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

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

  • 上传人:r7
  • 文档编号:32003
  • 上传时间:2018-01-17
  • 格式:PDF
  • 页数:13
  • 大小:619.38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292087.4

    申请日:

    2014.06.26

    公开号:

    CN104042982A

    公开日:

    2014.09.17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A61K 36/8998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李涛变更后:李涛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解放东路26号文博家园1号楼406变更后:810000 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七一路171号七一小区2-1-301室|||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8998申请日:20140626|||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8998; A61P9/14; A61K35/64(2006.01)N; A61K35/62(2006.01)N; A61K35/56(2006.01)N

    主分类号:

    A61K36/8998

    申请人:

    李涛

    发明人:

    李涛

    地址: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解放东路26号文博家园1号楼406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蒲公英10-15份,苦地丁10-15份,金银花10-15份,当归10-15份,元参10-15份,鸡血藤10-15份,毛冬青10-15份,党参3-6份,黄芪3-6份,白术2-6份,山药2-6份,桃仁5-8份,红花3-6份,川芎4-8份,地龙4-8份,土鳖虫2-5份,蜈蚣2-4份,水蛭2-5份,牛膝3-6份,(制)乳香3-5份,(制)没药3-5份,罂粟壳3-6份,延胡索2-5份,焦麦芽3-5份,连翘2-5份,防己2-5份,麦冬3-6份,杜仲(炭)2-5份,薏苡仁2-5份,茯苓2-5份,甘草2-5份,南鹤虱1-3份。该中药组合物对脉管炎有很好的缓解作用,成本低廉。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蒲公英10-15份,苦地丁10-15份,金银花10-15份,当归10-15份,元参10-15份,鸡血藤10-15份,毛冬青10-15份,党参3-6份,黄芪3-6份,白术2-6份,山药2-6份,桃仁5-8份,红花3-6份,川芎4-8份,地龙4-8份,土鳖虫2-5份,蜈蚣2-4份,水蛭2-5份,牛膝3-6份,(制)乳香3-5份,(制)没药3-5份,罂粟壳3-6份,延胡索2-5份,焦麦芽3-5份,连翘2-5份,防己2-5份,麦冬3-6份,杜仲(炭)2-5份,薏苡仁2-5份,茯苓2-5份,甘草2-5份,南鹤虱1-3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脉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蒲公英11-14份,苦地丁11-14份,金银花11-14份,当归11-14份,元参11-14份,鸡血藤11-14份,毛冬青11-14份,党参4-5份,黄芪4-5份,白术3-5份,山药3-5份,桃仁6-7份,红花4-5份,川芎5-7份,地龙5-6份,土鳖虫3-4份,蜈蚣3-4份,水蛭3-4份,牛膝4-5份,(制)乳香4-5份,(制)没药4-5份,罂粟壳4-5份,延胡索3-4份,焦麦芽4-5份,连翘3-4份,防己3-4份,麦冬4-5份,杜仲(炭)3-4份,薏苡仁3-4份,茯苓3-4份,甘草3-4份,南鹤虱2-3份。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脉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蒲公英12份,苦地丁12份,金银花12份,当归12份,元参12份,鸡血藤12份,毛冬青12份,党参4份,黄芪5份,白术4份,山药4份,桃仁7份,红花5份,川芎6份,地龙6份,土鳖虫4份,蜈蚣3份,水蛭3份,牛膝5份,(制)乳香4份,(制)没药4份,罂粟壳5份,延胡索4份,焦麦芽4份,连翘4份,防己3份,麦冬5份,杜仲(炭)4份,薏苡仁4份,茯苓3份,甘草4份,南鹤虱2份。

    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治疗脉管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如下:
    (1)将蒲公英、金银花、毛冬青、红花、罂粟壳、甘草和南鹤虱用纱布包裹起来待用,将苦地丁、当归、元参、鸡血藤、党参、黄芪、川芎、牛膝、延胡索、连翘、防己、麦冬和茯苓置于非铁质容器中,加温水浸泡20-40分钟,将水蛭,地龙,蜈蚣和土鳖虫用温水浸泡2-3小时;
    (2)将白术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溶液另器收集,药渣备用;
    (3)将桃仁和薏苡仁置沸水锅中煮至外皮微皱,搓去种皮,连同山药和焦麦芽一起置于锅内,中火炒10分钟,捣碎,过40-60目筛;
    (4)将步骤(1)所得物、步骤(2)所得药渣以及(制)乳香、(制)没药和杜仲(炭)一起置于砂锅中,加水,武火煎开,文火加热,静置1-3小时,过滤得新滤液;
    (5)将步骤(3)所得细粉加入到步骤(4)所得滤液中,加入蔗糖,将滤液浓缩成稠膏。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用水量是原料药总重量的2-5倍(优选3-4倍,更加优选3.5倍)。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提取白术挥发油可选用石油醚。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4)加水浸过药材2-5cm(优选浸过药材3-5cm,更加优选4cm)。

