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废气净化装置的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有安装在柴油发动机的排气管的废气净化装置。例如在日本专利公报
第3073380号中公开了此类废气净化装置的一例。废气净化装置具备柴油机微粒过滤器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以下称为DPF),该DPF是用于收集废气中的颗粒物质
(Particulate Matter)即煤灰的废气过滤器。此种废气净化装置进行DPF的再生。DPF
的再生通过燃烧蓄积在DPF的颗粒物质来进行。该颗粒物质的燃烧通过对发动机施加负
载以提高发动机的排气温度来进行。
此外,一直以来,已知有具备将发动机作为驱动源来工作的致动器(液压致动器)的
工程机械。此种工程机械具备由发动机驱动的泵、接收由泵供应的工作油的致动器、以及
设在所述泵与所述致动器之间的路径上且用于控制该致动器的工作的控制阀。
此外,一直以来,已知有具备所述废气净化装置及所述致动器的工程机械。该工程机
械,在对发动机施加负载来进行DPF的再生的同时致动器被操作的情况下,会出现致动
器突然启动的情况。
在日本专利公报第3073380号中公开了防止此种致动器的突然启动的技术。在该公报
的例如权利要求2中,公开了只在控制致动器用的控制阀处于中立位置时才进行DPF的
再生的技术。并且,根据该公报的技术,如果在再生DPF的过程中操作杆被操作,就停
止DPF的再生。因此,采用该技术的情况下,会造成在再生DPF的过程中该再生被停止,
不能完成DPF的再生的情况。
于是,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0-059620号中提出了一种既能防止致动器的突
然启动又能完成DPF的再生的技术。具体而言,在该公报的例如图2中公开了在DPF的
再生完成之前禁止对控制阀的操作的技术。即,该公报公开的技术,在从DPF的再生开
始到结束为止的期间内禁止对致动器的操作。
但是,采用该技术的情况下,工程机械的利用者在直到DPF的再生结束为止的期间
内,只能在停止致动器的状态下待机。DPF的再生所需的时间取决于蓄积在DPF的颗粒
物质的蓄积量,通常为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工程机械的利用者在此期间不能进行利用致动
器的工作。因此,工程机械的利用者的宝贵时间被无端地浪费。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在
再生DPF的同时可操作致动器的情况下,有可能造成致动器突然启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程机械,在再生废气净化装置的过滤器的过程中抑制致
动器进行操作者预料不到的工作,并且与现有的工程机械相比缩短该过滤器的再生所需的
待机时间。
本发明所涉及的工程机械包括:发动机;排气管,连接于所述发动机;废气净化装置,
具有安装在所述排气管的过滤器,利用该过滤器来净化从所述发动机经由所述排气管排出
的废气;泵,由所述发动机驱动以喷出工作油;致动器,经由路径而与所述泵相连接,并
接收所述泵经由所述路径所供应的工作油来进行工作;控制阀,设在所述泵与所述致动器
之间的所述路径,用于控制所述致动器的工作;操作装置,具有由操作者操作的操作部,
所述操作装置按照该操作部接受的操作输出对所述控制阀的工作进行指定的指令值;操作
状态检测部,检测是否有对所述操作部的操作;指令值更改限制部,在禁止更改状态与允
许更改状态之间切换状态,在所述禁止更改状态下,即使从所述操作装置输出的指令值被
更改,也将向所述控制阀输出的指令值固定为与在没有对所述操作部的操作时从所述操作
装置输出的指令值相等的值,在所述允许更改状态下,允许按照从所述操作装置输出的指
令值的更改来更改向所述控制阀输出的指令值;负载施加装置,对所述发动机施加负载,
该负载用于使所述发动机的排气温度上升至使蓄积在所述过滤器的颗粒物质燃烧以再生
该过滤器的温度;以及指令部,指示所述负载施加装置进行对所述发动机施加负载的工作,
其中,所述指令部,在所述操作状态检测部检测为有对所述操作部的操作的期间,禁止所
述负载施加装置使负载施加量发生变化,其中该负载施加量是指所述负载施加装置对所述
发动机施加的负载的量,所述指令值更改限制部在所述负载施加量保持固定量的期间处于
所述允许更改状态。
本发明所涉及的工程机械包括:发动机;排气管,连接于所述发动机;废气净化装置,
具有安装在所述排气管的过滤器,利用该过滤器来净化从所述发动机经由所述排气管排出
的废气;泵,由所述发动机驱动以喷出工作油;致动器,经由路径而与所述泵相连接,并
接收所述泵经由所述路径所供应的工作油来进行工作;操作装置,具有由操作者操作的操
作部,所述操作装置按照该操作部接受的操作输出对所述发动机的转速进行指定的指令
值;发动机控制部,控制所述发动机的转速,以使该发动机的转速等于输入来的所述指令
值所指定的转速;操作状态检测部,检测是否有对所述操作部的操作;指令值更改限制部,
在禁止更改状态与允许更改状态之间切换状态,在所述禁止更改状态下,即使从所述操作
装置输出的指令值被更改,也将向所述发动机控制部输入的指令值固定为与在没有对所述
操作部的操作时从所述操作装置输出的指令值相等的值,在所述允许更改状态下,允许按
照从所述操作装置输出的指令值的更改来更改向所述发动机控制部输入的指令值;负载施
加装置,对所述发动机施加负载,该负载用于使所述发动机的排气温度上升至使蓄积在所
述过滤器的颗粒物质燃烧以再生该过滤器的温度;以及指令部,指示所述负载施加装置进
行对所述发动机施加负载的工作,其中,所述指令部,在所述操作状态检测部检测为有对
所述操作部的操作的期间,禁止所述负载施加装置使负载施加量发生变化,其中该负载施
加量是指所述负载施加装置对所述发动机施加的负载的量,所述指令值更改限制部在所述
负载施加量保持固定量的期间处于所述允许更改状态。
本发明所涉及的工程机械包括:发动机;排气管,连接于所述发动机;废气净化装置,
具有安装在所述排气管的过滤器,利用该过滤器来净化从所述发动机经由所述排气管排出
的废气;泵,由所述发动机驱动以喷出工作油;致动器,经由路径而与所述泵相连接,并
接收所述泵经由所述路径所供应的工作油来进行工作;控制阀,设在所述泵与所述致动器
之间的所述路径,用于控制所述致动器的工作;操作装置,具有由操作者操作的操作部,
所述操作装置按照该操作部接受的操作输出对所述控制阀的工作进行指定的指令值;指令
值更改限制部,在禁止更改状态与允许更改状态之间切换状态,在所述禁止更改状态下,
即使从所述操作装置输出的指令值被更改,也将向所述控制阀输出的指令值固定为与在没
有对所述操作部的操作时从所述操作装置输出的指令值相等的值,在所述允许更改状态
下,允许按照从所述操作装置输出的指令值的更改来更改向所述控制阀输出的指令值;以
及负载施加装置,对所述发动机施加负载,该负载用于使所述发动机的排气温度上升至使
蓄积在所述过滤器的颗粒物质燃烧以再生该过滤器的温度,其中,所述指令值更改限制部
在负载施加量发生变化的期间处于所述禁止更改状态,而在该负载施加量保持固定量的期
间处于所述允许更改状态,其中所述负载施加量是所述负载施加装置对所述发动机施加的
负载的量。
本发明所涉及的工程机械包括:发动机;排气管,连接于所述发动机;废气净化装置,
具有安装在所述排气管的过滤器,利用该过滤器来净化从所述发动机经由所述排气管排出
的废气;泵,由所述发动机驱动以喷出工作油;致动器,经由路径而与所述泵相连接,并
接收所述泵经由所述路径供应的工作油来进行工作;操作装置,具有由操作者操作的操作
部,所述操作装置按照该操作部接受的操作输出对所述发动机的转速进行指定的指令值;
发动机控制部,控制所述发动机的转速,以使该发动机的转速等于输入来的所述指令值所
指定的转速;指令值更改限制部,在禁止更改状态与允许更改状态之间切换状态,在所述
禁止更改状态下,即使从所述操作装置输出的指令值被更改,也将向所述发动机控制部输
入的指令值固定为与在没有对所述操作部的操作时从所述操作装置输出的指令值相等的
值,在所述允许更改状态下,允许按照从所述操作装置输出的指令值的更改来更改向所述
发动机控制部输入的指令值;以及负载施加装置,对所述发动机施加负载,该负载用于使
所述发动机的排气温度上升至使蓄积在所述过滤器的颗粒物质燃烧以再生该过滤器的温
度,其中,所述指令值更改限制部在负载施加量发生变化的期间处于所述禁止更改状态,
而在该负载施加量保持固定量的期间处于所述允许更改状态,其中所述负载施加量是所述
负载施加装置对所述发动机施加的负载的量。
根据本发明,在再生废气净化装置的过滤器的过程中,能够抑制致动器进行操作者预
