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减振器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轿车减振器油。背景技术
汽车的很多技术使用性能,如平顺性、操纵性、稳定性等都取决于悬架特性的选择。悬架特性必须解决三个主要问题,即选择弹性元件、导向元件及阻尼元件的最佳特性。阻尼元件就是指减振器,减振器特性良好才能保证悬架的最佳特性。而减振器油是影响减振器的示功特性、高温特性、低温特性及抗泡沫性等主要因素,减振器油的性能对减振器正常运行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形势不断好转,高级轿车的需求量日趋增大,对减振器油的需求量和技术指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的粘温性能和抗泡性能,目前市售的减振器油均不够理想,也有许多专利披露了有关减振器油的技术,如美国专利US4634543公开的的减振器油,该减振器油内含硼化合物、磷酸酯或磷酸亚酯,产品具有非常好的耐磨性能和低的摩擦系数,但该专利中没有提到产品的粘温性能和抗泡性能这两项减振器油最重要的性能。日本专利JP03285989公开的减振器油主要原料为合成油,生产成本较高。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公开一种高级轿车减振器油,以克服上述专利技术存在地粘温性能和抗泡性能不够理想和生产成本较高的缺陷。
本发明的减振器油为一种组合物,其组成和含量包括:
混合伯仲醇基硫代磷酸锌 0.05~3
伯烷基二硫代磷酸锌或长链伯烷基二硫代磷酸锌 0.1~3.0
1号复合抗泡剂或丙烯酸酯与醚共聚物 2~200ppm
甲基硅油 2~25ppm 聚甲基丙烯酸酯(T602C7~C9) 0.5~5.0 烯基丁二酸 0.01~0.6 专用润滑油 余量优选的为:
混合伯仲醇基硫代磷酸锌 0.05-3
长链伯烷基二硫代磷酸锌 0.3-2.8
1号复合抗泡剂 2-200ppm
甲基硅油 2-25ppm
聚甲基丙烯酸酯(T602C7~C9,C12,C14) 0.5-5
烯基丁二酸 0.01-0.6
专用润滑油 余量
以上均为重量百分含量,ppm为百万分之一。
减振器油的低温性能是很重要的,通过降低倾点温度,使油品在严寒时也能正常运转。同时对基础油进一步处理,在精制过程中切割窄馏分和加氢处理,使基础油品质提高,粘温性能显著,使矿物油的粘度指数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种精制基础油的效果是比添加添加剂好的多。上述的专用润滑油为经过切割窄馏分和加氢等精制处理后的基础油,其馏分为320~380℃,加氢方法可采用异构脱蜡的方法进行,表1是基础油精制前后的性能比较。
表1 项 目 精制前 精制后运动粘(40℃) mm2/s (-30℃) mm2/s 9.83 不能流动 9.10 493粘度指数 49 88倾点 ℃ -46 -52
减振器在活塞往复运动时,会使油中产生气泡;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自身的氧化分解也会产生气泡。油中的气泡对减振器节流阻力要造成影响。因此,抗泡添加剂的应用是比较普遍的,在应用中,发现抗泡添加剂在润滑油中时间一长会产生沉淀,从而影响抗泡性能的发挥。
本发明中,抗泡剂的选用采用复合剂和单剂相结合。选用单剂,甲基硅油消泡性好,但油溶性差;丙烯酸酯与醚共聚物在轻质油中分散性不够好,影响抗泡效果。如果单用复合剂会产生瞬时的抗泡性能不够显著。采用复合剂和单剂的配合,既能瞬时抗泡,由于复合剂的油溶性好,降低抗泡剂在油中一段时间后的沉淀产生,从而使减振器油的抗泡时效大大延长。上述的1号复合抗泡剂可采用上海申蒲精细化工厂生产的型号为1号复合的抗泡剂;
上述的丙烯酸酯与醚共聚物上海申蒲精细化工厂生产的T912抗泡沫剂;
