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酶中草药料精 复合酶中草药料精属于饲料科技与中药学和应用微生物技术相互交叉渗透所形成的新兴技术领域。
近年来,饲料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人们在以粮食为原料的传统饲料基础上,相继研制、发明和发现了很多新型的饲料原料、料精以及各种添加剂。在这些新技术、新产品中,酶制剂、中草药、光合细菌和微量元素添加剂等,日益受到养殖业的青睐。
1.酶制剂
酶是具有蛋白质结构和高度生物活性的一大类物质。它作为畜禽新陈代谢所必需的催化剂,可以加快畜禽机体内各种生化反应的速度,加速饲料中蛋白质、淀粉和纤维素等物质的消化吸收,从而提高配合饲料的转化率,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减少发病率,提高成活率,并能明显改善养殖环境。
目前用于饲料生产的主要有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等单一或复合制剂。
2.中草药添加剂
随着养殖业和饲料工业的发展,为了促进动物生长、减少疾病,国外和国内先后有以某些具有助生长和防治畜禽等动物疾病作用的西药作为饲料添加剂饲喂动物的尝试,并广泛用于生产。但是西药作为化学合成药物易在人和动物体内长期残留,并对人和动物有各种毒副作用。因此,近年来某些发达国家已开始对肉蛋进口实行控制和检验,严禁有化学残留物的食品进口。而由于中草药取材于动植物和少量天然矿物,一般不具毒副作用,因而开始受到中外食品、饲料科技界的重视。实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在人和动物的保健品中加入适量的某些中草药。如板兰根、木香、穿心莲、当归、川芎、黄芪、五加皮、甘草等,可以分别或共同起到抗菌、清热、解毒、促消化、防治消化道或呼吸道疾病、改善适口性、提高动物长肉率或产蛋率、增进人体或动物体免疫能力等多种作用。
3.光合细菌技术
近年来对光合细菌地应用研究成果表明:在水产品(鱼、虾)养殖中将液态光合细菌加入饲料中饲喂动物,由于它具有多种消化酶活性,因而可提高水中含氧量,可为水产品创造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有利于水产品的成活和增产。
4.微量元素添加剂
国内外饲料、养殖科技领域的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在动物饲料中添加动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可激活体内消化酶,促进动物生长。
但是,由于以上技术往往都只限于单独运用,不能发挥各类物质之间的互补作用,所以对动物增重、成活的作用不甚理想,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也不显著。同时,由于有些工艺是从国外引进的(如液态光合细菌的生产工艺),设备昂贵,操作复杂,成本较高,不易推广普及。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比较动物实验和试生产实践基础上,设计一整套将三种酶制剂(α—淀粉酶、酸性蛋白酶、纤维素酶)和固态光合细菌与特定成分的中草药及微量元素加以合理组合的工艺和配方,从而使其作为饲料料精的喂养效果优于它们单独使用的效果,并使综合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一种新型的动物保健品——“复合酶中草药料精”是指:将特制的三种酶制剂和用专门工艺生产的固态光合细菌与数种中草药及数种微量元素添加剂共四类组分的数种物质,按正交实验确定的配比组合而成的产品。
所说的四类组分的数种物质的确定配比为:
①特制的三种酶制剂,占产品总重量45%。其中包括:α—淀粉酶,酸性蛋白酶,纤维素酶。它们三者配比为2∶3∶5;
②固态光合细菌,占产品总重量的10%;
③中草药占产品总重量的40%。其中包括:穿心莲、板兰根、白头翁、马齿苋、青嵩素、当归、川芎、王不留行、苍术、艾叶、小茴香、黄芪、苦参、甘草、木香、五加皮、麦牙、参叶、黄柏等20多味中药材。各种中药含量比例按所列顺序逐次下降即可;
④微量元素添加剂占产品总重量的5%。其中包括:硫酸亚铁(FeSo4·7H2O)25%,硫酸铜(CuSO4·5H2O)50%,二氯化钴(CoCl2)5%,硫酸锰(MnSO4)5%,硫酸镁(MgSO4·7H2O)3%,碘化钾(KI)3%,亚硒酸钠(Na2SeO3)2%,硫酸锌(ZnSO4)占7%。
所说的固态光合细菌的专门生产工艺是指液体培养和固化培养相结合的生产工艺,其产品为固化物,其中每克发酵物细胞数≥90亿。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三种酶制剂生产工艺
