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胆囊炎的中药组合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胆囊炎的中药组合物.pdf(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43050A43申请公布日20140917CN104043050A21申请号201410291506222申请日20140626A61K36/9066200601A61P1/1620060171申请人汤华淑地址264300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成山大道东段101号72发明人汤华淑54发明名称一种治疗胆囊炎的中药组合物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胆囊炎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茵陈1040份、栀子520份、大黄525份、牡丹皮520份、板蓝根1040份、柴胡525份、龙胆草520份、泽泻525份、云苓1040份、大青叶1040份、郁金525份、金钱草1040份、香。
2、附520份、黄芩525份、蒲公英1040份、甘草510份。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具有舒肝利胆、健脾益气、解郁止痛、活血散瘀、清热解毒的功效,其治疗胆囊炎疗效显著,作用可靠。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43050ACN104043050A1/1页21一种治疗胆囊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茵陈1040份、栀子520份、大黄525份、牡丹皮520份、板蓝根1040份、柴胡525份、龙胆草520份、泽泻525份、云苓1040份、大青叶1040份、郁金525份、金钱草1040份。
3、、香附520份、黄芩525份、蒲公英1040份、甘草51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疗胆囊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茵陈30份、栀子10份、大黄15份、牡丹皮12份、板蓝根30份、柴胡15份、龙胆草10份、泽泻15份、云苓30份、大青叶30份、郁金15份、金钱草30份、香附10份、黄芩15份、蒲公英30份、甘草6份。权利要求书CN104043050A1/3页3一种治疗胆囊炎的中药组合物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医药配制品,尤其是一种治疗胆囊炎的中药组合物。背景技术0002胆囊炎是细菌性感染或化学性刺激引起的胆囊炎性病变,为胆囊的常见病,在腹。
4、部外科中其发病率仅次于阑尾炎。胆囊炎主要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起病多与饱食、吃油腻食物、劳累及精神因素等有关,常突然发病,表现为右上腹绞痛、呈阵发性加剧,并向右肩或胸背部放射,与胆绞痛非常相似,但急性胆囊炎引起的腹痛其持续的时间往往较长;慢性胆囊炎系胆囊慢性病变,大多数合并胆囊结石,少数为非胆石性慢性胆囊炎,亦可由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而来,多数表现为胆源性消化不良,厌油腻食物,上腹部闷胀、嗳气,胃部灼热等。目前对于胆囊炎的治疗一般采用单一的西医疗法,西医治疗以消炎、利胆、解痉、止痛为主,但存在疗效不理想及一定副作用的不足。0003祖国医学认为胆囊炎属中医学的“胆胀”、“胁痛”、“。
5、肝胀”等范畴。胆囊炎多因病邪郁阻,胆腑气机通降失常,或因“精汁”久瘀邪结所致。0004根据中医理论,针对胆囊炎的发病机理,采用舒肝利胆、健脾益气、解郁止痛、活血散瘀、清热解毒的治法,进行辩证配伍组方,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发明内容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治疗胆囊炎采用单一的西医疗法,存在疗效不理想及一定副作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制简便、成本低、疗效显著、无副作用的治疗胆囊炎的中药组合物。0006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胆囊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茵陈1040份、栀子520份、大黄525份、牡丹皮520份、板蓝根1040份、柴胡525份、龙胆。
6、草520份、泽泻525份、云苓1040份、大青叶1040份、郁金525份、金钱草1040份、香附520份、黄芩525份、蒲公英1040份、甘草510份。0007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胆囊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茵陈30份、栀子10份、大黄15份、牡丹皮12份、板蓝根30份、柴胡15份、龙胆草10份、泽泻15份、云苓30份、大青叶30份、郁金15份、金钱草30份、香附10份、黄芩15份、蒲公英30份、甘草6份。0008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药物组方。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茵陈具有清热利湿、保肝利胆的功效;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
7、血解毒的功效;大黄具有泻火消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祛瘀止咳的功效;牡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功效;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咽的功效;柴胡具有疏散退热、升阳舒肝的功效;龙胆草具有清热燥湿、泻肝定惊的功效;泽泻具有利水渗湿、泄热通淋的说明书CN104043050A2/3页4功效;云苓具有益气安神、健脾和胃、祛除湿热、行水止泄的功效;大青叶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功效;郁金具有行气化瘀、清心解郁的功效;金钱草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利湿退黄的功效;香附具有舒肝理气、解郁止痛的功效;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
