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咳喘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急、慢性气管炎及支气管炎的药物。
呼吸系统疾病为我国乃至世界范围的常见病、多发病,约占内科病的1/4。由于人们生存环境随着人口的增多、工业污染、植被破坏、城市汽车尾气排放量加大,以及吸烟等不良习惯的滋长而恶化,加之人群的老化,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率仍然很高。虽然过去长期威胁人类健康的肺结核已被有效的控制,但近三、四十年,非肺结核性的呼吸系统疾病已居主导地位。在本类诸多症状中,咳、喘、痰是任何一类呼吸疾病最为常见的症状。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治疗急、慢性气管炎及支气管炎的药物较多,如枇杷露、蛇胆川贝液、梨膏糖、消咳喘及咳必清、可待因、氨茶碱等中西药制剂,但这些药物对于治疗呼吸系统系统重病患者疗效尚不理想;而且,关于本技术领域内的中医药专利申请也较多,如在CN1031327中,公开了“一种治疗气管炎哮喘中成药的制作方法”,它是用体重300克以上的蛤蟆嘴内填塞309白胡椒制成干蛤蟆粉,配人参、胎盘、蛤蚧、川贝母、鹿角胶、硼砂等干粉末用半夏、杏仁、瓜萎、青皮、沉香、远志及苏叶熬制成浸膏,烘干,研磨成末,将上述末状药全部混合搅匀,制成中成药片剂、胶襄丸或蜜丸。但该药存在成本高以及在熬制过程中药物挥发性有效成分损失较多等缺陷。并且目前此类药物制剂的处方多依据我国传统中医药理论研制而成,未能突破其局限性因而疗效不显著。西药制剂偏重于急治其标,许多成品制剂或多或少含有可待因、罂粟硷等吗啡类成分,急治之后很可能留有隐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中医药传统医药理论的优势结合西域维吾尔民族独特的维吾尔医理论以及国际新近的对药物的药理药效学研制信息,提供一种作用快、疗效高、成本低,并且不含任何吗啡类成分,有效成分完整的治疗咳、喘、痰的药物制剂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药物包括(本文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均以重量份数表示):八角茴香、小茴香、洋茴香三者中的任一种80-120、洋李、乌梅二者中的任一种80-120、芦根60-90、甘草40-80、麻黄40-80、木香20-60、香附20-60、阿里红20-60、豆蔻20-60。
本发明地药物优选包括:
八角茴香、小茴香、洋茴香三者中的任一种90-110、洋李、乌梅二者中的任一种90-100、芦根70-80、甘草60-80、麻黄50-60、木香30-40、香附30-40、阿里红30-40、豆蔻30-50。
其中,八角茴香、小茴香、洋茴香三者中优选洋茴香,洋李、乌梅二者中优选洋李。
在上述的药物组成中还可以加入新塔花30-60、一支蒿30-60,优选加入新塔花40-50、一支蒿40-50。
另外,在以上的药物组成中,还可以加入香桃本实40-80、榅桲30-60,优选加入香桃木实50-60、榅桲40-50。
本发明可制成口服液或冲剂。当制成口服注液时,还需要加入蜂蜜40-60、优选45-55,和苯甲酸钠1-4、优选2-3,并加入蒸馏水1000。
本发明的药物的生产方法包括将药材加水浸泡、煎煮、过滤、分装、灭菌步骤,其特征在于,将包括洋茴香、麻黄、木香、香附、豆蔻及可任选添加的新塔花、一支蒿的易挥发药材加水浸泡后,进行蒸馏并收集蒸馏液备用,余液滤出,优选再向已蒸馏过的易挥发药材中加水煎煮,过滤后合并两次滤液;其它的不挥发药材加水浸泡、煎煮一至四次,优选煎煮三次;合并以上得到的各次滤液,低温2℃至10℃放置2-48小时,优选放置24小时,倾出上清液,加入1至5倍体积量、优选3倍体积量的乙醇,经充分搅拌后,低温放置2-48小时,优选放置24小时,倾出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余液放冷至2-10℃后与易挥发药材的蒸馏液合并。
本发明的药物的口服液剂型的生产方法包括上述药物的生产方法的各步骤,不同之处是,在减压回收乙醇后,余液中趁热加入蜂蜜及抑菌剂苯甲酸钠,放冷至2-10℃后加入易挥发药材的蒸馏液,最后用蒸馏水调至水的重量份数为1000。
本发明依照维吾尔医基本理论“四大物质”与“四种体液”学说,根据维吾尔医药工作者长期的医疗实践,采用维吾尔最常用的药物:洋茴香、洋李、阿里红并合理配伍维吾尔医与传统中医交叉用药:芦根、甘草、麻黄、木香、香附等精心构思设计而成,并采用现代制药新技术生产,具有温肺止咳、宣肺平喘、润肺祛痰之功效。本发明奇效咳喘安口服液通过药理、药效和毒理学以及临床验证表明具有较好的镇咳、祛痰、平喘、耐缺氧功能,并无毒副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有效成份完整、作用快(1-3天起效)、疗效高(总有效率达到95%左右)、口感好等优点(参见病例、既表1)。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一:
以如下成份:
洋茴香 110g 洋李 100g
芦根 80g 甘草 60g