    8.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4)文火加热30-50分钟(优选35-45分钟,更加优选40分钟)。

    9.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5)加入蔗糖是滤液的2%-4%(优选2.5%-3.5%,更加优选3%)。

    10.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5)将所得滤液浓缩成为相对密度1.10-1.50的稠膏(优选1.20-1.40,更加优选1.30)。

    说明书

    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中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脉管炎是一种以肢体动脉发生节段性炎症,使血管管腔狭窄、闭塞、血栓栓塞的器质性血管病,病程长多呈缓进性并逐渐加重,常致肢体发生缺血或瘀血病损,甚者肢体溃烂脱落,是一种残损率极高的疾病。中医称脉管炎为脱疽,在两千多年前的《内经》“痈疽篇”中已有记载。脉管炎是一种少见的慢性复发性中、小动脉和静脉的节段性炎症性疾病,下肢多见。表现为患肢缺血、疼痛、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和游走性表浅静脉炎,严重者有肢端溃疡和坏死。目前认为本病是由于小动脉痉挛和血栓形成造成闭塞,致使局部缺血。半数伴有雷诺现象,男性多见,以吸烟者为多。吸烟与本病的经过和预后关系密切。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下肢。患肢呈现一时性或持续性苍白、发绀、有灼热及刺痛,病肢下垂时皮色变红,上举时变白,继之足趾麻木,小腿肌肉疼痛,行走时激发,休息时消失;小腿部常发生浅表性静脉炎和水肿。检查时发现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间歇性跛行及雷诺现象、夜间疼痛加剧,足趾疼痛剧烈,皮肤发绀,进而趾端溃疡或坏疽而发黑,逐渐向近心端蔓延。
    脉管炎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周期性发作。按肢体缺血程度分为三期:第一期(局部缺血期):患肢麻木、发凉、轻度间歇性跛行,可反复出现游走性浅静脉炎。检查发现患肢皮温稍低,色泽较苍白,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此期功能性(痉挛)大于器质性因素。第二期(营养障碍期):症状加重,间歇性跛行明显,疼痛转为持续性静息痛,夜间剧烈。检查患肢皮温显著降低,色泽苍白,或出现紫斑、潮红,小腿肌萎缩,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消失。此期动脉已处于闭塞状态,以器质变化为主掺杂一些功能性因素,肢体依靠侧支循环保持存活,腰交感神经阻滞后仍可出现皮温增高。第三期(坏死期):症状继续加重,患肢趾(指)端发黑、坏疽、溃疡形成,疼痛剧烈呈持续性。此期动脉完全闭塞,侧支循环不能保证趾(指)存活。
    目前治疗脉管炎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右旋糖酐-40 用分子量为5000~20000的右旋糖酐静脉滴注。长期应用有出血的可能,对急性发展期和溃疡坏疽伴有继发感染时不宜应用。(2)血管扩张剂 可应用盐酸妥拉苏林、烟酸、盐酸苯苄胺等。(3)抗生素 有局部和全身感染时,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治疗。(4)糖皮质激素 对病情急性期可考虑应用,每日口服泼尼松或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5)止痛药 疼痛明显者可选用各种止痛药,或用普鲁卡因穴位注射、静脉封闭或股动脉周围封闭,甚至可行腰交感神经节阻滞或硬脊膜外麻醉等。(6)局部治疗 对干性坏疽无菌包扎防止感染,对溃疡可外用康复新换药。(7)手术治疗。经非手术方法治疗无效者,可行腰交感神经切除术、大隐静脉移植转流术或动脉血栓内膜剥离术。当肢端坏死边界局限后,在无菌情况下扩创,将坏死组织清除。对已形成指(趾)端坏疽者,要考虑截指(趾)术。可见,各种治疗脉管炎的方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患者经受过治疗带来的痛苦之后也不一定能彻底根治疾病。