1.α—淀粉酶用酵母菌球囊拟内孢霉(Endomycopsis fibuliger)发酵而成。其发酵原料配方为:豆粕30%,玉米蛋白粉50%,植物性碳水化合物18%,含氮无机盐2%。运用浅盘固体发酵工艺,在30℃下发酵24小时。当酵母细胞数达到36亿/g时终止发酵,酶活指标可以达到161vu/g。
2.酸性蛋白酶用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发酵而成。发酵原料配方为:麸皮60%,豆粕20%,碳水化合物19%,含氮微量元素1%。采用固体厚层通风发酵工艺,当黑曲霉孢子数达2.6亿/g时终止发酵。酶活指标可达3600u/g。
3.纤维素酶用胆小青霉(Penicillium pusillum)发酵而成。其培养基为:稻草粉(或玉米桔粉)占80%,麸皮(或米糠)占19%,含氮无机盐占1%。采用浅盘固体发酵工艺,在28±0.5℃下发酵120小时即终止发酵。酶活指标可达48u/g。
上述三种酶产品均经低温干燥(气流温度≤60℃),之后粉碎,并分别用Man-dels法、Folin法和Wohlgemuth法测定酶活。待用。
(二)光合细菌生产工艺
采用两步培养法:
1.液体培养
培养基配方为:NH4Cl1‰,酵母浸出汁0.5‰,乙酸钠5‰,NaHCO35‰,Na-Cl5‰,MgSO4·7H2O0.5‰,K2HPO40.2‰,复合维生素B0.0001‰,其他为自来水。工艺步骤为:培养基灭菌;40℃以下接种;在光照度为550~2200勒克斯下培养,培养温度为28±1℃;当光密度(OD值)达到4.0时终止培养。得液体光合细菌。
2.固化培养
培养基配方为:碳水化合物50%,CaCO322%,纯净土壤20%,无机盐3%,鱼粉2%,蛋白胨1%,牛肉膏1%,酵母膏1%。操作工艺如下:加水;和料;对培养基高压灭菌;当温度冷却到40℃以下时,按40%接种量接种液体光合细菌;在光照条件下进行浅盘固体培养,培养温度为28±1℃;当每克发酵物细胞数≥90亿时,终止培养;低温干燥(气流温度≤60℃);粉碎。得固态光合细菌。待用。
(三)中草药处理
在药材市场选购合格优质的上述数种草药;经预处理和去杂后,用中药粉碎机粉碎;最后进行质检,待用。
(四)微量元素添加剂处理
在市场上购买上述八种饲料级微量元素添加剂;经粉碎、过筛后,用微量元素预混机将各种微量元素添加剂混合。待用。
(五)复合工艺
1.上述四类组分的数种物质严格按确定的比例称量。称量范围在1克以下的,用分辨率为1/10000的分析天平称量;称量范围在1~100克之间的,用分度值为0.01克的扭力天平称量;称量范围在100~1000克之间的,用架盘天平;称量范围大于1000克的,用小型台秤称量。
2.各种成份用饲料混合机混匀。
3.质检、包装、入库。
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指标为:
1.外观:呈均匀粉末状,无异物;具有中草药和固体发酵物的特殊气味,无异味;颜色为浅棕色。
2.酶活指标
α—淀粉酶:161U/g;
酸性蛋白酶:3600U/g;
纤维素酶:48U/g。
3.光合细菌细胞数:
每克单独发酵物中,光合细菌细胞数≥90亿;每克最终产品中,光合细菌细胞数≥9.0亿。
4.微量元素含量指标(每千克产品中含量):
Cu——6.4±0.2g/kg,
Fe——2.5±0.2g/kg,
Co——1.1±0.1g/kg,
Mn——0.91±0.02g/kg,
Mg——0.15±0.01g/kg,
K——0.35±0.02g/kg,
Na——0.27±0.02g/kg,
Zn——1.4±0.1g/kg。
本发明有如下优点:
1.本产品中四大类组分的数种物质按正交实验结果确定的最优比例混合而成,且均为干物质,因此,其中酶制剂和光合细菌的活性不仅不受干扰或抑制,而且由于四类组分的协同、互补作用,使本产品对于提高畜、禽增重率或产蛋率、降低料肉比或料蛋比、提高抗病免疫能力等的作用明显优于它们单独使用的效果。
2.本产品富含多种消化酶活性、免疫活性和未知生长刺激因子,因此可大幅度提高饲料转化率、提高成活率和减少发病率,并减少粪便臭味。同时由于本品中含有数种微量元素,它不仅可激活动物体自身的消化酶,而且对本品中所包含的各种酶制剂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3.由于本发明中发酵工艺的创新特别是固态光合细菌培养工艺在国内外均无先例,使生产设备简易,操作方便,成本大幅度下降。同时,养殖户每添加1%本品于饲料中,可提高综合经济效益8~20%。
* * * * *
参考文献
1.闫继业主编:《畜禽药物手册》,金盾出版社,1990.8。
2.Pfennig,N.“The Photozyathetic Bacteria”.led,by R.K.Cloyton & W.R.Sistrom,Plenum Press,New York & London,3—14,1978。
3.潘林阳、关新富主编:《饲料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4.刘继业著:《饲料工业手册》,新华出版社,199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