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4

奥硝唑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

  • 上传人:00062****4422
  • 文档编号:342038
  • 上传时间:2018-02-10
  • 格式:PDF
  • 页数:14
  • 大小:691.35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272612.5

    申请日:

    2009.11.03

    公开号:

    CN101697969A

    公开日:

    2010.04.28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61K 31/4164公开日:20100428|||文件的公告送达IPC(主分类):A61K 31/4164收件人:雷绍青文件名称:审查业务专用函|||文件的公告送达IPC(主分类):A61K 31/4164收件人:陈喜生文件名称: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1/4164申请日:20091103|||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1/4164; A61K47/10; A61P31/04; A61P33/02

    主分类号:

    A61K31/4164

    申请人:

    雷绍青; 陈喜生; 熊昕

    发明人:

    陈喜生; 熊昕; 程雪霁; 雷文杲

    地址:

    430072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广八路115号银海雅苑B座1412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奥硝唑药物组合物,每100毫升奥硝唑组合物含有5g的奥硝唑、35-60ml的1,2-丙二醇和使奥硝唑药物组合物满足总量的注射用水,pH值为2.5-4.5。本发明可制成5ml∶0.25g或10ml∶0.5g小容量注射剂。本发明还提供了奥硝唑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在1,2-丙二醇中加入奥硝唑,温度控制在45~60℃,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加入浓度为40-70mg/100ml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水溶液;然后用针用活性炭吸附后,微孔滤膜过滤脱碳,补注射用水并调节pH值至2.5-4.5,得到奥硝唑药物组合物。本发明提供的该方法工艺较简单,制得的产品稳定性好。

    权利要求书

    1: 奥硝唑药物组合物,每100毫升奥硝唑组合物含有5g的奥硝唑、35-60ml的1,2-丙二醇和使奥硝唑药物组合物满足总量的注射用水,pH值为
    2: 5-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每100毫升奥硝唑注射液还含有5-25m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奥硝唑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使奥硝唑药物组合物pH值为2.5-4.5的盐酸。 4.奥硝唑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在1,2-丙二醇中加入奥硝唑,温度控制在45~60℃,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加入浓度为40-70mg/100ml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水溶液;然后用针用活性炭吸附后,微孔滤膜过滤脱碳,补注射用水并调节pH值至2.5-4.5,得到奥硝唑药物组合物;其中每100毫升奥硝唑药物组合物含有5g的奥硝唑、35-60ml的1,2-丙二醇、5-25m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盐酸调节pH值。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水溶液由下法得到:20m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加入90℃的30-45ml注射用水中溶解,然后冷却至45~60℃。
    4: 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每100毫升奥硝唑注射液还含有5-25m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奥硝唑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使奥硝唑药物组合物pH值为2.5-4.5的盐酸。 4.奥硝唑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在1,2-丙二醇中加入奥硝唑,温度控制在45~60℃,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加入浓度为40-70mg/100ml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水溶液;然后用针用活性炭吸附后,微孔滤膜过滤脱碳,补注射用水并调节pH值至2.5-4.5,得到奥硝唑药物组合物;其中每100毫升奥硝唑药物组合物含有5g的奥硝唑、35-60ml的1,2-丙二醇、5-25m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盐酸调节pH值。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水溶液由下法得到:20m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加入90℃的30-45ml注射用水中溶解,然后冷却至45~60℃。

