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食用菌种发酵无醇饮料的制备工艺.pdf

  • 上传人:大师****2
  • 文档编号:308900
  • 上传时间:2018-02-08
  • 格式:PDF
  • 页数:11
  • 大小:406.64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2114478.4

    申请日:

    1992.12.12

    公开号:

    CN1088064A

    公开日:

    1994.06.2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A23L2/00

    主分类号:

    A23L2/00

    申请人:

    齐齐哈尔轻工学院;

    发明人:

    王欣德; 姜亦茂; 岳凤岚; 敖雪梅; 梁玉玮

    地址:

    161006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文化大街3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齐齐哈尔市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曹忠靖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采用食用菌种发酵无醇饮料的制备工艺,克服了传统发酵饮料菌种单一,营养成分单调等缺点。本发明以大麦和大米为主料,以优质红茶为辅料,采用酵母菌、嗜酸乳酸菌、弱氧化醋酸菌共生发酵而成。所制成的饮料与传统发酵饮料相比,营养成分丰富,风味独特。本发明工艺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

    权利要求书

    1: 1、一种采用食用菌种发酵无醇饮料的制备工艺,包括发酵基质的制备、发酵剂的制备、发酵、成品调制工序,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以酵母菌、嗜酸乳酸菌、弱氧化醋酸菌三个菌种为发酵剂,将这三个菌种与已制备好的发酵基质麦茶汁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20~25℃,发酵时间为5~7天,将发酵液冷却至4~6℃,低温发酵24~48小时后,将酵母排出后粗滤发酵液,补加弱氧化醋酸菌,升温至20~25℃,通风发酵5~6天,过滤,加入过滤水,配料,消毒后即得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种发酵无醇饮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说发酵剂的三个菌种分别培养,三级扩培,扩大10倍,培养时间均为48小时,培养温度:酵母菌为28~30℃,嗜酸乳酸菌为30~35℃,弱氧化醋酸菌为30~32℃,弱氧化醋酸菌加入麦茶汁和95%酒精4%的试管中进行扩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食用菌种发酵无醇饮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说发酵剂的三个菌种的接种比例为,酵母菌:嗜酸乳酸菌:弱氧化醋酸菌=0.3~0.5∶1∶2(容积比),接种总量为发酵原料的7-10%(容积),酵母菌细胞总数为4-6×10 6 个/ml,嗜酸乳酸菌和弱氧化醋酸菌细胞总数为40~60×10 6 个/m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种发酵无醇饮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麦茶汁是在每升已制好的原麦芽汁中加入经过预浸的
    2: 5克优质红茶在100~110℃下 煮沸2小时,使麦茶汁浓度达到8~13°Bx,沉淀,过滤,冷却至40℃,调PH6~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种发酵无醇饮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通风发酵的通风量为1∶0.1~0.6(容积比)为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种发酵无醇饮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制成的发酵液还要加入定量过滤水,发酵液∶水=1∶2~4(容积比),然后加入配料,灌装,灭菌即成。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用食用菌种发酵制成的一种无醇饮料的生产工艺,特别是用多菌种发酵制无醇饮料的制备工艺。

        目前国内外饮料多为人工配制,如可乐、果汁饮料。发酵饮料很少,且均为单一菌种发酵而成,如醋酸菌发酵的醋酸饮料、乳酸菌发酵的乳酸饮料等,这些饮料的成份较为单调,口感一般,保健功能不强。中国专利申请CN85104712A报道了以EF-11羊肚菌进行发酵的非酒精饮料,但由于其菌种单一,所以口感一般,且营养成份单调;苏联专利申请SU1584889报道了一种以糖浆和酵母进行加压发酵制成的无醇饮料,亦存在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利用我国的茶叶、大麦、大米及丰富的食用菌资源,开发具有保健作用,口感良好,营养丰富的发酵饮料,以及适合工业化生产多菌种发酵无醇饮料的工艺条件。