优良的抗氧抗腐添加剂是很多的,如何选择合适的对产品是至关重要的,而且抗氧抗腐剂有时会带来一些副作用,本专利选用了三种各有特性的抗氧抗腐剂。混合伯仲醇基硫代磷酸锌除了优良的抗氧抗腐性能外,还具有很好的抗乳化性能和良好的高温稳定性;伯烷基二硫代磷酸锌能很有效地阻止油品的高温氧化及金属密封件的腐蚀,但遇水易水解乳化,因为减振器油对水分含量是严禁含水,再则减振器是密封的,这一缺陷可以避免;长链伯烷基二硫代磷酸锌经常用于高档柴油机油中,它还具有较高的热分解温度和优良的抗水解性能。通过选用,使本专利的产品能保持较好的抗氧抗腐性能。
粘温性能是减振器油的重要性能之一,除了对基础油进行精制处理外,还加入一些粘度指数改进剂,使油品的粘温性能更趋优异。聚甲基丙烯酸酯C12和C14都是降凝效果明显,同时还能改变油品的粘度指数。
防锈剂是选择油溶性好、防锈性能优良的烯基丁二酸,简称T746,用量为总油品重量的0.01~0.6%较好。
本发明提供的减振器油,由于对作为基础油的轻质润滑油进行切割窄馏分和加氢等精制处理,从根本上解决粘温性能和低温性能;通过对抗泡剂的组合试验,使抗泡性能的时效大大提高,油品在存放一年半以后,没有出现沉淀,抗泡效果依旧显著,攻克了长期困扰润滑油制造商的难题。
本减振器油可适用于中高档轿车的减振器,经实施多年来,其多项使用性能都优于通常的减振器油,它有优良的粘温性,能保证在减振器的工作温度变化时能维持适当的粘度,起到良好的吸振作用;有优异的高低温性能,倾点低,以适应全天候环境的要求;有突出的抗泡沫性能,保证减振器正常运行;有良好的抗磨性、润滑性和防锈性可延长减振器的使用寿命;与橡胶塑料的相容性好。经减振器台架试验和行车试验,各项指标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4
按照表2的配方配置本发明的减振器油,其测试结果见表2。
表2序号 配方 泡沫性能 93℃ml/ml 铜片腐蚀100℃×3h级 四球试验 PBN(kg) 抗磨损 D196N实施例1混合伯仲醇基硫代磷酸锌 1.55伯烷基二硫代磷酸锌 1.55 1号复合抗泡剂 101ppm甲基硅油 13.5ppm烯基丁二酸 0.35 30/0 1b 441(45) 0.55实施例2混合伯仲醇基硫代磷酸锌 1.55伯烷基二硫代磷酸锌 1.55丙烯酸酯与醚共聚物 80ppm甲基硅油 13.5ppm烯基丁二酸 0.35 35/0 1b 441(45) 0.50实施例3长链伯烷基二硫代磷酸锌 1.55混合伯仲醇基硫代磷酸锌 1.55 1号复合抗泡剂 101ppm甲基硅油 13.5ppm烯基丁二酸 0.35 15/0 1a 490(50) 0.40实施例4长链伯烷基二硫代磷酸锌 0.3-2.8混合伯仲醇基硫代磷酸锌 1.55甲基硅油 1.35ppm丙烯酸酯与醚共聚物 82ppm烯基丁二酸 0.35 35/0 1a 392(40) 0.50
表3是实施例3的减振器油与国内减振器油的性能指标比较;表4是实施例3的减振器油与德国著名公司DEA公司的减振器油实测性能数据的比较。
表3 项 目本减振器油 国内某公司运动粘度(40℃) mm2/s≤ 14.5 7±10%运动粘度(100℃) mm2/s≥ 2.9 /粘度指数 ≥ 130 100闪点(开口) ℃ ≥ 140 125倾点 ℃≤ -50 -35(凝点)泡沫性能(93℃) ml/ml≤ 30/0 /铜片腐蚀(100℃×3h)级≤ 1 合格四球试验 PB N ≥ 392 /磨损直径 D196N 60min mm ≤ 0.6 /
表4 项 目 本减振器油 DEA公司运动粘度 mm2/s 13.92(40℃) 3.58(100℃) 1700(-40℃) 11.34(40℃) 3.18(100℃) 1970(-40℃)粘度指数 145 124闪点(开口) ℃ 159 148倾点 ℃ <-51 -45泡沫性能(93℃) ml/ml 30/0 35/0铜片腐蚀(100℃×3h)级 1 1四球试验PB N 600 441磨损直径 D196N 60min mm 0.38 0.40
从表3的比较来看,本发明的减振器油比国内目前一般的减振器油在多项性能上优异的多,尤其在粘温性能、低温性能上比较突出,在实际使用时也已充分体现。表4中本减振器油与国外知名企业同类产品比较,性能水平也明显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