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多糖在制备降血脂的药物和保健品中的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芪多糖在制备降血脂的药物和保健品中的应用.pdf(20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黄芪多糖在制备降血脂药物和保健品中的应用。研究表明,黄芪多糖具有降血脂,即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能够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病变、周围血管病变以及高脂血症等。 。
CN200410062299.X
2004.07.05
CN1575800A
2005.02.09
授权
有权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A61K31/715; A61P3/06; A61P9/10
内蒙古博日吉汗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博日吉汗格日勒图; 昭日格图; 那生桑; 娜日苏; 高杰
014030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稀土高新技术开发区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倪骏
本发明涉及黄芪多糖在制备降血脂药物和保健品中的应用。研究表明,黄芪多糖具有降血脂,即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能够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病变、周围血管病变以及高脂血症等。
1. 黄芪多糖在制备降血脂的药物和保健品中的应用。2. 黄芪多糖在制备降低胆固醇、降低甘油三酯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药物和保健品中的应用。3. 黄芪多糖在制备降低胆固醇的药物和保健品中的应用。4. 黄芪多糖在制备降低甘油三酯的药物和保健品中的应用。5. 黄芪多糖在制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药物和保健品中的应用。6. 黄芪多糖在制备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和保健品中的应用。7. 黄芪多糖在制备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和保健品中的应用。8. 黄芪多糖在制备预防和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药物和保健品中的应用。9. 黄芪多糖在制备预防和治疗周围血管病变的药物和保健品中的应用。10. 黄芪多糖在制备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的药物和保健品中的应用。
黄芪多糖在制备降血脂的药物和保健品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黄芪多糖的应用。更确切地说,本发明涉及黄芪多糖在制备降血脂药物和保健品中的应用,还涉及黄芪多糖在制备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和保健品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医学研究表明,脂类代谢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高脂血症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增高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指标。血脂是血清中各类脂质的总称,血脂主要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磷脂等,此外还有少量游离脂肪酸和极少量的其它脂质,包括脂溶性维生素和类固醇激素等。胆固醇的三分之二以胆固醇酯的形式存在,其余三分之一为游离胆固醇。 胆固醇既是细胞膜及血浆脂蛋白的重要成分,在维持膜的流动性和正常中起重要作用,又是合成胆汁酸、类固醇激素(肾上腺素皮质激素、雄激素及雌激素)及维生素D2等重要生物活性的原料。胆固醇代谢障碍可引起血浆胆固醇升高,这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危险因素,可引起脑血管、冠状动脉和周围血管病变。所以,胆固醇代谢紊乱与这些疾病的关系是当前医学界较瞩目的主要问题之一。且我们的受试药黄芪多糖显著降低胆固醇,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冠状动脉和周围血管病变。用酶比色法(CHOD-PAP)测定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原理是反应温度为37℃,先用胆固醇脂水解酶(CEH)将血清中的胆固醇脂(CE)水解为游离胆固醇(FC)和脂肪酸;再用胆固醇氧化酶(COD)将血清中的所有FC氧化成Ch-4-烯-3-酮,并产生H2O2;后者与4-氨基安替比林(4-AAP)及4-氯酚在过氧化物酶(POD)作用下反应(Trinder反应)生成红色的醌亚胺,在500nm波长下比色测定。 