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伪纤维及采用该防伪纤维的防伪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伪材料及其制品,特别是一种防伪纤维及采用该防伪纤维的防伪文件。背景技术:
将有色纤维加入纸中制造防伪纸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现有的100美元纸币、新版100元、20元人民币、新版1000元港币、瑞士法郎、荷兰盾、印尼币、奥地利先令等用的印钞纸以及大量的有价证券用纸均采用了在造纸过程中加入有色纤维的防伪技术,但上述加入的纤维均为一根纤维上只有一种颜色,这种单色纤维除本身的制作难度不大外,其致命缺点在于:从单色纤维视觉效果看,假冒者十分容易用单色印刷彩线逼真地模仿出来,即使5倍放大镜观察也难以鉴别出是纤维还是印刷彩线。对纸币而言,不可以用撕开纸张的破坏性方法进行识别,而不撕开纸张单凭肉眼无法区别印刷彩线。事实也有力证明,现在几乎所有假币中的彩色纤维均是单色印刷细线的仿制,这使得该种加入彩色纤维的造纸防伪技术难以发挥其真正作用。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现有加入有色纤维的防伪纸中的有色纤维的视觉特征容易被印刷方式仿冒的缺陷,设计一种防止印刷方式仿冒有色纤维视觉特征的防伪纤维及采用该防伪纤维地防伪纸,其能够使造假者难以用印刷方式仿冒,同时易于肉眼非破坏性直接识别。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采用该防伪纤维的防伪纸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是这样的:
单根纤维包含上下两个对应的表面,所述上表面的颜色特征与下表面的颜色特征是不同的。
所述的颜色特征是单色。
所述的颜色特征至少由两个不同颜色的单色段组成。
所述单根纤维的横截面为扁平形状。
所述单根纤维的横截面为长方形,其厚度对应于长方形截面的短边,其宽度对应于长方形截面的长边,长方形截面的两长边所在平面分别为所述单根纤维的上下表面。
所述单根纤维横截面的宽度与厚度之比大于4。
一种采用防伪纤维的防伪纸,其特征在于在纸张内嵌有单根纤维,所述单根纤维包含上下两个对应的表面,所述上表面的颜色特征和下表面的颜色特征是不同的,从所述纸张的一面能看到所述单根纤维的一个表面,从其另一面能看到所述单根纤维的另一个表面。
所述单根纤维的上下表面分别与所述纸张的正反面平行。
一种采用防伪纤维的防伪纸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造纸过程中在纸浆中加入权项1所述的单根纤维,所述单根纤维的横截面是扁平形或长方形。
本发明的防伪纤维由单根纤维构成,每根纤维包含两个上下对应的表面,上表面的颜色特征与下表面的颜色特征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使得人的肉眼可以轻易分辨出上下表面颜色特征的差异。当把这种防伪纤维在造纸过程中加入纸浆中制成防伪纸后,防伪纸内的防伪纤维的上表面的颜色特征呈现于防伪纸的上表面,下表面的颜色特征呈现于防伪纸的下表面,而且由于是同一根纤维,其上下表面是完全重合的,故迎光观察时,上表面的颜色段与下表面的颜色段完全重叠,不存在丝毫错位。若仿冒者试图用印刷方式去模仿本发明防伪纸中的防伪纤维在正反面呈现的色彩特征,它必须在纸的正反两面分别印上防伪纤维两个表面的颜色特征,同时还必须保证迎光观察时,在纸的不同两面印刷的图案完全重叠,不能有丝毫错位,而这恰好是现有印刷技术本身所固有的缺陷,即印刷技术不可能达到纸的不同两面印刷的图案完全重叠,不能有丝毫错位。故本发明克服了现有加入单根单色纤维防伪纸易被印刷方式仿冒的缺陷,提供了印刷技术难以仿冒的防伪技术。本发明还具有易于非破坏性直接识别真假的优点,即通过人肉眼就可直接方便识别真假,识别步骤简单易行,识别过程如下:a、在纸张中任选一根类似纤维的色条进行观察,先对比该根色条在纸张的正反两面是否具有不同的颜色特征,若正反两面颜色特征相同,则可直接判为仿冒;b、若该根色条在纸张的正反两面颜色特征不同,则进行下一步判定,即迎光观察该色条,看色条的正反两方面是否完全重叠,如果不重叠,即有错位,则可判定为仿冒。
