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至少有两个室的挤压 吹模成型容器的设备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容器的设备,容器的内腔通过至少一个隔壁分成单独的容器室,设备包括一挤压装置,以便将经塑化加工的塑料制的软管从外喷嘴环与内喷嘴芯之间的环形间隙压出,喷嘴芯有一个用于从环形间隙分流的塑料的导引装置以及至少一个在端面地出口缝,分流的塑料作为在被挤压的软管内部连续延伸的隔壁从出口缝排出,以及设备包括一个焊接与成形装置,软管端部借助它通过焊接封闭并通过产生一个有效作用在软管上的气体压力梯度使软管扩张,并为了形成容器贴靠在成形装置的造型壁上。
由DE 1179 356 A1已知此类设备。在此已知的设备中,作为用于构成内部隔壁的塑料的导引装置,采用在环形间隙的下游出口孔与沿喷嘴芯直径延伸深度较小的出口缝之间直接的连接通道。即使在环形间隙端部区存在的摩擦状况保持在相应于阈值狭窄的极限值内,仍几乎不可能在工作中保持构成期望的恒定材料厚度的隔壁。若为了改善流动状况,出口缝从其中央向两端,亦即向环形间隙处的分流点,设计为有逐渐增大的横截面,则这样做存在的危险是,构成的隔壁在中心区的厚度比在边缘区的小。
本发明的目的是创造一种所述类型的设备,其特点在于有经改善的工作特性。
按本发明此目的在一种前言所述类型的设备中采取这样的措施达到,即,用于分流的塑料的导引装置处于环形间隙的一个区域内,这一区域位于出口缝出口端上游的一定距离处。
通过以此方式将塑料的分流点安置在环形间隙相对于出口区而言在上游的区域内,亦即其中朝下游的出口孔方向运动的塑料柱有相当大压力梯度的区域,在简单地选择分流点与出口孔之间的距离的情况下,可以调整进入缝内的塑料所期望的最佳的流动状况。因此,由于充分利用在出口孔上游存在的较高的压力水平,保证针对被挤压塑料具体的粘度特性,按要求向出口缝供应要构成隔壁的塑料。
在一种有利的设计中,喷嘴芯作为向出口缝供分流的塑料的导引装置,有至少一个横向孔作为在围绕喷嘴芯的环形间隙与该出口缝之间的通路。为了适应不同的状况,在这里只需要制备有不同布局和尺寸的横向孔的喷嘴芯,以针对各种材料特性。
按另一种有利的实施形式,喷嘴芯有一个借助中心螺栓固定,在其端侧的芯尖,其中制有出口缝;以及,芯尖与喷嘴芯相邻部分互相面对的表面之间形成了一个围绕中心螺栓的漏斗面或锥面,它们彼此相隔一定距离地设置并构成了一个围绕着螺栓芯朝喷嘴的纵轴线方向倾斜地延伸的进口区,作为从环形间隙分流的塑料的导引装置,分流的塑料经过螺栓芯内配属的通道到达出口缝。在这样一种实施例中,与不同的既定条件相适应变得特别简单,亦即只要更换芯尖,或将芯尖与喷嘴芯相邻的部分按这样的方式用螺栓连接起来,即在芯尖的漏斗面与相对的锥面之间提供一个按期望改变的进口区横截面。
下面借助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其中:
图1借助按本发明的设备制成的两室容器透视图,容器未装填内容物;
图2按本发明的设备实施例的挤压装置中喷嘴装置示意的简化纵剖面;
图3按本发明的设备的挤压装置经修改的实施例喷嘴芯断开的和示意的简化图;
图4两室容器的侧视图,其中,在容器颈上成形了一个用于两个室的并可借助于卷带打开的封盖;
图5图4所示容器局部断开的俯视图;
图6按本发明用于构成一两室容器的设备一种实施例的示意简化图;以及
图7至9相应于图6所示设备的视图,其中吹模已封闭以及表示在成形、充填或封闭容器时不同的工序。
图1用示意图表示了一个借助于按本发明的设备制成的容器19,它有一连续的内部隔壁21,隔壁将容器19的内腔分成两个独立的彼此流体密封的室23和25。图2和3表示挤压装置1重要的部分,它们与在这些图中未表示的一个吹模相结合构成按本发明的设备的实施例,借助此设备可制成容器19,如图1所示容器有一内部隔壁21。
图2表示具有喷嘴环27的挤压装置1面朝未表示的吹模的那一端,在喷嘴环内同轴于喷嘴纵轴线29设一喷嘴芯31,它的芯尖33与喷嘴环27的端部区共同确定了一个环形的出口35,形式上为软管的被挤压的塑料从出口35排出。熔融的塑料通过在喷嘴环27与喷嘴芯31之间构成的环形间隙37到达出口35。如图2所示,此环形间隙37在芯尖33与喷嘴芯31在上游的相邻部分之间的过渡处收缩,从而为供入的塑料提供了一个壅阻区39。
芯尖33与喷嘴芯31在上游的相邻部分借助具有外螺纹40的螺栓连接,芯尖33和喷嘴芯31相邻部分互相面对的表面彼此相隔一定距离地排列。芯尖33相应的表面构成漏斗面41,而其余的喷嘴芯31面对的表面则确定了一个锥面43。这些在本例中相对于喷嘴纵轴线29倾斜角为65°或60°的表面41和43,在它们之间构成了一个用于从环形间隙37分流出来的塑料的导引装置,分流的塑料在壅阻区39处构成的分流点进入表面41和43之间。分流的塑料通过芯尖具有外螺纹40的螺柱内的孔进入设计在芯尖33前侧的一个出口缝45中。此分流的塑料作为在挤压软管内部横向延伸的料幅从那里排出,在软管扩张后它在由此成形的容器19内构成隔壁21(图1)。在出口缝45的两个侧旁,亦即在从出口缝45排出的料幅两侧,在芯尖33的端面内各有一用于支持空气的出口孔47,它们通过制在有外螺纹40的螺栓内的分支线49与中央空气通道51连通。