    说明书


    奥硝唑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奥硝唑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奥硝唑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人体表面以及人体与外界相通的腔道粘膜表面寄生着为数众多的正常菌群,其中厌氧菌所占比例较大。他们在某些情况下可成为条件致病菌(如解剖屏障的机械损伤、正常菌群失调等)。由厌氧菌感染引起的感染涉及临床各科及人体各部位。厌氧菌感染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感染多发生在粘膜或其他邻近部位,也可能侵犯远隔器官。例如,口咽粘膜的厌氧菌在一定条件下引起口炎,结肠直肠粘膜的厌氧菌在一定条件下引起结肠直肠粘膜脓肿,阴道粘膜的厌氧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阴道炎、会阴阴道脓肿。口咽粘膜的厌氧菌可以侵犯舌下、颌下、咬肌、口颊、腮腺、侧咽或咽后间隙引起感染,甚至可以通过耳咽管引起中耳炎,进一步通过上鼓室隐窝和入口扩展到乳突,引起乳突炎,或入脑引起脑膜炎、脑脓肿。口咽粘膜的厌氧菌也可以入肺引起肺脓肿,脓胸。二是厌氧菌的感染多为慢性感染。三是厌氧菌的感染多为内源性感染:即感染是由宿主自身的菌群引起的。四是多为混合感染,即由多种病原菌引起。临床上的各种感染都可能与厌氧菌感染有关。厌氧菌中最常见的病菌是革兰氏阴性厌氧杆菌-脆弱类杆菌,其次是梭菌和厌氧球菌。

        滴虫是一种极微小有鞭毛的原虫生物。常寄生在阴道或口腔内。有研究者研究了阴道毛滴虫与宿主细胞的关系,发现虫体黏附、吞噬离体和在体两性宿主细胞现象相似。虫体嗜好寄生于阴道上部,因该处上皮表面有柱状细胞,富有PAS阴性黏原颗粒,微绒毛有利虫体黏附与吞食。虫体可释放水解酶进入被黏附的上皮细胞内。表明该虫子体具有一定的侵袭力,直接损伤泌尿道上皮。滴虫不仅发现在泌道系统,还常发现在口腔中。口腔滴虫感染与口腔疾病有密切关系。滴虫对人身体有危害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1955年nakamura发现了氮霉素(Azomycin,2-Nitro-inidazole,硝基咪唑),1956年Horis确证它有杀虫活性而用于急性阿米巴和肝阿米巴的治疗、滴虫和肠梨形鞭毛虫的感染。1959年Cosart和Julou合成了以5-硝咪唑为基本骨架的甲硝唑[1-(2-羟乙基)-2-甲基-5-硝基米唑],1978年WHO确立了甲硝唑为抗厌氧菌的基本和首选药物,至此5-硝基咪唑类药物的临床地位被确定了下来,一系列的衍生化合物被开发出来。其中在构效与甲硝唑结构密切关系最紧的是替硝唑、奥硝唑。通常人们也将甲硝唑称为第一代5-硝基咪唑类药、替硝唑为第二代5-硝基咪唑类药、奥硝唑为第三代5-硝基咪唑类药。最早在瑞士Roche公司生产奥硝唑并收载于1991年版捷克药典。

        奥硝唑化学名称为:α-氯甲基-2-甲基-5-硝基咪唑-1-乙醇,分子式:C7H10CIN3O3,分子量:219.6;其化学结构式如下:

        甲硝唑、替硝唑和奥硝唑三种化合物具有相同的母核2-甲基-5-硝基咪唑,正是由于母核上的硝基对于易感的细胞在无氧或少氧环境中的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下,被电子传递蛋白质还原成氨基而具细胞毒作用,抑制其DNA的合成并使已合成的DNA降解,破坏其双螺旋结构或阻断其转录复制,使细胞死亡。专属厌氧菌,如拟杆菌属、梭形杆菌属、梭状芽胞杆菌属、部分真杆菌属以及消化球菌和消化链球菌,原虫如毛滴虫、阿米巴原虫、贾第氏鞭毛虫、疥虫等都是对2-甲基-5-硝基咪唑这类化合物敏感生物。由于1位取代基的不同,使得三种化合物在活性上、副作用上有所不同,从大量的文献上显示奥硝唑是活性最强、副作用最小的2-甲基-5-硝基咪唑类化合物。

        奥硝唑的治疗厌氧菌感染的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硝唑。研究者认为奥硝唑抗厌氧菌谱广,抗菌效力强,副作用小。奥硝唑进入易感的微生物细胞后,在无氧或少氧环境和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下,其硝基易被电子传递蛋白还原成具细胞毒作用的氨基,抑制细胞DNA的合成,并使已合成的DNA降解,破坏DNA的双螺旋结构或阻断其转录复制,从而使病原体细胞死亡。临床上奥硝唑通常用于预防术后厌氧菌感染;治疗妇科、外科及口腔科与厌氧菌感染有关的急性感染;治疗重症阿米巴痢疾或阿米巴肝脓肿等。

