平衡。还可选用 1.8% 爱福丁乳油 3000 倍液或 16% 顺丰 3 号乳油 1500 倍液、 5.7% 百树菊酯乳油 4000 倍液、 10% 吡 虫啉可湿性粉剂 2500 倍液、 5% 锐劲特悬浮剂 1500 倍液、 4.5% 高效顺反氯氰菊酯乳油 2000 倍液等。蚜虫多着生在心叶及叶背皱缩处, 药剂难于全面喷到, 所以, 除要求喷药时周到细 致之外, 还要求在用药上尽量选择兼有触杀、 内吸、 熏蒸三重作用农药。每亩喷兑好的药液 50 ~ 60L, 隔 7 ~ 10 天喷 1 次, 连喷 2 ~ 3 次。
         农药喷施无论农药的性能如何, 施用方法如何都不可避免地在烟叶中造成残留, 最终进入烤烟和卷烟产品中, 给消费者带来健康隐患。随着人们对烟草产品质量要求的提 高, 农药的用量会越来越受到限制, 有的甚至会被禁止使用。 对烟草虫害的防治会转而采用 更为安全的生态法进行综合防治, 如烟蚜茧蜂治蚜法等。这种方法已经在许多地方推广试 用。
         烟蚜茧蜂治蚜法就是先培育专用的烟苗, 再将烟蚜接引到烟苗上生长繁殖, 达到 一定数量时又引入烟蚜茧蜂, 让蚜茧蜂对其进行产卵寄生而快速成为僵蚜, 最后将这种带 有僵蚜的烟苗放置或移栽到烟草大田, 让蚜茧蜂卵成长为大量羽蜂, 对田间的烟蚜进行循 环的寄生, 让烟株上的烟蚜僵化死亡, 使之不能危害烟株。
         现有烟蚜茧蜂治蚜法的问题是大田栽烟育苗与大量繁蜂工作在时间上往往相冲 突, 一般做法是另行搭建繁蜂棚, 其费用占到首次繁蜂成本的一半以上 ; 在繁蚜工作中, 人 们往往只注意到寄主植物的数量, 忽略寄主植物的密度, 即生存空间对蚜虫生长发育的影 响, 结果是烟苗密度过高, 不利于烟蚜的繁殖, 不仅蚜量较低, 还会产生大量的有翅蚜。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漂浮苗高效繁殖烟蚜茧蜂方法, 这种方法能明显提高繁 殖烟蚜的效率, 避免或减少羽化蚜, 进而提高繁殖烟蚜茧蜂的速度和规模, 并且节约成本, 以此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提出的这种漂浮苗高效繁殖烟蚜茧蜂方法, 其特征在于它有如下步骤 : (1) 培育寄主植物烟苗 ; (2) 接蚜繁蚜, 上步烟苗长有 3-4 片真叶时将种蚜接引到烟苗上, 让烟蚜自行扩散繁 殖, 并用防虫网罩住烟苗 ; (3) 接蜂繁蜂, 将所需烟蚜茧蜂成蜂接引进入防虫网内, 使成蜂不能逃逸, 促使成蜂在 烟蚜体内产卵寄生, 让烟蚜形成僵蚜, 进而羽化成蜂。
         第 (1) 步在烤烟移栽后空出的育苗大棚或田间小棚的育苗池内进行, 不更换池中 营养液, 只用消毒处理, 用 162 孔或 200 孔漂盘进行隔行播种漂浮育苗。
         第 (2) 步用换位法将种蚜叶平铺在烟苗上, 任烟蚜自行扩散, 当烟苗上有 5 ~ 8 头 / 株时, 及时换位。接蚜后及时用 60 目的防虫网罩住, 防止烟蚜茧蜂及其它昆虫侵入, 影响 烟蚜增殖。保持罩内温度 20℃~ 30℃。当蚜量达 300 ~ 350 头 / 株时接蜂繁蜂。
         第 (3) 步按蜂 : 蚜比 1 : 100 的接蜂量, 将所需成蜂接入罩网内。在封闭条件下成蜂 不能逃逸, 只能在罩网内寻找烟蚜寄生, 从而达到高效寄生的目的。在 20℃~ 30℃条件下, 经 10 ~ 15 天, 僵蚜大量形成、 成蜂羽化。 防虫网为小拱棚状, 其高度 50 ~ 100cm, 以保证茧蜂与烟蚜有足够小的距离接触。
         本发明特点之一是充分利用现有育苗设施繁蜂, 大幅节约成本。
