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的是对血浆蛋白制品在溶液态下进行加热处理,以灭活制品中可能存在的病毒的方法。 血浆蛋白制品是一类以血浆为原料,采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分离制造的富含单一血浆蛋白质成分的生物制品,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但随着医疗实践的发展也不断发现,在输用血浆蛋白制品防治疾病的同时,又存在着传播疾病,特别是传播病毒性疾病的危险。其中当前最令人关注的是艾滋病和肝炎等疾病,其相应的病原体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和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NANBHV)等。在已用于临床的血浆蛋白制品中,只有白蛋白和用低温乙醇法生产的普通(肌注)免疫球蛋白被认为是安全的。前者因为制备过程中含有溶液态60℃10小时加热灭活病毒的处理步骤,后者则因为分离时采用高浓度乙醇对病毒有灭活作用而保证了其安全性。其它血浆蛋白制品则都程度不同地存在有传播病毒性疾病的危险。
为了消除这一危险,早在血浆蛋白分离工作的初期就有人在制品生产过程中引入60℃下加热10小时灭活病毒的处理方法。此后,尽管已又有不少其它灭活病毒方法地报道,但实践证明,该方法在目前仍不失为一种灭活病毒彻底有效且又方便易行的方法。由于血浆蛋白制品的种类繁多,多数蛋白,如α2-巨球蛋白、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Ⅷ等在无稳定措施时,经此方法处理后,其生物学活性均大部分,甚至完全丧失。为使这些对热敏感程度不同的各种蛋白成分在加热处理过程中都保持稳定,以获得尽可能高的生物活性回收率,加热处理时在蛋白制品中加入稳定剂是常用的方法。目前常用的稳定剂有糖类(单糖、二糖)、糖醇(山梨醇、甘露醇等),中性氨基酸(甘氨酸、丙氨酸等)和有机酸盐(辛酸盐、己酸盐等)几类。但是使用最多最广的是蔗糖。例如在US 4446134(1984),US4440679(1984),EP117064(1984)等文献中对葡萄糖、果糖等单糖,蔗糖、乳糖、麦芽糖等低聚糖和主要是甘露醇、山梨醇的糖醇作为稳定剂使用均有所介绍。其使用效果对比以及主要工作内容均提示了蔗糖作为稳定剂是具有更大的优越性的。日本公开特许140724(1982)在对可作稳定剂使用的糖醇中虽然还曾提及可采用木糖醇,但未有更详细的说明,文献中所具体介绍的仍仅限于蔗糖。从这些文献所介绍的生物活性回收率情况可以看出,无论是蔗糖,还是山梨醇、甘露醇,它们在对不同蛋白制品的稳定效果上都存在有令人不够满意之处。此外,实验中还发现,当采用几种稳定剂联合使用时,便如将葡萄糖等糖类与甘氨酸等氨基酸共同加热时,会发生Maillard反应而使制品颜色变深,影响了制品的质量。同时,由葡萄糖类的代谢过程可知,其在人体内的转化代谢过程均需要有胰岛素的参与。因此,如果残留的葡萄糖类稳定剂随制品进入糖尿病人等特殊患者体内时,将会对其造成不利影响,因而使制品的使用对象范围受到了限制。蔗糖以及山梨醇、甘露醇等糖醇虽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但它们自静脉进入人体后都不能为人体所利用,而其在体内代谢时反还要消耗能量,同时这些糖醇目前也还只是以脱水剂和利尿剂而被使用的,因此它们对人体也都是有弊无益。故目前血浆蛋白制品使用这些稳定剂作加热灭活病毒处理后,多需将这些稳定剂从制品中除去。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血浆蛋白制品在溶液态进行加热灭活病毒的更好方法,使其对多种蛋白制品都能具有满意的稳定效果,并且不会对人体造成不利影响和使制品应用对象受到限制。