        奥硝唑口服制剂由于服用需经胃肠道,不仅具有首过效应而且2-甲基-5-硝基咪唑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注射液直接进入血液中,起效快,这是不争的事实。对于临床急病和重病,注射液能很快减轻或控制疾病。因此奥硝唑药品宜采用注射剂。

        由于奥硝唑水溶性较差(国家药品标准WS-(X-454)-2003Z),制备成注射液(如小容量注射剂)存在较大困难。但实验表明奥硝唑在酸性(如在pH 2.0以下)条件下,具有较好的水溶性,通过100℃、30分钟灭菌,可制得奥硝唑注射液。然而pH过低的注射剂,对人体有刺激作用,在静脉滴注过程中易使患者产生疼痛感,且长期使用易得静脉炎。而且由于100℃、30分钟灭菌安全性较差(如我国近些年来发生的一连串药品安全事故),现行注射剂无菌灭菌最好采用115℃、30分钟。实验表明上述奥硝唑注射液在115℃、30分钟灭菌,其含量下降且有关物质难于满足药用注射剂质量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脉滴注用的奥硝唑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工艺较简单,制得的产品在115℃、30分钟灭菌,含量及有关物质均能满足药用注射剂质量要求。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奥硝唑药物组合物,每100毫升奥硝唑组合物含有5g的奥硝唑、35-60ml的1,2-丙二醇和使奥硝唑药物组合物满足总量的注射用水,pH值为2.5-4.5。

        每100毫升奥硝唑药物组合物还含有5-25m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含有使奥硝唑药物组合物pH值为2.5-4.5的盐酸。

        本发明还提供了奥硝唑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奥硝唑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在1,2-丙二醇中加入奥硝唑,温度控制在45~60℃,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加入浓度为40-70mg/100ml地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水溶液;然后用针用活性炭吸附后,微孔滤膜过滤脱碳,补注射用水并调节pH值至2.5-4.5,得到奥硝唑药物组合物;其中每100毫升奥硝唑药物组合物含有5g的奥硝唑、35-60ml的1,2-丙二醇、5-25m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本发明建议用盐酸调节pH值。

        本发明所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水溶液由下法得到:20m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加入90℃的30-45ml注射用水中溶解,然后冷却至45~60℃。

        建议用法用量:

        本发明可制成0.25g∶5ml或0.5g∶10ml小容量注射剂。静脉滴注,应用前,首先须将本品进行适当的稀释,然后再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为60分钟左右。对于成人,须将本品加入100ml或250ml或500ml临床常用输液(如5%葡萄糖、10%葡萄糖、0.9%氯化钠注射液,0.5g以下/100ml、0.5g以上/250-500ml)中。然后再静脉滴注:

        1.预防术后厌氧菌感染:术前1次静脉滴注1.0g。

        2.治疗妇科、外科及口腔科与厌氧菌感染有关的急性感染时,首剂静脉滴注0.5~1.0g,以后每12小时静滴0.5g,共5~10日。儿童按每12小时10mg/kg剂量静脉滴注。无论成人或儿童,一旦病情许可,均应尽早改为口服治疗。

        3.治疗重症阿米巴痢疾或阿米巴肝脓肿:首剂静脉滴注0.5~1.0g,然后每12小时静滴0.5g,共3~6天;儿童剂量按每日20~30mg/kg体重剂量静脉滴注。

        申请人意外发现,丙二醇不但能做奥硝唑的溶媒,还使奥硝唑稳定性增加。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在115℃、30分钟灭菌,含量及有关物质均能满足药用注射剂质量要求,制得的产品稳定性和安全性好。而且本发明在静脉滴注过程中对人体无刺激作用,减少或消除患者疼痛感,且长期使用也不会导致患者产生静脉炎。