脂肪由1分子甘油和3分子脂肪酸组成,故又称三酯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或甘油三酯。后一名在化学上不够明确,故国际命名委员会建议不再使用这一名称,但习惯称之。TG的升高使高密度脂蛋白种类减少或成分改变,产生富含TG的高密度脂蛋白,而后者的降低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且我们的受试药黄芪多糖显著降低甘油三酯。用酶比色法(GPO-PAP)测定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反应温度为37℃,先用脂蛋白脂酶(LPL)将血清中的甘油三酯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在甘油激酶(GK)的作用下,甘油和ATP反应生成甘油-3-磷酸和ADP,在甘油磷酸氧化酶(GPO)的作用下,甘油-3-磷酸被氧气氧化成磷酸二羟丙酮和H2O2,在过氧化物酶(POD)作用下,H2O2与4-氨基安替比林(4-AAP)及4-氯酚反应(Trinder反应)生成红色的醌亚胺,在500nm波长下比色测定。 高密度脂蛋白(HDL)能够活化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是将肝外组织胆固醇运送到肝脏的主要运载工具,故其与血浆脂蛋白的清除、血浆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有关。可以说HDL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冠心病的保护因子。其对冠心病的保护作用与HDL在脂蛋白代谢中的特殊作用是分不开的。它可能通过以下机制而起保护作用:①含APOE的HDL亚类能识别LDL的B1E受体;而且与LDL竞争受体,减少LDL的摄入和降解;②HDL能够将外周组织的胆固醇转移至肝脏进行代谢,在这种胆固醇逆向转运中,HDL是胆固醇的载体,LCAT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HDL的这种作用可防止胆固醇在细胞沉积;③提供APOC,促进CM、VLDL的代谢,使血浆胆固醇下降。④HDL-C与前列腺素(PGI2)合成正相关,PGI2水平升高,可以加强抑制血小板聚集,血管扩张不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且我们的受试药黄芪多糖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充分活化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是将肝外组织胆固醇运送到肝脏的主要运载工具,可清除血浆脂蛋白、血浆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用磷钨酸-镁沉淀法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血清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及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经磷钨酸-镁沉淀后,上清液为高密度脂蛋白(HDL),其胆固醇含量用酶法测定。 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已发生很大变化,动物脂肪等高热量食物摄取率增高,再加上生活节奏加快所致的社会心理因素的变化,而使高脂血症人群增多,与此相应,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升高。虽然各类降脂药物已应运而生,如他汀类降脂药(主要降胆固醇,轻度降甘油三酯)包括: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和氟伐他汀;胆酸吸附剂(只降低胆固醇,轻微升高甘油三酯)包括:考来希胺和考来替哌;贝丁酸类降脂药(主要降低甘油三酯)包括:非诺贝特、苯扎贝特和吉菲罗齐;烟酸类降脂药(对降低甘油三酯及胆固醇均有效)包括:烟酸和阿西莫司。这些药物虽然具有降脂作用,但也有不少副作用,医学界正在努力开发副作用小的降脂药物。据报道,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多糖,如海带多糖、南瓜多糖、浒苔多糖、石莼多糖和枸杞多糖具有降血脂作用,但尚未见黄芪多糖具有降血脂作用的相关报道。