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治疗慢性鼻炎的中药及其制作方法.pdf

  • 上传人:1520****312
  • 文档编号:333561
  • 上传时间:2018-02-10
  • 格式:PDF
  • 页数:5
  • 大小:159.71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5111193.0

    申请日:

    1995.09.14

    公开号:

    CN1131029A

    公开日:

    1996.09.18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申请的视为撤回公告日:1996.9.18|||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5/78

    主分类号:

    A61K35/78

    申请人:

    隋嫣玲;

    发明人:

    隋嫣玲

    地址:

    230000安徽省军区机关门诊部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科学院合肥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周国城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治疗慢性鼻炎的内服,外用中药及制作方法。本发明内服中药的制作方法是将苍耳子,绿豆一起煮后再用黄酒拌,晾干后磨成粉和辛夷用童尿拌后磨成的粉混合。外用中药的制作,是将辛夷用黄酒拌后,将丝瓜肉用童尿拌后,再加细辛一并磨碎再炒,和元寸等中药一起磨成粉混合。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内服、外用药,治疗慢性鼻炎痊愈率72%,好转27%,无效1%。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慢性鼻炎内服中药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苍耳 子和绿豆一起入锅加水煮,煮至绿豆开花后,将苍耳子和绿豆一齐捞出, 晒干后,再用黄酒拌,再晾干,后再用黄酒拌,如此反复七次,后将晾 干的苍耳子和绿豆研磨成粉;将辛夷用童尿拌,晾干后再拌,反复七次 后研磨成粉;将龙胆草、黄芪、鱼腥草、菊花、苡仁、夏枯草、白芷、 枯梗、车前子、霍香、金银花、板兰根、败酱草、蔓荆子、蒿苯、甘草、 蒲公英、沉香一起研磨成粉,最后和苍耳子、绿豆、辛夷加工后研磨的 粉混合。
    2: 如权利要求1方法制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各味药的组成比例 为: 苍耳子8.04%,绿豆8.04%,龙胆草5.07%,黄芪5.53%,鱼腥草 10.05%,菊花5.02%,苡仁4.02%,夏枯草1.21%,白芷1.51%,枯梗4.52%, 车前子
    3: 02%,霍香3.52%,辛夷5.53%,金银花6.03%,板兰根4.02%,败 酱草6.53%,蔓荆子5.02%,蒿苯3.82%,甘草3.02%,蒲公英4.02%,沉 香2.01%。 3.一种治疗慢性鼻炎外用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辛夷用黄 洒拌一次后晾干,将丝瓜肉用童尿拌一次后晾干,然后将晾干后的辛夷、 丝瓜肉、细辛研磨成细粉再炒,再把元寸、白芷、冰片、甘草混合后磨 成粉和炒过地辛夷、丝瓜肉、细辛粉混合拌均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方法制备的治疗慢性鼻炎的外用药,其特征在 于,各味药的组成比例为:辛夷13.56%,白芷8.47%,细辛16.95%,甘 草5.08%,冰片3.39%,丝瓜肉50.85%,元寸1.69%。
    4: 02%,夏枯草1.21%,白芷1.51%,枯梗4.52%, 车前子3.02%,霍香3.52%,辛夷5.53%,金银花6.03%,板兰根4.02%,败 酱草6.53%,蔓荆子5.02%,蒿苯3.82%,甘草3.02%,蒲公英4.02%,沉 香2.01%。 3.一种治疗慢性鼻炎外用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辛夷用黄 洒拌一次后晾干,将丝瓜肉用童尿拌一次后晾干,然后将晾干后的辛夷、 丝瓜肉、细辛研磨成细粉再炒,再把元寸、白芷、冰片、甘草混合后磨 成粉和炒过地辛夷、丝瓜肉、细辛粉混合拌均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方法制备的治疗慢性鼻炎的外用药,其特征在 于,各味药的组成比例为:辛夷13.56%,白芷8.47%,细辛16.95%,甘 草5.08%,冰片3.39%,丝瓜肉50.85%,元寸1.69%。
    5: 07%,黄芪5.53%,鱼腥草 10.05%,菊花5.02%,苡仁4.02%,夏枯草1.21%,白芷1.51%,枯梗4.52%, 车前子3.02%,霍香3.52%,辛夷5.53%,金银花
    6: 03%,板兰根4.02%,败 酱草6.53%,蔓荆子5.02%,蒿苯3.82%,甘草3.02%,蒲公英4.02%,沉 香2.01%。 3.一种治疗慢性鼻炎外用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辛夷用黄 洒拌一次后晾干,将丝瓜肉用童尿拌一次后晾干,然后将晾干后的辛夷、 丝瓜肉、细辛研磨成细粉再炒,再把元寸、白芷、冰片、甘草混合后磨 成粉和炒过地辛夷、丝瓜肉、细辛粉混合拌均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方法制备的治疗慢性鼻炎的外用药,其特征在 于,各味药的组成比例为:辛夷13.56%,白芷8.47%,细辛16.95%,甘 草5.08%,冰片3.39%,丝瓜肉50.85%,元寸1.69%。