本发明的方法是对溶液态的血浆蛋白制品进行50-80℃,通常为60℃左右,加热2-20小时,通常为10小时的常规加热灭活病毒时采用木糖醇作稳定剂的方法。制品中血浆蛋白的浓度按常规可在10-200克/升范围内,溶液的pH值随血浆蛋白制品不同,一般为5.0-8.5。由于木糖醇在制品溶液中具有极好的溶解性能,例如可以达到2500克/升,甚至更高,因此在使用其能全部溶解的范围内,作为稳定剂的木糖醇用量为每升溶液至少加入200克。将其与蛋白制品溶液混合溶解均匀后即可进行加热处理。虽然随着制品种类的不同,包括稳定剂用量在内的各种最佳处理条件可以有所变化和不同,但木糖醇的用量在达到满意的有效稳定浓度后,再增大用量并不会带来更多的益处。在本发明方法中,除可单独使用木糖醇作稳定剂外,根据需要也可以再加入其它的常用辅助稳定剂共同使用,如中性氨基酸,有机酸盐等,其用量在每升制品溶液不超过200克范围内即可。
采用木糖醇作为稳定剂对血浆蛋白制品进行加热灭活病毒的实验表明,其稳定效果理想。例如对α2-巨球蛋白所作的与蔗糖的稳定效果比较和对凝血因子Ⅷ所作的与蔗糖和山梨醇的稳定效果比较分别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编号稳定剂稳定剂用量(g/l)60℃10小时处理后保留的胰蛋白酶结合活性(%)1蔗糖20030040055.0377.1091.602木糖醇20030040067.1090.7396.903无0
表2编号稳定剂稳定剂用量(g/mL)60℃10小时处理后保留的FVIII:C活性(%)1木糖醇甘氨酸1.50.282.02蔗 糖甘氨酸1.50.277.53山梨醇甘氨酸1.50.281.04无0
用木糖醇作稳定剂所具有的另一独特优点是,由其体内的代谢过程可知,它由静脉进入体内后完全由肝脏处理,其摄取、磷酸化及转化为元和葡萄糖均不依赖于胰岛素,因而其本身就是一种可作为糖尿病人静脉营养剂使用的物质。因此作为稳定剂用于血浆蛋白制品的加热灭活病毒处理后,即使残留于制品中随制品一同进入体内,对糖尿病人不仅不会产生任何不利影响,反而还可为身体所利用,因而消除了因稳定剂的原因在蛋白制品应用对象上造成的局限性。需要时甚至还可有意使其保留一定量于最终的制品中,用作制品贮存时的稳定剂和赋型剂。
通过以下具体实施例的介绍可以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上述方法的内容及其价值。
实施例1
在pH为7.0的α2-巨球蛋白制品(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产品)50毫升中加入木糖醇30克,37℃加热搅拌使木糖醇完全溶解后,置密封玻璃瓶中,于60℃水浴加热10小时作灭活病毒处理。处理后经透析除去木糖醇后,制品的结合胰蛋白酶活性回收率为88.9%。
实施例2
在含量为0.1摩尔/升及pH6.5的柠檬酸缓冲液中的α2-巨球蛋白制品(来源同例1)50毫升中加入木糖醇30克,37℃水浴加热10小时灭活病毒。加热后透析或超滤去除木糖醇后,制品的结合胰蛋白酶活性回收率99.7%。
实施例3
含0.02摩尔/升,pH7.0的柠檬酸缓冲液中的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制品(来源同例1)50毫升,加入木糖醇50克,37℃加热搅拌溶解后,密封玻璃瓶中作60℃水浴加热10小时灭活病毒处理。加热前后制品的抗体活性和抗补体活性对照见下表(其中测定样品的蛋白浓度为5g/dl)。
抗体活性抗补体活性(CI50/g)抗一白喉(IU/ml)抗一麻诊(滴度)抗一HBs(滴度)加热前制品0.11:161:3276.02加热后制品0.11:161:3239.98
实施例4
经氢氧化铝凝胶吸附后的冷沉淀抽提液50毫升中加入甘氨酸10克,37℃加热搅拌30分钟,离心去除纤维蛋白原沉淀,上清液中再加入木糖醇75克,37℃搅拌溶解后,调pH6.85,密封于玻璃瓶中,作60℃水浴加热10小时灭活病毒处理。处理后的FⅧ:C活性回收率为82.0%,制品中不含可凝固纤维蛋白原,比活性为0.79IU/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