        本发明的要点是一种采用食用菌种发酵无醇饮料的制备工艺,包括发酵基质的制备,发酵剂的制备,发酵、成品调制工序,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以酵母菌Saccharomyces        Carivisiae            Hansen嗜酸乳酸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弱氧化醋酸菌Acetomonas        Suboxydans三个菌种为发酸剂、将这三个菌种与已制备好的发酵基质麦茶汁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20~25℃,发酵时间为5~7天,将发酵液冷却至4~6℃,低温发酵24~48小时后,将酵母排出后粗滤发酵液,补加弱氧化醋酸菌,升温至20~25℃,通风发酵5~6天,过滤,加入过滤水,配料,消毒后即得成品。

        本发明利用大麦和大米制成麦芽汁,再与红茶制成麦茶汁做为发酵基质。麦芽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利用这种原料发酵的产品,不仅口感好,而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红茶中含有4~8%地茶多酚,可以与麦芽汁中的蛋白质结合而凝聚沉淀,从而增强饮料的非生物学稳定性。

        本饮料采用的发酵菌种,都是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它们又有相近的生长条件,如在PH4~7,20~35℃条件下都能很好地生长,都能利用果糖、葡萄糖、麦芽糖等可发酵糖,因此具有共生的基础。在厌氧条件下,酵母菌发酵酒精,嗜酸乳酸菌发酵乳酸,弱氧化醋酸菌发酵葡萄糖酸;在有氧条件下,弱氧化醋酸菌能把酒精氧化为醋酸,使发酵液的酸度增加,酒精含量降低。但是弱氧化醋酸菌不具备三羧酸循环的酶类,不能把醋酸继续氧化为CO2和水。这些特点,为发酵液中各种物质的协调和工艺条件的控制提供了方便。此外,酵母菌还能为乳酸菌提供需要的生长因子,使其生长的更好。

        麦茶汁的制备:

        将大麦发芽,干燥制成麦芽,再加入适量的未发芽的大麦和大米,经粉碎后加入一定量的水进行糊化、糖化,即成原麦芽汁。原麦芽汁经过滤槽和压滤机进行过滤,过滤后的麦芽汁送入煮沸锅中,每升原麦芽汁中加入经过预浸的1.5克优质红茶,在100-110℃下,煮沸2小时,使麦茶汁浓度达到8~13°Bx。而麦茶汁中的蛋白质,果胶质等有机物经煮沸凝固,分离除去,从而保证产品澄清、透明,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煮沸好的麦茶汁,经沉淀槽离心沉淀,除去残茶和热凝固物,然后将澄清的麦茶汁送入发酵罐中,冷却至40℃以下,调PH6~7,接种发酵。

        发酵剂的制备:

        三个菌种分别培养,三级扩培。

        酵母菌斜面→试管(麦茶汁) (28-30℃)/(48h)

        三角瓶(扩大10倍) (28-30℃)/(48h) 卡氏罐(10倍) (28-30℃)/(48h) 酵母培养罐,镜检菌体健壮,无杂菌,备用。

        嗜酸乳酸菌斜面→试管(麦茶汁) (30-35℃)/(48h) 三角瓶(10倍) (30-35℃)/(48h) 卡氏罐(10倍) (30-35℃)/(48h) 种子培养罐、镜检菌体健壮,无杂菌,备用。

        弱氧化醋酸菌斜面→试管(麦茶汁+95%酒精4%) (32-34℃)/(48h振荡) 三角瓶(10倍) (32-34℃)/(48h振荡) 卡氏罐(10倍) (30-32℃)/(通气72h) 积子培养罐。镜检菌体健壮,无杂菌,备用。

        发酵:

        将上述三个菌种,按酵母菌:嗜酸乳酸菌:弱氧化醋酸菌=0.3-0.5∶1∶2(容积比)(保持弱氧化醋酸菌占优势)的比例接种,接种总量为发酵原料的7~10%(容积比)。酵母菌细胞总数为4~6×106个/ml,嗜酸乳酸菌和弱氧化醋酸菌细胞总数为40~60×106个/ml。接种后通入无菌空气保持充足的氧气,加速菌体繁殖,然后使温度保持在20~25℃,厌氧发酵5~7天,此时酒精度约为1~2%。开始降温至4~6℃,继续缓慢发酵,同时使酵母沉降,约24~48小时。将锥形罐底的酵母排出后,粗滤发酵液至另一发酵罐,镜检滤液,酵母菌极少,补加弱氧化醋酸菌,细胞总数达到40×106个/ml以上,升温至20-25℃,通风发酵,通风量为1∶0.1~0.6(容积比)为宜,发酵时间5~6天,当酒精降至0.5~2%以下,总酸达到0.3~0.6%,口味良好,即停止发酵,过滤后得成品发酵液。

        成品调制:

        饮料要求甜酸比适当,一般甜度在10~14%,酸度0.1~0.2%,因此必须对发酵液进行调制,才能保证口味良好,具体的方法是:发酵滤液加入定量过滤水(加水量视饮料品质要求而定),一般发酵液∶水=1∶2~4(容积比),可保持本品之特有风味,然后加入酸味剂如(柠檬酸),甜味剂,香精(料),CO2等配料,灌装,灭菌即成。

        制成品的主要指标

        发酵液中氨基酸的面分含量氨基酸tiAiPi%×102丙氨酸3.2173913.20甘氨酸4.2107417.13丝氨酸15.45364835.70脯氨酸18.25368553.18天门冬氨酸19.52718341.25赖氨酸20.87723700.51酪氨酸21.08216021.65天冬素22.90426754.07精氨酸23.86951091.35组氨酸25.11118680.72半胱氨酸33.0904980.59亮氨酸17.3006190(内标)

        发酵液成分检验表

        发酵液中主要的维生素含量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饮料是应用正交设计法从十余个菌种中优选出三个菌种,按一定比例,独特的工艺共生发酵而成。与CN85104712A和SU1584889所提供的饮料相比,其营养成份丰富,保健作用良好,而且风味独特。经过中试试验,进一步完善了工艺条件,修正了工艺参数,适合工业化生产。

        附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实施例一:10°Bx麦芽汁2吨,加红茶3公斤,煮沸2小时,分离沉淀残茶。将麦茶汁送入发酵罐冷却到40℃以下,接种,菌种比例酵母菌∶嗜酸乳酸菌∶弱氧化醋酸菌=0.5∶1∶2,接种总量为10%(与麦茶汁总量比)。25℃厌氧发酵5天,制冷沉淀酵母,制冷温度4℃。2天后排酵母粗滤,然后升温至25℃,补加弱氧化醋酸菌5%,通风继续发酵5天,停止发酵过滤。适当调制甜酸比例,充入CO2,灌装,65℃30分钟灭菌即成。

        实施例二:8°BX麦芽汁2.3吨,加红茶3.45公斤,煮沸2小时,分离沉淀残茶,将麦茶汁送入发酵罐冷却至40℃以下,接种,菌种比例酵母菌∶嗜酸乳酸菌∶弱氧化醋酸菌=0.3∶1∶2,接种量7%(与麦茶汁总量比),20℃厌氧发酵6天,制冷温度6℃,2天后排酵母粗滤,然后升温至20℃,补加弱氧化醋酸菌5%,通风继续发酵4天,停止发酵,过滤,适当调制甜酸比例,充入CO2,灌装,65℃30分钟灭菌即成。

        实施例三:12°BX麦芽汁1.8吨,加红茶2.7公斤,煮沸2小时,分离沉淀残茶,将麦茶汁送入发酵罐冷却至40℃以下,接种,菌种比例酵母菌∶嗜酸乳酸菌∶弱氧化醋酸菌=0.4∶1∶2接种总量9%,23℃厌氧发酵7天,制冷沉淀酵母,制冷温度4℃,2天后排酵母粗滤,然后升温至23℃,补加弱氧化醋酸菌5%,通风继续发酵6天,停止发酵过滤,适当调制甜酸比例,充入CO2,灌装,65℃30分钟灭菌即成。

    关 键  词:
    食用 菌种 发酵 饮料 制备 工艺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食用菌种发酵无醇饮料的制备工艺.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30890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