本发明人从事黄芪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研究,长期研究和大量试验结果表明,黄芪多糖具有降血脂功效,有显著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之一是提供黄芪多糖在制备降血脂的药物和保健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目的之二是提供黄芪多糖在制备降低胆固醇、降低甘油三酯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药物和保健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目的之三是提供黄芪多糖在制备降低胆固醇的药物和保健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目的之四是提供黄芪多糖在制备降低甘油三酯的药物和保健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目的之五是提供黄芪多糖在制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药物和保健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目的之六是提供黄芪多糖在制备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和保健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目的之七是提供黄芪多糖在制备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和保健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目地之八是提供黄芪多糖在制备预防和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药物和保健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目的之九是提供黄芪多糖在制备预防和治疗周围血管病变的药物和保健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目的之十是提供黄芪多糖在制备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的药物和保健品中的应用。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与根头,晒干。本品呈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长30~90cm,直径1~3.5cm。表面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色,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黄芪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等功能。将天然生长的黄芪根洗净,切成薄片,晾干,粉碎,用蒸馏水水煮提取、醇沉、分离,即得黄芪多糖。下面对本发明所述的黄芪多糖的提取方法,其纯度、分子量、成分、结构鉴定方法作简要说明。 1.黄芪多糖的制备方法 将内蒙古自治区天然生长的黄芪根洗净,切成薄片,晾干,粉碎成末。将750g黄芪粉末倒入到5000mL三颈瓶中,加入3000ml蒸馏水,置入5000mL可调控温电热套,用JHS-1电子恒温搅拌机电动搅拌,70℃下回流2-3小时。冷却到室温,过滤。将滤饼用蒸馏水按照上述方法再提取2次。合并滤液,用旋转蒸发仪浓缩提取液,直至浓粘液,将其逐渐滴入到大量的无水乙醇(比例1∶5-10)中沉淀,过夜。弃去上清液,将沉淀离心,再将沉淀溶解于蒸馏水中,浓缩该溶液,至极浓,将其滴入大量乙醇(比例1∶5-10)中沉淀,过夜。将得到的黄芪多糖沉淀,溶于蒸馏水,蒸出残余乙醇,用液氮或冷冻箱将其冷冻后,用冷冻干燥机冻结干燥,得到黄芪多糖60g,产率8.0%。用同样的方法提取1400g黄芪粉末,共得到黄芪粗糖170g,产率12.14%。黄芪多糖产率在8-12%。总糖量85-95%。 2.黄芪多糖的纯度及分子量 关于黄芪多糖纯度说明:我们这里所讲的黄芪多糖,是乙醇溶剂中可沉淀的大分子天然多糖,其分子量一般不小于2000。在乙醇溶剂中不沉淀的有机化合物,属小分子杂质。我们提取的黄芪多糖的纯度是乙醇中不溶大分子(多糖)。产品中黄芪多糖的含量的测定方法,是用无水乙醇浸泡黄芪多糖产品30分钟,然后滤出多糖,蒸干乙醇滤液、干燥、称重。可得到乙醇可溶物的重量。黄芪多糖纯度计算式如下: 黄芪多糖纯度平均96%以上,纯度范围在95%-99%。 关于分子量说明:黄芪多糖是一种天然多糖,属于高分子物质。高分子物质是由结构一致或相近,分子量不同的大量高分子化合物组成的。因此,高分子物质不同于小分子,高分子没有准确的分子量,只有平均分子量(Mn)。平均分子量可用凝胶色谱仪(GPC)测定。我们提取的黄芪多糖的数均分子量范围是2-10万。分子量最小的黄芪多糖也是在乙醇中沉淀下来的多糖。小分子糖和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在乙醇中不会沉淀。 经元素分析,黄芪多糖含有:C:40-42(平均41.14);H:6.3-7.3(平均6.77);N:2.0-3.0(平均2.38)。 3.黄芪多糖的结构鉴定 黄芪多糖作为分子量范围较宽的天然高分子多糖,其分子结构十分复杂,目前在国内外还不十分清楚。但是对黄芪多糖的水溶性部分,人们作了很多研究,我们也作了较系统的研究工作。 黄芪多糖的主要组成及其结构是1,4-D-α-葡聚糖。该成分占总黄芪多糖的90%以上。黄芪多糖的结构,用简单的物化方法难于确定。如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气相色谱、薄层分析等手段都不能确定黄芪多糖的结构,也难以用于质量标准的确定。目前最好方法是用碳13核磁共振图谱(13C-NMR)。看13C-NMR图谱上,黄芪多糖的碳1特征峰在98-100ppm之间。黄芪多糖的6个C的强峰与1,6-D-α-葡聚糖13C-NMR图谱基本吻合。