        申请人还发现,在加入丙二醇的基础上再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可以使制得的产品质量更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发明奥硝唑注射液及其制备

        奥硝唑                  250g

        1,2-丙二醇             2L

        0.1M盐酸                适量

        注射用水加至            5L

                                            

        共制成                  1000支

        制备工艺:

        1)将安瓿洗涤灭菌后备用

        2)先加入处方量的一半的1,2-丙二醇,再加入奥硝唑,然后再加入余下的1,2-丙二醇。控制温度为45~60℃,搅拌至完全溶解。

        3)按上溶液体积加入0.1%(g/mL)针用活性炭,搅拌均匀,静置吸附10-15分钟后,用0.45μm微孔滤膜加压过滤脱碳,搅拌均匀,补注射用水至总处方量的90%左右,以盐酸调节pH值至3.0,测定中间体含量,根据测定值补注射用水至含量100%。

        5)再次检测pH值、含量,合格后,用0.22μm微孔滤膜精滤;

        6)灌封、115℃热压灭菌30min。

        7)质检验。

        实施例2:本发明奥硝唑注射液及其制备

        奥硝唑                250g

        1,2-丙二醇           2L

        EDTA-2Na              1g

        0.1M盐酸              适量

        注射用水加至          5L

                                               

        共制成                1000支

        制备工艺:

        1)将安瓿洗涤灭菌后备用

        2):先加入处方量的一半的1,2-丙二醇,再加入奥硝唑,然后再加入余下的1,2-丙二醇。控制温度为45~60℃,搅拌至完全溶解。

        3)称取处方量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加入90℃约1.2升的注射用水中,EDTA-2Na迅速溶解,再加入约0.9升的室温注射用水,使EDTA-2Na水溶液的温度在50℃左右,将此EDTA-2Na水溶液倒入奥硝唑丙二醇溶液中,搅拌。

        4)按上溶液体积加入0.1%(g/mL)针用活性炭,搅拌均匀,静置吸附10-15分钟后,用0.45μm微孔滤膜加压过滤脱碳,搅拌均匀,以盐酸调节pH值至3.0,测定中间体含量,根据测定值补注射用水至含量100%。

        5)再次检测pH值、含量,合格后,用0.22μm微孔滤膜精滤。

        6)灌封、115℃热压灭菌30min。

        7)质量检验。

        比较例1:奥硝唑注射液及其制备

        奥硝唑              250g

        0.1M盐酸            至pH2.0

        注射用水加至        5L

                                            

        共制成              1000支

        制备工艺:

        1)将安瓿洗涤灭菌后备用

        2)称取处方量奥硝唑,加2.5L注射用水,控制温度为45~60℃,加入700毫升0.1M盐酸,搅拌至完全溶解。

        3)按上溶液体积加入0.1%(g/mL)针用活性炭,搅拌均匀,静置吸附10-15分钟后,用0.45μm微孔滤膜加压过滤脱碳,搅拌均匀,补注射用水至总处方量的90%左右,以盐酸调节pH值至2.0,测定中间体含量,根据测定值补注射用水至含量100%。

        5)再次检测pH值、含量,合格后,用0.22μm微孔滤膜精滤;

        6)灌封、115℃热压灭菌30min。

        7)质量检验。

        比较例2:本发明奥硝唑注射液及其制备

        奥硝唑                  250g

        EDTA-2Na                1g

        0.1M盐酸                适量

        注射用水加至            5L

                                             

        共制成                  1000支

        制备工艺:

        1)将安瓿洗涤灭菌后备用

        2)加2.5L注射用水,控制温度为45~60℃,加入700毫升0.1M盐酸,搅拌至完全溶解。

        3)称取处方量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加入上述已溶解的奥硝唑溶液中。

        5)按上溶液体积加入0.1%(g/mL)针用活性炭,搅拌均匀,静置吸附10-15分钟后,用0.45μm微孔滤膜加压过滤脱碳,搅拌均匀,补注射用水至总处方量的90%左右,以盐酸调节pH值至2.0,测定中间体含量,根据测定值补注射用水至含量100%。