料不到的工作,并且与现有的工程机械相比,能够缩短该过滤器的再生所需的待机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程机械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2是图1中的负载施加装置周边的液压回路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工程机械的工作的时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工程机械的工作的流程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工程机械的工作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工程机械的结构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来说明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程机械。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程机械例如为移动式起重机等。该工程机械如图1
所示,具备发动机11、排气管12、发动机控制部13、废气净化装置14、蓄积量检测部
15、泵21、泵控制部22、致动器23、控制阀24、操作装置31、操作状态检测部33、
CV指令值更改限制部34、控制器40及负载施加装置50。
发动机11为致动器23的驱动源。发动机11是搭载于工程机械的柴油发动机。发动
机11与排气管12相连接。包含颗粒物质的发动机11的废气从发动机11通过该排气管
12排出。此外,“CV”表示控制阀(Control valve)。
发动机控制部13用于控制发动机11的转速等。控制器40的指令部42(后述)向发
动机控制部13输入用于对发动机11的转速进行指定的指令值。另外,下面也将从指令部
42输出的、对发动机11的转速进行指定的指令值称作发动机转速指令值。发动机控制部
13控制发动机11的转速,以使发动机11的转速等于输入该发动机控制部13的发动机转
速指令值所指定的转速。具体而言,发动机控制部13向发动机11输出表示从指令部42
向该发动机控制部13输入的发动机转速指令值的信号,由此来控制发动机11的转速,以
使发动机11的转速等于该发动机转速指令值所指定的转速。另外,发动机控制部13也可
控制发动机11的转速以外的发动机11的工作,例如也可控制燃料喷射量等。
废气净化装置14用于净化从发动机11经由排气管12排出的废气。废气净化装置14
安装在所述排气管12。废气净化装置14具备图中省略的柴油机微粒过滤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以下称为DPF),该DPF用于收集发动机11的废气中的颗粒物质。
DPF以使从发动机11排出的废气透过该DPF的方式安装在排气管12。通过使废气透过
DPF,该废气中的颗粒物质被DPF收集,并已去除了颗粒物质的废气被排出到外部。此
外,废气净化装置14进行DPF的再生。DPF的再生是通过燃烧蓄积在DPF的颗粒物质
以从DPF去除该蓄积的颗粒物质来进行。具体而言,在再生DPF时,由负载施加装置
50(后述)对发动机11施加负载以使发动机11的排气温度上升,由此来燃烧蓄积在DPF
的颗粒物质。
蓄积量检测部15检测蓄积在DPF的颗粒物质的量。蓄积量检测部15安装在废气净
化装置14。该蓄积量检测部15检测在排气管12中流动的废气沿其流动方向的、DPF前
后的压力差(即,废气透过DPF前与透过DPF后的压力差)。蓄积量检测部15检测该
DPF前后的压力差来作为表示蓄积在DPF的颗粒物质的量的指标。即,当蓄积量检测部
15检测到的压力差较小时,意味着蓄积在DPF的颗粒物质的量较少,当蓄积量检测部15
检测到的压力差较大时,意味着蓄积在DPF的颗粒物质的量较多。蓄积量检测部15向控
制器40的后述的判断部41输出检测结果。
泵21是由发动机11驱动以喷出工作油的液压泵。泵21经由负载施加装置50和控制
阀24向致动器23供应工作油。泵21为可变容量型。即,泵21可通过更改该泵21的倾
转角度来更改每一转的工作油的喷出量。
泵控制部22控制泵22的工作。具体而言,泵控制部22通过控制泵21的倾转角度来
控制泵21的容量。控制器40的后述的指令部42向泵控制部22输入倾转角控制信号。泵
控制部22基于输入来的倾转角控制信号来启动泵21的图中省略的倾转角调整杆,由此更
改泵21的容量。
致动器23是通过接收泵21所供应的工作油来进行工作的液压致动器。具体而言,致
动器23经由路径与泵21的喷出口相连接,从泵21的喷出口喷出的工作油通过该路径供
应给致动器23。致动器23例如是液压电动机、具备液压电动机的绞盘(winch)或液压
气缸等。图2中,将液压电动机作为致动器23的例子。致动器23连接于控制阀24。当
工程机械为移动式起重机时,致动器23例如为提起或放下货物用的绞盘、吊臂起伏用的
气缸或绞盘、吊臂伸缩用的气缸、上部回转体回转用的电动机、或者行驶用的电动机等。
另外,虽然在图2中将一个致动器23连接于一个控制阀24,但也可以将两个以上的致动
器23连接于一个控制阀24。
控制阀24设在泵21与致动器23之间的路径。并且,控制阀24连接于负载施加装置
50。控制阀24是控制致动器23的工作的阀。具体而言,控制阀24例如为控制气缸的伸
缩、或者控制电动机或绞盘的旋转等的三向控制阀(参照图2)等。控制阀24经由指令值
传达部32(后述)连接于操作装置31。控制阀24通常按照操作装置31输出的、表示操
作杆31a所接受的操作方向及操作量的指令值来工作。如图2所示,控制阀24具有中立
位置24a及两个非中立位置24b、24b。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阀24按照通过指令值传达部
32输入该控制阀24的先导压力(液压)来在中立位置24a与两个非中立位置24b、24b
之间切换位置。另外,控制阀24也可以按照输入来的电信号来在中立位置24a与两个非
中立位置24b、24b之间切换位置,还可以按照输入来的先导压力和电信号这两者来在中
立位置24a与两个非中立位置24b、24b之间切换位置。
控制阀24在处于中立位置24a时,不向致动器23供应从泵21喷出的工作油。通常,
在操作杆31a(参照图1)处于中立位置时,控制阀24也处于中立位置24a。此外,控制
阀24在处于两个非中立位置24b、24b中的任一位置上时,向致动器23供应从泵21喷
出的工作油。即,在控制阀24处于两个非中立位置24b、24b中的任一位置的状态下,致
动器23能够工作。通常,如果操作杆31a被操作,则控制阀24伴随该操作变为非中立位
置24b。
操作装置31用于操作致动器23。操作装置31向控制阀24输出用于指定控制阀24
的工作的指令,从而使控制阀24在中立位置24a与两个非中立位置24b、24b之间进行
切换,由此使致动器23工作。具体而言,操作装置31具有:操作杆31a,工程机械的操
作者操作该操作杆31a;以及操作装置主体31b,输出用于指示控制阀24进行与该操作杆
31a接受的操作(操作方向及操作量)相应的工作的指令值。
操作杆31a设在工程机械的驾驶席(未图示)。操作杆31a是工程机械的操作者为了
指定致动器23的工作而操作的部分。操作杆31a可在中立位置、从该中立位置向一侧倾
倒的非中立位置、以及从该中立位置向另一侧倾倒的非中立位置之间操作。另外,本发明
的“操作部”并不一定是该操作杆31a。
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装置主体31b将与操作杆31a接受的操作(操作方向及操作量)
相应的先导压力作为指定控制阀24的工作的指令值,向控制阀24输出。其中,当控制阀
24是按照输入来的电信号在中立位置24a与两个非中立位置24b、24b之间切换位置的控
制阀时,操作装置主体31b将与操作杆31a接受的操作(操作方向及操作量)相应的电信
号作为指定控制阀24的工作的指令值,向控制阀24输出。此外,当控制阀24是按照输
入来的电信号和先导压力这两者在中立位置24a与两个非中立位置24b、24b之间切换位
置的控制阀时,操作装置主体31b将与操作杆31a接受的操作(操作方向及操作量)相应
的电信号和先导压力这两者作为用于指定控制阀24的工作的指令值,向控制阀24输出。
指令值传达部32向控制阀24传达从操作装置31(操作装置主体31b)输出的指令
值。如上所述,指令值传达部32将操作装置主体31b与控制阀24相互连接。在本实施方
式中,指令值传达部32是从操作装置主体31b向控制阀24传达先导压力的先导路径。其
中,在操作装置主体31b输出的用于指定控制阀24的工作的指令值为电信号,且控制阀
24按照输入来的电信号在中立位置24a与两个非中立位置24b、24b之间切换位置的情况
下,采用将从操作装置主体31b输出的电信号传达给控制阀24的电线等来作为指令值传
达部32。此外,在操作装置主体31b输出的用于指定控制阀24的工作的指令值为电信号
及先导压力,且控制阀24按照输入来的电信号和先导压力这两者在中立位置24a与两个