    目前,治疗脉管炎的药物种类很多,针对上述问题公开号CN1544017A(申请号 200310107688.5)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脉管炎中成药。它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生杜肿45-55,红花15-25,防风15-20,川乌12-18,经粉碎成末,用60度高梁曲子酒泡15-50天即可。并声称该发明治标又治本、不复发、不痛苦、使用方便、疗效好、见效快,还可治脑血栓、肌肉萎缩、女子痛经、肌肉肿痛、老寒腿、月子病、肌肉膀肿性风湿、外伤感染。但由其临床病例可以看出,该药物对很大一部分病人不能显效或不能治愈;公开号CN1166357(申请号97108603.6)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脉管炎中成药。其主要组成为:麝香3-6g,西红花20-30g,乳香20-50g,没药20-50g,全虫20-50g,川山甲20-50g,血竭15-50g,蜈蚣6-12条,珍珠10-30g,官粉1-3g,水蛭10-30g,银珠10-30g,牛黄2-4g,白花蛇6-12条,黑槐花20-50g。并且声称该发明具有较强的抗凝血、消栓、祛聚、活血化瘀、温脉活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腐生新诸功能。对各期各类脉管炎,各种血栓及闭塞性血管病症具有很高的疗效,但就其材料来看,制备成本较高,并且有些药材不易获得。而在上述配料中还常常需要加入黄芪、附子、桂枝、元胡、当归、三元或金银花、地丁、土茯苓、泽泻、猪苓,制作工艺复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组合物,采用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点,摒弃其缺点,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散瘀定痛、补肝肾、补脾益气、活血行气、通络。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就是提供上述治疗脉管炎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蒲公英10-15份,苦地丁10-15份,金银花10-15份,当归10-15份,元参10-15份,鸡血藤10-15份,毛冬青10-15份,党参3-6份,黄芪3-6份,白术2-6份,山药2-6份,桃仁5-8份,红花3-6份,川芎4-8份,地龙4-8份,土鳖虫2-5份,蜈蚣2-4份,水蛭2-5份,牛膝3-6份,(制)乳香3-5份,(制)没药3-5份,罂粟壳3-6份,延胡索2-5份,焦麦芽3-5份,连翘2-5份,防己2-5份,麦冬3-6份,杜仲炭2-5份,薏苡仁2-5份,茯苓2-5份,甘草2-5份,南鹤虱1-3份。
    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组合物,优选的方案为,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蒲公英11-14份,苦地丁11-14份,金银花11-14份,当归11-14份,元参11-14份,鸡血藤11-14份,毛冬青11-14份,党参4-5份,黄芪4-5份,白术3-5份,山药3-5份,桃仁6-7份,红花4-5份,川芎5-7份,地龙5-6份,土鳖虫3-4份,蜈蚣3-4份,水蛭3-4份,牛膝4-5份,(制)乳香4-5份,(制)没药4-5份,罂粟壳4-5份,延胡索3-4份,焦麦芽4-5份,连翘3-4份,防己3-4份,麦冬4-5份,杜仲炭3-4份,薏苡仁3-4份,茯苓3-4份,甘草3-4份,南鹤虱2-3份。
    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组合物,更加优选的方案为,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蒲公英12份,苦地丁12份,金银花12份,当归12份,元参12份,鸡血藤12份,毛冬青12份,党参4份,黄芪5份,白术4份,山药4份,桃仁7份,红花5份,川芎6份,地龙6份,土鳖虫4份,蜈蚣3份,水蛭3份,牛膝5份,(制)乳香4份,(制)没药4份,罂粟壳5份,延胡索4份,焦麦芽4份,连翘4份,防己3份,麦冬5份,杜仲(炭)4份,薏苡仁4份,茯苓3份,甘草4份,南鹤虱2份。
    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蒲公英、金银花、毛冬青、红花、罂粟壳、甘草和南鹤虱用纱布包裹起来待用,将苦地丁、当归、元参、鸡血藤、党参、黄芪、川芎、牛膝、延胡索、连翘、防己、麦冬和茯苓置于非铁质容器中,加温水浸泡20-40分钟,将水蛭,地龙,蜈蚣和土鳖虫用温水浸泡2-3小时;
    (2)将白术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溶液另器收集,药渣备用;
    (3)将桃仁和薏苡仁置沸水锅中煮至外皮微皱,搓去种皮,连同山药和焦麦芽一起置于锅内,中火炒10分钟,捣碎,过40-60目筛;
    (4)将步骤(1)所得物、步骤(2)所得药渣以及(制)乳香、(制)没药和杜仲(炭)一起置于砂锅中,加水,武火煎开,文火加热,静置1-3小时,过滤得新滤液;
    (5)将步骤(3)所得细粉加入到步骤(4)所得滤液中,加入蔗糖,将滤液浓缩成稠膏。
    根据上面所述的制备方法:步骤(1)用水量是原料药总重量的2-5倍(优选3-4倍,更加优选3.5倍)。
    根据上面所述的制备方法:步骤(2)提取白术挥发油可选用石油醚。