黄芪多糖和葡聚糖的6个C的强峰的化学位(PPm)如下:C1:98.93 C2:70.67 C3:72.67 C4:75.89 C5:71.03 C6:59.73。 附图说明 图1为黄芪多糖的13C-NMR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试验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黄芪多糖在制备降血脂药物和保健品中的应用,以及黄芪多糖在制备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和保健品中的应用的有益效果。 试验例一.黄芪多糖安全性(毒性)试验 据中药新药研究指导原则,对黄芪多糖进行了小鼠急性毒性实验观察,动物预试结果表明,由于黄芪多糖没有明显的毒性,无法测出LD50,因此对受试药物进行最大给药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观察小白鼠灌胃黄芪多糖后所产生的急性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 试验材料:(1)被试药:黄芪多糖,由本实验室(内蒙古大学高分子化学及蒙药研究所)提供。试验时称取适量黄芪多糖冻干粉用蒸馏水配成可灌胃的最大浓度的水溶液0.108g/ml,备用。(2)动物:昆明品种小白鼠,32只,雌雄各半,体重21±1.2g,由内蒙古大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提供,实验室温度20~23℃,相对湿度70%。 预试急性毒性试验 取小鼠12只,雌雄各半,禁食12h,不禁水,观察黄芪多糖一次性最大浓度0.1075g/ml,最大容积量0.8ml/20g体重给小鼠灌胃后所产生的毒性反应、体重变化及死亡情况,每天观察一次,连续观察7天,结果列入表1、表2,实验结果表明体重增长正常。各器官、系统生理反应正常,无毒性表现。观察期间无1例死亡,存活率为100%,按规则应继续增大给药量至找出100%估计致死量,但受到最高灌胃容积量的限制,无法继续增加给药量,也无法准确计算出半数致死量LD50。说明黄芪多糖为安全、无毒,适用于临床。 最大给药量测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新药审批办法对新药毒理研究的技术要求补充说明指出“中药制剂急毒性试验,如因药物浓或给药体积过大,无法测定LD50时可给予动物能够接受的最大浓度下的最大体积进行急性毒性测定,并可在24小时内口服多次(二至四次),以观察短期内(七日内)所产生的不良反应。 取小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给药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动物禁食12小时,以药物对小鼠可灌胃最大浓度0.108g/ml,最大容积量0.8ml/20g体重的药量24h内灌胃3次,总给药量13g/kg体重,相当于推荐用药量的216倍(推荐用药量60mg/kg·日)。对照组灌胃等容量蒸馏水。给小鼠灌胃后,对可能产生的毒性反应、体重变化及死亡情况,每天观察一次,连续观察7天。结果列入表3、表4,实验结果表明观察期间,体重增长正常、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反应正常、无毒性表现,无一例死亡。黄芪多糖小鼠灌胃最大给药量为0.108g/20g,1日3次,总给药量按体重13g/kg相当于推荐用量60mg(黄芪多糖)/kg体重的216倍。表明小鼠实验中,黄芪多糖没有毒性,临床应用安全可靠(>200倍)。以上两个试验充分证实黄芪多糖为安全、无毒。所以,可放心利用黄芪多糖开发食品、保健品、药品等。 表1 黄芪多糖对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的预试验体重变化表 单位:g 时间 体重(均值±标准差) 死亡情况 给药前 20.35±1.11 无 给药后1天 21.43±1.07 无 给药后2天 22.36±0.97 无 给药后3天 23.27±0.99 无 给药后4天 23.33±0.79 无 给药后5天 24.89±0.62 无 给药后6天 26.46±0.94 无 给药后7天 27.46±1.00 无 表2给药后小鼠毒性反应情况 器官系统 检查方法 毒性表现 中枢和运动 行为 给药后一天内少动,之后活动一直正常 神经系统 对刺激的反应 正常 异常运动 无 神经反射 正常 植物神经系统 瞳孔 给药后正常 分泌物 未见异常分泌物 呼吸系统 鼻 未见分泌物呼吸及其频率正常 胃肠系统 大便 正常 皮肤和皮毛 颜色、完整性 正常 其他 未见其他各种异常现象 表3 黄芪多糖对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最大给药量试验的体重变化表 单位:g 时间 对照组 给药组 P值 死亡情况 给药前 21.34±0.92 21.63±1.38 0.58 无 给药后1天 22.36±0.96 22.07±1.72 无 给药后2天 23.27±0.84 23.45±1.93 无 给药后3天 23.98±0.67 23.15±2.70 无 给药后4天 24.69±0.64 25.00±2.24 无 给药后5天 25.40±0.76 25.85±2.34 无 给药后6天 26.11±0.99 27.11±2.36 无 给药后7天 26.82±1.27 27.34±1.75 0.44 无 表4 给药后小鼠毒性反应情况 器官系统 检查方法 毒性表现 中枢和运动 行为 给药后一天内活动增多后减少,之后活动一直正常 神经系统 对刺激的反应 正常 异常运动 无 神经反射 正常 植物神经系统 瞳孔 给药后正常 分泌物 未见异常分泌物 呼吸系统 鼻 未见分泌物呼吸及其频率正常 胃肠系统 大便 正常腹胀 皮肤和皮毛 颜色、完整性 正常 其他 未见其他各种异常 试验例二.