非中立位置24b、24b之间切换位置的情况下,组合采用将从操作装置主体31b输出的电
信号传达给控制阀24的电线等、以及传达从操作装置主体31b输出的先导压力的先导路
径,来作为指令值传达部32。
操作状态检测部33设在指令值传达部32。该操作状态检测部33检测是否有对操作
杆31a的操作。即,操作状态检测部33检测有对操作杆31a的操作或没有对操作杆31a
的操作。“有对操作杆31a的操作”是指操作杆31a处于非中立位置,而“没有对操作杆
31a的操作”是指操作杆31a处于中立位置。在操作杆31a被操作到非中立位置(即,使
控制阀24处于非中立位置24b来使致动器23工作的位置)的状态下,操作状态检测部
33检测为有对操作杆31a的操作。另一方面,在操作杆31a位于中立位置(即,使控制
阀24处于中立位置24a从而不使致动器23工作的位置)的状态下,操作状态检测部33
检测为没有对操作杆31a的操作。
具体而言,操作状态检测部33以下述方式检测是否有对操作杆31a的操作。本实施
方式中,由于指令值传达部32为先导路径,因此操作状态检测部33通过检测该先导路径
中的先导压力来检测是否有对操作杆31a的操作。其中,当指令值传达部32为电线等时,
操作状态检测部33通过检测流经该电线等的电信号来检测是否有对操作杆31a的操作。
操作状态检测部33向控制器40的后述的判断部41输出是否有对操作杆31a的操作的检
测结果。
CV指令值更改限制部34设在操作装置31(操作装置主体31b)与控制阀24之间的
指令值传达部32。该CV指令值更改限制部34用于禁止从操作装置31向控制阀24输出
的指令值的更改以及该禁止的解除,包含在本发明的“指令值更改限制部”的概念内。
具体而言,CV指令值更改限制部34按照来自控制器40的指令部42(后述)的指令,
在禁止更改状态与允许更改状态之间切换状态。CV指令值更改限制部34在禁止更改状态
下,即使操作杆31a被操作而从操作装置主体31b输出的指令值被更改,也将向控制阀
24输出的指令值(以下称作“CV指令值”)固定为与没有对操作杆31a的操作时从操作
装置主体31b输出的指令值相等的值。其中,CV指令值更改限制部34在禁止更改状态
下将CV指令值固定为使接收到该指令值的控制阀24处于中立位置24a的值。即,当CV
指令值更改限制部34在禁止更改状态时,即使有对操作杆31a的操作,控制阀24也被固
定于中立位置24a。此外,CV指令值更改限制部34在允许更改状态下,允许按照从操作
装置主体31b输出的指令值的更改来更改向控制阀24输出的CV指令值。即,CV指令值
更改限制部34在允许更改状态下,当操作杆31a被操作而从操作装置主体31b输出的指
令值被更改时,向控制阀24输出与被更改的指令值相等的CV指令值。此外,如后所述,
CV指令值更改限制部34,在负载施加量发生变化的期间,按照来自指令部42的指令来
成为禁止更改状态,而在负载施加量保持固定量的期间,按照来自指令部42的指令来成
为允许更改状态。
本实施方式中,CV指令值是从操作装置主体31b向控制阀24输出的先导压力。另
外,当操作装置主体31b将电信号作为指令值来向控制阀24输出时,CV指令值相当于
与该电信号所表示的对操作杆31a的操作量相对应的该电信号的电流值。此外,本实施方
式中,由于指令值传达部32为先导路径,因此CV指令值更改限制部34例如是切换阀等,
用于在禁止更改状态下阻断先导路径,而在允许更改状态下解除对先导路径的阻断。另外,
当指令值传达部32为电线等时,例如采用在禁止更改状态下阻断流经该电线等的电信号
或者输出指定的电信号的CV指令值更改限制部34。
控制器40进行各种信号的输出入以及信息处理等。控制器40例如具备:判断部41,
进行各种判断;以及指令部42,向各结构要素输出指令。在判断部41与指令部42之间
进行信息的输出入。
判断部41基于从蓄积量检测部15输入来的检测结果,即DPF前后的压力差的数据
(该数据是蓄积在DPF的颗粒物质的蓄积量指标),判断是否要实施DPF的再生。判断
部41在所述压力差超过规定值时,判断为“有DPF再生请求”,而在所述压力差不足规
定值时,判断为“没有DPF再生请求”。其中,“有DPF再生请求”是指蓄积在DPF的
颗粒物质的蓄积量超过规定量而达到请求实施DPF的再生的状态,“没有DPF再生请求”
是指蓄积在DPF的颗粒物质的蓄积量尚不足规定量而不需要DPF的再生的状态。另外,
判断部41也可以基于发动机11的工作状况(例如工作时间等)及从最近进行DPF的再
生时算起经过的时间等,推断蓄积在DPF的颗粒物质的量,并基于该推断的蓄积量来判
断是否有DPF再生请求。此外,也可以操作者通过手动操作开关等来切换“有DPF再生
请求”与“没有DPF再生请求”。此外,判断部41基于从操作状态检测部33输入来的
检测结果来进行各种判断。该判断部41的各种判断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叙述。
指令部42输出各种指令。指令部42向发动机控制部13输出发动机转速指令值等。
指令部42向泵控制部22输出泵21的容量等。指令部42电连接于负载施加装置50的例
如压力控制切换阀53(参照图2)。指令部42指示负载施加装置50进行对发动机11施加
负载的工作。具体而言,指令部42向负载施加装置50发出是否使负载施加量开始变化(后
述)等指令。指令部42向CV指令值更改限制部34发出成为所述禁止更改状态与所述允
许更改状态中的任一种状态的指令。具体而言,指令部42在后述的负载施加量发生变化
的期间,向CV指令值更改限制部34发出成为所述禁止更改状态的指令,在负载施加量
保持固定量的期间,向CV指令值更改限制部34发出成为所述允许更改状态的指令。
负载施加装置50连接于泵21。负载施加装置50对发动机11施加负载,该负载用于
使发动机11的排气温度上升至使蓄积在废气净化装置14的DPF的颗粒物质燃烧以再生
DPF的温度。其中,将在再生DPF时由负载施加装置50对发动机11施加的负载量称作
“负载施加量”。另外,对发动机11施加负载的结构要素中处于仅进行与DPF的再生无
关的工作的状态的结构要素不包含在负载施加装置50中。例如,再生DPF时以外的泵
21不包含在负载施加装置50中。负载施加装置50按照来自指令部42的指令,在对发动
机11施加负载的状态与不施加负载的状态之间切换状态。
图2所示的负载施加装置50配置在泵21的下游侧。该负载施加装置50通过提高泵
21的喷出压力来对发动机11施加负载。负载施加装置50具备第1压力控制阀51、第2
压力控制阀52、压力控制切换阀53以及先导路径57。
第1压力控制阀51设在连接泵21和致动器23的路径中的位于泵21与控制阀24之
间的部位。即,第1压力控制阀51配置在连接泵21和控制阀24的路径上。另外,将连
接泵21和控制阀24的路径中的位于泵21与第1压力控制阀51之间的部分设为路径56a。
此外,将连接泵21和控制阀24的路径中的位于第1压力控制阀51与控制阀24之间的
部分设为路径56b。第2压力控制阀52与压力控制切换阀53设在先导路径57上。先导
路径57是用于使先导压力作用于第1压力控制阀51的路径,其一端连接于第1压力控制
阀51。此外,先导路径57的另一端连接于槽罐T。此外,先导路径57具有两条先导路
径57a、57b,该先导路径57在其中间部分支成该两条先导路径57a、57b。该两条先导
路径57a、57b在先导路径57的中间部彼此并列配置。在该两条先导路径57a、57b中的
先导路径57a上配置有第2压力控制阀52,在先导路径57b上配置有压力控制切换阀53。
通过这样的配置,第2压力控制阀52与压力控制切换阀53在先导路径57上并列配置。
第1压力控制阀51用于控制连接泵21和控制阀24之间的路径的压力。该第1压力
控制阀51包含在本发明的“压力控制阀”的概念内。如后所述,第1压力控制阀51在对
发动机11施加负载时使泵21的喷出压力上升,以对驱动泵21的发动机11施加负载。此
外,第2压力控制阀52用于控制该第2压力控制阀52两侧的先导路径57a中位于与槽
罐T相反一侧的先导路径57a的压力。作为所述第1压力控制阀51及第2压力控制阀52,
例如采用安全阀、减压阀等。
第1压力控制阀51所设定的设定压力取决于先导路径57中的先导压力以及该第1压
力控制阀51所具有的弹簧的弹力等。第1压力控制阀51在泵21的喷出压力(路径56a
的压力)不足该第1压力控制阀51的设定压力时,禁止工作油从泵21流向控制阀24或
者使工作油难以流动。
此外,第1压力控制阀51为以该第1压力控制阀51的上游压力(valve-inlet
pressure)不受该第1压力控制阀51的下游压力(valve-outlet pressure)影响的方式
形成的外部排出型压力控制阀。即,第1压力控制阀51的排出口(drain port,未图示)
不经由第1压力控制阀51的下游侧的路径56b而连接于槽罐T。通过该结构,第1压力
控制阀51的上游压力不受下游压力的影响。另外,第1压力控制阀51的上游压力相当于
路径56a的压力、泵21的喷出压力及第1压力控制阀51的工作油流入侧的压力。此外,