    根据上面所述的制备方法:步骤(4)加水浸过药材2-5cm(优选浸过药材3-5cm,更加优选4cm)。
    根据上面所述的制备方法:步骤(4)文火加热30-50分钟(优选35-45分钟,更加优选40分钟)。
    根据上面所述的制备方法:步骤(5)加入蔗糖是滤液的2%-4%(优选2.5%-3.5%,更加优选3%)。
    根据上面所述的制备方法:步骤(5)将所得滤液浓缩成为相对密度1.10-1.50的稠膏(优选1.20-1.40,更加优选1.30)。
    使用方法:为使本发明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用温开水冲服,每日服用3次,每次服用5ml,10天为一个疗程。
    各原料药的药理功效分别为:
    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功效。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痛,湿热黄疸,热淋涩痛。蒲公英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有机酸、菊糖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
    苦地丁:味苦,性寒,小毒。归心、肝、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肿的功效。用于咽喉肿痛,疔疮痈肿,痈疽发背,痄腮丹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传染性肝炎,肠炎,痢疾,肾炎,腮腺炎,结膜炎。
    金银花:味甘,性寒。归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的功效。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症,均效果显著。
    当归:味甘、辛、微苦,性温,有浓郁的香气。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元参:味苦咸,性微寒,无毒。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玄参的根,正禀北方水气,兼得春阳之和以生。具有清热凉血,养阴清热,泻火解毒的功效。用于发烧烦渴,自汗盗汗,吐血鼻血,咽喉炎,肺结核,温热病发斑,热毒盛之咽痛,目赤,耳肿,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白喉,虚烦不寤,目涩昏花,咽喉肿痛,瘰疬痰核,痈疽疮毒。
    鸡血藤:味苦、甘,性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血,活血,通络的功效。用于月经不调,血虚萎黄,麻木瘫痪,风湿痹痛。
    毛冬青:味苦、涩而后甘,性平,无毒。为冬青科植物毛冬青的根。夏、秋采,切片晒干。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通脉的功效。清热解毒,活血通脉。用于风热感冒,肺热喘咳,喉头水肿,扁桃体炎,痢毛冬青药物疾,冠心病,脑血管意外所致的偏瘫,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丹毒,烫伤,中心性视网膜炎,葡萄膜炎,皮肤急性化脓性炎症,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塞,血柱闭塞性脉管炎。外用治烧,烫伤,冻疮。
    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功效。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本草从新》记载:“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中气微弱,用以调补,甚为平妥。”
    黄芪:味甘,性温。归肺、脾经。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排毒,排脓的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糖尿病。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
    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土白术健脾,和胃,安胎,泄泻便清,胎动不安。
    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食少便溏,虚劳,喘咳,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桃仁:味苦、甘,性平。归心、肝、大肠经。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的功效。用于经闭,痛经,癥瘕痞块,跌扑损伤,肠燥便秘。