黄芪多糖的降血脂药效试验 1实验动物及材料 实验动物:二级雄性Wistar大白鼠,体重170±10g (内蒙古大学动物研究中心提供)。 实验试剂:黄芪多糖由本研究所自己提取; 总胆固醇试剂盒由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生产批号:180091,证号:京T20010069 甘油三酯试剂盒由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生产批号:220411,证号:京T20010069 胆固醇由北京化学试剂公司生产; 生产批号:020816 胆酸钠由北京海淀区微生物培养机制品厂生产; 生产批号:020726 辛伐他汀由江苏联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生产批号:20020601 蛋黄粉由大连境港生化制品厂 生产批号:801103 实验仪器:PRONTO EVOLUTION全自动生化仪(意大利产); TDL-5-A离心机(上海产); 高脂饲料的配方: 配方1(预防性受试给药模型):胆固醇3%,猪油10%,胆酸钠0.5%,基础饲料86.5%(配方:面粉20%,米粉10%,玉米20%,麸皮25%,豆料20%,骨粉2%,鱼粉2%,食盐0.9%,维生素0.1%)。 配方2(治疗性受试给药模型):胆固醇1%,猪油10%,胆酸钠0.2%,蛋黄粉10%;基础饲料78.8%(配方:面粉20%,米粉10%,玉米20%,麸皮25%,豆料20%,骨粉2%,鱼粉2%,食盐0.9%,维生素0.1%)。 2.黄芪多糖预防高血脂症的动物实验 高脂模型与给药:取大白鼠30只,体重170±10g,雄性,用普通标准饲料饲喂3天后,按体重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1组为高脂饲料对照组;2组为阳性对照组;3组为黄芪多糖组;给药第1天开始喂养高脂饲料每只20g/天,灌胃时间:每天上午10:30。分组情况及各组给药量见表5。 测定与观察方法:各组灌胃给药14天,在第15天时禁食不禁水12小时,尾静脉取血,采用酶比色法在全自动生化仪上测定血清总胆固醇值和甘油三酯值。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差异显著性以T检验判定。 结果:每隔5天按鼠体重计算给药量。体重变化见表6,各组从1、5、10、15天体重增长正常,平均体重各组间无异常变化,且证明黄芪多糖无毒、安全性。实验结果列入表7、8、9、10。表7、8表明,两组比较空白对照都有一定的降总胆固醇作用,但没有显著差异。辛伐他汀组与对照组比较P值大于黄芪多糖与对照组比较P值,表明黄芪多糖的降总胆固醇作用比阳性对照药(辛伐他汀)还要好,但没有显著差异。表9、10表明,两组与空白对照比较都有一定的降甘油三酯的作用,有显著差异。辛伐他汀组与对照组比较P值小于黄芪多糖与对照组比较P值,表明黄芪多糖的降甘油三酯作用不如阳性对照药(辛伐他汀)好,但没有显著差异。 表5 分组情况及各组给药量 组别 1 2 3 药品 对照 阳性对照 受试药 (H2O) (辛伐他汀) (黄芪多糖) 给药量(mg/kg) 60 10 60 (mg/Kg) 表6 平均体重变化记录(g) 组别 对照组 辛伐他汀组 黄芪多糖组 第1天 163.7 163.2 164.0 第5天 206.0 199.0 205.3 第10天 237.1 221.5 223.2 第15天 249.7 236.9 243.5 表7 给药后第15天的大白鼠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测定结果(单位mmol/L) 对照组 辛伐他汀组 黄芪多糖组 1号 3.71 2.41 3.66 2号 10.06 4.01 3.30 3号 3.3 7.67 2.46 4号 5.07 3.12 3.35 5号 2.88 2.29 3.34 6号 3.41 2.99 3.29 7号 3.88 2.68 2.49 8号 5.29 3.17 4.65 9号 3.89 3.92 2.00 10号 3.32 3.40 3.20 平均值 4.57 3.69 3.12 标准差 2.21 1.59 0.76 表8 对大白鼠血清胆固醇的影响(均值±标准差)分析(mmol/L) 组别 动物例数(只) 给药剂量 总胆固醇 P值 对照组 10 4.57±2.21 辛伐他汀组 10 10mg/Kg·体重 3.69±1.59 *0.282 黄芪多糖组 10 60mg/Kg·体重 3.12±0.75 **0.080 *辛伐他汀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黄芪多糖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9 给药后第15天大白鼠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测定结果(单位mmol/L) 对照组 辛伐他汀组 黄芪多糖组 1号 1.06 0.53 1.03 2号 1.23 0.94 0.99 3号 1.08 0.93 0.82 4号 1.25 1.06 1.02 5号 0.66 0.80 0.82 6号 0.98 1.16 0.92 7号 1.36 0.86 0.73 8号 1.23 0.60 0.93 9号 1.41 1.04 0.97 10号 1.28 0.74 1.12 平均值 1.15 0.87 0.93 标准差 0.22 0.20 0.10 表10对大白鼠血清甘油三酯的影响(均值±标准差)分析(mmol/L) 组别 动物例数(只) 给药剂量 甘油三酯 P值 对照组 10 1.15±0.22 辛伐他汀组 10 10mg/Kg·体重 0.87±0.20 *0.0068 黄芪多糖组 10 60mg/Kg·体重 0.93±0.10 **0.0078 *辛伐他汀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黄芪多糖与对照组比较:P<0.05。 