    说明书


    治疗慢性鼻炎的中药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治疗慢性鼻炎的中药及制作方法。

        慢性鼻炎,主要症状是鼻塞,中医名为“鼻窒”。病因一般是外感风寒或风热未治或治疗不彻底,邪毒滞留血郁,此时鼻部症状加重。鼻为呼吸气出入的门户,肺开窍于鼻,故鼻病与肺的关系密切。若肺气素虚,肺的气化功能紊乱,寒邪易凝聚壅塞鼻窍。若小儿流涕不已,多属脾虚,不能逐化水温而流涕。

        慢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国内外都有大量的病例,但一般治愈后仍会复发,不能根治。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治疗慢性鼻炎的中药及其制作方法。

        一.内服药:

        本发明方法是先将苍耳子和绿豆一起入锅加水煮,煮至绿豆开花后,将苍耳子和绿豆捞出,晒干,再用黄酒拌,再晾干,后再用黄酒拌,如此反复七次后将晾干的苍耳子和绿豆研磨成粉;取辛夷用童尿拌,晾干后再拌,反复七次研磨成粉,然后和龙胆草、黄芪、鱼腥草、菊花、苡仁、夏枯草、白芷、枯梗、车前子、霍香、金银花、板兰根、败酱草、蔓荆子、蒿苯、甘草、蒲公英、沉香一起研磨成粉与已磨成粉的苍耳子、绿豆混和,做成粉剂内服药,同也可装入胶囊内,做成胶囊。

        本发明中药,一个疗程的组成及份量:苍耳子80g,绿豆80g,龙胆草50g,黄芪55g,鱼腥草100g,菊花50g,苡仁40g,夏枯草12g,白芷15g,枯梗45g,车前子30g,霍香35g,辛夷55g,金银花60g,板兰根40g,败酱草65g,蔓荆子50g,蒿苯38g,甘草30g,蒲公英40g,沉香20g。

        其组成比例为:苍耳子8.04%,绿豆8.04%,龙胆草5.07%,黄芪5.53%,鱼腥草10.05%,菊花5.02%,苡仁4.02%,夏枯草1.21%,白芷1.51%,枯梗4.52%,车前子3.02%,霍香3.52%,辛夷5.53%,金银花6.03%,板兰根4.02%,败酱草6.53%,蔓荆子5.02%,蒿苯3.82%,甘草3.02%,蒲公英4.02%,沉香2.01%。

        二.外用药:

        其制备方法是:将辛夷用黄酒拌一次后晾干、将丝瓜肉用童尿拌一次后晾干,然后将晾干后的辛夷、丝瓜肉、细辛研磨成细粉再炒,再把元寸、白芷、冰片、甘草混合后磨成粉,和炒过的辛夷、丝瓜肉、细辛粉混合拌均匀。

        每味中药的组成比例是:

        辛夷13.56%,白芷8.47%,细辛16.95%,甘草5.08%,冰片3.39%,丝瓜肉50.85%,元寸1.69%。

        本发明的外用药是放在鼻孔处,病人用力吸入即可。

        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内服药和外用药治疗慢性鼻炎456例,时间从1993年元月至1994年元月,其中男性248例,女性208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的3岁,治愈疗程最长为一个月,最短为4天。治疗方法,随症状加减药量,内服药物加局部外用药,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病例1:

        齐天生,男32岁,1993年3月就诊。主诉交替鼻塞、流涕、经其他医院治疗未彻底治愈,给本发明中药内服,加外用中药治疗15天病愈。

        病例2:

        香港一患儿,从爱方,男8岁,93年3月4日来诊,自诉间断流涕,头痛4年余,经多方治疗无效。检查:鼻前庭皮肤潮红,鼻腔内多量淡黄色粘涕,下鼻甲肥大,诊断为慢性鼻炎。用本发明中药内服,4天症状全消。94年10月来信说没有复发。

        月中药治疗慢性鼻炎,用药各不相同,效果也不一样,本发明方法制做的内服,局部外用中药,疗效好,去病快,值得推广。

    关 键  词:
    治疗 慢性 鼻炎 中药 及其 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治疗慢性鼻炎的中药及其制作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333561.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