8、、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的功效。本发明精选药物组方,其药物组分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互佐助,共奏舒肝利胆、健脾益气、解郁止痛、活血散瘀、清热解毒的功效,对胆囊炎的治疗达到标本兼治。0009本发明组合物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本发明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各种组分药物采用水煎服用。经临床应用验证,其疗效显著可靠,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有效率达92,治愈率69。具体实施方式001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0011实施例1一种治疗胆囊炎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茵陈30G、栀子10G、大黄15G、牡丹皮12G、板蓝根30G、柴胡15G、龙胆草10。
9、G、泽泻15G、云苓30G、大青叶30G、郁金15G、金钱草30G、香附10G、黄芩15G、蒲公英30G、甘草6G。0012实施例2一种治疗胆囊炎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茵陈15G、栀子20G、大黄10G、牡丹皮20G、板蓝根15G、柴胡25G、龙胆草5G、泽泻20G、云苓10G、大青叶40G、郁金5G、金钱草35G、香附12G、黄芩25G、蒲公英10G、甘草8G。0013实施例3一种治疗胆囊炎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茵陈25G、栀子12G、大黄20G、牡丹皮5G、板蓝根25G、柴胡10G、龙胆草15G、泽泻25G、云苓35G、大青叶20G、郁金10G、金钱草25G、香。
10、附15G、黄芩10G、蒲公英35G、甘草9G。0014实施例4一种治疗胆囊炎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茵陈10G、栀子15G、大黄5G、牡丹皮15G、板蓝根10G、柴胡20G、龙胆草12G、泽泻5G、云苓25G、大青叶10G、郁金20G、金钱草10G、香附20G、黄芩5G、蒲公英25G、甘草5G。0015实施例5一种治疗胆囊炎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茵陈40G、栀子5G、大黄25G、牡丹皮10G、板蓝根40G、柴胡5G、龙胆草20G、泽泻10G、云苓40G、大青叶15G、郁金25G、金钱草40G、香附5G、黄芩20G、蒲公英40G、甘草10G。0016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药。
11、组合物按常规的水煎法制取药剂。具体方法如下将组方的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冷水漫过药面,浸泡15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约6厘米,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次煎煮,加水没过药面约4厘米,水沸后煎煮1520分钟。两次煎煮取汁,合并。0017本发明以实施例1所给出的一种治疗胆囊炎的中药组合物,做临床疗效总结如下说明书CN104043050A3/3页5一、一般性资料本中药组合物应用于临床观察病例100例,男53例,女47例,年龄2570岁。0018二、诊断依据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胆囊炎的诊断标准1、持续性右上腹钝痛或不适感,或伴右肩。
12、胛区疼痛;2、有恶心、嗳气、反酸、腹胀和胃部灼热等消化不良症状,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3、病程长,病情有急性发作和缓解交替的特点;4、胆囊区刻有轻度压痛和叩痛;5、胆汁中黏液增多,白细胞成堆,细菌培养阳性;6、B超检查可见胆囊结石,胆囊壁增厚,胆囊缩小或变形;7、胆囊造影可见胆结石,胆囊缩小或变形,胆囊收缩功能不良,或胆囊显影淡薄。00198、临床症状情志抑郁或心烦易怒,胁肋窜痛,引及上腹或肩背部,脘闷不舒,善太息,嗳气频频,舌淡苔白或白腻,脉弦紧。0020三、用法用量临床应用时,一日一剂,水煎两遍取汁约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六天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忌生冷辛辣刺激之物。0021四、疗效。
13、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胆囊炎的疗效标准1痊愈B超检查胆囊壁及收缩功能恢复正常,胆区疼痛消失,饮食、消化恢复正常。停药3个月无变化,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2有效B超检查胆囊壁及收缩功能有明显改善,胆区压痛明显好转,饮食、消化明显好转;3无效B超检查胆囊壁及收缩功能无明显变化,各项症状无明显改善。0022五、治疗效果该临床观察病例中,服药25个疗程,痊愈69例,随访未见复发;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8例。治疗期间未发生毒副作用。0023六、典型病例病例1张某,女,39岁。持续性右上腹钝痛,并伴有胃痛、恶心、无力;B超检查胆囊增大、胆壁欠光滑。诊见舌淡苔白,脉弦紧。诊断胆囊炎。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2个疗程,疼痛减轻明显减轻,其余症状也得到缓解;继续服用2个疗程,所有症状完全消失,痊愈。半年后随访无复发。0024病例2崔某,男,52岁。患胆囊炎2年。就诊时胁痛隐隐走窜不定,连及肩背部亦痛,入夜则胁痛固定不移,口干苦,舌紫气,脉弦细。B超检查,囊壁增厚,体积增大,胆囊壁不光滑且粗糙。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2个疗程,症状明显减轻,经B超复查,胆囊轮廓清晰、光滑,大小形态基本正常,继续服用3个疗程,痊愈。一年后随访无复发。说明书CN10404305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