试验例三.黄芪多糖治疗高血脂症的动物试验 治疗性高脂模型: 正常血值的测定:取大鼠60只,体重170±20g,雄性,按体重随机分成5组,每组12只,在实验环境下大鼠饲喂基础饲料观察7天,取尾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测定结果见表11、12、13。各组数据表明各项指标都在正常范围之内。 高脂模型的形成:自正式实验开始各组动物换用高脂饲料饲喂8天,取尾血,测定TC、TG、HDL-C水平,测定结果见表14、15、16,各组数据表明各项指标平均值都高于正常值。CHO正常值与高脂模型值的比较见表17,各组高脂模型值与正常值比较的P值都小于0.05,所以判定高脂血症模型制备成功。 分组及给药量计算:再根据CHO水平,进行随机分5组(见表18),每组11只(把5个血脂模型差的鼠弃掉)。1组为黄芪多糖低剂量(40mg/kg)组;2组为黄芪多糖中剂量(60mg/kg)组,3组为黄芪多糖高剂量(80mg/kg)组4组为高脂饲料对照组;5组为阳性对照组。灌胃时间:每天上午8:40。分组情况及各组给药量见表19。 测定与观察方法:各组灌胃给药14天,在第15天时禁食不禁水16小时,尾静脉取血,采用酶比色法在全自动生化仪上测定血清总胆固醇值、甘油三酯值及高密度脂蛋白。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差异显著性以T检验判定。每隔5天按鼠体重计算给药量。 结果: CHO结果表明(见表20): 低剂量黄芪多糖组、中剂量黄芪多糖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有极显著差异;辛伐他汀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以上数据表明,三组都有明显的降总胆固醇作用,有显著差异。辛伐他汀组与对照组比较P值大于黄芪多糖低、中组与对照组比较P值,说明黄芪多糖的降总胆固醇作用比阳性对照药(辛伐他汀)还要好。 TG结果表明(见表21): 虽然P值都大于0.05,无显著性差异。但给药各组与对照组比较都不同程度降低了TG水平。黄芪多糖的各给药组的P值都小于阳性对照的P值,表明降低TG水平与阳性对照药(辛伐他汀)相当。 HDL-C结果表明(见表22): 黄芪多糖低剂量、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值都小于0.05,有显著性差异;黄芪多糖中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虽然都不同程度升高但无显著性。HDL-C的升高,促进脂类代谢,所以黄芪多糖的降脂功能比阳性对照要强的多。 表11: 正常大鼠的总胆固醇测定结果 单位:(mmol/L)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1 1.90 2.25 1.77 1.87 1.87 2 1.92 2.10 1.77 1.62 1.80 3 1.72 1.76 1.98 1.83 2.13 4 1.84 2.22 1.87 1.64 1.70 5 1.65 2.14 1.65 1.78 1.52 6 1.85 2.18 1.70 1.56 1.50 7 1.89 2.19 1.65 1.87 1.94 8 1.77 1.80 1.86 2.08 1.61 9 1.63 1.74 2.08 1.74 1.61 10 1.75 1.43 1.82 2.13 1.82 11 2.12 1.83 1.63 1.61 2.37 12 1.49 1.95 1.26 1.89 1.98 均值 1.79 1.97 1.75 1.80 1.82 标准差 0.16 0.26 0.21 0.18 0.26 表12:正常大鼠的甘油三酯测定结果 单位:(mmol/L)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1 1.53 1.32 1.28 1.04 0.90 2 2.10 1.35 1.10 0.87 1.16 3 0.88 1.02 1.00 1.83 1.44 4 1.04 1.01 1.28 1.64 0.85 5 1.42 1.05 1.05 1.07 0.76 6 1.21 1.44 0.79 0.88 0.98 7 0.86 1.03 0.90 1.09 1.13 8 1.14 1.02 0.78 1.04 1.15 9 0.58 1.03 1.10 0.96 1.23 10 1.04 0.87 1.23 1.07 1.27 11 1.03 1.49 1.01 0.89 1.70 12 0.85 1.69 1.01 1.58 1.40 平均值 1.14 1.19 1.04 1.03 1.16 标准差 0.40 0.25 0.17 0.19 0.27 表13:正常大鼠的高密度脂蛋白测定结果 单位:(mmol/L)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1 