麻黄 50g 木香 30g
香附 30g 豆蔻 20g
阿里红 20g 蜂蜜 50g
苯甲酸钠3g加蒸馏水制成1000ml的口服液。
【制备方法】各药精选后,先将易挥发药材洋茴香、麻黄、木香、香附、豆蔻,加水4000ml浸泡过液后,进行蒸馏并收集馏液备用,余液滤过,再加水2500ml煎煮1小时,滤过,合并两次滤液;其不挥发药材洋李、芦根、甘草、阿里红加水4000ml浸泡过液后,煎煮1小时,滤过,再分别以2500ml、2000ml各煮1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各次滤液,低温2-10℃放置48小时,倾出上清液,浓缩约为350ml,放冷后加乙醇3倍量经充分搅拌后,低温2-10℃放置24小时,倾出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约至350ml,趁热加蜂蜜及抑菌剂苯甲酸钠,放冷至2-10℃后加入备用的蒸馏液,最后用蒸馏水调至1000ml,2-10℃冷藏24-48小时,精滤、分装,经100℃流通蒸气灭菌30分钟,检验,装箱即得。
实施例二:
以如下成分:
新塔花 50g 一枝蒿 40g
洋茴香 90g 洋李 80g
芦根 70g 甘草 60g
麻黄 50g 木香 20g
香附 20g 豆蔻 20g
阿里红 20g 蜂蜜 50g
苯甲酸钠3g加蒸馏水制成1000ml的口服液。
【制备工艺】各药精选后,先将易挥发药材洋茴香、麻黄、木香、香附、豆蔻、新塔花、一枝蒿,加水4000ml浸泡过夜后,进行蒸馏并收集馏液备用,余液滤过,再加水2500ml煎煮1小时,滤过,合并两次滤液;其不挥发药材洋李、芦根、甘草、阿里红加水4000ml浸泡过夜后,煎煮1小时,滤过,再分别以2500ml、2000ml各煮1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各次滤液,低温2-10℃放置48小时,倾出上清液,浓缩约为350ml,放冷至2-10℃后加乙醇3倍量经充分搅拌后,低温2-10℃放置24小时,倾出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约至350ml,趁热加蜂蜜及抑菌剂苯甲酸钠,放冷至2-10℃后加入备用的蒸馏液,最后用蒸馏水调至1000ml,2-10℃冷藏24-48小时,精滤,分装,经100℃流通蒸气灭菌30分钟,检验,装箱即得。
实施例三:
以如下成分:
香桃木实 50g 榅桲 50g 洋茴香 100g
洋 李 80g 芦根 80g 甘 草 40g
麻 黄 50g 木香 20g 香 附 20g
豆 蔻 20g 阿里红 20g 蜂 蜜 50g
苯甲酸钠3g加蒸馏水制成1000ml的口服液。
〖制备工艺〗各药精选后,先将易挥发药材洋茴香、麻黄、木香、香附、豆蔻,加水4000ml浸泡过夜后,进行蒸馏并收集馏液备用,余液滤过,再加水2500ml煎煮1小时,滤过,合并两次滤液;其不挥发药材洋李、芦根、甘草、阿里红、香桃木实、榅桲加水4000ml浸泡过夜后,煎煮1小时,滤过,再分别以2500ml、2000ml各煮1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各次滤液,低温2-10℃放置48小时,倾出上清液,浓缩约为350ml,放冷至2-10℃后加乙醇3倍量经充分搅拌后,低温2-10℃放置24小时,倾出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约至350ml,趁热加蜂蜜及抑菌剂苯甲酸钠,放冷2-10℃后加入备用的蒸馏液,最后用蒸馏水调至1000ml,2-10℃冷藏24-48小时,精滤,分装,经100℃流通蒸气灭菌30分钟,检验,装箱即得。
以实施例1-3中制备的药物口服液给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成年患者应用,每日服用该口服液三次,每次10毫升,服用5至10天。对照组服用药物消咳喘,服用剂量,方法、时间与治疗组相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见表1。
表1:病例(摘自新疆自治区中医研究所病例统计)
症状 治疗组 对照组例数临控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例数临床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咳嗽32 18 12 2 -100%10 2 1 5 2 80%咯痰32 20 5 6 197%9 2 2 3 2 77%喘急27 13 8 4 292%7 1 3 2 1 85%哮鸣16 5 6 3 287%/ /干罗音17 4 8 3 288%/水泡音14 7 3 1 378%/头痛19 9 4 2 479%8 2 3 2 75%恶寒17 8 6 1 283%6 1 1 3 50%流涕14 6 4 2 292%92%6 2 1 1 90%喉间痰鸣17 10 3 2 288%6 1 2 1 90%
经临床应用证明,本发明的药物作为一种止咳、平喘、化痰新药,能提高机体常压耐缺氧时间,明显减少咳嗽次数,平喘、祛痰,具有宣肺止咳、温肺化痰、降气平喘、健脾化湿等功效,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开发潜力。