    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能。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癥瘕痞块,跌扑损伤,疮疡肿痛。不过要避免孕妇使用,否则会造成流产。
    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经。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地龙:味咸,性寒。归肝、脾、膀胱经。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的功效。用于高热神昏,惊病抽搐,脑血栓,脑梗塞,冠心病,中风,关节麻痹,肢体麻木,半身不遂,高血压,关节痹痛,肢体麻木,肺热喘咳,尿少水肿。
    土鳖虫:味咸,性寒,有小毒。归肝经。具有破瘀血,消肿散结的功效。用于筋骨折伤,瘀血经闭,癥瘕痞块,跌打损伤、腹内瘀血。
    蜈蚣:味辛,性温,有毒。归肝经。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退炎治疮的功效。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喝,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疮疡,瘰疬,毒蛇咬伤,高血压,清瘀,闭经,跌打损伤。
    水蛭:味咸、苦,性平,有小毒。归肝经。具有破血,逐瘀,通经的功效。用于癥瘕痞块,血瘀经闭,跌扑损伤。
    牛膝:味苦、酸,性平。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的功效。用于腰膝酸痛,筋骨无力,经闭癥瘕,肝阳眩晕。
    乳香:味微苦,性温。有树脂的香味,无色或者淡黄色,常带轻微的绿色、蓝色或棕红色。质坚脆,断面蜡样,无光泽,亦有少数呈玻璃样光泽。以淡黄色、颗粒状、半透明、无砂石树皮杂质、粉末粘手、气芳香者为佳。具有调气活血,定痛,追毒的功效。用于气血凝滞,心腹疼痛,痈疮肿毒,跌打损伤,痛经,产后瘀血刺痛。(制)乳香的做法:将乳香置于锅内,文火炒至表面溶化,喷洒适量米醋,炒3-5min,取出放凉。
    没药:味苦、辛,性平。为橄榄科植物地丁树或哈地丁树的干燥树脂。采集由树皮裂缝处渗出的白色油胶树脂,于空气中变成红棕色而坚硬的圆块。打碎后,炒至焦黑色应用。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功效。用于胸腹瘀痛,痛经,经闭,症瘕,跌打损伤,痈肿疮疡,肠痈,目赤肿痛。在东方是一种活血、化瘀、止痛、健胃的中药。(制)没药的做法:将没药捣碎,把宽150mm的白纸放在铁锅的底部,将捣碎的没药倒在白纸中间,微微加热,会冒出烟雾,当烟雾逐渐减少至消失时停止加热,除去纸屑待用。
    罂粟壳:味酸、涩,性平,有毒。归肺、大肠、肾经。具有敛肺,涩肠,止痛的功效。用于久咳,久泻,脱肛,脘腹疼痛。
    延胡索: 味辛、苦,性温。归肝、脾经。具有活血,利气,止痛,镇痛、镇静、催眠的功效。用于胸胁,脘腹疼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扑肿痛,心腹腰膝诸痛,月经不调,症瘕,崩中,产后血晕,恶露不尽,跌打损伤。
    焦麦芽:味微甘。麦芽主要含α-及β-淀粉酶,催化酶,过氧化异构酶等。另含大麦芽碱,大麦芽胍碱A、B,腺嘌呤胆碱,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D,细胞色素C。具有健胃,通乳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消化不良,乳房胀满,乳汁郁积;炒麦芽偏于行气消食,回乳,脾运不佳,便溏日久,妇女欲断乳汁,食积吞酸,脘腹闷胀。
    连翘:味苦,性寒。归肺、心、小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抗菌,强心,利尿,镇吐的功效。用于痈疽,瘰疬,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
    防己:味苦,性寒。归膀胱、脾、肾经。具有利水消肿,祛风止痛,镇痛、解热、消炎、肌肉松弛、利尿、抗过敏性休克及降低血压的功效。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疹疮毒,风湿痹痛,手足挛急,肺痿喘嗽,伏暑吐泻,疥癣疮肿,高血压症。
    麦冬:味甘、微苦,性寒。归心、肺、胃经。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杜仲:味辛、甘,性温。是著名中药材,药用部位是树皮。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用于腰脊酸疼,肢体痿弱,遗精,滑精,五更泄泻,虚劳,小便余沥,阴下湿痒,胎动不安,胎漏欲堕,胎水肿满,滑胎,高血压。杜仲(炭)的做法:取杜仲块,先用盐水拌匀吸尽后置锅中,用武火炒至黑色并断丝存性,用水喷灭火星,取出晾干。每杜仲块100 公斤,用食盐3公斤。