第1压力控制阀51的下游压力相当于路径56b的压力及第1压力控制阀51的工作油流
出侧的压力。另外,流入第1压力控制阀51的工作油的流量等于从泵21喷出的工作油的
流量。即,本实施方式中,泵21与第1压力控制阀51之间的路径56a并不分支。图2
中虽描绘有分支路径58,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存在该分支路径58。另外,负载施加装置
50的下游侧的路径56b,即第1压力控制阀51的下游侧的路径56b可以分支,例如也可
在负载施加装置50的下游侧连接多个控制阀24等。
压力控制切换阀53用于切换是否由负载施加装置50对发动机11施加负载。具体而
言,压力控制切换阀53切换是否使第2压力控制阀52工作,由此来切换是否由负载施加
装置50对发动机11施加负载。压力控制切换阀53可负载施加位置53a和非负载施加位
置53b之间切换位置,所述负载施加位置53a是阻断先导路径57b的位置,所述非负载
施加位置53b是在解除对先导路径57b的阻断的状态下使先导压力作用于第1压力控制阀
51的位置。通过压力控制切换阀53处于负载施加位置53a,第2压力控制阀52的设定
压力作为先导压力而作用于第1压力控制阀51,其结果,泵21的喷出压力(路径56a的
压力)上升而负载施加装置50的负载被施加至发动机11。另一方面,通过压力控制切换
阀53处于非负载施加位置53b,作用于第1压力控制阀51的先导压力变为大气压,其结
果,泵21的喷出压力(路径56a的压力)下降而成为负载施加装置50的负载不施加至发
动机11的状态。
[负载施加装置的工作等]
下面,对负载施加装置50的工作等进行说明。
负载施加装置50施加的负载施加量以下述方式变化。
(a:施加负载时)
当负载施加装置50开始施加负载时,如图3的“负载施加量指令或检测值”一栏中
所示,负载施加量从0开始逐渐增加。当负载施加量达到规定值L时,负载施加量的增加
结束,负载施加量保持在固定的规定值L。
(b:不施加负载时)
当负载施加装置50结束施加负载时,负载施加量从规定值L开始逐渐减少。当负载
施加量达到0时,负载施加量的减少结束。
其中,图2所示的负载施加装置50等以下述方式工作。
(a:施加负载时)
在负载施加量增加时或保持在固定的规定值L时,使第1压力控制阀51的设定压力
上升至高于不施加负载时的设定压力,由此泵21的喷出压力上升。具体而言,当图1所
示的判断部41判断为“有DPF再生请求”时,指令部42向图2所示的压力控制切换阀
53输出信号,收到该信号的压力控制切换阀53切换到负载施加位置53a。其结果,第2
压力控制阀52阻断先导路径57a,并且压力控制切换阀53阻断先导路径57b。由此,经
由先导路径57作用于第1压力控制阀51的先导压力变为槽罐T的压力(大气压)以上。
其结果,第1压力控制阀51的设定压力上升,伴随于此,路径56a的压力即泵21的喷出
压力上升到该上升后的第1压力控制阀51的设定压力。
当泵21的喷出压力上升时,施加于驱动泵21的发动机11(参照图1)的负载增大,
伴随于此,发动机11的排气温度(废气的温度)上升。其结果,蓄积在废气净化装置14
的DPF的颗粒物质燃烧而被去除。即,进行DPF的再生。
(b:不施加负载时)
当负载施加量为0时或减少时,负载施加装置50进行与施加负载时相反的工作。具
体而言,当图1所示的判断部41判断为“没有DPF再生请求”时,图2所示的压力控制
切换阀53切换到非负载施加位置53b。其结果,经由先导路径57作用于第1压力控制阀
51的先导压力变为槽罐T的压力(大气压)。其结果,第1压力控制阀51的设定压力的
值降低到低于施加负载时的设定压力,伴随于此,路径56a的压力即泵21的喷出压力变
为与该降低后的第1压力控制阀51的设定压力相等的压力。其结果,施加于驱动泵21的
发动机11的负载变小。
此外,判断部41以下述方式判断负载施加量的变化是否已结束。
例如,判断部41基于从负载的施加开始起算的经过时间来进行所述判断。具体而言,
当从图1所示的指令部42向负载施加装置50输出实施负载施加的指令的时间长度或不实
施负载施加的指令的时间长度达到规定的时间长度时,判断部41判断(推断)为“负载
施加量的变化已结束”。
此外,例如,判断部41也可基于由检测部(未图示)直接检测到的负载施加量来进
行所述判断。具体而言,例如,也可以由图2所示的路径56a上所设的压力计(未图示)
检测泵21的喷出压力,判断部41在由该压力计检测到的检测值达到规定值(与负载施加
量L对应的值)时,判断为“负载施加量的变化已结束”。
[负载施加装置的变形例]
另外,负载施加装置只要能够对发动机11施加负载以进行DPF的再生,则采用任何
结构皆可。例如,负载施加装置也可如下所述。
(1)负载施加装置也可通过增加泵21的工作所需的动力来对发动机11施加负载。
例如,负载施加装置也可采用图2所示的结构以外的结构来提高泵21的喷出压力。此外,
例如,负载施加装置也可通过增加图1所示的泵21的容量来增加泵21的工作所需的动力。
具体而言,指令部42也可向泵控制部22输出指示增加泵21的容量的指令。
(2)负载施加装置也可通过提高发动机11的转速来对发动机11施加负载。另外,
在后述的变形例的工程机械中,不通过提高发动机11的转速来进行负载施加。
(3)负载施加装置也可通过增加发动机11的排气阻力来对发动机11施加负载。例
如,负载施加装置也可通过缩窄排气管12等发动机11的排气系统中的废气路径来增加发
动机11的排气阻力。
(4)负载施加装置也可以是独立于泵21且安装在发动机11的输出轴上的、可施加
旋转阻力的装置(未图示)。在此情况下,负载施加装置在再生DPF时对发动机11的输
出轴施加旋转阻力,从而对发动机11施加负载即可。作为可对发动机11的输出轴施加的
旋转阻力的装置,例如有电动机或泵等液压旋转装置、或者发电机或电动机等旋转电气机
械。
在这些变形例中,以下述方式判断负载施加量的变化是否已结束。
例如,判断部41基于从负载的施加开始起算的经过时间来判断负载施加量的变化是
否已结束(参照上述记载)。
另外,例如,判断部41也可基于传感器(未图示)的检测值来判断负载施加量的变
化是否已结束。具体而言,在上述变形例(1)的情况下,传感器检测泵21的喷出压力或
喷出量,在上述变形例(2)的情况下,传感器检测发动机11的转速,在上述变形例(3)
的情况下,传感器检测排气管12等排气系统的缩窄量,在上述变形例(4)的情况下,传
感器检测施加旋转阻力的装置的工作量或发电量等。然后,由判断部41基于该传感器的
检测值来进行所述判断即可。
[工程机械有关对发动机施加负载的工作]
接下来,主要参照图3所示的时序图和图4及图5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工程机械有关
对发动机11施加负载的工作。其中,关于所述物理结构要素请参照图1及图2,关于后述
的时刻t1至时刻t20的期间请参照图3,关于步骤S2至S25的过程请参照图4,关于步
骤S31至S38的过程请参照图5。另外,图4和图5共同示出一个流程图。当流程到达图
4及图5所示的结合部A(S1)时,流程返回图4中的步骤S2。此外,当流程到达图4
所示的结合部B(S30)时,流程进入图5所示的步骤S31。
首先,概略说明工程机械有关对发动机11施加负载的工作。在该工程机械的工作中,
如果对操作杆31a的操作与由负载施加装置50进行的负载施加量的变化同时被实施,则
所述对操作杆31a的操作与所述负载施加量的变化中以先被实施的一方为优先。
如图3所示的符号T1a部分及符号T1b部分般,在负载施加装置50施加的负载的施
加量发生变化的期间(参照图3中的“负载施加量指令或检测值”一栏),CV指令值更改
限制部34按照来自指令部42的指令,成为将CV指令值固定为与没有对操作杆31a的操
作时从操作装置主体31b输出的指令值相等的值的禁止更改状态(参照图3中的“CV指
令值”一栏)。即,CV指令值更改限制部34在负载施加量发生变化的期间,即使有对操
作杆31a的操作,也禁止按照该对操作杆31a的操作来更改CV指令值。
而如图3所示的符号T2部分般,在负载施加装置50施加的负载施加量保持固定量的
期间,CV指令值更改限制部34按照来自指令部42的指令,成为允许按照从操作装置主
体31b输出的指令值的更改来更改CV指令值的允许更改状态。即,CV指令值更改限制
部34在负载施加量保持固定量的期间,解除对按照操作杆31a接受的操作来更改CV指
令值的禁止。
此外,如图3所示的符号T3a部分及符号T3b部分般,在操作状态检测部33检测为
有对操作杆31a的操作的期间(参照图3中的“杆操作”一栏),指令部42禁止负载施加
装置50使负载施加量发生变化。即,指令部42在操作状态检测部33检测为有对操作杆
31a的操作期间,禁止负载施加装置50使负载施加量开始变化,直至随后操作状态检测
部33检测为没有对操作杆31a的操作为止。
此外,在负载施加装置50施加的负载施加量发生变化的期间由操作状态检测部33检
测为有对操作杆31a的操作时,CV指令值更改限制部34依照来自指令部42的指令,即
使负载施加装置50施加的负载施加量固定下来,也维持所述禁止更改状态,直至随后操