         采用漂浮苗繁蜂所需时间仅 2 个月, 可根据大田栽烟育苗与繁蜂育苗的时间差, 充分利用烤烟移栽后空出的育苗棚和营养液育苗繁蜂, 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繁蜂成本。如 在育苗大棚内繁蜂, 只需在育苗池上加盖 60 目防虫网的育苗小棚 ; 如在育苗小棚内繁蜂, 只需将防虫网换成 60 目即可。栽烟育苗用过的营养液不用更换, 消毒后可继续使用 ; 待出 苗后根据烟苗生长情况, 按漂浮育苗的管理要求追肥。若放蜂时间紧迫, 可提前接蚜繁蚜, 或加大接蚜量, 可缩短繁殖时间 10 天左右。
         本发明特点之二是采用低密度漂浮苗, 做到了高效繁育寄主烟蚜。
         高效繁殖烟蚜茧蜂的关键技术在于在单位面积内快速繁殖出大量的寄主蚜虫。 要 繁殖出大量的寄主蚜虫, 一是寄主蚜虫自身的繁殖能力, 如单雌产仔量, 世代历期等 ; 二是 要有足够的寄主植物 ; 三是需要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 如适宜的温度、 湿度、 光照及生存空 间。在繁蚜工作中, 人们往往只注意到寄主植物的数量, 忽略寄主植物的密度, 即生存空间 对蚜虫生长发育的影响。若烟苗密度过高, 不利于烟蚜的繁殖, 不仅蚜量较低, 还会产生大 量的有翅蚜, 如用 162 孔漂盘育苗 162 株, 单盘蚜量约 2.5 万头。 在 162 孔的漂盘上, 隔行播 种, 育烟苗 81 株, 在大量繁蜂期间 , 温度为 20℃~ 30℃、 湿度为 50% ~ 60% 条件下, 播种后 30 天左右, 烟苗有 3 ~ 4 片真叶时接烟蚜 5 ~ 8 头 / 株, 经 10 天, 单盘蚜量达 3 万头以上, 即每平方米可繁蚜 10 万头以上。用 200 孔的漂盘隔行播种, 育苗 100 株, 单盘蚜量比 162 孔的略高, 差异不大。若再降低育苗密度, 如 40 株, 虽然单株蚜可达 400 头, 但单盘蚜量只 有 1.6 万头左右。
         接蚜 10 ~ 15 天后, 烟苗较大、 密度较高, 烟苗开始老化, 加之大量烟蚜的取食, 烟 苗呈现生长不良状态。若继续任烟蚜繁殖, 反而会出现蚜量降低, 有翅蚜大量产生的现象。
         此时应及时接蜂繁蜂。
         本发明特点之三是 “强制接蜂法” 能高效寄生烟蚜 烟蚜茧蜂对烟蚜的寄生, 除自身的寄生能力外, 还受活动空间与寄主植物密度的影响。 育苗大棚的空间很大, 烟蚜茧蜂自由扩散, 难以形成对烟蚜的高效寄生。所以, 用 60 目防虫 网制作的小拱棚罩住烟苗, 使烟蚜茧蜂只能在有限的、 封闭的空间内寻找烟蚜寄生, 成为一 种 “强制接蜂法” , 有效提高了寄生率, 形成了更多的僵蚜。烟苗密度过高, 影响了烟蚜茧蜂 对烟蚜的搜寻、 寄生。在 162 孔漂盘上隔行育苗 81 株, 繁蚜 10 天后, 按蜂 : 蚜比 1 : 100 的 接蜂量接成蜂, 接蜂 12 天后统计僵蚜量。采用 “强制接蜂法” , 单株烟苗的僵蚜量为 300 ~ 350 头, 单盘僵蚜量近 3 万头, 即每平方米的僵蚜量达 10 万头以上。
         采用 “强制接蜂法” , 接蜂后 15 天统计僵蚜数与活蚜数, 蜂: 蚜比为 1 : 50 的僵蚜率 为 98.31%, 蜂 : 蚜比为 1 : 100 的僵蚜率为 95.11%, 蜂 : 蚜比为 1 : 150 的僵蚜率为 90.47%。 残留的烟蚜几乎全部被羽化的成蜂寄生, 有效避免了散放僵蚜苗传蚜传毒问题。即适宜的 接蜂量为蜂 : 蚜比为 1 : 100。