从空气通道51那里经出口孔47供入的空气规定作为支持空气,它只是防止挤压软管瘪塌和软管与构成隔壁21的料幅黏合。容器在吹模内的扩张借助一吹制和充填心棒在另一个工序内完成,与芯尖33出口孔47的布局类似,心棒也有吹风口,用于供给优选地灭菌的扩张用的吹风。这些吹风口接着还可以作为充填口,用于向容器室23、25供入充填物。
图3表示一种经修改的喷嘴芯31的前端段,其中没有围绕着它的喷嘴环27。与上面所说明的例子的区别在于,此喷嘴芯31没有通过螺栓固定的在前面的芯尖,此芯尖系用于与喷嘴芯相邻的部分共同构成分流塑料的导引装置的。确切地说,在图3所示的实施形式中,在端侧的出口缝45与围绕喷嘴芯31的环形间隙之间经由横向孔53的直接通路规定作为导引装置,横向孔在喷嘴芯31中横向于纵轴线延伸并与出口缝45内部、亦即上游端连通。横向孔53的数量和横截面选择为,应能从在外部的环形间隙分流出所要求数量的塑料,它从出口缝45排出在软管内部横向延伸作为构成隔壁21的料幅。如在上面已说明的实施例中那样,出口缝45的两个侧旁有支持空气的出口孔47,支持空气从中央空气通道51供入。
在按图2和图3的两个实施例中,从出口缝45排出的料幅厚度可通过选择在喷嘴间隙、亦即在喷嘴环内部构成的环形间隙的宽度与出口缝45宽度之间的比值加以调整。为此,在按图2的举例中,漏斗面41与锥面43之间的距离可为了进行这种调整而改变,同理,在壅阻区39处的间隙收缩量也是可变的。
现在参见图6至9。如果需要,借助于按本发明的设备制造的容器19,同样如传统的单室的容器那样,还可以在头部的上焊钳13在吹模上合拢以便使容器颈57端侧成形以及必要时通过焊接封闭前在吹模5内充填。如前面已说明的那样,两室的容器19可借助一组合式的吹制和充填心棒进行充填,或用一根仅实施充填功能的充填心棒,它为每个容器室23和25设有一个充填物排出口,在这种情况下排出口按与在这里所说明的挤压装置1喷嘴芯31上用于支持空气的出口孔47相同的方式相对于充填心棒的纵轴线错开布置,在那里,出口孔47在构成隔壁21的出口缝45的两个侧旁引出。
如上面已提及的那样,按本发明的方法制成的容器的容器颈的成形,借助于上部运动的焊钳13在所涉及的吹模上进行,可见图6至9。在图1所示的容器19的举例中,此处制有外螺纹17,用于用一个图中未表示的封闭两个容器室23和25的螺旋盖封盖。
取代设计这样一种螺旋盖,在容器颈成形时可以借助上部焊钳13,与针对单室容器的例如按bottelpacck系统已知的相关技术中相同的方式,制成另一种类型的容器盖。如图4和5所示,在容器颈57上可例如成形一卷带盖。在这里焊接过程这样进行,即,两个室23和25通过卷带59封闭,它可在设计为额定断裂点的分离部位63处分离,为此可借助它成形在其上的手柄61旋转此卷带。
图6至9用高度简化的示意图表示从塑料一开始的挤压过程到完全制成一个双室塑料容器的工序流程,容器的两个室23和25已被充填并借助卷带盖73(图9)密封地封闭。例如,图6和7表示挤出的有内部隔壁21的软管3进入打开的吹模5中和借助于吹制空气扩张成容器19,吹制空气通过吹制心棒11在隔壁21两侧吹入,然后(见图7)吹模5闭合以及两侧的焊钳7实施切边焊接过程,通过这一过程软管3下端封闭并与隔壁21端部在焊缝9处连接。
在抽回吹制心棒11并插入充填心棒71后,其中充填心棒针对每一个被隔壁21隔开的容器室23和25各有一充填孔,现在为两个室23和25充填,在此过程中容器19仍处于吹模5内部(图8)。
在完成充填后,抽回充填心棒71,在上部的焊钳13合拢,以便在容器颈57处实施另一个焊接过程,此时容器颈57最终成形,在本例中同时加上密封地封闭两个室23和25的封盖装置。在图9所示的举例中,为此设计一卷带盖73,所以此容器按图4和5中所表示的型式成形,在那里表示了卷带59和手柄61,手柄可以旋转掉在分离点63上的卷带59,由此打开容器19的两个室23和25。
在容器充填并撤回充填心棒71后,如果需要,可在气密地封闭容器前在容器颈57内置入插件。在这方面可涉及功能件,如滴液插件、橡胶塞、注射针头或其他的外来件,它们可在焊钳合拢前借助真空夹置入,以便围绕此插件焊接并同时形成密封的盖。
上面借助于制造一种两室的容器说明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在挤压装置1的喷嘴芯31上可设一个以上的出口缝45,以便挤压出多于一个的塑料料幅。在塑料软管内部便可构成多个隔壁,隔壁两侧分别供入吹制空气,以便在所涉及的吹模内成形一种多室的容器。
在最终成形的容器颈57中,也可以为两个室23和25各设计一个自己的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