作状态检测部33检测为没有对操作杆31a的操作为止(参照图3中的符号T4a部分及符
号T4b部分)。下面,详细说明工程机械有关对发动机11施加负载的工作。
(时刻t1至t4)
首先,说明在没有对操作杆31a的操作的状态下切换“有DPF再生请求”与“没有
DPF再生请求”的情况(参照图3中的符号T1a部分、T1b部分及T2部分)。
在时刻t1,在没有对操作杆31a的操作的状态下,从“没有DPF再生请求”切换到
“有DPF再生请求”。此时,按照图4的流程,在步骤S2中判断为“是”,步骤S11中
判断为“否”。其结果,负载施加装置50使对发动机11施加的负载施加量开始增加(变
化)(图5的步骤S31)。此时,处于没有对操作杆31a的操作的状态,因此控制阀24处
于中立位置24a,致动器23不工作。
在时刻t1至t2的期间(时刻t1过后且时刻t2之前的期间),没有对操作杆31a的操
作的状态下,负载施加量增加(变化)至目标值L。CV指令值更改限制部34在此期间禁
止CV指令值的更改(参照图3中的符号T1a部分)。此时,图5的流程经过步骤S31、
S32、S36进入步骤S37。另外,在以下的记载中,适当省略对流程图中流程的详细说明,
以免记载过于繁琐。通过在上述期间禁止CV指令值的更改,控制阀24被保持在中立位
置24a,使得致动器23不能工作。
在时刻t2,负载施加量的增加(变化)结束,负载施加量达到规定值L。此时,判断
部41等判断为“负载施加量的变化已结束”。
在时刻t2至t3的期间(时刻t2过后且时刻t3之前的期间),负载施加量保持在固定
的规定值L。在此期间,CV指令值更改限制部34解除对于CV指令值更改的禁止(参照
图3中的符号T2部分)。此时,图4的步骤S11中判断为“否”,流程进入图5的步骤S38。
通过在此期间解除对于CV指令值更改的禁止,控制阀24可切换到非中立位置24b,其
结果,致动器23变为能够工作。
在时刻t3至t4的期间(时刻t3过后且时刻t4之前的期间),负载施加量减少,在其
减少过程中,致动器23与时刻t1至t2的期间大致同样地不能工作。即,在时刻t3,在
没有对操作杆31a的操作的状态下,从“有DPF再生请求”切换到“没有DPF再生请
求”。并且,在时刻t3至t4的期间,负载施加装置50使负载施加量减少(变化),CV
指令值更改限制部34禁止CV指令值的更改(参照图3中的符号T1b部分)。此时,在图
4的步骤S21中判断为“否”,流程进入图5的步骤S37。另外,在以下的记载中,在没
有特意说明的情况下,“时刻tn至tm的期间”都意味着“时刻tn过后且时刻tm之前
的期间”。
(时刻t5至t12)
接下来,说明在有对操作杆31a的操作的状态下切换“有DPF再生请求”与“没有
DPF再生请求”的情况(参照图3中的符号T3a部分及符号T3b部分)。
在时刻t5至t7的期间,有对操作杆31a的操作。在时刻t6,在有对操作杆31a的操
作的状态下,从“没有DPF再生请求”切换到“有DPF再生请求”。在时刻t6至t7的
期间,与时刻t1至t2的期间不同,禁止负载施加装置50开始增加负载施加量(参照图3
中的符号T3a部分)。此时,图4的流程经过步骤S11、S12进入步骤S14。在此期间,
CV指令值更改限制部34维持对CV指令值更改的禁止被解除的状态(图4的步骤S15)。
因此,在此期间,致动器23能够工作。
在时刻t7,在“有DPF再生请求”的状态下,结束对操作杆31a的操作。此时,对
开始增加负载施加量的限制被解除(图4的步骤S13)。即,在变为没有对操作杆31a的
操作、且致动器23不工作的状态后,使负载施加量开始增加。
在时刻t7至t8的期间(时刻t7过后且时刻t8之前的期间),工程机械进行与时刻t1
至t2的期间同样的工作。此时,流程进入图4的步骤S13,随后进入图5的步骤S37。
接着,在时刻t8至时刻t9的期间,工程机械进行与时刻t2至t3的期间同样的工作。
在时刻t9至t11的期间,与时刻t6至t7的期间(参照图3中的符号T3a部分)大
致同样地在结束对操作杆31a的操作后使负载施加量开始减少。
即,在时刻t10,在有对操作杆31a的操作的状态下,从“有DPF再生请求”切换
到“没有DPF再生请求”。在时刻t10至t11的期间,与时刻t3至t4的期间不同,禁止
负载施加装置50使负载施加量开始减少(参照图3中的符号T3b部分)。在此期间,CV
指令值更改限制部34维持对CV指令值更改的禁止被解除的状态。此时,流程经过图4
的步骤S22、S24进入步骤S25。
在时刻t11,在“没有DPF再生请求”的状态下,结束对操作杆31a的操作。此时,
解除对使负载施加量开始减少的禁止(图4的步骤S23)。
在时刻t11至t12的期间(时刻t11过后且时刻t12之前的期间),工程机械进行与时
刻t3至t4的期间同样的工作。此时,流程经过图4的步骤S23进入图5的步骤S37。
(时刻t13至t20)
接下来,说明在负载施加量发生变化的期间操作杆31a被操作的情况(参照图3中的
符号T4a部分及T4b部分)。
在时刻t13至t14的期间,工程机械进行与时刻t1至t2的期间同样的工作。
在时刻t13至t15的期间,负载施加装置50使负载施加量增加。在时刻t14至t15
的期间即负载施加量增加的期间(负载施加量正在发生变化的期间),操作杆31a被操作。
在时刻t14至t15的期间,CV指令值更改限制部34与时刻t1至t2的期间同样地禁止
CV指令值的更改。此时,图4的步骤S11中判断为“否”,流程经过图5的步骤S32、
S33进入步骤S35。
在时刻t15至t16的期间,负载施加量保持在固定的规定值L。在此期间,与时刻t14
至t15的期间同样,持续有对操作杆31a的操作。在时刻t15至t16的期间,与时刻t2
至t3的期间不同,CV指令值更改限制部34维持禁止CV指令值的更改的状态(参照图3
中的符号T4a部分)。在此期间,图4的步骤S11中判断为“否”,流程进入图5的步骤
S35。并且,在此期间,即使负载施加量固定为规定值L,也禁止CV指令值的更改,从
而维持致动器23不能工作的状态。
在时刻t16,结束对操作杆31a的操作。此时,CV指令值更改限制部34解除对CV
指令值更改的禁止。即,处于不能工作的状态的致动器23,在时刻t16变为可工作的状态。
此时,图4的步骤S11中判断为“否”,流程经过图5的步骤S31、S32、S33进入步骤
S34。
在时刻t16至t17的期间,工程机械进行与时刻t2至t3的期间同样的工作。
在时刻t17至t19的期间与时刻t13至t15的期间大致同样,在负载施加量减少的期
间操作杆31a被操作。在时刻t18至t19的期间,CV指令值更改限制部34与时刻t3至
t4的期间同样地禁止CV指令值的更改。在此期间,图4的步骤S21中判断为“否”,流
程经过图5的步骤S31、S32、S33进入步骤S35。
在时刻t19至t20的期间,致动器23与时刻t15至t16的期间(参照图3中的符号
T4a部分)同样地从不能工作的状态变为可工作的状态。
即,在时刻t19至t20的期间,负载施加量变为0。在此期间,与时刻t18至t19的
期间同样,持续有对操作杆31a的操作。在时刻t19至t20的期间,与时刻t4至t5的期
间不同,CV指令值更改限制部34维持禁止CV指令值的更改的状态(参照图3中的符号
T4b部分)。在此期间,图4的步骤S21中判断为“否”,流程经过图5的步骤S31、S32、
S33进入步骤S35。
(效果1-1、2-1)
采用图1所示的工程机械的结构,可获得下述效果。该工程机械,在操作状态检测部
33检测为有对操作杆31a的操作的期间,禁止负载施加装置50使负载施加量开始变化(增
加或减少)(参照图3中的符号T3a部分及T3b部分)。即,在负载施加量开始变化的时
刻,没有对操作杆31a的操作(参照图3中的时刻t1、t3、t7及t11等时刻)。因而,在
负载施加量的变化开始时,控制阀24处于不使致动器23工作的状态即处于中立位置24a
(参照图2)(作用α-1)。
此外,CV指令值更改限制部34在负载施加装置50施加的负载施加量发生变化的期
间,将CV指令值固定为与没有对操作杆31a的操作时从操作装置主体31b输出的指令值
相等的值(参照图3中的符号T1a部分及符号T1b部分、时刻t7至t8的期间以及时刻
t11至t12的期间等)。因此,控制阀24在负载施加量发生变化的期间,保持负载施加量
的变化开始时的状态即中立位置24a(参照图2)。因此,在负载施加量发生变化的期间,
致动器23不工作(作用α-2)。
下面,说明在对发动机11的负载施加量发生变化的期间致动器23进行工作会产生何
种问题。当负载施加装置50对发动机11的负载施加量发生变化(增加或减少)时,对发
动机11施加的扭矩阻力(负载)发生变化,其结果,发动机11的转速发生变化(下降或
上升)。于是,由发动机11驱动的泵21的转速发生变化(减少或上升),泵21的喷出流
量发生变化。于是,从泵21接收工作油的致动器23的工作发生变化(减速或加速)。尤
其当负载施加量发生剧变时,发动机11的转速发生剧变即瞬间减速或瞬间加速。此时,
致动器23的工作发生剧变。即,工作过程中的致动器23会突然减速或突然停止,或者致