        5)再次检测pH值、含量,合格后,用0.22μm微孔滤膜精滤;

        6)灌封、115℃热压灭菌30min。

        7)质量检验。

        质量稳定性评价:

        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取本品适量,加流动相稀释制成每1ml中含500μg的供试品溶液与每1ml中含5μg的对照品溶液,照含量测定项下的色谱条件(检测波长为310nm)进行测定。取对照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节检测灵敏度,使主成分色谱峰的峰高约为满量程的10~20%;再取供试品溶液及对照品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至主成分峰保留时间的2倍,供试品溶液的色谱图中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的主峰面积(1.0%)。

        含量测定方法: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冰醋酸(30∶70∶0.2)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17nm,理论塔板数按奥硝唑计算应不低于2500,奥硝唑与相邻的杂质峰的分离度应符合规定。精密量取1ml,置100ml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ml,置10ml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量取峰面积;另取奥硝唑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流动相溶解并定量稀释成每1ml中含50μg的溶液,同法测定,计算,即得。

        按以上方法,对实施例1、实施例2、比较例1和比较例2进行质量考查。

        一、有关物质及含量检测

        对实施例1、实施例2、比较例1和比较例2的0天有关物质及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见表1。

        表1:实施例1、实施例2、比较例1和比较例2有关物质检测结果

          例别  有关物质(%)  含量(%)  实施例1  0.38  101.08  实施例2  0.21  103.83  比较例1  0.81  100.87  比较例2  0.79  101.04

        结论;实施例1、实施例2、比较例1和比较例2有关物质均小于规定的1.0%。但实施例1/实施例2有关物质明显小于比较例1或比较例2;说明在115℃、30分钟灭菌条件下,本发明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而实施例2相对实施例1更为显著,提示在丙二醇的奥硝唑溶液中加入EDTA-2Na后得到的奥硝唑注射液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二、影响因素试验

        将实施例1、实施例2、比较例1和比较例2得到的奥硝唑注射液样品,用影响因素试验方法比较最终的稳定性。即分别暴露在光照(4500LX±500LX)、高温(60℃±5℃),于5天、10天取样检测稳定性的重点考察项目的各项指标。结果见下表2和表3。

        表2:光照稳定性考察

        结果表明,在强光照射条件下10天,与0天比较:实施例1、实施例2、比较例1、比较例2含量分别下降2%、1.81%、5.05%、4.19%,有关物质分别增加了0.10%、0.01%、0.44%、0.39%。由此可知,实施例1、实施例2含量略有下降,有关物质略有增加,但变化不大。比较例1、比较例2含量和有关物质变化较大;而且有关物质均超过1%,会影响临床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表3高温稳定性考察

        结果表明,在高温条件下10天,与0天比较:实施例1、实施例2、比较例1、比较例2含量分别下降1.99%、1.82%、5.85%、4.65%,有关物质分别增加了0.12%、0.03%、0.5%、0.45%。由此可知,实施例1、实施例2含量略有下降,有关物质略有增加,但变化不大。比较例1、比较例2含量和有关物质变化较大;而且有关物质均超过1%,会影响临床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长期稳定性试验

        将实施例1、实施例2、比较例1和比较例2得到的奥硝唑注射液样品,置干燥器中,在干燥器中下部装有饱和的亚硝酸钠溶液,置恒温干燥箱中,温度控制在25±2℃,即得条件为温度25±2℃,相对湿度60±10%,在此条件下放置,每3个月取样一次,在试验的0、3、6、9、12个月末取样检测重点考察项目。

        表4奥硝唑注射液长期试验结果

        结果表明:本品长期试验12个月,12月与0月数据比较:实施例1、实施例2、比较例1、比较例2含量分别下降2.11%、1.57%、5.58%、5.06%,有关物质分别增加了0.10%、0.01%、0.31%、0.29%。由此可知,实施例1、实施例2含量略有下降,有关物质略有增加,但变化不大。比较例1、比较例2含量和有关物质变化较大;而且有关物质均超过1%,会影响临床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以上影响因素试验和长期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与比较例1、比较例2相比具有好的稳定性,说明本发明中的丙二醇不仅能使奥硝唑更好的溶解,还能增加奥硝唑注射液的稳定性。而且,通过上述试验还发现,实施例2比实施例1无论是含量还是有关物质的变化更小,说明在丙二醇奥硝唑注射剂中加入适量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能使奥硝唑注射液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安全性评价:

        目的:通过刺激性、溶血及过敏等与局部、全身给药相关的特殊安全性试验为临床研究提供安全性参考信息。结果:在一定试验条件下奥硝唑注射液对家兔静脉血管无明显刺激性、对红细胞未引起溶血和凝集反应、全身给药对豚鼠未产生过敏反应。

        一、试验药物和材料

        1.受试药物:

        (1)供试品:奥硝唑注射液(实施例2),规格:5ml:0.25g,批号:20080601,由湖北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临用前用氯化钠注射液配制成所需浓度。

        (2)阴性对照品:氯化钠注射液,100mL/瓶,批号:080626-1,武汉滨湖双鹤药业有限公司提供。

        (3)阳性对照品:人血白蛋白,批号:20080219,由武汉瑞德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2.实验动物:

        (1)成年健康白色家兔,雌雄兼用,体重2.0-2.5kg,由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鄂)2008-0003。

        (2)豚鼠,雌雄兼用,体重250-350g,由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鄂)2008-0003。

        二、实验室条件

        温度18-22℃,湿度55-70%,家兔单笼饲养,动物使用自动饮水器,给予固体饲料,豚鼠6只一笼,每天定时喂养。所有笼具均定时更换、清洗、消毒。动物实验室合格证号:SYXK(鄂)2008-0009。

        三、试验方法与结果

        1.血管刺激性实验

        取上述家兔3只,采用同体左右侧自身对比法。供试品组从左耳缘缓慢静脉注射浓度为5mg/ml,5mL/kg,对照组从右耳缘等速等量注射氯化钠注射液。每天给药一次,连续5天。每天给药前以及给药后1、6h及最后一次给药后24h、48h,肉眼观察给药部位血管有无血栓形成、红肿瘀血等变化。观察期结束后则处死动物,迅速取其注射局部耳组织(从给药部位至近心端2-3cm处取下),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常规制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血管及周围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并附病理照片。

        结果:肉眼观察,各组家兔耳缘静脉注射局部给药期间未见明显红、肿、瘀血等症状。供试品组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别。结果见表5。

        表5血管刺激性实验肉眼观察结果

        注:无血栓(-)、小血栓1-4mm(+)、中血栓5-14mm(++)、大血栓15mm以上(+++)、无炎症变化(-)、轻度炎症3cm范围(+)、中度炎症范围1/3耳壳(++)、强度炎症范围1/2耳壳-全耳(+++);组织学观察:供试品对家兔血管无明显刺激性。

        2.过敏试验

        取体重250-350g健康豚鼠40只,随机分为4组(供试品高低剂量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连续3次,隔日腹腔注射供试品(浓度30mg/ml、2.5mg/ml)、氯化钠注射液和10%白蛋白0.5mL/只进行致敏。在末次注射后第12日静脉注射供试品溶液、氯化钠注射液和10%白蛋白各1mL/只进行激发,在静脉注射后立刻至30分钟,按表6描述症状详细观察每只豚鼠的反应,症状的出现及消失时间,最长观察3小时。并按表7的评价标准评价过敏反应发生程度。计算过敏反应发生率。根据反应发生率和过敏反应症状进行综合判断。阴性对照组豚鼠不得出现过敏反应。阳性对照组豚鼠应全部出现过敏反应。

        结果见表8,阴性对照液及奥硝唑注射液高低剂量组静脉给药后30分钟内每组各10只豚鼠均未出现过敏反应,10%白蛋白静脉给药后1分钟内10只豚鼠全部出现步态不稳、呼吸困难及痉挛等症状,10只动物在1-3分钟内全部死亡。