         本发明特点之四是繁蜂综合效益显著提高 低密度漂浮苗繁殖烟蚜茧蜂技术体系, 在培育寄主植物、 繁殖寄主烟蚜和繁殖烟蚜茧 蜂 3 个繁蜂环节上都进行了创新, 利用现有的育苗设施繁蜂, 使繁蜂周期缩短到 2 个月以 内, 每平方米的僵蚜和寄生蚜达 10 万头以上 ; 管理工作简便, 所需人力物力较少。 即烟蚜茧 蜂规模繁殖在时间效率、 单位面积效率、 管理效率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繁蜂成本大大 降低, 有力推动了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的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2011 年 3 月开始, 根据上述方案, 在申请人单位的弥勒县分公司东风三角地育苗 基地进行实施。 用漂浮苗繁殖烟蚜, 用烟蚜繁殖烟蚜茧蜂。 通过不同寄主密度、 不同接蚜量、 不同接蜂量、 不同接蜂方式及繁蚜、 繁蜂时间的研究,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低密度漂浮苗繁殖 烟蚜茧蜂的技术和方法, 达到了提高繁蜂效率、 降低繁蜂成本的目的。分别如下 : 1.不同密度漂浮苗的繁蚜效果 用 162 孔的漂盘育苗, 育苗密度为 162 株 / 盘、 81 株 / 盘 (隔 1 行播 1 行) 、 40 株 / 盘 (隔 2 行播 1 行) , 当烟苗有 3 ~ 4 片真叶时接入蚜虫, 接蚜量为 2 头 / 株, 用毛笔将种蚜接到烟 苗上。各处理 10 盘, 即 10 个重复。接蚜后第 10 天、 第 15 天、 第 20 天, 采用平行抽样法三 次统计蚜量。试验温度为 15℃~ 24℃、 湿度为 60% ~ 80%。
         结果显示, 繁蚜 15 天后, 总的繁蚜量以 81 株 / 盘最高, 虽然第 20 天的蚜量较第 15 天的高, 但增幅只有 12.10%(见表 1) 。即繁蚜的烟苗密度以 81 株 / 盘为宜。
         表 1 不同密度漂浮苗繁蚜量(2011.3)高效繁殖烟蚜茧蜂的关键技术在于在单位面积内快速繁殖出大量的寄主蚜虫。 要繁殖 出大量的寄主蚜虫, 一是寄主蚜虫自身的繁殖能力, 如单雌产仔量, 世代历期等 ; 二是要有 足够的寄主植物 ; 三是需要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 如适宜的温度、 湿度、 光照及生存空间。 在 繁蚜工作中, 人们往往只注意到寄主植物的数量, 忽略寄主植物的密度, 即生存空间对蚜虫 生长发育的影响。若烟苗密度过高, 不利于烟蚜的繁殖, 不仅蚜量较低, 还会产生大量的有 翅蚜。接蚜 15 天后, 烟苗较大、 密度较高, 烟苗开始老化, 加之大量烟蚜的取食, 烟苗呈现生 长不良状态。若继续任烟蚜繁殖, 反而会出现蚜量降低, 有翅蚜大量产生的现象。此时应及 时接蜂、 繁蜂。 2.不同接蚜量的繁蚜效果 用 162 孔的漂盘育苗, 育苗密度为 81 株 / 盘 (隔 1 行播 1 行) , 当烟苗有 3 ~ 4 片真叶 时时接入蚜虫, 接蚜量为 3 头 / 株、 5 头 / 株、 8 头 / 株、 10 头 / 株, 用毛笔将种蚜接到烟苗 上。各处理 10 盘, 即 10 个重复。接蚜后第 10 天、 第 15 天、 第 20 天, 采用平行抽样法三次 统计蚜量。试验温度为 18℃~ 27℃、 湿度为 60% ~ 80%。
         结果显示, 接蚜量为 5 头 / 株、 8 头 / 株、 10 头 / 株, 繁蚜 15 天的繁蚜效果较好, 从 接蚜量、 繁蚜时间与繁蚜量等综合分析, 以接蚜量 5 ~ 8 头 / 株、 繁蚜 15 天以内为宜, 繁蚜 20 天后蚜量反而急剧下降 ; 接蚜超过 8 头 / 株时烟蚜的增殖量不会提高, 反而会降低 (见表 2) 。
         表 2 不同接蚜量的繁蚜量(2011.4)