动器23突然启动或突然加速。因此,当负载施加量发生剧变时更加危险。例如,在致动
器23为起重机中用于提起货物的绞盘的情况下,有时以致动器23微速工作的方式操作该
致动器23来实施提起货物作业。在该提起货物作业的过程中,如果致动器23的工作发生
剧变将特别危险。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致动器23在负载施加量发生变化的期
间不会工作,因此不产生此种危险。
此外,CV指令值更改限制部34在负载施加装置50施加的负载施加量保持在固定的
规定值L的期间,解除操作杆31a更改CV指令值的禁止(参照图3中的符号T2部分及
时刻t8至t11的期间等)。在负载施加量保持固定量的期间,不会产生因负载施加量发生
变化造成的致动器23的工作变化(参照上述记载)(作用β)。
通过所述(作用α-1)及(作用β),或者通过所述(作用α-2)及(作用β),在
再生DPF的过程中(时刻t1至t4的期间及时刻t7至t12的期间等),能够抑制致动器
23进行工程机械的操作者预料不到的工作(危险的工作)。
(效果1-2、2-2)
此外,CV指令值更改限制部34在负载施加装置50施加的负载施加量固定为规定值
L或0的期间,允许按照从操作装置主体31b输出的指令值的更改来更改CV指令值(参
照图3中的符号T2部分及时刻t8至t11的期间等)。因此,与无论负载施加装置50施加
的负载施加量为何种值均由CV指令值更改限制部34持续禁止CV指令值更改的情况相
比,能够缩短在负载施加装置50施加负载的期间(例如时刻t1至t4的期间)禁止CV指
令值的更改的时间。因此,能够缩短因DPF的再生产生的待机时间,即停止致动器23而
待机的时间。
(效果3)
当操作状态检测部33在负载施加装置50施加的负载施加量发生变化的期间(参照图
3中的时刻t13至t15的期间及时刻t17至t19的期间)检测为有对操作杆31a的操作时
(参照时刻t14及t18),即使负载施加装置50施加的负载施加量固定为规定值L或0,
CV指令值更改限制部34也维持禁止CV指令值的更改的状态,直至随后操作状态检测部
33检测为没有对操作杆31a的操作的时刻(参照时刻t16及t20)为止(参照图3中的符
号T4a部分及符号T4b部分)。因此,能够抑制在对CV指令值更改的禁止被解除的同时
致动器23突然启动。
下面,进一步详细说明。如上所述,在负载施加量发生变化的期间,致动器23如图3
中的符号T1a部分及符号T1b部分等所示般不能操作,但操作者可操纵操作杆31a,详
细而言,操作者可操纵操作杆3,但控制阀24及致动器23不会随之工作。假如在操作杆
31a被操作的状态下负载施加量的变化结束时(参照时刻t15及t19等)就解除对CV指
令值更改的限制,则控制阀24在解除该限制的同时启动而成为非中立位置24b(参照图2),
造成致动器23突然工作。即,尽管不是操作者开始操纵操作杆31a的时机(操作者开始
操纵操作杆31a的时机例如为时刻t14及t18),却让致动器23开始工作,这样很危险。
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结束对操作杆31a的操作后解除对CV指令值更改的限制(参照符
号T4a部分及T4b部分),因此不会产生此种危险。
(效果4)
图2所示的负载施加装置50具备配置在泵21与控制阀24之间的路径56a、56b上
的第1压力控制阀51。并且,连接泵21和第1压力控制阀51之间的路径56a以从泵21
喷出的流量等于流入第1压力控制阀51的流量的方式而形成。即,本实施方式中,路径
56a不分支。假如在路径56a分支的情况下(即在图2中以虚线(两点链线)所示的分支
路径58设在路径56a上的情况下)由负载施加装置50施加负载,则在施加负载前流入第
1压力控制阀51的工作油易流向分支路径58侧。其结果,经由负载施加装置50及控制
阀24流入致动器23的流量比施加负载前减少。其结果,致动器23的工作速度比施加负
载前下降。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路径56a未分支,因此能够抑制以负载施加为原因的
致动器23的工作速度的下降即致动器23的能力下降。
(效果5)
第1压力控制阀51为外部排出型。即,第1压力控制阀51的流入侧的路径56a的
压力(由第1压力控制阀51控制的上游压力及泵21的喷出压力)不受第1压力控制阀
51的流出侧的路径56b的压力的影响。因而,负载施加装置50对泵21施加的负载,换
言之,泵21的喷出压力不受路径56b的压力状况的影响,该路径56b的压力状况受致动
器23或控制阀24的工作状况等的影响。
(变形例)
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程机械能以下述方式变形。下面,说明变形例所涉及的工程
机械和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程机械的不同点。
上述实施方式的工程机械,对操作杆31a的操作与由负载施加装置50进行的负载施
加量的变化中以先被实施的一方为优先。但变形例的工程机械,对加速部131a的操作与
负载施加量的变化中以先被实施的一方为优先。
上述实施方式的工程机械,在特定情况下由CV指令值更改限制部34禁止操作杆31a
更改对控制阀24的指令值(CV指令值)。但变形例的工程机械,在特定情况下由发动机
转速更改限制部134禁止加速部131a更改用于对发动机11的转速进行指定的指令值(以
下也称作“发动机转速指令值”)。
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该变形例所涉及的工程机械具备加速装置131,该加速装置
131输出用于对发动机11的转速进行执行的指令值。该变形例的加速装置131包含在本
发明的“操作装置”的概念内。加速装置131设在工程机械的驾驶席(未图示),且具有:
由操作者操作的加速部131a;以及加速装置主体131b,按照该加速部131a接受的操作
输出对发动机11的转速进行指定的指令值。加速部131a包含在本发明的“操作部”的概
念内。加速部131a例如为加速踏板(accelerator pedal),或者例如为加速握柄(accelerator
grip)等。其中,加速握柄是设在操作杆31a的先端部等的可转动的输入装置。加速装置
主体131b按照加速部131a接受的操作量输出对发动机11的转速进行指定的指令值,结
果指定泵21的转速。通过指定泵21的转速,指定泵21的喷出油量,其结果,指定致动
器23的工作速度。
此外,该变形例中,控制器40除了指令部42和判断部133以外,还具有发动机转速
更改限制部134。加速装置主体131b向判断部133输出对发动机11的转速进行指定的指
令值,指令部42将对发动机11的转速进行指定的指令值经由发动机转速更改限制部134
向发动机控制部13输出。
该变形例中,判断部133检测是否有对加速部131a的操作。即,该变形例中,判断
部133包含在本发明的“操作状态检测部”的概念内。另外,也可由控制器40以外的操
作状态检测部(未图示)来检测是否有对加速部131a的操作。“有对加速部131a的操作”
是指有为了更改发动机11的转速而对加速部131a进行的操作,即有为了更改致动器23
的工作速度而对加速部131a进行的操作。“没有对加速部131a的操作”是指没有为了更
改发动机11的转速而对加速部131a进行的操作。例如,在加速部131a为加速踏板的情
况下,判断部41在该踏板处于被操作者踩踏的状态时检测为“有操作”,在踏板不处于
被踩踏的状态(不加速状态)时,判断部41检测为“没有操作”。此外,例如在加速部
131a为加速握柄的情况下,在该握柄处于被操作者转动的状态时,判断部41检测为“有
操作”,在握柄不处于被操作者转动的状态时(即握柄被固定时),判断部41检测为“没
有操作”。
发动机转速更改限制部134用于禁止对发动机控制部13输入的发动机转速指令值的
更改以及该禁止的解除,包含在本发明的“指令值更改限制部”的概念内。
具体而言,发动机转速更改限制部134按照来自指令部42的指令,在禁止更改状态
与允许更改状态之间切换状态。发动机转速更改限制部134在禁止更改状态下,即使从加
速装置主体131b输出的指令值被更改,也将向发动机控制部13输入的发动机转速指令值
固定为与没有对加速部131a的操作时从加速装置主体131b输出的指令值相等的值。即,
当发动机转速更改限制部134处于禁止更改状态时,即使有对加速部131a的操作,也禁
止更改发动机11的转速,以保持发动机11在没有对加速部131a的操作的状态下的转速。
此外,发动机转速更改限制部134在允许更改状态下,允许按照从加速装置主体131b输
出的指令值的更改来更改向发动机控制部13输入的发动机转速指令值。即,在发动机转
速更改限制部134处于允许更改状态时,如果加速部131a被操作从而由加速装置主体
131b输出的指令值得到更改,则将随之更改的发动机转速指令值输入到发动机控制部13。
发动机转速更改限制部134电连接于指令部42,并且电连接于发动机控制部13。加