1.38 1.45 1.34 1.33 1.42 2 1.23 1.35 1.30 1.19 1.30 3 1.14 1.16 0.84 1.43 1.26 4 1.23 1.36 1.26 1.10 1.25 5 1.03 1.52 1.21 1.23 0.97 6 1.32 1.38 1.14 1.07 1.14 7 1.23 1.40 1.16 1.19 1.34 8 1.18 1.27 1.63 1.47 1.17 9 1.33 1.25 1.28 1.33 1.13 10 1.30 0.98 1.25 1.45 1.20 11 1.52 1.25 1.19 1.15 1.53 12 1.02 1.42 0.97 1.28 1.24 平均值 1.24 1.32 1.21 1.27 1.25 标准差 0.14 0.15 0.19 0.14 0.15 表14:高脂模型大鼠的总胆固醇测定结果 单位:(mmol/L)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1 3.59 2.87 1.82 2.80 2.19 2 4.94 2.31 1.63 1.72 1.80 3 4.36 1.71 2.09 1.97 3.12 4 3.05 2.15 2.95 2.29 1.75 5 4.13 2.88 2.11 1.90 2.28 6 4.02 2.48 3.06 2.01 2.46 7 3.20 2.43 2.06 3.41 2.00 8 4.06 1.95 2.06 3.76 2.19 9 2.68 1.98 2.13 1.74 2.66 10 3.31 1.85 2.62 2.74 3.09 11 2.55 2.10 2.16 2.27 2.67 12 3.04 2.15 1.84 2.29 2.38 平均值 3.58 2.24 2.21 2.41 2.38 标准差 0.73 0.37 0.44 0.65 0.47 表15:高脂模型大鼠的甘油三酯测定结果 单位:(mmol/L)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1 1.20 1.06 1.02 1.11 0.88 2 1.69 1.03 0.77 1.04 0.75 3 1.02 0.74 1.05 0.76 1.22 4 1.10 0.76 1.52 1.09 0.03 5 0.88 1.18 1.15 1.18 0.95 6 1.13 0.85 1.21 1.34 1.22 7 1.15 0.69 1.08 1.29 1.16 8 1.29 0.88 1.00 1.34 0.65 9 0.97 0.95 0.87 1.30 1.16 10 1.05 0.78 1.24 1.04 1.27 11 1.06 0.96 1.17 0.73 1.11 12 0.96 0.87 1.20 0.90 0.88 平均值 1.13 0.90 1.11 1.09 0.95 标准差 0.21 0.15 0.19 0.21 0.37 表16:高脂模型大鼠的高密度脂蛋白测定结果 单位:(mmol/L)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1 0.48 0.85 0.92 1.07 1.10 2 0.43 1.01 0.88 1.08 0.95 3 0.54 1.15 1.12 1.05 0.54 4 0.92 0.92 0.76 0.84 0.08 5 0.41 0.95 0.38 1.02 0.78 6 0.51 1.50 0.61 0.78 0.81 7 0.63 1.11 1.00 0.81 0.89 8 0.41 1.08 0.99 0.68 1.03 9 0.62 1.18 0.89 0.72 0.90 10 0.48 0.89 1.05 1.00 1.01 11 0.71 1.26 0.99 1.23 0.91 12 0.66 0.98 0.85 1.27 0.91 平均值 0.57 1.07 0.87 0.96 0.83 标准差 0.15 0.18 0.21 0.19 0.28 表17:总胆固醇正常值与高脂模型值的比较 单位:(mmol/L)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正常 模型 正常 模型 正常 模型 正常 模型 正常 模型 平均值 1.79 3.58 1.97 2.24 1.75 2.21 1.80 2.41 1.82 2.38 标准差 0.16 0.73 0.26 0.37 0.21 0.44 0.18 0.65 0.26 0.47 P值 3×10-8 0.0488 0.0037 0.0055 0.0016 表18:根据总胆固醇值随机分组情况 单位:(mmol/L)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1 1-1 3.59 1-2 4.94 1-3 4.36 1-5 4.13 1-8 4.06 2 1-6 4.02 1-12 3.04 1-4 3.05 1-7 3.20 1-10 3.31 3 5-3 3.12 5-12 2.67 3-4 2.95 3-6 3.06 5-11 3.09 4 5-10 3.09 2-2 2.31 3-10 2.62 2-1 2.87 2-5 2.88 5 1-9 2.68 2-7 2.43 1-11 2.55 2-6 2.48 5-6 2.28 6 4-4 2.29 4-8 3.76 4-7 3.41 5-7 2.46 4-9 2.74 7 3-8 2.06 2-8 1.98 5-1 2.19 4-1 2.80 5-9 2.19 8 3-7 2.06 3-9 2.13 3-3 2.09 2-12 2.15 3-5 2.11 9 3-11 2.16 2-10 1.85 4-3 1.91 2-9 1.95 2-11 2.10 10 4-5 1.90 3-1 1.82 5-5 1.75 3-12 1.84 5-8 2.00 11 4-12 2.29 4-11 1.76 4-2 1.72 4-10 2.27 4-6 2.01 平均值 2.70 2.61 2.60 2.66 2.615 标准差 0.73 0.98 0.81 0.66 0.666 注:1-1表示原第一组的一号鼠。 