         3.不同接蜂量、 不同接蜂方式的繁蜂效果 用 162 孔的漂盘育苗, 育苗密度为 81 株 / 盘 (隔 1 行播 1 行) , 当烟苗有 3 ~ 4 片真叶 时接入蚜虫, 接蚜量为 5 头 / 株, 用毛笔将种蚜接到烟苗上。接蚜后第 12 天, 平均蚜量达到 300/ 株以上时, 按蜂 : 蚜比 1 : 50、 1: 100、 1: 150 接入成蜂, 接蜂后分别用 60 目防虫网罩住漂 盘, 任成蜂寻找烟蚜寄生。同时, 按蜂 : 蚜比为 1 : 100 的接蜂量接蜂后, 不用 60 目防虫网罩 住漂盘作对比。各处理 10 盘, 即 10 个重复。接蜂后第 10 天、 第 15 天、 第 20 天, 采用平行抽样法三次统计蚜量。试验温度为 21℃~ 30℃、 湿度为 60% ~ 80%。
         结果显示, 加盖防虫网繁蜂 10 天后, 各处理的僵蚜和寄生蚜量达到 2.5 万头 / 盘 (310 头 / 株) 以上, 即每平方米 10 万头以上 ; 繁蜂 15 天后, 各处理的僵蚜和寄生蚜达到 3 万头 / 盘以上, 即每平方米 13 万头以上 ; 以蜂 : 蚜比为 1 : 100 的最高, 蜂: 蚜比为 1 : 150 的 次之 ; 蜂: 蚜比为 1 : 50 的较低。繁蜂 20 天后僵蚜和寄生蚜都明显下降 (见表 3) 。其原因是 接蜂过高, 大量烟蚜被寄生, 蚜量增加少, 后期僵蚜和寄生蚜就少 ; 适宜的接蜂量, 虽然前期 寄生率较低, 烟蚜能继续增殖, 10 天后新羽化的成蜂又寄生烟蚜, 从而使总僵蚜和寄生蚜明 显增加 ; 随着烟苗的老化, 烟蚜大量死亡, 僵蚜大量脱落, 所以 20 天后僵蚜大量减少。
         表 3 不同蜂 : 蚜比与加盖防虫网的繁蜂量(2011.5)接蜂后不加盖防虫网, 蜂: 蚜比为 1 : 100, 在相同时间内, 其僵蚜量与僵蚜率都明显低 于加盖防虫网的。即在有限的、 封闭的条件下接蜂、 繁蜂, 能明显提高繁蜂效率。
         表4开放式繁蜂的繁蜂量(2011.5)注: 表中僵蚜量含寄生蚜 烟蚜茧蜂对烟蚜的寄生, 除自身的寄生能力外, 还受活动空间与寄主植物密度的影响。 育苗大棚的空间很大, 烟蚜茧蜂自由扩散, 难以形成对烟蚜的高效寄生。所以, 用 60 目防虫 网制作的小拱棚罩住烟苗, 使烟蚜茧蜂只能在有限的、 封闭的空间内寻找烟蚜寄生, 成为一 种 “强制接蜂法” , 有效提高了寄生率, 形成了更多的僵蚜。
         4.充分利用现有育苗设施繁蜂, 繁蜂效益显著提高 大田栽烟育苗与大量繁蜂工作在时间上往往相冲突, 一般做法是另行搭建繁蜂棚, 其 费用占到首次繁蜂成本的一半以上。采用漂浮苗繁蜂所需时间仅 2 个月, 可根据大田栽烟 育苗与繁蜂育苗的时间差, 充分利用烤烟移栽后空出的育苗棚和营养液育苗繁蜂, 能在很 大程度上降低繁蜂成本。如在育苗大棚内繁蜂, 只需在育苗池上加盖 60 目防虫网的育苗小 棚; 如在育苗小棚内繁蜂, 只需将防虫网换成 60 目即可。 栽烟育苗用过的营养液不用更换, 消毒后可继续使用 ; 待出苗后根据烟苗生长情况, 按漂浮育苗的管理要求追肥。漂浮苗高效繁殖烟蚜茧蜂技术体系, 在培育寄主植物、 繁殖寄主烟蚜和繁殖烟蚜 茧蜂 3 个繁蜂环节上都进行了创新, 利用现有的育苗设施繁蜂, 使繁蜂周期缩短到 2 个月以 内, 每平方米的僵蚜和寄生蚜达 10 万头以上 ; 无移栽和培育烟株等环节, 管理工作简便, 所 需人力物力较少。 即烟蚜茧蜂规模繁殖在时间效率、 单位面积效率、 管理效率等方面得到了 全面的提高, 繁蜂成本大大降低, 有力推动了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的推广应用。8

    关 键  词:
    漂浮 高效 繁殖 烟蚜茧蜂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漂浮苗高效繁殖烟蚜茧蜂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35906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