故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止印刷方式仿冒的、非破坏识别造假的技术,这对于纸币、有价证券等不允许采用诸如撕开观察等破坏性识别方法的场合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进一步说明本发明采用防伪纤维的防伪纸的制造方法的创造性特点,即如何实现使纸中加入的防伪纤维的上下表面在形成防伪纸后能保证分别显现在防伪纸正反表面。当防伪纤维的横截面事先制作成扁平形或长方形并加入纸浆后,在造纸喷浆及纸张形成的后续过程中,这种截面形状的纤维必然始终处于能态最低的状态,在制成纸张后,这种截面的防伪纤维的上下表面必然与纸张的正反面近似平行或平行,这样就确保了防伪纤维的上下表面在形成防伪纸后分别显现在防伪纸正反表面。
本发明的防伪纤维不只是就用于纸质防伪材料中,还可以应用于塑料之间制成防伪塑料制品。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防伪纤维实施例1上表面的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防伪纤维实施例1下表面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防伪纤维实施例2上表面的正视图。
图4为本发明防伪纤维实施例2下表面的正视图。
图5为本发明采用防伪纤维的防伪纸的一个实施例的正面示意图。
图6为图5防伪纸的反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采用防伪纤维的防伪纸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正面示意图。
图8为图7防伪纸的反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横截面为扁平形的防伪纤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防伪纤维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图1和图2分别显示了一根防伪纤维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正视图,在此图1显示的上表面1的颜色特征为一种单色,比如红色,图2所显示的下表面2的颜色特征为另一种单色,比如兰色。
实施例2:图3和图4分别显示了另一根防伪纤维的上表面1和下表面2的正视图,在此图3所显示上表面1的颜色特征为一种单色,比如红色,图4下表面2的颜色特征为两种颜色组成的两个颜色段21和22,两种颜色可以是与上表面1红色完全不同的两种颜色,如黄色和兰色,也可以一种颜色为红色,另一种颜色为其他色如兰色。
实施例1和实施例2说明了不管上表面1或下表面2各自的颜色特征如何变化,要实现本发明的第一个发明目的,单根防伪纤维的上表面1的颜色特征与下表面2的颜色特征必须是不同的。
实施例3:图5和图6分别显示了一张采用防伪纤维的防伪纸的正反面的正视图。图5显示了防伪纸3的正面,其上显示的防伪纤维4上表面1的颜色特征为单色,比如红色,图6显示了防伪纸3的反面,其上显示的防伪纤维4下表面2的颜色特征也为单色,但是与正面的红色不同的另一种颜色,如兰色。
实施例4:图7和图8分显示了另一张采用防伪纤维的防伪纸的正反面的正视图。图7显示了防伪纸3的正面,其上显示的防伪纤维4上表面1的颜色特征为单色,比如红色,图8显示了防伪纸3的反面,其上显示的防伪纤维4下表面2的颜色特征为两种颜色组成的颜色段21和22,两种颜色可以与上表面1的红色不同,如兰色或黄色,也可以其中一种颜色为红色,另一种颜色为其他颜色如兰色。
实施例3和实施例4的防伪纸3中嵌入的防伪纤维4的两个对应表面1和2分别能从防伪纸3的正反面看到,且从防伪纸3的正面或反面只能看到防伪纤维4对应表面1或2中的一个面,也即采用防伪纤维的防伪纸不但能从纸的正反面肉眼看出防伪纤维4上表面1的颜色特征和下表面2的颜色特征不同,而且防伪纤维4的上下表面在防伪纸3中是重叠的,两个表面1和2从防伪纸3的正反面看没有任何错位。
实施例5:对现有造纸工艺不做任何变化,直接将图9所示截面形状的防伪纤维4加入纸浆中,就可制成如图5-8所显示的采用防伪纤维的防伪纸3。图9显示的防伪纤维4的横截面形状为扁平形状。
实施例6:对现有造纸工艺不做任何变化,直接将图10所示截面形状的防伪纤维4加入纸浆中,就可制成如图5-8所显示的采用防伪纤维的防伪纸3。图10显示的防伪纤维4的横截面形状为细长的长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