    薏苡仁: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具有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脓的功效。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肺痛,肠痈,扁平疣,健脾渗湿,除痹止泻。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败毒抗癌的功效。药性平和,利湿而不伤正气。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南鹤虱:味苦、辛,性平,有小毒。归牌、胃经。为伞形科胡萝卜属植物野胡萝卜的果实。对治疗心血管疾病有显著的疗效,具有收缩子宫,杀虫,消积,止痒的作用。用于蛔虫、蛲虫、绦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
    本发明选用天然植物药为原料,各组分符合要政法的规定,利用各味药的综合作用治疗急性脉管炎,安全可靠,对脉管炎效果显著。该中药组合物还具有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解毒泻火的功效,对于久病患者有良好的调治作用。本发明多选用地方常见药材,价格低廉,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本发明的技术优势还体现在:
    1、所选材料皆为传统中药材料,无任何毒副作用;
    2、本发明的中药原料经辨证配伍,在作用上相铺相成,从而有效的发挥其抗菌消炎、镇静止痛的功效,对治疗脉管炎有显著地疗效。
    3、药源易得,药材成本低廉,能够减轻患者负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实验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
    实施例1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每份10g):蒲公英10份,苦地丁10份,金银花10份,当归10份,元参10份,鸡血藤10份,毛冬青10份,党参3份,黄芪3份,白术2份,山药2份,桃仁5份,红花3份,川芎4份,地龙4份,土鳖虫2份,蜈蚣2份,水蛭2份,牛膝3份,(制)乳香3份,(制)没药3份,罂粟壳3份,延胡索2份,焦麦芽3份,连翘2份,防己2份,麦冬3份,杜仲(炭)2份,薏苡仁2份,茯苓2份,甘草2份,南鹤虱1份。
    上述治疗脉管炎的中药组合物,步骤如下:
    (1)将蒲公英、金银花、毛冬青、红花、罂粟壳、甘草和南鹤虱用纱布包裹起来待用,将苦地丁、当归、元参、鸡血藤、党参、黄芪、川芎、牛膝、延胡索、连翘、防己、麦冬和茯苓置于非铁质容器中,加温水浸泡20分钟,将水蛭,地龙,蜈蚣和土鳖虫用温水浸泡2小时;
    (2)将白术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溶液另器收集,药渣备用;
    (3)将桃仁和薏苡仁置沸水锅中煮至外皮微皱,搓去种皮,连同山药和焦麦芽一起置于锅内,中火炒10分钟,捣碎,过40目筛;
    (4)将步骤(1)所得物、步骤(2)所得药渣以及(制)乳香、(制)没药和杜仲(炭)一起置于砂锅中,加水,武火煎开,文火加热,静置1小时,过滤得新滤液;
    (5)将步骤(3)所得细粉加入到步骤(4)所得滤液中,加入蔗糖,将滤液浓缩成稠膏。
    典型病例一:李XX,男,45岁,山东省聊城市郑家镇人。由于长期在讲台上站立授课,四年前,李老师发现自己的双腿经常出现沉重、发冷、发胀、发麻的症状,开始他以为是在讲台上站时间长的自然现象,但是症状一直持续,而且越来越严重,往往没到一节课结束就感到疼痛难忍。去医院检查,医生诊断为静脉曲张并建议他穿弹力袜子、系上弹力绷带,按照医生的嘱咐,断断续续治疗了两三年的时间,这期间曾缓解了一些病症,但是很快就又更加严重了。
    来诊时间:2012年4月13日。当时前腿疼痛加剧,怕冷,疼起来有刺痛和跳痛的感觉,甚至脚趾出现了轻微的溃烂。在朋友的推荐下,服用实施例1所得中药组合物7天之后,脚趾疼痛和肌肉疼痛的症状明显减轻,小腿的水肿也消了,继续服用1个疗程后,各种不适症状都已经消失。李先生甚是高兴。
    实施例2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每份20g):蒲公英15份,苦地丁15份,金银花15份,当归15份,元参5份,鸡血藤15份,毛冬青15份,党参6份,黄芪6份,白术6份,山药6份,桃仁8份,红花6份,川芎8份,地龙8份,土鳖虫5份,蜈蚣4份,水蛭5份,牛膝6份,(制)乳香5份,(制)没药5份,罂粟壳6份,延胡索5份,焦麦芽5份,连翘5份,防己5份,麦冬6份,杜仲(炭)5份,薏苡仁5份,茯苓5份,甘草5份,南鹤虱3份。
    上述治疗脉管炎的中药组合物,步骤如下:
    (1)将蒲公英、金银花、毛冬青、红花、罂粟壳、甘草和南鹤虱用纱布包裹起来待用,将苦地丁、当归、元参、鸡血藤、党参、黄芪、川芎、牛膝、延胡索、连翘、防己、麦冬和茯苓置于非铁质容器中,加温水浸泡40分钟,将水蛭,地龙,蜈蚣和土鳖虫用温水浸泡3小时;