        表6过敏反应症状

          0  正常  7  呼吸急促  14  步态不稳  1  躁动  8  排尿  15  跳跃  2  竖毛  9  排粪  16  喘息  3  颤抖  10  流泪  17  痉挛  4  搔鼻  11  呼吸困难  18  旋转

          0  正常  7  呼吸急促  14  步态不稳  5  喷嚏  12  哮鸣音  19  潮式呼吸  6  咳嗽  13  紫癜  20  死亡

        表7全身致敏性评价标准

          0  -  过敏反应阴性  1-4症状  +  过敏反应弱阳性  5-10症状  ++  过敏反应阳性  11-19症状  +++  过敏反应强阳性  20  ++++  过敏反应极强阳性

        表8奥硝唑注射液过敏试验结果(n=10)

          组别  过敏反应症状  过敏反应发生率  综合判断结果  阴性对照组  0  0%  -  奥硝唑注射液高剂量组  0  0%  -  奥硝唑注射液低剂量组  0  0%  阳性对照组  11、17、20  100%  ++++

        结果表明:在上述试验条件下,奥硝唑注射液全身过敏试验未见明显过敏反应。

        3.溶血试验

        (1)2%红血球混悬液的制备

        取兔血20毫升,放入盛有玻璃珠的三角瓶中振摇10分钟,除去纤维蛋白原、使成脱纤血液,加约10倍量的氯化钠注射液,摇匀、离心,除去上清液,沉淀的红血球再用氯化钠注射液如法洗涤2-3次,至上清液不呈红色为止。将所得红血球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成2%的混悬液,实验当天使用,用时摇匀。

        (2)试验方法

        取试管7支,按表9配比量依次加入2%红血球混悬液和氯化钠注射液,混匀后,于37±0.5℃恒温箱放置半小时,然后1-5管分别加入不同体积的供试品原液(浓度为50mg/ml),第6管为阴性对照管加入氯化钠注射液,第7管为阳性对照加入蒸馏水,摇匀后,置37±0.5℃恒温箱中。开始每隔15分钟观察一次,1小时后,每隔1小时观察一次,连续观察3小时,如溶液呈透明红色,即表示溶血。如溶液中有棕红色絮状沉淀,表示有红细胞凝集作用。

        表9奥硝唑注射液溶血试验配比量(mL)

          试管  1  2  3  4  5  6  7  2%红血球混悬液  2.5  2.5  2.5  2.5  2.5  2.5  2.5  氯化钠注射液  2.4  2.3  2.2  2.1  2.0  2.5  0  奥硝唑注射液  0.1  0.2  0.3  0.4  0.5  0  0  蒸馏水  0  0  0  0  0  0  2.5

        (3)试验结果:

        7号管在加入蒸馏水后不久,溶液即出现溶血现象,而加入供试品原液的各管(1-5管)和6号氯化钠注射液管溶液在规定的时间内均未呈透明红色,也未出现棕红色絮状沉淀,表明奥硝唑注射液对家兔血红细胞未引起溶血和凝集反应,结果见表10。

        表10奥硝唑注射液溶血试验结果

          试管编号  1  2  3  4  5  6  7  37℃保温15分钟  -  -  -  -  -  -  ++  37℃保温30分钟  -  -  -  -  -  -  +++  37℃保温45分钟  -  -  -  -  -  -  +++  37℃保温1小时  -  -  -  -  -  -  +++  37℃保温2小时  -  -  -  -  -  -  +++  37℃保温3小时  -  -  -  -  -  -  +++

        注:+++完全溶血;++部分溶血;+凝集;-不溶血、也不发生凝集

        结果表明:在上述试验条件下,奥硝唑注射液未引起溶血和凝集反应。

        四、结论

        1、本发明在浓度为5mg/ml时对家兔静脉血管无明显刺激性。

        2、本发明在浓度为30mg/ml、2.5mg/ml时均未引起豚鼠过敏反应。

        3、本发明在浓度为50mg/ml(原液)未对家兔红细胞引起溶血和凝集反应。

    关 键  词:
    硝唑 药物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奥硝唑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34203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