速装置131经由判断部133及指令部42向发动机转速更改限制部134输入指令值。发动
机转速更改限制部134在允许更改状态下,将输入来的指令值直接向发动机控制部13输
出,而在禁止更改状态下,将与没有对加速部131a的操作时从加速装置主体131b输出的
指令值相等的固定的发动机转速指令值向发动机控制部13输出。并且,发动机转速更改
限制部134在与上述实施方式中CV指令值更改限制部34成为禁止更改状态的期间同样
的期间成为禁止更改状态,并在与上述实施方式中CV指令值更改限制部34成为允许更
改状态的期间同样的期间成为允许更改状态。即,在与图3的时序图所示的CV指令值从
禁止更改状态切换成允许更改状态的时机相同的时机,发动机转速更改限制部134从禁止
更改状态切换成允许更改状态,并在与该时序图所示的CV指令值从允许更改状态切换成
禁止更改状态的时机相同的时机,发动机转速更改限制部134从允许更改状态切换成禁止
更改状态。
(变形例带来的效果1-1、2-1)
上述实施方式的工程机械,在有对操作杆31a的操作的期间,禁止负载施加量开始变
化(参照图3中的符号T3a部分及符号T3b部分)。另一方面,变形例的工程机械,在有
对加速部131a的操作的期间,禁止负载施加量开始变化。即,在负载施加量开始变化时,
处于致动器23的工作速度不能变化的状态。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的工程机械,在负载施加量发生变化的期间,CV指令值更改限
制部34禁止CV指令值的更改从而不使致动器23工作(参照图3中的符号T1a部分及
符号T1b部分)。另一方面,变形例的工程机械,在负载施加量发生变化的期间,发动机
转速更改限制部134禁止发动机转速指令值的更改,由此不使发动机11的转速变化,即
不使致动器23的工作速度变化。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的工程机械,在负载施加量固定为规定值L的期间(参照符号
T2部分),不会产生因负载施加量发生变化引起的致动器23的工作变化。另一方面,变
形例的工程机械,在负载施加量固定为规定值L的期间,不会产生因负载施加量发生变化
造成的发动机11的转速变化。
因此,能够抑制下述情况,即:在再生DPF的过程中(图3中的时刻t1至t4的期
间及时刻t7至t12的期间等),发动机11的转速变成工程机械的操作者预料不到的转速,
其结果,致动器23进行操作者预料不到的工作(危险的工作)。
(变形例带来的效果3)
上述实施方式的工程机械能够抑制在对CV指令值的更改的禁止被解除的同时致动器
23突然启动。另一方面,变形例的工程机械能够抑制在对发动机转速指令值的更改的禁止
被解除的同时致动器23的工作速度发生剧变。
(其他变形例)
在图1所示的工程机械的结构中,也可在控制阀24与致动器23之间的路径上附加用
于阻断该路径的结构,以在负载施加量发生变化期间抑制致动器23的工作发生变化。
此外,例如也可利用开关等来切换上述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对CV指令值更改的禁止与
上述变形例中所示的对发动机转速指令值更改的禁止。
[实施方式及变形例的概要]
总结上述实施方式及上述变形例如下。
即,上述实施方式及上述变形例的第1方案所涉及的工程机械包括:发动机;排气管,
连接于所述发动机;废气净化装置,具有安装在所述排气管的过滤器,利用该过滤器来净
化从所述发动机经由所述排气管排出的废气;泵,由所述发动机驱动以喷出工作油;致动
器,经由路径而与所述泵相连接,并接收所述泵经由所述路径所供应的工作油来进行工作;
控制阀,设在所述泵与所述致动器之间的所述路径,用于控制所述致动器的工作;操作装
置,具有由操作者操作的操作部,所述操作装置按照该操作部接受的操作输出对所述控制
阀的工作进行指定的指令值;操作状态检测部,检测是否有对所述操作部的操作;指令值
更改限制部,在禁止更改状态与允许更改状态之间切换状态,在所述禁止更改状态下,即
使从所述操作装置输出的指令值被更改,也将向所述控制阀输出的指令值固定为与在没有
对所述操作部的操作时从所述操作装置输出的指令值相等的值,在所述允许更改状态下,
允许按照从所述操作装置输出的指令值的更改来更改向所述控制阀输出的指令值;负载施
加装置,对所述发动机施加负载,该负载用于使所述发动机的排气温度上升至使蓄积在所
述过滤器的颗粒物质燃烧以再生该过滤器的温度;以及指令部,指示所述负载施加装置进
行对所述发动机施加负载的工作,其中,所述指令部,在所述操作状态检测部检测为有对
所述操作部的操作的期间,禁止所述负载施加装置使负载施加量发生变化,其中该负载施
加量是指所述负载施加装置对所述发动机施加的负载的量,所述指令值更改限制部在所述
负载施加量保持固定量的期间处于所述允许更改状态。
该工程机械,在操作状态检测部检测为有对操作部的操作的期间,禁止负载施加装置
使负载施加量发生变化。换言之,负载施加量的变化仅在没有对操作部的操作时进行。因
此,在负载施加量发生变化期间,控制阀不工作,致动器也不工作。即,在再生废气净化
装置的过滤器的过程中,即使负载施加装置对发动机的负载施加量发生变化而发动机的转
速变化,从而泵的喷出流量变化,此时,致动器也不启动。因而,该工程机械,在再生废
气净化装置的过滤器的过程中能够抑制致动器突然进行操作者预料不到的工作。此外,该
工程机械中,指令值更改限制部在负载施加装置施加的负载施加量保持固定量的期间处于
允许更改状态,该允许更改状态是允许按照从操作装置输出的指令值的更改来更改向控制
阀的指令值的状态。因此,与无论负载施加量是否保持固定量,在施加负载的期间均由指
令值更改限制部持续禁止更改向控制阀输出的指令值的结构相比,能够缩短在由负载施加
装置施加负载的期间禁止控制阀的工作的时间。因而,能够缩短在再生废气净化装置的过
滤器时停止致动器而待机的时间,即再生废气净化装置的过滤器所需的待机时间。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及上述变形例的第2方案所涉及的工程机械包括:发动机;排气
管,连接于所述发动机;废气净化装置,具有安装在所述排气管的过滤器,利用该过滤器
来净化从所述发动机经由所述排气管排出的废气;泵,由所述发动机驱动以喷出工作油;
致动器,经由路径而与所述泵相连接,并接收所述泵经由所述路径所供应的工作油来进行
工作;操作装置,具有由操作者操作的操作部,所述操作装置按照该操作部接受的操作输
出对所述发动机的转速进行指定的指令值;发动机控制部,控制所述发动机的转速,以使
该发动机的转速等于输入来的所述指令值所指定的转速;操作状态检测部,检测是否有对
所述操作部的操作;指令值更改限制部,在禁止更改状态与允许更改状态之间切换状态,
在所述禁止更改状态下,即使从所述操作装置输出的指令值被更改,也将向所述发动机控
制部输入的指令值固定为与在没有对所述操作部的操作时从所述操作装置输出的指令值
相等的值,在所述允许更改状态下,允许按照从所述操作装置输出的指令值的更改来更改
向所述发动机控制部输入的指令值;负载施加装置,对所述发动机施加负载,该负载用于
使所述发动机的排气温度上升至使蓄积在所述过滤器的颗粒物质燃烧以再生该过滤器的
温度;以及指令部,指示所述负载施加装置进行对所述发动机施加负载的工作,其中,所
述指令部,在所述操作状态检测部检测为有对所述操作部的操作的期间,禁止所述负载施
加装置使负载施加量发生变化,其中该负载施加量是指所述负载施加装置对所述发动机施
加的负载的量,所述指令值更改限制部在所述负载施加量保持固定量的期间处于所述允许
更改状态。
该工程机械,在操作状态检测部检测为有对操作部的操作的期间,禁止负载施加装置
使负载施加量发生变化。换言之,在操作部被操作而发动机的转速按照该操作部接受的操
作而被更改的期间,负载施加装置对发动机的负载施加量不能变化,发动机的转速也不会
伴随负载施加量变化而变化。具体而言,不会产生下述的情况,即:在操作部被操作而发
动机的转速上升的同时,伴随负载施加量的减少而让发动机的转速进一步上升;或者在操
作部被操作而发动机的转速降低的同时,伴随负载施加量的增加而让发动机的转速进一步
降低。因此,能够防止发动机的转速大幅上升或降低。其结果,在再生废气净化装置的过
滤器的过程中负载施加装置对发动机的负载施加量发生变化时,能够防止发动机的转速大
幅变化,从而能够防止泵的喷出流量伴随该发动机的转速变化而大幅变化。其结果,在再
生废气净化装置的过滤器的过程中,能够抑制致动器的工作速度突然发生变化,结果,在
再生废气净化装置的过滤器的过程中,能够抑制致动器突然进行操作者预料不到的工作。
此外,该工程机械中,指令值更改限制部在负载施加装置施加的负载施加量保持固定
量的期间处于允许更改状态,该允许更改状态是允许按照从操作装置输出的指令值的更改
来更改向发动机控制部输入的指令值的状态。因此,与无论负载施加量是否保持固定量,
在施加负载的期间均由指令值更改限制部持续禁止更改向发动机控制部输入的指令值的
结构相比,能够缩短在由负载施加装置施加负载的期间禁止发动机转速的更改的时间。因