表19:分组情况及各组给药量 组别 1 2 3 4 5 药品 低剂量 中剂量 高剂量 空白对照 阳性对照 (粗黄芪) (粗黄芪) (粗多糖) (水) (辛伐他汀) 给药量 40 60 80 60 10 (mg/Kg) 表20:总胆固醇测定结果 单位:(mmol/L) 低剂量组 中剂量组 高剂量组 空白对照组 阳性对照组 1 1.98 2.25 2.75 2.46 2.55 2 2.51 2.00 2.88 2.75 2.32 3 2.42 2.30 2.18 3.41 2.70 4 2.07 2.35 1.87 2.53 2.88 5 2.50 2.28 3.72 2.78 2.11 6 2.08 2.21 2.18 2.64 2.70 7 2.30 1.97 2.26 2.41 2.34 8 2.23 1.91 2.40 3.32 2.07 9 2.59 2.18 2.02 2.93 1.97 10 1.91 1.77 1.79 2.31 2.25 11 2.26 1.76 3.42 2.40 1.79 均值 2.26 2.09 2.55 2.72 2.33 标准差 0.24 0.21 0.59 0.37 0.34 P值 0.0032 8.3×10-5 0.4362 0.0189 表21:甘油三酯测定结果 单位:(mmol/L) 低剂量组 中剂量组 高剂量组 空白对照组 阳性对照组 1 1.50 1.12 3.10 1.29 1.24 2 3.28 1.38 1.59 3.14 1.36 3 1.32 2.86 1.20 1.09 3.71 4 1.25 0.80 3.45 1.60 1.38 5 3.14 1.94 0.97 3.26 1.73 6 0.99 1.12 1.32 1.13 3.82 7 1.22 1.38 3.00 1.62 1.01 8 2.76 1.28 0.96 4.01 1.45 9 0.79 2.72 1.35 1.01 3.01 10 1.27 0.85 2.54 1.50 1.37 11 2.51 1.12 1.21 3.42 1.52 均值 1.82 1.51 1.88 2.10 1.96 标准差 0.91 0.70 0.94 1.12 1.03 P值 0.5321 0.1531 0.6289 0.7734 表22:高密度脂蛋白测定结果 单位:(mmol/L) 低剂量组 中剂量组 高剂量组 空白对照组 阳性对照组 1 0.62 0.53 0.65 0.49 0.41 2 0.65 0.57 0.69 0.65 0.38 3 0.55 0.75 0.54 0.61 0.68 4 0.48 0.61 0.55 0.60 0.60 5 0.71 0.58 0.71 0.54 0.49 6 0.87 0.44 0.59 0.52 0.56 7 0.68 0.66 0.80 0.56 0.48 8 0.67 0.68 0.58 0.50 0.55 9 0.76 0.46 0.61 0.66 0.51 10 0.65 0.63 0.79 0.54 0.57 11 0.52 0.71 0.84 0.44 0.35 均值 0.65 0.60 0.67 0.56 0.60 标准差 0.11 0.10 0.11 0.07 0.26 P值 0.025 0.215 0.008 0.608 脂类代谢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高脂血症则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增高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指标。血脂浓度的高低除机体代谢,特别是内分泌系统调控外,外源性物质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试验结果表明,用不同的两个模型及不同剂量黄芪多糖与现在市场上的降血脂良药辛伐他汀比较,发现预防性模型,两组比较空白对照都有一定的降总胆固醇作用。辛伐他汀组与对照组比较P值大于黄芪多糖与对照组比较P值,表明黄芪多糖的降总胆固醇作用比阳性对照药(辛伐他汀)还要好。两组与空白对照比较都有一定的降甘油三酯的作用,有显著差异。辛伐他汀组与对照组比较P值小于黄芪多糖与对照组比较P值,表明黄芪多糖的降甘油三酯作用不如阳性对照药(辛伐他汀)好。治疗性模型结果表明,黄芪多糖的降血清总胆固醇水平、降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都比辛伐他汀强。毒性实验又证实黄芪多糖安全、无毒,表明黄芪多糖在制备降血脂药物和保健品中的应用以及在制备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和保健品中的应用中具有独特效果。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0 金币 0人已下载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