    (2)将白术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溶液另器收集,药渣备用;
    (3)将桃仁和薏苡仁置沸水锅中煮至外皮微皱,搓去种皮,连同山药和焦麦芽一起置于锅内,中火炒10分钟,捣碎,过60目筛;
    (4)将步骤(1)所得物、步骤(2)所得药渣以及(制)乳香、(制)没药和杜仲(炭)一起置于砂锅中,加水,武火煎开,文火加热,静置3小时,过滤得新滤液;
    (5)将步骤(3)所得细粉加入到步骤(4)所得滤液中,加入蔗糖,将滤液浓缩成稠膏。
    典型病例二:赵XX,男45岁,河南省商丘水池铺乡人。症状:腿部苍白、发绀、有灼热及刺痛,病肢下垂时皮色变红,上举时变白,继之足趾麻木,小腿肌肉疼痛,行走时激发,休息时消失;小腿部水肿。已经严重影响赵先生的日常生活,而且极易烦躁,生气上火。
    来诊时间:2011年10月24日。检查时发现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夜间疼痛加剧,足趾疼痛剧烈。服用实施例2所得中药组合物5天之后,腿部水肿有了明显的减轻,继续服用实施例2所得中药组合物7天,腿部疼痛有了显著的减轻,再服用10天实施例2所得中药组合物进行巩固,各种脉管炎症状均消失。
    实施例3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每份30g):蒲公英11份,苦地丁11份,金银花11份,当归11份,元参11份,鸡血藤11份,毛冬青11份,党参4份,黄芪4份,白术3份,山药3份,桃仁6份,红花4份,川芎5份,地龙5份,土鳖虫3份,蜈蚣3份,水蛭3份,牛膝4份,(制)乳香4份,(制)没药4份,罂粟壳4份,延胡索3份,焦麦芽4份,连翘3份,防己3份,麦冬4份,杜仲(炭)3份,薏苡仁3份,茯苓3份,甘草3份,南鹤虱2份。
    上述治疗脉管炎的中药组合物,步骤如下:
    (1)将蒲公英、金银花、毛冬青、红花、罂粟壳、甘草和南鹤虱用纱布包裹起来待用,将苦地丁、当归、元参、鸡血藤、党参、黄芪、川芎、牛膝、延胡索、连翘、防己、麦冬和茯苓置于非铁质容器中,加温水浸泡25分钟,将水蛭,地龙,蜈蚣和土鳖虫用温水浸泡2小时;
    (2)将白术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溶液另器收集,药渣备用;
    (3)将桃仁和薏苡仁置沸水锅中煮至外皮微皱,搓去种皮,连同山药和焦麦芽一起置于锅内,中火炒10分钟,捣碎,过40目筛;
    (4)将步骤(1)所得物、步骤(2)所得药渣以及(制)乳香、(制)没药和杜仲(炭)一起置于砂锅中,加水,武火煎开,文火加热,静置1.5小时,过滤得新滤液;
    (5)将步骤(3)所得细粉加入到步骤(4)所得滤液中,加入蔗糖,将滤液浓缩成稠膏。
    实施例4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每份20g):蒲公英14份,苦地丁14份,金银花14份,当归14份,元参14份,鸡血藤14份,毛冬青14份,党参5份,黄芪5份,白术5份,山药5份,桃仁7份,红花5份,川芎7份,地龙6份,土鳖虫4份,蜈蚣4份,水蛭4份,牛膝5份,(制)乳香5份,(制)没药5份,罂粟壳5份,延胡索4份,焦麦芽5份,连翘4份,防己4份,麦冬5份,杜仲(炭)4份,薏苡仁4份,茯苓4份,甘草4份,南鹤虱3份。
    上述治疗脉管炎的中药组合物,步骤如下:
    (1)将蒲公英、金银花、毛冬青、红花、罂粟壳、甘草和南鹤虱用纱布包裹起来待用,将苦地丁、当归、元参、鸡血藤、党参、黄芪、川芎、牛膝、延胡索、连翘、防己、麦冬和茯苓置于非铁质容器中,加温水浸泡35分钟,将水蛭,地龙,蜈蚣和土鳖虫用温水浸泡3小时;
    (2)将白术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溶液另器收集,药渣备用;
    (3)将桃仁和薏苡仁置沸水锅中煮至外皮微皱,搓去种皮,连同山药和焦麦芽一起置于锅内,中火炒10分钟,捣碎,过60目筛;
    (4)将步骤(1)所得物、步骤(2)所得药渣以及(制)乳香、(制)没药和杜仲(炭)一起置于砂锅中,加水,武火煎开,文火加热,静置2.5小时,过滤得新滤液;
    (5)将步骤(3)所得细粉加入到步骤(4)所得滤液中,加入蔗糖,将滤液浓缩成稠膏。
    典型病例三: 杨XX,男,47岁,山东省聊城市何店镇人。2006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麻凉、怕冷,间歇性跛行,自行热水烫脚,后右足第1趾出现血泡,继而破溃、疼痛,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脉管炎”,给予活血通脉等药物治疗,伤口无明显恢复。之后于某中医院口服其自制胶囊及外用药物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伤口日渐愈合,病情较稳定。2009年冬出现右足足底胼胝体清除后破溃形成,于当地医院电烤治疗后,溃疡面积略有扩大,2010年复诊于某中医院,继续给予口服胶囊及外贴药物(具体不详)治疗后,未见愈合趋势。又于当地医院外贴膏药治疗后,伤口面积迅速扩大至足背,溃疡较深达肌层,外露肌腱,伴患足疼痛剧烈,影响睡眠,且双下肢肌肉群明显萎缩,右侧尤重。5月18日在医院接受抗炎、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溶栓、活血通脉、扩血管等药物相应治疗,效果欠佳,右足大面积发黑、发干,疼痛难忍。