此,例如当实施导致致动器的工作速度的更改的作业时,能够缩短在再生废气净化装置的
过滤器的期间禁止通过更改发动机的转速而更改致动器的工作速度的时间。其结果,能够
缩短再生废气净化装置的过滤器所需的待机时间。
在上述第1或第2方案所涉及的工程机械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指令值更改限制部,
在所述负载施加量发生变化的期间由所述操作状态检测部检测为有对所述操作部的操作
时,即使所述负载施加量固定下来,也维持所述禁止更改状态,直至随后该操作状态检测
部检测为没有对该操作部的操作为止。
当将本结构适用于上述第1方案所涉及的工程机械时,能够抑制在指令值更改限制部
从禁止更改状态切换到允许更改状态的瞬间,控制阀在操作者预料不到的时机启动而导致
致动器突然开始工作。此外,当将本结构适用于上述第2方案所涉及的工程机械时,能够
抑制在指令值更改限制部从禁止更改状态切换到允许更改状态的瞬间,发动机的转速在操
作者预料不到的时机发生剧变而导致致动器突然进行操作者预料不到的工作(例如,工作
速度剧变)。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及上述变形例的第3方案所涉及的工程机械包括:发动机;排气
管,连接于所述发动机;废气净化装置,具有安装在所述排气管的过滤器,利用该过滤器
来净化从所述发动机经由所述排气管排出的废气;泵,由所述发动机驱动以喷出工作油;
致动器,经由路径而与所述泵相连接,并接收所述泵经由所述路径所供应的工作油来进行
工作;控制阀,设在所述泵与所述致动器之间的所述路径,用于控制所述致动器的工作;
操作装置,具有由操作者操作的操作部,所述操作装置按照该操作部接受的操作输出对所
述控制阀的工作进行指定的指令值;指令值更改限制部,在禁止更改状态与允许更改状态
之间切换状态,在所述禁止更改状态下,即使从所述操作装置输出的指令值被更改,也将
向所述控制阀输出的指令值固定为与在没有对所述操作部的操作时从所述操作装置输出
的指令值相等的值,在所述允许更改状态下,允许按照从所述操作装置输出的指令值的更
改来更改向所述控制阀输出的指令值;以及负载施加装置,对所述发动机施加负载,该负
载用于使所述发动机的排气温度上升至使蓄积在所述过滤器的颗粒物质燃烧以再生该过
滤器的温度,其中,所述指令值更改限制部在负载施加量发生变化的期间处于所述禁止更
改状态,而在该负载施加量保持固定量的期间处于所述允许更改状态,其中所述负载施加
量是所述负载施加装置对所述发动机施加的负载的量。
该工程机械中,指令值更改限制部在负载施加装置施加的负载施加量发生变化的期间
处于禁止更改状态,在该禁止更改状态下,即使从操作装置输出的指令值被更改,也将向
控制阀输出的指令值固定为与在没有对操作部的操作时从操作装置输出的指令值相等的
值。因此,在负载施加量发生变化的期间,控制阀不工作,致动器也不工作。即,在再生
废气净化装置的过滤器的过程中,即使负载施加装置对发动机的负载施加量发生变化而发
动机的转速变化,从而泵的喷出流量变化,此时,致动器也不工作。因而,该工程机械,
在再生废气净化装置的过滤器的过程中,能够抑制致动器突然进行操作者预料不到的工
作。此外,该工程机械中,指令值更改限制部在负载施加装置施加的负载施加量保持固定
量的期间处于允许更改状态,该允许更改状态允许按照从操作装置输出的指令值的更改来
更改向控制阀输出的指令值的状态。因此,与上述第1方案所涉及的工程机械的情况同样
地,能够缩短在再生废气净化装置的过滤器的期间停止致动器而待机的时间,即再生废气
净化装置的过滤器所需的待机时间。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及上述变形例的第4方案所涉及的工程机械包括:发动机;排气
管,连接于所述发动机;废气净化装置,具有安装在所述排气管的过滤器,利用该过滤器
来净化从所述发动机经由所述排气管排出的废气;泵,由所述发动机驱动以喷出工作油;
致动器,经由路径而与所述泵相连接,并接收所述泵经由所述路径供应的工作油来进行工
作;操作装置,具有由操作者操作的操作部,所述操作装置按照该操作部接受的操作输出
对所述发动机的转速进行指定的指令值;发动机控制部,控制所述发动机的转速,以使该
发动机的转速等于输入来的所述指令值所指定的转速;指令值更改限制部,在禁止更改状
态与允许更改状态之间切换状态,在所述禁止更改状态下,即使从所述操作装置输出的指
令值被更改,也将向所述发动机控制部输入的指令值固定为与在没有对所述操作部的操作
时从所述操作装置输出的指令值相等的值,在所述允许更改状态下,允许按照从所述操作
装置输出的指令值的更改来更改向所述发动机控制部输入的指令值;以及负载施加装置,
对所述发动机施加负载,该负载用于使所述发动机的排气温度上升至使蓄积在所述过滤器
的颗粒物质燃烧以再生该过滤器的温度,其中,所述指令值更改限制部在负载施加量发生
变化的期间处于所述禁止更改状态,而在该负载施加量保持固定量的期间处于所述允许更
改状态,其中所述负载施加量是所述负载施加装置对所述发动机施加的负载的量。
该工程机械中,指令值更改限制部在负载施加装置施加的负载施加量发生变化的期间
处于禁止更改状态,在该禁止更改状态下,即使从操作装置输出的指令值被更改,也将向
发动机控制部输入的指令值固定为与在没有对操作部的操作时从操作装置输出的指令值
相等的值。因此,在负载施加量发生变化的期间,发动机的转速不变化,致动器的工作速
度的变化得到抑制。因而,该工程机械中,即使在再生废气装置的过滤器的过程中负载施
加装置对发动机的负载施加量发生变化,也能够防止在该过滤器的再生过程中致动器突然
进行操作者预料不到的工作。而且,该工程机械中,指令值更改限制部在负载施加装置施
加的负载施加量保持固定量的期间处于允许更改状态,该允许更改状态允许按照从操作装
置输出的指令值的更改来更改向发动机控制部输入的指令值。因此,与上述第2方案所涉
及的工程机械的情况同样地,能够缩短再生废气净化装置的过滤器所需的待机时间。
在上述第3或第4方案所涉及的工程机械中,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操作状态检测部,
检测是否有对所述操作部的操作,其中,所述指令值更改限制部,在所述负载施加量发生
变化的期间由所述操作状态检测部检测为有对所述操作部的操作时,即使所述负载施加量
固定下来,也维持所述禁止更改状态,直至该操作状态检测部检测为没有对该操作部的操
作为止。
当将本结构适用于上述第3方案所涉及的工程机械时,能够抑制在指令值更改限制部
从禁止更改状态切换到允许更改状态的瞬间,控制阀在操作者预料不到的时机启动而导致
致动器突然开始工作。此外,当将本结构适用于上述第4方案所涉及的工程机械时,能够
抑制在指令值更改限制部从禁止更改状态切换到允许更改状态的瞬间,发动机的转速在操
作者预料不到的时机发生剧变而导致致动器突然进行操作者预料不到的工作(例如,工作
速度剧变)。
在所述工程机械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负载施加装置具有压力控制阀,该压力控制
阀设在所述路径上,并在对所述发动机施加负载时使所述泵的喷出压力上升,以对驱动该
泵的所述发动机施加负载,所述路径中的连接所述泵与所述压力控制阀之间的部分形成
为,从所述泵喷出的工作油的流量等于流入所述压力控制阀的工作油的流量。
根据该结构,在负载施加装置对发动机施加负载以再生废气净化装置的过滤器的过程
中,能够抑制致动器的工作速度降低。具体而言,如果所述路径中的连接泵和压力控制阀
之间的部分形成为从泵喷出的工作油的流量与流入压力控制阀的工作油的流量不同,例
如,在所述路径中的连接泵和压力控制阀之间的部分连接有分支路的情况下,则当负载施
加装置开始施加负载而泵的喷出压力通过压力控制阀上升时,在开始施加负载前流入该部
分的工作油易流向分支路侧。此时,通过压力控制阀流入致动器的工作油的流量比施加负
载前减少,其结果,致动器的工作速度比施加负载前降低。但根据本结构,所述路径中的
连接泵和压力控制阀之间的部分形成为从泵喷出的工作油的流量等于流入压力控制阀的
工作油的流量,因此在负载施加时通过压力控制阀流入致动器的工作油的流量不会减少。
因此,能够抑制在施加负载时致动器的工作速度降低。
此时,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压力控制阀为以该压力控制阀的上游压力不受该压力控制
阀的下游压力影响的方式形成的外部排出型压力控制阀。
根据该结构,在施加负载时,能够防止负载施加装置的压力控制阀的上游压力(也就
是,在施加负载时由压力控制阀对泵施加的负载,即泵的喷出压力)受到压力控制阀的下
游压力的影响,其中该压力控制阀的下游压力按致动器等的工作状况而变化。
如上所述,在上述实施方式及上述变形例中,在再生废气净化装置的过滤器的过程中,
能够抑制致动器进行操作者预料不到的工作,并且能够缩短该过滤器的再生所需的待机时
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