    来诊时间:2012年6月15日。患者来就诊时腿部疼痛且脚趾出现严重性溃疡,服用实施例4所得中药组合物10天后,腿部和脚趾疼痛的症状明显减轻,脚趾溃疡的症状也明显改善。继续服用实施例4所得中药组合物15天后,各种脉管炎的症状均得到很好的改善,对于已经久受病痛折磨的杨先生来说,这让他高兴至极。由于杨先生的病情较严重,所以建议他继续服用实施例4所得中药组合物2个疗程,之后杨先生自感痊愈,并且后期也没再复发。
    实施例5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每份10g):蒲公英12份,苦地丁12份,金银花12份,当归12份,元参12份,鸡血藤12份,毛冬青12份,党参4份,黄芪5份,白术4份,山药4份,桃仁7份,红花5份,川芎6份,地龙6份,土鳖虫4份,蜈蚣3份,水蛭3份,牛膝5份,(制)乳香4份,(制)没药4份,罂粟壳5份,延胡索4份,焦麦芽4份,连翘4份,防己3份,麦冬5份,杜仲(炭)4份,薏苡仁4份,茯苓3份,甘草4份,南鹤虱2份。
    上述治疗脉管炎的中药组合物,步骤如下:
    (1)将蒲公英、金银花、毛冬青、红花、罂粟壳、甘草和南鹤虱用纱布包裹起来待用,将苦地丁、当归、元参、鸡血藤、党参、黄芪、川芎、牛膝、延胡索、连翘、防己、麦冬和茯苓置于非铁质容器中,加温水浸泡30分钟,将水蛭,地龙,蜈蚣和土鳖虫用温水浸泡2.5小时;
    (2)将白术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溶液另器收集,药渣备用;
    (3)将桃仁和薏苡仁置沸水锅中煮至外皮微皱,搓去种皮,连同山药和焦麦芽一起置于锅内,中火炒10分钟,捣碎,过60目筛;
    (4)将步骤(1)所得物、步骤(2)所得药渣以及(制)乳香、(制)没药和杜仲(炭)一起置于砂锅中,加水,武火煎开,文火加热,静置2小时,过滤得新滤液;
    (5)将步骤(3)所得细粉加入到步骤(4)所得滤液中,加入蔗糖,将滤液浓缩成稠膏。
    试验例为了验证实施例5所得治疗脉管炎的中药组合物的药效,我们进行了对比试验。实验选病人400人(排除心、肝、肾、血液等检查指标不在正常范围的患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对药物容易过敏的以及正在运用其他药物治疗该病的患者),随机地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口服西药妥拉西林,每日3-4次,而实验组服用实施例5所得中药组合物。试验之前1周,记录该人群的症状情况。我们每天同等时间,同等情况下用药,观察并记录每组患者的疼痛等状况,包括疼痛、患肢发凉、皮肤色泽改变、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坏疽和溃疡等情况。疗效情况判定标准:治愈:服用实施例5所得中药组合物后,患肢疼痛消失,皮色、肤温恢复正常,疮口愈合,步履活动完全自如。有效:服用实施例5所得中药组合物后,疼痛基本消失,步履活动得到缓解,疮口范围缩小。无效:服用实施例5所得中药组合物后,症状无缓解或者复发。其中,总有效率包括有效的和治愈的。10天为一个疗程。实验结果如下:
    表1
     
    表2

    疗效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服用实施例5所得中药组合物的只有4人无效,而口服西药为36人,并且服用实施例5所得中药组合物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高达98%和80%,而口服西药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只到82%和30%。从表2可以看出,服用实施例5所得中药组合物的实验组的各症状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缓解,并且绝大多数患者在服用2个疗程后,各种不适症状得到很好的改善。总之,该临床实验表明服用实施例5所得中药组合物的实验组与口服西药妥拉西林的给药组相比,其疗效显著,且治愈率高且复发率低,能更好地解决脉管炎给患者带来的巨大痛苦与折磨。
    最后应说明的是,实施例只是本发明最优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关 键  词:
    一种 治疗 脉管炎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3200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